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物

嘉峪关市

金昌市

永昌县
毛忠(1394-1468)
明左都督、伏羌侯。字允诚,初名哈喇。父宝,官至永昌百户。忠袭父职,时年二十年,体力过人,善骑射。宣德五年(1430)征曲先叛寇,有功。八年征亦不刺山,九年出脱欢山,十年征黑山寇,皆擒其酋。各升一官,超升为指挥同知。正统中,历任都指挥使、都督佥事、右参将,协守过甘肃。景泰初,以通瓦刺罪,派往福建,屡次杀敌功。英宗复位,升都督同知。以左副总兵镇守甘肃。天顺中官左都督,封伏羌伯。成化四年(1468)讨满四,中流箭,死。赠侯,谥武勇。

毛锐
袭伯爵。明成化中,协守南京。弘治初,出镇湖广,两广,平蛮贼,累有功。正德三年(1508),因处置田州事不当,逮下狱。革除其加官太子太傅,贿赂刘瑾,起用督漕运。瑾伏诛,被弹劾罢官。六年,命与谷大用讨刘宸,战长垣,大败。言官交相弹劾,因与大用同事,竟无罪。世宗即位,复起镇湖广。居三年死。赠太傅。

酒泉市

贾粲(?-525)
酒泉人。孝文帝太和中,受刑入宫。知书能文。宣武帝末,为中常侍。助刘腾禁闭灵太后。正光二年,右卫将军奚康生谋除元叉,以强力使帝与灵太后见面。粲诱帝离灵太后,遂使灵太后复被禁,震惊京都。兄年七十,由平民速升至武威太守。灵太后复位,出粲为济州刺史。不久遣使杀于州。

赵才(547-619)
酒泉人。骁勇粗悍。初仕北周。隋初,为晋王广府属,得广信任。炀帝初,位至右侯卫大将军。大业十年,劝帝由洛阳还长安,被拘十余日。隋帝至江都,粮尽,虞世基等劝帝南渡,才主北还。议未定,宇文化及杀帝。随化及北还,被窦建德俘获,数日病卒。

玉门市
王进喜(1923-1970)
劳动模范。甘肃玉门人。1938年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1259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1905钻井队队长、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市革委会副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66年领导钻井队创年进尺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被誉为“铁人”。

肃州区
敦煌市
段灼
敦煌人。家世为西土显族。少仕州郡,后为邓艾镇西将军司马。随艾平蜀有功,迁议郎,封侯。入晋,上疏建议分封诸王以拱卫中央,但又要限制诸王的力量;广开用人之路,赡养天下孤老,严吏治,居安思危等。累至明威将军、魏兴太守,死于任上。

索靖
西晋敦煌人。北地太守索湛子。初仕为州别驾,历雁门、酒泉等郡太守。惠帝中,赵王伦篡位,起兵讨司马伦,以功加散骑常侍、后将军。太安二年(303),领兵镇压关陇少数族起义,受伤而死,谥庄。与汜衷、索永等就学于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善草书,博经史。

宋繇
敦煌人。仕北凉,与北凉敦煌太守李玄盛友善,并劝其割据敦煌。晋安帝隆安四年(400),与唐瑶等推荐李玄盛为凉公,都酒泉,建立西凉政权。授从事郎,加折冲将军。率军东伐凉兴,攻玉门以西诸城,皆下。遂屯守玉门、阳关,广开田亩,积聚谷粮。迁右将军,领敦煌护军,镇敦煌。安帝义熙十三年(417),李歆立,繇受遗命辅政,为武卫将军、广夏太守、军谘祭酒、录三府事。刘宋立,李歆东伐北凉,切谏不听,西凉遂被北凉所灭。北凉主以为吏部郎中,尚书左丞,魏灭北凉,归魏。卒谥恭。

单道开
敦煌人。行为举止奇异,不怕寒暑,不睡觉,吃细石子,好山居,一日可行七百里。到邺城,居于祠庙中,后赵主石季龙派佛图澄*与语,不能屈。升平中至建康,后隐居罗浮山,百余岁才死。

*佛图澄,天竺(今印度)人。从小学道,精通玄术。永嘉四年(310)到洛阳,自称有百余岁,能驱使鬼神。永嘉末,投附石勒大将军郭黑略,并深得石勒的宠信,为石勒攻前赵刘曜统一中原划策出谋。石勒称帝,授大和尚尊号,为石赵政权的重要谋臣。后赵石季龙末年死。

郭瑀(?-?)
敦煌人。字元瑜。少好学,精通经义,为东晋高士。因避前凉王张天锡之聘,隐居于张掖临松山谷。前秦之末,略阳王穆起兵酒泉,他起而响应,被命为太府左长史军事将军。他虽身居元佐,但仍口诵黄老。后辞官归酒泉南山赤崖阁而卒。

宋显(?-538)
敦煌效谷(今甘肃敦煌)人。干练果断。事尔朱世隆为晋州刺史。附高欢,为行台右丞。击杀拒欢的西兖州刺史乙瑗,遂为刺史。击败西魏军,拜仪同三司。在州收受贿赂,然善驭部属。元象元年,随军解洛阳围,战死。

张议潮(?-872)
沙州(今甘肃敦煌)人。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唐后,吐蕃乘虚进入河西,沙州亦为吐蕃所占据。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将领张议潮率众起兵,赶走吐蕃统治者,奉表归唐。大中五年,唐王朝置归义军于沙州,敕封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驻敦煌。咸通八年(867年)奉旨入朝,官至检校吏部尚书。十三年,卒于长安,诏赐太保。

瓜州县
盖勋
东汉末敦煌广至(今甘肃瓜州)人。出身官宦世家。初举孝廉,后以战功领汉阳太守。灵帝征拜讨虏校尉,深受信任,命与刘虞、袁绍同掌禁兵。曾任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依仗宦官贪纵不法,他坚决予以惩处,京师为之震动。董卓专政,他不为所屈,欲起兵讨卓而不果。年五十一病卒。

张奂(104-181)
敦煌渊泉(今甘肃瓜州东)人。初为大将军梁冀属吏,后为安定属国都尉。曾遣将据龟兹,割断东羌与南匈奴联系,迫使匈奴首领与羌豪归降。历迁使匈奴中郎将、武威太守、度辽将军、大司农等职。屡败休屠各、鲜卑、匈奴等,收降二十万口。灵帝时以党锢归故里。精通经学,著有《尚书记难》三十万字及铭、颂、书、志、对策二十四篇。

宋纤
敦煌效谷(今甘肃瓜州西南)人。沉静有志操,不交结世人。隐居酒泉南山,明究经纬,教授生徒,弟子达三千人。年八十岁死,前凉主张茂强征为官,授太子太傅,后绝食而死,前凉追谥“玄虚先生”。

金塔县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兰州市

麴允
晋金城(今甘肃兰州西)人。家世为地方豪族。永嘉末,为安夷护军、始平太守。愍帝时,为尚书仆射、录尚书事、骠骑将军、雍州刺史,守长安。后与愍帝同被刘曜所俘,发愤自杀。刘聪嘉其忠烈,谥节愍侯。

保志(418-514)
金城(今甘肃兰州)人。据记载俗姓朱。世称宝公、志公。南朝齐、梁间高僧。七岁出家。传他在三十五岁后,言行神异。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披发赤足,穿锦袍往来于潜山、皖水间,挂布、绸数尺于杖头负之而行,为山谷寺开山祖。其或旬日不食,亦无饥容。齐武帝忿其惑众,逮之入狱,禁其出入。梁武帝解其禁,视为“神僧”。以为菩萨化身,崇信之。天监中,无疾而终。葬金陵钟山。

王杰(515-579)
金城(郡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人。魏孝武帝时,起家为子都督。随帝入关中,参加邙山之战,有大功。赐名杰。后赐姓宇文氏。从攻江陵,一箭杀敌勇士。士卒遂得登城。北周初,封张掖郡公。为本乡河州刺史。宣帝初,积战功为上柱国。不久卒,谥威。

段坚
兰州人。由乡举入国子监。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福山知县,兴学校,变民俗。成化初,超拔为莱州知府,教化大行。改知南阳,创《志学书院》,建节义祠。讼狱徭赋,务于公平。以疾去。士民号泣送者,过境不绝。卒,立祠祀之。

段炅
坚子,进士,翰林检讨。谄附焦芳,刘瑾败,落职。

彭泽
兰州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徽州知府。有政绩,正德时,历官知府、按察使、左都御史。曾镇压刘惠、赵鐩及廖麻子、喻思俸起义。经略哈密事颇不当。与钱宁、王琼等不合,因此得罪,斥为民。世宗嗣位,钱宁败,琼亦得罪遂起用他为兵部尚书。兵政为之一新。被弹劾,乞休,加少保,归。复被弹劾,夺官为民,郁郁而卒。隆庆初,复官,谥襄毅。

段绩(?-?)
明嘉靖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因触犯权贵,被谪为郾城县丞,后任杞县(河南杞县)知县。因有政声,晋庐州同知、南京兵卫郎,累迁密云兵备。

杨静仁(1918-2001)
兰州人。回族。曾任中共甘肃省委直属回民特别支部书记。1941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回民骑兵团政委。建国后,历任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第一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永登县
鲁鉴(1425-1502)
鲁土司四世。明初率部归附,太祖授为百户长,统所部居庄浪。正统末,嗣父职为都指挥使同知。天顺初,进署都指挥佥事,守备红城。成化四年(1468年),晋署都督同知。寻充左参军,累迁至总兵官,镇守延绥。

榆中县
水同天(1909-1988)
教授。甘肃金城(今榆中)人。早年就读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1931年毕业于美国奥柏林大学英文系。193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山东大学讲师、云南英语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兰州大学教授、英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专于英国语言文学,对莎士比亚尤有研究。

皋兰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市
王竑(1413-1488)
河州(今甘肃临夏)人。明正统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英宗被俘,郕王码汉卡摄政,他怒不可遏,奋臂抓住王振党马顺头发,且骂且咬其脸,群臣共起打死马顺,又捶杀王振党二人。景帝即位,升右佥都御史。镇守居庸关,简拔士马,修缮要塞,弹劾将帅不称职者,景泰时,督漕运、治理通州至徐州运河。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及徐、和二州,还兼理两淮盐课。有劳绩,升左副都御史。英宗复位,任浙江参政,天顺时,复督漕运,巡抚淮、扬。淮人欢呼迎拜,数百里不绝。宪宗时,任兵部尚书,致仕。居家二十年卒。正德间,赠太子少保。

朱贵(1778-1842)
甘肃河州(今临夏)人。从武生入伍,参加过镇压川、陕、鄂、豫等地白莲教。道光初,从杨遇春赴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擢游击,历任陕西西安参将,署察汗托洛亥副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擢浙江金华副将。二十二年春,奉命参加抗英战役,率子昭南、关南及陕甘军九百人,驻慈城大宝山。英军登岸,朱贵率所部迎击,重创英军。由于孤军无援,英军陆续增兵,朱贵身受重伤,仍怒马叫阵,终因敌强我弱,与子昭南及二百战士同时阵亡。

临夏县
马鸿宾(1884-1960)
回族。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甘肃河州(今临夏)韩家集阳洼山村人。甘军督带统领马福禄子。他是蒋介石统治时期,依靠西北回军武装力量参与政争的三位重要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同马鸿逵,马步芳等彻底分道扬镳,归向人民。

马鸿逵(1892-1970)
回族。临夏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加陆军上将衔。西北军阀“三马”之一。1910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曾任宁夏新军统领、绥远第五混成旅旅长、宁夏第七师师长。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1929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及国民党党务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1949年到台湾。后赴美国定居。

马步芳(1903-1965)
回族。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蒋介石政权时期,各地方军阀势力或被消灭,或遭削弱,马步芳却例外地扩充了原先根基未固的家族武装势力,成为“青海王”,并且伺机进窥甘肃,染指新疆。1948年所部被西北野战军击败。1949年5月,马步芳临危受命,当了数月的最后一任西北军政长官。后去印度、埃及。1957年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马惇靖(1906-1972)
河州(今临夏)人。回族。曾任国民党政府军团、旅、师长、第八十一军军长。1949年9月在宁夏中宁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军长,宁夏省军区司令员,甘肃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

康乐县
永靖县
广河县
和政县
牙含章(1916-1989)
民族学家。甘肃和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第四分局少数民族研究室副主任。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助理代表,中共西藏工委委员、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内蒙古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理事长。著有《达赖喇嘛传》、《班禅传》、《无神论和宗教问题》、《民族形成问题研究》等。

东乡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平凉市

汉顺烈梁皇后(106-150)
梁商女。顺帝时入选宫中,位至皇后。顺帝死后,以太后临朝,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任用其兄梁冀为大将军,专擅朝政,同时也信用宦官。

汉桓帝懿献梁皇后(?-159)
名女莹,顺帝梁皇后妹。因梁太后、梁冀专权擅政,桓帝时位至皇后。梁太后死后,不为桓帝所亲,忧愤而死。

梁统
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性刚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时拜酒泉太守。后与河西诸郡联兵保境,被任为武威太守,为政严猛。归附刘秀后,封为成义侯,又拜太中大夫。曾数上书,主张严刑重罚,不被采纳。出为九江太守,卒于官。

梁松(?-61)
梁统子。少为郎,娶光武帝女为妻。博通经学,常与诸儒论议礼仪制度。明帝时官至太仆。后因私自请托郡县被免官,又因飞书诽谤下狱死。

梁竦
梁统子。少通经学。曾因兄梁松事流放九真。明帝时还乡,自负文才,不应辟命。有三男三女,两女被章帝纳为贵人。遭窦氏嫉妒,被陷害而死。

梁商(?-141)
梁统曾孙。少以外戚拜郎中。顺帝时,其女为皇后,妹为贵人,他官至大将军,深受信任。持身谦恭,当时称为良辅。死后谥忠侯。

梁冀(?-159)
梁统玄孙。父梁商卒,继为大将军。顺帝卒后,他与妹梁太后先后立冲、质、桓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执政期间,骄奢横暴、大兴土木、掠良为贱,政治黑暗。桓帝与宦官单超等诛梁氏,他被迫自杀。死后财产被没收,合钱三十余亿。

皇甫规(104-174)
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人。出身将家,顺帝时以击羌功为上计掾。后任中郎将,率军击败陇西羌兵,恢复与凉州联系。有将帅才,历任度辽将军、护羌校尉等职,多有军功。兼通经学,曾讲授《诗》、《易》,有门徒数百。著有赋、铭、碑等各体文二十七篇。

皇甫嵩(?-195)
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人。初举孝廉,灵帝时拜议郎、北地太守。黄巾起义,他主张解除党禁,被采纳。与朱儁率军镇压颍川、汝南、陈国、东郡、广宗等地起义军,杀害首领张梁。以军功封为都乡侯,拜左车骑将军、冀州牧,封槐里侯,是当时手握重兵的少将领之一。有人劝他自谋大业,不听。献帝初,遭董卓猜忌,几乎被杀。后病卒,赐骠骑将军。

张轨(255-314)
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十六国时前凉创立者。太官令张温子。少聪明好学,有器望,与皇甫谧友善,得中书监张华器重。初为卫将军杨珧掾属,历散骑常侍。惠帝中,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任内政治清明,功绩显赫。在州,平定叛乱,兴立学校,行教化,擢用贤士,威服各族,四方归附,凉上粗宁。张氏遂霸有河西,史称前凉,用愍帝建兴年号,都姑臧(今甘肃武威)。时中原大乱,轨屡派军入卫京师。在州十三年,卒官,谥武公。

张寔(?-320)
张轨子。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父死,州人推继父位。愍帝诏授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封西平公,用愍帝建兴年号。愍帝为刘曜所攻,派兵救长安。司马睿称晋王,派使者奉表劝司马睿称帝。晋元帝大兴三年被部下所杀,谥元。

张茂(278-325)
张轨子。晋愍帝建兴中,为平西将军、秦州刺史。兄张寔死,州人推为凉州牧,立张寔子张骏为抚军将军、西平公。前赵刘曜进攻河西,茂领兵击败刘曜军。永昌初,派将军韩璞攻取陇西南安,置秦州。明帝太宁三年死。在位五年,谥成。

张骏(307-346)
张寔子。初袭父爵西平公。叔父张茂死,莅位执政,用晋愍帝建兴年号,遣使奉表于东晋。咸和初,与前赵争秦州诸郡,被刘曜击败。有计略,勤修庶政,总御文武,咸得其用,远近嘉咏,号“积贤君”。派杨宣率军伐龟兹、鄯善,西域归附。于凉州界内新置沙州、河州。南结好成汉李雄。石勒灭刘曜,据有中原、关中,骏惧石勒强盛,遣使称臣。咸和九年(334),成帝诏进大将军。穆帝永和二年死。在位二十二年,谥忠成公。

张重华(327-353)
张骏子。性宽和懿重,沉毅少言。晋穆帝永和二年(346),父死继立,自称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用愍帝建兴年号。为政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遣使入后赵,向石氏称臣,石氏仍不断派兵进攻张氏。在位十一年死,私谥桓公,晋谥敬烈。

张祚(?-335)
张重华兄。博学雄武,有政治才干。张重华死,废杀重华幼子耀灵自立,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淫暴不道,淫乱重华后宫及张骏未嫁子女。永和十年(354),自称帝,建元和平。祚猜忌无常,施行暴政,激起国人反叛,在位三年被张瓘、张琚兄弟杀死。

张玄靓(?-363)
张重华子。国人杀张祚拥立为凉主,自号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用晋愍帝建兴年号,以张瓘辅政。前凉内乱,宁混、宋澄、张邕、张天锡相继辅政。晋哀帝兴宁元年,被叔父张天锡所杀。在位在九年,私谥冲公,晋谥敬悼公。

张天锡
张骏子。晋哀帝兴宁元年(363)杀少主张玄靓自立,号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用东晋年号。遣使奉表东晋,晋废帝下诏认可其自号。率军伐李俨,大败而归。不恤政事,荒于声色,任用佞幸,外有前秦强敌压境。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前秦苻坚发兵进攻,出降。在位十三年,国亡。苻坚用为尚书,封归义侯。苻坚兵败淝水,入晋,为散骑常侍,封公。累迁光禄大夫、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安帝时卒,年六十一。

魏孝文贞皇后林氏
平凉人。生子恂,立为太子。遂赐死,谥为贞皇后。后恂废死。追为庶人。

梁睿(531-595)
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人。西魏太尉御子,宇文泰养同己子。仕北周,位至凉、安二州总管。杨坚执政,令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谦起兵拒代。睿率军破谦兵。进位上柱国。据蜀,密上表拥戴坚。隋初特受优宠。睿以北周旧臣,自请解方镇之任,遂还长安。闭门不通朝贵。开皇十五年从文帝至洛阳。卒,谥襄。

赵时春(1509-?)
平凉人。年十四中乡举。明嘉靖五年(1526),会试第一名。历官兵部主事、佥都御史、山西巡抚。曾两次上疏,两次罢官为民。善骑射。慨叹寇肆无忌惮进犯,将帅不任战,乃作《御寇论》,论战守甚全。虽战败无功,而天下皆佩服其胆气。诗文皆有名。

崆峒区
灵台县
皇甫谧(215-282)
晋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幼时过继叔父,居河南郡新安县(河南渑池县),后又回归故土。博学多才,一生著述甚多,尤以《针灸甲乙经》闻名于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全书十二卷,128篇。对中国针灸医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牛僧儒(779-848)
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县)人。字思黯。唐永贞进士,一生历经八朝,先后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同平章事、宰相等职。为政严明,刚正不阿,是晚唐“党朋之争”的首领之一。唐大中二年卒。赠太尉,谥文简。

静宁县
曲珍
宋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世为著姓。少好驰马舞剑,为绥德城监押。从郭逵、赵卨攻交址,立功,擢鄜延路副总管。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败西夏兵。累迁客省使。徐禧城永乐,为西夏兵所陷,弃城而逃,贬官。元祐初,为环庆路副总管,破西夏兵,解泾原围。进东上閤门使、忠州防御使。卒。

郭浩(1087-1145)
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徽宗时,从种师道守边立功。建炎初,知泾州,权鄜延路经略字抚使,加强边防,置司于保安军德静砦。招收流亡,加强边防,与金、夏对垒,敌不敢犯。绍兴中,参与和尚原、杀金坪、仙人原之战,三战三捷。绍兴十四年(1144),任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次年,卒。赠检校少师,谥恭毅。

吴玠(1093-1139)
字晋卿。南宋抗金爱国将领。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甘肃庄浪县)。知兵法,善骑射,年轻时投笔从戎,以功补进义副尉。金兵南下,吴玠任为明州观察使,兼陕西诸统制,带领其弟吴璘顽强抗击金兵,大小战役百余,尤以吴玠勋著功高。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任前锋,击退谋趋泾原(甘肃平凉市)的金兵。四年破金兵于彭原(甘肃镇原县东北)。为张浚所重用,擢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九月,率部参与富平(陕西)之战,失利后与弟麟扼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30公里)。于绍兴元年(1131年)大败来犯的金完颜宗弼(兀术)十万骑兵,擢镇西军节度使。四年,在仙人关又破金兵。升任川陕宣抚副使,屯田戍兵,与金对垒十年,使之不敢图蜀。先后晋升为检校少保、川陕宣抚副使、检校少师、奉宁保定节度使。绍兴九年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同年卒于仙人关军营。,赐少师,谥武安,建庙于仙人关,号思烈,追封涪王。

刘琦(1098-1162)
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甘肃平凉市),从张浚于富平(属陕西)与金兵会战,立有战功。后至临安领宿卫亲军。绍兴十年(1140年)率王彦旧部(八字军)赴任东京副留守,与顺昌(安徽阜阳市)知府陈规守城抗金,以少胜多,破金兀术拐子马,史称“顺昌大捷”。次年援淮西,与张浚、杨沂中破敌于柘皋(安徽巢湖市北)。与韩世忠、岳飞等并称中兴名将。旋遭秦桧、张浚排挤,罢兵权,改知荆南府(湖北江陵县)。金主完颜亮南下,任江淮浙西制置使守淮东,屯军抗击金兵。后退至镇江。次年忧愤而死。

吴璘(1102-1167)
字唐卿。吴玠弟。南宋抗金爱国将领。少好骑射,从兄玠攻战。南宋时与兄玠守和尚原、仙人关,屡败金军。迁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甘肃天水市)。吴玠死后,吴璘代兄为将,继续抗金,率陕西诸路军马,败金军于扶风(属陕西)。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任四川宣抚使,督师转战汉中,收复十六州军,因朝廷主和,被迫放弃。守蜀二十余年。官至太傅,封新安郡王。卒赠太师,追封信王。

吴梃(1138-1193)
磷子。以荫补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叛盟进犯关中,请战,为中军统制,败敌于治平砦,擢熙河经略,安抚使。磷卒,升为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淳熙元年(1174),任兴州都统制,拜定江军节度使,继吴玠、吴磷为蜀帅,抵抗金兵入侵,守边有功。礼贤下士,治军甚严,抚慰将士,人人感恩。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吴曦(1162-1207)
信王吴璘孙,吴挺子。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以祖荫补右承奉郎,累迁武宁军承宣使。时,朝议北伐,附韩侂胄,求还蜀,遂任兴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开禧二年(1206),为四川宣抚副使,兼陕西、河东招抚使,按兵不动,献关外阶、成、和、凤四州地于金,求金封蜀王。并遣将利吉引金兵入凤州,僭王位于兴州。统军十万沿嘉陵江而下,声言约金兵夹击襄阳。杨巨源与安丙、李好义等密度,巨源、好义乘夜率勇士七十人斧门而入,杀吴曦,裂其尸。

慕天颜(?—1696)
甘肃静宁人。顺治进士。历官至江宁巡抚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漕运总督。康熙中,在江南推行田赋征收截票法,疏浚河港,清积逋,剔挪移。“三藩之乱”时,督造战船有功。后因治河策计争议被劾。康熙三十五年卒。

崇信县
华亭县
泾川县
胡奋
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三国魏车骑将军胡遵子。随司马懿平辽,迁徐州刺史。平定刘猛叛乱,迁征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入晋,累迁尚书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晋武帝中死,谥壮。

胡烈
胡奋弟。三国魏末,为将领兵平蜀。钟会叛乱,与子胡世元杀钟会,迁秦州刺史。晋初,凉州羌戎叛乱,出兵平讨,被羌戎围杀。

张祐(438-486)
安定(治甘肃泾川北)人。冯太后宠宦。性恭谨慎密。出入机要,居宫禁之地二十多年,未曾有过失,太后赞其忠诚。位至尚书左仆射,封王,频受赏赐。家资巨万。太和十年卒。谥恭,孝文帝亲选丧车。

张庆
本名显明。祐养子。娶江阳王元继女。袭祐爵。魏迁都洛阳后,即虚爵闲居。至元叉执政,庆为叉姊夫,得职任。女又被灵太后选入后宫。位至高平镇将。卒。

抱嶷
安定(今甘肃泾川)人。为小宦十九年,得冯太后信用,统宿卫军、掌奏议事,直言敢谏。历侍中、祭酒、都曹尚书等职。赐受安定公。嶷自请外任,遂为泾州刺史。临行,孝文帝饯行于西郊。为政多守旧法,轻视土族,不能遵用新制。数年后卒於州。

梁士彦(515-586)
安定(郡治今甘肃泾川北)人。周武帝用为熊州刺史。建德五年,随大军攻北齐晋州有功。为大将军、晋州刺史,守晋州。以孤城抗北齐后主,武帝率兵解围后欲退兵,劝帝进军,帝从其议。以平齐功,封郕国公。为上柱国,任徐州总管,与王轨擒陈名将吴明彻。后从韦孝宽破尉迟迥,有战功,却未被杨坚重用。隋开皇六年以谋反罪被杀。

梁默(?-609)
梁士彦家仆。勇武善战,北周时官至开府。隋开皇末,随杨素攻突厥,有功,为大将军。炀帝大业五年,攻吐谷浑时战死。

梁刚
隋初名臣士彦子。杨坚执政时,击尉迟迥有军功,位至上大将军、泾州刺史。士彦被杀,刚以曾谏士彦,免死徙瓜州。

庄浪县
吕光(337-399)
字世明。略阳(今甘肃庄浪县西南)氐人。十六国时后凉的开国皇帝。家世为氐族酋豪。父吕婆楼,苻秦太尉。少时前秦宰相王猛称其为“非常人”,后被苻坚任为鹰扬将军,以功封为都亭侯、破虏将军,拜骁骑将军。迁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淝水战前,受命经营西域,西域各国降服。淝水战后,回师占姑臧,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385年,苻坚败亡。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自称凉州牧、酒泉公,建立后凉。太元二十一年,称天王,以段业、沮渠仇为股肱。后因擅杀沮渠罗仇,引起段业叛离。晋安帝隆安三年死。谥懿武皇帝,庙号太祖。

吕绍(?-399)
吕光子。初为太子。晋安帝隆安三年(399),继父立为天王。光诸子争夺王位,互相攻伐,绍被兄吕纂废杀,谥隐王。

吕纂(?-401)
吕光子。骁勇强悍,常领军征战,封太原公。吕光末,为太尉。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受遗诏辅佐吕绍,同年废杀吕绍自立。隆安五年,被吕超所杀,谥灵皇帝。

吕隆
吕光弟吕宝子。吕光末,为北部护军。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吕隆被拥立为天王。时后凉年年饥荒,民不堪命,朝政紊乱,刑杀无度,外受北凉沮渠蒙逊和南凉秃发辱檀的进攻。安帝元兴二年(403),率众降附后秦姚兴,后凉亡。后被姚兴以谋反罪诛杀。

天水市

上官桀(?-前80)
姓上官,名桀。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武帝时,初为羽林期门郎,后任未央厩令,侍中、骑都尉,迁太仆,武帝病笃,任为左将军,与霍光同授遗诏辅少主,封安阳侯。昭帝即位,其孙女被立为皇后,年方六岁。后与大将军霍光争权相怨,遂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帝姊鄂邑长公主及燕王旦合谋除兴,并另立帝。事发觉,被族诛。

上官安(?-前80)
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上官桀子。娶霍光女为妻。昭帝立,其父求助于帝姊鄂邑长公主,纳其女为昭帝婕妤,数月后立为皇后,他被任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父子尊宠,日益骄淫。后为报德长公主,一再向霍光为长公主私夫丁外人求封。光不许,两家相怨,遂与长公主、桑弘羊联络燕王旦,阴谋去光,另立旦为帝。事发觉,被族诛。

汉昭帝上官皇后(?-前37)
西汉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上官桀之孙女。年六岁,其父安通过昭帝姊盖长公主召入宫,立为皇后。后上官桀与燕王旦合谋诛灭霍光,事发觉,被族灭。她因是霍光外孙女,故不废。昭帝死,为皇太后。宣帝即位,称太皇太后。元帝建昭二年死。

赵充国(前137-前52)
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善骑射,因熟悉匈奴和羌族军事,且英勇善战,故由骑兵补入羽林。汉天汉二年(前99年),以假司马从二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立功,升中郎将,后擢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官至护军都尉、后将军。宣帝时封营平侯。神爵元年(前61年),督兵西陲,并再三上书提出寓兵于农、罢兵屯田主张。

杨公则(445-505)
天水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历宋熙、扶风、武宁诸郡太守,齐末迁至荆州西中郎中兵参军。萧颖胄与萧衍起兵,令其率荆州军与雍州军合,东下攻郢城、柴桑、建康。统军号令严明,秋毫无犯。萧衍称帝,授湘州刺史,封宁都县侯。在州轻刑薄敛,招聚流散,为吏民所爱戴。天监四年召为卫尉卿,领军北伐,卒于军中,谥号烈。

李景
天水人。骁勇善射。仕隋以军功封滑国公,为右武卫大将军。率军作战,不以智略见长,但恃重敢战,鲜有败迹。杨玄感叛,朝臣子弟多从。唯景家无人从。炀帝常呼其为李大将军,以示敬重。隋末孤军守北平,后从柳城还幽州,途中兵败死。

王仁裕(880-956)
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字德辇。以诗文知名秦、陇间。唐末任秦州节度判官。五代后梁时仕蜀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历事后晋、后汉、后周,累官至户部、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

李仕衡
宋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举进士。历判三司盐铁勾院,荆湖北路、陕西、河北转运使,给事中等。仁宗即位,拜尚书左丞,以足疾改同州观察使、知陈州。州大水,筑大堤以防水患。其婿曹利用贬,仕衡降左龙武军大将军,分司西京。旋改左卫大将军,卒。管理财政二十年,才智过人,性素贪,家赀钜万。

刘仲武
宋秦州成纪(今甘肃开水)人。熙宁中,试射殿庭异等,补官。为泾原将,迁东上閤门使、知河州。时吐蕃赵怀德、狼阿章拥众数万叛,仲武率师击败吐蕃怀德等,复西宁州,怀德降。累进荣州防御使。官至知熙州,卒于官。赠检校少保,谥威肃。

张俊(1086-1154)
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初为弓箭手。高宗即位,擢御营前军统制。张俊兵败来犯之金兵,又与刘錡再败金兵,拜枢密使。绍兴十一年(1141),力赞和议,追随秦桧,首请交出其所统兵,助桧杀岳飞。官至太师,封清河郡王。卒,追封循王。

张子盖(1113-1163)
俊从子。初应募从军。随韩世忠讨苗傅,以功授武功郎。绍兴六年(1136),从张俊败伪齐刘猊于藕塘。十一年(1141),与刘錡部会师,大破兀术于柘皋。三十二年(1162),金兵再来犯,挥师往援,获海州捷,后官至淮东招抚使。卒,赠太尉,谥恭壮。

杨大渊(?-1265)
天水人。初仕宋,总兵守阆州。1258年以城降附元宪宗。后从攻礼义城。中统二年(1261)调兵山通川,与宋将鲜恭战,获统制白继源。三年奉命出开、达,与宋兵战于平田,又战于巴渠,擒其知军范燮,统制魏兴等。至元元年(1264)得知宋都统祁昌由间道运粮入得汉城,并欲迁其郡守向良及官吏亲属于内地,便函率军于椒坪,大败敌军,活捉祁昌、向良等,接着又大破援军,擒宋都统张思广部将盛总管,及祁昌之弟。病逝,追封阆中郡公。

杨文安(?-1282)
杨大渊侄。1258年依叔父降附宪宗,为安抚使。中统六年(1260)攻礼义城、出通川。至元元年(1264)在蟠龙、射洪、椒原大败宋兵。后袭开州、略达州,攻重庆、战蓬州、围万州、取施州、绍庆、夔州等地。大破宋兵。升四川南道宣慰使。后官至中书左丞,行江西省事。病死。

邓宝珊(1894-1968)
天水人。名瑜,字宝珊。国民党西北军重要将领,国民军时晋升为上将。好读书,喜书画,被西北军誉为“儒将”。曾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以傅作义全权代表身份,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初同傅作义一起率部起义。同年9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与傅同赴绥远,促成了绥远的和平解放和绥远国民党政府军的和平改编。解放后,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肃省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武山县
庞德(?-?)
字令明。三国名将。南安獂道(今甘肃陇西,故里现属武山)人。少为郡吏,后历事马腾、马超、张鲁。归降曹操,拜立义将军。与曹仁屯守樊城,所部遭蜀军关羽进攻,失利被俘,至死不降。魏文帝时谥壮侯。

刘殷
西晋新兴(今甘肃武山西)人。少以至孝见称。及长,博通经史,综核群书,官府屡辟不就。后出为司马冏大司马军谘祭酒,转新兴太守。在任明赏罚,甚有政绩。“永嘉之乱”,被刘聪所俘,深得刘聪器重,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刘渊(?-310)
新兴(今甘肃武山西)匈奴人。魏匈奴左部帅刘豹子。幼好学,以上党人崔游为师,博涉经史,尤好《孙子》。善骑射,膂力过人。魏末入洛阳,深得司马昭父子的赏识。父死,袭职左部帅。武帝太康末,授北部都尉,广集名儒秀士及匈奴五部豪杰。惠帝初,授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侯。随司马颖与诸王混战,以招兵为名回左国城。永兴元年(304),为匈奴大单于,称汉王,都离石(今属山西),以刘宣、崔游为股肱,起兵反晋。王弥、石勒等相继归附,屡挫晋军。永嘉二年(308)称帝,迁都平阳。永嘉四年死,在位七年,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刘和
刘渊子。刘渊称帝,立为太子,怀帝永嘉四年(310),父死嗣位,以太宰刘欢乐、太傅刘洋、太保刘延年辅政,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录尚书事,置单于台掌握内外军政大权。和恶四王专权,发兵讨四王,被弟刘聪所杀。

刘宣
匈奴故左贤王,刘渊从祖父。性纯朴简约,好学,博涉经史。晋武帝时为匈奴右部都尉,莅官清廉,部下敬慕。惠帝永兴元年(304),拥举刘渊为大单于、汉王,建立汉国,宣为丞相,谋决军国大事。

刘聪(?-318)
刘渊子。幼聪司好学,博习经史,尤好《孙吴兵法》,工草隶书,善词赋文章,武艺高强。历司马颙、司马颖部将。父建立汉国,聪领军征战,屡败晋军。怀帝永嘉四年(310),兄刘和嗣位,聪以大司马、大单于、录尚书事总执内外军政,不久杀兄自立为帝。永嘉五年,攻陷洛阳,俘怀帝。愍帝建兴四年(316),攻陷长安,俘愍帝,西晋亡。聪荒淫暴虐,刑杀无度,朝臣自危。诸子弟为争夺继承权,互相火并,子刘粲诬杀皇太弟刘乂,立为皇太子,引起汉国内乱,氐、羌十余万落叛离,石勒等脱离汉国。晋元帝大兴元年死,谥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刘粲
刘聪子。刘聪嗣立,封河内王,授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晋愍帝初,改封晋王,长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设计使刘聪废太弟刘乂,自己被立为皇太子、大单于。晋元帝太兴元年(318),立为汉主。嗣位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委事于靳准,乱肆刑杀大臣,朝廷上下,人人感到恐怖。不久靳准杀粲自立。

刘曜(?-328)
刘渊族子。少孤,为刘渊收养,博涉经史,尤好兵书,雄武过人。刘渊、刘聪世,常领兵征战,破洛阳陷长安,俘晋怀、愍二帝。频历显位,官至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出兵讨平靳准,于长安称帝,国号赵,史称前赵,都长安。对各族采取剿抚政策,镇压了氐、羌、巴等各族数十万人的反叛,把其中的一部分迁于长安,并利用各族上层分子统治其部落,注意选拔汉族地主为官。在长安设立学校,传习汉族文化。后与石勒频繁交战,国力大减。晋成帝咸和三年,前、后赵大战,曜兵败被杀。次年,石勒灭前赵。

刘熙(?-329)
刘曜子。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刘曜称帝,立为皇太子。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刘曜被石勒俘杀,熙率群臣弃长安退保秦州。咸和四年,自上邽出兵反攻长安,被石季龙击败,被杀,前赵亡。

甘谷县
杨阜
东汉末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人。初为州吏,后察孝廉,又任州参军。曾策动陇右起兵,逐走马超,使陇右重归曹操统治,被曹操封爵关内侯。历任武都太守、将作大匠、少府等职,直言敢谏,不避忌讳,明帝为之敬惮。居官清廉,卒后家无余财。

姜维(202-264)
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初为曹魏将领。归附蜀汉,被任为仓曹椽,加奉义将军,升中监军、征西将军。继诸葛亮之后,历任右监军、辅汉将军、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屡伐魏,均无功。魏攻蜀,后主出降,他也被迫降于魏将钟会。咸熙元年(264)拟借钟会叛魏之机恢复蜀汉,事败被杀。

阎鼎
西晋天水(今甘肃谷东)人。初为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参军,转行豫州刺史事,镇许昌。永嘉末,洛阳陷落,怀帝为刘聪所俘。拥秦王邺入长安,与雍州刺史贾疋等立司马邺为皇太子,自为太子詹事,总摄百揆。后与梁综、索琳等争权,被梁综等所攻,兵败出逃,被氐人窦首所杀。

李玄盛后尹氏
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聪明贤淑有志节。初嫁扶风人马元正,马元正死,改嫁李玄盛。李玄盛建立西凉,尹氏出谋划策,西州人称“李、尹王敦煌”。李玄盛子李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切谏士业攻伐北凉沮渠蒙逊,士业不听,西凉遂被北凉所灭。尹氏被沮渠蒙逊俘至姑臧,后逃至伊吾。年七十五卒。

尹纬
天水(今甘肃甘谷东)人。初仕苻秦为吏部令史。苻坚末,拥立姚苌为主,建立后秦。随姚兴伐苻登,灭苻秦。历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卒官,谥忠成侯。

王权(1822-1905)
巩昌府伏羌(今甘肃甘谷)人。清时以功署陕西延长、兴平、富平等知县。才学渊博,左宗棠赞曰:“有伏羌县王权,学问人品当代罕有,吏治尤陕西第一”。

清水县
杨难敌(?-334)
略阳清水人。迁居仇池,氐族。晋愍帝时授以征南将军。建兴五年(317)父杨戊搜卒,袭位为左贤王。成帝咸和九年卒。

杨初(?-355)
略阳清水人。迁居仇池,氐族。晋咸康三年(337)袭杀族弟杨毅,并其众,自立为仇池公,称臣于后赵,后又遣使称蕃于晋,晋授以征南将军、雍州刺史、仇池公。晋永和十一年为杨毅弟宋奴所杀。

杨国(?-356)
略阳清水人。迁居仇池。氐族。随父初称蕃于晋,授以镇东将军、武都太守。晋永和十一年,父为杨毅弟宋奴所杀,他遣人诛宋奴,自立,晋授以镇北将军、秦州刺史。次年为从父杨俊所杀。

杨定(?-394)
略阳清水人。氐族。祖宋奴为仇池国左贤王弟,以内乱被杀,随父佛奴奔前秦,前秦苻坚以女妻之,授以尚书、领军将军。苻坚败,乃逃还仇池,自号龙骧将军、仇池公,称蕃于晋。太元十五年(390)出兵平天水、略阳诸郡,占有秦州,遂自号陇西王。太元十九年(394)又攻陇西乞佛乾归,兵败被杀。

杨盛(364-425)
略阳清水人。迁居仇池,氐族。晋时割据仇池,自号秦州刺史、仇池公。不置郡县,分所统为二十部护军。称蕃于晋,晋授以北秦州刺史,宋改封为武都王。文帝元嘉二年卒。

杨玄(?-429)
略阳清水人,氐族。父杨盛割据仇池。父卒后即位,自号秦州刺史、武都王,称蕃于宋。初奉晋义熙年号,后改奉宋元嘉正朔,文帝元嘉六年卒。

杨文德
南朝宋略阳清水人。氐族。家族世代割据仇池,后为宋所灭,其地复陷于北魏。文帝元嘉二十年(443),他率众起兵,自号秦、河、凉三州牧,仇池公,称臣于宋。元嘉二十五年为北魏所攻,逃奔汉中,免官。元嘉二十七年复授为辅国将军,率军平阴平、平武。后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反,他不从被杀,追赠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

秦安县
伏羲氏(?-?)
传说人物。生羲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传为黄淮流域部落联盟领袖,以龙(蛇)为图腾,蛇身(龙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相传死后葬陈(河南淮阳县)。历史上从唐尧、虞舜、夏禹起就公认为人祖。

李广(前183-前119)
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足智多谋,骁勇善骑射。汉文帝时,反击匈奴有功。景帝时,为骑郎将。随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为骁骑都尉。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七郡太守。匈奴惧之,称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远征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一生戎马生涯四十余年,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屡建战功,但终末封侯。

李蔡(?-前118)
李广从弟。文帝时与其兄广同为郎,景帝时积功官至二千石。武帝元朔中,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前121)代公孙弘为丞相。为人名声远不及广,而官在广上。后因侵盗阳陵坟地,下狱自杀。

李敢(?-约前118)
李广少子。初事武帝为郎。前119年,其父死于军时,他从骠骑将军霍去病以校尉击匈奴左贤王,力战,夺其旗鼓,杀敌多,赐爵关内侯,代李广为郎中令。不久,他怨卫青使其父自杀,击伤大将军卫青。后从武帝出猎甘泉宫,霍去病恨其击伤舅父卫青,将他射死。武帝宠幸去病,伪称为鹿触死,讳之不治罪。

李陵(?-前74)
字少卿。西汉大将李广孙。自幼善射,曾任侍中建章监、都尉职。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在与匈奴作战中兵败被俘。单于爱其才,以女妻之,封为右校王。卒于漠北。

隗嚣(?-33)
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字季孟。新莽末附国师刘歆为士,后归乡里。随父隗崔聚众数千起兵,据陇西称上将军。更始二年(24年)依附刘玄,招为右将军、御史大夫。更始三年因谏玄归政刘秀而遭迫害,遂归天水,聚会起兵,复据陇上,称西州上将军。自东汉建武元年至九年(25-33年)据陇上。屡为汉军所败,忧愤病死。

苻洪(285-350)
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初姓蒲,部落小帅蒲怀归子。多权略智谋骁勇善骑射。“永嘉之乱”,被推为部落主,先后依附前、后赵。晋穆帝永和六年(350),改姓苻,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同年,被石赵将麻秋所杀。子苻健称帝,谥惠武帝。

苻健(317-355)
苻洪子。骁勇善骑射。晋穆永和六年(350),继父嗣立,逐灭占据长安的杜洪。永和七年,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都长安,史称前秦。永和八年,称帝。在关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优待士族,崇尚儒学。击退东晋桓温的进攻。永和十一年死,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苻生(334-357)
苻健子。骁勇强悍,膂力绝人。苻健末,立为太子。晋穆帝永和十一年(355),继父嗣立。荒于酒色,任用奸佞之人,乱杀大臣,引起所属羌族的叛离。晋穆帝升平元年(357),被苻坚废杀,谥厉王。

苻雄
苻洪子。好兵书,多谋略,善骑射,有才干,为前秦的佐命元勋。兄苻健称大秦天王,授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雍州刺史。死于苻健末。子苻坚称帝,谥文桓皇帝。

苻坚(338-385)
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人。十六国时前秦皇帝。初为东海王。东晋升平元年(357年),杀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先后灭前燕,陷晋汉中,取成都,克前凉,定代地,降服西域诸国及吐谷浑、南中等,统一了北方大部地区。因以王猛为相,重用王猛、薛赞,改革内政,打击氐族豪强,恢复魏晋士族的地位,善抚所部各族;广立学校,提倡儒学;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国政修明,于五朝中最称强盛。太元八年(383年),苻坚自恃强大,不听王猛劝谏,以百万大军大举寇晋,战于淝水,始称投鞭可断流,企图一举灭晋。后见晋军严整,遥望八公山(在安徽寿县)上草木,以为皆晋军,即有惧色。战败溃逃,闻风声鹤唳,以为追兵,成为千古典故。继而各族反秦自立,苻坚逃至关中。太元十年,为羌族首领姚苌所执,缢杀于新平县(陕西彬县)佛寺。在位二十七年。谥宣昭皇帝,庙号世祖。

苻融(?-383)
苻坚子。性至孝,聪明睿智,善词赋文章,武艺高强。深得苻坚器重,封阳平公,授以专征之任,屡有建树。入为司隶校尉、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事。为官清正,尤善断狱。苻坚南征,融力谏东晋不能攻,坚不能听。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为征南大将军统前锋军伐晋,秦晋决战于淝水,兵败,死于乱军中,谥哀公。

苻丕(?-386)
苻坚子。聪慧好学,博涉经史,有文武之才。封长乐公,镇邺城。“淝水之战”,前秦兵败,丕弃邺城退守晋阳,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苻坚死,丕于晋阳嗣立称帝。太元十一年,率军与西燕慕容永交战,兵败弃晋阳南逃东垣,被晋将冯该击杀。苻登称帝,谥哀平皇帝。

苻登(342-394)
苻坚族孙。苻坚时,骁勇强悍,历殿上将军、扬武将军、长安令,因犯罪贬为狄道长。苻丕时,授征西大将军,封南安王。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于狄道道继苻丕嗣立皇帝。与后秦主姚苌混战于关中,互有胜负。太元十九年,被后秦主姚兴所杀,前秦亡。

李玙(482-553)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解褐太尉行参军。东魏初,负责拆撤洛阳宫庙材木运邺城,以干练受称赞,位至骠骑大将军、东徐州刺史。任满,称老疾不求仕。北齐初,以前将军、护军位参加禅位大典,事毕,即不再朝请,自谓不愿策名两朝。

李贤(502-569)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家为郡中大族。魏末率乡人助尔朱天光,为高平令。附宇文泰,以左都督、安东将军守原州。大统时,率乡兵助史宁攻破莫折后炽军。后为原州刺史。能得民心,进爵河西郡公。宇文泰将二子邕、宪寄养其家。周武帝保定初,任瓜州刺史,转河州总管,专理对羌及吐谷浑防务。天和四年,卒于长安,帝临丧悲恸。谥桓。

李远(507-557)
贤弟。魏末附尔朱天光,为长城郡守、原州大中正。归宇文泰后,常随泰参战,善于驭众,有胆略,知兵法,受泰信任。参与机要。大统时,位至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封阳平郡公。力主泰以嫡子觉为嗣。觉称帝,为柱国大将军,守弘农。子植与帝谋杀宇文护。事败被杀,护亦逼其自杀。

李穆(510-586)
贤弟。初为宇文泰亲随,深得信任。河桥之战,泰失马被敌军追及,舟以己马与泰。赐姓拓跋氏。北周武帝时官至上柱国、并州总管,封申国公。尉迟迥举兵反杨坚,子荣劝其应迥,不听。执迥子谊送长安,密表向杨坚劝进。隋初为太师,家中襁褓儿尽得仪同官。开皇六年卒,谥明。

权景宜
天水显亲(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宇文泰用为行台郎中、秦州大中正。知兵法,有知谋、胆识。临阵敢战。援洛阳只身陷敌后,募兵据宜阳,后率军与齐、梁争地,有战功。灭梁之役,破陆法和军,招降王琳。北周初,为大将军。武帝天和初,为荆州刺史,封千金郡公。陈湘州刺史华皎降,督水军赴援。骄纵纳贿,将士愤而厌战,遂被陈军击败。赦死,不久病卒,谥恭。

李衍
自言为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或言其为辽东襄平人。北周太师弼子。慷慨有武艺。北周时,积军功为大将军。随军击王谦,进位上大将军。隋初,以军功位至柱国、安州总管。以病还和安。卒于家。

唐高祖 (566-635)
即李渊。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初袭父爵唐国公。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翌年迁太原留守。十三年,起兵反隋,攻入长安。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九年,传位太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卒,谥高祖。

唐太宗 (599-649)
即李世民。李渊次子。隋大业十三年(617年),随父起兵反隋。唐建国封秦王,任尚书令。统兵平定薛仁杲、王世充、窦建德等。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等,初立为太子,不久即位。改元贞观。在位其间,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起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代名臣。以“亡隋为戒”,“从谏如流”,戒奢从俭。发展科举制度。削弱门阀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考核,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贞观之治”。贞观四年(630年)击灭东突厥,设置行政机构。九年击败吐谷浑。十四年,击灭高昌,打通西域门户,促进唐朝对外贸易、文化交流。

唐高宗(628-683)
即李治。太宗子。初封晋王,贞观十七年(643)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即位。在位初期继续唐太宗的政策,并命长孙无忌等修撰《唐律疏议》,史称有贞观遗风,号“永徽之治”。显庆中击破西突厥,稳定了唐对西域的统治。655年立武则天为皇后,委以政事。其后政权全归武则天。

唐中宗(656-710)
即李显。高宗子。弘道元年(683)即位,其母武则天以太子后临朝称制。次年被废为庐陵王,徙居房陵。圣历初召还东都,复为皇嗣。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再即帝位。即位后不亲政事,由皇后韦氏专权,其女安乐公主卖官鬻狱,大建寺观,朝政大坏。景龙四年被韦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

唐睿宗(662-716)
即李旦。高宗子。武后废中宗,立他为帝,不预政事。武周时降为皇嗣,旋改封相王。景龙四年(710)韦后毒死中宗,临淄王隆基率禁军杀死韦后,拥他为帝。其生性庸懦,政非已出。延和元年(712)传位于隆基(即玄宗)。

唐玄宗(585-762)
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睿宗子。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攻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受禅改元。在位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改革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持续发展,进入唐朝的全盛时期,号称“开元之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又沉湎于声色,官吏贪渎,政治腐败。当时均田制、府兵制破坏,京师和中原武备空虚,西北与北边的节镇掌握重兵,尾大不掉,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亨即位灵武,遥尊他为太上皇。至德中返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唐肃宗(711-762)
即李亨。玄宗子。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为了平定叛乱,接受回纥的苛刻条件向其借兵,至德二载(757)秋,郭子仪等配合回纥军队收复两京。创设观军容使,以宦官充任监军,促使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宝应元年(762),因宦官李辅国等杀戮皇后,拥立太子,惊悸而死。

唐代宗(727-779)
即李豫。肃宗子。762年为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拥立。当时宦官干政,方镇跋扈。宝应元年(763)吐蕃攻入长安,一度出奔陕州。在位时多用权术,相继除掉李辅国等宦官,依靠郭子仪抵抗吐蕃、回纥。由于宦官势力强大,藩镇割据的局面已成,先后信用的元载、鱼朝恩贪墨骄横,晚年又愈益信佛,朝政每况愈下。

唐德宗(742-805)
即李适。代宗子。宝应中为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在位期间改租庸调为两税法,片收间架税,扩大盐茶榷利,受进奉,兴宫市,多方搜刮以增加财政收入。前期企图裁抑藩镇势力,引致四王之乱,终无成效。建中四年(783)发生泾原兵变,长安为朱泚占领,此后对藩镇姑息迁就。用宦官统率禁军。边上诸军亦多隶于神策,宦官势力日益嚣张。

唐顺宗(761-806)
即李诵。德宗子。为太子时即与王叔文、王伾等筹划改革政治,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即位,任命二王为翰林学士,下令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减免有关捐税,停宫市,罢进奉,并筹划夺取宦官兵权。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藩镇势力,迫其退位称太上皇,立太子纯为帝。次年病卒。

唐宪宗(778-820)
即李纯。顺宗子。805年受禅即位。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先后任用力主削藩的李吉甫、裴度等人,并利用藩镇间的矛盾,相继平定刘辟、李錡、吴元济等藩镇的叛乱,其他藩镇也表示归附。到元和末年,形式上实现全国统一,史称中兴。后期信任宦官,好长生之术。元和十五年(820)被宦官杀死。

唐穆宗(795-824)
即李恒。宪宗子。为宦官梁守谦等拥立。朝权专于宦官,政非已出,唯以奢侈放纵为事。在位期间,河北三镇相继背叛朝廷,重新割据。朝内党争趋于激化,政治败坏。长庆四年(824)服长生药中毒死。

唐敬宗(809-826)
即李湛。穆宗子。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在位期间大权专于宦官,不亲政事,性好嬉游。宝历二年(826)为宦官杀害。

唐文宗(809-840)
即李昂。穆宗子。宝历二年底(827)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在位期间,试图改变宦官专权、党争激烈的局面,先后重用宋申锡和李训、郑注等人,陆续排斥牛、李两大派官僚。利用宦官之间的派系纷分争,毒死王守澄。大和九年(835)发动“甘露之变”,企图一举铲除宦官势力。事败,训、注等被杀,自已亦被宦官软禁至死。

唐武宗(814-846)
即李炎。穆宗子。为宦官仇士良等拥立。在位时信用李德裕,籍没仇士良家产,击败企图割据泽、潞的刘稹,对宦官和藩镇稍有抑制。会昌五年(845)诏禁佛教,拆毁寺院,令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收奴婢十五万为税户,还没收了大量良田。

唐宣宗(810-859)
即李忱。宪宗子。会昌六年武宗卒后,由诸宦官拥立。在位期间,复兴佛教。贬斥李党,朋党之争以李党完全失败告平息。大中八年(854)与宰相令狐绹策划尽诛宦官,事泄,南衙北司之争愈益深刻。吐蕃内乱,其占领的秦、原、沙、瓜等州一度归附。藩镇叛乱也出现短暂平静。勤于为政,性格明察,史有“小太宗”之称。

唐懿宗(833-873)
即李漼。宣宗子。为宦官王宗实等拥立。在位期间,荒淫挥霍,耽于佞佛,朝政败坏,使本来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先后爆浙东裘甫起义和桂林戍卒起义,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唐僖宗(862-888)
即李儇。懿宗子。为宦官刘行深拥立。年幼无知,政事委于宦官田令孜,呼其为阿父。即位初年,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广明元年(880)十二月,义军攻克长安,他在田令孜的挟持下逃往四川。885年回长安后,朝廷与藩镇争收河中盐课引起冲突,再度被挟持出奔。后回京师,旋即病卒。

唐昭宗(867-904)
即李晔。懿宗子。为宦官杨复恭等拥立。即位之后,南衙北司之间以及宦官与方镇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他企图利用藩镇裁抑宦官,反为藩镇所控制。乾宁三年(896)长安为凤翔李茂贞所占领,出奔华州。901年又被劫往凤翔。其后凤翔为朱全忠所败,复为全忠控制,并藉以诛灭全部宦官。904年被朱全忠迁至洛阳,旋被杀害。

弘化公主(622-698)
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族妹。贞观十四年(640年),嫁吐谷浑王勤豆可汗为妻。永徽三年(652年)八月,公主表请入朝,高宗遣右骁卫将军鲜于匡济迎之。十一月赴京,高宗以宗室女金城公主许配其长子慕容忠,拜忠为左威卫将军,后改授左领军卫大将军。唐载初元年(689年),弘化公主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

李思训(651-716)
字建。唐宗室。高宗时官江都令。武则天执政,诛杀宗室,遂弃官隐匿。中宗复位,历宗正卿、益州长史。开元时,进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善画山水树石。明董其昌推为“北宗”之祖。其子昭道亦长山水画。父子被称大小李将军。

胡缵宗(1480-1560)
其先陇西人,迁居秦安。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安庆、苏州知府,山东左参政,浙江、山西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俱有政绩。后被王联弹劾,下狱,杖打四十,革职归乡,筑室著书。

安维峻(1854-1926)
甘肃秦安人。初以拔贡考为七品小京官,光绪六年中进士。历官编修、御史。任御史不及一年,上疏六十余次,以敢直言著名。中日甲午战争时,参劾李鸿章误国、卖国,清明正其罪,布告天下。因奏《请诛李鸿章疏》,言及西太后、李莲英、被革职遣戍军台。即遭革职,谪发张家口,但却名噪一时,被誉为“陇上铁汉”。颇得时人敬佩、同情,戍所以客待之,受聘主讲抡才书院。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获释归里。三十四年再起用,授内阁侍读、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宣统三年(1911年)告老还乡,隐居柏崖山庄。十五年后卒。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武威市

段熲(?-179)
威武姑臧(今甘肃威武)人。初举孝廉,后迁辽东属国都尉,曾大败鲜卑。桓帝时为中郎将,镇压琅邪东郭窦起义。任护羌校尉等职,身经数百战,屡败诸羌,收降万余落。阿附宦官王甫,灵帝时凡两任太尉。甫被诛,他下狱自杀。

周毖
武威人。汉末董卓擅政时任尚书,受到信任。因所举荐韩馥、刘岱、张邈等,出宰州郡后起兵讨卓,被卓杀。

贾诩
东汉末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初察孝廉,董卓擅政时官至讨虏校尉。卓死,他劝卓部将西攻长安,导致了李傕、郭汜之乱。后投奔割据南阳的张绣,为谋主,劝绣归降曹操。以多谋善算著称。马超、韩遂起兵,他向操进献离间计,获得成功。又曾佐助曹丕立为太子。魏文帝时官拜太尉。年七十七卒。谥肃侯。

达云
凉州卫(今甘肃武威)人。勇悍有智略。明万历中,嗣世职指挥佥事。历任延绥、甘肃总兵官、左都督。曾设伏击杀把都尔哈,为西陲战功第一。后复有战胜敌寇功。为将冲锋陷阵,所至未曾挫败,名震西部边境,为一时边将之冠。卒于军。赠太子太保。

李昌龄(?-1643)
镇番卫(今甘肃武威)人。任延绥总兵官,数有战功,以刚直罢职,徙居榆林。李自成破城,被俘至西安,不屈死。

牛鑑(?-1858)
甘肃武威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历官御史、给事中、河南巡抚、两江总督。河南巡抚任内,整顿吏治,扶植瘠贫州县,筑沁河堤,浚卫河道。黄河决口祥符(今开封),坚守省城两月,兴工塞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进犯浙江,总督于谦殉国,牛鉴升任两江总督,筹治海防。次年,英军进犯吴淞口,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师血战,击伤英航多艘。牛鉴领兵增援,遭英军阻击,仓皇逃走,致使陈化成孤立无援而牺牲。吴淞炮台失守后,牛鉴逃至江宁(今南京市),向英军乞和,旋被革职。咸丰四年(1854年)在河南劝捐募勇,镇压捻军,加按察使衔。八年,卒于原籍。

凉州区
赵黑(?-482)
初名海。史籍或书名为默。本凉州隶户。太武帝时被俘入宫为阉人。累迁至侍中/选部尚书。献文帝议传位,黑言以死奉皇太子。孝文帝时,历任州刺史,封王。克己清俭,不受人贿。卒。谥康。

李轨(?-619)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隋大业中,任武威郡司马。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乱金城(甘肃兰州市),遂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攻据张掖、敦煌、西平(属河南省)等地。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册封为凉王、凉州总管,翌年为唐所灭。

安元寿(607-683)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突厥族。弱冠随河西窦融归唐,为李世民赏识,留作侍卫。唐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时,奉秦王命守嘉猷门,以功特升为右牵牛备身。咸亨元年(670年),加授云麾将军。三年拜右骁卫将军。上元元年(674年),迁授为左威卫将军。弘道元年卒。

民勤县
古浪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

白银市

靖远县
张绣(?-207)
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族子。初以县吏,后随张济、李傕屡击吕布,以军功迁建忠将军,封宣威侯。张济死,他代领其众,后依附刘表,屡败曹操。后归曹操,不久又叛。官渡之战时,他听从贾诩之计,复降操,拜杨武将军,迁破羌将军。卒谥定侯。

王进宝(1626-1680)
靖远人。精骑射,壮年从军,隶甘肃总兵张勇标下,屡建奇功,升洪水参将。收复河西大草滩地,建永固城。后吴三桂、王辅臣叛,王进宝收复兰州,定陇右、川、陕,晋升为奋威将军,镇守巴蜀。卒于陕西提督固原官署。谥忠勇,赠太子太保。

潘育龙(?-1719)
甘肃靖远人。少时效力陕西督标,讨(三藩之乱)王辅臣,屡战皆捷。定三秦,进剿蜀东、云南,以功升肃州副将,又晋升总兵。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征噶尔丹凯旋,调天津训练士伍,升陕西提督,赏戴孔雀翎。康熙帝巡视陕西,检阅绿营兵丁,“无如潘育龙者”。卒赠太子少保。

景泰县
会宁县
杨慎之(1880-1956)
会宁人。清末翰林。早年留学日本,曾任清翰林院检讨,甘肃省议会议长,甘肃省省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监委副主任,甘肃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

定西市

安定区
岷县
董卓(?-192)
陇西临兆(今甘肃岷县)人。汉桓帝时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历任西域戊己校尉、并州牧等职。灵帝卒,何进谋诛宦官,他被召入京,遂凭借所率凉州兵专擅朝政。其间位迁相国,自号尚父,废少帝,立献帝,大戮宦官,肆杀公卿,残害人民,焚烧洛阳,迁都长安,造成两京地区大规模破坏和人口锐减,史称“董卓之乱”。初平三年(192)为吕布刺死。

岳升龙(?-1723)
临洮(甘肃岷县东北)人。南宋名将岳飞后裔。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授永泰营千总,时吴三桂反云南,永泰营游击许忠臣受吴三桂密信谋叛,岳升龙向提督张勇告变,接受指示擒斩许忠臣,查出吴三桂密信百余件。十四年,随王进宝克兰州,迁庄浪守备。后克临洮,平关陇,迁九江副将,擢登州总兵,调镇天津。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岳升龙率三百精骑督中路粮运,擢四川提督。后以病乞休,入籍四川成都。

渭源县
王德(?-1155)
宋通远军熟羊砦(今甘肃渭源东南)人。以猛勇应募,因虞功补进武校尉。绍兴七年(1137),统领原宣抚使刘光世所部,旋改隶张俊。十年(1140),率部攻宿州,伪守将马秦降,乘胜突入毫州,拜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封陇西郡侯。十一年(1141),柘皋之战,一马当先,首立战功,升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卒,赠少傅。

任谦(1906-1985)
甘肃渭源人。曾任国民党政府平凉专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第八战区参议。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民政局局长,陕西省、甘肃省副省长,陕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一、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陇西县
姚弋仲(280-352)
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羌人。父姚柯回,魏镇西将军、西羌都督。“永嘉之乱”,东徒榆眉,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有众数万。性侠义英豪,为人耿直随和。先后依附前、后赵,从榆眉迁至陇上,再迁至关东。仕后赵为六夷大都督、侍中、征西大将军,封西平公,率部镇压梁犊起义。后赵亡,上表称臣于东晋,授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公。晋穆帝永和八年(352)死,子姚苌称帝,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

姚襄(331-357)
姚弋仲子。骁勇雄武,多才艺,善抚纳。初随父降晋,授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丘公。父死,率众南徙居晋谯城。与晋扬州刺史殷浩有隙,率众北还,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又被桓温击败,逃于北山。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进攻关中,与前秦将苻坚交战,兵败被杀,弟姚苌称帝,谥魏武王。

姚苌(330-393)
姚弋仲子。聪明睿智,善机谋,骁勇善战。兄姚襄死,率众降苻秦,历宁幽兖三州刺史、扬武将军。随苻坚伐晋,兵败退回关中。晋孝帝太元九年(384),于渭北马牧起兵,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不久出兵擒杀前秦主苻坚,攻占长安。太元十一年,称帝于长安,兴立学校,施行教化,。减轻赋役,安定民心。太元十八年死,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

姚兴(366-416)
字子略。姚苌子。初仕苻秦为太子舍人。父苌称帝,立为太子,留镇长安。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在槐里县继父为帝,改元皇初。注意吏治,平理刑狱。提倡儒学,崇尚佛教。出兵灭苻秦,使苻秦的军队全部转归农业,又放免大批奴婢从事生产,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先后灭掉了前秦、后凉,臣服仇池、西秦、北凉,与北魏、夏相持。后秦的势力一度包括西起河西,东至徐兖的广大地区。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后连年征伐,赋役加重,民不堪命,国力下降,所部各族又断叛离,姚秦的统治逐渐衰落。晋安帝义熙十二年死,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姚泓(387-417)
姚兴子。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立为太子。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继父立为帝。时姚秦四面受敌,内政紊乱,大臣互相攻伐,所部各族纷纷叛离。义熙十三年,姚秦被晋刘裕所灭,泓出降,被送于建康斩首。

乞伏国仁(?-388)
陇西(甘肃兰州以南陇西一带)鲜卑人。十六国时西秦开国皇帝。父乞伏司繁,仕苻秦为镇西将军、南单于,镇勇士川。父死,继任乞伏部首领,前秦臣属,镇守勇士川。385年前秦苻坚为西燕慕容冲所灭。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大将军,兼秦、河二州牧,在勇士城称帝,史称西秦。太元十三年死,谥宣烈王,庙号烈祖。

乞伏乾归(?-412)
乞伏国仁弟。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388),兄国仁死,被众推为大单于、河南王。出兵灭仇池氐王杨定,占有陇西、巴西。后被后秦姚兴所攻,兵败降秦,授河州刺史,还镇宛川。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复称秦王,建元,都宛川。义熙八年,被兄子乞伏公府所杀,谥武元王。

乞伏炽磐(?-428)
乞伏乾归子。初入质南凉,从南凉降姚秦,授晋兴太守。父于宛川称秦王,叛姚秦归国,立为太子。晋安帝义熙八年(412),继父嗣立。率众东征西讨,灭南凉。虽虏获不少,终因力量有限,仅维持一隅之地。宋文帝元嘉五年死。

乞伏慕末(?-431)
乞伏炽磐子。初立为太子。授抚军大将军。宋文帝元嘉五年(428),继父嗣立。元嘉八年,被赫连定所杀,西秦灭。

赵贵(?-557)
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人,居武川镇。初随葛荣军。降尔朱荣后为别将。从贺拔岳入关中。为镇北将军、大都督。岳被杀,赴侯莫陈悦处请收葬岳尸。还营与寇洛召集岳部众。倡议迎宇文泰统军。大统初,为雍州刺史。后为柱国大将军。周孝闵帝立为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与独孤信谋杀宇护,事泄,被杀。

辛威(512-580)
陇西人。少慷慨有大志,初属贺拔岳。后从宇文泰,作战骁勇,赐姓普屯氏,后为河州刺史、大中正。北周初,为大将军,久在军阵。随军攻克齐伏龙等五城。周末为上柱国、少傅,封宿国公。大象二年卒。

门克新
巩昌(今甘肃陇西)人。泰州教谕。洪武二十六年(1393),任职满期到京城,帝问他经史及政治得失,他直言无隐讳。授任赞善。因亮节正直被看重。不数年,提升为礼部尚书。病死。

通渭县
漳县
汪世显(1195-1243)
巩昌盐川镇(今属漳县)人。曾任蒙古便宜都总帅,领秦、巩等二十余州事。其后人袭领此职,历五代,在元“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其中王者三人,公者十人”,明时仍为陇上显族。

临洮县
辛武贤
西汉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人。宣帝时任酒泉太守。神爵元年(前61)西羌贵族反叛,帝命赵充国、许延寿率兵击西羌,他被就地任为破羌将军,与赵、许两将军并击羌人贵族。赵主持重稳进,他主速战。后以赵计取胜,他复为酒泉太守,故深恨赵。后七年,复为破羌将军。征乌孙至敦煌。

辛庆忌(?-前12)
西汉狄道(甘肃临洮南)人。武贤子。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迁校尉。元帝初。任金城长史,迁张掖、酒泉太守。成帝即位,为光禄大夫,官至执金吾。因与赵充国有怨,其子杀赵氏,降为酒泉太守。后为光禄勋,任左将军。年老卒于官。

辛通
庆忌长子。西汉末徙昌陵(今陕西西安东)。官护羌校尉,平帝元始中,王莽秉政,其党羽甄丰、甄邯,威震朝廷,他自以为名臣之后,不屈事甄等,为甄所恨,莽诛灭平帝外家卫氏,他的长子次兄与卫氏相善,为两甄等人举奏。遂被莽诛杀。

辛遵
庆忌次子。西汉末徙昌陵(今陕西西安东),后留长安。任函谷关都尉。平帝时王莽专政,不准平帝外家卫氏入居京师,其兄子与卫氏相善,莽诛卫氏,遂为人告发,有怨叛王莽之谋,与其兄弟通、茂等全被诛灭。

辛茂
庆忌少子。西汉末徙昌陵(今陕西西安东)。任水衡都尉,后出为郡守,与其兄通、遵均有将帅之风。宗族支属官至二千石者达十余人。后因自以为名臣子孙,与王莽心腹甄丰、甄邯两人相傲,而其兄通子又与平帝外家卫氏相善,遂被两甄及司直陈崇举奏,莽忌恨,兄弟数人与宗族南郡太守辛伯皆被诛杀。

李暠(351-417)
字玄盛。陇西成纪人。十六国时西凉开国皇帝。世为陇西豪族。少好学,性沉敏宽和,通涉经史兵法,尚武艺。后凉吕光末年,建康太守段业自称凉州牧时,提升李暠为效谷令,转敦煌太守。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在唐瑶、宋繇等拥戴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建元,史称西凉。遣使奉表称臣于东晋,从敦煌迁都于酒泉,敦劝稼穑,修四邻之好,百姓乐业。后屡遭北凉的侵扰。安帝义熙十三年死,凉谥武昭王。

李歆(?-420)
字士业。李暠子。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父死继立,自号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凉州牧、护羌校尉,改元嘉兴,是为西凉后主。是年,东晋诏授镇西大将军,封酒巴泉公。任用宋繇、索仙等为股肱臣。刑法严酷,工役不止,百姓愁苦。立四年,刘裕代晋称帝。永初元年(420),出兵与北凉沮渠蒙逊交战,兵败被杀,西凉灭。

李宝(407-459)
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西凉王李暠。西凉亡,附柔然,集旧部。后附魏,太武帝任其为沙州牧,封敦煌公。真君五年(444)入朝,转镇南将军、并州刺史。文成帝时,以镇北将军出守怀荒镇。卒。谥宣。

李承(431-475)
宝子。年十三,劝宝附魏,入魏为质子,封姑臧侯。文成帝末,为荥阳太守,为政严明,甚为世人所称。卒,谥穆。

李茂(431-502)
宝子。孝文帝时,为长安镇都将、西兖州刺史、光禄大夫。弟冲权势极盛,茂惧满盈,固请逊位。帝准其食大夫禄,还私第。定居中山,不入京师。卒。谥恭侯。

李冲(450-490)
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北魏大臣。西凉建立者李暠曾孙。西凉被北凉所灭后,归附北魏。北魏太和十年,李冲提出的三长制、均田制的实行,加强了北魏中央集权的统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历任中书令、侍中、吏部尚书,官至尚书仆射。

李韶(453-524)
承长子。初补中书学生。孝文帝时,为黄门侍郎。议迁都之事,韶力主迁洛阳“九鼎旧所”,帝称善。宣武帝初,为并州刺史,坐堂弟同元禧谋反,免官爵。复用为将作大匠,以平吕苟儿功复爵。任吏部尚书,选官不能守法,出为冀州刺史。勤政爱民,迁车骑大将军。转定州刺史。定州亦称大治。卒。谥文恭。

李虔(457-530)
韶弟。初为中书学生。宣武帝时,任清河太守。京兆王元愉反,弃郡奔洛阳,得帝称赞。后以镇压大乘教徒有功,封高平男。历燕州刺史、大司农卿、兖州刺史。庄帝时,位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卒。谥宜景。

李虎(?-554)
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汉将军李广和十六国西凉王李暠之后裔。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拜骠骑大将军。大统十四年拜太尉。因佐周连立战功,大统十六年官至太尉进为少帅柱国,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西魏恭帝拓跋廓元年(554年)卒。北周受禅后,追封唐国公。

赵安(?-1444)
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从兄琦,官指挥同知,因罪死,安贬戍甘州。明永乐中,累升为都指挥同知。曾出使西域。又曾有从帝北征功。宣德中,官都督佥事,曾随从征讨松潘番叛乱及征讨阿台、朵儿只伯、出使乌思藏。正统中,历官都督同知,封会川伯。镇守甘肃、凉州。勇敢有将略,与将贵、任礼并称西部边防良将。九年死。

张掖市

郭汜(?-197)
张掖人。董卓部将。历官校尉、后将军等。汉末卓擅政时,驻军陈留、颍川一带。卓被杀,他与李傕率部攻陷长安,挟制献帝,专擅朝政,大杀百官和百姓,焚毁长安宫殿。后与李傕之间或攻杀或联合,献帝乘机脱逃。最后被部将所杀。

昴吉儿(?1295)
张掖人。姓野蒲氏。世代为西夏的将家。其父后归附铁木真。至元六年(1269)为千户。后驻兵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宋军入侵。入庐州,为淮西宣慰使。曾上奏在两淮地区进行屯田。后在芍陂、洪泽试行,一年得米数十万斛。他好直言,曾下疏反对出兵日本。

韩良辅(?-1729)
陕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人。重庆总兵韩成之子。康熙中期武进士。历官天津总兵、广西提督、巡抚。雍正初,条奏广西多旷弃之地,建议督率开垦。后被削官。雍正七年卒。

甘州区
民乐县
沮渠蒙逊(368-433)
北凉王。临松(今甘肃民乐西)卢水胡人。博涉经史,尤晓天文,骁勇善骑射。初仕后凉建康太守段业疑忌,杀段业自立,称张掖公。注意同汉族士人合作,兴立学校,提倡儒学,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安帝义熙八年(412),称河西王。

沮渠茂虔(?-407)
沮渠蒙逊子。宋文帝元嘉十年(433),继父嗣立。元嘉十六年,投降北魏,北凉亡。元嘉二十七年,以谋反罪被杀。

山丹县
临泽县
高台县
史宁(?-563)
建康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魏世徙抚冥镇。魏末积军功为征东将军。为贺拔胜军司。随胜奔梁。西魏大统二年还长安。多谋善战,临敌指挥若定。历为刺史,善招抚流民,颇有政绩。十六年,率军击宕昌羌,胜地。驻军河阳,后为凉州刺史,与突厥共攻吐谷浑。获捷,以战俘、财宝归突厥。北周初,为荆襄等五十二州及江夫外地人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奢侈贪污,不守法度,受人讥议。武帝保定三年,卒,谥烈。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庆阳市

公孙贺(?-前91)
西汉北地义渠(今甘肃庆阳、泾川一带)人。少为骑士,武帝即位,为太仆。夫人卫君孺为武帝卫皇后姊。元光中任轻车将军,后以车骑将军从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侯,再以左将军出定襄击匈奴,无功。八年后,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后以子敬声与武帝女私通及巫蛊祝诅罪,被族诛。

公孙敬声(?-前91)
西汉北地义渠(今甘肃庆阳、泾川一带)人。公孙贺子。因其母为武帝卫皇后姊,宠贵受重用,年少代父为太仆。骄奢不法,武帝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被发觉下狱。其父任丞相,请以缉捕京师大侠朱安世赎罪,安世被捕后,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武帝女阳石公主私通,并为巫蛊诅咒。他与其父被按治下狱死,家属族诛。

义渠安国
姓义渠,名安国。西汉义渠人。古义渠族遗民,以族为姓。宣帝时为光禄大夫,奉命行视诸羌,先零羌无首领请求将牧区迁往湟水北面,他不经奏请即行许诺,诸羌由此渡过湟水北进。元康三年(前63)先零羌与诸羌解仇为盟。神爵元年(前61),汉又派他巡视羌人地区,召先零诸羌首领三十余人,以桀黠为名,均加诛杀,激起羌人反叛。旋被任为骑都尉率兵御羌,为羌击败,引归。

麻僖(?-1643)
庆阳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多建树,以附东林党,贬山西按察知事。天启时官太常卿,被魏忠贤党弹劾,落职。崇祯初,家居。李自成克庆阳,死。

麻永吉
庆阳人。僖父,由庶吉士为御史,终湖广按察使,以清操闻名。

西峰区
庆城县
张骥(?-1439)
安化(今庆城县)人。明永乐中,由乡举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曾出按江西。到福建审理囚犯,有仁廉名声。正统八年(1443)升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升右少卿,巡视济宁至淮、振饥民。命百姓捕杀蝗虫,蠲免欠赋,开仓发粮,救活许多百姓。十三年,巡抚浙江,参加镇压邓茂七、叶宗留、陈鑑胡起义,招降鑑胡。景帝嗣位,召还,卒于途。所至,都有建树。

李梦阳(1473-1530)
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庆州(今甘肃庆阳)人。祖父时徙居开封。明弘治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因反对权宦刘瑾下狱。瑾败,迁江西提学副使。屡为权贵所恶,后又因事去职家居。梦阳居家,治园池,招宾客,纵侠少射猎,名震海内。其文学主张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唯古是尚。反对虚浮的“台阁体”。梦阳才思雄利,卓然以复古自命。为“前七子”之一。

镇原县
王符
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少好学,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平生不仕,著书为业,讥评时政,有《潜夫论》三十余篇,为当时著名思想家。

李恂
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少习《韩诗》,有门徒数百人。章帝时相继拜兖州刺史、张掖太守。任职西域副校尉期间,威恩并行,曾设赏募斩北匈奴首领,扫清西域通路。年九十六卒。

魏宣武灵皇后胡氏(?-528)
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人。北魏宣武帝妃。司徒胡国珍女。生孝明帝詡,詡即位时方五岁。明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遂临朝听政。性聪敏,多才艺。任情乱政,国势日衰。她笃信佛教,大肆兴建寺、塔、石窟。因预徵六年租调,至使民不聊生。北魏正光四年(523年),爆发六镇之乱。领军元叉等将其幽禁于北宫。后设谋与高阳王元雍,解叉柄,复掌朝政。时战事蔓延,官吏腐败,犹与帝争权,与明帝嫌隙屡起,遂毒死明帝。武泰元年(528年)明帝暴死,伪言以帝子即位,数日后又言本无太子,别择年仅三岁的元钊为主,天下愕然。秀荣部落首领尔朱荣遂举兵,另立庄帝。尔朱荣入洛阳,胡太后与少帝均被俘。胡太后请求落发为尼,不允,与少帝同被沉于黄河。孝武帝时追谥为灵皇后,以太后礼葬之。

魏孝明皇后胡氏
宣武灵皇后从侄女。灵太后令立为皇后。明帝死。居瑶光寺为尼。

胡国珍(439-518)
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魏灵太后父。明帝即位,位光禄大夫。后至司徒、侍中,封安定郡公。参与朝政,崇信佛教。神龟元年,参拜佛像至疾,卒。

胡宁
国珍侄子。封临泾伯,后进为公。历岐、泾二州刺史。卒。女为东魏孝静帝母。武定初,追赠太师,谥孝昭。

胡虔
宁子。初为千牛备身。拟谋杀元叉,事发,远徙。灵太后复执政,位至泾州刺史。对灵太后举止,时有劝谏。东魏时,以帝舅,位至司空公。卒。

席阐文
南朝齐、梁时人。祖籍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少孤贫,涉猎书史,齐末为西中郎中兵参军,力劝西中郎长史萧颖胄与萧衍同起兵。和帝于江陵即位,授卫尉卿。梁国建立,封山阳伯,迁都官尚书,出为东阳太守,在郡以清白著称,卒于官,谥号威。

杨政(1098-1157)
北宋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宣和末,应募为弓箭手。建炎间随吴玠击金兵,九战九胜,累功至武显郎。绍兴中,随吴玠反击金兵入侵,在和尚原、仙人关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升武当军节度使。宋金和议,奉诏还镇,拜太尉。绍兴二十七年(1157)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襄毅。

仇钺
镇原人。初以佣卒给事宁夏总兵府,甚被信任器重。命嗣职为宁夏前卫指挥同知。以破贼功,升都指挥佥事。明正德二年(1507)被荐,升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等反叛朝廷,他称病,伪装为安化王辈心腹,后设伏计平定安化王叛乱。刘瑾把此功归于曹雄。瑾伏诛,钺代理都督佥事,充任宁夏总兵官。不久,封咸宁伯。七年,镇压刘惠、赵鐩起义,进世侯。八年,上言五事,切中时弊,时不能用。十年,称病解除营务。世宗立,再起用督三千营,掌前府事。未上任卒。谥武襄。

合水县
华池县
环县
宁县
傅介子(?-前65年)
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宁县)人。少好学,胸怀为国之志。初从军为官。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他要求出使大宛,以汉帝诏令责问楼兰、龟兹,并杀死匈奴使者,奉使龟兹、楼兰通好汉朝,返奏被任为平乐监。汉元凤四年(前77年),又奉大将军霍光遣,以赏赐为名,携带黄金锦绣至楼兰,于宴席中施斩杀楼兰王,立在汉楼兰质子安归弟尉屠耆为王,更国名为鄯善。汉派兵屯田于楼兰伊循城,置都尉。从此西域折服,商路通达。因北遏匈奴有功,封义阳侯。

梁慬
北地弋居(今甘肃宁县)人。父梁讽被窦宪冤杀,和帝时平反,他被任为郎中。延平元年(106)拜西域副校尉、率军大破龟兹、姑墨联兵。安帝时驻军河西,屡破羌胡。又任度辽将军,与众军击败匈奴、乌桓。后组织安定等三郡吏民内迁,因专擅下狱。不久病卒。

傅嘏(209-255)
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人。初辟司空掾,后迁黄门侍郎。曹爽秉政时被免官,遂被司马懿请为从事中郎。历官河南尹、尚书等职,深受司马氏信任。魏高贵乡公时期协助司马师平定毋丘俭、文钦叛乱。善于策论,好言谈,有才性。卒后谥元侯。

傅玄(217-278)
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魏扶风太守傅干子。初仕举秀才为州郎中。入晋,为散骑常侍。上疏建议广用人之路,招举有才学之人;减轻屯田民的赋税,修缮水利设施;做好威抚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工作。累至侍中、司隶校尉。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为此得罪于人。多次免官。博学善属文,著有《魏书》、《傅子》以及文集百余卷。咸宁四年死,谥刚。

傅咸(239-294)
傅玄子。袭父爵,为太子洗马,历司徒长史,上疏建议除奢侈之风。惠帝时,杨骏、汝南王亮相继专权,上书谏骏、亮应节身奉公。累至司隶校尉。性刚劲亮直,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元康四年死,谥贞。

傅祗(243-311)
傅咸族弟。魏太常傅嘏子。初仕为太子舍人,出为荥阳太守,修浚河塘,为百姓称颂。惠帝初,以讨杨骏有功,封公。又领兵镇压氐人齐万年起义,升散骑常侍,加光禄大夫。“八王之乱”时,周旋于诸王之间,免遭杀身之祸。永嘉间,洛阳城破,推为留台盟主,加司徒、大都督。永嘉五年死。

傅畅(?-330)
傅祗子。初仕为东宫侍讲,官至秘书丞。后陷落于石勒。为大将军右司马。辅助石勒,拟定朝仪,深得石勒信任,位历高官。晋成帝咸和五年死。

张中孚
安定(今甘肃宁县)人。徙居张义堡。南宋初,知镇戎军兼安抚使,与吴玠等抗击金兵。天会八年(1130),降金,为镇洮军节度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历陕西诸路节制使知京兆府、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南京留守,历封南阳郡、宿、崇王。贞元中,以疾老辞官不听。卒官,加赠邓王。

张中彦
中孚弟。初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后随兄降金,授招抚使。克熙、河、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皇统初,为静难军节度使。正隆中。采运关中材木营造燕京,制作精巧机件“鼓子卯”以运木。海陵王伐宋,为西蜀道行营副都统,取散关。世宗即位,受诏入朝,封宗国公,授吏部尚书。出镇京兆,为临洮尹兼秦路兵马都总管,平覆西羌之乱,加仪同三司,以疾辞官。

吕经
陕西宁州(今甘肃宁县)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九年,上疏极论义子、番僧、边帅之害。屡升吏科给事中,复极论马昂妹妹怀孕选入宫事,又弹劾最贪暴者四人。群小咸恶。遂贬蒲州同知,又得罪中官黄玉,被诬告下狱。嘉靖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编均徭册,尽收牧地还官。又役使军卒修筑长城,督使过急,遂造成卒乱,被乱卒捉住,关押监狱。召还,贬戍州。数年释放还。隆庆初,复官,卒。

正宁县
景清
本姓耿,讹传景,真宁(今甘肃正宁西南)人。崇尚大节不拘小节。洪武中进士。历任御史、代理左佥事御史。以奏疏字误,下狱,不久放出。令巡察川、陕私茶,授任金华知府。建文时历任北平参议、御史大夫。燕王军队攻入京师,众大臣死者甚多。他独自到成祖帝住所又回家。一日早朝,身怀利刃欲刺杀成祖,未遂。磔死灭族。抄没其家乡,转相株连,谓之瓜蔓抄,所在村庄成为一片废墟。

赵邦清(?-1622)
罗川(今甘肃正宁县)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吏部稽勋司郎中。为官清廉。后遭权贵诬陷,万历三十年(1602年)被革职为民。天启二年(1622年)起,任四川遵义道监军参议,不久卒于军中。诏赠光禄寺少卿。

陇南市

成县
礼县
非子
商纣宠臣,恶来五世孙,大骆之子。居于犬丘(今甘肃礼县东北)。善于养马和畜牧。周孝王任为主管养马官吏,马群蓄息。孝王封之于秦邑,作为周之附庸,号曰秦嬴,为秦国先祖。

秦仲(?-前822)
姓嬴。秦嬴曾孙。立三年,周厉王暴虐,诸侯离叛,西戎攻周,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被任为大夫,使伐西戎,秦族势力开始兴起。后为西戎所杀。

秦庄公(?-前778)
秦仲子。父死于戎后,他继承父志,率周宣王所给兵卒七千人伐西戎,取得大胜,被封为西垂大夫。

秦襄公(?-前766)
庄公次子。前778年即位。犬戎、申侯攻西周,杀周幽王,他率兵救周,力战有功。犬戎所占领地的岐以西地方,开始建立秦国。后进攻犬戎,死于岐。

秦文公(?-前716)
襄公子。前766年即位。开始以史纪事。举兵伐西戎,戎败走,乃收集周室余民,占有原来所辖岐地。制定诛三族之罪。

秦武公(?-前678年)
宁公长子。前698年即位。同年,伐彭戏氏,兵锋至华山下。十年,攻取邽、冀戎,开始建立县制。次年,又经杜郑为县,灭小虢。前678年卒,始以人殉葬。

秦缪公(?-前621)
即秦穆公,名任好,成公弟。前660年即位。任用夫人媵臣百里傒和蹇叔执政,击败晋国,助晋公子夷吾回国,夺取政权。后又灭梁、芮两国,战胜晋人进攻,俘晋惠公,迫使晋以太子圉为人质于秦。助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前627年,使孟明视等人举兵袭郑,未果,回师在崤地被晋军伏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用由余之谋,伐西戎各部,攻灭十二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

秦哀公(?-前501)
景公子。前537年即位。前506年,吴伐楚入郢,楚申包胥至秦求救,派兵车五百乘救楚,大败吴军。吴军从楚撤退,楚昭王复郢。

秦献公(?-前362)
灵公子。初出奔于魏。前385年,庶长改举行政变,他被从河西迎入即位。元年,下令禁止人殉。次年,迁都栎阳。后与晋战于石门,大捷。又与晋、魏战于少梁,俘魏将公孙痤。在位二十四年卒。

秦孝公(前381-前338)
名渠梁。献公子。前361年即位。与齐、楚、魏、燕、韩、赵并立,当时诸侯轻视秦国。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战。从此秦国日益富强,屡胜魏军,渡过洛水向东拓地,夺取魏城安邑。前350年由雍迁都咸阳。

秦惠文王(?-前311)
即惠文君。名驷。孝公子。前338年即位。同年,车裂商鞅。秦日强,屡败魏军,魏割河西、上郡于秦。用张仪为相,破合纵,行连横。败韩、赵、魏、燕、齐联军。前329年灭蜀。连续夺取赵、韩大片土地。前325年,败楚于丹阳,攻取汉中,秦从此国土日广。

秦武王(?-前307)
名荡。惠文王子。前311年即位。次年,伐义渠、丹、犂。前309年,初置丞相,继续策画东进,夺取关东土地。命甘茂等率兵攻克韩地宜阳,渡黄河,城武遂。前307年,举鼎时绝膑而死。

秦昭王(?-前251)
即秦昭襄王。名稷,武王弟。始为人质于燕,前306年武王死,燕人送回即位。初年,母宣太后当权,贵族外戚专权跋扈。前266年,改用范睢为相,罢逐专权的贵族外戚。在位期间,命司马错、白起等伐魏取河东之地,攻取楚都郢,建立南郡,大败韩、魏于伊阙,在长平大胜赵军,灭周,国势空前强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孝文王(?-前250)
名柱。昭王次子。初封安国君,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四十二年他被立为太子。旋即立其爱姬华阳夫人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因吕不韦托人进说,遂立他姬之子异人(后改子楚)为嫡子。前251年,昭王死,他即王位,赏功臣,弛苑囿。立一年病死。

秦庄襄王(?-前247)
初名异人,后改名子楚。孝文王子。初为人质于赵,前250年即位,以吕不韦为相,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置三川郡;伐赵,取三十七城;又派王齕攻上党,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兵攻秦,秦派蒙骜御之于河外,骜败走,诸侯兵亦退去。

秦始皇(前259-前210)
即嬴政。秦庄襄王子。前247年即位,年三十岁,委国事于相国吕不韦,前238年亲政,镇压嫪毐叛乱,黜免吕不韦,重用李斯等人,并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称始皇帝。确立至高无上皇权,实行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与文字。毁六国城郭,修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平百越,统一岭南。下令销毁民间兵器,迁天下富豪于咸阳,焚毁民间儒家书籍。因刑罚苛酷、赋役繁重,农民痛苦不堪,死后不久即爆发农民大起义。

秦二世(前230-前207)
姓嬴名胡亥。秦始皇少子。前210年始皇病死沙丘,他与赵高及丞相李斯阴谋篡改遗诏而即位。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继续大兴土木,修阿房宫,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徭役剥削,刑罚更加酷烈。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不久为赵高逼迫自杀。

秦王子婴(?-前206)
姓嬴名婴。始皇孙。前207年,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被立为秦王。子婴与二子诛杀赵高,即位四十六日,刘邦率兵入关,投降刘邦,不久为项羽所杀。

扶苏(?-前210)
姓嬴,名扶苏,秦始皇长子。因劝阻秦始皇坑儒,被派往北方边境监大将蒙恬军。始皇死,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与其弟胡亥合谋,伪造始皇诏书,令其自杀。

穆提婆(?-578)
本姓骆。汉阳(今甘肃礼县)人。随母陆令萱入宫庭为奴。令萱贵,养穆昭仪为女,遂改姓,提婆位至尚书左仆射、领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不理国事,极声色,擅权取财。北齐将亡,投周军,北周任为宜州刺史。不久以谋反罪被杀。

陆令萱(?-577)
夫以谋叛处死,入宫廷后主乳母。受胡太后宠信,封郡君。和士开、高阿那肱为其养子,穆昭仪为其养女。善奉迎后主,权威日重。操纵宫闱,干预朝治,至太后亦屈意相下。穆昭仪为皇后,进其号“太姬”。引祖珽为宰相,杀太后兄,皆出其谋。卖官枉法,贪敛无度。子提婆降周,自杀。

康县
武都区
文县
两当县
宕昌县
西和县
徽县
高斗南
陕西徽州(今甘肃徽县)人。明洪武中,由荐举授四川定远知县。才识精敏,多善政。坐事,其部父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太祖称嘉,还任,政绩益著。不久举天下廉吏,被列名《彰善榜》、《圣政记》。升云南新兴知州,新兴知州,新兴人亦爱戴。以老乞归,卒。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
临潭县
李晟(727-793)
字良器。临潭(今甘肃临潭县西南)人。年十八从军,善骑射。唐建中二年(781年),率军讨田悦、朱滔等藩镇叛乱。四年,泾源军变,朱称帝,德宗逃奉天(陕西乾县),晟回师,屯兵东渭桥,又抗击叛军李怀光,孤军奋勇作战,收复京师长安,解奉天之围,迎德宗归。后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诏制纪功碑,立于东渭桥,令太子书碑词以赐。贞元三年(787年)册拜太尉,中书令。

卓尼县
舟曲县
迭部县
玛曲县
夏河县
胁巴佛(1916-1947)
藏名怀来仑·贡却单增。夏河县拉卜楞人。生前为卓尼水磨川活佛。1943年与王仲甲、马福善共同领导了反蒋抗日起义的“甘南民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去延安途中遇难。肋巴佛为甘南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楷模,是藏族人民的英雄。

多吉才让(1939-)
夏河人。藏族。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山南地委书记、日喀则地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西藏自治区区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民政部副部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