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北京地方特产
- 京西稻
-
- 主产于北京市西部海淀区的功德寺、六郎庄、蛮子营、黑龙潭等地。属粳稻亚种,颗粒圆润,晶莹明亮,蒸成米饭香甜细嫩,松软可口,尤宜煮粥,汤汁澄滑,香气四溢,但米粒不散碎。早在东汉时期已开始种植。乾隆帝下江南,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在京西试种,称之御田,所产米供宫廷食用,称之贡米。
- 南苑稻
-
- 产于丰台区。
- 南口柿子
-
- 亦称磨盘柿,主产于北京市房山区、昌平、平谷三区县,门头沟区和怀柔、密云、顺义等县亦有。主要品种有:清汤柿,汁多爽口、味极甜,以京西矿区陈家台和门头沟区陇驾庄等地所产最佳。浑汤柿,果汁浓度大,味甜。北京磨盘柿的历史,明万历年间房山县志即有记载。
- 京白梨
-
- 原产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乡的东山、孟悟一带山坡地上。明代已有种植,距今已350-400年历史。果皮黄白色,皮薄而细,果肉浅黄白色绵软而多汁,味浓甜。以门头沟东山京白梨品质最佳。
- 北京燕红桃
-
- 因选育于燕京故名。其果实外观红艳,果型大而整齐,圆形稍扁平,平均单果重240克,最大650克,果顶微凹,果面底色乳白,阳面深红,茸毛少,果皮厚,易剥皮,果肉乳黄色,近核处红色,果核小。肉质细,味甜有香气,八成熟时食之甜脆味香,全熟后果肉柔软多汁,风味极佳,较耐运输。
- 郎家园枣
-
- 原产于北京市朝阳郎家园,果实长圆,浓红色,具光泽,枣皮薄而细,果核红色而细小,味甘甜,汁多而酥脆,清代曾为皇宫御果房之贡品。
- 良乡栗子
-
- 主产于北京市郊怀柔、昌平、密云、平谷等县。鲜栗营养丰富,且香甜可口,富糯性,内种皮和种仁易剥离,若经糖炒品质更佳。
- 北京心里美萝卜
-
- 以其表皮呈绿色,内瓤呈紫红色或紫红与绿白相间,且肉质汁多鲜美而得名。属水果型萝卜。主产于京西八里庄、京南丰台区黄土岗、大兴高米店与西红门一带。质脆多汁,甜而微辣,有“萝卜赛梨”之誉。并含有多种氨基酸与磷、钙等营养元素。因不含草酸,其含钙最易为人体吸收。具药用价值。有祛痰、消积、利尿、止泻之功效,并能增强人体对疾病与癌症的抵抗力。
- 福字阿胶
-
- 为极品阿胶中的上品。极品阿胶又名永盛合阿胶,因创始于清代永盛合药店而得名,分为福、禄、财、寿、喜5个等及,以“福”为最佳。
- 茯苓夹饼
-
- 北京的茯苓夹饼是一种滋补性的小食品。因为慈禧爱吃,所以身价百倍。其形如满月,白如雪,薄如纸,珍美甘香,风味独特。早在800多年前就有记载。茯苓饼所以名贵,主要在茯苓,其性平,味甘淡,益脾安神,利水渗湿。
- 北京金糕
-
- 又称山楂糕,成品色似玛瑙,食之不仅酸甜爽口,绵嫩柔韧,且保留了山楂的丰富营养,具开胃助消化、解酒、健胃补脾、软化血管、降血压和胆固之功效。亦可做点心馅和宴席上的配料点缀。金糕生产历史悠久,解放前“泰兴号”、“富川斋”两家所产颇具特色,因店主均姓张,故人称“金糕张”,驰名京师。
- 北京果脯
-
- 为我国传统名特食品之一,其生产历史距今已有三四百年。主要生产品种有:金丝蜜枣、金钱杏脯、苹果脯、八棱海棠脯、香果脯等20余种。金丝蜜枣口感香甜,具有滋补作用,亦可入药。杏脯酸甜适口,具有开胃、解腻、促进食欲之功效。果脯主要特点是:其外观光亮,半透明,口感质地柔软,食而不腻,具有原鲜果风味,便于贮存,不易变质。为居家、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 北京酥糖
-
- 产于北京市,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吃起来,不粘牙,不留渣。品种繁多,如巧克力酥、什锦酥,以及豆面酥、芝麻酥等,最有名的首推红虾酥糖。
- 北京烤鸭
-
- 系选用北京填鸭经烤制而成,成品外酥而里嫩。其食法,例如将烤就整鸭陈于席前,令客观其形、赏其色、闻其香,然后片取鸭皮,使客尝其酥腴,称之皮肉两吃。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及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均有“炙鸭”之说,至元代已成为御膳奇珍之一。
- 北京油鸡
-
- 为肉用型古老地方良种家禽。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
- 北京填鸭
-
- 填鸭于烤制过程中,脂肪经高温大量流出体外,起烹熟肌肉、炸脆鸭皮作用,因之肥而不腻,入口即酥。鸭翅、鸭舌、内脏等经烹调均可制成各种高级菜肴,北京名菜有包括烤鸭在内的“全鸭席”。
- 北京天福号酱肘子
-
- 有200余年生产历史。其肉既烂而味醇。其肉皮油亮,熟烂香嫩,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该品早在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山东刘氏来京设摊制售。有人题匾额“味压江南”相赠,官民赞誉备至,并送入宫中作为御膳食品。
- 北京月盛斋酱羊肉
-
- 其原料取自内蒙古产西口大羊。其肉质脆嫩爽口,醇香味浓,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膻不腥,嚼咽不留肉渣。本品系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由专精肉食加工的回民摊贩马庆瑞创制,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式开设月盛斋肉食店,又称马记老铺。至今一直保持其独特风味,居于各类牛羊肉加工品之首,享誉亦最久远。
- 北京六必居酱菜
-
- 著名品种有八宝瓜、八宝菜、什香菜、黄瓜、甘露、黑菜、姜芽、小萝卜、酱瓜等。该园自制的稀黄酱品质最佳,从而构成酱菜的色香味均居上乘。系选用京郊马驹桥所产粒大皮薄的优质黄豆,经蒸料、堆曲、发酵、泡酱制成。香味浓郁,咸中带甜。酱菜产品中以甜酱八宝瓜最具代表性,系精选京郊郭公庄所产“八道黑”品种甜瓜,又称包瓜,为瓜中包馅,酱制而成。甜酱八宝菜系精选京郊车铁营、蒲黄榆所产的苤蓝为主料。其质地脆嫩,甜而稍咸,酱香浓重。该酱园创办于明嘉靖九年。原为酒家,以“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清”六项生产标准,命名“六必”。嗣后改营酱菜,名声大振。产品除民间喜食外,受宫廷赏识而成贡物。
- 北京天源酱菜
-
- 著名品种有:甜酱黑菜、包瓜、姜芽、甘露、银苗、八宝菜、萝卜、王瓜,以及糖蒜、桂花糖蒜、糖辣萝卜干等。其用酱为京东马驹桥所产黄豆,配以精制面粉酿成的甜面酱。所用瓜菜均有固定农户,如安定门外“芦记”秋黄瓜,讲究顶花带刺,个头齐整,无弯腰大肚,每500克称4-6条为宜;永定门外“刘记”秋苤蓝,取其皮薄肉脆茬口好;西郊东周村“大蒜王贵”的蒜头,须夏至前3日起蒜,起前两天浇水,蒜头带泥进厂;甘露则用白纸坊黑土地所产,色白、肥嫩、个头大。成品具有咸中带甜、甜中带咸、清淡爽口、酱香浓重的独特风味。该园生产创自清同治八年。其制作方法多传自清代内廷。
- 北京全素斋素菜
-
- 已有百多年历史,由于清代宫廷祭祀前斋戒,御膳房烹作素食供帝后食用。1912年御膳素菜厨师刘海全出宫后,于东安市场南花园设摊生产素什锦等素菜出售。新中国成立后名气日高。其品种繁多,名荤实素,模仿逼真,滋味鲜美。其中以素什锦为最佳,清香利口,甜咸适中。
- 北京王致和臭豆腐
-
- 产品块形齐整,呈豆青色,质地细腻、松软,嗅之有臭气,食之香味浓重,极宜佐餐,四季可食。由于加盐量少,发酵快而升温高,所含蛋白质分解透彻,致产生氨基酸较多,因之滋味鲜美。但成分中含硫氨基酸进而分解,生成硫化氢,散发异臭。遂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之谓。产品创始于清康熙年间,嗣后虽生产作坊众多,仍以本品品质最佳,销路最广。
- 信远斋酸梅汤
-
- 北京市著名老字号信远斋食品厂生产。系以浙江乌梅与杭州桂花为原料。有敛肺、开胃生津、清热解毒、调中下气等功效。其制作方法传自清宫御膳房,属宫廷御用饮料,有“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之称。
- 北京秋梨膏
-
- 系以秋梨为原料,熬制成膏。采用宫廷配方,制成燕窝秋梨膏与苓贝秋梨膏两种。为性质温和、不寒不燥的滋补保健饮料,有养肺润喉、化痰止咳、清凉开胃、强身健脾之功效。
- 北京挑花
-
- 为我国传统刺绣针法之一,因采用斜十字形针法,故又名十字绣花。系以夏布、亚麻、棉布为布地,绣线采用丝制绣花线,致绣品绚丽多彩。其题材丰富,有当地名胜古迹,古代文物形象,以及文玩、花卉、人物等图案。或富丽堂皇,或古朴素雅,或生动活泼。并吸收西洋绘画手法,便达到较高艺术效果。产品有台布、餐套、盘垫、床上用品等。
- 北京凤尾纱
-
- 系以一种色织薄纱,名凤尾纱,经剪贴成装饰花纹,绣于日用工艺品上,因称。产品有台布、茶具垫、餐具垫、围裙、窗帘、床上用具及服装等。,凤尾纱补花古称堆绫、贴绢刺绣,在北京地区有悠久传统,早在明、清时代即已形成为一种工艺装饰风格,流传于民间。
- 北京手工绣花
-
- 为该市抽纱工艺中四大主要品种之一,系直接继承“京绣”技法,并吸收民间“扎花”的优点,加以改进、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手工艺。京绣历史悠久,所制的服装、物品在清代极为盛行,当时多用绸缎和各种丝线绣出花纹图案,造型简练,装饰性强,针法以平、齐、亮称著,专供宫廷和贵族享用。
- 北京玉雕
-
- 产于北京市,系采用贵重而坚硬的玉石材料雕琢而成,属高档欣赏品及装饰品。北京玉雕对天然色彩的运用,臻于巧、俏、绝的境地。产品有玉雕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景、器具造型、各类首饰、盆景等,相当齐全。其价值均以每件作品玉质的优劣,作品质量的高低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定,故有“金银有价,玉无价”之谓。玉雕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其初期制品。
- 北京泥塑
-
- 又称北京泥人,系用粘土捏塑而成的民间艺术品,用于室内陈设,又可作为儿童玩具。塑形表情真切,形态优美,其色彩浓重艳丽,色调鲜明华美,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传统题材如兔儿爷、不倒翁、胖娃娃、哈叭狗等,造型洗练粗犷,亦有于泥塑玩具中埋入小笛哨,吹之作响,兼收形、声并妙。代表作“兔儿爷”,为旧时北京人中秋节祭月必备之物,用以象征蟾宫玉兔之神。此外尚有所谓“刮打嘴兔儿爷”,妙趣横生。从宋代开始,捏塑泥制玩具在民间广为流传。
- 北京泥塑脸谱
-
- 为我国特有的戏剧化装造型艺术,与民间泥塑、彩绘相结合的手工艺品。以黄泥加入适量纤维物为原料,借鉴京剧脸谱的夸张手法,塑成人面形象。造型规正,构图严谨,色彩明快,画工精细,风格独特。北京泥塑脸谱玩具于清光绪二十年由满族人桂氏所创制,该人善诗画,嗜京剧,初起不过绘以自娱或馈赠亲友,久之求绘者日多,辛亥革命后乃正式以之谋生,人称“花脸桂子”。
- 北京面塑
-
- 系以糯米面粉为原料,加入各种颜色,捏制各种人物形象、生动风趣,为民间传统艺术品。作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可以久放。属工艺小品,一般不过寸许。题材多为古代名人、民间故事、戏剧人物、民俗轶事等。近年更增加国外人物塑像。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即有面塑出现,常用于供神祭祖。
- 北京仿古瓷
-
- 为满足今人欣赏、日用及某些特殊需要,仿制前代的精美瓷器。仿制资料多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以及有关文物、外贸部门珍藏的古瓷,力求在造型、章法等各方面与原作毕肖,全部采用传统手工生产。北京仿古瓷以粉彩产品最多,大多为仿清末同治年间产品。此外尚有仿青花、斗彩、三彩、雕塑加彩等品种。仿制产品均极逼真,仍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 北京料器
-
- 系以软化温度较低的彩色玻璃制成的各种手工艺品。其品种有料珠、料石、料镯等假首饰,料鸟兽、料花果、料盆景等陈设品,以及料烟具等实用工艺品。北京料器约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余年历史。系在中国古老的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初起为制造假首饰开始,以替代天然玉石,能调配成芙蓉、翡翠等色,与天然产品极为接近,习称“料货”。所谓料器当时实为针对玉器而言,成为假珠宝的代名词。
- 北京琉璃工艺制品
-
- 为低温彩釉陶器。产品胎质坚固,色泽艳丽,经久不褪,常葆润泽,为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古老艺术品。其品种有狮子、鸟兽、龙凤等500余种。其最大用途为宫廷建筑上的屋瓦、檐部及墙面装饰,色彩富丽,迎光闪耀,金碧辉煌。所制小工艺品小巧玲珑,形态美观,成为游客喜爱的纪念品。
- 北京葡萄常玻璃葡萄
-
- 为供欣赏、装饰的工艺美术品。作者常姓,以其绝技,世代传习,达百余年,民间誉称“葡萄常”。其技艺精湛,维妙维肖。葡萄表面滑润带霜,如将摘得,犹有鲜色。清咸丰初年,每逢春节例供奉入宫,颇邀赏爱。
- 北京地毯
-
- 又称京式地毯,系以国产土种羊毛为原料,取其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好,经化学漂洗后不变质。其艺术图案多取材于传统的吉祥物或吉祥语,并以松、竹、梅、牡丹等花样点缀其间,缠绵交错,淡雅别致,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古纹式图案取材于历代青铜器、陶瓷品、壁画等,朴厚豪放,古色古香,别具一格。该毯生产始于清咸丰年间,1860年西藏达赖喇嘛进京,带来大量贡毯,随后即召艺人鄂尔达尼玛偕徒2人来京,设地毯传教所。经数代艺人的努力,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北京地毯。
- 北京雕漆
-
- 为北京传统手工艺品。古称剔红,即雕红漆,也有剔黑、剔采、剔犀等,但以剔红最多。产品品种达千种以上;小件有各种手饰、鼻烟壶及旅游纪念牌;中件有各类瓶、罐、盒、茶具;大件有大瓶、家具、屏风。此外尚有各种仿制、复制文物,以及各种壁饰、壁挂等。始于清末民初,时有“继古斋”、“明古斋”等作坊。
- 北京金漆镶嵌
-
- 产于北京,为金漆与镶嵌两种工艺。产品内在质量坚固,造型古朴典雅,装饰精美华丽,品种丰富多采,并富有明清宫廷艺术特色。北京金漆镶嵌的制作最迟当自元代始,历朝均设专门机构任其事,均承袭宫廷技艺加工生产。
- 北京景泰蓝
-
- 又名铜掐丝珐琅,北京市著名特产。系在铜制胎型上,以柔软的细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在花纹内充填珐琅质色釉,经烧制、磨光、镀金而成的工艺美术品。金碧辉煌,华贵艳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传统产品以捧盒、茶船最著名。具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耐酸咸,不导热、不串味、不浸漏、不虫蛀、不腐朽、不褪色,最宜充作食具。其制作始于明万历年间,清时最盛,产地号称漆城。
- 北京花丝镶嵌
-
- 产于北京市,以金、银为主要原料,亦包括铜、彩釉及宝石等,采取花丝工艺与石镶工艺相结合,融合多种技法制成的高级工艺美术品。产品主要分首饰与摆件两大类,以摆件为主。花丝镶嵌工艺于唐代已渐具雏形,当时称盘丝或垒丝。至于明、清,已有相当的制作规模,官方设造办外、金锉局、银锉局,专承应宫廷、府第需要;民间则有首饰楼。至今故宫博物院收藏器物及明代定陵出土皇冠,均为当时珍品。经多年发展,早已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与他地产品相比,欧美首饰有嵌无蓝,拉非首饰有丝无蓝,景泰蓝制品有丝、有蓝而无嵌,四川花丝产品有丝、无蓝、无嵌,而本品诸艺兼备,独具风格,故能自成一派。
- 北京剧装
-
- 系以京剧为主要服务对象,融我国古典服装造型艺术与京绣为一体形成的舞台装饰艺术。其诞生、发展与京剧的兴起、旺盛相伴随。
- 北京内画鼻烟壶
-
- 又称里画壶或里绘壶。系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烟壶内壁,用特殊工具绘制各种图案,在中国鼻烟壶众多品种中具有特殊艺术价值。其绘制工具为用弯曲的竹签制成勾笔,蘸以颜色,伸入料器壶内,于磨沙的内壁上绘画,壶的外表即透出所绘画面。
- 北京彩蛋
-
- 系在蛋壳表面彩绘各种图案,配以底座、外罩,成为案头陈设的工艺美术品。宜选用鸡、鹅卵,用竹管吸弃其蛋黄、蛋白,以硷水清洗,去其表面油污,便于著色,然后彩绘传统的山水、花鸟、动物、人物,以国画工笔技法为主,极为工细。
- 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画
-
- 北京荣宝斋画店生产,系运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技艺,将名画精印复制,为我国独有的绘画与木刻、印刷技艺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
- 北京绢花
-
- 又称京花。系采用绫绢、绸缎、丝纱等真丝为原料制做的人造花卉。北京绢花制作则始于公元13世纪中叶元代定都北京之后,约有700余年历史。至明末清初逐渐兴旺,尤以清代中期,绢花业进入鼎盛繁荣时期。当时北京妇女以戴绢花为时尚。
- 北京绒鸟
-
- 系以丝绒为原料,手工盘制成各种头饰以及动、植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其品种繁多,绒鸟实为绒制工艺品的概称。北京绒鸟制作始于清初,已达300余年,源于江苏扬州,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 北京绢人
-
- 产于北京市,系以丝绸、纱绢等为主要材料,综合雕塑、彩绘、服装等技艺制成的人物艺术形象。产品充分利用优美的材质,经数十道工序完成。北京绢人系于50年代由葛敬安艺师为参加印度新德里国际儿童玩偶比赛会而试制成功。
- 北京礼花
-
- 产于北京市,属花炮烟火中的空中大焰火类,系将烟火药发射至空中点燃后,焰火喷射呈现多种颜色,并变幻成各种景象。
- 北京宫灯
-
- 因系仿照宫廷特制的灯具而制成,故称。其结构、形式均有固定规格,且能拆御、组装,仅在局部雕镂图案上有所变化。极富东方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
- 北京风筝
-
- 又称曹氏风筝,产于北京市。为以竹条扎骨架,纸、绢作面料,绘色其上。为曹雪芹在18世纪时创制,一度曾向香山一带众多贫民传艺,流传颇广,遍及全城。清代设有专为皇宫、府第制作风筝的工匠,称为供奉。
- 北京毛笔
-
- 系北京地区制作的各种毛笔的总称。
- 北京特制八宝印泥
-
- 因采用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及艾绒等8味上等名贵药材为原料制成,故称“八宝”。系北京市一得阁墨汁店于1865年创制,已有140多年生产历史。
- 北京王麻子剪刀
-
- 北京王麻子剪刀厂生产。王麻子剪刀制造业始于明末清初,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专门经销剪刀的商店在菜市口开业。店主王氏,面有麻,人称该店所售剪刀为“王麻子剪刀”,名声渐高,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该店正式悬挂“三代王麻子”招牌,产品上亦加有“王麻子”商标,闻名于全国。
- 北京火锅
-
- 以木炭、酒、酒精做燃料或用电提供热能,成为既有热源,又可烹调食物。早在清代中叶,其形制、纹饰、功能各方面均已达到较为成熟的程度。咸丰年间已有金火锅、银火锅、银小火锅、银葵花式火锅的制造。20世纪20年代,北京民间已普遍使用铸铁火锅。40年代,民间大量使用手工锻造的红铜火锅,于锅身里面、火筒中、下部及锅盖里面均覆以白锡。
- 香白杏
-
- 产于门头沟区。
- 金顶玫瑰花
-
- 产于门头沟区妙峰山乡陇驾庄涧沟等村。
- 核桃
-
- 产于门头沟区灵水村。以其个大皮薄、含油量高闻名。
- 通州大顺斋糖火烧
-
- 产于北京市通州区(旧称通州),创始于明崇祯末年(1644年),由南京上元回民小贩刘大顺经营,故名。属清真糕点,选料考究,成品呈扁圆形,红棕色,层次均匀,酥绵松软,香甜可口,利口不粘,回味悠长,久放不变质。
- 磨盘柿
-
- 产于房山区,其个头硕大,最大的可接近一斤。果实圆而扁,腰部且有一道深沟,其状如磨盘,因得此名。有降低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 大金星苹果
-
- 子母梨
-
- 产于房山东北13公里良乡。
- 良乡板栗
-
- 产于房山东北13公里良乡。
- 紫禁城宫廷烧鸡
-
- 北京金玉杏
-
- 原产于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乡果庄村,习称山黄杏,以果肉金黄似玉,1985年正式定名为金玉杏。果肉橙黄,汁较少,味甜稍酸,金玉杏栽培历史达150余年,除果庄村一带大量分布外,在长陵、德胜口以及房山、密云、延庆等区县均有分布。
- 京郊西瓜
-
- 庞各庄等为著名产地。
- 虎爪板栗
-
- 明、清为皇宫贡品。
- 核桃
-
- 北台上鸭梨
-
- 红鳟鱼
-
- 井儿峪柿子
-
- 产于乐政务乡井儿峪村。
- 苏子峪枣
-
- 产于苏子峪村。
- 砖瓦窑红肖梨
-
- 产于大华山镇砖瓦窑。
- 山东庄雪花梨
-
- 峪口金冠苹果
-
- 北京鸭梨
-
- 京郊各县均产,以密云区不老屯乡黄土坎村所产最优,当地称为黄土坎鸭梨。为乡土树种,明清时县志上已有记载。
- 密云金丝小枣
-
- 主产于北京市密云区西田各庄一带。将干枣掰成两半,拉开,则出现数条金丝相连,故名。果实长圆形,色浓红光亮,核小,皮薄肉厚,适宜制干,味极甜,且油性大,肉质柔软。其栽培历史早在明清时已有记载。
- 大花生
-
- 产于密云区田各庄。
- 红肖梨
-
- 北京八棱海棠
-
- 以其果面具有多条凸棱,故名。主产于北京市延庆区的西拨子、邦水峪、榆林堡等地及昌平县流村、老峪沟等地的丘陵山地上。色泽鲜艳,外观美丽,果肉细,淡黄色,味甜酸,果汁不多,耐贮藏。果实除生食外,为制作密饯、果脯、糖葫芦等的主要原料。
- 杏仁、国光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