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

春秋、战国为百越(粤)地,秦属桂林、象郡,以今大部为桂林郡地简称桂。汉属交州、荆州,置3郡。三国5郡。东晋10郡。隋置6郡。唐初属岭南道,置8州;咸通三年(862年)属岭南西道,设邕、桂、容3管经略使,辖60州(包括21羁縻州),道治邕州(今南宁)。北宋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西路,设18州和50羁縻州,治桂州(今桂林),广西由此简化得名;皇佑五年(1053年)置邕、宜、融3路,改州为府,另在左、右江流域置左江道和右江道。元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分置广西行中书省,简称广西行省或广西省,治桂林,辖12路、1府、1司、9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民国初相袭,省会迁南宁。1952年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省级自治区名自此始。1965年改“僮”为“壮”,含意健壮、茁壮,广西僮族自治区更为今名。

人口:4,830万
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

利用水力推磨的磨油船(1957年)

广西桂西僮族自治州内利用水力推磨的磨油船。

绿荫深处八角香(1958年)

我国广西是八角主要的主地,抗战前产品远销欧美。后来受战乱影响,园林逐渐荒芜。解放后得到政府扶持,生产才迅速上升,1957年年产十一万担,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

广西西南部一带山区是盛产八角的地方,这是宁明县丰乐乡农林社的社员在采摘八角。

八角树种后一般要八、九年才开花结果,平均每株产果三十多斤,高的达一、二百斤,生产期可以延续到百年以上。

八角香。

提炼出来的茴香油。

洞中公路(1959年)

广西多天然山洞,西部的一条公路正好穿洞而过。

花坪林区的蛙(1963年)

科学考查队在广西的花坪林区发现了一种有趣的蛙。这种蛙体形肥大,有一种特殊的捕食本领。它经常仰着身体躺在河涧边装死,如果有鸟飞下来吃它,那怕这只鸟比它大,都会被它抱住一同滚到水里,成为它的猎获物。

壮文(1963年)

解放以前,中国除汉字外,大约有十七个少数民族有文字,但其中只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等几种文字比较通用,其它文字多不完备或不大通用。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和关怀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十三年来,政府已帮助壮、布依、黎、侗、哈尼五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了文字;帮助苗、彝、傈僳、佧佤、纳西、傣、景颇、拉祜八个民族改革和充实了文字。现在共有29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许多过去处于文盲状态的少数民族人民识了字。已有十八个少数民族使用文字出版了各种图书,其中十一个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文字出版报纸和杂志。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妇女廖素枝学会了壮文,亲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雨帽上。

北暮盐场(1975年)

蔚蓝色的南海北部湾畔,有一个以学大庆闻名的盐场——北暮盐场。

近年来围海新造出来的部分盐田。

原盐产量连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盐场党委书记黄乃贤在群众中。

全部结晶池已被改造一新。

北暮盐场的“铁姑娘”欧瑞兰。

老工人徐家昌被誉为盐场的“活气象”。

当年围海筑堤时的情景。

为建设新盐田快干大干。

盐场职工在沙滩上开垦出的良田。

迅速发展的广西轻工业(1975年)

解放后广西新建的五十九个大、中型糖厂之一——贵县制糖厂。

甘蔗收获季节,糖厂职工前往支援。

产麻区的社员用上了南宁麻纺织厂工人制造的洗麻机。

由于原料供应充足,南宁罐头厂职工搞成了七条生产自动线,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广西开辟了许多菠萝生产基地。

今年投产的柳江造纸厂。

工厂职工在麻类生产基地了解生产情况。

针织品的品种数量连年都有增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开始生产的缝纫机。

南宁麻纺厂的工人帮助社队培训农业技术人材。

请社员到工厂来了解黄麻加工的质量要求,以促进黄麻的栽培技术。

施工中的宜山维尼纶工厂。

庆祝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1978年)

南宁二十万群众集会游行,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

韦国清团长、王震副团长等中央代表团成员在南宁同群众一起参加庆祝活动。

参观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成就展览。

韦国清团会见红七军、红八军的老战士,并代表邓小平副主席向老战士表示亲切的问候。

卓琳副团长亲切会见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烈士的夫人罗昭仪(右)和韦拔群烈士的妹妹韦武丁(中),代表邓小平副主席向烈属们问好。

在革命根据地百色地区访问壮族社员。

参观南宁市绢纺厂。

访问三江侗族自治县。

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在北海市慰问海军战士。

游园会。

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壮锦(1978年)

壮锦是我国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可做被面、围裙、头巾、台布和背带等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挂屏(象鼻山)。

坐垫。

挂屏(桂林花桥)。

织锦。

设计图案。

有传统图案的背包。

手提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