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人物

梅州市

兴宁市
仇士良(?-?)
字匡美,循州兴宁县人,明宦官。初入东宫侍奉,李纯即位,迁内给事,出任平卢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监军、神策军左军中尉。发动甘露事变后,专擅朝政二十多年,狡猾狠毒。

钟明光(1881-1915)
广东兴宁人。字达权。幼家贫弃学,经商于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嗣赴南洋,接受了革命思想。民国2年(1913年)回国,准备参加讨袁军。不久,二次革命失败,被迫再渡南洋。民国4年回国,图谋继续倒袁,在广州参加丘汉苗领导的暗杀团。7月17日,向袁世凯爪牙龙济光投掷炸弹,伤龙济光,并伤毙卫士十七人。事后被捕,惨遭杀害。

李振(1900-1988)
广东兴宁县刁潭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第十八兵团司令。于1949年12月率部在四川起义后,被委为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及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

李善邦(1902-1980)
地震学家。兴宁人。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曾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地震研究室主任。1931年起,赴日、美、德、英等国地震研究部门和大学留学、考察。1946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代理所长、地震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现代地震事业开创者之一。1930年在北平鹫峰创建我国第一个地震台。194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机械式地震仪。

张如心(1908-1976)
兴宁人。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研究部部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政治部《红军报》主编、后方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延安抗大主任教员,军政学院教育长、延安大学副校长。1946年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校长。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中央党史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伍晋南(1911-2001)
兴宁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第三军团政治部破坏部部长、第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吉林省工委书记、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广西省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袁文殊(1911-1993)
剧作家、电影评论家。兴宁人。1930年入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文学系学习。1932年后参加组织广州前卫剧作者同盟。后任上海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延安鲁艺、东北鲁艺戏剧系主任、牡丹江鲁艺文工团团长,沈阳鲁艺文艺学院教育处处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影协书记处第一书记。

邓逸凡(1912-2004)
兴宁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军团师政治部秘书、军团组织部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组织部科长、师教导大队教育处处长,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第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总队政委。参加了鲁南、莱芜、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广东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作梅(1918-1998)
金属材料和机械工程学家。兴宁人。194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工程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王佛松(1933-)
高分子化学家。兴宁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化学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梅县
宋湘(1756-1826)
嘉应府(今广东梅县)人。清嘉庆进士。历充贵州乡试正考官,出知云南曲靖府,兼知迤西、迤南道职。道光五年(1825年)迁湖北督粮道台。翌年,卒于官。宋湘性豪迈,能诗文,工书法,下笔具侗傥雄奇之慨。

黄遵宪(1848-1905)
嘉应府(今广东梅县)人。清光绪举人,先后出任清朝驻日本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参赞、新加坡总领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列名上海强学会,次年和梁启超、汪康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二十三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次年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后参加戊戌政变而被罢官回乡。晚年致力于普及地方教育事业。其诗能创造新意境,是当时“诗界革命”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长于古体,形式多变。

陈敬岳(1870-1911)
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字接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赴马来半岛,加入中和堂,继又参加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清宣统二年(1910年),组织明新学堂。次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与林冠慈决计暗杀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八月十三日,林冠慈炸伤李准,当场牺牲,李准腰伤未死。陈敬岳被捕后,被秘密杀害于猪头山。

丘哲(1885-1959)
广东嘉应(今梅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黄冈起义、黄花岗之役和辛亥革命。1918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回国后,曾任广东省立银行行长。1930年参与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委员兼秘书长。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设计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农林厅厅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

叶剑英(1897-1986)
广东梅县雁洋堡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1917年入云南讲武学堂学习。1922年6月任海军陆战队营长。军阀陈炯明叛变后,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1924年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不久参加创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攻克南昌后,任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12月11日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1928年冬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下半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8月兼任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任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同年12月任军委纵队副司令员。1935年3月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7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年11月任军委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安事变后,任红军代表团团长,协助周恩来正确贯彻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参谋长。后在南京、汉口、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做统一战线工作。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重庆谈判。1946年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理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书记,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为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张资平(1893-1959)
作家。嘉应(今梅县)人。1911年留学日本。曾入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地质学。1919年开始写作。1921年完成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同年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曾任武昌师范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任汪伪政府农矿部技正。著有长篇小说《飞絮》、《苔莉》、《爱力圈外》、《爱之涡流》,短篇小说集《爱之焦点》等。

黄琪翔(1898-1970)
广东梅县水车墟木莲塘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六期毕业。历任北洋军排长、营长、团长、少将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前敌总指挥、国民党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国防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黄镇球(1898-1979)
广东梅县松源乡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早期为粤军著名将领,号称“老虎仔”。自德国留学防空专业回国后,任防空学校校长、防空总监等要职,长期从事防空事业,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消极防空、积极防空和防空情报体系。曾受到罗斯福的嘉奖,荣受美国自由勋章和国民党政府的青天白日勋章、将官嘉猷勋章。

梁伯强(1899-1968)
病理学家。嘉应(今梅县)人。192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23年留学德国。1925年获慕尼黑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建国后,历任华南医学院、中山医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委。早年大力提倡病理尸体解剖,促进了我国病理学的发展。1959年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病因。1960年创造了从尸体切取完整的鼻咽组织的方法。1962年指出鼻咽癌的组织类型与其临床特点的联系。著有《病理解放剖学》等。

秦元邦(1899-1991)
教授。嘉应(今梅县)人。金陵大学肄业。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政治指导员。同年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留学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被推选为中华留日同学会主席。1933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次年与该校研究院毕业后回国。曾任翁源县县长,中山大学、东吴大学、勷勤商学院教授。广州文化大学教授、校长。1946年春协助蔡廷锴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当选为第一届中央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省体委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兼文教办公室主任。

黄子卿(1900-1982)
化学家。嘉应(今梅县)人。192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192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5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助理员,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常委、化学部委员。专于物理化学,尤长于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

林风眠(1900-1991)
画家。嘉应(今梅县)人。幼承家学。1918年赴美国、德国留学。先后入巴黎第戎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曾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

钟惠澜(1901-1987)
热带医学家。嘉应(今梅县)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美、德、法等十一个国家考察。1936年回国。曾任北平协和医院副教授、中央医院内儿科主任、北平中务医院院长、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人民医院、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为英国热带医学卫生皇家学会会员、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远东地区东热带医学会会员。是第三至六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黑热病、肺吸虫、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立克次氏体病的研究,在黑热病研究方面尤有成绩。

黄药眠(1903-1987)
作家、文艺理论家。广东梅县人。1925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后到中学任职。1927年到上海出版社出版部任编辑,加入创造社,开始文学活动。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同年冬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1933年回上海后任团中央宣传部长。1934年被捕,1937年由组织保释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建国后,任全国文联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

黄谷柳(1908-1977)
广东梅县人。1926年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加入共青团。次年到香港谋生,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到广东曾在陈济棠部队做过政工人员,参加国民党。不久辞去重庆工作。1946年到香港,靠卖文谋生。1947年陆续写成《虾球传》。它通过流浪少年虾球的曲折经历,反映香港、南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在艺术上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风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49年在粤桂边区参加游击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在《南方日报》任记者。

萧向荣(1910-1976)
嘉应(今梅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东江特委、闽粤赣省委秘书长,中共永定县委书记。1932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第一军团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宣传部部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宣传部部长,第十五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和广东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兵团政委,华南军区政治主任,中央军委、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防科委副政委。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罗友伦(1911-已故)
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第四十九师师长、新六军军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宪兵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参谋总部副参谋总长、陆军副总司令、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合勤务总司令、台湾驻萨尔瓦多“大使”。

楼西(1912-)
作家。广东梅县人。三十年代初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抗战期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桂林分会,任《评论报》副总编、香港达德学院文学系教授。建国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四人帮”跨台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和《作品》月刊编委等。1984年当选为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

吴桓兴(1912-1986)
肿瘤放射治疗学家。祖籍梅县,生于毛里求斯。193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1937年后赴比利时、英国留学。1946年回国。曾任上海镭锭医院院长兼江苏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所长、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肿瘤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全国侨联副主席。1978年获英国皇家放射学院荣誉院士称号。1985年,法国政府授予他国家贡献勋章。是我国放射治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负责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放射生物学研究机构。

李国豪(1913-2005)
结构工程教育家。梅县人。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1945年获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同济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全国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理事长,南京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宝山钢铁总厂工程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黎尚豪(1917-1993)
藻类学家。梅县人。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建立和发展了我国淡水实验藻类学。

刘复之(1917-2013)
梅县人。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司令秘书,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和政委秘书,中央军委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司法部部长、公安部部长兼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叶选平(1924-)
梅县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和中央军委工业局工作。建国后,历任国家科委局长,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广东省省长,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泰芳(1927-2012)
高级工程师。梅县人。1947年参加广州中山大学爱国民主运动协会。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机电工程系。建国后,历任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所长,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副部长、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罗天婵(1934-)
女中音歌唱家。梅县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歌舞团声乐专修班。后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演唱的歌曲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克拉玛依之歌》等。录有唱片和盒式磁带《世界名曲集》。

侯加昌(1942-)
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祖籍广东梅县,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0年回国并入广东队。1972年被选入国家队。1979年起任国家队教练。曾获1961年、1963年、1972年、1973年全国羽毛球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并获男子单打冠军。第四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获男子双打(与庚耀东合作)冠军。

蕉岭县
丘逢甲(1864-1912)
台湾苗栗人,祖籍镇平县(今广东蕉岭)。清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起,在乡督办团练。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坚持抵抗日军占领台湾。失败后,回原籍镇平,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谘议局议长。民国初被举为参议院参议员,后因病返粤卒。其诗作充满爱国热情,受杜甫、陆游诸家影响颇深,梁启超称其为“诗界革命之巨子”。

罗福星(1884-1914)
广东镇平(今蕉岭县)人。字东亚,号国权。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雅加达),周岁时随父母从南洋迁回老家广东。十岁时跟祖父再去巴达维亚,就读于当地华桥办的中华学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不久到台湾,入苗栗公学。因不满日本对台统治,三十二年,全家内渡回广东老家。参加同盟会。被聘为广东视学,兼广州府学堂监督。次年,被派到南洋考察华侨教育,又被聘为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同年底以病辞职。嗣任同盟会缅甸联络站缅甸书报社主任,宣统三年(1911年),回国参加黄花岗之役,负伤,与胡汉民等逃到香港。民国元年(1912年),奉孙中山之命,再次到台湾,组织同盟会台湾支部,联络台湾各地抗日组织。民国2年(1913年),发表《大革命宣言书》,号召台湾同胞进行抗日复土运动,在淡水被捕。民国3年(1914年)3月3日被害。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
著名数学家,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得主之一。原籍广东省梅州蕉岭县,生于汕头,长于香港。兄弟姐妹八人。后全家移居香港。14岁时在大学教授哲学的父亲过世,由母亲独立抚养成人。中学时就读香港培正中学,1966年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大学三年级时,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深造,师从陈省身。1971年获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加州大学数学教授。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数学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所长。

他和太太育有两子,其子丘正熙曾夺美国英特尔高中天才科学奖第六十届决赛奖。1982年,年仅33岁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就荣获了菲尔茨奖,也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加拿大数学家菲尔茨立了遗嘱,设立一个诺贝尔级的数学奖。从1936年起,国际数学大学开始颁发菲尔茨奖,每四年颁发一次,被视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丘成桐的第一项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著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茨得主。

大埔县
邹鲁(1885-1954)
大埔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广州起义。后任广东银钱局总办。1912年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1923年后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部长、广东大学校长。1925年与林森等组成西山会议派。1937年后任中山大学校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监察院监察委员。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是国民党第一、五、六届中央常委。

吴奇伟(1891-1953)
广东大埔县密坑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担任过军长、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官、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等要职。国民革命时期,他参加了统一广东诸役和北伐战争。在十年内战中,参加过第四、五次围剿。红军长征后,他率部追击红军至四川。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过“八·一三”上海保卫战、南浔线会战及鄂西战役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1949年参与和策划了粤东起义。

范汉杰(1895-1976)
广东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后任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师副师长,浙江警备师师长,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第一军副军长、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主任,第二十七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长官部副长官。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部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东北“剿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俘。1960年特赦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罗卓英(1896-1961)
广东大埔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在校与陈诚结为莫逆,后来成为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历任连长、营长、师参谋长、师长、第十八军军长、粤汉铁路警备司令、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等职,去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

罗明(1901-1990)
广东大埔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组织部部长、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2月被“左”倾领导者批判犯右倾机会主义-“罗明路线”错误被撤职,调中共中央局党校任教务主任。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5年负重伤留贵州黔北养伤。1946年夏到新加坡任教。1949年6月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历任广东民族学院院长、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是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霁明(1905-1991)
电影摄影师。大埔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西洋画系。建国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制作处副处长、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电影学校教务主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艺术教研组组长、教授。拍摄的影片有《自由神》、《松花江上》、《矿灯》、《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连贯(1906-1991)
大埔人。早年在越南从事进步青年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后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兼港澳工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杜埃(1914-1993)
作家。大埔人。1933年参加左联。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曾任中共香港市委宣传部代部长、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宣传部部长、《华商报》副总编辑。建国后,历任《南方日报》副总编辑,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有长篇小说《风雨太平洋》,散文集《丛林曲》、《不朽的城》,评论集《论生活与创作》。

丰顺县
丁日昌(1823-1882)
广东丰顺人。贡生出身。咸丰中,初在家乡办团练,平定潮州农民起义,升知县。曾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吉安县)知县。因吉安府为太平军攻克,被革职。遂投奔湘军,为曾国藩幕僚。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调丁日昌往上海主办洋炮局。次年,丁日昌介绍容闳赴美购买机器,开办江南制造局。四年,升任苏松太道,协助曾国藩和李鸿章办洋务,介绍唐廷枢等开办开平煤矿和轮船招商局。任两淮盐运使,整顿两淮盐政。七年,升任江苏巡抚,会办南洋通商和海防。光绪元年(1875年)任福建巡抚兼督船政,加总督衔至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开办台湾煤矿,措置台湾少数民族事务。办理福州鸟石山教案。后驻南洋会办海防,节度南洋水师。次年,因贪污被劾,引疚辞职。八年卒。好藏书。

李坚真(1907-1992)
女。广东丰顺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局妇女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陕北省委妇女部部长。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妇委书记,领导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妇女支援红军作战和各项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民运部副部长、中央妇委常务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华东局妇女部部长、山东分局妇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中共第八、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李国平(1910-1996)
数学家。丰顺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学系。1934年至1936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1937年至1939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做研究工作。回国后,曾任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武汉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副校长。长期从事函数论、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研究。

五华县
缪培南(1895-1970)
广东五华县周潭乡雷公塘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历任第四军团长、师长、军长、第六十五军军长兼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和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1949年后,去香港定居。

古大存(1896-1966)
广东五华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五华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工农革命军第七团团长、中共东江特委常务委员兼军委书记和东江工农武装总指挥、红十一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东省委书记兼副省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李惠堂(1905-1979)
足球运动员。长乐(今五华)人。 早年从事建筑业。十七岁入选香港华南足球队甲组担任中锋,1925年至上海参加乐群足球队。后组织乐华足球队。擅长控球能力和射门。抗日战争胜利后返香港。1936年任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

邓文钊(1908-1971)
广东长乐(今五华)人。193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获经济硕士学位。曾任香港大英银行、华比银行华人经理。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保卫中国大同盟。曾在经济上支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协助创办《华商报》并任董事长兼督印人。香港沦陷后转入东江游击队。建国后,团结港澳工商界爱国人士、海外侨胞集资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后任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工商联主任委员。

陈国凯(1938-2014)
小说家。广东五华人。1958年中学毕业后进广州氮肥厂,当过工人、炊事员、工会干事。1979年发表《我应该怎么办》,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为作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他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作品多写工人生活,具有南国地方特色。

平远县
曾养甫(1898-1969)
平远人。1923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系。后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院学习。1925年回广州。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干事、国民革命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浙江省建设厅厅长。1934年发起兴建钱塘江大桥。1935年后,任铁道部政务次长兼新路建设委员会委员长。曾代表国民党与中共代表进行秘密接触。1936年后,任广州特别市市长,黄埔开埠督办公署督办兼广东省政府财政厅厅长。1938年后,任滇缅铁甲路督办公署督办、交通部部长兼军事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督办修筑滇缅国际公路。194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去香港。

余俊贤(1902-1994)
平远人。1927年赴印度尼西亚从事侨务工作。曾任印尼《民国日报》总编辑。1929年回国。后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监察院”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总统府”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