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名胜古迹

青岛市

前海栈桥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初建,1931年增修。长440米,宽10米。桥侧有铁链防护栏,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并建民族开式的两层八角亭,名回澜阁,中有螺旋形楼梯,登阁眺望,海天一色,诸岛屿出没水中。

八大关
在青岛市东部。因旧有8条纵横交错的街道分别以山海关、正阳关、嘉峪关、武胜关、紫荆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命名,故名。八关之内,地势起伏跌宕。80多座别墅式楼房因形就势,色调和谐;红瓦绿荫、山光水色交相生辉。

汇泉
在青岛市东南。濒临汇泉湾,汇泉角南伸入海。东北部中山公园以“东园花海”著称。汇泉湾西侧有鲁迅公园,依海滨倾斜岩岸筑成起伏回环盘陀小路。迤东为汇泉浴场,盛夏季节,每天可容游人5万。

小青岛
在青岛市南青岛湾中,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又称琴岛,距海岸720米,有长堤与陆路相接,总面积仅0.012平方公里。岛上山岩耸秀,林木常青,“青岛”之名,实始于此。青岛设市,此岛乃更名“小青岛”。最高处建白色八角灯塔,高15.5米,为来往船只导航。

湛山寺
在青岛市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为市区唯一的佛寺。1933年筹建,1945年落成。面积23亩。院内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及客舍,殿后为藏经楼,旧藏佛经6000余册及古代佛像。寺后东侧小山有八角七级砖塔,耸立云表。寺院南对黄海,烟岚变幻,海阔天空。

康有为墓
在青岛市浮山南麓,大麦岛村北山。占地700多平方米。依山面海。墓碑高2.22米,宽0.99米,用青花岗石雕成,由刘海粟撰文并书写《南海康公墓志铭》。墓后植6株龙柏,象征在戊戌变法中被害的六君子。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海外16年。辛亥后丁母忧归国。1923年寓居青岛,1927年3月31日病逝青岛寓所。原拟迁葬故里,灵柩暂厝崂山李村象耳山。1929年正式入葬。

小鱼山
在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西端。南临汇泉湾,北有八关山,因西近鱼山路而得名。海拔6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山巅原有德国人建的炮台及中国人建的“湛山精舍”,均已无存。1983年后,添建一批民族形式的仿古建筑。

观象台
在青岛市市南区观象二路15号。坐落在海拔75米的观象山巅。1898年德国海军港务测量部在馆陶路1号建气象天文测量所,1905年改称“皇家青岛观象台。”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又改称气候测量所。1924年,我国正式接收改称观象台。现存主要建筑有城堡式七层石砌办公大楼。楼西有一砌砖瓦顶小平房,青岛经纬度标准位置设在房内。山垭处建有一座玲珑别致的小石屋,是我国水准原点所在地。

崂山
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绵亘于崂山区境内,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主峰名巨峰,俗称崂顶,居崂山中部,海拔1133米。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海山相连。《齐记》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据史书记载,秦皇、汉武为寻求仙药,曾先后登临此山,唐玄宗也派人进山炼药,并将崂山易名辅唐山。宋元以来,寺观次第兴建,遂成道教名山,现存上清宫、下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皆石壁瓦舍,简朴无华,具有道家渊冲恬淡的色彩。

道士邱处机、刘志坚、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道。文徵明、顾炎武、高凤翰、康有为等明清文士亦慕名而至,多有吟咏题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香玉》、《崂山道士》等篇,对崂山景物有生动描写。崂山奇峰凌云,峭壁倚天,且多清泉、古洞、危岩、怪石。源出巨峰之阴的白沙河流经岩壑峡谷,形成九曲连环、幽深清邃的九水风光。其中龙潭瀑、潮音瀑、静缸湾尤为壮观。崂山花岗石坚固美丽,适于建筑,天安门广场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石材即出于此。矿泉水质优良,驰名中外。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凉风,苏轼诗谓“快意雄风海上来。”

太清宫
在崂山东南蟠桃峰下、崂山湾畔。创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道场于此,明万历年间(1573-1620)倾圮,憨山和尚于宫前建海印寺,寺旋毁,复建此宫并有所扩建。现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宫中奇花异卉,四时不绝。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篇所写红衣女子绛雪,幻为宫中耐冬化身。汉柏、唐榆、宋银杏均历经风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葱翠。凌霄花盘绕汉柏而上,蜿蜒如龙蛇,名曰“古柏盘龙”。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大旱之年亦不涸竭。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

上清宫
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此宫原在山上,后被山洪冲毁。元大德年间(1297-1307)华山派道士李志明重建于今址,历代均有增修。宫观四周群山环抱,环境绝幽。宫前银杏、牡丹均为数百年古物。元代道士邱处机居此,亦留有题刻,其中《青玉案》词一阕、七绝诗10首最为著名。宫前半里许有邱处机衣冠冢,旧名邱祖坟。圣水泉自鳌山石下流出,甘洌清澄,为崂山名泉之一。

华严寺
在崂山东部那罗延山(亦称华严山)麓。依山面海,景色宜人,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黄宗昌捐造。在今寺之西山,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1931年改今名。寺中旧藏文物甚富,除大部藏经处,有明版经典、名人书画及佛像等,惜屡经战乱,已无所存。自山门至海滨,有石砌盘道,名华严路,路旁茂林蓊郁,怪石嵯峨,石上游人题刻甚多。山门外有塔院一处,内有九级砖塔,为该寺第一代住持僧慈沾墓塔。二苍松蟠屈环抱塔身,名曰“松抱塔”。另有小石塔,为明末清初于七之墓。寺西里许,一巨石斜卧如鱼,上有小窦(孔穴),以手拍击,琅琅作响,声似鱼鼓,因名鱼鼓石。寺西南那罗延窟,宽7米,高深各15米,可容百数十人。

太平宫
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1190-1195)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宫西绝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名犹龙洞。洞内纵横各数丈,高敞如厦。宫北山坡下有涧水喷涌。涧底巨石累累,横跨两岸,水从石隙下泻,称仙人桥。过桥山坡有巨石,上刻邱处机咏崂山七绝20首及序。

明霞洞
在崂山南部昆仑山(亦称玄武峰)腰。自山下拾级而上,凡三十余折,约一公里许,始达洞口。洞开凿于金大定二年(1162年)。洞前平崖如台,俯视崖下,沟壑纵横。

华楼宫
在崂山北部华楼山。元泰定二年(1325年)道人刘志坚创建,明、清、民国均曾重修,有老君、玉皇、关帝三殿。宫观依山面壑。岩下为金液泉,甘洌不涸,为崂山名泉之一。宫东有石台崛起数十丈,远望如危楼摩穹。

九水
在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崂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凡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自北九水疗养院到鱼鳞瀑为内九水,长约3公里,鱼鳞瀑因河水遇断崖跌落,浪花状如鱼鳞而得名。大劳东菊湾到北九水疗养院为外九水,全长10余里。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峡奇秀。从柳树台至沙子口附近的汉河村为南九水,全程约5公里,山舒水缓,林幽壑美。

龙潭瀑
在崂山南部八水河上游,北距上清宫约1公里。周围岩壁峭立,八水河至此,沿20米高、10余米宽的绝壁悬空倒泻。与石壁相击,分数股跌入潭中。

胶南市
琅邪台
在胶南市夏河城东南5公里。又称琅琊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秦二世登基后,亦曾来此。台基3层,层高3丈。建筑已废圮,遗址状如小山丘,地临黄海,俯仰万里。据考古调查,台顶向下30米,每6厘米为一人工层。土中杂有秦砖汉瓦,“千秋万代”的秦瓦当尤为珍贵。台前还发现战国时期陶质双管地下管道,直通台顶。秦始皇石刻已毁,秦二世石刻尚在,传为李斯所书,为现存秦石刻小篆字数最多者,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我国今存最早的石刻之一。

东皂户遗址
在胶南市。

向阳村遗址
在胶南市宝山乡。

齐长城遗址
在胶南市市美乡徐家前夼。

龙山文化遗址
在胶南市西南部。(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西汉祝兹城遗址
在胶南市胶河乡柏乡。

胶州市
三里河文化遗址
在胶州市。

西庵遗址
在胶州市张家屯镇。

秦柏栏将军墓
在胶州市柏兰村。

元武义将军卢琮墓
在胶州市柏兰村。

牧马城
在胶州市。

汉祓国古城
在胶州市。

三官庙
在胶州市双京村。内有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铸的铁磬,上书村名。

平度市
天柱山摩崖石刻*
在平度市北25公里。天柱山古称高宝山,海拔280米。山岩壁立,近顶处以东主峰之阳及天柱山西面的福禄山麓,计有东汉1处,北魏4处,东魏1处,北齐2处。《郑文公碑》俗称“上碑”,刻于半山腰处一天然碑形巨石上,高3.3米,宽1.5米,碑文20行,行50字,计883字。书风、内容与云峰山《郑文公下碑》相同,唯字体较小,字数较少。《东堪石室铭》刻于主峰东侧一天然石室内,文10行,行12字不等,计115字。1983年发现的东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石刻,系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摩崖。

莱西市
南岚遗址
在 莱西市。

长广城遗址
在莱西市。

西汉墓群
在莱西市日庄镇。

西汉邹卢故城遗址
在莱西市周格庄镇。

岱野古墓群
在莱西市院里镇。曾出土提线大木偶、仿玳瑁大圆漆整盒等物。

西周文化遗址
在莱西市南岚乡。

即墨区
田横五百义士墓
在即墨区田横岛西部高坡上。《即墨县志》载:“田横岛,县东百里海中,去岸二十五里,相传田横五百人殉节处。”墓为石块与砂土筑成,呈圆锥状,高2.5米,直径20米。田横(?-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战国齐田氏后裔。秦末,随从兄田儋反秦。楚汉相争时,韩信破齐,齐王田广死,横乃自立为齐王。兵败走梁。汉灭楚,横与其徒属500余人逃往海岛。刘邦称帝,一再遣使者至岛招降。横说服部属留岛,仅带二门客前往洛阳。行至离洛阳30里的偃师时,羞为汉臣,拔剑自刎。二门客将横首送至洛阳,刘邦骇然而视,葬以王礼。留岛徒属闻横死,肝胆俱裂,于田横衣冠冢前哀歌《薤露歌》,歌罢,集体自杀。后人感其忠烈恸天之举,遂收五百义士遗骨合葬,并立庙祀之,岛亦以“田横”名之。

宋华盖真人刘岩拙墓
在即墨区即墨镇。

大汶口文化遗址
在即墨区店集镇。(有关大汶口文化,请见山东泰安市名胜古迹中的介绍。)

东周文化遗址
在即墨区店集镇。

东周墓群
在即墨区王村镇。

西汉壮武城遗址
在即墨区蓝村镇。

夷国都邑遗址
在即墨区蓝村镇。

西汉王吉墓群
在即墨区温泉镇。

皋虞城遗址
在即墨区温泉镇。

东周墓群
在即墨区刘家庄镇。

明代墓葬塔
在即墨区刘家庄镇。

田单墓 
在即墨区华山镇。

龙山文化遗址
在即墨区留村镇。

春秋棠邑遗址
在即墨区移风店镇。

西汉古城遗址
在即墨区移风店镇。

宋墓群
在即墨区乔家屯乡。

战国墓群
在即墨区大官庄乡。

雄崖故城遗址
在即墨区丰城乡。

旧城东、西门遗址
在即墨区雄崖所。

墨河
在即墨区。

张戈庄三里遗址
在即墨区。

石原遗址
在即墨区。

南仟遗址
在即墨区。

徐家沟遗址
在即墨区。

小桥古墓群
在即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