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成都市人物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蜀郡成都人。因仰慕蔺相如,更名相如。少年时好读书,喜击剑。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客游于梁,梁孝王卒归家。途经临邛,结识富商卓王孙,以琴挑动卓女文君之心,文君夜奔相如,结为夫妇。因家贫,开设酒舍于临邛,“文君当炉,相如涤器”的故事,后世传为佳话。因通西南夷有功,拜为中郎将。有赋二十九篇,著名者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等。
罗裒 西汉大盐商。蜀郡成都人。大商人兼高利贷主。成帝、哀帝时,开始经商于长安,资财约数十万至百万钱。为人强力,为富豪平陵石氏所信任,给巨资经商,来住贸易于巴蜀京师之间,数年间获利千余万。又以其获利之半贿赂当时掌权的曲阳侯王根、定陵侯淳于长,依仗其势力放高利贷,并独占盐井之利,一年即获利一倍,遂成巨富。
赵典 蜀郡成都人。少笃行,博学经书,弟子成群。章帝时征拜议郎,侍讲于内廷,又迁为侍中。后历官弘农太守、将作大匠、太常卫尉等职。每有廷议、常引经据典,无所疑滞。死后谥献侯。
赵温(137-208) 赵典侄。初为京兆丞,后历官司空、司徒、录尚书事。曾劝李傕同郭汜和解,几乎被杀。从献帝都许,被曹操解职。
赵谦 赵典侄。初平元年(190)代黄琬为太尉,后为司隶校尉,曾收杀董卓所爱车师王侍子,卓不敢加罪于谦,又历官司徒、尚书令等。死后谥忠侯。
张霸 蜀郡成都人。少通《春秋》,初举孝廉,后官会稽太守,累迁侍中。曾删定《严氏春秋》,更名《张氏学》,凡二十万言。年七十卒。
张楷 张霸子。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门徒甚多,隐居于弘农山的住处因之成为集市。累有辟举,皆不应。桓帝时曾收捕狱中,遂著《尚书注》。年七十卒于家。
张陵 张霸孙。官至尚书。桓帝时曾呵斥权臣大将军梁冀带剑入省,百官为之肃然。
张玄 张霸孙。有才略,司空张温辟而不就。曾劝温据兵诛除宦官,不被所纳,遂隐居鲁阳山中。董卓专政,被迫应辟,死于途中。
严君平(?-?) 东汉著名道家学者。字君平。蜀郡成都人。隐居成都,以占卜为生。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三卷,阐发《老子》清静无为之旨,明治国之道。常璩称为“道书之宗”。
张任 东汉末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出身寒门。刘璋部将。奉命于涪拒刘备,失利后退守雒城,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昝殷(?-?) 唐代名医。成都人。唐宣宗时写成妇产科专著《产宝》,是中国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并沿用至今。还著有《食医习鉴》是营养学专著,现存辑佚本。
浣花夫人(?-?) 蜀郡成都人。女。姓任。喜弓马,善骑射。后嫁崔盱。唐大历二年(767年),崔盱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次年崔盱入朝奏事,留其弟崔宽镇蜀。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盱夫人任氏英勇出战,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加封崔盱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并封任氏为冀国夫人。相传她居住浣花溪时,为一老僧深远洗僧衣,当僧衣入水濯洗,水中立时呈现无数莲花,五彩缤纷,此后人称洗衣处为“百花潭”,称小河为“浣衣溪”,称任氏为“浣花夫人”。
花蕊夫人(约883-926) 五代十国女诗人,成都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因其姐亦为王建妃,故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交结佞臣,纳贿干政,后被后唐庄宗所杀。
王著(?-990) 字知微。成都人。蜀明经第,历任平泉(今简阳市境)、百丈(今名山县境)、永康(今崇州市境)主簿,授隆平(河北隆尧县)主簿。改卫寺丞、史馆祗侯。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加著作左郎、翰林侍读,迁左拾遗,官至殿中侍御史。
吕陶(1027-1103) 文学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人。历铜梁令、知太原寿阳县。擢殿中侍御史。论王安石变法当废,迁左司谏,历京西、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入拜起居舍人、给事中。
王珪(1019-1085) 成都华阳人。举进士。历直集贤院、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即位,迁端明殿学士承旨。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九年(1076),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荐俞充帅庆州,使上平西夏策,致有永乐之败,伤亡十余万人。官至金紫兴禄大夫,封岐国公。处执政至宰相长达十六年,无所建树,好书定“取圣旨”、“领圣旨”及“已得圣旨”。故目为“三旨相公”。卒,赠太师,谥文恭。
王琪 珪从兄。第进士。调江都主簿,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后历两浙、淮南转运使,知制诰,知润、杭、扬、邓诸州。以礼部侍郎致仕。琪数临东南各镇,为政宽简。
范镇(1007-1087) 成都华阳人。举进士。历起居舍人、知谏院、集贤殿修撰、知制诰、翰林学士等。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法,致仕。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授提举中太一宫兼侍读,辞不就,改提举崇福宫,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累封蜀郡公。镇待人以诚,不言人过,临政事,决大议,和色语壮。其文章在契丹,高丽广为传诵。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文。
范百禄 镇从子。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七年(1074),召知谏院,反对手实法,后坐事贬监宿州酒税。元丰末,入为起居郎。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历刑部、吏部侍郎,翰林学士等。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政事,狱空无囚。累官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徙河南府。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范祖述 百禄子,镇从孙。监颍州酒税,平冤狱,救活两个死囚。知巩县,凿南山导水入洛,县无水患。文彦博称赞其能。以其父入元祐党籍,贬监中岳庙。靖康时,金兵围京师,祖述避地至汝州。汝州守赵子栎邀与共同守城抗金,于是旁郡尽失陷,汝州独存御敌。累官至朝议大夫。卒。
范祖禹(1041-1098) 镇从孙。第进士。从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居洛阳十五年。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哲宗立,擢右正言,著作佐郎,充修《神宗实录》检讨官。除礼部尚书,升为翰林侍讲学士。哲宗亲政,祖禹上疏反对绍述之论,章惇不可为相。不从,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其所修实录诋诬神宗,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徙宾、化州,卒于贬所。
宇文虚中(1079-1146) 字叔通。成都华阳人。大观进士。历知州县,入为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同知贡举,迁中书舍人。金兵南下,为资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使。建炎二年(1128),为祈请使赴金,被留。累官金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号为国师。思宋不忘,常讥讪金人,被诬告谋反,全家焚死。淳熙间,宋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后又赐姓赵。有文集传世。
丘祖德(?-1645) 成都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曾他巡东昌、沂州,巡抚保定、山东。京都陷,南奔。福王时,被弹劾轻弃封疆,削籍,流寓宁国。响应金声起兵反清,驻华阳。兵败,退还山中。清兵攻克山寨,被俘,磔死。
岳钟琪(1686-1754) 清著名将领。字东美,号容斋。成都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捐纳同知改武职,擢永宁协副将,以军功升四川提督,封赐三等公,兼甘肃提督。官至川陕总督,任宁远大将军,加兵部尚书衔,赐号“威信”。
岳浚(?-1753) 威信公岳钟琪子。初以二品荫生授西安同知,历官山东布政使、江西巡抚、广东巡抚。请免南昌浮粮。发帑修丰城江堤,行社仓,皆得准。屡被参劾免官。乾隆十八年卒。
卓秉怡(1782-1855) 四川华阳(今成都)人。嘉庆进士。历官御史、给事中、左都御史兼管顺天府尹事,兵、户、吏、工各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嘉庆中,先后主持陕西乡试,巡漕山东。疏陈盗、役串通之弊及川陕楚三边棚民事宜。道光间,主持江南乡试,督浙江学政,兼管顺天府尹十八年,为任此职时间最长者。咸丰五年卒。
谢朝恩(?-1841) 清爱国将领。华阳(今成都)人。行伍出身,历任都司、闽浙督标副将。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江苏狼山镇总兵,移防浙江镇海,充任翼长。二十一年,英军进犯镇海,率部扼守隔江要冲金鸡岭,坚守阵地,中炮身亡。
樊孔周(?-1917) 名起鸿。华阳县(今成都)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成都总商会协理,主持筹建成都劝业场(后改为商业场)。又建立悦来电灯厂,创立悦来公司,还创办和参与经营因利织布厂、昌福印刷公司、信立钱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清末民初四川工商界头面人物之一。
黄吉安(1836-1924) 戏曲作家。名瑞云。成都市人。早年投笔从军,做文书工作。晚年回成都,从事戏曲创作,是川剧史上的一代大师。代表作有《柴市节》、《三尽忠》、《木兰从军》等八十余种。出版有《黄吉安剧本选》(上、下集)。
周达三(1856-1922) 版本目录学家。名永德,字达三。成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在王述斋开办的志道堂习商,后升经理,历五十余年。得张之洞捐资校刻《许氏说文》,代吴棠刻《韩诗外传》、《杜诗镜铨》。并为志古堂校书一百余种。晚年任成都总商会会长及公断处处长。
徐炯(1862-1936) 字子休,号蜕翁。华阳县(今成都)人。无意仕进,以授徒为事,于江南会馆设私塾,命名为泽木精舍。创办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任学堂监督兼四川高等学堂教席。辛亥革命后在成都创办华阳县中国学会、大成会、大成学校等。民国建立,任四川教育会会长。
胡峻(1869-1909) 教育家。字雨岚。华阳县(今成都)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学部二等咨议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总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夏,任川汉铁路绅总办兼铁道学堂监督。次年任川省学务公所议长,继任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理、驻川总理。廉洁正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病卒。
曾孝谷(1873-1937) 戏剧家。名延年,号存吴。四川成都人。清未赴日本留学。1906年与李叔同等在日本东京创办春柳社。这是我国早期话剧文明戏的第一个演出团体。次年他将美国斯陀活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为《黑奴吁天录》,是我国早期话剧比较完整的第一个剧本。
吴虞(1874-1939) 字又陵,号黎明老人。四川华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任四川《醒群报》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任成都府立中学国文教员,不久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在《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
龚道耕(1876-1941) 经学家。字向农、君迪,别署蛛隐。生于成都,原籍浙江会稽。光绪举人,授内阁中书。辛亥革命后历任成都选科师范、省立女子第一师范学校等校教习、校长。1926年先后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师范大学代理校长。后聘为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教授。1940年教育部聘为教授。
颜楷(1877-1927) 学者、书法家。字雍耆。华阳(今成都)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清廷派往日本攻读法政。归国后任翰林院编修加侍讲。民国建立后不问政治,佞佛为居士,被选为四川佛教会副会长。擅长书法,今成都人民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一侧书法即为颜楷所书。
杜自明(1878-1961) 中医骨伤科专家。成都市人。满族。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行医,以杜门拳师和正骨医师驰名成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成都铁路医院、四川医学院特级医师。1958年调往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曾被选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徐孝刚(1880-1956) 字申甫。成都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后回国,执教于四川讲武堂。官至四川省参议院参议。1943年任慈善堂董事长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赵少咸(1884-1966) 汉语音韵学家、教育家。名世忠。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成都。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曾在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及四川大学等校任教。四十年代后在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兼系主任。一生致力于汉语语音、词义之学。有《广韵疏证》传世。
蔡缉武(1886-1967) 泥塑艺人。成都市人。从小随父学习传统泥塑技艺,并不断创新。擅塑人物,生动真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西南民族学院泥彩塑创作,又为杜甫草堂塑造杜甫、李白像,均有好评。曾出席全国艺人代表会议,为省政协委员。人称“蔡泥人”。
田颂尧(1888-1975) 四川简阳县龙泉驿(现属成都)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历任护国军支队长,川军团、旅、师长,四川军务帮办兼川西北屯垦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为四川防区时代的“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1949年12月随刘文辉、邓锡侯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
胡政之(1889-1949) 新闻记者、报业家。名霖,笔名冷观。成都市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律。归国后应聘在上海《大共和日报》任主笔。后任王郅隆主办时期的《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1919年赴法,是采记“巴黎和会”的唯一中国记者。1926年与吴鼎昌、张季鸾合作,组成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民国30年(1941年)任国民参政员,晚年以“社会贤达”名义参加旧政协,并一度为“国大代表”。
马宗融(1890-1949) 教授、文学翻译家。回族。成都市人。1919年留学法国里昂大学。1931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任教。抗战时任四川大学、北碚复旦大学教授。1947年受聘在台湾大学文学院任教。译有俄国屠格涅夫的《春潮》等。
王良(1891-1985) 防痨及生物制品专家。字眉白。成都市人。1912年毕业于越南河内医学院。1931年到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院深造,从事卡介苗研究工作。1933年首次将卡介苗引进中国,次年在重庆亲自筹建中国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卡介苗制造研究所所长、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兼卡介苗室主任。是中国卡介苗防痨的创始人之一。
孙震(1892-1985) 原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祖上游幕入川,遂入籍成都。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历任第四十一军军长、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官、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职。系国民党“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继任“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等职。
周太玄(1895-1968) 生物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成都市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19年留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后入巴黎大学研究院深造,193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1月回国,历任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生物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中国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周慕莲(1900-1961) 川剧表演艺术家。字瑶卿。成都市人。拜艺人陈明生学艺,四年后登台演出。被誉为“表情种子”。三四十年代在成都两度被举为川剧“四大名旦”之一。历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全委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裴鉴(1902-1969) 植物分类学家。华阳县(今成都)人。1925年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学习,1931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光华大学等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主任,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并担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兼秘书长、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
陈华(1902-1990) 口腔医学家、口腔医学教育家。成都人。1930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牙科,获牙科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1945年入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牙医学院学习。1947年回国。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第五军医大学教授,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院院长、副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口腔学会副主任委员。1940年在成都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已开办的牙症医院,是我国口腔牙颌畸形矫治的创始人之一。1959年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成品总义齿。并首先提出正畸扩大牙弓新疗法。
巴金(1904-2005) 作家。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1927年至1928年旅居法国,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回国。曾任《文学季刊》编委、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与靳以合编《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代主席和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上海文学》主编,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主席。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等。
萨空了(1907-1988) 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成都人。蒙古族。1927年在北京先后担任《北京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编辑等职。1936年9月在上海担任《立报》副刊主编、总编辑兼经理。1939年在新疆任《新疆日报》社社长。1941年任重庆《新蜀报》总经理。1949年6月在北平与胡愈之创办《光明日报》并任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国家民委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羊路由(1917-1970) 音乐家。笔名路由。成都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晋绥二军分区政治部战线剧社社长。1943年2月为中国第一部广场稼歌剧《兄妹开荒》作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副校长,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四川省文联常委。
丁洪(1918-2002) 剧作家。四川成都人。1936年入四川大学化学系。不久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事抗日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创作出版科长,兼《部队文艺》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创作研究班主任、军区抗敌话剧团团长、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等。“文革”后任军区政治部研究员、中国剧协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剧协辽宁分会副主席。他参加编剧的电影《董存瑞》,获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影片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雷锋》(与人合作)获全军优秀作品奖。剧作还有多幕话剧《抓壮丁》、《巧绣山河》、《三年》、独幕话剧《两天一夜》、《岗哨》、《这并不是奇迹》,电影文学剧本《决战雄关外》等。
吴际霖(1918-1976) 成都人。1937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0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军工局教员、鲁南军区军工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山东铝厂厂长、冶金工业部有色冶金设计院副院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军工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组织起草了我国核武器研制、发展方案,参加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试验,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基地的主要组建者之一。
李荫远(1919-2016) 固体物理、理论物理专家。成都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1年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
田家英(1922-1966) 原名曾正昌。成都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毛泽东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以全部精力参加《毛泽东选集》及其他著作的编辑、注释和出版工作。1980年,田家英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何郝炬(1922-2023) 成都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冀鲁二地委书记、豫皖苏区党委民运部部长、尉氏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航局副局长,建筑工业部副部长,四川省建委主任、计委主任、省委书记、副省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家镛(1922-2019) 冶金专家。成都市人。1947年留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1956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湿法冶金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曾当选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闵恩泽(1924-2016) 化工学家。成都市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8年留学美国,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1951年获博士学位。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常务委员。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化学部副主任。次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后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是第三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鹏(1928-2019) 成都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46-1948年任晋察冀电业公司技术员,哈尔滨油脂公司协理、党支部书记。1948-1955年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学习,并担任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主席。1955-1966年任中满发电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东北电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调度局局长,阜新发电厂党委副书记、厂长。1966-1979年任北京供电厂党委代理书记、革委会主任,北京电业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局长、党组书记。1979-1983年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华北电业管理局党组书记、电力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1987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起任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总理。1988-1990年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在十二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后任全国人大委员长。
蒲富恪(1930-2001) 理论物理学家。成都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
周炳琨(1936-)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专家。成都市人。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刘心武(1942-) 作家。成都人。笔名刘浏。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历任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1980年后,在北京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后任《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钟鼓楼》、短篇小说《班主任》、纪实小说《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立体交叉桥》。
张镇中(Careth Chang) 曾任休斯国际公司总裁的张镇中,从航天业转进娱乐业,不但将美国卫星电视的发展带至亚洲地区,并将老美的经营方式带进华人社区。目前他担任拥有香港凤凰卫视之多频道卫星电视网路
Star TV的执行董事长。该网路在亚洲拥有三亿名观众,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张镇中生于成都,1959年移民美国,拥有加州大学富乐顿分校数学及物理学士学位、沛普丹大学企管硕士学位。他在1993年加入休斯公司前,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航太公司服务20年,并晋升为副总裁。张镇中是少数几位能在主流商界、航天界及科学界担任领导人物的第一代新移民。他曾获美国太空总署颁发的“国际太空合作奖”,加州政府颁给他的“年度公民奖”,全美华人组织“美华协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等。曾被“财富杂志”列名为全世界125位思想家之一(thinker)。张镇中后为媒体巨擘梅铎的企业“News
Corp”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专门负责该公司在亚洲的发展。Star TV 为该公司旗下事业之一。
马志明(194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家。成都市人。1973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198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王小波(?-993)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永康军青城县(今都江堰市徐渡乡)人。淳化四年(993年)茶贩王小波率贫苦佃农、茶农百余人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聚众万人,相继攻克青城、彭山等县。12月在进攻蜀州江原县时牺牲。义军随后在李顺、张余、王鸬领导下继续战斗。历时3年,席卷川峡地区,在中国历吏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
杨栋 南宋眉州青城人。绍定进士。授太学正,迁校书郎、枢密院编修官。劝理宗存忠厚之意,勿用峻急之人。历工部侍侍郎、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被言罢,以资政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崇尚周敦颐、程颢、程颐之学说,自称所学三十年,持“正心修身”。卒,赠少保。
刘士元 彭县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御史,巡按畿辅。十三年,帝打猎古北口,将招朵彦卫花当、把儿孙等犒劳,士元讲有四不可。黄勋时谗言于帝,刘士元闻驾至,令民间尽嫁其女,藏匿妇人。帝怒,命裸缚,取生柳干痛笞四十,几死,贬为麟山驿丞。世宗立,复故官,任湖州知府、湖广副使。修荒政,积粟百万余石。嘉靖九年(1530)屡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居三年罢官。
唐宗海(1846-1897) 清医学家。彭县(今彭州市)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授广西来宾县知县。潜心研究医道,医学著作宏富,尤以《中西汇通医书五种》著称于世。是中国西医汇通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
李一氓(1903-1990) 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人。原名李民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民国革命军,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并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大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十三大中顾委常务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阳友鹤(1913-1984) 川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艺名筱桐凤。彭县(今彭州市)人。文武兼长,被誉为“川剧梅兰芳”。历任中国文联委员、成都市戏曲学校校长、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
李吉均(1933-2020) 自然地理与地貌学专家。彭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又入兰州大学读研究生,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后任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第十三届、十四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亚洲冰川沉积与环境组组长、国际第四纪联合会黄士委员会通讯委员。
朱清时(1946-) 化学物理专家。彭县(今彭州市)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79年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工作。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副校长兼研究生院和化学及材料科学学院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
卓文君(?-?) 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市)人。女。其父卓王孙为临邛巨富。她才貌出众,爱好音乐,但不幸于十七岁时即寡居。时司马相如应友人王吉之请客居临邛,往卓家赴宴,以琴相挑。文君夜奔,与相如结为夫妇,并相偕前往成都。后因家贫,两人复至临邛当炉卖酒。卓王孙耻之,分与钱百,遂为富人。晚年居茂陵。汉元狩六年(前117年)以后卒。著《白头吟》一首。
公孙述(?-?) 两汉之交的封建割据者。更始元年(23年)趁天下大乱之机攻占成都,又将广汉、巴二郡置其控制之下。次年自立为蜀王,建都成都。更始三年立为天子,号称“白帝”、国号“成家”。据蜀十二年,后被东汉大军所破。
李稷(?-1082) 字长卿。宋邛州(今邛崃)人。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历任河北西路、东路转运判官。为陕西转运使、制置解盐。与李察皆以苛暴著称,时人语“宁逢黑杀,莫逢稷、察”。
常安民(1049-1118) 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熙宁进士。历大理、鸿胪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等。论执政大臣章惇、蔡京持绍述之说,以报私怨,结党为奸等事。遂监滁州酒税,通判温州。徽宗立,提点永兴军路刑狱。蔡京用事,入元祐党籍,流落二十年,卒。建炎中,赠右谏大夫。
郑寿全(1804-1901) 晚清中医伤寒学家,字钦安,邛州(邛崃市)人。师从名儒刘止唐,以善用大剂量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挽救患者而名噪一时。著有《医理真传》四卷、《伤寒恒解》十卷、《医法园通》四卷。
康子林(1870-1930) 川剧表演艺术家。邛崃县人。8岁学艺,12岁登台,名噪剧坛,被尊为“康圣人”。1912年参与发起川剧著名班社“三庆会”,历任副会长、会长。致力于川剧改良工作。
常璩(约291-361) 东晋史学家。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崇州市)人。江原巨族。官至散骑常侍,掌著作。永和年间著《华阳国志》十二卷,记述从先秦至晋上千年间西南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彭晓(?-?) 五代后蜀道士。杰出化学家。字秀川,自号真一子。永康(今崇州市西北)人。仕后蜀孟昶,广政元年(938年)任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所著《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中,对汞、铅的化学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与现代科学解释比较相近。
唐慎微(?-?) 北宋医药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崇州市)人。继承祖业,善治病,“疗疾如神”。为人治病有请必应,不取一文,但求病家献上名方秘诀。日久集积甚丰,编成《经史证类急本草》。
李蘩(1117-1177) 宋崇庆晋原(今崇州市)人。绍兴进士,为隆州判官,迁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总领四川财赋。淳熙三年(1176年),与制置使范成大改科籴为官籴,至军粮坐给,田里免科籴。擢少府少卿。卒,民绘像祀之。
胡晋臣 宋蜀州人。绍兴进士,通判成都。以制置使范成大荐,入对。上疏称,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除秘书省校书郎,极论近倖,求外补,出知汉州。召入,迁侍御史。光宗嗣位,擢工部侍郎,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不久,卒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杨遇春(1761-1837) 四川崇庆(今崇州)人。初以武举效力督标军中,得福康安识拔。乾隆中,从征甘肃石峰堡、台湾、廓尔喀诸地,用兵湘黔苗疆,屡立战功,赐号“劲勇巴图鲁”,升任广东罗定协副将。嘉庆中,先后参与用兵川陕楚白莲教、河南天理教及陕西南山诸役。曾参赞陕甘总督那彦成军务,屡立战功,著名于时,深得嘉庆帝信用。道光六年(1826),参赞扬威将军长龄军务,率师讨伐张格尔叛乱,收复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以功屡加封至一等昭勇侯,历官至固原提督、陕甘总督,加太子太保。善治军,知人善任,与杨芳同称“二杨”。任内兴屯垦,守廉洁。所制定的“边阵图”成为四川制营操演样本。道光十七年卒。赠兵部尚书。
杨国祯 四川崇庆(今崇州)人。陕甘总督杨遇春之子。初以举人输赀授官户部郎中,出任安徽颖州知府、河南布政使。以其父平定张格尔之功推恩升任巡抚,历河南、山西两省。再袭侯爵。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闽浙总督。后以腿疾离官归乡。
周骏(1884-1923) 清大臣。字吉珊。金堂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本课科,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回国任四川新军三十三混成协标统,次年任四川陆军讲武堂教官。辛亥四川大汉军政府成立,任军务部部长。1912年成、渝两军政府合并,任陆军部部长,后任四川陆军第一旅长理四川军务讨伐陈宦,战败,为四川盐运使。
廖观音(1886-1903) 清红灯教起义首领之一。女。金堂县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从红灯教主曾阿义学“神拳”,借宗教宣传反清灭洋。活动在华阳、简阳、仁寿一带。次年,与曾阿义在简阳石板滩率众起义,以“灭清剿洋”为宗旨,直扑总督府,寡不敌众,失败被捕。
彭家珍(1888-1912) 字席儒。金堂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炮科。赴日本考察军事,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任天津兵站副官、代理标统,武昌起义后,与吴禄贞、张绍曾等策动滦州起义。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同盟会旅沪支部军事部副部长,推为蜀军副总司令。1912年1月26日凌晨2时许,只身携带炸弹,在北京炸毙宗社党首领良弼,同时殉国。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陆军大将军衔,葬于北京。
流沙河(1931-2019) 诗人。金堂人。四川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星星》诗刊编辑。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
王光祈(1892-1936) 音乐家。笔名若愚。温江人。1914年在北京中国大学攻读法律。1918年与李大钊等共同创建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去德国留学。1927年入柏林大学,攻音乐学,获音乐博士学位。1932年任波恩大学讲师,致力于音乐学研究,是中国最早用比校研究法研究中西音乐的音乐学家。
贾培之(1884-1954) 川剧表演艺术家。艺名怒霆。温江县人。生角。1927年入三庆会,先后任副会长、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三庆剧社社长、大众剧院院长、西南川剧院院长等职。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何武(?-3) 西汉蜀郡郫都区(今四川郫都区北)人。治《易》经,射策甲科为郎。历任谏大夫、扬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时,封汜乡侯。存心仁厚,立朝正直,居官廉洁,善用人才,士多归附。哀帝即位,与丞相孔光拟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缓和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哀帝时被王莽所诬,自杀。
杨雄(前53-18) 西汉文学家、经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郫都区)人。汉成帝时,以文名被召为郎,给事黄厅,年老转为大夫。新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早年善作赋,后薄辞赋,让为辞赋乃“雕虫篆刻”,乃潜心专研哲学。生活素贫,自甘淡泊,埋头著述。著作甚丰,有《长扬》、《甘泉》等赋,研究经学作《法言》、《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根源的学说,驳斥神仙方术迷信,批判老庄“绝仁弃义”的观点,重视儒家学说。今郫都区有扬雄褂。
何稠(?-?) 字桂林。益州(今四川)郫都区人。隋文帝开皇年间累迁御府监,太府丞。博览古图,制作绝巧,受命仿造波斯(今伊朗)金线锦袍,超过原物。参与规划、设计并监造隋炀帝的东都洛阳。入唐,授将作少匠。
何攀 晋蜀郡郫人。初始为州主簿。时益州刺史皇甫晏被张弘所害,上表伸诉,使皇甫晏冤情得伸。后随王濬平吴,以功升辅国将军司马,封侯。惠帝初,谋诛杨骏,出为扬州刺史。累至大司农,死于任上。
圆悟克勤(1063-1135) 宋代高僧。俗姓骆,法名克勤。崇宁(今郫都区)人。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皇帝多次召其问法,并赐紫衣和“佛果禅师”之号,后又赐号“圆悟”,去世后谥号“真觉禅”。
周鸿勋(1883-1912) 字济生。郫都区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成都警务学校,以事逃营,辗转入川边巡防军为卒,不久擢第八营录事,调驻邛州驻防。1911年6月保路事起,率部起义,被推为首领,加入中盟会,改称中华国民军武字营统领。11月与荣县、威远同志军会合,被推为川东南同盟军统领。攻克自贡,控制盐场税收。1912年被大盐商秘密联络入川的滇军杀害。
周炜(1885-1958) 路矿专家。号映彤。郫都区人。英籍女作家韩素英之父。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留学比利时,学习铁路和采矿工程。回国后长期从事铁路技术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建工部总工程师。
肖伦(1911-2000) 放射化学、同位素技术专家。郫都区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院士)。
赵卨(1027-1091) 邛州依政(今四川新津西南)人。举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指斥种谔擅纳西夏绥州降人数万。熙宁中,迁提点陕西刑狱。加直龙图阁、知延州。遣裨将曲珍等击败西夏兵四万;括公私闲田,募骑兵万七千。后因事降知桂州,又黜知相州。官至太中大夫。卒,赠右光禄大夫。
张唐英(1029-1071) 商英兄。少刻苦读书,有史才。第进士,调谷城令。英宗立,皇太后听政,上书请立颍王为皇太子。神宗即位,擢殿中侍御史。荐王安石可大用,又论宗室禄多费巨,宜于削减等。卒。
张商英(1043-1122) 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治平进士。任检正中书记房公事,擢监察御史,坐事监荆南商税。哲宗即位。除开封府判官,提点河东刑狱。召右正言,左司谏。上疏力攻司马光、吕公著等。因事贬监江宁酒税。起知洪州,入权工部侍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旋拜尚书左丞。与蔡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为御史所劾,罢知毫州,入元祐党籍。大观四年(1110),拜尚书右仆射。后为张克公奏劾,罢知河南府,旋贬崇信军节度使,安置衡州。卒,追谥文忠。
侯宝斋(1851-1911) 近代袍哥首领。名邦富。新津区人。为新津城西哥老会“新西公”公口的龙头大爷。1904年冬,召集四方九府哥老会众数千人,秘密结合成“四方同志九成团体”,假借六十寿辰,于新津王爷庙举义。与清军激战于成都南门红牌楼、武侯祠,皆获胜。9月14日率部回新津,10月1日新津保卫战开始,12日城破,突围至邛崃古松,18日夜,被叛徒杀害。
刘绍禹(1900-1981) 教育家、心理学家。名怀锐。新津区人。1914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2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教育学系学习,次年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1924年获学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成都大学心理学教授。1952年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1957年任四川师范学院院长。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谭绍文(1929-1993) 新津区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河北纺织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继任天津纺织工学院教务处长、党委常委、副院长、院长。1981年起先后任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市委常委、秘书长,政协主席、市委书记,天津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欧阳炯(896-971) 五代十国后蜀词人。益州华阳(今双流区)人。少事前蜀,为中书舍人。后唐为秦州从事。后汉拜翰林学士。入宋为右散骑常侍,俄充翰林学士,转左散骑常侍。能文,好为词,曾为《花间集》作序。
邓绾(1028-1086) 字文约。双流人。举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通判宁州,上书颂王安石新法,除集贤校理,同知谏院,协助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去位,颇附吕惠卿,安石复相,又劾吕惠卿。神宗察其禀性,斥知虢州。元丰中,历知荆南、陈、陕、青、邓。元祐初,徙扬州,改滁州,卒。
邓洵武(1057-1121) 字子常。绾子。第进士。绍圣中,为国史院编修官,撰《神宗史》,迁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讲,修《哲宗实录》迁吏部侍郎。崇宁三年(1104年)迁尚书右丞、中书侍郎。政和六年(1116年)知枢密院。仿陕西弓箭手制,募边民为兵,置所司教以战阵,劝以耕牧,镇抚溪蛮。拜少保,封莘国公。卒,赠太傅,谥文简。
林思进(1873-1953) 中国古典文学家、诗人。别号清寂翁。华阳(今双流区)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学日本宏文师范学校,归国授内阁中书,被聘为成都府中学堂监督。历任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人代会代表、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清寂堂诗录》1989年出版。
秦载赓(1875-1911) 名秉钧。华阳县(今双流区)中兴场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7月被推为川东民军首领,8月发动武装起义,后与王天杰、龙鸣剑军会师籍田铺,为东路全军统领。作战20余次,占领10余州县。未几闻新政为官绅把持,单骑前往调查,出井研城为伏兵袭击,坠马而死。
周道刚(1875-1953) 字奉池。双流区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首批官费留学日本,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回国,任四川武备学堂教习。1907年任陆军十六标标统,后任陆军小学总办。宣统元年(1909年)代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协统。1913年任北京政府陆军部长及总统府咨议官。1916年8月任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1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1917年11月12日任四川督军。1918年后隐居成都。1941年3月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吴鼎昌(1886-1950) 字达诠,别署前溪。华阳(今双流区)人。清末以官费留学日本,191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任翰林院检讨,北京法政学堂任教。历任本溪湖铁矿局总办、大清银行总务长、江西大清银行总办。1912年任上海中国银行正监督,加入共和党,次年为进步党政务部成员。1915年袁世凯授予上大夫衔,先后任中国银行总裁、盐业银行总经理、安福俱乐部院外评议员。1918年任财政部次长兼天津造币厂厂长。1926年后任天津大公报社社长。193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贵州省政府主席。1945年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48年5月任总统府秘书长。1949年赴香港。
张群(1889-1990) 华阳(今双流区)人。早年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官费留学日本。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参加上海光复之役,任沪军都督府军务处军械长,继任第二十三师参谋长。1915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5年任浙江督军署参谋。1917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军政府副官长,后任四川省、河南省警务处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部参议。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兵工署署长、上海特别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兼外交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重庆行营主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成都行营主任兼四川省政府主席。1947年后任行政院院长、重庆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秘书长。
李劼人(1891-1962) 作家,文学翻译家。华阳(今双流区)人。原名农祥,笔名老懒、菱乐。曾任《四川群报》主笔,《川报》总编辑。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入巴黎大学、蒙伯利埃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后,任成都大学文科主任、四川大学教授、重庆民生公司民生机器修理厂厂长、嘉乐制纸公司董事长。参与建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并任理事长、会刊《笔阵》主编。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副市长,西南文学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文联、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译有[法]莫泊桑《人心》、[法]福楼拜《马丹波娃利》等。
乔大壮(1892-1947) 诗人、篆刻家。名曾劬,号波外居士。华阳县(双流区)人。清末就读于北京辞学馆。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
郭勋祺(1895-1959) 原名郭勋。四川华阳永兴乡(今属双流天桥乡)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军军长等职。是川军中的爱国将领。
杨厚(72-153) 广汉新都人。少传父业,善图谶学、天文推步之术。顺帝时特征至京,官拜议郎,迁侍中,史称每言灾异多中,并有消救之法。后退职归家,修习黄老之学,教授门生三千余人。死后乡民谥曰文父。
杨统 杨厚父。从犍为周循习图谶学,又从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章帝时为彭城令,位至光禄大夫,为国三老。每有灾异,朝廷往往咨访。
杨廷和(1459-1529) 新都人。成化进士。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历官修撰、左春坊大学士、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文简畅有章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与修《宪宗实录》及《会典》。正德二年(1507年)入东阁参理政务,进文渊阁大学士,正德七年继任首辅。武宗无子,他根据祖训,请立兴献王子,后为世宗。世宗未至,他总理朝政凡四十日。用遗诏罢除正德间一切非定例者。中外大悦。及“大礼”议起。力争他所持之论。先后四次封还御批,上奏几三十疏,帝怀恨。遂乞休,被罢官归。其诛大奸,决大策,功在社稷。卒。隆庆初复官,赠太保。
杨慎(1488-1559) 新都人。廷和子。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赋《黄时诗》,李东阳颇赏识,令受业门下。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名,授翰林修撰。与修《武宗实录》,事必直讳。总裁蒋冕、费宏把草稿交给他,由他修改定稿。世宗嗣位,充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官翰林学士。偕同僚力请罢免张璁、桂萼。帝怒,把他贬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曾对人说,学业品德当从学问中来。明世著作之丰富,当以他为最。除诗文外,杂著多至一百余种,传于世。嘉靖三十八年死于贬所。隆庆初,赠兴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严树森(?-1876) 四川新繁(今新都)人。原籍陕西渭南。道光举人。捐纳为内阁中书,历官至巡抚。任经河南、湖北、广西诸省。咸丰、同治中,先后在河南、湖北镇压太平军、捻军,屡被贬黜。光绪二年卒。
王铭章(1893-1938) 新都县人。1912年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四师师长。1937年出川抗战,率部一二二师并指挥一二四师转战于晋北、晋东等地区。1938年3月14日坚守滕县与日军展开巷战,浴血奋战三昼夜,英勇牺牲。1938年4月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曾涌泉(1902-1996) 新都县人。唐山交通大学肄业。早年在新都、成都、重庆、唐山从事学生运动。1919年为成都学联领导成员之一。1924年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兼作翻译。后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后任苏联远东国家出版部中文部主任兼远东共产主义大学教员。1939年后任延安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第四局副局长、编译局局长兼俄文学校和外语学校校长。1945年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石家庄警备司令员,华北军区补训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驻苏联大使衔参赞,驻波兰、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艾芜(1904-1992) 作家。新繁(今新都县)人。早年在昆明及缅甸、马来亚、新加坡流浪,做过杂役、报馆校对、副刊编辑、小学教员。1932年参加左联。后在桂林、重庆从事写作。曾任重庆大学教授,四川省文联、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名誉主席。
宽霖(1905-1999) 高僧。俗名王天顺。新都县人。1917年在新都县出家为僧。历任九江黄龙寺方丈、成都文殊院方丈、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名誉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是第五届省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
高稼(1171-1235) 邛州蒲江人。文武双全,历任潼州府、荣州、阆州、利州等地方官,为政清廉。宋宝庆三年(227年)蒙古入侵川陕汉中地区,坚守沔州,不屈而死。
高定子(1177-1247) 南宋大臣。邛州蒲江人。历知中江、丹棱等地。进直宝章阁,擢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吏部尚书,累官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魏了翁(1178-1237) 邛州蒲江人。字华父,号鹤山。南宋庆元进士。开禧元年(1205年)召试学士院,迁校书郎。次年知嘉定府。三年,奉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间,出知汉州、眉州、潼川等地。所至约已裕民,治行彰闻。几度入朝任职,官至资政殿学士。嘉熙元年(1237年)知福州。卒谥文靖。
高斯得(1200-1276) 南宋大臣。邛州蒲江人。绍定二年(1229年)授利川(今广元)路观察推官,迁史馆校勘,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外为官。杜范为相,召为太常博士,秘书郎。复论史嵩之,排斥出外,任浙东提点刑狱等职,多有善政。入为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李家钰(1892-1944) 出生于蒲江县大兴乡窗子坝村。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转战于山西、河南抗日前线。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在督师河南陕县秦家坡的战斗中,不幸壮烈殉职,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刘湘(1890-1938) 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曾任川军总司令、四川善后督办、川康边务督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四川“剿总”总司令、川康绥靖主任、四川省主席等职。在绵延十七年的四川军阀混战中,不断扩充速成系集团的势力,最后削平“群雄”,统一四川。“七· 七事变”后,担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率领十几万川军出川抗日。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逝世。郭沫若送有挽联,哀其“出师未捷身先死”。
车耀先(1894-1946) 革命烈士。原名车荣华。大邑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经营“努力餐”为掩护开展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活动。“七·七事变”后,被选为成都各界华北抗敌后援会负责人之一。1940年3月在成都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松林坡。
刘文辉(1894-1976) 出生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糖场间。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川康边防军总指挥、四川省主席及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1949年12月9日,与邓锡侯、潘文华一起,在四川省彭县通电起义。1959年,被任命为林业部部长,后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叶心清(1908-1969) 中医针灸专家。字枝富。大邑县人。拜汉口名医魏庭兰为师,返川后,在成、渝两地设医寓“国粹医馆”行医。1955年调北京中医研究院执医,并任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曾多次出国为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等国家元首治病。是全国政协委员。
刘元瑄(1911-1996) 大邑县人。入第二十四军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任二十四军十八团中校营长、团长,川康边防军十三旅旅长。1938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大学将官班,1940年毕业于长沙陆军大学特别班。1943年任二十四军一三六师师长。1945年任整编陆军二十四师代师长、二十四军中将副军长、代军长。创办《新康报》、《西方日报》,任董事长。1949年12月9日随刘文辉主持雅安地区起义。后任西康省军区副司令员,西康省政协副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杨析综(1928-2007) 大邑县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汉县委书记和县长、郫都区县委书记、温江地委副书记和书记、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1985年任河南省委书记。1989年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后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