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阳市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迁都。”—《史记》—

商为相地。后盘庚从奄迁都于此,称殷。西周属邶国,后属卫。春秋属卫,继为晋东阳地。战国魏为邺地,称安阳。秦分属上党、邯郸2郡。汉属河内郡和魏郡。三国魏属司州魏郡。北魏天兴四年(401年)魏郡属相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相州、魏郡迁治安阳城。隋开皇初魏郡废,大业初复置而相州废。唐武德初魏郡改相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邺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相州。

五代晋置彰德军。金明昌三年(1192年)改相州置彰德府。元至元初改彰德路。明复彰德府属河南行省。清为河南省彰德府。1913年废府,属豫北道。1949年析安阳城及近郊置市,为平原省辖市。又为安阳专区公署驻地。1952年平原省撤销,市属河南省,县属新乡专区。1958年属新乡专区。1961年复置安阳专区,市、县属之。1969年改安阳地区。1982年复为河南省辖市,县属安阳地区。1983年撤销安阳地区并入市。

邮编:454450
区号:0372

司母戊方鼎。全高133厘米,体重875公斤。它可能是商王文丁为祭祀母戊而铸造的,“母戊”是他母亲的庙号。

司母戊方鼎耳饰。

完整甲骨,殷墟出土。

文峰塔正门,上端浮雕佛像。


殷墟考古的新发现(1978年)

鸮(音肖)尊,高四十六厘米,酒器。两件鸮尊,形制相同。

铜镜,直径十二厘米左右,梳妆用具。妇好墓铜镜的出土,使我国铜镜出现的年代提早了五百年。

偶方彝和铭文“妇好”。偶方彝长八十八点二厘米,高六十厘米,为前所未见的殷代大型储酒器。器内底有“妇好”铭文。墓中青铜器中有“妇好”铭文的共有六十多件。一次出土这么多相同铭文的殷代青铜器,在我国考古发掘中是前所未有。它为确定墓葬年代和墓主人身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大方鼎和铭文“司母辛”。大方鼎通高八十厘米,重117.5公斤,为殷代罕见的大型烹煮器。器内壁有“司母辛”的殷王的母辈或王后。甲骨文所见殷王武丁的妻子,有谥号为“妣辛”的。他们的子辈称之为“母辛”。“司母辛”和“妇好”铭文的器物既同出一墓,可知母辛应即妇好。

铜盉(音和),通高三十八点七厘米,调酒器,用以调和酒的浓淡,可见当时饮酒已相当讲究。

力斝(音甲),高六十八点八厘米,盛酒器。这种斝是专门用来盛一种香酒的。

兕斛(音寺工),通高三十六厘米,长四十六点五厘米,酒器。器身似牛,前肢作兽足形,后肢却作鸟足形,造型奇特,为过去所罕见。

扁足方鼎,高四十二点四厘米,烹煮器。过去这类方鼎大部为圆形足,扁形足的很少发现。

玉、石人,高七至九厘米,发型和服饰各不相同。

长鼻高扬的玉象,长六点五厘米。

昂首蹲坐的玉熊,高四厘米。

蜷身切齿的玉龙,长八点一厘米。

展翅飞翔的玉鹰,高六厘米。

匍匐欲跃的玉虎,长十一点七厘米。

龙凤相戏的饰品,高十一点三厘米。

高冠长尾的玉凤,长十三点六厘米。

石牛(长二十五厘米)

石蝉(长三十点八厘米)。

象牙杯,高三十点三厘米,盛酒器,器体镶有绿松古图纹。过去,殷墟出土过象牙杯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