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厦门市
五代闽属同安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厦门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台湾府合厦门置台厦兵备道。二十五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厦门。1912年划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岛)西南部置思明县。1933年析思明县地置厦门市。1935年正式置厦门市。
-
邮编:361003
区号:0592
鼓浪屿菽庄花园海滨夜景
鼓浪屿
福建省的第一条铁路(1957年)
通往福建省的第一条铁路—鹰(潭)厦(门)路铺轨到终点厦门市。
集美中学(1955年)
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为了培养华侨子弟,在故乡厦门创办了许多学校,如厦门大学、集美中学、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等。这些学校在解放后都有很大的发展。这里介绍的是集美中学的近况。
学校的创办者陈嘉庚先生。
厦门集美中学在解放后增加了很多学生和校舍。这是一部分学生在扩建的尚忠楼前做早操。
在集美中学学习的华侨学生有1100多人。地理教员陈雁飞(右)对马来亚华侨学生林爱珍的地理作业非常满意。
集美中学的学生对课余的研究有着普遍的爱好。这几个学生组织了一个“制图学兴趣小组”。
叶秀兰(唱歌者,印度尼西亚华侨)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她很喜欢文娱活动。
少年先锋队的队日活动。
集美中学(1959年)
厦门集美中学的学生。
“集美”建校五十周年(1963年)
福建省厦门市的集美学校是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13年创办的,今年是它建校五十周年。集美学校解放前夕只有一千多名学生、数十名教职工、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解放后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援助,先后建起校舍三十四座,建筑面积达十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学生七千一百多人,教职工一千另五十二人,比解放前增加了十几倍。图为集美学校学生在上课。
海上花园—厦门(1957年)
从厦门云顶岩远望被蒋军盘踞的金门岛,蒋军阵地历历可见。
厦门鸟瞰。
鹰厦铁路的列车跨过海堤进入厦门市。
繁忙的厦门巷。
日光岩顶的水操台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练兵指挥台。他在1661年率军渡海,收复台湾。
1949年解放厦门的烈士永垂不朽。
采珠穿织成的珠鞋是厦门的一种特产。
菲律宾归侨洪克钢的一家。洪现在厦门市发电厂工作,妻子在市妇联工作。
新建的游泳池四季都很热闹。
前线小岛的民兵(1966年)
岛上的民兵和部队在进行演习。
苦练杀敌本领。
利用水上漂的办法,向敌岛散发宣传品。
船工洪安平在1958年炮战中,积极支前,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完成了重要的运输任务。
1958年炮战中荣立二等功的民兵蔡闷,主动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
练武场上。
民兵在生产中是一支突击力量,他们正在抬运石料,修建水库。
小嶝岛人民在坚持对敌斗争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生产,使农、渔、林、副各业都有所发展。图为壳灰厂生产的壳灰正在外运。
今日同安(1975年)
同安县城夜景一角。
同安的农村。
翻晒银耳。银耳是一种中药材,为同安新发展的农村副业产品之一。
这座渡槽是两个生产大队合建的,全长八百米。
竹坝农场农业队指导员,归国华侨罗年,常年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盐场的早晨。
水稻又获丰收。
马巷织布厂车间的工人在交流生产技术。
能灌溉农田十八万亩的汀溪水库。
归国华侨梁金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深受群欢迎。
一个生产大队在制造机帆船。
邓小平在厦门特区题词(1984)
1984年,邓小平在厦门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