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潮州市名胜古迹
- 广济桥*
-
在潮州市东。是我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4年),历时56年建成。初为浮桥,淳熙元年(1174年)毁于洪水,太守常祎重修,筑墩架桥。东西两段18墩,全长517.95米。中间一段,宽约百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舟摆渡,当时取名济川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以后重修,并增建5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1506-1521),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卯榫砌成。水流湍急的江心一段,不能造墩架梁,改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明代此桥大修5次。1958年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9年于下游1公里处另建韩江大桥。
- 开元寺
-
在潮州市甘露坊。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以来称开元镇国禅寺。占地30余亩。大雄宝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大殿前月台施石栏望柱。栏板有78块唐代石刻,殿前竖一对唐代石经幢,刻著《准提咒》和《尊胜咒》经文。寺内还保存有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大铜钟,重3000余斤;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雕刻的香炉;明代的金木雕千佛塔;清雍正版《大藏经》一部,共7240卷。
- 凤凰塔
-
在潮州市东南的涸溪村。地处韩江东溪、北溪分流点东南岸上。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五年竣工。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因遥对潮州最高山峰凤凰山,又与西北面对岸的凤凰洲相望,故名。塔八角七层,塔身中空,有石阶可登第三层,第三层起夹墙内有旋梯可登塔顶。塔尖为高达3米的铁葫芦。
- 西湖
-
在潮州市区西北。南宋嘉泰间(1201-1204)浚为湖,架桥梁,辟路径,历代增建亭台楼阁。园中有寿安寺、莲花池、处女泉,还有清代摹唐贞元间潮州刺史韩愈手书的王维《白鹦鹉赋》碑石,存于景韩亭。
- 葫芦山摩崖石刻
-
在西湖内。唐贞元间(785-805)潮州刺史在葫芦山(即艮山)南麓建“观稼亭”。其后历代增辟老君洞、吕仙洞、古瀛洞等岩穴;还有怪石簇拥的栖霞洞,石壁平直如削的寿安岩,幽静别致的李公亭、文昌楼等佳胜。摩崖石刻分布在山脚和山坡上,利用天然石壁刻有200余处,属明代以前的占120多处。
- 涵碧楼
-
在西湖公园内。建于1922年,为灰砖结构又层楼房,原为游人宴集场所。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期间,周恩来曾到此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潮州时,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郭沫若等也驻此指挥战斗。抗日战争时期,此楼被日本侵略军毁平。1964年重建。
- 海阳县学宫
-
在潮州市湘桥区昌黎路。南宋绍兴中县令陈坦迁至绵坊(今址),景炎三年(1278年)毁于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通判张杰依旧址重建。现存有棂星门、金声门、玉振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面积4000多平方米。大成殿置于高大月台上,面宽5间,进深4间,抬梁混合式结构,重檐歇山顶。1935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同志曾率领教导团进驻学宫,并在此办公。
- 己略黄公祠
-
在潮州市汀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祠分两进。面积近500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充分运用了潮州木雕特有的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种手法,使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被誉为潮州一绝。
- 广济门城楼
-
在潮州市汀桥区东门。前临韩江,楼当湘子桥,背倚繁华市区。城楼置于高大台基上,分三层,面阔5间,进深3间,穿斗式梁架结构,重檐歇山顶;台基中设拱门,高3.26米,宽2.90米。
- 许驸马府
-
在潮州市湘桥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为宋英宗德安公主驸马许钰的府第。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明代曾修建。平面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积约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屋内装修简朴,窗台较高。后包建有御书楼。
- 韩山
-
在潮州市湘桥区韩江东岸。海拔121米。唐韩愈任潮州刺史时常登临,潮人思之,改称韩山。主峰腰部建有韩文公祠(韩祠)。韩山山麓岩石嶙峋,雄峙江岸,自南向北,蜿蜒2公里,窑灶排列密集,相传共有99个窑,素有“百窑村”之称,为我国古瓷器生产基地。
- 韩祠
-
在潮州市东韩山腰部。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潮州刺史韩愈而建。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知州丁允元主持修建。自元至明维修20次,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建,光绪十四年冬(1888年)又重修。祠内有历代碑记36块,其中有苏轼撰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和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御史徐瑁的《潮州昌黎庙碑》等。
- 笔架山窑址
-
在韩山(笔架山)西麓。窑址沿山脉自北而南绵延2公里,相传有99个窑,宋代即有“百窑村”、“白瓷窑”之称。是北宋广东东部重要陶瓷生产基地。1952年,先后发掘龙窑10座、阶级窑1座,最大的窑残长达80米,出土了大批宋代瓷器、瓷片和窑具,产品以影青瓷为主,多为外销瓷。
- 金山
-
在潮州古城北阙,西瞰银山,东临韩江,南瞰城廓。因形似覆釜而得名。又称金城山。唐宰相常衮,登临金山,刻下了“初阳顶”三字,开始了金山的辟建。韩愈贬潮建“款凉”、“延光”二亭于凤山楼左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知军州王汉著手规划。山上还保留了历代名人的题刻30余处。
- 北阁佛灯
-
在金山北麓,依山傍水,为一组由亭台楼阁构成的建筑群。因其阁前高悬佛灯,江上船只以其光导航而得名。辟建于宋,明嘉靖已初具规模,清顺治重建,乾隆时再度兴修。阁旁耸立佛灯一座。阁下方建韩江楼,楼高2层,面阔3间,屋顶作卷棚样,为重檐歇山顶的变式。
- 祭鳄台
-
在潮州市湘桥区城北河堤中段。前临韩江,江边有一古渡口,旁有待渡亭。相传韩愈在此设坛祭鳄,用一猪一羊投入水口,并宣读著名讨“鳄”檄文,限期鳄鱼徙归大海,故称鳄渡。后人因韩愈祭鳄鱼的传说,在堤上建“鳄渡秋风”亭。亭为石筑,重檐歇山顶。中竖巨碑、鳄鱼座,碑阳镌《重修鳄渡亭碑记》,碑阴刻《祭鳄鱼文》。亭前建祭鳄台。
- 从熙公祠
-
在潮安区彩塘镇金砂乡。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州侨领陈旭年资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历时14年,光绪九年(1883年)竣工。祠分两进,天井两侧有廊轩,后进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
- 石庵
-
在潮安区意溪镇桂坑村石庵山西麓。始建于明代。依天然岩洞构筑,面积近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1间,装饰十分简朴。
- 甘露寺
-
在潮安区彩塘镇桑浦山狮子岩。因寺前有一股清泉自石缝中汩汩流出,甘醇似露,故名。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潮州知府贾宗□[按:该字为“火”左“弟”右]募化修造。寺为一天然石洞,由山下拾级方可抵达,面积400余平方米。寺内依岩凿刻弥勒佛像,高2.55米,宽4.15米,大肚深脐。早先“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的故事,就源此石佛的脐眼经常出米,以供餐客的传说。寺北又有一泉,秋冬不竭,古称“甘露涌泉”。
- 别峰古寺
-
在潮安区意溪镇头塘村。明崔道亮建,清康熙二十二年(1638年)重建。寺依山而筑,共3进,由门楼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组成。
- 象埔寨
-
在潮安区古巷镇古一村。为当地陈姓合族而居的建筑群。寨始建于明代。平面方形,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寨四周筑有高大围墙,仅置一大门出入,并各有通道连接后面的陈氏祠堂。从寨门至祠后,有3条贯穿全寨的大街,由三街六巷组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寨中至今保存著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共72座,分别为单进、二进、三进等构造。
- 瑞光书院
-
在饶平县黄冈镇。相传该地为海滩,渔民在此盖寮居住,泊舟晒网,每于午夜时分,时常出现神奇光艳,人们认为是一种祥瑞之兆,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瑞光台于此。故未有书院先有瑞光台之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书院。方形寨围式建筑,面积6660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有房18间,教室6间。二进前院旷埕建瑞光台,八角三层楼阁式塔形建筑,高18米。
- 汤溪
- 在饶平县。
- 石壁庵
- 在饶平县黄岗镇。
- 一峰书院
- 在饶平县钱东镇。
- 望海岭石刻
- 在饶平县樟溪镇。
- 文明宝塔
- 在饶平县三饶镇。
- 翠峰书院
- 在饶平县三饶镇。
- 双流寺
- 在饶平县河口村。
- 文明塔
- 在饶平县河口村。
- 仙岩寺
- 在饶平县饶洋镇。
- 镇凤塔
- 在饶平县。
- 风吹岭古渡口
- 在饶平县。
- 所城城垣
- 在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