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名胜古迹

淮安市

淮安区
文通塔
在勺湖公园内。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年),重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原为木塔,现存砖塔为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改建,后又多次重修。七层八角形。塔高约23米,塔身呈抛物线形状。

镇淮楼
在旧城中央。始建于宋代,原是镇江都统司的酒楼,明为谯楼(即鼓楼),后因淮河经常泛滥,改称镇淮楼。历代经多次修建,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坐北朝南,底座筑砖台,台正中是拱形门洞,宛似城门。砖台长26米余、宽约14米,高约8米。台上四周围以栏杆。砖台中央是二层木结构高楼,面阔3间,屋顶重檐九脊式。

韩侯祠
在镇淮楼东约200多米处。韩侯祠是纪念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祠。祠始建年代不详,但唐代已有诗文记述韩侯祠。祠坐北朝南,东西宽约23米,南北长约130米。前为大门,门上挂“汉韩侯祠”匾额;中殿是穿堂。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内设神台,帷幕佛龛,韩信坐像置于龛中。主殿后有一座3间两层楼房,楼前有株大银杏,两侧各有蝴蝶厅一个,楼后是小花园。后殿殿门外两侧挂著一幅对联:“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周恩来纪念馆
在区北桃花垠。1990年3月动工,1991年8月竣工,1992年1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265平方米,分主馆和附馆两部分。楼总高26米,共3层。底层为展览厅。二层为纪念厅。顶层为观景平台,在上可远眺淮安古城面貌。

梁红玉祠
在新城北辰坊。梁红玉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曾在江苏镇江金山击鼓助战抗击金兵,后随韩世忠率部进驻淮安,在淮安城北1里多筑新城抗击金兵。后人在此为之塑像建庙。因她排行第七,俗称“七奶奶庙”。祠为3间,内有梁红玉戎装佩剑的泥塑,三面围墙,中间一庭院,南面大门和石鼓一对。祠几经兴废,1982年重建。

关天培祠墓
在区东周家庄东南。关天培(1781-1841),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41年2月英军进攻虎门时,他在靖远炮台率孤军奋战,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他的亲随孙长庆将其遗骸护送回淮安埋葬,并在县城东街建立祠堂以祀之。堂前两侧悬挂有林则徐撰写的挽联。

吴承恩故居
在区北河下镇打铜巷。吴承恩(约1500-约1582),山阳(今淮安)人。明小说家。在科举中屡遭挫折,40岁时才补贡生,60岁被朝廷派到浙江任长兴县丞,不到二年,竟含冤下狱,出狱后虽有“荆府纪善之补”,也未到任,在家乡专心著述。吴承恩因后嗣无人,解放初整个建筑和匾额均毁。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400周年,淮安市人民政府在原址重新建造。

淮阴区
郑文英墓
在王营镇东、废黄河北岸,淮阴至涟水和淮阴至沭阳两公路的交叉点。郑文英是古琉球国使臣,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来我国,在赴北京途中病逝葬此。墓前有墓碑2块。一块在地上,系1936年重立,碑高1.14米,宽0.58米,碑文正中书“琉球国朝京都通事讳文英郑公之墓”,上款“公于乾隆五十八年使来,十一月十四日道卒葬”。另一块原埋在土内,现已挖出,是原碑。碑高0.37米,宽0.12米。碑上刻“琉球国北京大通事大岭亲云上郑文英之墓”。碑文与《王家营志》所记载吻合。此墓1979年调查发现。

韩侯故里
在码头镇。

胯下桥
在码头镇。

漂母墓
在码头镇。

惠济祠
在码头镇。

乾隆道光御题碑
在高堰乡。

涟水县
三里墩西汉古墓遗址
在涟水县浅集乡刘桥村。

笪巷古遗址
在涟水县。

月塔
在涟水县唐集。

嵇安墓
在涟水县南集乡。

米公(米芾)洗墨池
在涟水县涟城镇。

洪泽区
铁牛
在洪泽区洪泽湖边。

“越城石碑”
在洪泽区越城村。系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冬立。碑尚存。有大量出土汉砖、汉瓦、汉井、陶器等。

船坞遗址
在洪泽区周桥村大堤东。

金湖县
磨脐墩西周遗址
在金湖县。

鬼神坛春秋战国遗址
在金湖县。

尧帝诞生地
中华民族的祖先、五帝之一的尧帝,诞生在黎城镇东南15公里的塔集镇。

盱眙县
明祖陵*
在盱眙县管镇东南约8公里、洪泽湖滨。俗称明代第一陵。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后,追尊其高祖为玄皇帝,曾祖为恒皇帝,祖父为裕皇帝,父为淳皇帝。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泗州城北杨家墩修建祖陵,葬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洪武二十年建享殿、配殿、石像生。改杨家墩为明祖陵。现陵前尚保存的神道石刻有人牵马1对、麒麟2对、狮子6对、华表1对、文官7对、武士1对,其他还有石柱础30余个。

东阳城遗址
在盱眙县东阳乡。

古霸王城遗址
在盱眙县十里营乡傅庄村甘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