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柳城县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龙城县为柳城县,取柳岭、龙城各一字得名,属柳州。蒙古至元八年(1271年)县治复移今南丹村,属柳州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治徙至今凤山镇,属柳州府。清因之。1957年属宜山地区。1958年属柳州专区。1971年属柳州地区。1983年属柳州市。

邮编:545200
区号:0772

1956年,科学工作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了著名的巨猿洞。这个洞位于柳城县,高出现在的地面约90米,有上下两个洞口,洞身窄而长,成为管道形状,洞底有一层很厚的堆积物;靠近最下面的部分,含有化石,巨猿的第一个下颌骨,就是在这层堆积物里挖出来的。

在动物分类上,人和猿猴统称为灵长类。而巨猿则是已知的最大的一种灵长类。估计它身高可近两米,体重可达二、三百公斤。巨猿是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根据从中药中拣出的一个巨大的灵长类牙齿而命名的。从1956年起,在广西大新县、武鸣县和柳城县发现了三个巨猿下颌骨和一千多枚单个牙齿及大量伴生哺乳动物的化石,从而确定了柳城巨猿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初期(距今二百万-一百万年)。

文化大革命以来,先后又在湖北省建始县、广西巴马县找到了两百多个巨猿牙齿,扩大了对巨猿分布范围的了解。1967年在印度也发现了一个巨猿下颌骨,这是迄今国外发现的唯一巨猿化石,它的年代距今约有近千万年。这些发现,使我们对巨猿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显示巨猿可能是一种杂食动物,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为主要事物,巨猿的灭绝和这些生活习性有关。关于巨猿的分类,一般倾向属于猿科。但可确定它是人科或猿科的一个灭绝了的旁枝,而不是人类或猿类的直系祖先。分布地区从亚洲南部的印巴次大陆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和湖北。图为柳城县巨猿下颌骨出土时的情形。(1975年)

与柳城巨猿伴生的动物化石:先东方剑齿象臼齿(左),似锯齿三棱齿象臼齿(右)。

与柳城巨猿伴生的动物化石:桑氏鬣狗下颌骨(左),大熊猫小种下颌骨(右)。


古代巨猿(1957年)

1955年到1956年间,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研究室的一个工作队在广西陆续发现了50枚这样的牙齿。1956年9月,广西柳城农民覃秀怀向政府捐献了他在一个山洞进里挖到的一个相当完整的“巨猿”下颚骨。后来工作队又在这个洞里发掘到一个完整的“巨猿”下颚骨和十几颗牙齿。这些重要发现使工作队初步了解了这种动物的一些基本情况。

覃秀怀发现“巨猿”下颚骨的洞,在柳城一座孤立的山上,距现在的地面约有90公尺。在洞内同层土石中工作队还发现了很多鹿、猪、貘等动物化石,它们都是更新世中期(距今约为15万至60万年)在中国南部生存的动物。柳城一带几十万年来地形地质很少变化,因而在“巨猿”生活的当时,大概这座山也是孤立的。洞口也在距地面很高的峭壁上。而在洞内发现的其它动物化石都属有蹄类,它们不可能爬上这样高的洞。最大的可能是“巨猿”将这些动物运到这里来吃。同时,从“巨猿”牙齿齿面看,可以推测“巨猿”是杂食的,同古代和现代的猿类只吃果食不同。

想像中的广西古代“巨猿”。

“巨猿”的家乡,广西柳城楞寨山。

广西柳城楞寨山

首先发现“巨猿”下颚骨的农民覃秀怀。

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左起第二人)率领的工作队探访楞寨山的“巨猿”。

人类进化系统表。

注:“绝对年代”系根据科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单位以万年计。

下颚骨:现代人(男)。

“中国猿从”(女)。

“巨猿”(雌)。

现代大猩猩(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