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陕西人物
- 赵率教(?-1629)
- 陕西人。万历中,官延绥参将,屡立战功,升副总兵。天启初,率家丁至前屯,编难民为兵,军府粗立,升右都督、山海关总兵官。与满桂相友善。宁远被围,桂责他不亲自赴援,遂有隙,桂召还,令他统关内外兵,移镇宁远。清兵南征朝鲜,督兵牵制,无功,移镇锦州。清兵围锦州,固守二十四日,围解。时桂亦立功宁远。因称“宁、锦大捷”。崇祯初,移镇永平,兼辖蓟镇八路。清兵南下,战于遵化,中流矢死。
-
党崇雅(?-1666)
- 陕西宝鸡人。明天启进士。在明朝官至户部侍郎。顺治元年(1644)被举荐出任新朝刑部侍郎。次年疏请颁恩赦令,以免株连。被采纳。历官刑部、户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加少傅加太子太傅。顺治十二年告退。康熙五年卒。
-
杨畏知
- 宝鸡人。崇祯中,官云南副使,讨平武定土官吾必奎反,击杀沙定洲叛众甚多。唐王时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为孙可望所败,逃归阿迷。复被可望战败,被俘,与可望共誓匡扶明室,永明王加封为兵部尚书,因至肇庆为可望请封事,与可望相牴牾。知可望杀严起恒等,痛哭自劾,语多侵可望。可望怒,使人召至贵阳,面责,畏知愤极,除头上冠击可望,被杀。
-
史玉孝(1933-2005)
- 宝鸡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兰州等战役。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南京军区副政委、政委。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神农氏(?-?)
- 即炎帝。传说中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我国中原地区部落首领。姜姓生于姜水(陕西岐山县东),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河南淮阳县及安徽亳州市一带),后徙鲁(山东省),起于烈山(湖北随州市),号烈山氏。人身牛首,以牛为图腾。即相当于原始农业,进入削耕翻土、饲养牲畜、以及从事原始制陶和开始纺织操作的时代。他用木制作耒耜,教育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尝遍百草,发现药材,以药治病。曾作五弦琴,将八卦变成六十四卦。
-
周文王(?-?)
- 姓姬,名昌。西周建立者。承父季历,任周族首领,实行德治,以宽和政治,按纳诸侯,使周族很快发展起来,商纣封其为西伯。不久出兵伐商,建立华夏部,将国都由岐邑迁到丰(陕西长安沣河以西),史称西周。
-
周武王(?-?)
- 名发。文王子。继位后,用姜尚、周公、召公、毕公辅政,继承父亲遗志,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率兵伐商。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建立西周王朝,定都于镐。实行分封制度,封贵族、功臣为各地诸侯,加强对全国统治。灭商两年后病卒。
-
周成王(?-?)
- 名诵。其父武王死时,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平定武庚与管叔、蔡叔等叛乱。后年长亲政,营建洛邑,东伐淮夷,继续分封诸侯,周王朝疆域进一步扩大,政局安定,边境息慎(肃慎)族来朝。
-
周康王(?-?)
- 名钊。成王子。由召公、毕公辅作即位,去奢崇俭,简政安民,保持着成王以来的安定局面,史称“成康之治”。
-
周昭王(?-?)
- 名瑕。康王子。即位后,周朝统治开始衰落,多次南伐荆蛮,最后死于南征途中。
-
周穆王(?-?)
- 名满。昭王子。五十岁即位,曾西征犬戎,东伐徐夷。因边境各族反抗,诸侯不睦,采用甫侯建议,加重刑罚,详订五刑三千条。名曰《甫刑》,或称《吕刑》。
-
周厉王(?-前828)
- 名胡。懿王孙,夷王子。暴虐好利。用荣夷公执政,实行专利政策,垄断山林泽的收益。人民不满,又令卫巫监视“国人”,杀死议论朝政的人,激起人民反抗。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他出奔于彘,朝政由召公、周公执掌,号曰“共和行政”。十四年后,死于彘。
-
周宣王(?-前782)
- 名静,又称靖。厉王子。厉王奔彘后,匿居于召公家,前828年即位。改良政治,“不籍千亩”(废除籍田制度,一说废除籍田上的奴隶集体耕作),多次对淮夷、荆楚、玁狁用兵,初胜后败,损失大量人力物力,于是“料民”(检核户口)于太原。
-
周幽王(?-前771)
- 宣王子。前782年即位。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残酷剥削人民,加之遇上地震和旱灾,人民痛苦不堪。又宠爱王妃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前771年,申后父申侯联合缯侯和西部的犬戎族举兵攻周,他被杀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
周平王(?-前720)
- 姓姬,名宜臼,又称宜咎。幽王子。申后所生。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灭西周后,被申侯等立为周王。因镐京残破,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此后周朝日益衰微,诸侯互相兼并,大国争霸,政由方伯。
-
周显王(?-前321年)
- 名扁。威烈王之孙。前369年继其兄烈王喜即位。前364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霸)。过四年,又致文武胙于秦孝公。前344年,秦以霸主会诸侯于周。前337年秦惠王立,次年周王致贺。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均称王。
-
周赧王(?-前256)
- 名延。前315年即位。当时,周王室微弱,并分裂为西周、东周两部,遂徙都西周。前256年,秦昭王攻西周,西周尽献其地。赧王卒,东西周均为秦所灭。
-
周公旦
- 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武王即位,他辅政伐纣灭商。周朝建立,被封于鲁,但不就封,留于朝中辅政。因食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他摄行王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服。联合纣子武庚及东方夷族反叛。他率兵东征,平定叛乱,继续大规模分封诸侯,并兴建洛邑,作为东都。又吸取先代历史经验,厘定礼乐刑罚制度,主张“明德慎罚”,使朝统治得以巩固。后成王年长,乃返政于成王。
-
李俊
- 岐山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累官吏科给事中。时帝耽于玩乐,群小乱政,大臣不称职,爵尝太滥,工役过烦,进献无厌,流亡未复业。帝优诏报闻,降李孜省为上林丞,邓常恩为本寺丞,继晓革掉国师为民。举朝大悦。出为湖广布政司参议。弘治中,官山西参政。
-
杨炎(727-781)
- 字公南,号水炎山人。陕西凤翔人。唐大臣。初为河西节度府掌书记,迁礼部侍郎,知制诰,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官至宰相。其推行的“两税法”对唐朝财政及后世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
霍瑄
- 凤翔人。由乡举入国学,授大同通判。正统二十年(1447),因推荐就任大同知府。也先挟持英宗至城下,他出城拜见,叩马号泣。也先众兵拔刀叱之,不为之动。英宗嘉叹。诏任山西右参政,仍治府事。英宗复位,历任工部右侍郎。成化初,屡为言官所弹劾。命致仕。初治郡有名声,晚节不检点。卒于京师。
-
袁应泰(?-1621)
- 凤翔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临漳知县,筑长堤,御漳水,调繁河内,穿太行,引沁水,修成二十五堰,灌溉田数万顷,邻邑皆得其利。以按察使治兵永平。辽事棘手,应泰练兵缮甲,修亭障,饬楼橹,关外所需刍茭、炎药等供应及时,深受经略熊廷弼信赖。累升兵部右侍郎,巡抚辽东。谋复抚顺,然用兵非其所长,规画颇疏。天启改元,清兵攻沈阳,城破自缢死。赠兵部尚书。
-
刘之勃(?-1644)
- 凤翔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行人,升御史。上节财六议。十五年出按四川。张献忠破成都,被杀。
-
张仲实(1903-1987)
- 翻译家。陇州(今陇县)人。1929年赴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大学、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部长、《世界知识》主编、《大众生活》编辑、生活书店总编辑。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1940年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编辑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国际问题研究组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科、教育科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处处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局副局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参加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的编译和部分译文的定稿工作。译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斯大林《论民族问题》等。
-
窦滔(?-?)
- 宝鸡扶风人。前秦安南将军。
-
张继孟(?-1644)
- 扶风人。万历末进士。由知潍县升南京御史。奏筹边六事。得罪魏忠贤,削籍归。崇祯二年(1629)起故官,多疏劾,得罪权臣,出为广西知府。用计鸩杀土酋普名声。迁浙江盐运使,得罪内官崔璘,降为保宁知府,不久进副使,分巡川西。与陈其赤等佐巡抚龙文光协守成都,张献忠陷城,被俘。不屈死。
-
郭钦
- 西汉右扶风隃麋(今陕西千阳)人。哀帝时为丞相司直,执法不阿。鲍宣任豫州牧,行视郡县,所察烦苛,越出六条规定,被他奏免。后又奏免京兆尹薛修等。因劾宠臣董贤,降为卢奴令。平帝时任南郡太守。王莽执政,病归乡里。
-
段秀实(719-783)
- 汧阳(今陕西千阳)人。字成公。唐玄宗时举明经,弃去。后从军安西,累立战功,官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因军法严整,数年中吐蕃不敢侵犯。德宗即位,为宰相杨炎所忌,调任司农卿。唐建中四年(783年),朱泚据长安称帝,召其议谋,他伪与合,乘泚召他议事之机,突起以象牙笏猛击朱泚头。遂遇害。后追赠太尉。谥忠烈。
-
白起(?-前257)
- 战国时秦国名将。眉邑(今陕西眉县)人。为官秦国,作战有方,屡战屡胜。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攻克楚都郢(湖北江陵县西),以军功封为武安君。为秦国攻下和占领的城邑有七十余座,斩首达九十二万人之多。五十年,因与相国范睢意见不合,被逼自杀。
-
法正(176-220)
- 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建安初依益州牧刘璋,不受重用,为新都(成都附近)县令、军议校尉。后奉命邀刘备入蜀,遂献策刘备乘机取蜀。备得益州,历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220年,刘备自立为汉王,任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善出奇谋,曾建议备取汉中,被采纳,获得成功。卒后谥冀侯。
-
鲁芝(190-273)
- 扶凤郿县(今陕西西眉县东)人。家世为西州豪族。初为魏郡上计吏,转州别驾,深得雍州刺史郭淮器重,荐于公府。“高平陵之变”,斩关出洛阳告曹爽,劝其挟天子保许昌,曹爽不能听,被司马氏所杀,芝罪当诛,后被司马懿赦免。累迁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入晋,为镇东将军,封侯。为官清忠洁正,得到武帝嘉奖,迁光禄大夫。泰始九年死,谥贞。
-
鲁爽
- 祖籍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为北魏荆州刺史。数有过失,惧诛,元嘉二十八年(451)叛归宋,授司州刺史。次年率军北伐,进至虎牢,以水军失利,退还。刘劭弑文帝,他与荆州刺史刘义宣起兵入讨,孝武帝即位,迁豫州刺史。孝建元年(454)与荆州刺史刘义宣、江州刺史臧质俱反,兵败被杀。
-
鲁宗之
- 鲁爽祖父。晋孝武帝时自关中流亡至襄阳,历官至南郡太守。义熙元年刘裕平定桓玄,起兵响应,以功授雍州刺史。又从刘裕讨刘毅,以功封南阳郡公。以屡建大功,惧不为刘裕所容,叛归后秦,病卒。
-
鲁悉达
- 南朝梁、陈时人。祖籍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侯景之乱,纠合乡人屯据新蔡,遣弟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梁元帝授以北江州刺史。敬帝时,保据五郡,独立于各割据政权之间。后地为北齐攻占,乃入陈,仍授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官至吴州刺史卒,谥孝侯。
-
鲁广达
- 祖籍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初为梁邵陵王国右常侍,随王僧辩讨侯景,元帝授以晋州刺史。入陈,历为吴州、巴州刺史,以平周迪、华皎功,封中宿县侯。宣帝时,屡率军北伐,累迁至平西将军、都督郢州以上十州诸军事。后主即位,改封绥越郡公,征为中领军。隋军渡江,亲率士卒苦战,建康城陷,被俘。迁入长安,遇疾不治而卒。
-
张载(1020-1077)
- 字子厚。凤翔眉县(今陕西眉县)人。北宋哲学家。举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改云岩令。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因疾屏居,旧衣蔬食,读书讲学。少喜谈兵,欲结客取洮西。向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讲学关中,称为“关学”,召为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疾归。卒,嘉定时,谥明公。淳祐初,封郿伯。
-
张戬
- 字天祺,张载弟。举进士,授知金堂县,尝养老恤穷,召父老使之督教其子弟,讼狱日少。熙宁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屡论王安石乱法害国,又劾曾公亮,韩绛等。安石执政,多次上书言事,出知公安县。年四十七而卒。
-
李达(1905-1993)
- 陕西眉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北伐战争。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二军团参谋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是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
张珏(?-1280)
- 陇西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人。十八岁从军抗元守合州(四川合川县),以功升中军都统制。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与王坚在钓鱼城合力击退蒙古重兵。坚死后,为主将,练兵积粮,与元军长期对峙。德佑元年(1275年)升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次年,出兵解重庆围,收复泸州、涪州等地。祥兴元年(1278年)重庆被围粮尽,乘船突围被俘。押至安西(陕西西安市东北三公里)自缢而死。
-
褒姒(?-前771)
- 褒国(今陕西汉中市西北)人。周幽王的宠妃,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后,为讨褒姒欢心,举峰火谎报敌警,失信于诸侯。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与幽王被犬戎杀于骊山下。
-
邓先
- 即邓公。西汉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景帝时,吴楚等七国反叛,他以谒者仆射被任为校尉击吴楚,返上书言军事,指出晁错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削藩,终于被杀,属于冤案应予纠正。景帝采纳其议,并任他为城阳中尉。为人多奇计,武帝建元中,举贤良,他当时居家,被起用为九卿,一年后谢病免。
-
张骞(?-前114)
- 陕西城固人。西汉大臣。初拜为郎官,应募为使,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五载,打通了从京城长安经河西走廊横贯亚欧非三大洲的大陆交通线,成为以“丝绸之路”著称的文化交流之路与东西方友谊的桥梁。
-
李法
-
汉中南郑人。博通群书,为人刚直。东汉和帝时应贤良方正对策,除博士,累迁光禄大夫。曾上书认为朝政苛酷。宦官权重,外戚贵盛,被免为庶人还乡。后又历官谏议大夫、汝南太守。敢上谏,有政绩。
-
李固(94-147)
- 汉中南郑人。字子坚。少好学,常不辞辛劳步涉千里寻师。博览典籍,广交英贤,为士大夫所仰慕。东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公卿举对策,对时弊有所分析,直陈外戚、宦官专权之弊,任为议郎。永和中出任荆州刺史,旋迁太山太守。未几,迁将作大匠、大司农。冲帝时,拜太尉,并与梁冀参录尚书事。冲帝、质帝相继卒,他两次议立清河王为帝,遭权臣梁冀忌恨,被诬陷下狱死。
-
李郃
- 汉中南镇人。通晓《五经》及《河洛》风星,能预灾祸。初为郡吏时,不同意郡守赴京入贺窦宪纳妻,果然不久宪被逼自杀,唯独汉中太守免祸。后举孝廉,历官尚书令、太常、司空、司徒等。汉顺帝时卒,年八十余。
-
江隆基(1905-1966)
- 教育家。陕西西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留学日本。1931年留学德国。曾任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书记。1936年回国后,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华北联合大学教务长、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副厅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
傅亮(374-426)
- 北地(今陕西耀州)人。博览经史,善作文章辞赋,初为建威参军,后长期为宋武帝刘裕掌机要,官至中书令。武帝卒,受遗诏辅政,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等废黜少帝,迎立文帝。元嘉三年为宋文帝诛。
-
傅昭(454-528)
- 北地灵州(郡治今陕西耀州)人。初为齐丹阳主簿,明帝时,累迁至中书通事舍人。时任此职者,皆势倾天下,昭独廉静自守。入梁,历五兵、左民尚书,临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居官无所请托,不畜养私人门生,不谋取私利。终日笃学,至老不衰。时人皆重其道,宗其学。大通二年卒,谥贞子。
-
孙思邈(581-682)
-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医学家。少时多病而有志于医。治学至勤。并融贯经史百家学术,又兼通佛典。修隐太白诸山,行医民间。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先后以高爵召诣京师,固辞不就。是主张妇、儿设科的第一人。其医学代表作《千金要方》,集公元7世纪以前医学大成,又多自已丰富创造,对国内外古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被后人尊为“药王”。日本、朝鲜等国古代医学著作都奉《千金要方》为圭臬。
-
柳公权(778-865)
- 字诚悬。公绰弟。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人。杰出书法家。唐元和进士。穆宗时,诏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大中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开国公。工书,楷书尤知名。初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又遍学各家之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世称“颜筋柳骨”。传世书碑甚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最著。卒,追赠太子太师。
-
王国
- 耀州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河南道御史、山东参政、右都御史。在职以公廉称。与弟吏部侍郎图并有时望,为党人所忌,乞休归,卒。
-
王图(?-?)
- 耀州人。王国弟。人称王天官,明礼部尚书。万历进士,授检讨。以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妖书”事起,沈一贯欲兴大狱,他尽言规劝。屡升吏部右侍郎,掌翰林院。有宰相声望,为东林党人推重。四十五年京察,以拾遗落职。天启中为礼部尚书。被魏忠贤党刘弘先弹劾,革职。不久卒。崇祯初,赠太子少保,谥文肃。
-
宋师襄(?-1643)
- 耀州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官御史,巡抚河南,得罪魏忠贤,遂归。崇祯时,累迁至太常卿,致仕。李自成军克耀州,死。
-
张仲良(1907-1983)
- 陕西耀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耀县特支书记、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34年后,历任第三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关中分区军事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关中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后,历任陇中分区专员、西北野战军第四军政治委员、青海省委书记。1950年后,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甘肃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张邦英(1919-2010)
- 耀州人。曾任中共耀县县委书记,陕甘边南区委书记、游击队政委,陕甘省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委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延属地委书记兼八路军三五九旅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西北局秘书长,中共陕南区委第一书记兼第二野战军军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三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候补书记,民政部副部长。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
杨素蕴
- 陕西宜君人。顺治进士。历官知县、四川道御史、湖北巡抚。顺治末年,上疏参劾吴三桂越权限,擅作威福。提出要“防微杜渐”,被免官。“三藩之乱”起,补为湖广下荆南道,开谷城水运通道,供应军饷有功。
-
樗里子(?-前300)
- 名疾。渭南阴乡樗里(陕西西安西北)人。秦大臣。初由庶长至“右更”,以军功封严道,号严君,官至右丞相。能言巧辩,人称“智囊”。
-
张汤(?-前115)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初为长安吏,后历任廷尉,御史大夫。曾与赵禹共同编定律令,并主办许多重大刑狱案件,阿顺帝意,用法严峻。建议铸造白金(银币)及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支持打击富商大贾政策,制定“告缗令”(奖励告发工商业者具报财产不实及偷漏财产税的法令),锄灭横行不法的豪强地主。后为丞相长史所告,自杀。
-
张安世(?-前60)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子。武帝时初为郎,后迁尚书令。昭帝即位,任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迁车骑将军,与大将军霍光共同废昌邑王,定策立宣帝,益封万六百户。光死,任大司马,领尚书事。为官恭谨,家富于财,有家僮七百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内治产业,殖其财货,其家资超过霍光。
-
张延寿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次子。宣帝时为中郎将侍中,后其父求帝将他出任外吏,为北地太守。岁余,转左曹太仆,历位九卿,其父死,嗣位为富平侯,封地租税收入岁千余万,上书让减爵邑,徙封平原。谥爱侯。
-
张贺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长子。武帝时得幸于卫太子,太子以巫蛊事败死,宾客皆诛,他赖其弟安世为之上书,得全性命,处以腐刑。后为掖庭令(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宦官任职)。宣帝小时收养掖庭(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他视养甚周,后又使其读书,并为娶许妃,宣帝即位,他已死,追封阳都哀侯。
-
张彭祖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少子。小时与在民间的宣帝同学。荫父爵任中郎将侍中,张贺子早死,遂以他为继子。宣帝即位,以其父有德于宣帝,封为阳都侯。其子霸,年七岁,任为散骑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
张临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曾孙,张勃子,娶成帝姊敬武公主为妻。父死嗣爵为侯。性尚谦俭,常言应以桑(弘羊)、霍(禹)骄奢致败为戒。将死,以其家财分施宗族归故。
-
张放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四世孙。张临子。嗣位为侯,成帝鸿嘉中,娶皇后弟许嘉女,帝为之主办婚事,宠幸无比。任侍中中郎将,曾常从成帝微服私游民间,斗鸡走马,无所不为。其家奴仗势杀人,妻掠妇女。成帝诸舅王凤等皆忌其宠。后为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进劾举,被谪迁北地都尉。数月复征入侍中。为太后所责,遣就国悲病死。
-
张纯(?-54)
-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张放子。出身官宦世家,西汉末为侍中。光武帝时历职太中大夫、太仆、大司空等,辟举皆知名大儒。曾凿阳渠,通漕运。又明习典章故事,参与修订当时宗庙礼仪制度。死后谥节侯。
-
张奋(?-102)
- 张纯子。少好学,常接济宗族。明帝、章帝时历官左中郎将、将作大匠、太常、司空等职。在位无殊政异绩,以清白为人所称。
-
苏武(?-前60)
- 杜陵(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字子卿。汉武帝时为郎。汉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协利诱,欲使投降,不从,被流放至北海(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公羊生子始可释放。留居匈奴十九年,掘野鼠所取草果而食,杖汉节牧羊,节旄尽落。汉昭帝时,汉与匈奴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放回汉。神爵二年卒,年八十余岁。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彰其节操。
-
冯子都(?-前66)
- 名殷,字子都。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霍光管家奴。光执政时,权势极大,他因受主人宠幸,常与计事,朝廷百官都争与交结,卑身服事,视丞相如虚设。光死,妻显寡居,常与之淫乱。后以与霍禹谋反罪,被杀。
-
萧望之(?-前47)
- 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后徙杜陵(今西安市),治《齐诗》,又从夏侯胜问《论语》,时称名儒。宣帝时历任谏大夫、平原太守、左冯翊、大鸿胪、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官。其所建议多持重保守,反对纳粟赎罪、与乌孙和亲及设常平仓。曾主持石渠阁会议,评定儒生对《五经》的解释。元帝即位,以师傅特受尊宠。后为宦官弘恭、石显构陷,被迫自杀。
-
萧育
- 望之子。元帝时,初为郎,稍迁至御史,任茂陵令,历任司隶校尉、中郎将,冀州、青州刺史、泰山太守、大鸿胪等官。数免官,复起用。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他以严猛尚威,被任为南郡太守,平定群“盗”,后为执金吾,卒于官。
-
萧咸
- 望之子。为丞相史,举茂材,为好畤令,迁淮阳、泗水内史,任张掖、弘农、河东太守。在官有治绩,后免官,复为越骑校尉、护军都尉、中郎将,使匈奴,官至大司农。终于官。
-
萧由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望之子。初为丞西曹卫将军掾,迁出使匈奴副校尉。后举贤良,官安定太守,治郡有名声。哀帝时,免为庶人。帝死,复为复士校尉,迁江夏太守,平定“江贼”成重等人的反抗斗争。有功增秩为陈留太守。后卒于中散大夫。家族官至二千石者六、七人。
-
冯奉世(?-前39)
- 西汉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徙杜陵。武帝末,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任武安长。宣帝立,任卫侯,出使大宛。其时莎车贵族杀汉官员,破坏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他以节发诸国兵击破莎车,斩其王,返迁水衡都尉。元帝即位,为执金吾。永光二年(前42),又率兵击破羌人的反抗。升左将军,封关内侯。
-
冯野王
- 奉世子。其姊为元帝妃。宣帝时任当阳长,栎阳、夏阳县令。元帝立,迁陇西太守,有治绩,入为左冯翊,迁大鸿胪。成帝即位,出为上郡太守,京兆尹王章荐他可代大将军王凤,被凤以罪诛,他遂告归,为凤劾免。
-
汉元帝冯昭仪(?-前6)
- 西汉上党潞县人。后家徙杜陵。平帝祖母。冯奉世女。元帝即位,选入后宫。为美人,后五年生男,立为婕妤,与傅昭仪并受宠爱。其男立为信都王后,进为昭仪。元帝死,为王太后。随王归国,后徙中山。成帝征定陶王为太子,封其弟冯参为宜乡侯。哀帝即位,傅太后擅权,以旧怨诬其为祝诅,逼迫自杀。被诛连者数十人。
-
冯立
- 奉世子。通《春秋》,初以父任为郎。元帝竟宁中,以王舅出任五原属国都尉,迁五原太守,后继其兄野王为上郡太守。居职公廉,治行亦与其兄相似,吏民美其行,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后迁东海、太原太守,前后更历五郡,所在均有治迹。年老卒官。
-
冯参(?-前6)
- 奉世子。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成帝时,任上河农都尉,为代郡、安定太守,复为谏大夫,后封宜乡侯。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以宿怨杀中山太后,他以太后弟被诛连,自杀。
-
朱博(?-前5)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家贫,少时为亭长,伉侠好交。升栎阳令,历仕数县迁冀州刺史,转并州刺史,再迁琅邪太守、左冯翊。为人多智,有权谋,以武吏出身,不习文法,治郡多用权术。敢诛杀,使下吏不敢相欺。后为廷尉,升后将军,京兆尹、大司空,转御史大夫,代孔光为丞相,封阳乡侯。因与傅宴相结阿附傅太后,为彭宣劾奏,下狱自杀。
-
谷吉
- 元帝时任卫司马。初元四年(前45),匈奴郅支单于侍子由汉回匈奴,他奉命护送。御史大夫贡禹等主张送至边塞而返,他上书,愿送至单于庭,以示信义,卒为郅支单于所杀。
-
谷永
- 西汉长安人。谷吉子。元帝建昭中,为太常丞。成帝即位,被举待诏公车,对策佳,被召见,擢为光禄大夫,出为安定太守,徙北地太守,后征入为大司农。通经书,尤明于《易》,多次上书言事,以灾异推论政治得失,批评皇室奢糜、后宫妒乱,而阴为专权外戚大将军王凤颂美,故为王氏所厚。
-
任氏
- 西汉初年宣曲(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秦时为督道仓吏。秦末,天下动乱,别人争取金玉,他独收藏粮食。楚汉之争时,民不得耕种,米贵至石万钱,他出售粮食,成为巨富,并购置土地,经营农业,以节俭自持,故富及数世。
-
毋盐氏
- 一作无盐氏。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高利贷主。景帝时,吴楚七国举兵叛乱,长安列侯封君赍装从军,向市中高利贷者借钱,均因关东成败未决不肯贷予,他独出贷千金,其息十倍,三月后,吴楚之乱平,他一年之中,获利十倍,因此富显关中。
-
王孙卿
- 一作王孙大卿。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经营贩豉至巨富,家财巨万,复以财养士,与豪杰相交,势倾一方。王莽时,被任为京师市与,汉东市令。
-
樊少翁
- 西汉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从事商贾,经制作与经营豆豉致富,家财至巨万,与王孙卿俱闻名于时。
-
萭章
- 字子夏,西汉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以豪侠闻名。家居城西柳市,号曰“城西萭子夏”。任京兆尹门下督,相随至宫廷,侍中诸侯贵人争与揖礼,而不与京兆尹言,与中书令石显相善,两人相互援护,故势倾一方。成帝初,石显免官,他遂为京兆尹王尊所杀。
-
陈遂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宣帝在民间时,曾与之相交,一同博弈赌钱,常输于宣帝。宣帝即位后,被任为吏,官至太原太守。宣帝曾赐书于遂,因其旧谊进行调侃说:“现在你官尊禄厚,当可补偿以前所输之钱了。”元帝时,擢京兆尹,升廷尉。
-
陈遵(?-约24)
- 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陈遂孙,少孤,初为京兆史,放纵不拘。哀帝时,任郁夷令。王莽摄政,为校尉,因镇压赵朋、霍鸿起义,封嘉威侯。嗜酒,每与宾客饮,辄关门使不得出,非醉不休,后历任河南太守、九江与河内都尉。常交游吏士,宾客满门,酒肉相属,昼夜呼号。更始政权建立,被荐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返,更始败,被杀。
-
王盛(?-23)
- 西汉末新莽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本为长安卖饼儿,王莽称帝,以哀章进献所造符命有王盛之名,乃从平民擢为四将之一,任前将军,封崇新公,以示遵应符命。地皇四年(23),绿林军入长安,新莽政权被推翻,他与王莽同被杀于长安宫中渐台。
-
王兴(?-18)
- 西汉末新莽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本为西汉城门令史。王莽称帝时,因哀章进献年造符命有王兴之名,莽欲伪托符命以惑众,遂将他从布衣擢为卫将军,封奉新公,与甄丰、孙建、王盛合为四将。始建国五年,莽孙宗以僭逆罪自杀,他娶宗姊妨为妻,被诛连治罪,自杀死。
-
景丹(?-26)
- 冯翊栎阳(今陕西临潼)人。少学长安。王莽时举四科,为固德侯相。后归附刘秀,为光武朝二十八将之一。从征河北,大破王郎军于南栾,以功拜官骠骑大将军。建武二年(26)定封栎阳侯,从击五校有功。不久病死。
-
宋弘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新莽时为共工(少府)。刘秀称帝,征拜为太中大夫。后拜大司空,举荐贤士三十余人,或至公卿。光武曾拟以湖阳公主再嫁,弘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拒之。后免官归家卒。
-
宋汉
- 宋弘族孙。以经行著名,举茂才,四迁西河太守。汉顺帝时又历官东平相、度辽将军、太仆、太中大夫等职。为政威恩并施,以名节著称。
-
冯衍
-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能诵《诗》,年二十博通群书。王莽时曾被更始将军廉丹辟为掾。光武帝时任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交结外戚免官。是著名辞赋家。平生不得意,所赋多是感慨之作。
-
廉范
-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豪族。初在京师受业,从学于博士薛汉。薛汉因事被诛,门生故吏无人敢视,范为之收敛,因此知名当时。明帝时举茂才,迁云中太守,破匈奴,境内安定。后历官武威、武都、蜀郡等太守,所在称治。因犯法免官,居家治田,赈恤亲友。与洛阳人庆鸿为刎颈之交,时人称为“前有管鲍,后有庆廉”。
-
杜缓
- 祖籍南阳杜衍,迁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延年子。少为郎,宣帝本始年间以校尉从蒲类将军赵充国击匈奴,返迁为谏大夫。累官上谷都尉、雁门太守。父死嗣爵,任太常。元帝即位,谷贵民流,西羌反叛,上书捐助钱谷以助官用,前后数百万。
-
杜钦
- 延年子,杜缓弟。家富而目编盲,故不好为吏。为人深博有谋略。时王凤为大将军辅政,知其才,任为武库令,职闲无事,惟参予谋议。国家政治军事谋画,凤常与商议,当时朝廷重大决策,多出于其谋。后为议郎,以病免。
-
杜业
- 杜缓子。嗣父为侯,任太常。不事权贵,与丞相翟方进相违,坐法免官。后复为函谷关都尉。曾上书指出外戚王氏世代专权,下自佐史上至大吏均为权臣之党,为外戚王氏忌恨,后左迁上党都尉,并以选举不实免官。
-
杨政
- 字子行。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少从范升受业《梁氏易》。善谈经学,京师称为“说经铿锵杨子行”。生徒多至数百人。章帝时官至左中郎将。为人不拘小节,果敢自负,曾拦驾乞求其师范升。
-
杜畿(163-224)
-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初为郡吏,后举孝廉。曹魏时历任护羌校尉、河东太守、尚书仆射击等。在河东十余年,宽猛相济,减轻徭役,鼓励农耕,兴办学校,政绩常居全国之最。魏文帝时,因试御船溺死。谥戴侯。
-
杜预(222-280)
- 字元凯。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魏幽州刺史杜恕子。袭祖爵丰乐亭侯,初仕魏拜尚书郎,转参相府军事。入晋,授河南尹、度支尚书,掌管全国财赋。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死,代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从荆州发兵平吴后,以军功封当阳县侯。晓律历,擅文章,太康五年死,谥成。
-
杜乂
- 晋成帝皇后父,杜预孙。性纯和,行为举止适度,有盛名于江右,得到王羲之、桓彝等赏识。初为公府掾,袭封侯,终于丹阳丞。
-
晋成恭杜皇后(321-341)
- 即杜陵。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东)人。东晋丹阳丞杜乂女。晋成帝咸康二年(336),立为皇后。咸康七年死。
-
王堕
- 京兆霸城(今陕西临潼西)人。博学有雄才,明天文图纬,性刚峻疾恶,好直言,深得苻洪、苻健赏识,官至宰相。苻生时,为司空,因疾恶佞臣董荣、强国等,被诬陷致死。
-
段业(?-401)
- 京兆(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人。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武宣王。博涉经史,有谋略之才,信卜筮、谶纬。初为后凉太祖吕光部将杜进僚属。吕光称大王,授后凉参军、尚书、建康太守。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沮渠蒙逊与其堂兄沮渠男成起兵反叛,拥立段业为王。建元,史称北凉。隆安三年(399年)即北凉王位,改年号为天玺。隆安五年,被沮渠蒙逊所杀。
-
韦叡(442-520)
- 京兆杜陵(郡治今陕西长安)人。少好学。初为雍州主簿,累迁至上庸太守。率众随萧衍于襄阳起兵,建谋划策,皆被纳用。及平郢州,授以江夏太守,行郢州事。梁国建立,迁廷尉,封都梁子。复出为豫州刺史。天监四年(505)督众军北伐,攻克合肥。次年又率军增援徐州,击败北魏数十万军队,进爵为侯。官至护军将军。卒,谥号严。
-
杜崱(?-553)
-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世代徙居襄阳。少以胆勇著名于乡里,初为湘东五绎参军,累迁至新兴太守。太清二年随雍州刺史攻荆州,率部归湘东王绎,被授为武州刺史,封枝江县侯,随王僧辩讨平侯景,迁江州刺史。又随讨北齐将郭元建、湘州长史陆纳,皆有战功。承圣二年卒,谥武。
-
杜龛
- 崱侄。少以骁勇著称,善用兵。太清二年与崱归于湘东王绎,授以郧州刺史。封中庐县侯,随王僧辩讨平侯景,论功为第一,迁东扬州刺史。历转吴兴太守、南豫州刺史。后为陈霸先所杀。
-
王世充(?-612)
- 字行满。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隋末割据者。文帝开皇间,任左翊卫,拜仪同,转兵部员外郎。炀帝大业中,累迁江都(江苏扬州)丞,兼领江都宫监,迁吏部尚书,封郑国公。618年发动宫廷政变,占据东都,成为唐初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
杜顺和尚(557-640)
- 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人。隋唐高僧,华严宗创始人。未足十岁,能成诵大乘之法。年二十,因师兄有军旅之患,他代之从军,并替之受笞刑。为隋文帝所尊重,月给奉养。唐时太宗常引入宫内,问经传教,著有《华严五教止观》一卷。
-
李密(582-618)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末瓦岗军首领。早年以父荫为炀帝侍卫。隋大业九年(613年),参加杨玄感起兵反隋。曾多次献计不为用。玄感兵败被俘,后逃脱。十二年,入瓦岗军,为翟让献计,杀隋大将张须陀。得翟让信任,自统一军。次年袭兴洛仓,开仓振贫,军力大增。推为全军之主,号魏公,年号永平。中原各部义军及隋地方官吏纷纷归附,成为反隋主力军。后向称帝的隋越王侗称臣,接受官爵号。唐武德元年(618年),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入关降唐。不久叛唐东走,至熊耳山(河南宜阳县)为唐军截杀。
-
杜如晦(585-630)
- 字克时。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东南)人。唐大臣。隋工部尚书杜杲之孙。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升陕州总管府长史、秦王府府属,随李世民四处征讨,屡出奇策,升任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位列十八学士之首。参与发动“玄武门政变”后,因功升为太子左庶子、兵部尚书,官至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同被推为唐初一代贤相。
-
阎立本(?-673)
- 万年(陕西雍州西安)人。唐著名画家。工绘事。继承家学,称为丹青神化,兼能书法。唐显庆中,代兄立德为工部尚书,官至中书令。唐咸亨四年(673年)冬十月卒,谥曰文贞。存世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现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萧翼赚兰亭图》及普陀山石刻观音像等作品。
-
窥基(632-682)
- 俗姓尉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之一。早年出家,以玄奘为师,学梵书梵文,后参与译经,深研法相理论。主张宇宙万有,唯识所变,努力阐发玄奘学说,被称为唯识宗(即法相宗)。因常住大慈恩寺,该宗又称慈恩宗,世称“慈恩大师”、“慈恩祖师”。
-
来俊臣(651-697)
- 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酷吏。本为一游手好闲之徒,因擅长告密,被武则天召见,擢为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左台御中丞。网罗爪牙,罗织罪状,诬告公卿百官。与朱南山、万国俊作《告密罗织经》一卷,并发明十多种刑罚,凡经手案件无一不有结果。恐怖统治长达十四年,最后死于乱刀之下。
-
贞禅师(642-725)
-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俗姓张,后出家为僧。漫游江南、伊洛后,居白马寺。至中岳嵩山见临汝千峰寺佛殿衰败,僧侣星散,遂化缘募捐,修建寺院,并更名为白云寺。在此收徒传授禅宗,被称为白云寺开山七祖。
-
韦抗(?-?)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景云初为永昌(云南保山市)令。开元三年(715年)任剑南道按察史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任期间,修建利州(四川广元市)千佛岩栈道,并在原佛像基础上建千佛,形成较大规模的石刻造像群。后累迁御史大夫,兼按察京畿。官至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傅。
-
王昌龄(698-约756)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少伯。唐开元进士,授汜水(山东曹县北)尉。开元末任江宁令。晚年贬龙标(湖南黔阳县)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乱归乡,道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风格高昂。
-
颜真卿(709-785)
- 字清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大臣、书法家。唐开元进士。为宰相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太守。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叛,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反抗,十七郡响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后屡遭贬职,封鲁郡公。德宗时为卢杞所忌,改太子太师。时李希烈反,派他劝谕,被李希烈缢杀。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承前启后,独创一家,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大流派,世称“颜体”。
-
李泌(722-789)
-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大臣。博览经史,善文工诗,好神仙之术。唐天宝年间,以翰林供奉太子东宫,杨国忠嫉之,遁隐名山。肃宗即位,泌至进谒,参谋军事,为李辅国所嫉,复隐衡山。代宗立,复召为翰林学士,后历楚州、杭州刺史,所至皆有政绩。贞元二年(786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曾劝德宗勿猜忌功臣,又建议北和回纥,南连南诏,西结大食,纳之。封邺侯卒。
-
常建(726-765)
-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进士,授盱眙(属江苏)尉,故人称“常少府”。遍游南北,放浪山水,归隐湖北武昌江畔以终。诗作多为五言,其山水、田园诗尤为后人所赞赏。
-
韦应物(737-789)
- 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安史乱后失官。德宗时为部员外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一生勤奋写作,现存诗570余首。作诗效陶体,追求闻澹淡远。生活上亦慕陶,故世称陶、韦。
-
韦皋(745-805)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城武。初任监察御史。因平定朱泚叛乱有功,拜奉义军节度使。唐贞元元年(785年),转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曾遣使与南诏通好,并多次击败吐蕃兵,因功封南康王。永贞元年(805年),上表请皇太子监国,诏检校太尉。不久暴病卒。
-
薛涛(760-832)
-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女。字洪度。幼聪慧,随父宦居蜀中,父亡沦为乐伎。工诗,善书画。韦皋镇蜀,涛常出入幕府,为校书郎,时称“女校书”。与元稹、王建、武元衡交往酬唱。晚年居成都浣花溪,著女道士服,创小幅深红色小笺,题诗馈友,世称“薛涛笺”。《全唐诗》录存其诗八十八首。
-
鱼玄机(约844-868)
- 字幼微,一字蕙兰。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
-
杜牧(803-852)
- 字牧之。京兆府万年县(陕西西安)人。唐大臣、文学家。西晋大将杜预后裔。大和二年进士,制策登科,被任为校书郎。宣州观察使府、扬州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中掌书记,十年幕府。开成三年迁左补阙、史馆修撰。外放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回朝任司勋员外郎,考功员外郎、知制诰,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传世。潜心政治、军谋、又擅诗文。后人将杜牧与西汉大文学家贾谊并称。
-
王易简(885-963)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好学。工诗。举进士。后梁时,为邓州节度推官。后唐明宗即位,隐居华阴。后晋时,历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左丞。后周时,迁礼尚书。显德四年(957),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归乡里。宋初,召加少傅。其所居华阴,筑“一鸣堂”。“二品楼”,优游自娱。
-
李涛(898-961)
-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曾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961),军校尹勋督修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杀队长十人,丁夫七十人惧杖一百,断其左耳;涛惊闻而带病草奏,请斩勋,家人劝说,不听。太祖览奏,诏削夺勋职。配隶许州。待人慷慨,胸有大志。工诗,善笔札,居家以孝友闻。卒赠右仆射。
-
杨昭俭(902-977)
-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后唐长兴进士,为成德军节度推官。拜直史馆,与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后晋时,改礼部员外郎,旋拜制诰。后周时,为世宗所重。召入翰林为学士。宋开宝二年(969),入为太子詹事,以眼疾求退,以工部尚书致仕。太宗即位,加礼部尚书,卒。
-
崔翰(930-992)
- 西安人。少有大志,风姿伟秀。初隶赵匡胤麾下。从周世宗征淮南有功。宋初,从征泽潞。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率先攻城,流矢中颊,督战更急,平太原。骁勇有谋,屡立战功。败契丹兵,以功擢武泰军节度使。后移镇安军,以疾留京师。轻财好施,家余赀,晚年酷信佛教。卒,赠侍中。
-
周尚文(1414-1548)
- 西安后卫(今陕西西安)人。幼读书,粗晓大义。多谋略,精骑射。年十六,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升指挥使。嘉靖时累官大同左都督。清约爱士,能得士卒效死力。善用离间计,知敌情,故战则能胜,威名最著。加封太子太保、太保、太子太傅。终明之世,总兵官加三公者,唯他一人而已。卒官。穆宗立,赠太傅,谥武襄。
-
吕震(?-1426)
- 由乡举人太学。出两浙查考郡邑壤地,以平均贡赋。还秦称帝意,后历任为户部主事、北平按察司佥事。燕王起兵反朝,投降燕王。永乐时,历任真定知府、刑、礼部尚书。仁宗即位,任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宣德元年死。他不学无术,善阿谀奉迎,为人奸险,然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故职事虽多。未曾有误。
-
邹应龙(?-?)
- 字云卿。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升御史。严嵩擅政久,廷臣才之者则得祸,相戒莫敢言。而应龙知帝眷注暗移,其子世蕃益贪纵,可才而斥逐,及上疏弹劾严嵩父子。帝遂勒令嵩致仕。下世蕃等诏狱,升应龙通司参议。隆庆时,历任副都御史、兵部侍郎、云南巡府。万历时,弹劾东厂太监冯保僭肆,保甚怀恨。京察自陈,保修怨,令致仕。复被弹劾,革职,卒于家。
-
冯从吾
- 长安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抗章指责帝郊庙不亲自去,朝讲不到位,章奏留中不发。帝大怒,欲廷杖。适逢仁圣太后寿辰,阁臣极力劝解得免。告归。起巡长芦盐政。帝大黜两京言官,犹以前疏故,革职。他长期有志于濂、洛之学,归家二十五年,造诣益邃。天启时累升左副都御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召拜工部尚书,被魏忠贤党张纳诋毁,革职。因书院被毁,不胜愤悒,得病死。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
-
明庄烈帝田贵妃(?-1642)
- 西安人。后迁居扬州(今属江苏)。柔弱妍丽,寡言,多才多艺,侍庄烈帝于信王邸。崇祯元年(1628)封礼妃,寻进皇贵妃。曾有过失,谪居别宫。十五年七月死。谥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
-
梁化凤(?-1671)
- 陕西长安(今西安)人。顺治三年(1646)武进士。历官大同掌印都司、浙江宁波副将、苏松提督、江南提督,加太子太保、左都督。先后在大同击败姜瓖及叛应诸部,连胜二十二战,击败明军张名振部于平洋沙,败郑成功军于江宁。顺治十八年,上疏建议免除苏松沿海行迁海令,被采纳。康熙十年卒。
-
梁鼐(?-1714)
- 梁化凤子。初为川陕督标左营游击。吴三桂叛乱后,率兵征讨,屡战胜。历官至福建路提督、福建浙江总督。疏请驰渔船、商船体积之禁限,疏治太湖水利,皆得准行。康熙五十三年卒。
-
薛允升(1820-1901)
- 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咸丰进士。历官至刑、礼、兵、工诸部侍郎,刑部尚书。佐兵部时,曾条列练兵裁勇事宜,被采纳。精通法律,善理刑狱,不徇情,依律治太监李其材等罪,屡平冤案。光绪二十七年卒。
-
赵舒翘(?-1901)
- 陕西长安(今西安)人。同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左侍郎、尚书,督办矿务、铁路,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军机大臣。义和团运动起,奉命赴近畿查办解散。八国联军入侵,随西太后等逃至西安。次年,受八国联军胁迫,被赐自尽。
-
郑伯奇(1895-1979)
- 剧作家、小说家。陕西长安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留学日本开始写作。1921年参加创造社。1926年从日本回国,任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同时兼任黄埔军校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创造社工作。1930年与鲁迅、夏衍等主编《文艺生活》。1932年任良友图书公司编辑。建国后,曾任西北大学校长,西北文联主席。
-
张耀明(1905-1972)
- 陕西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张家庄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一期学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军长,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四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八军军长,首都卫戍总司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等职。后去台湾。生活十分清苦,战时的枪伤又时时发作,苦不堪言。
-
孔从洲(1906-1991)
- 西安人。毛泽东亲家。1924年参加国民军。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任国民党政府第十七路军陕西警备第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在西安事变中,指挥所部迅速解除蒋系军警宪特武装,占领飞机场,维护西安秩序。后任第四集团军旅长。1938年率部参加永济县抗日阻击战后转入中条山,坚持抗战。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在河南巩县率部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豫西、陕南、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
孙作宾(1909-2002)
- 西安人。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共军委书记、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甘肃工委书记、甘宁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中共青海省委第二书记、青海省省长、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范明(1914-2010)
- 西安人。东北大学肄业。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共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处长、西北野战军骑兵第六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西藏工委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西藏自治区第一届政协主席,陕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张艺谋(1951-)
- 电影摄影师、导演、演员。西安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拍摄的影片《黄土地》,获1985年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主演影片《老井》,导演《红高梁》等。
-
豆卢宽(631-650)
- 雍州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西魏贵族后裔。拓跋族之一支。隋时任梁泉县令,后与萧瑀率众归唐,授光禄大夫。因功累升为礼部尚书镇军大将军。封芮国公。永徽元年卒。赠特进,并州都督。谥曰定。陪葬昭陵。
-
豆卢仁业(608-678)
- 京兆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西魏贵族后裔,属拓拔族之一支。隋末,隋父豆卢宽同时归唐。初为秦王府卫士,不久又升游击将军、成州刺史。唐永徽元年(650年),其父宽去世,袭父爵为芮国公。仪凤三年(678年),随高宗去东都洛阳,卒于陕州之途中。陪葬昭陵。
-
杜佑(753-812)
- 字君卿。京兆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唐政治家、理财家、思想家、史学家。以父荫为州县佐武官、授济南参军事。代宗大历时,迁工部郎中,充任江淮青苗使、水陆转运使等职。贞元十九年(803年)被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拜司徒,封岐国公。所著《通典》是一部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巨著。
-
孙蔚如(1896-1979)
- 长安县豁口村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原名树棠,后以字行。原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主要将领。全国解放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陕西省第一、四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
张灵甫(1903-1947)
- 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原名钟灵。曾任号称“王牌师”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击毙。
-
朱安世
- 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人。武帝时为京师大侠。坐法,朝廷追捕不能得。会丞相公孙贺子敬声以擅用北军钱犯法下狱,贺即自请逐捕安世以赎子罪。他被捕后,知道是公孙贺为赎子罪,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武帝女私通及使人为巫蛊诅咒罪,贺父子均死于狱中,家被族诛。武帝末年,巫蛊之祸自此而起,以后诛连而死者甚众,至公主、皇后、太子都死于祸。
-
王温舒(?-约前104)
- 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人。少时越货为奸,后为吏,事张汤,迁御史,督捕盗贼,以刑杀为威。为广平都尉,选郡中豪民为爪牙,敢于杀伐。武帝以为能,迁河内太守,至则捕其豪猾,竟连坐千余家,杀人至流血十余里,无辜多被其害。为人多谄,有势即为奸多不究,无势必侵辱。后历任廷尉、中尉、少府、右内史等职。因获罪自杀,家族诛。
-
田延年(?-前72)
- 西汉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人。昭帝时,任大将军霍光长史,出为河东太守,诛锄豪强,郡内以治。不久,入为大司农。昭帝死,昌邑王嗣位,霍光欲废之,群臣不敢表态,他按剑怒斥,其议遂决,因功封阳成侯。后因人告发其在官贪污,自杀。
-
吕楠(1479-1542)
- 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高陵人。正德进士,授修撰。得罪刘瑾,托病辞官归。瑾诛,复官。议“大礼”,与张璁、桂萼相牴牾。贬解州判官。恤孤独,减丁役,劝农桑,兴水利,筑护盐池堤。开办“解梁书院”。后官国子监察院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从师薛敬之,学以穷理实践为主。独守程、朱之说。
-
张策(1911-1999)
- 高陵人。1927年毕业于西安中山学院。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政治部科长。1936年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常委兼白区工作部部长,冀南区委民运部、组织部部长。1945年后,任中共嫩江省委常委兼白城子地委书记、兴安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东蒙工委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骑兵纵队政委、松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1952年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中共广播事业局党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
-
吕大防(1027-1097)
- 京兆蓝田人。第进士。调冯翊主簿。英宗即位,擢太常博士,出知休宁县。神宗立,通判淄州,知泗州。元丰中,陈“三说九宜”。知成都府。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与范纯仁主持朝政,同心戮力,扶持皇室。哲宗亲政,谏官论其废免役法,罢知随州,徙安州,再贬循州安置。卒,赠太师、宣国公,谥正愍。
-
吕大忠
- 大防兄。举进士。历提举永兴路义勇,知代、石二州等。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陈生财,养民十二事。徙提点淮西刑狱。哲宗即位,为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改知秦州,主张对西夏用兵。绍圣中,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渭州,摄渭、秦州事,欲以计攻取西夏要地横山。坐事降知同州,旋致仕,卒。
-
吕大临
- 大防弟。从学于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合称程门“四先生”。通六经,尤长于《礼》,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可任讲官,未及用而卒。
-
刘宗敏(?-1645)
- 蓝田人。铁匠出身。从李自成起义。骁勇善战,意志坚定。崇祯十一年(1638)潼关大败,自成率十八骑突围,潜伏商、洛山中。十三年,自成突围巴西、鱼复山,他都在其中。受封为权将军。义军攻陷北京后。他拷打明朝官吏,追赃索饷甚峻急。后随李自成同清军作战撤退时,被清兵所杀。
-
汪锋(1910-1998)
- 陕西蓝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组织部部长、陕西省委军委书记、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鄂豫陕边区政府主席兼鄂豫陕军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九军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
杨砺(931-999)
- 京兆户人。北宋建隆进士。授凤州团练推官。开宝末,为陇州防御推官。入为光禄寺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迁开封府推官。真宗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旋授翰林学士。咸平元年(998),拜枢密副使。卒,赠兵部尚书。
-
宋湜(949-999)
- 京兆长安人。北宋太平兴国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梓榷盐院,迁右赞善大夫。雍熙中,知制诰,加户部员外郎,同知贡举。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改给事中,充枢密副使。病死,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刑部尚书,谥忠定。好学,善文词,晓音律,工书法,喜引重后进,好趋人之急,受人敬重。
-
王九思(1468-1551)
- 鄠县(今陕西鄠邑区)人。明弘治进士。正德初,宦官刘瑾专权,他党附刘瑾,官至吏部郎中。及瑾败,降为寿州同知,继而免官归里。善歌弹,工诗曲。著有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及散曲《碧山乐府》。
-
王金
- 鄂县(今陕西鄠邑区)人。好方术。杀人犯死罪,潜逃京师,匿通政使赵文华所。结交中使,聚灵芝为万岁芝山,又献五色龟。帝大喜,授太医院御医。又与医士申世文及陶世恩、陶仿、刘文彬、高守中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七元城禽护国兵策》及其所制金石药一并进帝。帝喜,竟提升世恩为太常卿,仿太医使,文彬太常博士。不久,帝大病,遗诏归罪金等,五人并论死下狱。隆庆时,高拱执政,乃宽恕金等不死,编口外为民。
-
张玉德(?-?)
- 西安府鄠县(今陕西鄠邑区)人。生性鲠直,不求科举仕途,专心诗词书法研究。书法博采诸家所长,独创一格,犹善行草。初创《雁字回文诗》三百,远近争抄,门坎为陷,一时纸贵,今存遗著《香雪齐雁字回文诗》等石刻作品,是我国艺林之杰作、石墨之奇珍。
-
杨明轩(1891-1967)
- 政治活动家。鄠县(今鄠邑区)人。1913年留学日本东京同文书院。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数理部。曾任陕西省党部常务委员兼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厅长。1937年赴欧洲考察教育,并代表中国学生界出席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学生联合会大会。1946年到陕甘宁边区。1948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民盟第三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
-
赵寿山(1894-1965)
- 鄠县(今鄠邑区)人。1913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7年参加陕西靖国军。1924年参加杨虎城部队,任第十七路军南阳后方留守司令、旅长。在汉中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1936年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向杨虎城提出了“抗日建议书”,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事变中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抗击日军。193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三十八军军长。1942年加中国共产党。1944年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通电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省长。是中共八大代表。
-
关麟征(1905-1980)
- 原名志道。陕西鄠邑区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博军校第一期学员,并参加国民党。历任排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曾获国民政府颁奖的青天白日勋章一枚、三等宝鼎勋章一枚,并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全国解放后,长期定居香港。
-
赵明(?-8)
- 西汉盩厔芒竹(今陕西周至东南)人。公元7年,翟义起兵反王莽,他与霍鸿闻讯,即领导茂陵以三辅二十三里人民起义,自称将军,攻破官府,杀右辅都尉与县令,众至十余万,烽火见于未央宫。莽震惧,急派王级等率兵前往镇压。次年,王邑平定翟义,转兵西进,起义失败,被杀。
-
霍鸿(?-8)
- 西汉盩厔芒竹(今陕西周至东南)人。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等起兵反王莽,他与赵明闻讯,乘机领导三辅二十三里人民起义,兵至十余万,杀右辅都尉与县令,声势浩大,莽派卫尉王级等率兵镇压,不克,后王邑击破翟义,与甄邯、王奇等率兵来攻,起义被镇压下去,他与明遇害。
-
赵瞻(1019-1090)
- 字大观。凤翔周至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调孟州司户参军,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咸息。治平初,除侍御史。神宗即位,知商州,除提点陕西刑狱。熙宁三年(1070),为开封府判官。极论青苗法不便。改永兴军转运使,知同州,徙陕州。哲宗立,召为太常少卿,迁户部侍郎。元祐三年(1088),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次年,进同知院事。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懿简。
-
爰盎(?-前148)
- 即袁盎。西汉楚人,后徙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初为郎中,后历任齐相、吴相。与御史大夫晁错不和,因受吴王金钱,蔽匿吴王谋反事迹、为晁告发,降为庶人。后吴楚七国叛乱提出请诛杀晁错口号,他借机向景帝建议诛晁错。吴楚破后,被任为楚相。不久病免居家,以事为梁孝王所怨,被梁王使人刺杀。
-
冯唐
- 西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以孝著称。文帝时,任郎中署长。时年已老,匈奴入扰北部边界,云中郡守因失职被贬,他在文帝面前为云中郡守魏尚辩解,指出尚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一言不相符即获罪,有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郡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即位,以唐为楚相。武帝立,求贤良,年九十余,被举,已不能官。
-
田蚡(?-前131)
- 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景帝王皇后同母异父弟。景帝时为中大夫。能言善辩,为王皇后所重。武帝即位,以皇旧封武安侯,任太尉。推崇儒术,贬道家言,为好黄老之术的窦太后所贬免。后任丞相,骄横专断,至二千石,官多由其任举。前132年黄河发生水患,改道南流,他因其封地在黄河北岸,以私利力阻治河。后病死。
-
车千秋(?-前78)
- 西汉长陵(治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本姓田氏,又称田千秋。初为高庙卫寝郎。卫太子因江充所谮巫蛊事死,他上书武帝讼太子冤,武帝感动,召见任大鸿胪。数月,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本人无他材能学识,因上言遂武帝意,旬月间位至宰相。为人敦厚有智,劝武帝缓刑罚,施恩惠。武帝死,辅立昭帝。为相十二年病死。
-
车顺(?-前71)
- 即田顺。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车千秋之子。前78年,嗣位为侯,官云中太守。宣帝本始二年(前72),匈奴寇边,又西伐乌孙,他被任为虎牙将军,与田广明、赵充国、范明友、韩增共五将军,率兵十五万击匈奴。次年,军罢,他以虚报虏获罪,自杀。
-
修成君
- 姓金名俗,西汉长陵(陕西咸阳东北)人。武帝同母异父姊。武帝母未入宫时,初嫁金王孙时所生。始居于民间,景帝死,武帝即位,幸臣韩嫣以实情告帝,武帝亲至其家迎入宫,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及甲第。并赐汤沐邑,号修成君。其男仲,号为修成子,以太后故,骄恣放纵,陵折吏民,横暴于京师。
-
汉宣帝王皇后(?-前16)
- 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其父名奉光,宣帝在民间时素与相识。宣帝即位后,她被召入后宫,进为婕妤。霍皇后被废后,宣帝以太子早丧母,欲选后宫谨慎而无子者母养太子,她遂被立为皇后。封父奉光为邛成侯,元帝即位,称皇太后,封其兄王舜为安平侯。成帝立,为太皇太后。
-
班况
- 西汉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后徙扶风安陵。班壹玄孙。举孝廉为郎,积功稍迁至上河农都尉,大司农考评政绩全国第一,擢为左曹越骑校尉。成帝时,其女被选入宫,善辞赋,后立为婕妤。家赀累千金,曾徙昌陵,昌陵罢,乃著籍于京师三辅。
-
汉成帝班婕妤(约前48-前6)
- 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后徙扶风安陵。少有才学,善于辞赋,明史书。成帝初即位,被选入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常依古礼,进见上疏。后成帝宠赵飞燕姊妹,恐为其所害,自请供养太后长信宫。曾作赋自伤。作品今仅存《自悼赋》、《捣素赋》与《怨歌行》三篇。富居苦闷,词意哀婉。
-
班穉
- 一作稚。西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况少子。其姊为婕妤,自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成帝晚年,迎立定陶王为太子,数问近臣,他持重不答。哀帝即位,出为西河属国都尉,迁广平相。王莽少与其兄友善,平帝即位,王莽专权,他方直自守,惧及祸,愿归相印,入补延陵园郎。故班氏显于莽亦不罹咎。
-
班彪(3-54)
- 两汉之际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稚子。少家足于财,专修儒学。年二十。新莽败亡。他初投依天水隗嚣,后至河西,为窦融从事,劝说窦融支持光武帝。融归附光武帝后,他出任徐县令,因病免官。后专力从事史学,感于司马迁所作《史记》,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汉史有缺,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有二子,名班固、班超,均显名于后汉。
-
班固(32-92)
- 字孟坚。扶风安陵(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子。初欲完成其父班彪所撰史书,明帝时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典校秘书。奉诏继续修史,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其父班彪续写的《史记后传》,经前后二十五年殚精竭虑,独立编纂一部囊括全部西汉历史的完整著作《汉书》。开创断代体史书。另又撰功臣、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及《白虎通义》等,成为一代史家。后又经其妹班昭、同郡人马续补作、校定,方最后完整问世。又善辞赋,有《两都赋》等。所著各体文凡四十一篇。和帝时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窦宪被诛,受牵连,下狱而死。
-
班超(32-102)
- 字仲升。东汉扶风安陵(陕西省咸阳东北)人。班固弟。有口才,涉猎群书。初家贫,靠佣书供养母亲。明帝时曾为兰台令史。公元73年窦固领兵北击匈奴时,班超机智勇敢,被任为军司马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各国。先后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的使臣,废掉亲附匈奴的疏勒王。章帝时又击败匈奴反扑,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叛乱,击退大月氏进攻。历时三十余年,使西域五十余国全部接受汉朝的统治。继张骞之后,丝绸之路重又畅通无阻。以功封为定远侯。官至西域都护、射声校尉。
-
班昭(约49-120)
- 女。字惠班,又名姬。史学家、儒学家。其兄班固死后,《史记》还剩一些表、志有待进一步修补,受汉和帝诏命至东观藏书阁,并为《史记》补写了八表一志,最后全面整理、细习补缀。《汉书》历经班氏父子、兄妹几十年的努力,方以“先后媲美,如出一手”的完整问世。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监护丧事。
-
班勇
- 班超子。安帝初为军司马,主张收复西域。后任西域长史,率军五百人屯田柳中,与龟兹合兵击败匈奴伊蠡王。又发敦煌、张掖、酒巴泉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大破匈奴后部王军就及呼衍王,重新恢复了东汉在西域地区的统治。
-
窦融(前15-62)
-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身贵族。新莽末为强弩将军司马,更始时求出河西为官,遂联结酒泉、金城、张掖、武威、敦煌五郡自保,被推任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形成河西割据局面。初奉行隗嚣正朔,受其官号,后遣使通好刘秀。建武八年(32),与刘秀联兵击败隗氏军队,正式归顺东汉朝廷。历为冀州牧、大司空等职。死后谥戴侯。
-
窦固(?-88)
- 窦融侄。明帝时以父荫被封为显亲侯,初为中郎将,统领御林军。曾罢官十余年。公元72年,后以熟谙边事拜奉军都尉,出屯凉州,与耿秉、祭彤等分别率军出击匈奴,大破呼衍王。又破白山,占领了伊吾卢(新疆自治区哈密伊吾县等地),又收降了车师国。守边数年,为羌胡信服。章帝时征还京师,历为大鸿胪、光禄勋、卫尉等职。为人谦恭,散财好施。死后谥文侯。
-
汉章德窦皇后(?-97)
-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窦融曾孙女。汉章帝时选入宫中,位至皇后。先后击败威胁后位的宋贵人、梁贵人,专固后宫之宠。和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兄弟窦宪、窦笃、窦景等权倾一时。
-
窦宪(?-92)
- 窦融曾孙。章帝时姊为皇后,遂拜为郎,累迁侍中、虎贲中郎将。曾因恃势强买沁水公主田园被章帝切责。和帝时凭借窦太后之势掌握朝政。率军北伐匈奴,大破于稽落山,收降二十余万人,遂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拜官大将军,封武阳侯。永元四年(92)出征还京,被和帝所派宦官收捕,迫令自杀。
-
云敞
- 西汉平陵(治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师事同县吴章。章治《尚书》,为博士,后因反对王莽排斥外戚卫氏。获罪腰斩,磔尸东市门,其弟子千余人,不敢认其为师。他当时为司徒掾,独收其尸敛葬。车骑将军王舜高其志节,荐他为中郎谏大夫。王莽代汉,任鲁郡大尹。更始政权建立,征为御史大夫。后卒于家。
-
吴章
- 西汉平陵(治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成帝时为博士,为当世通儒,教授弟子千余人。平帝即位,年幼,王莽专权,不准帝母及外家卫氏至京师。莽子宇与他相谋,夜以血涂莽门,伪为鬼神以惧莽。事发觉,莽杀其子宇,诛灭卫氏,他被腰斩,株连死者百余人。
-
平当
- 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豪富,少为大行治礼丞。元帝时,历任顺阳、栒邑县令。因明经升博士,常以经术言灾异得失。累迁太中大夫给事中,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因主张续修昌陵,降为钜鹿太守。哀帝即位,复为光禄勋,后升御史大夫及丞相。赐爵关内侯。
-
平宴(?-20)
- 西汉末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平当子。哀帝时以明经入仕,平帝即位,王莽执政,结附于莽,典掌机要,任尚书令,后升大司徒,封防乡侯,后改封就德侯。王莽称帝后,迁太傅,封就新公,为四辅之一。天凤元年,莽欲迁都洛阳,他与王邑往勘察规划。地皇元年死。
-
李寻
- 西汉末年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治《尚书》,又学天文月令阴阳之术。初为丞相翟方进属吏,说大司马票骑将王根以阴阳祸福之道。由根推荐,哀帝召见,由待诏迁黄门侍郎,后为骑都尉。曾次进言,以阴阳灾异推论政治得失,指出当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并支持方士夏良贺所提“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建议。公元前5年,哀帝下令改元换号,以示“更受命”,而社会危机如故,遂被流徙敦煌。
-
王嘉(?-前2)
- 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初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迁长陵尉。鸿嘉中,迁太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有治绩,入为大鸿胪、京兆尹、御史大夫。哀帝初任丞相,封新甫侯。为人刚直,多次直言上疏,劝用贤才。因谏帝宠信董贤等,触怒哀帝,被下狱,呕血死。
-
鲁恭(32-112)
-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世吏二千石。少好学,习《鲁诗》,为诸儒所称道。初为新丰教授,后为中牟令,政绩为一州之最。又拜《鲁诗》博士,家法学者日盛。历官侍中、议郎、光禄勋、司徒等职,屡上书言事,主张薄刑,反对黩武。永初六年(112)卒于家。
-
鲁丕(36-111)
- 字叔陵,鲁恭弟。沈深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号称当世名儒。章帝时举贤良方正,除为议郎,迁新野县令。政绩为当州第一,擢拜青州刺史。迁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当时称为“五经复兴鲁叔陵”。又历东郡、陈留太守,所至有绩。安帝时官至侍中、左中郎将。
-
韦彪(?-89)
-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身官宦世家。好学博闻,被称作儒宗。光武末举孝廉,除郎中。明帝时帝为魏郡太守,章帝时官至大鸿胪,行司徒事。持身清俭,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
-
第五伦
-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王莽时为郡吏。乡啬夫,徭役公平。光武帝后期举孝廉。又历会稽太守,蜀郡太守等。章帝时官至司空,曾上书建议抑外戚。为人质朴清俭,奉公无私。年八十余卒。
-
梁鸿(?-?)
- 字伯鸾。东汉初高士。扶风平陵(陕西咸阳西北)人。初受业太学,博学多通。曾于上林苑放猪,不慎失火烧及别人房屋,他主动赔偿。娶同县孟女为妻,二人同有隐逸之志,遂相继游居霸陵山、齐鲁,最后至吴。常弹琴吟诗而行。
-
贾逵(30-101)
- 字景伯。扶风平陵(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经学家。少传父业,明习《左氏春秋》、《国语》、《周官》、《毛诗》等,兼通五家《谷梁》。为当时著名古文经学家,被称为儒宗。曾任侍中及左中郎将等职。明帝时上书要求置《左传》博士。
-
窦武(?-168)
- 字游平。扶风平陵(陕西咸阳西北)人。初以品学兼优知名关西。长女为桓帝皇后。历任郎中、越骑校尉,封槐里侯。“党锢之祸”曾上书桓帝,力救李膺等二百多名党人。桓帝死后,议立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任大将军,以功封为闻喜侯。掌握朝政。任用名士李膺等人,与陈蕃谋诛宦官,事泄,被族诛。
-
汉桓帝窦皇后(?-172)
- 名妙,章帝窦皇后族人窦武女。桓帝末期立为皇后。桓帝死,尊号皇太后,迎立灵帝,其父窦武谋诛宦官失败被杀,遂被迁南宫云台。
-
汉灵帝宋皇后(?-178)
- 抚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灵帝时入选宫中,位至皇后。被诬挟左道祝诅而废,忧郁而死。
-
赵戬
- 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为人鲠直多谋。汉灵帝时为尚书,执掌选举,曾屡拒董卓私授官职,几乎被杀。汉末大乱,客居荆州,受到刘表礼遇。后为相国钟繇长史。
-
刘古愚(1843-1903)
- 西安府咸阳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试举人,曾一度考进士未中,乃绝意仁途。初致力理学,潜心教育,历三十余年,以教育士子有方,清朝政府曾给以国子监学正之衔。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注意时务,以“读书致用,转移风气”为旨,学天文、地理、算学。清廷又晋以五品头衔。戊戌变法后,提出维新主张,主张君主立宪,建议迁都西安。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从学者众多,时称“刘夫子”。于右任、茹卓亭皆出其门下。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以维新党人被疑谤,被罢味经书院山长职务,隐居礼泉昭陵九峻山旁烟霞书院。
-
方仲如(1901-1983)
- 陕西咸阳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赴延安。后任中央党校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第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政委,西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西安市市长、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第二届政协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
张立宪(1918-1986)
- 咸阳人。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抗大总校队指导员、东北军政大学大队副政委、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科长。建国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组织部部长,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军区国防工业部部长,湖南省军区政委,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
魏尚
- 西汉槐里(治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文帝时任云中郡守,所得军市租尽以养士卒,并出私养钱杀牛犒士,兵士勇于战斗。匈奴寇边,他率车骑迎击,所杀甚众,匈奴由是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后因报歼敌人数不符,被革职。经冯唐在文帝前辩解,得复官。
-
杜邺
- 西汉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张敞外甥。祖与父官至郡守。少孤,后以孝廉为郎,与外戚王音、王商相善,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被任为主簿,为其心腹。哀帝时,迁凉州刺史。数年以病免,旋举方正,上言评击外戚丁氏、傅氏专权,实则为外戚王氏争夺权势。后病卒。生平长于文字学,其子林继承其学而成就过之,东汉光武帝时任大司空,为一代小学(文字学)之宗。
-
汉景帝王皇后(?-前126)
- 西汉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初嫁金王孙,后入太子宫,为太子(即景帝)所爱。生一男,名彻(即武帝刘彻)。景帝立,薄皇后无子,立栗姬子荣为太子。彻为胶东王。薄皇后废,帝姊长公主嫖谮栗姬,她遂得立为皇后。栗太子由此废为临江王,胶东王立为太子。景帝死,武帝即位,称皇太后。同母弟王信,同母异父弟田蚡、田胜均宠幸封侯。
-
汉景帝王夫人
- 名儿姁,西汉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人。王皇后妹,景帝为太子时,皇后选入宫为太子妃,不久,她亦入太子家。景帝即位,薄皇后无子,被废,其姊立为皇后,她立为夫人,生四男:越、乘、寄、舜,皆立为王。
-
王信(?-前120)
- 西汉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景帝王皇后之兄,中元五年(前145)以皇后兄封盖侯。景帝弟梁王刘武怨袁盎败其为嗣事,阴使人刺杀袁盎等十余人。事被察,王恐被诛,使邹阳至京师求他为之解说,并陈以利害。他乘间入宫劝说景帝,景帝姊长公主亦进说,景帝终于释而不治。
-
张竦
- 字伯松,西汉末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张敞孙。博通文史,西汉末曾任丹阳太守、京兆史,王莽专权,他为陈崇草奏,称王莽功德。王莽居摄元年,其从兄张绍任安众侯齐崇相,见莽专制朝政,图谋代汉,与崇合谋举兵反莽。他惧被诛连,即与崇族父嘉诣阙请罪,并为嘉作奏盛颂莽德。莽大喜,封他为淑德侯。长安为之语云:“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
-
公孙述(?-36)
- 茂陵(陕西兴平市)人。王莽称帝时为道江卒正(蜀郡太守)。据成都自立为蜀王,国号成家。辖益州之地,统率甲兵数十万,豪杰竟归其下。性苛心细,善察小事,好秉权,致诸大臣皆怨。东汉建武元年(25年)自称天子。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声讨,遣使劝降,不从。十二年,为汉将军吴汉所败,被刺死。
-
杜林(?-47)
-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家多书,少好学,博洽多闻,当时称为通儒。初为郡吏,新莽末避乱河西,受到礼遇。尝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传以示人,古文经学于是风行。光武帝征拜侍御史,又历官光禄勋、东海王傅、大司空等职。学问为京师士大夫所服。
-
郭伋(前38-47)
-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出身官宦世家,初辟大司空府,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时官拜左冯翊。光武帝即位,拜雍州牧,迁尚书令。后任中山、颍川太守。因御边有方,户口增加,平定境内,又迁并州牧,分化卢芳部下,芳被迫逃入匈奴。伋建议刘秀不宜专用南阳人。被采纳。
-
耿弇(?-36)
- 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少好学。更始时归附刘秀,劝其父耿况发兵援秀军,击败王郎,平定河北。刘秀称帝,拜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建武时先后屡败彭宠、张步、隗嚣等,多立军功,为东汉名将。死后谥烈侯。
-
耿国(?-58)
- 耿弇弟。光武帝时初拜黄门侍郎,善于应对。历任顿丘、阳翟等县令,有政绩。熟谙边事,建议多被光武帝采纳。
-
耿秉(?-91)
- 耿国子。通《司马兵法》,好将帅之略。初为郎,明帝时为谒者仆射,常以边事咨访。永平十七年(74),率军平定车师。后与窦宪出击北匈奴,大胜而归,以功封美阳侯。官至光禄勋。死后谥桓侯。
-
耿夔
- 耿秉弟。永元初从窦宪北击匈奴,官拜骑都尉。又随宪出居延塞,大破匈奴,进军五千余里。窦宪被杀,以同党被免官。后历为五原、辽东、云中等太守,又曾大破匈奴南单于。官至度辽将军,因犯法而免官。
-
耿恭
- 耿国侄。慷慨大略,有将帅才。明帝时曾为西域戊已校尉,屯田柳中,以寡敌众,屡败匈奴进攻,收复车失地。后撤回玉门关,官拜骑都尉,时人比之为苏武,再迁长水校尉。随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因与防不合,被下狱免官。
-
马援(前13-49)
- 字文渊。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著名政治家和军事活动家。初在北地放牧以致富。西汉末投王莽任新城太守,后避地凉州,与隗嚣友善。后改投刘秀,引为谋士,劝隗嚣归附刘秀。并屡次出使洛阳。又为光武帝平定陇右出谋献策。以功拜太中大夫,陇西太守,平定、安抚凉州诸羌,又平定隗嚣。扶助刘秀剪灭群雄,统一全国,以军功封为虎贲中郎将,拜伏波将军。率军于建武十八年(42)平定交阯征侧、征贰,粉碎二征叛乱,功拜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率军出击武陵五溪蛮夷,次年病卒军中,追谥忠成侯。
-
汉明德马皇后(?-79)
- 马援小女。年十三选入太子宫。汉明帝即位,相继立为贵人、皇后,深受宠敬。汉章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反对加封自己兄弟为侯,持身以礼。
-
马廖(?-92)
- 马援子。少以父任为郎,历任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章帝时任卫尉,封顺阳侯。处世谨慎,不慕权势,常辞让不受赐赏,为人称颂。曾以教子不严遣归国。死后追谥安侯。
-
马防(?-101)
- 马援子。明帝时为黄门侍郎。章帝时以城门校尉率军西击金城、陇西羌,以功拜车骑将军。官至光禄勋。初家门贵盛,奴婢千人,资产巨亿,宾客满门,田地膏腴。后权势稍衰,和帝时因窦宪之案徙封丹阳。
-
马严(?-98)
- 马援侄。好击剑,习骑射。通《春秋左氏》,览百家书,明帝时曾与班固等杂定《建武注记》。拜将军长史,曾统北军五校士、羽林禁兵三千人屯西河美稷。章帝时历官侍御史中丞、五官中郎将、陈留太守、将作大匠等职。后不在位,退居训教子孙。
-
马棱
- 马援族孙。章时仕郡功曹,举孝廉。迁广陵太守,奏罢盐官,赈恤贫穷,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溉田二万余顷。又为汉阳、丹阳、会稽等太守,所至多有政绩。后坐事抵罪,卒于家。
-
马融(79-166)
- 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博览经籍,精通儒术。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大将军邓陟慕其才,召为舍人。四年,任校书郎,为东观典校秘书。元初二年(115年)邓太后临朝执政,邓陟首辅,因上《广成颂》,言文德武功不可偏废,直谏弊政,得罪太后,致使十年不得升迁。顺帝时任武都太守,桓帝时任南郡太守,后遭大将军梁冀诬害,罢官,流放朔方。不久,遇赦返朝,后因病离任,延熹九年卒。马融博学广闻,致力于注经、讲学。曾注《易周》、《尚书》、《毛诗》、《三礼》、《老子》、《淮南子》等。门徒多至千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著有《广成颂》等各体文共一百多篇,是东汉著名经学家和文学家。
-
袁隗妻
- 马融女。扶风(治今陕西兴平)人。有才辩。成婚后曾与袁隗论辩品德与治学之道,为当时所称道,由此而知名于世。
-
马钧
- 扶风(今陕西兴平)人。魏明帝时任给事中。巧思过人,曾改旧绫机五十蹑、六十蹑为十二蹑,提高了功效;造指南车和提水工具翻车;改进诸葛亮连弩。为古代机械技术发展提高贡献颇大。
-
马超(176-222)
- 扶风茂陵(陕西兴平县东北)人。字孟起。出身凉州豪族。三国蜀汉名将。东汉末随父马腾起兵于西州(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诣长安。父卒后,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父部曲。建安十六年(211年)与曹操大战潼关,兵败还据凉州,为杨阜所逐。又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后兵败众离,奔张鲁,继归刘备。初拜左将军。蜀章武元年(221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章武二年卒,追谥威侯。
-
苏蕙(?-?)
- 如平(陕西兴平县东南)人。女。字若兰。东晋时前秦诗人。幼聪惠,善诗文。十六岁嫁与扶风人窦滔为妻。初窦滔在秦州任安南将军,后奉诏迁守襄阳,苏蕙仍留秦州。因思夫心切,织回文诗《璇玑图》寄窦滔,以表达思念之情。滔感动,遂迎她至襄阳。
-
曹雄
- 西安左卫(今陕西兴平)人。明弘治末,历官都指挥佥事,任延绥副总兵。武宗即位,因杨一清推荐,升代理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固原,因与刘瑾同乡,自阿附于瑾,瑾欲广树党羽,日被亲重。正德四年(1509)升代理都督同知,佩征西将军印。总督才宽御寇沙窝被杀,他拥兵不救,假装补罪,求解兵权。瑾以从女嫁给他儿子谧作妻,故居官如故,纠劾者反被责。讨平寘鐇反,有居外布置功,升左都督。瑾败,以党逆定死罪,抄家。后宽恕,与家属永戍海南。
-
刘瑾(?-1510)
- 兴平人。本姓谈,依刘姓作宦官,遂改姓刘。侍武宗于东宫。武宗立,掌钟鼓司,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得宠,时号“八虎”。瑾狡狠。渐受帝宠信,升内官监,总督团营。侵民田,置皇庄至三百余所;诱帝微行游宴;引聚私党,斥逐大臣;掌管东厂、西厂,屡兴大狱,冤声遍道。擅权天下,公侯勋戚以下,皆称刘太监而不名。后被张永告发,图谋反叛,伏诛。
-
刘玉章(1903-1981)
- 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国防大学第二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第六军师长、第五十二军军长兼舟山防卫部副司令。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中部防卫区司令、金门防卫部司令、陆军副总司令、警备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
任戈白(1916-1986)
- 兴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西府地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青年团新疆省委书记、中共乌鲁木齐市委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届人大常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
-
史思明(702-761)
- 营州宁夷(今陕西礼泉县)人。突厥族。唐天宝初,累功封将军,知平卢军事。玄宗赐名思明。与安禄山甚密,经禄山推荐为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反叛,他率军南下,攻取河北地区,安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领河北十三郡,拥兵八万余。后安庆绪杀安禄山称帝,史思明降唐,被任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唐恐其再反,谋欲杀之,事泻,再度叛乱。乾元二年(759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进军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后杀安庆绪,返回范阳称大燕皇帝,年号顺天。出兵攻占洛阳及附近州县。上元二年(761年),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
郭伯雄(1942-)
- 陕西礼泉人。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上将军衔。1965年后,任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第十九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处长,师参谋长。1982年后,任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军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第四十七集团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1999年至2002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2002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
魏学曾(1525-1596)
- 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吏部左侍郎。因得罪执政张居正,罢归。居正死后,又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督仓场。不久,又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火落赤、直相入犯洮河,复起为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因功加封太子少保。哱拜反,煽诸部作乱。他连战失利。被弹劾玩寇,逮至京,夺职为民。任事不顾劳累。曾上灌城招降之策。未逾月,城坏而大军入,贼破灭。叙功,以原官致仕。居家数年卒。
-
李世达
- 泾阳人。嘉靖进士。官户部主事、文选郎中。万历时,累升刑部尚书,以法论狱。改任左都御史。与吏部尚书孙鑨同主持考核官员,斥逐政府私人殆尽。吏部侍郎赵用贤以绝婚事被攻击,世达辩白其无罪,被弹劾,乞休去。归七年卒。赠太子太保。
-
张问达
- 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潍县知县、户部尚书、左都御史。任知县有惠政。曾弹劾李贽,使贽被逮死狱中。光宗病重,偕大臣同受顾命。天启初任吏部尚书。历更大任,“挺击”、“红丸”、“移宫”三大案都经他手,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屡疏乞休,诏加封少保,归。魏忠贤擅政,被弹劾,削籍。复被诬贪赃,命捐赀助军饷,家遂破。不久,卒。崇祯初,赠太保。
-
张芾(?-1862)
- 陕西泾阳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内阁学士,工部、刑部侍郎。道光中,先后督江苏、江西学政,供职南书房。咸丰二年(1852)出任江西巡抚,与太平军战于瑞昌、南昌。后被革职,侨居绍兴,赴安徽练团劝捐,屡败太平军,复官至左副都御史,督办皖南军务。再败罢官归籍。咸丰十一年,督办陕西团练,防剿太平军、捻军、回民。次年被回民杀害。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
吴宓(1894-1978)
- 教授。泾阳人。字雨僧。192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东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国学研究院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建国后,任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教授。专于西洋文学与《红楼梦》研究。
-
高鸿(1918-2005)
- 化学家。泾阳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专于分析化学。
-
李若冰(1926-2005)
- 散文家。陕西泾阳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抗战剧团。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建国初转业到西北文联,1956年参加中国作协。1979年后任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
-
严克伦(1913-1988)
- 永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中共西安中心市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咸阳地委书记,陕西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兼纪委第一书记,陕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李靖(571-649)
- 雍州三原(陕西三原北)人。唐著名将领、军事家。仕隋历任长安县功曹,驾部员外郎等职。归唐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破萧铣、平突厥、征吐谷浑等战役中战功卓著,官拜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转兵部尚书,封卫国公,官至宰相。卒赠司徒,陪葬昭陵(太宗墓),谥号景武。
-
王恕(1416-1508)
- 三原人。正统进士。升扬州知府。天顺时,任江西右布政使。成化时,历官巡抚、侍郎至尚书,皆在南京。曾疏浚高邮、邵伯诸湖,修雷公、上下句城,陈公四塘水闸。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斥责权贵佞幸,天下倾心敬慕。谣曰:“两京十二都,独有一王恕。”弘治时,累官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刚正清严,始终如一。所推荐官吏,皆一进名臣。正德三年死,赠特进左柱国、太师。
-
王承裕
- 恕少子。七岁能写诗,弱冠著《太极动静图说》,父官吏部,令他每日接待宾客,知天下贤才,选用无不当。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出理山东、河南屯田。武宗立,屡升太仆卿,嘉靖六年(1527)累官南京户部尚书。帝亲手写“清平正直”表彰他。在部三年,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
温纯
- 三原人。嘉靖进士。由寿光知县征为户科给事中。隆庆中屡升兵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参政。万历初,因荐起用河南参议。十二年(1584年),以大理卿改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后又任户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工部尚书。为官清正。万历间,矿税使四出,有司捕无辜甚多。纯极论其害,与诸大臣伏阙泣请,请尽释放,罢矿税。妖书事起,力为沈鲤、郭正域辩诬。与沈一贯积怨更深。被弹劾,致仕。他清白奉公。五次主持考察南北两京官员,淘汰得当。肃百僚,振风纪。曾上书朝廷,力主为官清廉。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
焦源浦(1574-1643)
- 三原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知沙河、浚二县,考察治最佳,召为御史。崇祯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请蠲振增饷,主事者不答应,遂自劾罢归。坐失守万全左卫,夺官贬戍,后释还。李自成占关中,不降死。
-
马理(1474-1555)
- 三原人。从师王恕。由乡荐入国学,名震都下。且为高丽、安南所推崇。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稽勋考功主事。谏南巡,受杖,告归。教授生徒。嘉靖初,起稽员外郎,争“大礼”。下诏狱,再受杖。为考功郎中,力争魏校、萧鸣凤、唐龙不能去官。理发南京光禄卿,致仕。学行纯笃,为关中学者所崇敬。死于陕西地震。穆宗立,赠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
于右任(1879-1964)
- 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清朝举人。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参与创办复旦公学。1907年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参与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后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1924年后,参与组织西北国民军联军。1927年后,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审计院、监察院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1949年到台湾后,任台湾“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第二至六届中央常委。长于书法、诗词。
-
李育
- 抚风漆(今陕西彬州市)人。少习《公羊春秋》,知名太学,尤为班固所重。汉章帝时征拜博士,迁尚书令。曾于白虎观会议诘难贾逵,被称为通儒。
-
陶谷(903-970)
- 本姓唐,避后晋太祖讳改。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州市)人。后晋时,为仓部郎中。后汉时,为给事中。仕周,任户部侍郎。显德中,迁兵部侍郎,加吏部侍郎。入宋,转礼部尚书。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卒,赠右仆射。善隶书,好学,博通经史,兼悉诸子佛老。
-
宋太祖王皇后(942-963)
- 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州市)人。孝惠病死,后周显德五年(958),聘为继室,周世宗封为琅邪郡夫人。太祖即位,册为皇后,善弹筝鼓琴,诵读佛书。卒年二十二,谥孝明。
-
侯君集(?-643)
- 唐大将、兵部尚书。累从太宗征战,参与谋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四年以兵部尚书参议朝政。九年副李靖平吐谷浑。后以行军大总管率军平定高昌,还军后因贪冒战利品一度系狱,心怀怏怏。后与太子承乾谋反,事发被杀。
-
范祥(?-1060)
- 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举进士。历知庆、汝、华三州,提举陕西银铜坑冶铸钱等。庆历中,建议改革盐法,岁可减省经费数百万緡,以擅筑古渭砦,蕃部惧怕,青唐诸羌反抗,宋军战死达千余人,降知唐州。嘉祐中,复提举陕西缘边青、白盐,改制置解盐使。卒。
-
范育
- 举进士。为泾阳令。西夏犯环庆,神宗诏谕巡边。上奏称,宝元、康定间,王师与夏兵三大战,损兵折将,今不可再用兵。西夏人亦声言:“我自修垒,不与汉争”。诏往鄜延议划地界,建议守约、敦信、保境、立界。出知熙州,反对弃守质孤、胜如两堡,入为给事中、户部侍郎。卒。绍兴中,赠宝文阁学士。
-
牛弘(545-610)
- 隋吏部尚书。字里仁,本姓尞。父允为西魏侍中,赐姓牛。弘性宽厚,好学博文,善文学,通律令,仕北周至内史下大夫。隋开皇时,历秘书监,礼部、吏部尚书等职,封郡公。广集天下书籍,修撰《五礼》,定正音律。主吏部选官,先德行,后文才。时人服其识度,朴直少言,宽和自重,杨素不敢轻侮。隋朝旧臣不因猜忌获罪者,唯弘一人,炀帝大业六年,卒于江都。谥宪。
-
杨奂(1178-1255)
- 元代著名文学家。字焕然。金末及上而教授乡里。1938年在东平进士考试中,两中赋论第一。为耶律楚材授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任职期间,政事约束,以简易为事,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时人以为前此漕司未有者。卒。谥文宪。
-
王炳南(1908-1988)
- 陕西奉天(今乾县)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后赴日本、德国留学。在德国期间,任国际反帝大同盟东方部主任。1936年回国后,在杨虎城部工作。西安事变中,任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主任。1946年重庆谈判其间任毛泽东秘书。后任中共中央外事组副主任。建国后,历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驻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代表,外交部副部长,对外友协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
苏威(542-623)
- 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西魏名臣绰子。仕北周袭爵美阳县公,历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封怀道县公。入隋,征拜太子少保,袭爵邳国公,兼任纳言,民部尚书。与宰相高颖共辅朝政,治身清俭,以廉慎见称。
-
游师雄(1038-1097)
- 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东南)人。字景叔。幼年师事张载。北宋治平进士。元佑年间为军器监丞,率兵破吐蕃所据洮州(甘肃临潭县),禽鬼章。绍圣二年(1095年),在知河中府任上,自中条山下修渠堰,引苍陵谷水灌溉农田,民得其益。进直龙图阁权知秦州、熙州,徙知陕州,后退居故里,闭门谢客,执经讲学以终。
-
康海(1475-1540)
- 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殿试第一,授修撰,与李梦阳等为十才子。正德初,刘瑾擅政,海不与交往,为救李梦阳拜谒瑾,狱乃解。瑾败,坐瑾党,落职。
-
董贤(前23-前1)
- 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初为太子舍人。为人姣美,受哀帝宠幸,任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同车,入则同卧,旬月间赏赐累钜万,旋封高安侯。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并领尚书事,操纵朝政。其父弟与妻父等都官至公卿。帝并为之建宅第,造坟墓,豪侈无比,费钱以万万计。哀帝死,被太后(元帝后)与王莽所罢黜,自杀。家财被没收,价值四十三万万钱。
-
董恭
- 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董贤父。初任御史,为御史大夫孔光属吏。董贤受帝宠幸,他遂被擢为少府,赐爵关内侯,给食邑,复迁为卫尉。其女亦被选入立为昭仪,受赏赐以千万数。董氏亲属都被任为侍中诸曹奉朝请。哀帝死,贤被逼自杀,他受株连免官,举家谪徙合浦。
-
解元(1089-1142)
- 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德清砦人。起于行伍。建炎三年(1129),苗傅、刘正彦之乱,从韩世忠追击,擒正彦于浦城。绍兴四年(1134),金、伪齐合兵进犯,智擒金将,任同州观察使,旋授保顺军承宣使。十二年(1142),进保信节度使,卒,赠检校少保。
-
萧如薰
- 延安卫(今陕西延安)人。万历中,由世荫百户历任代理都督同知、镇守固原、宁夏、蓟州、延绥、徐州、保定总兵官。有击退哱拜攻城功及与李如松共同平贼功。为将持重。更历七镇,甚有名声。能写诗,士趋之若鹜,宾客常满座,弄得妻子把簪珥脱下来卖了招待客人犹不够招待费用。军中也甚患其苦。被魏忠贤党弹劾,夺职。崇祯初卒。
-
赵彦
- 肤施(今陕西延安)人。万历进士。官山西左布政使。光宗时以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失,请增兵戍诸岛,设镇登州。天启初,镇压徐鸿儒起义,升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遂条列综核事宜,帝称善,立下诸边执行。因弹劾魏忠贤被削籍。不久追叙边功,升太子太傅。卒。
-
刘国能(?-1641)
- 延安人。始与李自成、张献忠同为农民起义军将领,自号“闯塌天”。后受抚于随州,授副总兵官,守叶县,李自成破城,被俘杀。赠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
-
李万庆(?-1642)
- 延安人。崇祯初,与张献忠、汝才同为农民军将领,号“射塌天”。后被刘国能说降,授副总兵、与国能守郧阳。从总督汪乔年讨“贼”至襄城。李自成破城,被杀。赠都督同知、荣禄大夫。
-
罗汝才(?-1643)
- 别号曹操。延安人。崇祯四年(1631)。王自用聚义军二十余万于山西,共三十六营,他是首领之一。八年,义军大会荥阳,共十三家七十二营,仍为首领之一。分兵扼河上,曾从张献忠转战各地,十四年改投李自成,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骁勇善战。后被自成杀害。
-
张献忠(1606-1645)
- 字秉吾,号敬轩。陕西肤施县(陕西延安)柳树涧人。明末农民义军领袖。曾为延绥边兵,因被人陷害革役。明崇祯三年(1630年),在米脂率十八寨之众响应王嘉胤起义,诨号黄虎,称八大王。后自成一军。六年,又转战河南、湖广、陕西、南直隶诸地,为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之一。八年,荥阳大会后与高迎祥大举东征,攻破凤阳,转战豫、陕、鄂、皖等地。十一年,取南阳受挫降明。次年再度起兵。十三年,进兵四川,打垮杨嗣昌追剿军队。次年于开县黄陵城击败明军主力一部,旋急趋湖广,袭破襄阳。十六年,攻占武昌,以武昌为都,称大西王。次年复取四川,在成都即帝位,号大西国,改元大顺。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他引兵抵抗,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中箭而亡。
-
李定国(1621-1662)
- 陕西延安人。从张献忠起义,为四大将领之一。张献忠死后,自号为王,坚持斗争。后从孙可望联明桂王部抗清,封为公爵。率军转战湖广、广西,连下宝庆、武冈、全州、沅州、梧州、柳州、辰州、桂林、衡州等数十城,斩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顺治十年(1653)移军广东,克高、雷、廉三府。后得明桂王信任,与孙可望矛盾。奉桂王入云南。大败孙可望。封晋王。顺治十五年,清大军三路入云南、贵州,又奉桂王败走缅甸边境,坚持斗争至康熙元年六月病卒。
-
高迎祥(?-1636)
- 安寨人。李自成舅。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元年(1628),陕西大饥,他率饥民起义,称闯王。四年在在山西联合义军各部,众二十万。共三十六营,他为首领之一。王自用战死,他转战湖广、四川等地。八年,荥阳大会时,为三十家之一。九年,复入陕西,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擒于周至。磔死。
-
刘琦
-
洛川人。正德九年(1515)进士。嘉靖初,由行人授兵科给事中。李福达逃洛川,琦知其源委。事觉,疏陈始末,因弹劾郭勋逆党、侵盗草场租银,马录记录在案。因他佐使杀人,贬戍沈阳。后赦归,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
王世泰(1910-2008)
- 陕西洛川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历任班长、排长、团长、陕北省军事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员、中共三边分区地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四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铁道部副部长、国家建委副主任、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是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张彩
-
安定(治今陕西子长西北)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由吏部主事,历文选司郎中。因焦芳推荐,与刘瑾勾结。一年,由吏部文选累迁吏部尚书。凡所言,瑾无不从。瑾诛,坐谋反罪,死狱中。
-
谢子长(1897-1935)
- 陕西安定(今子长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军第三大队大队长、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1934年在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1935年不幸逝世。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称子长市。
-
李景膺(1907-1981)
- 安定(今子长市)人。1936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党校校长,中共延属地委、西府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陕北区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监察部副部长、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处书记、内务部副部长。
-
阎红彦(1909-1967)
- 陕西安定(今子长市)。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大队长、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军沿河游击司令员、陕北红三十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团长、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兼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
强晓初(1918-2007)
- 安定(今子长市)人。曾任安定县苏维埃政府代主席、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延安大学行政学院院长、中共热中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松江省委第二书记兼松江省政府主席、黑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候补书记、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
高登榜(1915-1997)
- 延川人。曾任新疆喀什税务局副局长、沙雅县税务局局长、西北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西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通厅副厅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副局长,铁道部办公厅主任、设计总局局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秘书长,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
孙可望(?-1660)
- 陕西延长人。初从张献忠起义,与李定国等并为献忠养子,号平东将军。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死后,率余部入云、贵,扶明抗清。自号平东王,以干支纪年,屡求明桂王赐封,得秦王爵。又自设内阁六部官员,制定朝仪。与明桂王、李定国等矛盾日深。后举兵反桂王,战李定国,大败势穷。顺治十四年十月投降清军,封义王,隶汉军正白旗。曾请从军讨伐云南,未得谁。顺治十七年卒。
-
王金璋(1907-1985)
- 陕西延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肤施县委书记,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秘书,中共清涧、吴堡县委书记,延安大学干教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宁夏、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四届政协主席。
-
李瑞山(1920-1997)
- 延长人。曾任共青团中央儿童部部长,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组织部部长、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常德地委书记,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长沙市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
刘绍能
- 保安军(今陕西志丹)人。以父战死,录为右班殿直,破西夏兵于顺宁。又败西夏兵于破啰川,战功最多。累迁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马都监。绍能守边四十七年,作战五十次,最为忠勇,西夏兵畏忌。官至皇城简团练使,卒。
-
刘光世(1089-1142)
- 字平叔。保安军(陕西志丹)人。以父荫补三班奉职。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率兵先后镇压了浙江方腊农民起义、河北张迪起义、山东李昱起义。因“功”升为奉国军节度使,加校检少保。建炎三年(1129),金兵逼扬州,他不战而溃。后任江东、淮南宣抚使。伪齐军入濠、寿间,弃庐州而逃。金兵南侵,以讲和恩,赐号“和众辅军功臣”,进封雍国公、陕西宣抚使。入朝拜万寿观察使,改封杨国公。引疾罢兵柄,拜少师。卒赐谥号武僖。乾道末,追封安在郡王,开封鄜王。
-
曹力如(1902-1949)
- 保安(今志丹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师政治处处长、中共皖北特委秘书长、中共陕甘省委秘书长、陕甘工委军事部部长、志丹县委书记。1937年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绥德专署副专员,延属专署专员,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书长、统战部副部长,陕北行署主任。1949年11月被任命为新疆省政府第一副主席。同年12月8日因车祸牺牲。
-
刘志丹(1903-1936)
- 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曾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后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陕北特委军委书记、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陕甘边特委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兼陕北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东征战役,亲临前沿指挥,英勇牺牲。中共中央及地方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
-
刘景范(1910-1990)
- 保安(今志丹县)人。刘志丹胞弟。1928年随刘志丹做兵运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团长,陕甘边区军委主席,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部长,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西北野战军后勤部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建国后,历任监察部、地质部、民政部副部长。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翟公
-
西汉下邽(治所在今陕西渭南东北)人。西汉初为廷尉,宾客填门,及免职,门外可罗雀,后复为廷尉,宾客又纷至。他遂写字于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张仁愿(?-714)
-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东北)人。有武才,任殿中侍御史。唐神龙二年(706年)为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景龙元年(707年)兼御史大夫,代沙吒忠义为朔方军总管,统军大破突厥。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开元二年(714年)卒。
-
白居易(772-846)
-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徒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人。生于河南新郑县。青年时家境贫困,勤奋好学。唐贞元进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凶手,以越职言事罪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市)司马。十二年,又改忠州(四川忠县)刺史。长庆元年(821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年)徙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退居洛阳香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代表作有《秦中吟》、《长恨歌》。
-
寇准(961-1023)
-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宋大臣。北宋太平兴国进士。初知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政绩甚著。累迁殿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等职,又先后外任,通判郓州(山东东平县),知青州(属山东)、同州(陕西大荔县)、凤翔府。景德元年(1004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辽(契丹)军南犯,力促真宗亲征,至澶州(河南濮阳县)督战,获胜,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罢相。天禧元年(1017年),复为相,后去位,封莱国公。知相州(河南安阳市),徙安州(湖北安陆市),贬道州(湖南道县)司马。乾兴元年(1022年)再贬雷州(广东海康县)司户参军。逾年而卒。
-
石亨(?-1460)
- 渭南人。嗣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能用大刀,每战则立功。正统时,因战功,累升至都督同知。曾以国制搜将才未广,请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科,令人得自荐,试验拔用,不专保举。十四年(1449)因于谦推荐,升右都督,封武清伯。从谦守北京,击退也先军,封镇朔大将军。景泰八年(1457),以首谋英宗复位功,进爵忠国公。以私憾杀于谦、范广等。此后恃功骄横,部属亲友得官者四千余人,内外将领多半出他的门下,威振其主,为帝所忌,天顺四年以图谋不轨罪,下狱死。
-
石彪(?-1460)
- 亨从子。骁勇敢战,善用大代斧。初以舍人从军。正统末,积功至指挥同知。也先进犯北京,退。他追袭余寇,颇有斩获,升代理都指挥佥事。景泰元年,充任游击将军,守备威远卫。勇冠全军,每战必胜,故一年数次升官,乃至都督佥事,三年(1452)任右参将,协守大同。英宗复位,封定远伯。天顺二年(1458)偕赴延绥抵抗敌寇,不久任总兵官。次年,抗击敌寇,连战皆捷,为西北战功第一位,封定远侯。虽因战功起家,然一门二公侯,势盛骄横,多行不义。谋镇大同,与亨内外握兵权,为帝所疑忌。伏诛。
-
薛敬之
- 渭南人。从师周蕙。宪宗初,以贡生入国学,与陈献章并负盛名。成化末,选应州知州,课绩为天下第一。弘治九年(1496)迁金华同知。致仕。卒年七十四。
-
孙玮
- 渭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兵科给事中、右副都御史。素有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朋党事成,言路受阻。被熊廷弼党连章劾奏,被迫乞休。天启时,历官南京吏、兵部尚书,参赞机要。上书请任用善类。卒,赠太子太保。
-
丘民仰(?-1642)
- 渭南人。万历举人。由教谕迁东安、新城知县,除宿弊十二事。崇祯二年(1629),县被侵扰,晨夕登陴防守。四方勤王军经过,赖他调度有方,民不知扰。后官御史、知府、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善理剧务,所任皆要地。后被清兵围困松山。城破,死。赠右副都御史。
-
南居益(?-1644)
- 渭南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筑城镇海港,擒海贼高律,海患平息。迁工部右侍郎,得罪魏忠贤,削籍归。崇祯时,官至工部尚书。疏救王守履,又被削籍归。李自成克渭南,被俘,死。
-
南企仲(1561-1643)
- 居益族父,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文选郎、太仆卿。请亟罢吏、刑二尚书李戴、萧大亨官,帝大怒,降企仲官一级。复被张凤翔弹劾,削籍。天启时,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以老致仕。
-
张宗逊(1908-1998)
- 陕西渭南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上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任第一师一团参谋、红四军三十一团连长、红十二军三十六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十二军军长、红五军团十四师师长、红三军团四师师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长征,指挥所部参加遵义战役负伤。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旅长、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中共七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总参谋部军校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是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
赵守一(1917-1988)
- 渭南人。曾任红军大学教导师政治教员,中共陇东特委、庆环地委宣传部干事,延安大众读物社报纸科科长,《解放日报》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第二书记、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劳动人事部部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
田在艺(1919-2015)
- 石油地质学家。渭南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建国后,历任新疆石油局地质调查处总地质师,大庆油田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地质师,大港油田、江汉油田、吉林油田副指挥兼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是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地质科学工作者之一。
-
杨德中(1923-2020)
- 渭南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抗大学习。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央警卫团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局长兼中央警卫师师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兼警卫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军衔。
-
司马谈(?-前110)
-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错后裔。青年时学天文于唐都,学《易》于杨何,学道家之说于黄子。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曾根据《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历史,未成而死,其子司马迁继承其志写成《史记》一书。所撰《论六家之要指》,评述阴阳、儒、墨、名、法、道各家学说长短,而尤推崇黄老道家之说。
-
司马迁(约145-191)
- 字子长。龙门夏阳县(陕西韩城市南乡芝川镇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历江淮、会稽、沅湘、汶泗,采访考察,足迹几遍全国,积累大量珍贵史料。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谈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降匈奴,为他辩解,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史书的写作。征和三年(前90年),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司马迁逝世后,《史记》藏于家,至汉宣帝时,始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
-
张昪(992-1077)
- 韩城人。举进士。历知绛、邓、庆、秦诸州及开封府。至和二年(1055),擢御史中丞,论时事无所回避。嘉祐三年(1058),除枢密副使。拜参知政事、枢密使。英宗立,告老,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镇河阳三城。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徒兼侍中,谥康节。
-
薛国观(?-1641)
- 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时,历官户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数陈己见。攻击东林,阿附魏忠贤。崇祯改元,被东林所弹劾,以终养归。起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温体仁素仇东林,秘密推荐于帝,遂超擢大用。后因通贿被东厂告发。赐自尽。
-
卫景瑗(?-1644)
- 韩城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河南推官。崇祯时,由御史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集军实,练火器,惩豪强,声绩甚著。与总兵官姜瓖誓死守大同。瓖开门迎李自成军,景瑗被俘,上吊死。福王时,赠兵部尚书,谥忠毅。
-
刘荫枢(1637-1723)
- 韩城人。清康熙间进士。历任江西、云南按察使和贵州巡抚。在云南和贵州各五年,教育苗、瑶等少数民族耕种和纺织,深得当地人爱戴。后以反对康熙帝出兵西北而被革职,后复职告老还家。
-
张廷枢
- 陕西韩城人。康熙进士。历官江南学政,吏部侍郎,刑部、工部尚书。先后按治、复查湖南容美土司案、噶礼案、河南宜阳盗案等。雍正初被贬官回籍。
-
王杰(1725-1805)
- 陕西韩城人。曾先后充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僚。乾隆中期进士。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拜东阁大学士。在中枢十余年,与权臣和珅相对抗。嘉庆初年,屡上疏言时政得失,建议蠲免被兵地区钱粮,重统兵大员之权;罢乡勇之名,实行募兵制度;整饬吏治,清理驿站。皆得准行。受乾隆帝、嘉庆帝父子重用,晋太子太傅。长于文诗,耿直清介,故有四十年“清平宰相”之称。善书法,尤长楷书。嘉庆十年卒。
-
王笃
- 大学士王杰孙。道光初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出任广东督粮道署广东盐运使。得广东按察使林则徐器重,协助整治海防,募广州游手精壮者以备战守。升任山东布政使、署巡抚。后以失察属官被罢官。卒后赠布政使衔。
-
师哲(1905-1998)
- 韩城人。1925年赴苏联学习和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回国。曾任任弼时政治秘书。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北京俄语学院院长、外文出版社社长、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
杜鹏程(1921-1991)
- 作家。韩城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到延安,先后入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延安大学学习。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北野战军随军记者,新华通讯社西北野战军兵团野战分社主编。建国后,历任新华社记者、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陕西分会、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集《年轻的朋友》,评论集《我与文学》。
-
杨敞(?-前73)
- 西汉华阴人。初为大将军霍光幕僚,任军司,甚受器重,迁大司农。后为御史大夫,代王訢为丞相,封安平侯。昭帝死,霍光与张安世拟废昌邑王,使大司农田延年通报,他素恭谨畏事,闻之惊惧,汗出浃背,其妻从旁谋画,方参语许诺。
-
杨忠1
- 杨敞子,父死,袭爵为安平侯。因其父同霍光等共策立宣帝,月余即死。宣帝初,以父定策功被益封三千五百户。其弟恽,亦以父有功爵被任为郎。
-
杨恽(?-前56)
- 西汉华阴人。杨敞子。母为司马迁之女。少因父爵任郎,以才能著称,名显朝廷,擢为左曹。其外祖司马迁所作《太史公书》(《史记》),国他得以宣布流传。霍光子阴谋反叛,他先知告发,因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为人廉洁无私,轻财好义,在职改革郎官积弊,杜绝请谒货赂之行,宫殿之内翕然。好矜其节行与才能,与太仆戴长乐相恶。被乐告以诽谤时政罪,被免为庶人。后因与孙会宗书,有恶言怨上,遂被腰斩。
-
杨震(约54-124)
- 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出身官宦世家。少好学,从太常桓郁受业《欧阳尚书》,博览群经,精通经学,时人誉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年五十始仕州郡,后举茂才,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曾有故人夜赠金,并称无人知道,他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肯接受。东汉延光三年(124年),因疏谏权恶,被中常侍樊丰迫害致死。享年七十余。
-
杨秉(92-165)
- 杨震子。少传父业,精通经学。年四十余始出仕,初辟司空府,后累官豫、荆、徐、兖四州刺史,桓帝时官至太尉。在职期间整顿吏治,压抑宦官。一次即免宦党官吏五十余人。为人廉洁,以清白著称。
-
杨赐(?-185)
- 杨震孙。少传家业,精通经学。初辟大将军府,后迁侍中、越骑校尉。曾为灵帝师。故在灵帝一朝凡二任司徒,二任司空,一任太尉,封临晋侯。一度任用被禁锢的党人,得罪宦官曹节,被免官。卒后谥文烈侯。
-
杨彪(142-225)
- 杨震曾孙。少传家学,精通诸经。灵帝时征拜议郎。后任京兆尹,曾惩处黄门令王甫。任司徒时,反对董卓迁都之议,被免官。又历职太尉、录尚书事、尚书令等。献帝时遭曹操猜忌,被捕下狱,经孔融营救得免。魏初辞官。
-
刘宽(120-185)
- 弘农华阴人。父刘崎曾官司徒。以温厚仁恕著称。桓帝时历官司徒长史、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务行宽政,常引帝官及诸生讲学。灵帝时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官至太尉。死后谥昭烈侯。
-
晋武元杨皇后(238-274)
- 即杨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人。父杨文宗为曹魏通事郎,母天水赵氏,早死。杨氏生司马轨、司马衷等。司马炎代魏,立为皇后,子司马衷即晋惠帝。泰始十年死。
-
杨骏(?-291)
- 弘农华阴人。女为晋武帝皇后,官授车骑将军。武帝后期,司马炎沉于酒色,委事于骏。惠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加太傅、大都督,同时与贾后的矛盾逐渐激化。永平元年(391),贾后与楚王玮发动宫廷政变,杀骏及其亲党,废杨太后,国家大权落入贾后手中。
-
晋武悼杨皇后(?-292)
- 即杨芷,字季兰。弘农华阴人。元后杨艳的从妹,西晋车骑将军杨骏女。咸宁二年(276),立为皇后。武帝死,被惠帝皇后贾氏废为庶人。惠帝元康二年,绝食而死。
-
杨珧(?-291)
- 杨骏弟。历尚书令、卫将军。杨氏得宠于武帝,权势日重,为此忧虑。累至太仆,贾后诛杀杨骏,同时遇害。
-
杨济(?-291)
- 杨骏弟。历镇南将军、征北将军、太傅。杨氏得宠于武帝,权势日重。武帝死,惠帝贾后诛杀杨骏,同时被杀。
-
杨坚(541-604)
- 弘农华阴人。即隋文帝。初以父爵为隋国公。其女为北周宣帝(天元帝)皇后。北周大成二年(579年)宣帝死,由八岁子宇文阐继位,他以皇太后父之名义入宫辅政,总揽大权。大定元年(581年)代周自立,国号隋,改元开皇。后灭后梁、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制定法律,用考试选拔人才,统一度量衡,推行均田制,减轻租赋徭役,免除监酒商税,重编户籍等,其措施对后世影响颇大。隋仁寿四年,被次子杨广杀害,谥曰文帝。
-
周宣帝杨皇后(561-609)
- 名丽华。杨坚长女。宣帝即位,立为皇后。宣帝欲令她自尽,母独孤氏闻讯,入宫哀求才幸免。初闻杨坚辅政,表示赞成。及周亡,对杨坚颇不满。炀帝大业五年卒。
-
杨素(?-?)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隋大臣。仕北周,官至徐州总管,位进柱国。入隋,任行军元帅,以军功晋尚书右仆射,封越国公。拜尚书令,进位司徒。炀帝亲送手诏嘉奖他为“建累世之元勋”。
-
杨玄感(?-613)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隋大臣。袭父功位至柱国,初任郢州(湖北京山)刺史,历宋州(河南商丘南)剌史,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累迁礼部尚书。
-
杨雄(542-612)
- 初名惠。坚族侄。仕北周,位至右司卫上大夫。助坚称帝,入隋为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封王。坚恶其得人心,夺其兵权,拜为司空,雄闭门不通宾客。炀帝时,封观王,为左翊卫大将军,率军征高丽,病死。谥德。
-
杨勇(?-604)
- 字地伐。隋文帝长子。初立为太子。好学,颇懂词赋,率意任情,无所矫饰。冬至日,张乐受百官贺。遭坚疑忌。多内宠,服饰华丽。忤母独孤氏。杨广与杨素等从中离间,坚遂废勇,囚于东宫。坚将死,遣使召勇,被广等所阻。广等伪作诏书,令勇自杀。
-
杨广(569-618)
- 隋炀帝。弘农华阴人。隋文帝次子。隋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九年,以行军元帅统军南下灭陈,后任并州、扬州总管。二十年,诬陷其兄杨勇,夺取太子位。仁寿四年(604年)乘父病危,杀而自立。即位后,开挖大运河,建东都洛阳,修西苑,筑长城,辟驰道,驱数百万人从事劳役。大业年间,纵情声色,民怨四起,偏信佞臣,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大业十二年(616年),逃奔江都,十四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被缢死。谥曰炀帝。
-
杨恭仁(?-639)
- 弘农华阴人。本名纶。隋文帝时为甘州刺史,居官清廉。唐高祖甚为推重,封观国公。后为凉州总管。因熟悉羌胡人内情,勤奋守边,又与部下相处和睦,因而自葱岭以东,均为朝贡。瓜州刺史贺拔威聚众叛唐,恭仁募兵讨平。因功拜吏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唐贞观年间,先后拜雍州牧,加左光禄大夫,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病老,以特进居家。贞观十三年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谥曰孝。陪葬昭陵。
-
杨烔(650-693)
- 华阴人。唐文学家。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后拜盈川令,为政严酷。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谓“王杨卢骆”。亦号“四杰”。诗长于五律。
-
杨达(?-?)
- 字士达。杨雄弟。聪明,以学行知名。仕北周,为内史下大夫。隋初,击吐谷浑有功,为吏部侍郎,出任刺史,被评为天下第一。杨素赞其有君子之貌,君子之心。隋炀帝时,为右武卫将军。隋军攻高丽,卒于军中。
-
杨赞(550-591)
- 字恒生,又名慧。坚同母弟。娶北周武帝妹,好学敬士人,得帝信任。宣帝时为吏部中大夫,与坚不和,见运载执政,恐祸延于已,有除坚之心。隋初,封滕王,为雍州牧。不久免官以王爵归私第。妻与独孤皇后素有隙,坚令其出妻,瓒不从,开皇十一年随坚至栗园,猝死。人以为遇酖毒。
-
杨整(?-?)
- 坚同母弟。仕北周,位于车骑大将军。平齐之战,阵亡。隋初,追封蔡王。
-
杨智积(?-616)
- 杨整子。母为尉迟纲女。隋初袭父封,为同州刺史。以父素与文帝不和,不营家财,不通宾客,不教诸儿多读书。家居长安,非朝觐不出门。炀帝时,出为弘农太守,委政僚佐。杨玄感叛,设计阻玄感军西进,至玄感败亡。大业十二年,隋炀帝至江都,有病不求医。将死,言已得保全头颅而死,幸甚。
-
杨俊(?-600)
- 字阿祗。隋文帝第三子。隋初封秦王。崇敬佛教,曾欲为僧人。任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初有声誉,后放债求利,奢侈违法。文帝免其官,言无天子儿律,法不可违。俊多内宠,妻崔氏忿,下毒,俊患病年余。开皇二十年卒。
-
杨浩(?-?)
- 俊长子。母崔氏。文帝时,母有罪,不得袭封,炀帝时封秦王,为河阳都尉。大业九年,大将宇文述攻杨玄感军,至河阳。共商军事,被控通内臣,免爵位。后隋炀帝至江都。宇文化及杀炀帝,奉浩为帝。后化及自立。
-
杨秀(?-618)
- 隋文帝第四子。初封越王,后移封蜀。以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出镇蜀。貌美有武艺,甚为朝臣所惧怕。文帝常言其难与兄弟相处。在蜀用亲信,违法奢侈,及广为太子,意不平。文帝召其还长安、令法司审理,广与杨素复造伪证,言其诅咒文帝。废为庶民,禁锢内侍省。隋炀帝至江都,宇文化及杀炀帝,初欲立秀,群议不许,遂杀秀及其诸子。
-
杨谅(?-?)
- 隋文帝第五子。得帝宠爱,封汉王,以上柱国、左卫大将军出为并州总管,关东五十二州尽归其辖治。帝特许其修太原城,贮军资,左右私将达数万人。帝卒,举兵反,不能采纳善策,用兵迟疑,临战怯懦,战败投降。炀帝将其禁锢,废为庶民。死于禁闭中。
-
杨弘(?-?)
- 字辟恶。杨坚族弟。有文武才干。北齐亡,始入关中,坚重其才,引为心腹。隋初,封河间王。击突厥有功,进位上柱国。为宁州总管。为政清正。后为蒲州刺吏。捕盗皆流放,境内安定,炀帝初为太子太保。不久卒。
-
杨庆(?-?)
- 弘子。善附会炀帝,得保爵位。大业末为荥阳太守。守城拒李密,知炀帝死,降密,改姓郭。密败,事王世充,向世充劝进,世充妻以侄女。署为荥州刺史。世充将败,奔唐,复姓杨氏。唐用为宜州刺史,封郇国公。
-
杨子崇(?-?)
- 坚族弟。隋初以车骑将军掌宿卫兵。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至汾阳宫,数言突厥兵将至,请帝还京。帝被突厥围困后,怒,出其为离石郡太守。在郡称捕贼,滥杀民数千。唐军至,城中民起应外军。被杀。
-
李僡
- 陕西华阴人。道光进士。历官直隶知县、顺天府尹至河南、山东巡抚。先后督办南河堵口工程,改革长芦盐政。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筹措山东各地防务,遣兵出击它省。卒后赠总督。
-
王道纯(?-1642)
- 蒲城人。天启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三年(1630)以御史巡按山东。坐监军失职,斥为民。李自成克蒲城,不降死。
-
王鼎(1768-1842)
- 陕西蒲城人。嘉庆元年(1796)进士。历官吏部侍郎兼顺天府府尹、军机大臣、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以德才受嘉庆帝重用,屡奉使出理要事。道光中,先后察办河南仪封河工,两淮、长芦盐政,督办祥符河工,署理直隶总督、河道总督。拟定淮盐章程十五条,改革旧章,裁撤两淮盐政职,归两江总督办理。为官清正,从不请托亦不受请托。道光五年(1825年)授军机大臣。十九年,任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林则徐因虎门烧烟被革职,遣戍伊犁,王鼎设法挽留。二十一年夏,开封一带黄河决口,王鼎前往总理河务,“乃以林熟悉河情,深资得入奏,得旨允留则徐督饬河员直辨工务,林至河斡,鼎倾诚接纳”。还朝后王竭力为林则徐辨诬,道光帝不听,仍令林则徐前往伊犁。对于英国侵略者发动的鸦片战争,王鼎极力主张抵抗,反对签订屈辱条约。斥责投降派穆彰阿为秦桧和严嵩,跪地向道光帝陈述抗战主张,终不被采纳。王鼎以满腔忧愤在遗书上写道“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南京条约》将签,最后怀揣遗疏,闭门自缢以死谏。赠太保。
-
杨虎城(1893-1949)
- 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参加靖国军,历任左翼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第三路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军师长、第十路军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参加北伐。1930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总指挥。1936年12月12日,他和张学良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千古功臣”。1949年末,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
黄罗斌(1916-1998)
- 蒲城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二十六军团长、团政委,陕北军区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警备第三旅旅长,西北军区师长、师政委。建国后,历任宁夏海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中共宁夏省委副书记,宁夏省军区政委,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甘肃省副省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副书记、书记,甘肃省第五届政协主席,中共甘肃省顾委主任。
-
李赋宁(1917-2004)
- 教授。蒲城人。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48年获美国耶鲁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专任讲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英语语言文学系主任、副教务长。精通英语,兼通法、德等外语,尤长于英语语言史和英国文学。
-
杨拯民(1922-1998)
- 蒲城人。杨虎城长子。1938年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统战部部长,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
盛以弘
- 潼关卫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庶吉士累官礼部尚书。魏忠贤乱政,落职。崇祯初,起故官,协理詹事府,卒官。
-
盛讷
- 以弘父。隆庆五年(1571)进士。由庶吉士累官吏部右侍郎。与尚书陈有年、左侍郎赵参鲁共治理铨政。母忧归,以笃孝闻。卒,赠礼部尚书。天启初,谥文定。
-
孙振基
- 潼关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莘县、安丘知县、户科给事中。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年,数陈己见。因论劾科场舞弊事。贬山东佥事。以忧归。卒于家。
-
孙必显
- 振基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文选员外郎。天启中,被魏忠贤党弹劾,革职。崇祯时,累升文选郎中,被弹劾推举不当,且诋以贪污,贬山西按察司经历,量移南京礼部主事。道出柘城、归德,适遇农民起义军来攻,必显为设守,城未失陷。一时推知兵,升兵部右侍郎。卒。
-
张澧中
- 陕西潼关人。嘉庆进士。历官云南、山东巡抚,刑部侍郎。多次从大臣赴各省审理狱案。道光二十七年(1847)往河南赈饥,疏论山东吏治,不久卒。
-
窦贞固(892-969)
- 同州白水人。后唐同光进士。补万全主簿。历仕后唐、晋、汉、周。郭威兵起,为其部下,与功禹珪、王峻同掌军国政事。及即位,加兼侍中。后改监修国史,旋罢相,归洛阳。宋初,邀游山水以自娱。卒。
-
韩一良
- 澄城人。崇祯元年(1628)授户部给事中,他言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帝大喜,令指实,将有所惩戒。一良以传闻答,帝不悦,夺其官。
-
黄俊耀(1917-2001)
- 剧作家。又名田光。陕西澄城人。1936年因领导学生运动而遭到国民党当局通缉,转移到延安,进青年战士训练班学习。1939年到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当演员,并开始戏剧创作。建国初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后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后任该研究院院长、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他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其《梁秋燕》曾作为优秀剧本在法国巴黎展出。
-
严佑民(1918-2001)
- 澄城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舒城县委书记,中共牡丹省委社会部部长兼省公安处处长,东北铁路公安局局长、副部长,国务院内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员会主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兼省委第一书记。
-
郑拓彬(1924-)
- 澄城人。1943年入延安大学学习。曾任延安鲁艺农场场长、华北联合大学科长、东北人民政府外贸部驻满洲里办事处副处长。1949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建国后,历任贸易部国外贸司副处长,对外贸易部专员、副局长,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对外贸易部局长、副部长、部长,对外经济贸易第一副部长、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
田广明(?-前71)
- 西汉京兆郑县(今陕西华州区)人。武帝时,由天水司马升河南都尉,以杀伐为治。后农民起义纷起,任淮阳太守。昭帝时,曾率兵击平益州民的反抗,徙卫尉。宣帝立,为御史大夫,以迎立有功封昌水侯。岁余,任为祁连将军,与赵充国等四将军率兵击匈奴,获罪自杀。
-
田云中(?-前71)
- 西汉京兆郑县(今陕西华州区)人。广明兄。广明为淮阳太守,连破大案数起,武帝擢为大鸿胪,并任云中代为淮阳太守。治郡亦敢诛杀。宣帝时,广明以罪自杀,他为吏民所告,被处死。
-
郭子仪(697-781)
-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区)人。初以武艺高异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年),拜左卫大将军。十三载,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安禄山反,任朔方节度使,奉诏东讨,败史思明,以功进御史大夫。肃宗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平安史之乱,收复长安与洛阳,功为中兴诸将冠,封汾阳王,世称郭汾阳。代宗时,任关内大元帅。德宗时,进太尉中书令,世称“郭令公”,赐号尚父。身系唐室安危达二十余年。卒陪葬建陵。
-
王维桢(1507-1555)
- 华州(今陕西华州区)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累官南京国子祭酒。自负经世才,饮酒谩骂,人多畏而远之。好司马迁文、杜甫诗。与李梦阳等十人号十才子。死于地震。
-
杨钟健(1897-1979)
- 地质学、古生物学家。华州(今华州区)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次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毕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研究了云南禄丰、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和新疆、山东等地二叠纪、三叠纪爬行动物群,对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潘自力(1904-1972)
- 陕西华州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历任中共陕西长安县委宣传部部长、陕西省省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兼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大使。是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
高克林(1906-2001)
- 华州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军新编第三旅党委书记、西北工农军军委委员、总司令部参谋主任、北平市委军委书记、大名中心县委书记。1936年后历任东北军工委书记、绥蒙党委书记兼绥蒙军区政委。全国解放后,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政委,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是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胡琏(1907-1977)
- 华州区会同坊北会村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曾任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
钟师统(1913-2001)
- 华州区人。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四川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北京体育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北京体育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全国体总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
段学复(1914-2005)
- 数学家。华州区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做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数学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专于代数。在研究有限群论、代数李群和组合数学方面作出贡献。
-
袁改(1922-1987)
- 华州区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八路军连指导员、松江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第一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政协主席。
-
雷德骧(918-992)
- 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后周广顺进士。入宋,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召为秘书丞,同知贡举。历礼部郎中,右谏议大夫等。淳化二年(991),其婿卫濯讼德骧孙孝先内乱,坐失教,贬授感德军行军司马、懋愤致疾,卒。
-
雷有终(947-1005)
- 德骧次子。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太宗即位,诏为大理寺丞。历官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发兵食,规划军事。咸平中,以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义。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徙知秦州。景德初,契丹南下,真宗亲征,唯有终率师赴援,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病卒,赠侍中。
-
雷孝先
- 德骧孙。举进士,知天长县。卫濯讼其内乱,除籍配均州,起知宛丘县。咸平中,随季父有终镇压王均起义,改将作监丞。时西夏陷灵州,朝廷调兵,军费多取于民,关内大扰,请募商人入粟送塞下,偿以茶盐。命立规划,事多施行。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改环庆路兵马钤辖、知邠州,以右领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分司西京。卒。
-
王翦(?-?)
- 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少好兵,事秦王政,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攻赵,连拔九城。十八年率军攻赵,次年俘赵王迁。二十一年,将兵攻燕,燕王喜逃辽东。二十三年,率六十万军伐楚,经过两年激战,于二十五年,攻下楚都寿春(安徽寿县)。虏楚王负当。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卓著战功,被封为武成侯。
-
王贲(?-?)
- 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战国后期秦国大将王翦之子。在秦始皇10年统一战争中屡建战功。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带兵攻燕辽东余部,虏燕王喜,次年由燕南下破齐,最后完成扫平六国之大业。秦始皇东巡,王贲与其子王离陪驾前往,至琅玡,刻石颂扬始皇功德,并与始皇共议事于海上。
-
孙丕杨(?-?)
- 字叔孝。富平人。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嘉靖进士,授行人,升御史。历按畿辅、淮扬。万历元年(1573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惧。后任礼部尚书。挺劲不屈,百僚不敢谋私,独患中贵请谒。乃创“掣签法”,大选急选,均由其人自抽,请托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铨政自有为之大变。上疏诋张位,为帝所不直。乞去。久之,帝念其廉直,复官。黜陟官吏都适当,帝眷遇益隆。时年已迈,拜疏径归。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
杨爵
- 富平人。二十始读书。家贫,烧薪代烛。耕陇上,则挟书以读。从同郡韩邦奇学,遂以学问品行闻名。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行人。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役。他上书极谏,疏诋符端,词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拷打,几死,复苏。先后关押七年,狱中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后释放,居家二年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万历中,赐谥忠介。
-
田时震(?-1643)
- 富平人。天启进士。官知县。崇祯二年(1629)为御史,多疏劾,屡忏吏部尚书王永光,以山西左参政罢归。李自成克富平,不降死。
-
朱崇德(?-1643)
- 富平人。侍郎国栋父。李自成克富平,驱往长安,途中称病,放归,自缢死。福王时,赠右副都御史。
-
朱国栋(?-1642)
- 富平人。崇德子。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多疏劾。累迁山东巡抚,督治昌平。卒。
-
习仲勋(1913-2002)
- 陕西富平县淡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陕甘边工农游击队,历任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革命委员会主席,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红军部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陕甘军边区集团军政治委员。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是第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
李丰
- 卫尉李义子。初以文学事魏明帝于东宫,后以名士为黄门郎。正始年间迁侍中、尚书仆射。摇摆于曹爽、司马懿两大势力之间。曹爽失败后,仍为司马氏所用。后联结光禄大夫张辑、弟李翼及夏侯玄谋去司马氏势力,事发被诛。
-
党怀英(1134-1211)
- 冯翊(陕西大荔县)人。字世杰,号竹溪。后迁奉符(山东泰安市)。金大定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国子监祭酒、《辽史》刊修官等职,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多次从事编史工作。金章宗时撰写不少碑记和墓志。兼工书法,尤精篆籀。
-
王朴
- 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本名权,帝改名朴。授任吏科给事中,以直谏违帝意,被罢官。很快又起用为御史,陈时事千余言。性鲠直,数与帝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遇事强争之。帝怒,命杀之。及行刑,又召回,仍不屈,帝大怒,催促行刑。路过史馆,大呼:“学士刘三吾志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朴也!”竟被杀。帝撰写《大诰》,谓他诽谤罪,犹列其名。
-
程济
- 朝邑(今陕西大荔东)人。有道术。洪武末,官岳池教谕。惠帝即位,上书言某月日北方兵起。帝谓其胡言乱语,逮捕将杀他。大呼曰:“陛下幸囚臣。臣言不验,死未晚。”乃关监狱。燕王举兵反朝,被释放,改任编修。南京金川门失守,逃亡。或日帝为僧出亡,他随从。莫知所终。
-
韩邦奇(1479-1555)
- 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吏部员外郎、浙江佥事。时中官在浙王堂等四人,爪牙四出,民不聊生。他上疏请禁,又数制裁压制堂,堂遂奏其阻止上供,斥为民。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博学,自诸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晓。著述甚丰。三十四年,死于陕西地震。赠太子少保。
-
韩邦靖(1488-1523)
- 邦奇弟。年十四中乡举。与兄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员外郎,指斥时政甚切。武宗大怒,夺职为民。世宗即位,起任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岁饥,人相食,奏请发放国库发救民,不许,复抗疏千余言,不报,乞归,不待命则行。军民拦住道路泣留任。抵家病卒。
-
马自强
- 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嘉靖进士。授检讨。隆庆中,累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神宗即位,用为礼部尚书。每当藩王府疏至,及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奸吏无所牟利。《世宗实录》成,加封太子少保,居正将归葬父,人荐自强及申时行。诏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要,时吕调阳、张四维在阁,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裁决,自强守而已。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关中人入阁,终明世,惟自强与薛国观二人。
-
王之寀(?1625)
- 朝邑(今陕西大荔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清苑知县,迁刑部主事。私诘张差“梃击”案得实。得罪戚贵。京察,削籍。天启二年(1622)上《复仇疏》。先主张差疯癫者对他恨入骨。累升刑部右侍郎。魏忠贤势力大张,五年,其党杨维垣首翻“梃击”案,力诋之,坐除名。不久牵连到汪文言狱中,追治。及修《三朝要典》,“梃击”事以他为罪首,复被弹劾,逮下诏狱,死。崇祯初,复官。
-
阎敬铭(1817-1892)
- 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清道光进士。咸丰九年(1895年),胡林翼任湖北巡抚,镇压太平军,令阎敬铭总管军需。同治元年(1862年)署布政使,后为山东巡抚,镇压捻军。光绪八年(1882年)升户部尚书,次年充军机大臣。光绪中,察视山西赈务,请裁山、陕诸省差徭,兴新疆屯田。善理财赈,主张节用为本。十一年,因反对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被革职留任,养老于山西虞乡和朝邑两地。光绪十八年卒。
-
张奚若(1889-1973)
- 朝邑(今大荔)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曾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局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著有《主权论》、《社约论考》、《自然法史》。
-
彭清(?-1502)
- 榆林人。初袭绥德卫指挥使,因功升都指挥佥事。弘治中,历任甘肃镇守、都督佥事、总兵官。与巡抚王继收复哈密,袭击牙兰皆有功。谋勇双全,闻名中朝。久镇西部边陲,威名甚著。十五年卒。
-
王效(?-1538)
- 延绥(今陕西榆林)人。读书能文辞,熟悉韬略。骑射超人。中武进士。嘉靖中,历官宁夏总兵官、宣府镇守、左都督。与寇作战数有功。寇愤,曾设伏打败效军。效被贬官。他用兵智勇双全,威名著西陲。与马永、梁震、周尚文并为名将。
-
张臣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起行伍,为队长。勇敢善战,曾单骑驰救千总刘朋,由此出名。后历任陕西总兵官,镇守固原、甘肃。谢病归。时称良将。
-
张承荫(?-1618)
- 臣子,由父荫积功至延绥副总兵。勇而有谋,尤精骑射,数鏖战未曾挫败。万历中,历任延绥总兵官、辽东总兵官。清兵攻抚顺,前往赴援,战死,赠少保、左都督。
-
张应昌
- 承荫子,因父阵亡,嗣为都司佥书,经略杨镐用他为左翼游击。天启时,迁参将,调任延绥。崇祯时,累升都督佥事代为山西总兵官。在关中,威名甚著。后来惧怕与农民起义军作战,避而不击,杀民冒功。被解职。病卒。
-
张全昌
- 承荫子,以荫功,历官灵州参将、总兵官、宣府镇守。清兵入境,攻克万全右卫,他所管辖的城堡多失守。被劾戍边。被请求,用为援剿总兵官,在追击李自成起义军中,战败被俘。后逃脱归,贬戍边卫。
-
张德昌(?-1643)
- 承荫子。崇祯初为清水营守备。后任保定副总兵。曾连破土寇仁义壬。十六年卒。赠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
-
王保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骁勇过人。起自行伍,积功为延绥参将。万历中,历任延绥、定边副总兵、昌平、山西、蓟镇总兵、辽东镇守。擒敌寇小郎儿,令其归还人畜,释还。朝鲜有战事,命他守防海。卒于海州,赠左都督。
-
尤继先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万历中,历任大同副总兵、镇守固原、辽东、蓟州总兵。曾大败火落赤,生擒拜巴尔的。因弹劾不追击敌寇,罢官归,卒于家。习兵敢战,眇一目,时称“独目将军”。
-
刘光祚(?-1641)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承祖荫,历官延绥游击。崇祯中,以讨“贼”功,任山西副总兵。后任保定总兵官。清兵逼近城。守备、坚固,不攻而去。因胆怯不敢追击,坐罪论死。大学士范复粹力方其才武,命戴罪办“贼”,与唐王共守南阳。李自成破城,与唐王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同死。
-
虎大威(?-1642)
- 榆林人。东塞外降卒,勇敢懂将略,从军有功,累官山西参将。崇祯中,以讨“贼”功,升任山西总兵官。从卢象升转战钜鹿、贾庄,因兵败令解任,从军办“贼”。李自成攻开封,往援。城破,奔汝宁,出战,中炮死。
-
龙世威(?-1643)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以勇敢出名。天启中,为山海中部副总兵。崇祯中,升为副总兵官、左都督。告归乡里,众推为守御榆林主帅。李自成破城,被俘至西安,不屈死。
-
龙世禄(?-1643)
- 世威弟,以勇敢出甸,为宁夏总兵官,屡立战功。里居榆林。李自成破城,被俘至西安,不屈死。
-
侯世禄(?-1643)
- 榆林人。由世职累官凉州副总兵官,辽事紧,升为总兵官,赴援。以勇敢精悍,为熊廷弼所倚,亦为袁应泰器重。天启中,历镇固原、山海。崇祯初,移镇宣府。因事戍边,叙功免戍,还原籍。李自成破榆林,被俘不屈死。
-
侯拱极(?-1643)
- 世禄子。历官参将。以山海总兵官谢病归。李自成破榆林,被俘,不屈死。
-
贺世贤(?-1621)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少为仆役,后从军,积功至都督佥事。任总兵官,驻虎皮驿。时,四方宿将云集辽左,均畏缩不敢战,独他数战有功,同列多忌其能。天启初,清兵逼沈阳城,出战受重伤死。
-
尤世功(?-1621)
- 榆林人。万历中,举武会试,为沈阳游击,累升总兵官。天启初,清兵逼城,出援贺世贤,战死。赠少保、左都督。
-
王朴(?-1642)
- 榆林卫(今陕西榆林)人。由父荫屡迁至京营副将。崇祯中,以讨“贼”功,累升左都督,镇大同。清兵围剿锦州,往救。因首逃罪,下诏狱,伏诛。
-
张德生(1909-1965)
- 榆林人。曾任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关中地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
胡启立(1929-)
- 榆林人。1947年参加民主青年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会主席。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兼团委书记,全国学联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全国青年第四届副主席,中共西吉县委、固原地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办公厅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市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1985年增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1991年起任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
胡启恒(1934-)
- 模式识别专家。榆林人。女。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1963年获该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0年负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电动假手。1976年组织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用于邮电部门信函自动分检流水线的手写数字识别机。
-
李显忠(1110-1178)
- 初名世辅。绥德军清涧人。年十七随父从军。金兵攻占延安,被迫任金国官职,知同州,用计智擒金帅撒里曷、推其附山崖下。后归宋朝,高宗赐名显忠。完颜亮犯淮西,与虞允文所部大败入侵之敌,获采石之捷,为淮西制置使。金军来犯,奋力捍御,郡宏渊按兵不救,为金军所败,史称“符离之战”,坐贬散官。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襄。
-
白如冰(1912-1994)
- 清涧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区委书记、中共陕北特派员、陕甘晋军区供给部代理部长、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晋西北区委常委、西北财经办事处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山东省副省长、济南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高峰(1914-1976)
- 清涧人。曾任中共清涧县委书记,三边地委副书记、书记,西北党校副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秘书长、中共伊犁区委第二书记、青海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吉林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
赵苍壁(1916-1993)
- 清涧人。曾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巡视团主任、三边专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陇东专区保安处处长、陕甘宁边区保处副处长、北平市公安局处长、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西南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副局长,四川省副省长兼公安厅厅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公安部部长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
白栋材(1916-2014)
- 清涧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巡视员、中共吉林省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江西省委副书记兼南昌市委书记、南昌市市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江西省省长、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
-
宇文恺(555-612)
- 朔方郡(今陕西绥德)人。博览,好学,有巧思。隋时文帝营建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命为副监,凡所远规画,皆出他手。修建仁寿宫,营建东都洛阳,通长安至黄河漕运,建文献皇后陵,筑长城等工程,亦都由宇文恺设计并领其事。隋炀帝北巡,他又制作大帐,其下可坐数千人,造观风行殿,能容侍卫数百人。
-
韩世忠(1089-1151)
- 字良臣,陕西延安府人。南宋时,年十八从军,至银州(陕西榆林东南)御西夏。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以偏将围攻青溪(浙江淳安县)平定方腊起义。靖康元年(1126年)在浚州(河南浚县)、赵州(河北赵县),率士卒力战金军。旋随高宗南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春,引兵八千在镇江拦袭十万金兵,与金兀术在黄天荡相持四十八日,兀术败逃。绍兴四年,由镇江北渡长江,大败金军于大仪镇(江苏扬州市西北),追敌至淮水边,时称“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后以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驻楚州(江苏淮安市),联络山东义军,力图恢复;扼守淮河七、八年,屡败伪齐与金军,配合岳飞北伐。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解除兵权,授枢密使。他反对和议,并以岳飞冤狱面诘秦桧。次年寓居西湖府邸,纵游西湖以自乐。
-
韩彦直
- 世忠长子。绍兴进士。秦桧素恶韩世忠,出为浙东官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拜光禄寺丞。乾道二年(1166),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进江西转运兼权知江州,搜查隐匿岳飞家赀,尽还岳氏。七年(1171),授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陈六事,备器械、增战马、革滥赏等。命骑士苦习步战。九年(1173),出使金,守节不屈,迁工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因言事降充敷文阁学士,后进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以光禄大夫致仕。
-
安国
- 绥德人。初为诸生,通《春秋》子史,由此出名。后袭世职,为指挥佥事。正德三年(1508)中武会举第一名,历任代理指挥使、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因无钱给刘瑾行贿,由代理指挥使被编入行伍当兵。偕杭雄破敌岢岚州,御寇白羊口有功。时佞幸擅权,他独以材武升至大将。能守职尽责。在镇四年卒。特谥武敏。
-
杭雄(?-1525)
- 世为绥德卫总旗。与敌战,多次冲锋在前,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1512)以来,历任都督同知、大同总兵官。曾随从经略哈密、破敌岢岚,随从武宗巡幸宣府、大同。嘉靖时,历任甘肃、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抗御吐鲁番进犯甘肃,击破吉囊兵。兵败,被弹劾,罢官。四年卒。史谓明正德、嘉靖年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杭雄。
-
马守应
- 别号“老回回”。回族。绥德人。崇祯四年(1631),农民起义军首领王自用聚义军二十余万,共三十六营于山西,他为首领之一。八年义军荥阳大会,他为十三家之一。曾归附李自成,不知所终。
-
马如龙(?-1701)
- 绥德州人。康熙前期举人。“三藩之乱”时,集乡勇抗击王辅臣叛军。历官直隶滦州知州、杭州知府、江西巡抚。善破案理讼,屡清疑案,平反庶狱。在江西整理积贮,严溺女之禁。康熙四十年卒。
-
安子文(1909-1980)
- 绥德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平、河南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6年后,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中共晋冀豫区委统战部部长兼太岳地委书记、中共太岳区委书记。参与创建晋冀豫、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后任延安中央党校教育长。1945年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并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工委秘书长、中纪委副书记、人事部部长。1956年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78年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是中共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
崔田民(1912-1991)
- 绥德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后历任中共陕北特委委员、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土地部部长、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委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
-
黄静波(1919-2014)
- 绥德人。曾任团中央少先队员训练部副部长、陕甘省委宣传部部长,陕甘宁边区粮食局局长、财政厅副厅长,第一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政委。建国后,历任甘肃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粮食部副部长,陕西省副省长,广东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省长。
-
张钧汉(1927-2008)
- 绥德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延安新华总社、太行新华总社、晋察冀新华总社报务员。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报务科科长、报务主任,国家体委其他球类科科长、处长、训练局副局长。1958年负责筹建了中国乒乓球队,并任领队。为我国乒乓球运动二十多年长盛不衰作出了贡献。
-
柳随年(1929-2002)
- 绥德人。曾任陕甘宁边区银行延安货币交换所出纳、西北财经委员会文书。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专修科。历任国家计委综合局副处长、副局长,国家计委计划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务院经济调节办公室主任,物资部部长。
-
杨业(?-986)
- 原名杨贵重。麟州(今陕西神木)人。宋大将。初为河东节度使刘崇帐前军官。刘崇建立北汉后,特赐刘姓,改名继业。宋太祖灭北汉,归附宋朝,复杨姓,名业。带兵驻守雁门关一带,威震塞外,号称“杨无敌”。986年元帅潘美指挥失当,致使杨业兵败被俘,绝食而死。其后嗣杨延昭等继续高擎抗辽大旗,殒命沙场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
-
杨延昭(958-1014)
- 麟州(今陕西神木市)人。北宋名将杨业子。后随父出征,常为先锋。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契丹大举南侵。率军坚守遂城(河北徐水县西),智退契丹军。驻守北部边境二十余年,屡败契丹。每临敌必身先士卒,捷则让功于部下,兵将乐为之用。契丹畏之,称为杨六郎。
-
杨文广(?-1074)
- 杨业孙,延昭子。历任广西钤辖、左藏库使、兴防御使。熙宁初,筑筚篥城,打败西夏骑兵。迁知泾州、镇戎军,为定州路副都总管,擢步军都虞候。契丹争代地界,文广献阵图并收复幽燕之策,未报,卒。赠同州观察使。
-
贾拓夫(1911-1967)
- 陕西神木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部长。参加了长征。后任陕北特委书记、汉中特委书记、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陕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关中特委书记及中央巡视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西北局统战部部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轻工业部部长、国务院第四办公室主任。
-
张秀山(1911-1996)
- 陕西神木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调至红十六军,先后任连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陕甘边特委书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供给部部长、神木红军独立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辽宁军区政治委员、东北局第二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沈阳农学院副院长、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李登瀛(1914-1996)
- 神木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师经理处处长、西北红军干校经济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总务处处长、晋察冀边区五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农村工作部部长,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省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李正亭(1918-2011)
- 神木人。曾任共青团神木市委少先队部部长,保德地委武装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处长。1952年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劳动部副部长,国家计量总局局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常委。
-
李子奇(1923-2014)
- 神木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边县委书记、安边县游击大队政委。建国后,历任宁夏省教育厅副厅长,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经理,中共白银市委书记,甘肃省副省长,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书记和省顾委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
阎揆要(1904-1994)
- 葭州(今佳县)人。原名奎耀。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清涧起义。曾在陕西、河北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2年后任杨虎城部队警卫团团长。在西安事变前后,担负向陕北苏区转运重要军事物资和掩护中共人员的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处处长、冀鲁豫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陕甘宁边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延安保卫战和解放西北的主要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张达志(1911-1992)
- 陕西葭县(今佳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葭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陕北特派员、红二十七军八十一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绥蒙区委书记、绥蒙军区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晋绥五省游击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四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张鹏图(1913-1985)
- 葭县(今佳县)人。曾任葭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志丹、葭县、吴堡县委书记,哈南地委副书记,松江省、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甘肃省副省长。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副书记。
-
高景德(1922-1996)
- 电机工程教育家。葭县(今佳县)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曾任北京大学讲师。1956年获苏联多科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电机工程的教学和研究,专于电机和电力系统过渡过程的分析和控制。
-
高克亭(1911-1998)
- 府谷人。曾任中国鲁东南特委书记、鲁中五地委书记、鲁中南区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山东省、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第四届政协主席,中共山东省顾委主任。
-
田聪明(1943-)
- 府谷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历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区委副书记,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后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
马文瑞(1912-2004)
- 子洲人。曾任中共陕北省委秘书长,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劳动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
裴仰山(1913-1982)
- 子洲人。曾任中共米脂、绥德县委书记,冀东区十五地委副书记,冀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唐山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书记,河北省委候补书记、监委书记、省委书记兼纪委第一书记。
-
白坚(1911-1968)
- 陕西靖边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平区委书记、冀中特委书记,陕甘宁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陕甘宁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回蒙民族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晋绥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辽宁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建国后,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天津市副市长,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电机制造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
谢怀德(1915-1995)
- 靖边人。曾任横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富县、子洲县县长,延安市市长,中共延安市委书记,渭南专署专员。建国后,历任陕西省农林厅厅长,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
高岗(1905-1954)
- 陕西横山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陕甘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陕北省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区委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1953年与饶漱石进行“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活动,1955年被开除出党。
-
汪洋(1920-2001)
- 横山人。1937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作战参谋,苏北军区团长、支队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师参谋长,东北军区警卫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参谋长。回国后,任副军长。1962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军长、沈阳军区事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为少将。
-
李自成(1606-1644)
- 陕西米脂人。初为银川驿卒。明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投奔闯王高迎祥部下。勇猛有识,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卒,继称闯王。十一年,潼关战败,率余部退避商雒丛山中。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川东巴西鱼腹山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他采用李岩等提出的“均田免赋”政策。时有“迎闯王,不纳粮”之颂。十四年,进击洛阳、项城、襄城,节节胜利。次年,攻取开封,威震中原。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继而挥师北上。十七年,占西安,建立大顺国,改元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朝统治。明将吴三桂勾结清军联合进攻,战事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杀。
-
贺人龙(?-1642)
- 米脂人。初以守备隶洪承畴部下。崇祯中,以讨张献忠、李自成等功,升总兵。杨嗣昌许人龙代为平贼将军。及玛瑙山之战,左良玉功第一,嗣昌遂说人龙须待后命。由是人龙大失望,不为嗣昌所制,孟家庄、襄城遇“贼”,皆不战而走,致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战死。帝大怒,授意孙传庭至陕西召人龙议事,执而斩之。
-
高杰(?-1645)
- 米脂人。与李自成同起义,后降明,隶贺人龙麾下。以拒自成、张献忠等功,升总兵。福王时,封兴平伯,领扬州,移驻徐州。感史可法忠,与谋复明。往睢州劝说总兵许定国赴会,定国疑,夜伏兵把他杀害。赠太子太保。
-
李过(?-1650)
- 米脂人。李自成侄儿,随李自成转战南北,以绕勇善战闻名。自成牺牲后,改名锦,推荐自成妻高夫人为首领。联明抗清,唐王赐名赤心,号其军曰忠贞营。永明王时,封兴国侯,不久死。
-
杜聿明(1904-1981)
- 陕西米脂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杜是国民党军建立的第一个装甲兵团的第一任团长,还担任过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昆明防守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及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等职。1949年1月,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于1959年12月被特赦后,安排在全国政协当文史专员,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并相继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
-
马明方(1905-1974)
- 陕西米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历任中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陕北省委书记、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46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书记兼中共晋南工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财贸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三书记。是第一、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
-
马健翎(1907-1965)
- 戏剧家。原名马飞雕。陕西米脂人。1936年到延安师范任教。1938年组织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944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西安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剧协西安分会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等。他运用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形式,编写了很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主要剧作有历史剧《赵氏孤儿》、《鱼腹山》、《四进士》,现代剧《好男儿》、《五里坡》、《血泪仇》等。
-
刘澜涛(1910-1997)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米脂人。曾任陕北特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陕甘宁边区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1945年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副书记、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兼兰州军区政委,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一副部长、顾问。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
郭洪涛(1909-2004)
- 陕西米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榆林地委组织部部长、陕北特委组织部部长、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陕北省委书记、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满铁路管理局局长、北平铁路管理局局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政务院铁道部副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顾问。是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白文选(?-1675)
- 陕西吴堡人。初为张献忠部将,后从孙可望入贵州,受明桂王封为巩国公、巩昌王。从李定国扶明抗清。顺治十七年(1660)降清,封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康熙七年加太子少师,十四年卒。
-
柳青(1916-1978)
- 作家。吴堡人。曾任《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辑。1938年到延安。后任随军记者、文化教员。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报》编委、文艺部主任。1952年到长安县农村落户,兼任中共长安县县委书记。在长安县工作、生活十四年,同时进行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一、二部)。
-
高桂滋(1890-1959)
- 定边人。曾任国民二军第三补充旅旅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国民党政府第四十七军、第十七军军长和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中央军委提供过重要军事情报。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陕西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
-
台产
-
上洛(今陕西商县)人。明《易》,善图谶、秘纬、天文、风角、星算、六日七分之学,尤精望气、占候、推步之术。隐居商洛南山,教授生徒,不结交当世。仕前赵刘曜,深得刘曜器重。官至尚书、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封侯。
-
刘宁(?-1504)
- 其先山阳人。袭世职,为永宁卫指挥使。勇敢善战。适逢延绥有战事,他请求前往援救,因功升都指挥使,充任宣府游击将军。成化十八年(1482)以来,历任甘肃镇守、左、右都督。战塔儿山,大战亦思马因,战抹山墩,皆有功。与周玺并立功北部边疆,时称名将。弘治十三年(1500),任副总兵,从征大同无功,十七年卒,赠广昌伯。
-
潘埙
-
山阳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性刚决,弹劾无所避。多疏谏。三迁至兵科都给事中。右都督毛伦因阿附刘瑾论死,削世荫。伦曾有恩德于钱宁。恃为内援,伦子求复袭。埙等力争不可,忽然中旨命埙与吏科给事中吕经各进一阶,调外任。埙为开州同知。嘉靖七年(1528)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剿贼有功。河南大饥,未及时赈济,怨声四起,传闻宫中。帝切责,按隐匿灾情状,被给事中蔡经等所弹劾。诏罢官,永不叙用。年八十七卒。
-
薛国用
- 洛南人。历官山东右参政,分守辽海道,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巡东。袁应泰死,升他为兵部右侍郎,任经略,为官谨慎,久在辽东,日夜忧战守备。因清兵不至得安其位。卒官。
-
贾平凹(1953-)
- 小说家、散文家。陕西丹凤人。1972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次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后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83年起从事专业创作。为西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著作甚多,影响颇大。其《满月儿》、《腊月·正月》,曾分别获全国优秀短、中篇小说奖,《爱的踪迹》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
怀让(677-744)
- 金州安康(今陕西汉阴县)人。俗姓杜,又号观音大师。于荆州玉泉寺出家,后到嵩山慧安处学禅,又到韶州曹溪参拜慧能,受顿悟法门。唐先天二年(713年),住衡山般若寺观音台(福严寺),宣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后世尊为禅宗七祖。门下有马祖道一,其后世法系有沩仰宗、临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