中国古代青铜器

素爵(河南偃师出土,商代早期),饮酒器,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之一。

司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阳出土,商代中期)。鼎高一百三十三厘米,重八百七十五公斤,可以烹煮整只牲畜。是我国现已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鼎上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祭祀用的重器。

偶方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商代后期)。两件方彝联为一体,造型奇特,是一九七六年发现的前所未见的一种大型贮酒器。

龙足鼎(江西清江出土,商代后期),烹煮器。它的出土地点远在长江以南,说明商文化在我国南方的分布很广泛。

弦文甗(音演)(辽宁克什克腾旗出土,商代后期),蒸器。这件甗的出土地点远在长城以北,为研究商文化在我国北方的分布,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早期墓青铜器出土情况。其中“燕候”铭文的青铜器,进一步证实了周初燕国的封地就在北京一带。

何尊(陕西宝鸡出土,西周早期),盛酒器。器底有铭文一二二字,追记了周武王推翻商朝以后,确定在今洛阳地区建立新都的史实。

卫鼎(陕西岐山出土,西周中期)烹煮器。器内壁有铭文二0七字,记载了裘(职务)卫(人名)与邦君(诸侯)厉(人名)之间土地转让的情况,反映了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动摇,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昂首虺(音毁)纹尊(湖南衡山出土,春秋时期),盛酒器。尊口沿上有一圈昂首小蛇的纹饰,奇特罕见。器物形制保留了西周时代的风格。可见我国中原和南方地区文化融合交流的情况。

越王勾践剑(湖北江陵出土,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在兵器铸造方面,特别是吴、越的宝剑,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把楚墓中出土的剑,长五十五点七厘米。剑刃至今锐利。剑上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铭文。

错金蟠虺纹编钟(四川涪陵出土,战国时期),乐器,共十四枚,其中八枚有错金纹饰。

错金银云纹犀尊(陕西兴平出土,战国晚期),盛酒器。此尊形象雄健,体态逼真。我国青铜器以动物为形象的传统,早在商代就有发现,但形制质朴,不如这件犀尊精美生动。

镶嵌宴乐水陆攻占纹壶(四川成都出土,战国时期),盛酒器。图分三层:上层是采桑、竞射;中层是狩猎、宴乐;下层是水陆攻战。

纹饰编细部。

漆绘四耳盆(广西贵县出土,秦汉之际)。盛水器。器物表面有彩色人物动物漆画,笔法与西汉帛画相似。漆绘青铜器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青铜器发展中的新创造,过去很少发现。一九七六年我国在贵县罗泊湾大墓中发掘出了三件。

吊人矛(云南晋宁出土,西汉),兵器。矛侧悬吊两人,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迫。

错金银铜车饰(河北定县出土,西汉),马车上的装饰品。器物通体为错金银狩猎纹,分为四节,有龙飞凤舞,射虎猎熊,跨象骑驼等花纹,图案生动,制作精美。右为纹饰展示图。

铜车马武士俑群(甘肃武威出土,东汉)。这批铜车马武士俑共一百二十六伯,出土于东汉一座姓张的将军夫妇全葬墓。这是其中一部分铜车马武士俑。

金银平羽人花鸟铜镜(河南郑州出土,唐代)。这种用金银薄片和漆制作的纹饰的青铜镜,是唐代青铜工艺的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研究最近从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故宫博物院修复厂工人在修复古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