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地方特产
苏州市
- 苏州水红菱
- 又名雁来红,产于市郊石湖。壳薄,肉嫩,多汁、鲜甜。生食清暑泄热。除烦止恼;熟食开胃健脾,益气利尿。明清时已作为贡品。
- 苏州塘藕
- 因于中秋前后收获上市,时值桂花盛开,又称桂花藕。主要分布在市郊娄乡、葑乡及吴县的东坊、斜塘、郭巷等地。生食味甜多汁,作菜脆嫩爽口,煮熟香糯适口。自唐代起即作为贡品。
- 龙脑薄荷
- 主产于苏州市南园村端光塔周围,为药用薄荷的最佳品。因地上茎生长呈螺旋状,形似龙,故名。人工栽培已有700余年历史。太仓县种植的小叶黄种薄荷,为清乾隆年间从苏州市引入,现主产于新毛、双风等乡。
- 江苏乌梢蛇
- 历史产量以苏州最丰,并以身干、头尾齐全、肉厚色黄白、脊背成屋脊状、质坚实而闻名。
- 苏州一级三窖茉莉花茶
- 又名“重熏茶”、“高窖茉莉小叶”。成品外观条索紧结匀整,露白毫,色泽油润;内质佳,茶汤清澈透明,叶底幼嫩;香气鲜灵,浓厚,纯正,清高,入口爽快,持续性能好等。苏州茉莉花茶始于南宋。
- 苏州麻饼
- 又名胡饼,胡麻饼、博炉。始于晋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成品麻仁粒粒饱满,枣泥细腻醇郁,松仁肥嫩清香,玫瑰芬芳扑鼻。色香兼顾,形味并重。富有营养,有助健康,并能起到润五脏、益肺补气、缓和滋养、补虚冷、健脾胃等食疗作用。明、清时曾作为贡品奉献朝廷。
- 苏州金桔饼
- 又名金丝金桔。成品表面色泽金黄,微带糖霜,饼身干爽,形态精巧,似菊花怒放,久存不变质。食之甜糯,原果香味浓郁,具开胃、通气之功效。生产历史已600多年,明万历年间起,即进贡朝廷。
- 苏州酱鸭
- 又称秘制酱鸭,外形完整,鲜艳油润,呈琥珀色,甜中带咸,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本品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
- 苏州津津卤汁豆腐干
- 又称苏州豆腐干。由60多年前的苏州“老津津”牛肉干工场精心制作而盛名。具有苏式卤菜与苏式蜜饯两大风味,其色泽乌亮,质地细腻,富有弹性,卤汁丰富,鲜甜软糯,味美绵长。
- 苏州宋锦
- 系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锦类丝织品,分大锦、合锦及小锦三类。大锦又名重锦,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为最高级产品,用于装裱名贵书画及装潢礼品盒,亦可用作衣料。全锦为采用蚕丝与少量棉纱合织的中级产品。小锦花纹细小,有素有花,经济美观,属大众化作料。
- 苏绣
- 因传统产地在苏州市、吴县市一带,故名。产区素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之谓。作品分苏绣精品与苏绣日用品两大类70余品种。苏绣日用品以优质绸缎为底料,配以秀丽别致的图案绣制而成。其色泽鲜艳,美观耐用,针脚齐整,光采和顺,富有装饰美。又具艺术欣赏价值。苏绣精品,图案工整、简练,配色鲜明、文静。绣工精巧细致,刺绣对象刻划入微、纤毫毕现,充分体现出工巧材美的技艺特色。苏绣已有两千余年历史,至清代达鼎盛时期。
- 苏州玉雕
- 因其工艺精巧,历史悠久,素以“苏帮”著称。其选材严密,必须色泽晶莹,光彩夺目,质地细腻,温润滋美,洁净无疵,叩之有声,其声清扬。苏州玉雕始于宋,历代均作为贡品进献皇室。
- 苏州采芝斋奶油西瓜子
- 已有百多年历史。本品色泽乌亮,味美香脆,肥嫩可口,营养丰富。可分为奶油、玫瑰甘草、椒盐、酱油、白盐等品种。
- 苏州缂丝
- 又称刻丝(克丝),因织物图形中,于各色交接处可见透空针孔,似以小刀镂刻而成,因以得名。色彩华丽,风格古雅,灿烂夺目,既宜玩赏,又可久藏。其复制的历代书画名作,既有西味又富新意,既具画意又见织理,达于精熟境地。作品浑朴高雅,艳中具秀,反正如一,精丽巧绝。
- 苏州金丝蜜枣
- 色如琥珀,纹似金丝。选用果大核小、肉质肥厚而疏松的吴县洞庭东山鲜枣。外形扁圆,枣身干爽,遍布干丝,光泽油亮半透明,食之疏松,原果味浓郁。始产于明代,已有6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即为贡品。
- 苏州蜜饯
- 有一百五、六十个品种,以白糖莲心、天香蜜枣、白糖杨梅、金丝蜜枣、金丝金桔、九制陈皮、奶油话梅最著名。明代已负盛明,解放前以“张祥丰”作坊所产最有名。
- 苏州剧装
- 为戏衣(剧装)及戏帽、戏靴、头套、髯口、头面等各种戏剧用品的总称。剧装的生产历史悠久,伴随南曲的兴起,即已创始,约当400余年前。
- 桃花坞木刻年画
- 过去集中于苏州市西北的桃花坞附近生产,故称。该画始于明代,于清中叶为全盛时期。
- 苏州针灸针
- 因细似毫发,又名毫针。源于西周时期,已有2800多年历史。始以青铜、马嚼铁制作,西汉时改用金、银,称金针。后改用不锈钢。
- 苏州工艺扇
- 产于苏州市,素以“艺、巧、轻、雅”而负盛名。有绢宫扇、折扇、檀香扇等品种。(1)绢宫扇,扇面以绢为主,又称绸扇,扇面呈圆状,又称团扇,因源于汉代宫廷,故又名宫扇。(2)折扇,源于朝鲜,北宋宣和年间始行制作,至明代,声誉卓著。(3)檀香扇为后起之秀,由南洋母女式折扇演化而成。始产于1920年。
檀香扇
- 苏州克利金玉缎
- 取其金玉满堂、吉禅如意之意,为苏州市传统高档丝绸,系以桑蚕丝、粘胶丝交织而成的熟织提花织物。主要供应少数民族作外衣用料,亦可作高级靠垫、装饰之用。
- 苏州古香缎
- 因其图案花纹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得名。由苏州市东吴丝织厂生产。色调高雅,质地丰厚,富有东方风味,是礼服、旗袍、棉袄、中式上装的高级面料,室内装饰的高档材料。本产品起源于晚唐,曾被列为贡品。
- 苏州湖笔
- 1821年姑苏已有湖笔作坊10余家。1937年前后,大批制笔艺人由浙江吴兴迁来苏州。分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毫、山马六大类、300余个规格。
- 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
- 苏州市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店生产,创制于明代一姜姓画家之手。近代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名画家多喜使用本品。
檀香扇、金银饰品、红木雕刻等手工艺品久负盛名。
吴中区、相城区
- 吴县洞庭红桔
- 产于洞庭东、西山。每年农历10月,“早红桔”最早成熟。橙红色;次为“黄皮桔”,橙黄色,扁圆;“料红桔”于立冬后采摘,产量最高。鲜桔自唐代起即列为贡品。
- 白沙枇杷
- 产于白沙村一带,已有700多年栽培历史。肉厚汁多,甜酸适口,入口而化。果肉洁白细嫩。
- 东山杨梅
- 产于洞庭东、西山,为太湖中的半岛。果实色泽乌紫,肉厚汁多,个大核小,味甜微酸。原为野生,唐代开始人工栽培,已有1300多年历史。
- 阳澄湖大蟹
- 产于阳澄湖区。《吴郡志》载:“出太湖者,大而色黄壳轻,曰湖蟹。出阳澄湖者,最大,壳青脚红,名金爪蟹。”每当金风送爽、菊花盛开之际,正是金爪蟹上市之时。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
- 太湖绳菜
- 产于东山太湖之滨。尤以潦里、茭田、俞家库、港东和屯湾村一带。品种分红梗与黄梗两种。明万历年间(1596年)始培植利用,列为贡品。
- 江苏灯心草
- 又名龙须草、赤须、灯心、灯草等。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味甘、淡、性寒。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能。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等。
- 碧螺春
- 产于洞庭东、西山,又名洞庭碧螺春。按《太湖备考》载:“东山碧螺峰石壁,有野茶数枝,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当地俗称‘吓死人香’”,清代康熙帝南巡至太湖,曾品该茶,认为名称不雅,遂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碧螺峰等特点,易今名。成品外形紧密,条索纤细,清香幽雅,鲜爽生津,嫩绿隐翠,叶底柔匀。汤色碧绿清澈,滋味醇和,饮后回甜。该茶自唐代以来一直作为御茗进献皇室。
- 吴县仿古木雕
- 古称佛作。主要为雕制大型佛像供寺庙观宇瞻仰,小型佛像置于民宅为信佛者供奉,以及作为艺术鉴赏及古玩收藏的特种工艺品。作品金碧辉煌,神彩俨然。其工艺始于西汉,源于印度。
- 盛泽真丝双绉
- 产于盛泽镇,属高档真丝品种。产品丰满明亮,高雅华贵,飘逸潇洒,服著舒适。唐代曾被列为贡品。
- 苏州红木专业二胡
- 始于宋代,已有700余年历史。琴杆采用存放60年以上、经自然干燥的老红木。制作振动膜所需蟒蛇皮,专选青壮龄雄蟒蛇,取其背部中段的最佳部位,皮色黄而有光泽,鳞片方正,大小均匀,韧性强。成品发音洪亮,音色圆润丰满。高、中、低域音量平衡。
- 苏笛
- 始于汉代,已有2000余年生产历史。素以工艺精细、韵味悠长而著称。系采用天然白竹,以浙江省余杭县所产、成长3年以上的“□竹”(冬季采伐者)最佳。自然干燥存放达一年以上。在昆曲伴奏、江南丝竹及地方戏曲、民间音乐中历来被视为笛中圭臬。
- 苏锣
- 始于明嘉靖年间,已有400余年生产历史。素以精制十番响器而盛名。清宣统年间,已由个体制作发展为50-60人的铜锡作坊,专门制作、经销苏锣。苏锣于清乾隆年间起即作为贡品,至今故宫博物院尚珍藏清代苏州制作的两面水磨抄锣。
- 苏式红木家具
- 系选用纯正红木为原料,亦常用名贵的紫檀、花梨、杞梓等木。历代产品至今苏州、吴县一带随处可见,成为园林、寺院不可缺少的陈设。近期代表作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式庭园“明轩”内陈设的全套苏州红木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福字龙床及全套卧室、餐厅红木家具;人民大会堂红木刺绣十鹤图地屏等。
唯亭镇:以阳澄湖大闸蟹著名。
东山镇、西山镇:碧螺春茶、白沙枇杷、杨梅、红橘、银杏。
东山镇白沙:白沙枇杷。
湘城镇:以阳澄湖大闸蟹著名。特产老大房麻饼。
阳澄湖镇:以阳澄湖大闸蟹著名。
消泾镇:阳澄湖大闸蟹。
木渎镇:枣泥麻饼。
黄埭镇:西瓜子为名特产。
藏书镇:“澄泥”砚台。
特产阳澄湖大闸蟹,东、西洞庭山盛产红橘、杨梅、枇杷、白果、碧螺春茶,以及太湖的纯菜、白虾、银鱼,光福的桂花等。工艺美术品以苏绣、织席、缂丝著名。
常熟市
- 江苏血糯
- 原名红莲糯,又称鸭血糯、补血糯,以其颖壳、米皮紫红如血,含有毗咯色素及丰富铁质。主产于常熟市,苏南无锡、吴县、昆山、太仓、宜兴、武进等10余县市亦有种植。米皮紫色,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民间常以之与白糯、红枣混煮,为产妇、年老、体弱者粥食进补。筵席上以其制作甜点,如用白糯、血糯混煮成饭,加桂花、银耳、白糖、蜜饯等佐料,放入猪油锅中,炒成稀粥状,成为血糯甜饭,或称炒血糯,色泽鲜艳,软润口香,味美适口,独具风味,兼有喜庆色彩。血糯种植至少已有300余年。
- 常熟花边
- 系以手捏雕绣为主要特色的抽纱工艺品。产品图案简洁,色彩绚丽,素雅大方,美观实用,兼具装饰与实用双重功能。主要选用优质棉、麻、化纤等织物及各色棉线为原料,尤以白色与米黄色居多,素有“常熟黄白台布”之称。
虞山镇:常熟花边、红木家具远销海内外。特产叫化鸡、桂花白酒。
虞山镇兴福村:桂花板栗、桂花白酒、虞山绿茶。
辛庄镇:金爪蟹。
福山镇:七峰茶叶。
王庄镇:王庄西瓜以皮薄、汁多、味甜著称。
蒲田甲村:金爪蟹。
莫城镇:清水大虾、金爪蟹。
兴隆镇:红菱。
名产桂花板栗、桂花白酒、虞山绿茶及刀鱼、鲥鱼。“鸭血糯”、“香粳米”,为米中珍品。
张家港市
鹿苑镇:鹿苑大鸡(三黄鸡)。
港区镇:鲥鱼、刀鱼、河豚鱼。
德积镇:刀鱼、鲥鱼、河豚、鳗鱼、螃蟹等。
三兴镇:刀鱼、鲥鱼、凤尾鱼。
凤凰镇:水蜜桃、豆腐干。
太仓市
- 太仓肉松
- 系采用本地良种吴猪的去骨后腿肉为原料,辅料选用豆酿酱油与植物香料。吴猪腿肉丰满、皮薄、肉嫩,精肉率高,肉纤维长。成品疏松如絮,色泽金黄,纤维纯洁,鲜嫩可口,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易消化吸收。
- 太仓糟油
- 以粗白糯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等工序榨渣成酒。再加入作料,封缸酿制年余,成为成品。《太仓册志》谓:“糟油色味具胜,他邑所无。清代进贡朝廷,称之绝味。”
南郊镇:素以“南渡桃花”著名,特产蟠桃。
特产白鲒鱼、鲥鱼、凤尾鱼、肉松、糟油、紫果叶。肉松、糟油、白蒜被誉为太仓“食品三秀”。
昆山市
- 昆石
- 与太湖石、雨花石并称“江苏三大名石”。均为天然形成,稍加雕饰,作为案头清供与园林布景之用。该石的开采、利用始于宋代,已逾千年。
玉山镇:昆石、琼花、并蒂莲为昆山“三宝”、奥灶面为著名风味美食。
巴城镇:阳澄湖大闸蟹、黄罗蜜香瓜。
陆杨镇:陆杨奥锅野味。
周市镇:特产熬鸭。
正仪镇:阳澄湖大闸蟹、糯米青团子。
南港镇:菱、藕。
石浦镇:石浦薄粳。
周庄镇:“三味圆”、“万三蹄”。
特产有阳澄湖大闸蟹、黄罗蜜香瓜。昆石、琼花、并蒂莲,被誉为昆山“三宝”。
吴江区
鱼米、丝绸之乡。
震泽镇:黑豆腐干。
八坼镇:松花彩蛋。
平望镇:辣油、辣酱、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