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物

常州市

萧承之(384-447)
齐高帝萧道成父。东晋末年历建威府参军,安国、汶山二郡太守。宋文帝时迁济南太守。元嘉七年刘彦之北伐失败,北魏南寇济南。他率数百人保全孤城。元嘉十年(433)迁汉中太守,随梁州刺史萧思话击退氐帅杨难当,收复梁州,以功封晋兴县五等男。官至右军将军。萧道成称帝后,追尊宣皇帝。

萧道生
齐高帝次兄。宋世官至奉朝请卒。齐建元元年(479),追封始安王,谥号贞。子鸾即帝位,追赠为景皇帝。

齐高帝(427-482)
即萧道成,字绍伯。南兰陵(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朝萧齐开国皇帝。初事南朝宋,以功拜建康令。宋明帝即位,封为辅国将军,讨平叛乱,军功显赫,迁南兖州刺史,进爵为公。元徽五年废刘昱,立刘准为帝。功封司空,竟陵郡公,进位相国。建元元年春,刘准让位于萧道成。建国号齐,即历史上的齐高帝。

齐武帝(440-493)
即萧赜。小名龙儿,庙号世祖。南朝宋时历赣令、广兴相、江州刺史、中军大将军。齐国建立,立为太子。建元四年(482年)即位。注重发展生产,减免税赋,贷民良种。并力图革除婚丧奢糜弊俗。在位十一年卒。

齐废帝郁林王(473-494)
即萧昭业。字元尚,小名法身。齐文惠太子长子。初封南郡王。文惠太子卒,立为皇太孙。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卒,继帝位。在位沉湎酒色,与父姬淫通,信用佞邪,赏赐无度。次年为镇军将军萧鸾所杀,以王礼宾葬。

齐废帝海陵王(480-494)
即萧昭文。齐文惠太子第二子。初封临汝公,郁林王即位,进封新安王,授杨州刺史。隆昌元年(494)郁林王废,被立为帝,改元延兴。同年又被废为海陵王,旋被杀,谥恭王。

齐明帝(452-498)
即萧鸾。字景栖,小名玄度,庙号高宗。齐皇族。少孤,为齐高帝抚养,封西昌侯。历郢州、豫州刺史、尚书仆射。郁林王即位后,以大将军辅政。先后废郁林王、海陵王,遂自称帝。在位俭约,废齐武帝所起新林苑,还地百姓。但以皇族支庶即位,性多猜疑,累诛杀大臣,国势渐衰。永泰元年病卒。

齐废帝东昏侯(483-501)
即萧宝卷。字智藏,齐明帝萧鸾第二子。本名明贤,萧鸾辅政后改名。建武元年(494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498)即帝位。为政暴虐,肆意杀戮大臣,赋敛烦苛,生活荒淫,大修殿台楼阁,百姓贫困,国势日衰。后雍州刺史萧衍等起兵围建康,城破被杀。和帝立,追谥为东昏侯。

齐和帝(488-502)
即萧宝融。字智昭,齐明帝萧鸾第八子。建武元年(494年)封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改封南康王,授荆州刺史。永元二年,雍州刺史萧衍、荆州长史萧颖胄起兵攻建康,奉其为相国,次年称帝。中兴二年(502年)禅位于萧衍,降号巴陵王,旋卒。

萧嶷(444-492)
齐高帝萧道成第二子。初为太学博士,宋末累迁至荆州刺史。齐国建立,迁扬州刺史,封豫章郡王,至齐武帝时,累加太子太傅,中书监。为政宽厚,得朝野欢心,位极人臣,不谋权势,故不为帝王所忌。不营财利,死后第库无现钱。永明十年卒,追赠丞相,谥号文献。

萧映(458-489)
齐高帝第三子。宋世历著作佐郎、宁朔将军、南兖州刺史。齐国建立,封临川王,授扬州刺史。善吏治,令行禁止。善骑射、书法、解声律。后历荆州刺史、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永明七年卒,谥号献。

萧晃(460-490)
齐高帝第四子。有武力,便弓马。宋世历淮南、宣城二郡太守,豫州刺史。齐国建立,封长沙王。以擅杀典签为高帝所责。武帝时,又以私蓄兵仗不受信用,历南徐州刺史、丹阳尹。永明八年卒,谥号威。

萧晔(467-494)
齐高帝第五子。封武陵王。高帝时髦为会稽太守,武帝时以数忤旨,不受信任与重用,久不用为方镇,及授以江州刺史,百日即征还,累不得志。武帝崩,遗诏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议立太孙为帝。隆昌元年卒,谥号昭。

萧锵(469-494)
齐高帝第七子。封鄱阳王。历雍州、江州刺史,有宠于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迁为领军。郁林王时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深受信任与重用,郁林王欲诛萧鸾,锵劝阻而止。及萧鸾专政,武帝旧将俗拥锵诛鸾,为鸾所杀。

萧铄(470-494)
齐高帝第八子。时鄱阳王锵好文章,铄好名理,世人称为“鄱桂”。历南徐州刺史、中书令。海陵王时官至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为萧鸾所杀。

萧锋(475-494)
齐高帝第十二子。封江夏王。历南彭城、平昌二郡太守,徐州刺史。郁林王时召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有勇力,上书谴责萧鸾杀诸王。为萧鸾遣人所杀。

萧锐(476-494)
齐高帝第十五子。封南平王。齐武帝时为左民尚书,以朝直勤谨,迁湘州刺史。郁林王时进号前将军。海陵王时,为鸾遣兵所杀。

萧铿(477-494)
齐高帝第十六子。封存宜都王。初为游击将军,永明十一年(493)迁南豫州刺史。时有盗发境内古冢,内有金银珪璧等物,他遣人修复,财宝一毫不取。次年为萧鸾所杀。

萧铉(480-498)
齐高帝第十九子。封河东王。历徐州刺史、中书令。齐明帝诛高帝、武帝子孙,以铉年少得免。建武四年(497)王晏以谋立铉为名谋反,牵连免官。后又为齐明帝遣人所杀。

萧长懋(458-493)
小字白泽。齐武帝萧赜长子。齐建元元年(479)封南郡王,齐武帝即位,立为皇太子。武帝晚年好游乐,以其分掌政事。好奢侈,所修殿堂观宇,富丽过于皇宫。永明十一年病卒,谥文惠太子。郁林王即位,追尊为文帝。

萧子良(460-494)
齐武帝第二子。宋末历宁朔将军、会稽查太守。齐国建立,封闻喜县公。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授司徒。礼才好士,广交宾客。又笃信佛教,招集名僧讲解佛法。郁林王时进位太傅。隆昌元年卒,谥号文宣。

萧子卿(468-494)
齐武帝第三子。建元元年(479)封临汝县公。武帝即位,封庐山陵王。历郢州、荆州刺史,在州用具服饰,多违制度。后迁为南豫州刺史,赴任途中以部伍作水军为戏,为武帝所知,免官。郁林王时复授以骠骑将军、司徒,寻又被杀。

萧子响(468-489)
齐武帝第四子。封巴东郡王。历豫州、江州刺史。少好武,私养勇士六十余人,又欲以锦袍绛袄与蛮交易器仗,为荆州长史刘寅等密启朝廷。事发,乃杀刘寅等,举兵攻朝廷军,兵败归降。赐死,贬鱼复侯。

萧子敬(472-494)
齐武帝第五子。初封应城县公,改封安陆王。历南兖州、荆州刺史,丹阳尹,郁林王时进号征北大将军,出镇南兖州。海陵王时加号侍中。后为萧鸾遣军所杀。

萧子懋(472-494)
齐武帝第七子。初封江陵公,改封晋安王。历南豫州、南兖州、湘州刺史。好读书,撰有《春秋例苑》三十卷。郁林王时为雍州刺史,见幼主新立,私造器仗,作自全之计,为朝廷发觉,转江州刺史。延兴元年,欲于江州起兵,事败被杀。

萧子隆(474-494)
齐武帝第八子。初封枝江公,改封随郡王。有文才,武帝以比魏东阿王曹植。历中书令、荆州刺史。郁林王立,征为侍中,海陵王时萧鸾辅政,欲诛高帝、武帝子孙。子隆有才,最先被害,有文集行于世。

萧昭胄
南朝齐时人。子良子。袭父爵为竟陵王。后以封境近边,改封巴陵郡王。齐武帝时为会稽太守,郁林王时为右军将军,明帝时为太常。明帝欲诛高帝、武帝子孙,昭胄与弟昭颖逃奔崔慧景,慧景兵败,复自首投朝廷。后与巴西太守萧寅结谋,欲诛东昏侯自立,事泄被杀。

萧缅(455-491)
道生幼子。初为宋秘书郎、中书郎。齐封安陆侯,武帝时为吴郡太守,政绩斐然。及卒,吏民沿沔水悲泣设祭,于岘山立祠祭祀,谥昭侯。明帝建武元年(494),追谥安陆王。

萧遥光(468-499)
道生孙。齐武帝时,历员外郎、中书郎。郁林时,萧鸾辅政,诛赏事多与谋议。萧鸾即位,授以扬州刺史。好吏事,性惨毒,常与明帝参议杀高帝、武帝子孙。明帝卒,受遗诏辅政,谋废帝自立。永元元年聚荆、豫二州军队反,兵败被杀。

萧遥欣(469-499)
道生孙。初为秘书郎。海陵王时,萧鸾辅政,授兖州刺史。明帝即位,授荆州刺史,封曲江县公。兄遥光为扬州刺史。权势并在一门,遥欣多畜武士,为兄外援,欲废帝拥兄登位,事未成病卒。谥康公,葬用王礼。

萧宝义
齐明帝长子。本名明基,后改名。建武元年封晋安郡王,授扬州刺史怪有废疾,不理事。东昏侯、和帝时,历司徒、司空。梁受禅,封巴陵郡王。奉齐后,天监中(502-519)卒,谥号隐。

萧宝玄(?-500)
齐明帝第三子。封江夏郡王,授郢州刺史。东昏侯时授南徐、兖二州刺史。娶尚书令徐孝嗣女为妃,孝嗣被杀,被逼与妃离绝,遂怀怨望。永元二年,崔慧景举兵,宝玄响应,随至建康,及兵败,为东昏侯所杀。

萧衍(464-549)
南兰陵(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即南朝梁武帝。汉萧何之后,齐高帝萧道成族弟,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南齐中兴元年(501年),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次年灭齐,建立梁朝。公元502年-549年在位。提倡佛教,大建寺院,舍宅为寺,并三次舍身同泰寺。梁太清元年(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后因侯景作乱,使江南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他亦困饿而死。萧衍长于文学,精通乐律。

梁简文帝(503-551)
即萧纲,字世缵,小字六通。梁武帝第三子,庙号太宗。初封晋安王。中大通三年(531)立为皇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害梁武帝,扶其继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杀。善诗赋经义,然诗颇轻艳,时称“宫体”。

梁元帝(508-554)
即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第七子,庙号世祖。初封湘东王,授荆州刺史。侯景叛乱,他遣将王僧辨平定侯景,于江陵建都称帝。承圣三年萧察引西魏军攻破江陵被俘杀。好文学。

梁敬帝(542-557)
即萧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第九子。太清三年(549)封兴梁侯,承圣元年(552)封晋安王,次年授江州刺史。及元帝为西魏所杀,梁将王僧辨立萧渊明为帝,以其为皇太子。陈霸先杀王僧辨,废萧渊明,立其为帝。太平二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废为江阴王,旋又被杀。

萧懿(?-500)
梁武帝长兄。初为齐邵陵王行参军,累迁至梁、南秦二州刺史。在州抗击北魏军南攻,又遣军攻克北魏六戍,边境前安,召为尉卿。裴叔业据豫州反,授豫州刺史,率军讨叛。又奉召进京平崔慧景之乱,迁尚书令。以功高为东昏侯所忌,被杀。梁追封长沙郡王,谥号宣武。

萧统(501-531)
梁武帝长子。世称昭明太子。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立为太子。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成诵。五年(506年),出居东宫。东宫藏书三万卷,他引纳贤士,相与商榷古今,一时才人并集。又招文学名士,编集《文选》三十卷,世称《昭明文选》,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

萧综
梁武帝第二子。天监三年(504)封豫章郡王。有才学,善作文,历为南徐州刺史、丹阳尹。其母吴淑媛初为齐东昏侯宫人,后归梁武帝,七月生综。综自以为东昏侯子,常怀异志。普通六年督众北伐,遂奔北魏,魏封丹阳王,自改名缵,字德文,为东昏侯服丧。大通二年(528),欲与齐建安王萧宝寅同反,为魏人所杀。

萧纪(506-551)
梁武帝第八子。少勤学,有文才。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武陵郡王。历丹阳历尹、江州、扬州、益州刺史。侯景围建康,纪不赴援。武帝卒,于蜀称帝,改年号为天正,署置百官。太清五年,率军东下,以讨侯景为名,将攻荆州,为梁元帝败,被杀。

萧正德
梁武帝六弟萧宏第三子。萧衍养以为子。梁国建立,未能立为太子,遂心怀不满。普通六年(525)逃奔北魏,次年又逃归。中大通四年(532)授吴郡太守,封临贺郡王。侯景谋反,推其为天子,改扑号为正平元年。景攻下建康,恢复太清年号,降号大司马,旋又被杀。

萧大器(523-551)
梁简文帝萧纲嫡长子。初封宣城郡王,历为中卫将军、扬州刺史。大清三年(549)萧纲即位,立为皇太子。大宝二年为侯景所杀。元帝时追谥哀太子。

萧方矩(?-554)
梁元帝萧绎第四子。初封南安县侯、授湘州刺史。萧绎承制,拜王太子。改名元良。承圣元年(552)立为皇太子。西魏破江陵,与元帝一同被杀。敬帝追谥愍怀太子。

萧思话(406-455)
南兰陵人。少好书史,善弹琴,能骑射。初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宋文帝时为青州刺史,檀道济北伐失利,萧弃镇南逃,被免官。复受任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收复汉中。刘骏讨元凶刘劭,他起兵响应。刘骏即帝位,授以中书令、丹阳尹。官至郢州刺史。卒,谥穆侯。

萧斌
南朝宋时人。萧思话从兄弟。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大将军谘议参军、豫章太守。历南蛮校尉、侍中、辅国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元嘉二十七年(450)统众军北伐,攻克乐安等地,围滑台不克,退兵,被免官。后复用为南平王刘铄右军长史,随刘劭弑文帝,刘劭即位,授尚书仆射、领军将军。刘劭败,后为孝武帝所杀。

萧惠开(423-471)
南兰陵人。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初为秘书郎,累迁至黄门侍郎,以与侍中何偃不和,免官。复迁至益州刺史,在任多诛杀,为蜀人所不附。宋明帝时,晋安王刘子勋反。他举兵响应。及晋安王败,益州诸郡乘机起兵围州城。为明帝所赦,得还建康。后历为南东海太守、少。以不得志,病卒。

王敬则(?-498)
晋陵南沙(今江苏常州市东)人。初为宋宫内禁卫军队主,与寿寂之等杀前废帝,拥立宋明帝即位,后又与杨玉夫杀苍梧王,推萧道成辅政。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他杀禁卫军中欲响应者。齐国建立,迁南兖州刺史,封寻阳郡公,历任重职,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齐明帝立,以高帝、武帝旧臣,为明帝猜忌,出为会稽太守。永泰元年(498)闻齐明帝病重,举兵反,攻至晋陵,兵败被杀。

萧赤斧(430-485)
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宋孝武帝时,竟陵王诞反,赤斧随沈庆之围城有功,封永安亭侯,迁钱塘令。善于理政,任满为百姓所留。齐世迁为雍州刺史,在州不营私利,勤于奉公,进封南丰县伯。武帝时,官至太子詹事、给事中。卒,家无储积,无绢为衾。谥懿伯。

萧颖胄(462-501)
赤斧长子。好文义。历秘书郎、中书郎、卫尉。东昏侯时为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时东昏侯诛戮大臣,方镇各怀异计。永元二年(500)与雍州刺史萧衍共起兵,拥立和帝于江陵即位,自为侍中、尚书令。发兵进攻建康,平郢、江二州时,于江陵发病卒,谥号献武。

萧惠基(430-488)
南兰陵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初为著作佐郎。宋明帝时,兄惠开于益州抗拒朝廷,惠基奉使招降惠开,归不论功。宋末姊夫桂阳王休范、妹夫刘秉先后反,惠基皆不与同,以是深受萧道成信任与重用。齐国建立,历卫尉、侍中、太常。善隶书、奕棋、解音律,性恬淡,不慕权势。永明六年卒,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萧介
祖籍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少博涉经史,善作文。齐为著作佐郎。入梁,历尚书金部郎、给事黄门侍郎。大同二年(536)武陵王为扬州刺史,召为长史,在职清白。渐迁至都官尚书,为武帝所重,常议军国大事。中大同二年(547)称疾辞职,拜为光禄大夫。年七十三卒于家。

萧洽(471-525)
介从父兄。少好学博览。善作文。齐为国子生,举为明经,授著作佐郎。入梁,历太子中舍人、南徐州治中。州有职吏数千人,前后居治中者皆至巨富。洽不受馈赠,妻子不免饥寒。迁通直散骑常侍、临海太守。奉敕撰同泰寺、大爱敬寺塔铭、当涂堰碑,文皆华美。官至司徒左长史卒。

萧摩诃
南朝陈时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骁通善战,初为侯安都步将,以平留异、欧阳纥功,累迁巴山太守。太建五年,随都督吴明彻北伐,以功封廉平县侯。后征为右卫将军。始兴王叔陵行刺后主,摩诃率兵追斩。后主即位,授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以其女为皇太子妃。陈亡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以与隋汉王谅谋反,被杀。

萧景(477-523)
梁武帝从父弟。齐历晋安王国左常侍、永宁令,居县政为百城第一。梁国建立,封吴平县侯,授南兖州刺史。在州明而有威,文案无滞,吏不敢欺。转雍州刺史,于州修城垒,劝农桑,州内盗寇绝迹。后历领军将军、监扬州刺史、郢州刺史。普通四年卒,谥号忠。

萧勃
景子。梁末仕至定州刺史,封曲江县侯。广州刺史元景仲举兵响应侯景,为西江督护陈霸先所杀,勃遂占据广州。敬帝时,累进位太尉、太保。陈禅代梁,举兵不从,兵败被杀。

萧渊明
梁宗室。封贞阳侯。太清元年(547)为豫州刺史,都督诸军北伐,至吕梁兵败,为东魏所俘,授以散骑常侍。及西魏破江陵,北齐乃送渊明至建康,立为帝。陈霸先立敬帝,降号为建安王。旋病卒,北齐追谥为闵皇帝。

萧见理
梁宗室。性凶粗,不为宗室所重。父正德为侯景立为帝,以其为太子。招聚群盗,常于夜间抢劫,后中流矢死。

萧贲
梁宗室。侯景围建康,贲出投景,为监造攻具,以攻台城。南康王会理谋袭侯景,贲又告密,景乃封其为竟陵王,改姓侯氏。后仍为侯景所杀。

萧恪(?-552)
梁南平王伟世子。初为雍州刺史,年少不知庶务,委政宾客,群小乘机渔利,以此被召还。更改作学问的志向,后所历皆有善政。梁末为郢州刺史,元帝授以尚书令、司空。大宝三年卒,谥靖节王。

萧修
梁鄱阳王恢子。以王子封宜丰侯。九岁通《论语》,十一岁能作文。历为卫尉卿,梁、秦二州刺史。在汉中七年,移风易俗,人号慈父。侯景之乱,汉中为西魏所占,乃诣荆州归元帝,授湘州刺史。敬帝时,进号太尉、太保。病卒,时年五十二。

萧栋
梁昭明太子萧统孙。侯景废简文帝,立其为帝,改年号为天正。未几,禅让与景,降封淮阴王。侯景兵败,为元帝所杀。

萧庄
梁元帝孙。初封永嘉王,敬帝时出质北齐。陈禅代安梁,王琳于郢州扶其即帝位,改年号天启,署置百官。王琳兵败,复逃归北齐,齐封梁王。后卒于邺。

萧瑀(574-647)
字时文,梁宗室。幼封新安郡王。隋时历官内史侍郎、河池郡守,曾献计解炀帝雁门突厥之围。奉召入唐,封宋国公。高祖时官至尚书右仆射、中书令,预定国典朝仪,主持内外考选,执掌大权。唐贞观初任尚书左仆射。后因与封伦、房玄龄颇有异同,改任他官,后又参知政事。性急善变,礼佛甚笃。晚年不得志。初谥肃,改谥贞褊公。图象凌烟阁。

胡宿(996-1067)
常州晋陵人。第进士,为扬子尉。县水灾,率公私船救活数千人。历馆阁校勘,知湖州,知制诰,知审官院、审刑院等。嘉祐六年(1061),拜枢密副使。以老,数乞辞位。治平三年(1066),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为人谨慎、忠实,内刚外和,清廉俭朴,无毫发为私。次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死。赠太子太傅,谥文恭。

胡宗炎
宿子。第进士。为国子大宗正丞,开封府推官、考功吏部郎中。哲宗死,辽使来京师吊祭,以鸿胪少卿迎境上。还,升鸿胪卿。旋以直龙图阁知颍昌府,徙知密州。工诗,藻思清婉,为欧阳修赞赏。

胡宗愈(1029-2094)
宿从子。第进士。历光禄丞、集贤校理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等。反对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出通判真州。元祐初,授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献《君子无党论》。拜尚书右丞。为谏议大夫王觌等攻击,出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得安居。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胡宗回
宿从子。以荫登进士第,累迁吏部郎中。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坐捕平民致死,降集贤殿修撰、知随州、改庆州。遣王愍占邈川等地,激起吐蕃郎阿章反抗。又遣王吉、魏钊、种朴等将率领部进击,皆战败死,遂罢知蕲州。后授枢密直学士,徙永兴、郑州、成德军,复坐事去。大观中,卒。赠银青光禄大夫。

张守(?-1145)
常州晋陵人。崇宁进士,又中词学兼茂科。授宣德郎,迁监察御史。建炎初,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又奏请大臣以选将治兵为急务。三年(1129),迁御史中丞,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1130),除参知政事,被劾,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旋改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后徙知绍兴府。不满秦桧擅权。卒,谥文靖。

丁允元(?-?)
常州人。南宋时官太常寺中官少卿。淳熙十六年(1189年)因请减免盐铁等税,被谪知潮州。任职期间,为潮州湘子桥增建西岸六座桥墩,迁建笔架山韩愈祠,创置六齐兴学。促使潮郡文化发展。

向士璧(?-1261)
常州人。南宋绍定进士。曾知黄州、峡州(今湖北黄冈、宜昌),捐家资百万供军费。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蒙哥汗率军攻涪州(四川涪陵市),奉命往援,数立奇功,迁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湖南长沙市),升湖南制置副使。景定元年(1260年),坚守潭州,击退元军。贾似道入相,嫉其功,贬漳州(属福建),被害。

潘思榘(1695-1752)
江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雍正进士。历官广东按察使、浙江布政使、安徽巡抚、福建巡抚。乾隆中,曾先后疏请兴瑶族义学,定平粜时间,禁垦占官湖,筹划农田水利,皆得准行。所任地方,多有政绩。乾隆十七卒。

左辅(1751—1833)
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末期进士。官历知县、知府至湖南巡抚。嘉庆中,长期为官于安徽府县,颇得民心,有声誉。减湖南苗疆租谷,免其逋租,禁差役入苗寨,准苗民食川盐。道光三年(1823)离官,十年后卒。

刘逢禄(1776-1829)
常州府人。年二十五以禀生拔贡,与李兆洛齐名,称“常州二甲”。清嘉庆进士,改礼部主事,凡十二年,恒以经术决事,为众所钦服。生平于学务深造自得,与庄存与同为清“常州学派”创始人。

恽祖翼
江苏湖阳(今江苏常州)人。同治举人。历官知县道员至浙江布政使、巡抚。光绪中,任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创设襄樊报水宅以杜船患。兴修浙江水利,开嘉兴泖河,疏港建闸;浚杭州上塘河,改建上虞土塘为石塘。义和团运动时,参加“东南互保”,上疏请整顿军营积弊,得准推行于各省。

盛宣怀(1844-1916)
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历任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河间兵务道、电报局总办、天津海关道、华盛纺织总广督办、铁路总公司督办、工部左侍郎、会办商务大臣、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经理、邮传部尚书等职。利用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并出买钱路与矿山权利。宣统二年(1910年)任皇族内阁邮传部大臣时,以“铁路国有”名义,将商办川汉、粤汉斡线路权作抵,大借外债,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爆发后,以误国首恶罪革职。民国元年(1912年)亡命日本,继续出卖汉冶萍企业。

屠寄(1856-1921)
常州府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入粤,供职广雅书局,兼广东舆地局总纂。光绪十九年中进士,历任工部主事、黑龙江舆地局总办、京师大学堂正教习、奉天大学堂总教习、浙江淳安知县、浙抚幕僚、南通国文专修馆馆长等职。辛亥革命后被公举为常州民政长。民国2年(1913年)袁世凯篡权,自此专心著述。民国6年应聘任国史馆总纂。长于史地之学,尤精通蒙古史。晚年信佛,热心家乡公益事业。

赵元任(1892-1982)
语言学家。常州人。1910年毕业于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后赴美国入康奈尔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康奈尔大学物理教授。192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研究部导师。1921年任哈佛大学中文讲师。1922年发表自行创制的罗马字拼音式。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主任,从事全国方言调查。1938年赴美国,任教于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1945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团代表、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学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国音新诗韵》、《国语问题》等,译有《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有《赵元任歌曲选》。

洪深(1894-1955)
戏剧活动家,影剧编导。常州人。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学烧瓷工艺。后入哈佛大学、波士顿演员表演艺术学校学习戏剧。1922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曾领导上海戏剧协社、复旦剧社,参加南国社、明星电影公司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创作话剧《赵阎王》、《五奎桥》和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导演话剧《少奶奶的扇子》、电影《铁板红泪录》等。是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戏剧科科长。后在重庆、桂林等地导演了《法西斯细菌》、《祖国在呼唤》等话剧。建国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中国剧协第一届副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有《洪深文集》(4卷)。

张太雷(1898-1927)
江苏常州人。191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春赴苏联,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参与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任青年团中央书记。1927年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七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中共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旋到广州主持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兼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广州起义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12月11日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下午主持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后遭敌人袭击,不幸牺牲。

瞿秋白(1899-1935)
江苏常州人。1911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联,写了大量通讯报导。1923年1月回国,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新青年》季刊主编。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1月参加中共四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宣传部委员。参与领导上海五卅运动。1927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参加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常务委员。曾著文系统批判陈独秀、彭述之的右倾错误。参与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政治方针,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共中央书记兼中共宣传部部长、中共农民委员会书记。曾犯“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主持召开中共六大,作政治报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出席共产国际六大,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1930年秋回国,主持召开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任中共中央常务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参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

1931年初被错误地撤销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常务委员,受到王明“左”倾领导者的排斥打击。后从事党的文艺工作。曾与鲁迅在上海开辟并坚持革命的第二战场,反对国民党文化“围剿”。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2月调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任人民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兼中华苏维埃大学校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坚持斗争。参与领导组织南方游击战争。1935年初因肺病严重,经组织决定到上海就医。2月24日转到福建长汀濯田区水口镇水径村,不幸被敌军捕俘。在狱中备受酷刑,严守党的机密。同年6月18日于长汀中山公园从容就义。

杨小仲(1899-1969)
电影导演。常州人。1916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导演的影片有《兰兰和冬冬》、《宝葫芦的秘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史良(1900-1985)
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江苏常州人。字存初。女。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任常州市学生会副会长,领导全市学生罢课。1927年毕业于上海法科大学。1931年开始在上海执行律师业务,任上海律师公会执委。多次为受迫害的中国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出庭辩护,进行营救。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妇女界救国会,被选为理事。1936年11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联络委员会主任。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司法部部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第二至四届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刘靖基(1902-1997)
常州人。曾任常州大成纱厂经理、上海安达纱厂总经理。建国后,历任上海安达纺织厂总经理,上海大隆机器厂、南京江南水泥厂董事长,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公司经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名誉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方重(1902-1992)
江苏常州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比较文学家、翻译家。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攻读英美文学。1927年回国,在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英国文学教授。1931年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1947年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华东师大、复旦大学教授。1957年起,调任上海外语学院西语系主任。他是中国研究英国作家乔叟的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英国诗文研究集》,译作《乔叟全集》、莎士比亚诗剧《查理三世》、《陶渊明诗文选译》等。

姜椿芳(1912-1987)
翻译家。常州人。曾任共青团哈尔滨市委、满洲省委宣传部部长。1936年到上海后,任中共上海局文委文化总支部书记、《时代》周刊主编。1945年主办《时代日报》,并任总编辑和时代出版社社长。建国后,历任上海俄文学校校长,上海市文化局对外联络处处长,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顾问。参加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的编译和部分译文的定稿工作。1978年后主持筹办《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工作。后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会长。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杨澄中(1913-1987)
核物理学家。常州人。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后留学英国。1950年获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全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

吕保维(1916-2004)
无线电物理学家。常州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44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7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三届理事长。我国无线电波传播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吴阶平(1917-2011)
泌尿外科学家。常州人。1942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1947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1948年回国。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教授,北京第二医学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泌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瞿维(1917-2002)
作曲家。常州人。1935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师范系。曾任延安鲁艺教师、东北音乐工作团副团长、东北鲁艺音乐系主任。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59年回国。历任上海交响乐团作曲,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作品有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钢琴独奏曲《花鼓》、歌曲《工人阶级硬骨头》等。

周璇(1920-1957)
电影女演员。常州人。1930年入联华歌舞班习艺。后成为歌星。1933年后在“艺华”、“明星”、“国泰”、香港“永华”等影业公司主演《马路天使》、《孟姜女》、《夜店》、《忆江南》、《清宫秘史》等影片。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影片《和平鸽》。

吴蔚然(1920-2016)
外科学家。常州人。1946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曾任北平中和医院、协和医院医师。建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外科副主任,北京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赵如兰(Rulan Chao Pian)(1922-2013)
音乐学家。音乐家、语言学家赵元任之女。是第一位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音乐专家,也是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在哈佛女校 Radcliffe 取得西方音乐史学士、硕士学位。她研究音乐、了解音乐,学的是音乐结构分析、音乐与社会关系等。在早年录影设备沉重的时代,赵如兰就背着器材到处“采风”。年届70,仍然大江南北奔波。在她的学识背后,有着扎实的田野基础。赵如兰自1947年起,即在哈佛大学东亚系及音乐系任教,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访问教授、台湾清华大学研究所及中央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后为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庄逢甘(1925-2010)
空气动力学专家。常州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系。1947年留学美国。1950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研究院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航空工业部第一、三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第三、四届副主席。长期从事导弹、火箭飞行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试验,和计算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

金坛市
蒋猷
北宋润州金坛人。举进士。政和四年(1114),拜御史中丞兼侍读。上疏言事,劾孟昌龄、徐铸等奸邪。迁兵部尚书兼礼制局详议官。七年(1117),知贡举,改吏部尚书。靖康初,上奏称童贯罪大恶极。贯至贬所。遂奉太上皇命还京,累官正议大夫。引疾,授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卒。

虞谦(?-1427)
金坛人。洪武中,由国子生升任刑部郎中、杭州知府。永乐中,任大理寺少卿,右副都御史。曾督两浙、苏、松诸府粮。仁宗即位,改任大理寺卿。理狱案能平允。应帝令,上言七事,皆切中时务。有说他奏事不密,泄露于外者。帝怒,降为少卿。杨士奇辩白其诬,命复原职。稳重,善诗画,有才望,然肚量狭隘。宣德二年卒于官。

王肯堂(1549-1613)
镇江府金坛人。早年好文史,善书法,精通医学。明万历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因疏陈抗倭,触怒当道,遂引疾退居故里。回乡后于行医之暇撰写医学著作。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以荐补南京行人司副,终福建参政。生平编著医书甚多,其中《登治准绳》四十四卷,后世篆刻成《六科准绳》。又搜集自汉至明历代医学文献四十四种编成《古今医统正脉全书》250卷。有“神医 ”之称。

于玉立
金坛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二十年曾疏陈时政缺失。因妖书事,被夺官。倜傥好事。而攻东林者,都谓他遥控朝权,以是诋毁东林。居家久,屡召不赴。卒,天启初,赠尚宝卿。

周应秋
金坛人。万历进士。官工部侍郎。因是魏忠贤门下“十狗”之首,累升至吏部尚书,庄烈帝定魏党逆案,遣戍死。

于敏中(1714-1779)
江苏金坛人。清乾隆进士。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兼户部尚书及会试总裁等职。在军机处近二十年。后因广收地方官员贿赂,受诘责。死后被撤出贤良殿,剥夺子孙世袭。

段玉栽(1735-1815)
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先后充贵州玉屏、四川富顺、南溪、巫山诸县知县。后辞官闭门著书三十余年。从学于戴震,继承文字训诂学及经学研究。著作有《六书音韵表》、《说文解字注》、《汉读考》等。嘉庆二十年卒。

冯煦(1843-1927)
江苏金坛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屡上疏请图自强,主张“民为邦本”。光绪二十一年,出任安徽凤阳知府,历四川布政使至安徽巡抚。所至有政绩,尤以治灾赈为著,两赈江、皖水灾。曾任查赈大臣,立义赈会,施及京、直、鲁、豫诸省。清政府被推翻,痛哭失声。十五年后卒。

华罗庚(1910-1985)
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成为杰出的数学家。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学部主任,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二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对数论、代数、多复变函数论等深有研究。三十年代解决了华林、泰利等国际数学难题。与王元合作完成的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研究被称为“华-王方法”。

虞光裕(1918-1970)
航空发动机专家。金坛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4年后,在美国麦克唐纳飞机工厂和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工厂从事设计工作。1949年回国。历任沈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主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1956年领导喷气发动机设计工作,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

汤定元(1920-)
固体物理学家。金坛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是中国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

溧阳市
陈名夏(?-1654)
江南溧阳(今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后降李自成农民军。顺治二年(1645)降附清。历官吏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吏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建议撤南京都会,设官如行省。党附多尔衮和谭泰。曾屡被弹劾,罢官。后复出。顺治十一年被大学士宁完我参劾,以结党营私,包藏祸心等罪,绞死。

史贻直(1682-1763)
江苏溧阳人。康熙中期进士。历康、雍、乾三朝,先后总督福建、两江、湖广、直隶等地,官户、工、兵诸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先后多次上疏论时政得失,甚得雍正、乾隆帝信任。乾隆时,率兵讨平湖南苗族土司起事。乾隆二十八年卒。

蔡邦华(1902-1983)
昆虫学家。溧阳人。1924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动植物科。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员研究员。从事昆虫学研究五十余年。在螟虫的发生、防治与气候关系的研究中创建了一套预报制度。

陶希晋(1908-1992)
溧阳人。中央大学法学院肄业。1932年参与组织领导正太铁路职工运动和石家庄抗日救亡运动。后任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正太沿线铁委书记,晋中特委、晋冀地委、晋东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石家庄小组中共代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华北人民政府秘书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政法干校副校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兼法制局局长、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委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陶鲁笳(1917-2011)
溧阳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曾任民先队石家庄总队队长,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太行二地委副书记、太行五地委书记、太行区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主任,国家经委第一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政委。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彭少逸(1917-2017)
化学家。溧阳人。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7年至1949年留学美国。1949年回国后,历任大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主持了合成汽油的芳构化研究。

武进区
邹浩(?-?)
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北宗元丰进士。哲宗发孟后,元符二年(1099年),又下诏册立刘贤妃为皇后,疾言谏阻,并累上疏言政事,为宰相章敦削官,羁管新州(广东新兴县)。徽宗立,召回,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崇宁四年(1105年),被蔡京等人列为“元佑党人”,贬谪昭州(广西平乐县),五年,始得归,复直龙图阁。卒谥忠。

薛极(?-1234)
南宋常州武进人。以父任调上元主簿。中词科。历知广德军,司封郎中、权右司郎中,司农卿兼权兵部侍郎等。附史弥远,为其心腹,嘉定八年(1215),奏请宁宗怀兢业之念,以图强盛。十五年(1222),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绍定初,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封毗陵郡公。后加少保,和国公。致仕,卒。

谢应芳
武进人。笃志好学,潜心研究性理,元至正初,构小室“白鹤溪”上,号“龟巢”。曾辑圣贤格言、古今明鉴为《辨惑篇》。避地吴中,徙居芳茂山,以授业为生。诗文雅丽蕴藉。卒年九十七。

陈洽
武进人。好古文,努力学习,与兄济、弟浚并有名声。洪武中,因善于书法被推荐授于兵科给事中。建文中,任文选郎中。永乐时,历任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征安南命赴广西,选士卒从征。大军出,遂赞军务,主管军饷。仁宗时用他掌布、按二司,仍参赞军务。宣德初,征安南黎利反,中埋伏,大败,自尽死。赠少保。

胡濙(1375-1463)
武进人。建文时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升户科都给事中。五年,帝派他遍行天下,暗察建文帝下落。至十年还,升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拜见帝与宣府,告其所闻,在此之先,传言建文帝浮海去,帝因此便派太监郑和数次下西洋去寻,至此怀疑始消除。密疏皇太子监国七事,言太子诚敬孝谨,帝悦,仁宗、宣宗、景帝时,历南京国子祭酒、礼部尚书、太子太师。英宗复位,求去,历事六朝,任职六十年,中外称其德。卒,赠太保。

徐问
武进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历官广东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曾被推举为治行卓异者。有讨蒙铖功。曾上疏言武备八事。居官清廉洁。好学不倦,托病辞官归。卒于家。隆庆初,谥庄裕。

吴杰
武进人。明弘治中,以名医征太医院。政德中,为武宗治病愈,升御医,累至太医院使。武宗死,致仕。

周金(1473-1546)
武进人。正德二年(1507)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嘉靖时,历官延绥、宣府、保定巡抚、南京兵部尚书。边人甚贫,他为之招商聚粟,广屯积刍,按时给予食。还有谕抚叛卒功。二十四年致仕归,岁余卒。赠太子太保。

唐顺之(1507-1560)
武进人。嘉靖八年进士。历官编修、南京兵部主事、右佥都御史。曾校累朝实录。有协谋胡宗宪抗倭功。病死于通州。博学。自天文、地理、乐律、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无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书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著为《左》、《右》、《文》、《武》、《儒》、《稗》等六《编》传世。崇祯中,追谥襄文。

唐鹤征
顺之子,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太常卿,以博学闻名。

钱一本
武进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官庐陵知县、御史、广西按察使。上论相、建储二疏,廷臣争立太子,他最戆直,帝怀恨,斥为民。归,潜心研究《六经》,濂、洛诸书,尤精心研究《易》学。与顾宪成主东林讲习,学者称“启新先生”。里居二十五年,卒。天启初,赠太仆寺少卿。

薛应旗
武进人。敷教祖父。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由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主京察,违严嵩意,贬建昌通判。后官浙江提学副使。博学。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齐名。

薛敷教
武进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上言弹劾吴时来,反被詹仰庇弹劾为煽惑人心,淆乱国是。诏令归,省过三年,以教职起用。历凤翔教授、国子助教。曾力谏三王并封,救赵南星,被贬光州学正。省母归,不复仕,家居二十年,力主公允,后与顾宪成兄弟及高攀龙专心讲学。卒,赠尚宝司丞。

孙慎行(1565-1636)
武进人。幼即嗜学。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编修,累官左庶子。数请假里居,闭门息交,覃精理学。升礼部右侍郎,代理部事。熹宗立,任礼部尚书。上疏论“红丸”案,力论方从哲之罪。魏忠贤擅政,议修《三朝要典》、《红丸》之案以慎行为罪魁,被魏党弹劾,遣戍宁夏。未行,庄烈帝嗣位,赦免。崇祯时,廷推入阁,刚入都,卒。赠太子太保。

钱春(?-1639)
一本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任御史、湖广按察史、福建右参政。上三疏,告徐兆魁憸邪,为楚宗人讼冤,求释故宗家属,复陈采榷之害,抗疏论方从哲为首辅不当,受帝责,调外任。天启中,官至光禄卿,被魏忠贤党弹劾,革职归。崇祯时,官至户部尚书,上疏言事违帝意,罢归,卒。

张玮
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粃自食,不轻受人一饭。为薛敷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从师孙慎行,学以慎独研几为宗。明万历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广东提学佥事。因愤建魏忠贤祠,归家授徒。崇祯时,累迁左副都御史。不久以病归,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

吴钟峦(?-1651)
武进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由长兴知县至桂林推官。福王立,官礼部主事。鲁王起兵,用为礼部尚书。清兵至宁波,从王渡海。入昌国卫孔庙,自焚死。

恽日初(1601-1678)
江苏武进人。明崇祯副榜贡生。明末,隐居天台山,拒绝召荐。逃亡浙江、福州、广州,削发为浮图。后助金坛王祈聚众抗清。兵败后归居常州。先后与杨廷枢、刘宗周交游。学识广博。

恽格(1633-1690)
字寿平,号南田。江南武进人。恽日初之子。明亡,不应科举。擅长诗、画、书法。名列六大家之一。画以山水、花鸟为长。山水取法元代王蒙,花鸟则师徐熙、黄筌,后专写生,为一代之冠。往往自画自题咏自书,世称“南田三绝”。与王翚为友。康熙二十九年卒。

刘熙祚(?-1643)
武进人。由乡举官兴宁知县。考绩最佳,征授御史。巡按湖南。历经岳州、长沙至永州。护三王走广西,复守永州。张献忠陷城,不屈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毅。

吕宫(1603—1664)
武进人。顺治四年(1647)一甲第一名进士。历官吏部侍郎、弘文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善文论,以《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论》深得顺治帝赏识。参与修撰《资政要览》。后长期病休。康熙三年卒。

赵申乔(1644-1720)
江南武进人。康熙进士。历官浙江、湖南巡抚,左都御史,户部尚书。为官清廉,以正直称于时。多次上疏言时政,得康熙帝信任。为戴名世大狱之举劾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率兵讨平湖南镇苗疆起事,康熙五十九年卒。

唐执玉(?-1733)
江南武进人(今江苏武进)。康熙后期进士。历官户科给事中、兵部尚书署直隶总督、刑部尚书。请查禁“缺主”,修筑密云堤防,措置寄庄田地等,皆得准行。雍正十一年卒。

刘于义(?-1748)
江南武进人。康熙晚期进士。雍正、乾隆两朝中,先后总督直隶河道及直隶、陕西,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屡次上疏论时政,请贮米山西济赈,宽治直隶劫粮案;筹划甘、凉农垦,水利及直隶河道堤闸,多得准行。雍正末年曾任钦差大臣,驻肃州专理军储,颇有政绩。乾隆十三年卒。

邹一桂(1686-1774)或(1688-1772)
江南武进人。字原褒,号小山。顺治九年(1652)状元邹忠倚孙。雍正五年进士。工花卉画,继恽格为专家。作有《百花卷》。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官至礼部侍郎,加尚书衔。乾隆中,屡上疏言司法、狱政,请禁监狱滥用非刑。乾隆三十七年卒。

钱度(?-1772)
江南武进人。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广西道监察御史、江安督粮道、河库道、广东巡抚、云南布政使。刻扣铜本平余,勒索属员,聚敛贪污巨额金银。乾隆三十七年被参劾,论罪斩杀。

程景伊(?-1780)
江南武进人。乾隆早期进士。历官侍郎、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曾在上书房行走。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帝出巡,留京师治理政事。当年七月卒。

刘纶(1711-1773)
江苏武进人。乾隆初以廪生举博学鸿词科,得第一,授编修。累官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乾隆中,屡出使会讯大案、要案。在军机处十年,与大学士刘统勋共同辅政,有“南刘东刘”之称。乾隆三十八年卒。

庄存与(1719-1788)
常州府武进人。今文经学派创始人。清乾隆十年(1745年)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湖北与浙江乡试主考官、湖南与直隶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左侍郎等职。毕生提倡今文经学。

赵翼(1727-1814)
常州府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乾隆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贵西兵备道等职。后辞官家居,主讲扬州安定书院,余时专心著述,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称“江右三大家”。长于史学,精于考据。

洪亮吉(1746-1809)
常州府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乾隆进士。嘉庆二年(1797年),入直上书房。四年入都,曾上书极言弊政,遣戍伊犁。百日后赦归故里,改号“更生居士”,居家十年。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诸学,论学之著极丰。又工诗文,骈文尤负时誉。

孙星衍(1753-1818)
常州府阳湖县(江苏武进)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郎中、兖沂曹济兵备道。折平冤狱,治理黄河水患,有政绩。嘉庆三年(1798年)以母丧归里。翌年寓金陵(江苏南京市),继任山东粮道,署布政使。晚年主讲南京钟山书院、绍兴藤山书院。生平深究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经史,工篆隶,尤精校勘,被袁枚誉为天下奇才。

恽敬(1757-1817)
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武进)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历任咸安宫官学教习,浙江富阳、江山、江西新喻、瑞金等地知县,后署吴城同知。少好骈文,后致力于古文,推崇孔、孟,宣扬“性”、“命”之说。与张惠言同为“阳湖派”创始人。

李兆洛(1769-1841)
常州府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嘉庆进士。授武英殿协修、安徽凤台知县。嘉庆二十年(1815年)以父丧归里,遂不仕。工诗文、书法,精考证,通音韵、史记、历算之学,尤擅舆地学。藏书逾五万卷。

费伯雄(1800-1879)
常州府武进人。清孟城四大名医之一。世业医,至伯雄术益精,因久困考场,无意仕进,专攻医学,名扬大江南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为林则徐治病。还为道光帝治失音等,名遂益显。学宗张仲景,兼及各家,然不拘泥古人成法。切脉制方,甚为精当,后学多所取法。

马文植(1820-1903)
江苏武进人。清孟城四大名医之一。本姓蒋,因其祖先学医于马氏,遂从马姓。同、光时最负盛名。经江苏巡抚吴元炳推荐,于光绪六年(1880年)应诏入京为西太后治病。太后疾愈,遂赐御书“福”字及“务存精要”匾额各一,由此蜚声医坛,人称“徵君”。其医学为多学科,熔伤寒温病为一炉。

吴稚晖(1865-1953)
名眺,后改名敬恒,字稚晖。武进人。清朝举人。曾任北洋学堂教习、南洋公学学长。1901年留学日本。次年回上海参与创办爱国学社,并为《苏报》撰文。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在法国参与创办世界社,出版《新世纪》周报。1915年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1922年任里昂中法大学校长。1927年参与提倡“对共党弹劾案”,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士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李宝嘉(1867-1906)
常州府武进人。字伯元。夙抱大志,勤于学业,擅诗赋及篆刻。屡应省试不第,绝意仕途。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赴沪,先后创办《指南报》、《游戏报》及《世界繁荣报》。光绪二十七年起,五年时间写出《官场现形记》,对清廷官吏的昏庸腐败和贪污勒索有所暴露。

陆镜岩(1885-1915)
戏剧家。原名辅。字扶轩。江苏武进人。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在东京时拜新派剧名演员藤泽浅二朗为师,在参加春柳社活动时,曾翻译、编排《热血》一剧,在日本获成功,被认为是“即能编剧、导演、表演、又懂得戏剧理论的唯一的中国人”。1914年在上海创办春柳剧场,在上海、杭州公演新剧,与欧阳予倩同称为当时“春柳派”的领导。

朱绍良(1891-1963)
字一民。原籍江苏武进县,生于福建福州。原名宝瑛,因为敬慕汉初大臣张良,所以改名绍良。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毕业。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在几十年的军政生涯中,他追随蒋介石,颇受重用。曾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高级参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国民党政府军第八师师长、第六路军总指挥、江西“绥靖”公署主任。参与“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甘肃省政府主席、第八战区司令长官、重庆绥靖公署主任、以及福州绥靖公署主任、福建省政府主席。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

恽代英(1895-1931)
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武昌中华大学文科毕业。1919年领导武汉五四运动。1923年夏到上海大学执教。创办《中国青年》,任主编。1924年参加国共合作,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宣传部秘书。1925年1月共青团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继续主编《中国青年》,先后发表一百多篇文章。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调黄埔军校任政治总教官兼中共党团书记。1927年1月回武汉。4月出席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同李立三等向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建议举行南昌暴动。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受挫后赴香港。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撤至香港。1928年秋调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兼中央干部训练班主任。1930年春以中央代表身份赴闽西革命根据地视察工作,热情支持、赞扬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不久因反对“左”倾错误被调任中共沪中区、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5月6日被捕。1931年2月转押于南京中央军人监狱。4月2日慷慨就义。

刘海粟(1896-1994)
画家、美术教育家。武进人。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学院。1919年后,赴日本、欧洲考察美术。曾在日本、欧洲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后,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

秦仁昌(1898-1986)
植物分类学家。武进人。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9年起先后赴丹麦、英国皇家植物园进修。1932年回国。曾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标本室主任。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植物学会分类和命名委员会名誉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民代表。主要从事蕨类植物的研究,建立了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对蕨类植物分类学及中国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植被区划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孟宪民(1900-1969)
矿床地质学家。武进人。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7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矿物原料研究所副所长。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

程沧波(1903-1990)
武进人。192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曾任上海《时事新报》主笔,中央日报社社长,复旦大学教授、新闻系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监察院秘书长,重庆《世界日报》总主笔,上海新闻报社社长,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香港《星岛日报》总主笔。1951年到台湾。历任台湾政治大学、东吴大学、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教授,台湾新闻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

方俊(1904-1998)
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家。武进人。唐山交通大学肄业。曾任中央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测量制图研究所所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在地图投影学、大地重力学、地球形状学方面造诣颇深。

章汉夫(1905-1972)
武进人。早年入学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1927年在美国加入共产党。次年入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协助邓中夏负责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回国。后任中共两广省委宣传部部长、代理书记,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7后,任武汉《新华日报》副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工委副书记、中共香港工委书记。建国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外事小组第一副组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徐伯昕(1905-1984)
武进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1926年开始协助邹韬奋办《生活》周刊。参与创办生活书店,任经理、总经理。后与郑振铎等创办《民主》周刊。1948年在香港任生活·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发行局局长兼新华书店总经理,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阿甲(1907-1994)
戏曲理论家、导演。武进人。1938年赴延安鲁艺进修。曾任鲁艺平剧研究团团长。后任延安平剧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院长。建国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研究室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参加编导京剧《三打祝家庄》、《赤壁之战》,京剧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

冯仲云(1908-1968)
江苏武进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建国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

王诤(1909-1978)
武进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任红军军委通信联络局局长,为红军无线电通信建立发展和保障作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荣获二等红星奖章。参加长征,任军委通信科科长兼红一方面军通信科科长、军委第三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通信联络局局长兼通信学校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兼军委第三局局长、中央后方委员会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赵访熊(1908-1996)
武进人。原名吴人鉴。193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3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数学硕士学位。1933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系代理主任、应用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数学学会计算数学分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于代数方程求根。

薛伯青(1910-1989)
电影摄影师。武进人。1928年入上海新艺美术公司学摄影。后任上海“复旦”、“大东”、“暨南”、“昌明”影片公司摄影师。1935年任上海新华影业公司摄影师,参加拍摄《夜半歌声》、《壮志凌云》等影片。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华东军区海军摄影队队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副总技师。参加拍摄的纪录片有《钢铁运输线》。拍摄的故事片有《猎字九十九号》、《二泉映月》、《永不消逝的电波》。

袁静(1914-1999)
女作家。武进人。北平冯庸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肄业。1940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建国后,在中国作协和作协天津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与孔厥合作),儿童小说《小黑马的故事》、《芳芳和汤姆》,长篇小说《红色交通线》。

冯铉(1915-1986)
江苏武进人。1931年参加少共。曾任少共哈尔滨市区委委员。1933年赴苏联列宁学院学习。1936年回国。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疆新兵营政治处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秘书处处长。建国后,历任驻瑞士大使,国务院副秘书长,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联部副部长兼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中联部顾问。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吴汝康(1916-2006)
古人类学家。武进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解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季员,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对我国先后发现的一系列人类化石如蓝田猿人、马坝人、丁村人、柳江人、资阳人等进行了研究,尤对世界注目的巨猿化石作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写出了《巨猿》、《资阳人》、《人类发展史》等十余部专著。1980年后领导云南禄丰古猿地点发掘队,发现了大量古猿化石,特别是首次发现的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人类学界的重视。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谈镐生(1916-2005)
力学家。武进人。193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数学、力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诺脱顿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196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五十年代解决了当时流体力学研究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建立了激波马赫反射理论,是核爆炸破坏理论的关键性工作,建立了三维旋翼层流边界层理论,开拓了直升机翼流场的研究,解决了著名的普朗脱卡门难题,否定了“定常分离区”在定常理想流场中出现的可能性,成为流体力学中一项经典成果,求得了水翼理论的基本解。在稀薄气体力学方面,建立了自由分子流场中导弹弹头形状的优化理论。在湍流研究方面,建立了非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场的后期衰退定理。

吴祖光(1917-2003)
剧作家,影剧编导。武进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曾任上海《新民晚报》编辑,香港大中华、永华影剧片公司编导。建国后,历任中央电影局编导。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戏曲研究院、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北京京剧院编剧。

冯元桢 (Yuan-Cheng Fung)(1919-)
生物工程学家、生物力学家,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称为“生物工程之父”。江苏武进人。他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航空系,1941年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同时攻读研究生,1943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即赴美加州理工学院留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先后任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加州大学华裔学者协会理事会创会理事兼顾问团主席。他在生物力学、航空工程、连续介质力学等领域有重要成就。曾出任世界生物力学组织主席、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等职。并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美国“百年大奖”、美国国家工程院“奠基者奖”等多个奖项。在中国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000年获美国科学最高荣誉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是获此荣誉的第一位生物学家。

吴祖强(1927-)
作曲家。武进人。195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58年毕业于苏联柴可夫斯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获作曲家称号。同年回国。历任中央音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国文联第五届执行副主席。创作有舞剧音乐《鱼美人》、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吴文英(1932-2007)
武进人。女。1947年进常州大成一厂纺部当养成工。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常州市纺织工业局党委副书记。1963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后任常州市纺织工业局副局长,中共常州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纺织工业部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刘淇(1942-)
江苏武进人。1975年入党。1964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1968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专业研究生。1968年至1993年为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高炉瓦斯工、炉前工、工长、技术员、副炉长、副厂长,武汉钢铁公司生产部部长、第一副经理、公司党委常委、经理、党委常委。1993年任冶金工业部部长。1998年起,历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北京市委书记。为第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淮安市

杨靖(1360-1397)
山阳(治今江苏淮安)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历任户部刑部尚书、左都御史。曾平反冤狱,不向帝敬献财宝,不奖励无功之人。有过人之智,应变之力,征讨龙州长赵宗寿,他奉命出使安南,令其输送粮食作为军饷。安南欲不奉诏,经他反复开导劝说,安南乃运送军粮二万石。帝大悦。三十年因为同乡修改告状稿,被御史弹劾。帝怒,赐死。

叶淇
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景泰进士。授御史,天顺初,任武陡知县,成化中,累官大同巡抚。弘治时,历任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在户部能为国家节约财用。令淮商以银代粟,盐税收入骤增至百万。九年乞休,归卒。赠太子太保。

汪廷珍(1755—1827)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乾隆晚期进士。历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学问优,重文风。嘉庆中,先后督安徽、江西、浙江学政,主持浙江乡试,曾充上书房总师傅,侍道光帝学习。道光初年,勘视南河高堰溃决,疏陈修浚事宜。道光七年卒。

李宗昉(1779—1846)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吏部侍郎兼管国子监、顺天府尹、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先后多次主持会试及陕甘、江西、浙江、顺天乡试;督贵州、浙江、江西诸省学政;劝停丈量贵州田地。道光二十六年卒。

周作民(1884-1955)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906年赴日本留学。1908年回国。1913年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库藏司司长、诚孚信托公司、中兴煤矿公司、民生轮船公司董事、董事长。1948年赴香港。建国后,由香港返内地任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副董事长。

叶林(1912-2010)
淮安人。上海同济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延安留守兵团政治部科长、东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国家计委局长、国家经济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副市长、第六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楚州区
梁红玉(?-?)
楚州(今江苏淮安)人。女。南宋大将韩世忠妻。因避金兵骚扰,随母流落京口(江苏镇江市),沦为军中伎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与韩世忠阻击金兵于黄天荡(镇江市北),留下“击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她亲自织帘为屋,与士卒同力役,朝廷册封为安国夫人,后改秦国夫人。

金濂(?-1454)
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永乐时进士。授御史。宣德时,任广东巡抚、陕西副使。正统时,任刑部尚书。参赞宁夏军务。有心计,善筹画,西陲安然。疏浚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积,溉荒田千余顷。曾参与镇压邓茂七起义。景帝时官户部尚书。时四方用兵,急需军饷。他善于理财,使国用得无乏。五年卒官,追封沐阳伯,谥荣襄。

吴承恩(1504-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淮安)人。性敏慧,善书法,工金石,尤喜野言稗史。早年热衷于科举,屡试不第。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补贡生。四十五年,授长兴县丞。因不耻折腰,不久拂袖而归。后复授湖北荆州府纪善,无意为官,未就。此后绝意仕途,专心著述。万历十年卒。著有神话小说《西游记》。

关天培(1780-1841)
子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积功擢升,曾任苏淞镇总兵、署江南提督。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坚决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政策。曾多次击退英军侵犯,时人比之为“戚少保”。二十一年二月,英军大举进攻虎门,关天培在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紧急关头,率孤军扼守靖远炮台,与敌死战,虽负伤多处,仍亲燃大炮杀敌,与守台将士一起壮烈牺牲。

顾以健(1922-)
化学家。淮安人。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美国诺特丹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系助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沈阳分院党组副书记、中科院秘书长。六十后代领导火箭推进剂研究,从物质结构理论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提出有效的改进途径,在几年内完成了四种有价值的推进剂配方。

袁鹰(1924-)
散文家、儿童文学家。淮安人。1947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当中学教师,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建国后,历任《解放日报》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编,《人民文学》和《儿童文学》编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和第三、四届理事。著有散文集《风帆》、《秋水》、《悲欢》,有《袁鹰儿童诗选》、《袁鹰散文选》、《袁鹰作品选》。

淮阴区
韩信(?-前196)
淮阴人。少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投项梁,无所知名,后属项羽,任郎中。又弃楚归汉,经萧何举荐,得以重用,任大将军。刘邦用其计,举兵东出,暗渡陈仓、定三秦。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刘邦于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命其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被封为齐王,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后被人告发谋反,降为淮阴侯。嗣后又以叛乱罪,为吕后诛杀于长乐宫。

枚乘(?-前140)
西汉淮阴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刘濞欲反汉,他上书劝止,濞不听,遂与邹阳等去吴,到梁国为梁孝王客。吴楚七国之乱时,他再次上书吴王,劝其罢兵,濞又不听,终遭覆灭,他由此知名于时,景帝任为弘农都尉,他不乐为郡吏,以病去官。武帝即位,以安车蒲轮征召入京,死于途中。善辞赋,著有赋九篇,今部分尚存。

枚皋
枚乘子。母为乘在梁时所娶小妻,乘东归,随母留于梁。年十七,为梁共王郎,后获罪,逃至长安,会赦,上书自陈为枚乘子,武帝召见,使为赋称意,任为郎,出使匈奴。为文迅疾,受诏即成。作赋甚多,胜于司马相如,而其善不及。好诙谐嫚戏,类似东方朔。共作赋约二百。

韩嫣
韩王信曾孙。少时和武帝同学相爱。武帝即位,受宠幸,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常与武帝在宫中一起生活。善骑射,武帝入猎上林苑,他先乘副车率随从百十骑至苑视兽,江都王以为天子,伏谒道旁,由此触罪太后,后被太后赐死。

步骘(?-247)
临淮淮阴人。东汉末避乱江东,以种瓜自给。后被孙权召为主记,历任海盐长、鄱阳太守、交州刺史、骠骑将军,位至丞相。建安中曾斩杀刘表所署苍梧太守,自此交州属吴。都督西陵二十年,边境晏然。为人宽宏,好读书,手不释卷。

张耒(1054-1114)
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北宋熙宁进士,官至太常少卿。晚年居陈州(河南淮阳县)卒。有雄才,工诗能文。为苏门四学子之一。

龚开(约1221-1305)
画家。淮阴人。南宋景定间曾当过盐岁官(两淮制置司监),亦曾随军抵御蒙古人,与陆秀夫相友善。宋亡后他隐居苏州,生活潦倒,但誓不为元朝官。据说他常用别人抛弃的旧笔旧纸作画,也借他儿子(龚浚)的背充当桌子。

滑田友(1901-1986)
雕塑家。淮阴人。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1947年毕业于巴黎晓米尔美术学院。同年回国。1948年后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陈白尘(1908-1994)
作家。淮阴人。1928年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参加田汉组织的南国社。抗日战争时期,任重庆戏剧专科学校、中央大学教授。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中国作协第一届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副主编,南京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剧协第四、五届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讽刺喜剧《升官图》、历史剧《大风歌》、话剧《阿Q正传》等。

黄志千(1915-1965)
飞机设计专家。淮阴人。193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曾任中央飞机制造厂技术员。1943年去美国康梭立德飞机制造厂学习。1946年赴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参加飞机设计工作。1949年回国。历任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沈阳飞机制造厂设计室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设计师。参与组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喷气歼击教练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制定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方案。

谢铁骊(1925-2015)
电影导演。淮阴人。1940年入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曾任新四军文工团团长。建国后,历任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系副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导演的影片有《早春二月》、《暴风骤雨》、《知音》等。

涟水县
陈球
东汉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人。少受儒学,善律令。顺帝时举孝廉,后历繁阳令、将作大匠、南阳太守等职。桓帝时官至司空、太尉。与司徒刘郃、尚书刘纳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顾祝同(1891-1987)
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被称为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八大金刚”之一。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一军军长,洛阳行营主任,江苏省政府主席,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匪”北路军总司令,重庆、西安行营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国防部”代部长、“国防会议”秘书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吴强(1910-1990)
作家。安东(今涟水县)人。河南大学肄业。1933年参加左联。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抗大五分校宣教科科长,苏中军区宣教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兵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红日》等。

陈登科(1919-1998)
小说家。江苏涟水人。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做过通讯员、侦察员。1945年后任《盐阜大众报》、新华社、《皖南日报》记者。1950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后从事专业创作。后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1950年发表中篇小说《活人塘》,是其成名作。

芮杏文(1927-2005)
涟水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干事、锦西炼油厂机电科科长。建国后,历任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91年起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洪泽县
吕培俭(1928-)
洪泽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建国后,历任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理事长,审计会审计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金湖县
陈骞(211-292)
临淮东阳(今江苏金湖西)人。魏司徒陈矫子。初仕魏为尚书郎,累官征南大将军,封侯。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称帝,升车骑将军,封郡公。后官至大司马。元康二年卒,谥武。

盱眙县
李道儿
南朝宋临淮(今江苏盱眙)人。历为湘东王师,湘东国学官令。与阮佃夫等结谋杀前废帝,拥立湘东王称帝,以功封新渝县侯,明帝时官至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泰始四年(468)病卒。

陈伯之
南朝梁时人。祖籍济阳睢陵(今江苏盱眙西)。幼有勇力,初为劫盗,后投军。累以战功迁为冠军将军,封鱼复县伯。后随萧衍起兵,封丰城县公,授江州刺史。以非萧衍旧部,心怀自疑,遂举兵反,兵败,逃奔北魏。天监四年(505)梁临川王萧宏统军北伐,又遣人招降,乃自寿阳率八千众归梁。历任西豫州刺史、骁骑将军。

李文忠(1339-1384)
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朱元璋姐姐子。年十二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读书颖敏。十九岁为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元璋为吴王时,累官浙东行省左丞。洪武时,历任偏将军、大都督府掌管兼领国子监事,受封为曹国公。曾攻取严、衢等州、屡破张士诚军,多次北征,重创元军等功。他器量深沉,变化莫测,临战阵意气风发,遇大敌胆气益壮。颇好学习,通晓经义,能诗善歌,家居如同儒生。甚被太祖器重。后因违帝意被责。十七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次第三。

李景隆
小字九江,文忠子。白面书生。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曾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甚被信任重用。燕王起兵反朝,长兴侯耿炳文与燕兵作战失利,他代为大将军,率兵五十万与燕兵交战。不懂兵法,妄自尊大,许多功臣老将弃而不用,结果兵败而回。帝认为委任他的权力还轻,又让他统率大军六十万,复大败。燕军渡过长江,他奉命出使燕军,请求割地讲和。燕兵进驻金川门,他开门迎降。成祖即位。封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朝廷有大事,以他为首主议,诸功臣都愤愤不平。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及大臣一再弹劾他图谋不轨。被软禁家中。永乐末死。

金纯(?-1440)
泗州(今江苏盯眙北)人。洪武中国子监生,因被推荐授予吏部文选司郎中。后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永乐时,任刑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曾从帝北征,又曾与宋礼同治会通河,疏通鱼王口黄河故道。仁宗即位,任工、刑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宣德三年(1428)有病,免朝参。因数次随同朝廷幸贵晏饮,被言官弹劾,罢免太子宾客,致仕去。在刑部,务求宽大,不准乱杀人,故在他当政时,狱中无饿死病死者。正统五年死。赠山阳伯。

冯应京
盱眙人。万历二十年(1592)
进士。历官户部主事、湖广佥事。曾督蓟镇军储,以廉于闻名。又曾分巡武昌、汉阳、黄州三府。惩治贪污,打击奸豪,风采大著。以法制裁税监陈奉恣横,复抗疏列其十大罪。奉亦诬告他阻挠君命,系诏狱,拷讯久不释。乃于狱中著书,昼夕不倦。三十二年获释。出狱三年卒。天启初,赠太常少卿。谥恭节。

吴棠(?-1876)
安徽盱眙(现属江苏)人。道光举人。历官清河知县、江宁布政使至漕运、闽浙、四川总督。咸丰中,率乡勇与太平军战于江、淮之间,镇压山东一带捻军,保护运道,督办江北粮台。同治中,发川军增援邻省区并协济军饷,署成都将军。光绪二年卒,谥勤惠。

张贤亮(1936-)
小说家。江苏盱眙人。1955年于北京中学毕业后任中共甘肃省委干校教员,并开始创作诗歌。1958年因写过《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宁夏农场劳动,经历漫长坎坷的生活。1979年开始创作小说,着重于对历史的反思,著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为中国作协理事。

连云港市

钟离眜(?-前201)
秦末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伊庐人。秦末农民起义,随项梁起兵反秦,后归项羽,为羽大将。楚汉战争中,曾数次击破汉军,汉王患之,使陈平经巨金行反间,项羽中计,被猜疑。羽败,逃奔楚王韩信秘避难。刘邦下令追捕,为韩信所杀。

麋竺
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人。出身大商贾。初为徐州刺史陶谦别驾从事。谦卒,迎刘备主政。备曾失利,他出奴客二千、巨额金银助备重振。入蜀后官至安汉将军,赏赐常优于诸将。后弟麋芳叛投孙权,他惭恨发病卒。

鲍照(约414-466)
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南朝宋诗人。出身寒微,生活坎坷。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刘子顼起兵失败,他在荆州被乱军所杀,葬于黄梅。工诗,长于乐府,辞藻华美,骨力强劲。其七言及五言乐府,对唐李白、高适、杜甫、岑参等皆有影响,杜甫曾以“俊逸鲍参军”称道其诗。

孙傅(1078-1128)
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举进士,中词学兼茂科。历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中书令等。宣和末,宰相以其所论同苏轼,贬蕲州安置。靖康初,擢兵部尚书,建请复祖宗法度,以为祖宗法惠民。金兵围京城,他昼夜亲当矢石,日以继夜,尊信术士郭京御敌,大败,京城失守。誓死拒立张邦昌。后从宋太子至金营,卒于金。绍兴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追谥忠定。

明英宗孝庄钱皇后(?-1468)
海州(今连云港)人。正统七年(1442)立为皇后,帝悯后族单微,欲封后家侯爵,后谢绝。英宗被瓦刺俘虏,后因哀伤过度,损坏一股,哭瞎一目。且倾中宫赀财助迎帝归。瓦刺释放英宗回京师后被禁在南宫,后为之安慰劝解。后无子。英宗死时,遗命与她同葬。成化四年死。

明光宗孝纯刘太后
海州(今连云港)人。后落户宛平(今属北京)。初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生庄烈皇帝。后失光宗意,被谴责,死。

东海县
齐太公吕尚
姓姜,吕氏,名尚,一说名望,字子牙。东海人。出身穷困,年老归依周文王,为之谋画兴周灭商。文王死,辅助周武王攻灭商纣,建立周朝,以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时称师尚父,又称太公望,或姜太公。

徐温(862-927)
字敦美。海州朐山(今东海县南)人。五代时吴国君、政治家。883年随庐州刺史杨行密从河肥起兵,为其部属,与刘威、陶雅等号称“三十六英雄”。以功封为右牙指挥使、大丞相。先后扶助杨行密、杨渥、杨渭称帝。后代吴自立,使吴趋于统一,为后来南唐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朱自清(1898-1948)
散文家、诗人。江苏东海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校教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主编“五四”以来最早的诗刊《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去英国伦敦学习,并漫游欧洲诸国。1932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散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语言清新简约,意境隽永,结构缜密,感情亲切动人,为现代散文创作开拓了新的道路。抗战胜利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成为民主斗士。

灌云县
汪德耀(1903-2000)
生物学家。灌云人。1924年获法国里昂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细胞生物学国家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曾任北平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教授、校长。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细胞生物学研究室主任、抗癌研究中心主任。

汪德昭(1905-1998)
物理学家、水声学与大气电学专家。灌云人。192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博士学位。曾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研究指导主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19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器材局局长,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室主任,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是我国水声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汪德熙(1913-2006)
核化学化工专家。灌云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6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化工专业博士学位。1947年回国,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天津大学教授兼化工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核工业部研究生部主任,中科院化学部委员。

江希明(1913-1990)
动物生理学家。江苏灌云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系。1940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杭州师范学院院长,杭州大学副校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擅长动物生理的研究。五十年代末对青、草、鲢鱼的人工繁殖研究获得成功,并提出生产操作规范,广泛推广应用。

陈伟达(1916-1990)
灌云人。193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共苏中四地委副书记、淞沪地委书记、华东野战军师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地委书记,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革委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赣榆县
徐福(?-?)
秦方士。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上书秦始皇,言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请得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取长生不老之药。一去不复返。相传三仙山即如今日本,徐福死于那里。日本至今尚有十几处徐福纪念墓地。

灌南县
徐宣(?-236)
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人。初与陈矫并为本郡吏,后任曹操司空掾属。魏文帝以后历官隶校尉、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侍中光禄大夫等。深得明帝信任,明帝出行,曾总领留守事。直言敢谏,反对明帝盛修宫室。卒后谥贞侯。

南京市

陶谦(132-194)
丹阳(治今江苏南京)人。初举茂才,任卢县令,迁幽州刺史。曾在徐州刺史任内镇压黄巾军。董卓乱后,以按时贡献功授徐州牧。割据徐州期间,任非其人,刑政渐乱。初平四年(193)、兴平元年(194)受曹操连续进攻,州境被占大部。退守郯城后病卒。

纪瞻
丹杨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光禄大夫纪陟子。初举秀才,为大司马祭酒。太安中,充官归家,同顾荣、周玘等共平陈敏叛乱。司马睿镇建康,为镇东长史,积极辅佐建立侨寓政权。司马睿称帝,授侍中,举荐郗鉴。累至尚书仆射,加散骑常侍。明帝时死,谥穆。

张闿
晋丹阳(今江苏南京)人,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吴张昭曾孙。初仕为司马睿镇东参军。元帝即位,出为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成帝初,苏峻叛乱,与王导等入宫侍卫。苏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累迁光禄大夫,卒官。

宋文帝路淑媛(411-465)
即路惠男。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生宋孝武帝。孝武帝即位,称皇太后。前废帝即位,号太皇太后。明帝即位,号崇宪太后。秦始元年卒,谥称昭皇太后。

陶弘景(452-536)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南)人。道教徒、医药学家。十岁读葛洪《神仙传》,就有养生之志。勤奋好学,读书万余卷,长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兼通琴棋书法。齐时历诸王侍读、奉朝请。后隐居茅山,从孙游岳受符图经法。萧梁代齐,进献图谶,甚为梁武帝所重,与其书信不绝。

淳于量(511-582)
济北(今山东东阿)人,世居建康。初为梁湘东五国常侍,以平荆、雍州蛮族功,历迁涪陵、新兴、武宁太守。又以随王僧辩讨平侯景功,迁桂州刺史,封谢沐县侯。梁亡,举州归陈。历为南徐州、郢州、南兖州刺史,封始安郡公。太建十四年卒,追赠司空。

范同
宋建康(今江苏南京)人。政和进士,又中宏词科。累官吏部员外郎。与秦桧力主和议。绍兴十一年(1141),向桧献计,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柄,授枢府之职。擢翰林学士。不久,拜参知政事兼修实录。万俟卨论其贪天功为己有,罢官,贬为左朝奉郎,秘书少监,谪居筠州。十四年(1144),提举江州太平观,移池州,后知太平州。卒。

秦桧(1090-1155)
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北宋政和进士。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为金所俘。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被挞懒纵归,诈称逃回。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拜相,二年八月罢,八年复相,前后独相十七年,与高宗共主和议,向金投降,纳币称臣。参与杀害抗金名将岳飞,屡兴大狱,斥逐异已。卒赠申王。开禧二年(1206年)追夺王爵,改谥缪丑。

陈遇(?-1384)
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博学多才。元末为温州教授,后弃官归隐。学者称静诚先生。朱元璋渡长江,因秦从龙推荐,留用参密议,逐渐被信任。帝曾问保国安民之计,对以不嗜杀人,薄赋任贤,复先王礼乐为首务。廷臣或有过被帝谴责,他全力为之缓解,大多得到宽大。其计划多秘不传,而受帝宠礼遇之重,勋戚大臣无有与他相比者。帝数次亲临其第,言必称先生,或称呼为君子。多次封爵则屡次推辞,终不受封。洪武十七年死。

明宪宗孝贞王皇后(?-1518)
上元(今南京)人。宪宗妃。吴后被废,天顺八年(1464)封她为皇后,万贵妃宠冠后宫,后泰然处之。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上尊号为慈圣康寿。十三年死。

明武宗孝静夏皇后(?-1519)
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正德元年(1506)封为皇后。嘉靖元年(1522)上尊称庄肃皇后。十四年死。

明世宗孝烈方皇后(?-1547)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世宗第三个皇后。嘉靖十年(1531)与郑氏等,同封为九嫔。十三年,张后被废。遂立她为后。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杀帝,帝赖后救护得免于死。二十六年卒,谥孝烈。

王徽
应天(今南京)人。天顺四年(1460)进士。授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与同官王渊、朱宽、李翔、李钧上疏陈四事。又批评帝听信万妃谗言而废吴后,痛斥宦官牛玉擅改正宫皇后之罪,且指责帝对玉处罚太轻。帝认为他们是妄言邀誉,把他贬为贵州普安判官。至普安,兴办学校,教育子弟,普安始有乡举。治有名声。居七年,弃官归。弘治初,因吏部尚书王恕推荐,起用他为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归,卒。

倪岳(1444-1501)
上元(今南京市)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中,官侍读学士、经筵讲官。弘治中,任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南京吏、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他撰写文章才思敏捷,有学问,朝礼文制度都由他决定。铨政平允。善于决断大事,每满朝大臣聚议,由他决以片言,听者悦服。前后上疏陈请万余事,疏出,人多传抄。卒,赠少保。

陈刚
应天(今江苏南京)人。成化初,举乡试,授黔阳知县,变民俗。除水害,拓道路,迁长沙通判,监修吉五府,工成,拒受赐金。请用王旧殿材料修“岳簏书院”。弘治初母忧归,卒。

顾璘(1476-1547)
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官南京吏部主事、郎中。正德中,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罢官归,少有才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后朱应登继起,称四大家。

王韦
上元(今江苏南京)人。金陵三俊之一。明弘治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太仆少卿。其诗婉丽别致。

梁材
南京金吾右卫人。明弘治进士。授德清知县,勤敏有异政。正德中,官刑部主事、浙江右参政、按察使。斟酌制定田租法。嘉靖时,与姚镆是布政使中最有廉洁名声者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年,倍受信任,更加尽职,除弊端,力节俭,国用充俗后被周琉弹劾,令致仕。李廷相罢归,召他复官,兼刑部主事。又被郭勋弹劾,罢归,卒。隆庆初,赠太子太保。

刘麟(1474-1561)
本安仁(今江西余江)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占籍南京。勤学能文,与顾璘、徐祯卿称“江东三才子”,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正德初,升郎中,出任绍兴知府、刘瑾恨他不谒谢,罢为民。寓居湖州。与吴琬、施侃、孙一元、龙霓为“湖南五隐”。瑾诛,官西官知府、陕西左参政、粮储督理、云南按察使。嘉靖初,官至工部尚书。为朝廷惜财省费。被中官吴勋弹劾,勒令致仕。家居三十余年。晚好居楼,悬篮舆于屋梁上,曲卧其中,曰神楼。卒,赠太子少保。

尹凤
南京人。世府军后卫指挥同知。早孤,习文练武。明嘉靖中,举武科。乡、会试皆得第一名。选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备倭福建。升参将。御倭,多斩获。改掌浙江都司。隆庆初,以故官莅福建。从李锡平曾一本乱。万历初,累官代理都督佥事。谢事归。

程国祥
上元(今南京)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任南京吏部主事、礼部主事。有清名。天启中,吏部尚书赵南星,调任他为自己下属,更历四司。魏忠贤斥逐南星党,除名。崇祯二年(1629)起进稽勋员外郎,升考功郎中。主外计,时称公慎。累迁礼部尚书。与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俱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辚祥委蛇其间,守位而已。帝责其缄默,大负委任。遂乞休归。

张可大(?-1632)
应天(今江苏南京)人。世袭千户,万历二十九年(1601)武会试,授建昌守备,累升都督佥事、佥书南京右府,曾与蔡献臣筑舟山城,且筑碶蓄淡水,使城内外数千亩田成沃土,民称“张公碶”。崇祯初,任总兵官,视登州副总兵事。尽心海防,曾亲自巡视,绘沿海地形、兵力强弱,撰《海防图说》献上。因勤王功都督同知。录以前守城功,升右都督。孔有德反,可大主剿,登莱巡抚孙元化持抚议。兵败城陷,自杀死。赠特进荣禄大夫、太子少傅。

童仲揆(?-1621)
南京人。举武会试,历都指挥,掌四川都司。万历末,以总兵官督川兵援辽。天启初,清兵陷沈阳。愤与战,中箭死。赠都督同知。

董教增(1750-1822)
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乾隆晚期进士。历官四川布政使,安徽、陕西、广东巡抚,闽浙总督,嘉庆中,先后措置四川少数民族事宜,陕西盐务,安徽世仆身份等,请免闽浙沿海造船禁限,惩治不法富豪。道光二年卒。

朱桂桢(1768—1839)
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嘉庆进士。历官至礼部、仓场侍郎。先后出任贵州镇远知府,山西、广东巡抚,漕运总督。在镇远教民纺织,始有苗布。整顿漕务,力除积弊。却广东洋行陋规,依法办事。道光二十年卒。

邓廷桢(1775-1846)
字维用。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清嘉庆进士。道光六年(1826年)任安徽巡抚。十五年,升两广总督。十九年,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协力整顿海防,查禁鸦片。配合林则徐六次打败敌军进攻,使英军无法侵入虎门。同年,调任闽浙总督。二十年,率军击退进犯厦门的英军舰队。后因受投降派所陷,与林则徐同被革职,谪戍伊犁。二十三年释回后,授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等职。

何汝霖(?—1852)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初以拔贡考授工部七品小京官,后中举人。历官至军机大臣,兵部、户部、礼部尚书。道光中,先后查勘南河料垛,东河工程,治办江苏赈务。咸丰二年卒。

潘铎(?—1863)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道光进士。历官至河南、湖南巡抚,署云贵总督。道光末年,疏请罢河南漕粮改折之议,浚筑贾鲁河、沁河水利。咸丰十一年(1861)赴云南任上,处理布政使邓尔恒被杀案及汉、回关系。两年后被杜文秀部杀害。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邓尔恒(?—1861)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总督邓廷桢子。道光进士。历官云南,自曲靖知府至布政使。剿抚寻甸、弥勒、昆阳回匪,有政绩。咸丰十一年升任陕西巡抚,被劫杀于曲靖途中。封骑都尉世职。

任廷桂(1893-1968)
外科学家。江苏南京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1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学习矫形外科。曾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39年后自开诊所行医。建国后,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四十年代起在国内开展了骨与关节结核病清除术。1958年组织研制成功人工心肺机,为发展我国心脏直视手术作出了显著成绩。

万古蟾(1900-1995)
美术电影导演。南京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25年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美术设计。参与绘制《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动画片。后任上海“长城”、“大中华”影片厂动画技术员,明星影片公司、新华影业公司卡通部主任,北平“中电”三厂、香港长城影业公司美工科科长。1955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1958年后组织领导中国美术电影新片种剪纸片的制作。

万籁鸣(1900-1997)
美术电影导演。南京人。1940年在新华影业公司创作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

叶灵凤(1905-1975)
小说家。原名叶蕴璞。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加入创造社,编过《洪水》半月刊,是后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26年与潘汉年合编《幻洲》半月刊,一度参加“左联”,不久即脱离。他早期作品以善于描写性变态心理和性觉醒受到注意,1938年后去香港定居,曾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

廖鲁言(1913-1972)
南京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领导北平学生运动。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团政治部、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副主任。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室主任、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部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舒强(1915-1999)
戏剧导演。南京人。曾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南京分盟大众剧社、上海业余实验剧团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四队任导演。后任重庆中国艺术剧社演员。1944年赴延安,任鲁艺教员。参加了新歌剧《白毛女》的导演工作。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华北大学文工团团长。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院长、总导演。导演的话剧有《大风歌》等。

顾大椿(1915-2007)
南京人。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肄业、曾任中共天津学联党团书记,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随枣地委、天汉地委书记,鄂豫边区委秘书长。1946年参加中原突围。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政策研究室农村工作组组长。建国后,历任中共荆州地委书记,全国总工会第八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河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武汉市委代理第一书记,全国总工会第九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和第十届副主席。

王苹(1916-1990)
电影女导演。江苏南京人。回族。1934年参加南京磨风剧社,主演话剧《娜拉》。1937年随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巡回演出。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万家灯火》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导演的影片有《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槐树庄》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业治铮(1918-2003)
地质学家。南京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我国海洋地质创始人之一,长春地质学院创建人之一。

顾知微(1918-2011)
地层古生物学。南京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曾先后在云南地质矿产调查所和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工。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五十年代初领导和主持了宜洛、峰峰等全部或部分煤田的调查勘探,探明了远景储量。对大庆油田探寻过程阶段的地层古生物研究有贡献。

王家乙(1919-1988)
电影导演。江苏南京人。震旦大学肄业。曾任救亡演剧八队、延安鲁艺实验剧团演员,东北文工团一团演员、导演。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建国后,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艺委会主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导演的影片有《达吉和她的父亲》、《小字辈》等。《五朵金花》在1960年获第二届埃及亚非电影节最佳导演银鹰奖。参加导演的中法合拍影片《风筝》1958年获第十九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乔治奖。

王少舫(1920-1986)
黄梅戏演员。江苏南京人。出身艺人家庭。幼年随母学京剧,曾在南京、芜湖、安庆、合肥一带演出。1939年开始与黄梅戏合作同台演出。1949年在合肥组织共和班,任社长,改演黄梅戏。建国后,历任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团长,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团长、导演。演出的代表剧目《夫妻观灯》、《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已拍成戏曲片。

吴良镛(1922-)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建筑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参加北京图书馆、首都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等建筑与规划方案设计和北京、保定、唐山等城市规划方案研究及设计咨询工作。

路翎(1923-1994)
小说家。江苏南京人。抗战后去四川。四十年代初开始创作,并协助胡风编辑《七月》,成为“七月”派的重要小说家。1948年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问世。它以封建家庭及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无情地抨击了旧的思想和制度,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悲剧,是其代表作。1955年因胡风问题受株连。1979年重回中国剧协工作。

金敬迈(1930-)
小说家。江苏南京人。1949年高中毕业后参加解放军,从事文艺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开始业余创作。1962年任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创作员。1965年出版成名作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

丁衡高(1931-)
南京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57年留学苏联。1961年在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设计室主任,第七工业机械部设计所副所长,国防科委科技部副局长、研究员,国防科工科委技部副部长、科工委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参加了战略导弹的研究、设计、试验和卫星发射的组织领导工作。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晓棠(1934-)
电影女演员、导演。南京人。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神秘的伴侣》、《海鹰》、《英雄虎胆》、《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在《边寨烽火》中饰玛诺。

沙叶新(1939-)
剧作家。回族。江苏南京人。1961年进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毕业后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任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话剧《陈毅师长》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创作多幕剧《假如我是真的》(与人合作)、《马克思秘史》、电影剧本《宋庆龄》。

朱苏进(1953-)
小说家。江苏南京人。1969年入伍,曾任侦察班长、代理副指导员、创作员等。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其长篇小说《惩罚》(与人合作)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中篇小说《射天狼》、《凝眸》分别获第二、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周晓兰(1957-)
女子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南京人。1977年被选入国家青年队。后入国家队。其所在的中国女子排球队,历获第九届亚运会女子排球比赛、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曾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预选赛最佳运动员奖。

栾菊杰(1958-)
女子击剑运动员。运动健将。南京人。1975年入江苏队。左手持剑,进攻快速、多变,并善反击。曾七次获全国女子击剑冠军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击剑比赛中获女子花剑冠军。是亚洲第一位奥运会女子击剑冠军获得者。

江宁区
周祯
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朱元璋平定武昌,用为江西行省佥事,历任大理卿。与李善长、刘基等制定律令,书成,太祖称赞。其后律令虽多次修定,但都认为祯的律令书是首创法律书籍。洪武元年(1368)以来历任刑部尚书、广东行省参政、御史中丞。不久托病致仕。

张益(?-1449)
江宁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历官修撰、侍读学士。修《宣宗实录》,有文才,很受三“杨”敬重。正统十四年(1449)入文渊阁。死于土木堡之役。景帝立,赠学士,谥文僖。

王以旂
江宁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御史、河南按察使。世宗时,历官兵部尚书兼督团营、太子太保。曾上疏谏帝加兴献帝皇号;修延绥城堡四千五百余所;又曾修筑兰州边墙。卒,赠少保。

陈步瀛(?-1789)
江南江宁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甘肃按察使、布政使至贵州巡抚。乾隆四十九年(1784),从军镇压盐茶厅石峰堡回民暴动,后督理南、西二路军饷。乾隆五十四年卒。

周仁(1892-1973)
冶金学家、陶瓷学家。江宁人。1910年毕业于江南高等学校。191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系硕士学位。曾任四川省炼钢厂总工程师、南洋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中央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1928年创建了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所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硅酸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李国鼎(1910-2001)
江宁人。193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37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研究所。同年回国。曾任武汉大学教授。1948年到台湾历任台湾造船公司总经理,“经济部”部长,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财政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是国民党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常委。

韩叙(1924-1994)
江宁人。1941年起,先后入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抗大教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秘书、解放区救济总会英文秘书。建国后,历任外交部交际处科长、礼宾司专员,驻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司长,驻美国联络处副主任(大使衔),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

溧水县
薛兼(?-322)
丹阳(今江苏溧水西)人。散骑常侍薛莹子。泊与同郡纪瞻、闵鸿、顾荣、贺循齐名,时称“五俊”。初举河南孝廉,司马越引为参军。司马睿镇建康,为军谘祭酒。累至太常,加散骑常侍。永昌初卒。

甘卓
晋丹阳(今江苏溧水西)人。吴太子太傅甘昌子。初仕为郡主簿,与江南土族共同讨平石冰、陈敏。司马睿镇建康,授扬威将军、历阳内史。平周馥、杜弢,以功迁湘州刺史,封侯。王敦叛乱,与陶侃等联兵具讨,迁镇南大将军、荆梁二州刺史。后被部将周虑所杀,谥敬。

端复初
溧水人。子贡后裔,从省文,称端氏。元末为小吏,有名声。任用为徽州府经历。勘察田亩,除其积弊。稍升磨勘司令。时官署刚立,公事繁多,他处理甚妥。受帝称赞。性格严峭,人不敢谋私,同僚部属多因贫财身败名裂,他独以清白获免。洪武四年(1371)超升为刑部尚书,执法平允。断杭州丢失粮食案,真假立辩。次年出任湖广参政,有治绩,后因事被召回,死。

齐泰(?-1402)
溧水人。洪武十七年(1384)举人。次年进士。历任礼、兵二部主事。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提升为左侍郎。明太祖曾经问边将姓名,他说得清楚无遗漏。又问各地图籍,他从袖中拿出给帝看,简要详密。帝大为惊奇。惠帝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任尚书。主张削潘。建文元年(1399),燕王举兵反朝,出师名曰“靖难”,指泰、子澄为奸臣。建文帝遂任命耿炳文、李景隆先后为大将,率师北伐。王师失败,南京失守,他逃往外郡图谋起兵复辟。途中被捕。同子澄、方孝儒皆不屈死。

卞之琳(1910-2000)
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溧水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河北、山东等中学教书,参加《文学季刊》、《水星》的编辑工作。1936年与何其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出版;并与戴望舒合编《新诗》。抗战后,先在四川教书,后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教书。1940年后,到昆明西南联大教书。曾任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教授。1947年访英。1949年回国。建国后,任北大教授、《诗刊》等刊物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翻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高淳县
六合区
释慧琳
南朝宋秦郡秦县(今江苏六合)人。少出家,有文才,兼通佛道。所著《均善论》为文帝赏识,引与参议政事,势倾一时。所注《孝经》、《庄子.逍遥篇》等传于世。

吴明彻
祖籍秦郡(今江苏六合)。少涉猎书史经传,又从周弘正学天文、孤虚、遁甲,略通大旨,颇以英雄自许。梁元帝时为安州刺史。陈朝建立,历江州、湘州刺史,领军将军。太建五年,统诸军北伐,收复淮南。太建九年,又受命北伐,至吕梁全军败没,为北周所俘。后卒于长安。

杨洪(?-1451)
六合人。善骑射。随从成祖北征,帝称其“将才”,升千户。宣德时,败寇于红山。正统时,由游击将军至左都督,镇守宣府。时先朝宿将已尽,他因敢战著名。机变敏捷,善出奇兵击虚,未曾小败。中朝大臣皆知其能,有毁誉者,则为辩护,故得施展其才。诸部惧怕,称他为“杨王”。曾建议加筑开平城,拓龙门所,自独石至潮河川,增置堠台六十。景泰时,封昌平侯。英宗复位,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还镇宣府。驭兵严肃,士马精强,为一时边将冠。曾请求建学校,教诸将子弟。景泰二年卒。赠颍国公。

达浦生(1874-1964)
江苏六合人。教名努尔·穆罕默德,以字行。回族。出身伊斯兰经学世家。曾任北京牛街清真寺伊玛目、教长。参与创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中国回教公会。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创办回教难民收容所。后只身赴南洋、中东宣传抗日。在埃及发表《告全世界回教同胞书》,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呼吁全世界穆斯林支持中国抗日。回国后,在甘肃平凉创办伊斯兰师范学校,任校长。1952年参与发起筹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同年率中国伊斯兰教朝觐团到麦加朝觐。后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一至三届副主任。1955年兼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同年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顾问,参加万隆会议。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浦口区
张瑄
江浦(今属浦口区)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有才能名声。景泰时,任吉安知府、广东右布政使。成化年间,历任广东左布政使、福建巡抚、南京刑部尚书。在广督建预备仓库,修陂塘圩岸。增筑广州新会诸城垣,百姓颂德。在福建,平贼有功。在河南,振济黄河水灾流民。被弹劾,罢官。孝宗立,复官,致仕。

南通市

曹顶(1514-1557)
通州余西(今江苏南通)人。知水性,精武艺。曾受雇于灶大户,运盐于江海之上。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应征入伍,参加多次抗倭战役,机智勇敢,屡建奇功。二十六年四月阵亡。

李方膺(1695-1754)
直隶州(今江苏南通,有别于直隶顺天府通州)人。曾官山东乐安、莒洲、兰山和安徽潜山、滁州、合肥等几任知县。为官清正,肯为民请命,因反对总督开垦扰民事,曾几度丢官,以致下狱。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善画山水、人物,尤长于梅,为杨州八怪之一。

徐宗干(?—1866)
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嘉庆末进士。官历山东州县官、福建汀漳龙道、台湾道至福建巡抚。道光中,处理山东金乡彭河水利纠纷,修筑滋阳河堤。咸丰、同治中,先后在福建、河南、江苏诸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办理江苏通、泰团练,帮办河南军务。同治五年卒。

袁翰青(1905-1994)
化学家。通州(今南通)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2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任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局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代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对立体化学的研究,特别是变旋作用的发现,受到化学界重视。

朱理治(1907-1978)
江苏南通人。清华大学肄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河北省委、河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经委副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束星北(1907-1983)
教授。通州(今南通)人。齐鲁大学肄业。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并获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理学硕士学位。曾在德国柏林大学作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的助手。1930年后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1932年回国。曾历浙江大学教授,兼上海暨南大学、交通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45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雷达。

蔡金涛(1908-1996)
无线电电子学专家。江苏通州(今南通)人。193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信系。193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37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教授、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总工程师兼研究所所长。建国后,历任重工业部电信管理局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北京电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刘瑞龙(1910-1988)
通州(今南通)人。曾任中共南通县委书记,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宣传部部长,中共豫皖苏区委副书记,淮北行署主任,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华东野战军第二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兼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书记、农业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主任、农林部顾问。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弘复(1910-2002)
昆虫学家。南通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5年获美国伊利诺利大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卫斯理大学客籍教授。1947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副所长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代所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从事昆虫学研究五十年,对昆虫幼虫的研究卓有成果,所著《昆虫幼虫学》至今仍被国外大学所采用。

黄耀曾(1912-2002)
有机化学家。南通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化学部委员。在我国开创了有机微量分析。是我国研究氟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先驱者。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徐冠仁(1914-2004)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南通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曾任中央大学副教授。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植物遗传及农艺系研究员。1956年回国。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董事。1958年主持建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朱今明(1915-1989)
电影摄影师,导演。江苏南通人。1934年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舞台装置舞台部主任,中央摄影场摄影。1946年后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技术组组长兼摄影师。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等影片。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制片处处长兼总摄影师。1954年赴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实习。1956年回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总摄影师、导演,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和第二、三届理事及第四届常务理事。拍摄的影片有《上饶集中营》、《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等。

姚溱(1921-1966)
南通人。曾任新华通讯社华中二分社社长、华中总分社副编辑主任。1945年后,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参加领导工作,并在《上海周报》、《时代日报》、《文萃》、《展望》等上海进步刊物上撰写时事分析、军事评论和政治性论文。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处长、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处长、副部长,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顾秀莲(1936-)
南通人。女。沈阳机械专科学校毕业。历任共青团甘肃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机修厂委员会书记、纺织工业部技术员、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省长、化学工业部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杨乐(1939-)
数学家。南通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与张广厚合作对整函数、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

刘延东(1945-)
南通人。女。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历任北京化工实验厂党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全国青联第六、七届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副秘书长、副部长。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如皋市
王觌
北宋泰州如皋人。举进士。历润州推官、颍昌府签书判官、太仆丞等。哲宗立,擢右正言。极论新党蔡确、章惇等朋党害政;又论青苗法之害,请尽罢新法。后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以论事出知润州。出使辽,为辽人礼重。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江水贯城为渠,年久淤塞,常积水为灾,觌疏治复通,民号“王公渠”。又贬鼎州团练副使。徽宗立,起为工部侍郎。后因事除名安置临江军,卒。

王俊义
觌从子。举进士第一。徽宗朝,授国子博士,改太学博士,进吏部员外郎,迁右司员外郎。为王黼所憎恶,以直秘阁知岳州。卒。

冒襄(1661-1693)
如皋人。幼有俊才。六赴考场,两中副贡。曾联合诸生,反对宦官魏忠贤,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朝宗合称“四大公子”。但因阉党专权,授官皆不赴任。明末又结夏社,反对阮大铖等阉党专权腐败统治,明亡后,屡拒清廷官吏荐举,隐居林下,终身不仕。其诗文以清丽见长。

戴联奎(?-1821)
江苏如皋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左都御史,礼部、兵部尚书。治经学,有清节,不交结权贵,拒和珅之请。曾督浙江学政。道光元年卒。

朱其文(1909-1987)
江苏如皋人。1929年在北平从事学生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北平反帝大同盟,任组织部部长。193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宣传委员、抗日战线报社社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一路游击队副司令、冯玉祥部特派员。1937年参与发动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1945年后任辽宁省、辽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哈尔滨市、沈阳市市长。1953年后,历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副主任,驻保加利亚、越南大使等职。

许家屯(1916-)
如皋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苏中三分区地委书记,苏中第三军分区政委,第十一纵队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委,第二十九军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福州市委副书记、书记,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苏省革委会主任,江苏省军区政委,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1990年4月出走国外不归。

胡济民(1919-1998)
物理学家。如皋人。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副教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技术物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常委,中国核物理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至四届理事长。

李昌钰(Henry Lee)(1938-)
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4岁随母迁居台湾。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厅长李昌钰,是全球知名的刑事鉴定科学家,参与了侦查多项名案,包括辛普森案等。李昌钰毕业于台湾中央警官学校。1965年去美国,获得纽约大学生化硕士及博士学位。1975年获聘到康州纽海文大学任教。1979年获任命主持康州刑事鉴定科学所。李昌钰对工作百分之百投入,精力旺盛,记忆力极佳,办案时往往能见人所未见,赢得同行的尊重。在康州警界服务三十年,侦察过六千多件重大案件。

通州市
海门市
崔桐
海门人。乡试第一名。与舒芬同举进士。授编修。谏武宗帝南巡。跪阙下,受杖夺俸。嘉靖中,以侍读出任湖广右参议,累升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

张謇(1853-1926)
江苏通州(南通市)人。祖居海门县长乐镇,随其事业发展而迁居南通。十六岁中秀才,后入淮军统领吴长庆幕府,清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随长庆赴朝。十一年中举人。二十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上疏劾李鸿章妥协。次年得张之洞支持从事实业,在通州招股办大生纱厂。三十二年,参与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为江苏咨议局议长,成为国内立宪派领袖之一。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长,旋托词辞职。民国2年(1913年)入熊希龄内阁任农林、工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民国4年,不满于袁世凯恢复帝制,辞职南归,经营实业,兴办教育。民国15年病故。

季方(1890-1988)
政治活动家。海门人。保定军校肄业。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后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四一二政变后赴武汉,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军事指挥。参加第二次北伐。1930年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干事。抗日战争时期,接受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联络组织华东地方武装,抗日自卫。1940年进入解放区,任新四军苏中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苏中行署主任、苏皖军区政府副主席、华东解放军官教导总团团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交通部副部长、江苏省副省长,农工党第七、八届中央主席和第九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个簃(1896-1988)
中国画画家。海门人。1920年从吴昌硕学画。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市中国画院副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徐有庠(1912-2000)
台湾徐氏远东集团的创始人。出生于江苏海门县。私立海门中学毕业。早年是上海知名商人,曾任上海远东织造厂、大同棉业公司、中国惠民油厂的总经理及香港裕民有限公司董事长。1949年,国民党战败,溃逃台湾。徐有庠将上海工厂设备拆运台,在台北县板桥设立远东针织厂,经营针织品。1953年改为远东针织公司。同年另创台湾远东纺织公司,生产棉纱、棉布等棉纺品。次年,徐氏将两公司合并为现在的远东纺织公司。经过不断扩充发展,到1965年完成合成纤维纺织厂,成为台湾第一家由纺织、织布、印染整理到成衣的一体化纺织公司。此后,不断增加新设备,建立新厂房,确立了在纺织界的重要地位。远东集团是台湾的“上海帮”大财团,也是台湾的五大财团之一,下属企业众多,仅股票上市公司就有6家,集团总额超过2000亿元(台币)。徐氏家族第一代已逐渐退居幕后,交由第二代掌管。第二代核心人物徐旭东是知名企业家。

施雅风(1919-2011)
地理学、冰川学家。海门人。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研究院。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曾组织领导了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冰川的考察。

启东市
袁俊(1924-2004)
启东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新四军。曾任华东野战军营长、团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设。建国后,任副团长、团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回国后,任师长、军长。197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海安县
韩紫石(1857-1942)
名国钧。江苏省海安镇(原隶泰县)人。因其排行第三,生平业绩颇丰,家乡群众均以“韩三爹”、“紫石”称之,表示尊敬。在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南通的张謇,位高望重,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光绪五年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清末官至吉林省民政使。辛亥革命后,韩紫石由东北卸任入关,袁世凯让“国务院电传大总统谕令到京”。韩公深知袁狡诈投机的为人,乃拒绝前往。后因“苏人以桑梓义务相责备”,勉力于次年八月首任江苏民政长。其后任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并一度兼督军。服官四十年中清廉自守,治事勤恪,所在有政声。民国十四年(1925年)辞官归里后,仍不遗余力关心桑梓,参与水利,救灾赈济,编纂史志、搞盐垦,办教育,维护地方治安。居乡问政,为苏北民众做了不少有益之事。1938年春,日军从天生港登陆,进犯苏北,韩德勤部队不战而退,海安遂于三月二十日(农历)首次沦陷。只得去泰州北乡板场(今属兴化)避难。目睹大片国土沦丧,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他极为悲愤。其晚年岁月,是在“万方多难”的抗日战争中度过的。韩紫故居在海安镇东大街。

如东县
刘季平(1908-1987)
教育家。如东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学校。曾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苏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抗大九分校校长、苏中行署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华东野战军随营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副市长兼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中共山东省委、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代理部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文化部顾问。

管惟炎(1928-2003)
物理学家。如东人。1957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副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对超导材料及超导磁体的研究在国内起带头和推动作用。

宿迁市

项梁(?-前208)
下相(今宿迁)人。战国末楚国名将项燕子。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起义后,他与侄项羽在吴起义。后任张楚上柱国,率兵渡江西进。陈胜失败后,立楚怀王之孙心为王,自号武信君。屡败章邯所率秦军,渐骄。后与秦军定陶作战中,被章邯击败阵亡。

项羽(前232-前202)
下相(今宿迁)人。名籍,字羽。楚贵族后裔。少从叔父项梁习武,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项梁于吴举兵反秦,拥兵八千。三年,秦将章邯击赵,围困巨鹿,羽随上将军宋义往救,宋惧敌不进,羽杀宋取而代之。率全军渡漳水,破釜沉舟,获巨鹿大捷,摧毁秦军主力。九战九捷,威名大振,封诸侯上将军,统率各诸侯。领兵西进,于新安夜坑秦降卒二十余万。至函谷关,知刘邦已破咸阳,与范增设鸿门宴,定计灭刘邦,未遂。又西屠咸阳,焚秦宫,杀秦王,掠宝物,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都彭城。与刘邦争战四年。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冬,被汉军困于垓下,突围至乌江(安徽和县)自刎。

刘荣(?-1420)
宿迁人。初为总旗,给事燕王官邸。有智略,深被成祖器重,授密云卫百户。从燕王起兵反朝,屡立战功。累授都督佥事、左都督、辽东总兵官,封广宁伯。战滹沱河,救北平,败安平军,解永平围,有功,令率兵三千,断绝建文帝粮道,不行。欲斩,诸将为他求饶,乃免。渡江策封功臣,因前罪不封,止授都督佥事。明永乐八年(1410年)从成祖北征,以游击将军督前哨。师还,即军中进左都督,遣镇辽东。十二年,又从北征,仍为前锋。因功受赏,充总兵,复镇辽东。十七年六月,倭寇二千余人乘船来犯,他依山设伏,另遣将断其归路,将敌人擒斩无遗,从此倭寇不敢再犯辽东。以功封广宁伯,始更名荣。为将,常为先锋。驭士卒纪律严明,有恩信。次年卒于任。赠广宁侯,谥忠武。

刘安
正统十四年(1449)与郭登镇守大同,也先挟持英宗至城下。约登出见,不出。安出见,伏哭帝前。驰奔至京师,言奉上皇命告敌情,且言封己为侯。群臣交章弹劾,下狱定死罪。适逢京师戒严,释放充任总兵官,把守东直门。寇退,升都督同知,复伯爵。英宗复位,受于世侯。曹钦反,受伤,加封太子少傅。成化中死。赠峄国公。

朱瑞(1905-1948)
宿迁人。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早年在徐州、南京读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1925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30年3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曾赴鄂豫皖边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领导集中分散的三个师成立红一军。1933年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参加直罗镇战斗。1936年底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和组织部部长、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延安炮兵学校校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1948年10月1日在辽沈战役攻克义县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胡宁(1916-1997)
物理学家。宿迁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爱尔兰共和国都柏林高等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理论物理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任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苏联莫斯科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于理论物理、量子场论、粒子物理理论、广义相对论。

徐速(1924-1981)
小说家。江苏宿迁人。抗战爆发时辍学从戎。抗战结束后离开军队,赴北平半工半读,并与友人合办《新大陆》杂志,开始从事写作。1950年去香港,1965年至1978年主编《当代文艺》。1969年至1971年应聘任珠海学院教授。他以长篇小说创作见长。曾被选为香港近代十大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宿豫区
沭阳县
胡应嘉
沐阳人。由宜春知县提拔为吏科给事中。三迁都给事中。弹劾高拱,拱由此恨应嘉。明穆宗嗣位,请御文华殿与辅臣面议大政。他身居谏职,号称敢言,议者目为过激。屡升参议,忧归,闻拱再相,惊怖而死。

吴印咸(1900-1994)
摄影家。沭阳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5年后任电通、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参加拍摄影片《风云儿女》、《生死同心》、《马路天使》。1938年赴延安,任延安电影团摄影队队长,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后任延安电影团负责人。1946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处长、副厂长、厂长。1955年后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曾任影片《红旗谱》摄影。作品有《白求恩大夫》、《毛主席在“七大”作报告》等。

徐世平(1925-)
沭阳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淮海军区营教导员、第三野战军团组织股副股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海军舰艇政委。1953年毕业于苏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同年回国。任海军舰长、海军舰艇大队大队长。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历任海军舰艇支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处长,海军舰队参谋长,海军水面舰艇学校副校长,海军学院训练部部长、副院长,海军指挥学院副院长。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泗阳县
张相文(1866-1933)
字蔚西,号沌谷。清同治五年(1866)生于江苏省桃源县(今泗阳县)东门外南园。他自幼好学,爱好舆地,博览史传,卓有识见。甲午战争后,张相文因痛惜清政府将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萌发了研究地理学的决心,四处寻求学习外国史地知识。其年他到苏、常地区的家馆任教,买到一些有地理新鲜内容的书刊,其中有上海格致书院出版的《格致汇编》和徐家汇天主堂出版的《地理备说》等,从中得到了不少地理新知识,更看到中国古舆地学的不足。1899年2、3月间,张相文携子张星烺来到上海,自己进入南洋公学师范院读书,同时兼教地理等课,这是中国在中小学设置正规地理课程之始。1899年7月,张相文重回南洋公学边学边教。返校后,张相文听美籍教师说,过去他阅读的《格致汇编》和《地理备说》,译文多误,与原文有出入。为能直接阅读外文书刊,他先后从校内的日籍教师栗林孝太郎和藤田丰八学习日文,与友人合译了日人著的《中国学术史纲》,后又根据孟德斯鸠关于法学著作的日文版与友人合译为《万法精理》(今译《论法的精神》),该书是我国最早的中译本。在教授地理课程的同时,他将讲稿加以整理,并参照日本等国外地理教科书资料,编写地理教材,于1901年出版了《初等地理教科书》(2册,南洋公学出版)和《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4册,上海兰陵出版社)。此二书为最早的中国地理课本,出版后多次印刷,销行量达二百万部以上。其影响之大,出乎出版部门和张相文本人意料之外。我国的地理知识,因而得到第一次大普及。

在南洋公学时,张相文除与特班教习蔡元培结为挚友外,还结识了章太炎、邹容等。旋经他们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多次在章太炎办的《苏报》和蔡培元办的《警钟报》上,发表鼓吹革命的文章,并为《警钟报》筹款。不久,章太炎与邹容因《苏报》案被捕入狱,张相文曾多次到狱中探望,并与蔡元培奔走营救,章太炎乃得出狱。离开南洋公学后,张相文先后任安徽寿州阜丰商业学校校长和广州两广师范讲习所地理教员。1905年开始在上海专门从事著述。1908年,张相文编著出版了《地文学》一书(上海文明书局)。这是中国第一本普通自然地理著作。全书分星界、陆界、水界、气界、生物界5编。在此之前,国内外的自然地理著作内容仅限于无机自然界,而张相文却新增生物界一章,把无机自然与有机自然联系起来,加强了地文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科学性,这在世界地学史上也是一个创举。直至现在,普通自然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仍不出这一框架。张相文不仅重视研究地理,而且对于地理关系密切的地质学,也颇重视。他认为我国地域面积虽广大,但多山地、高原。如对其地质情况不了解,则对这些地区面貌的变迁、资源的开发,都是困难的。不久,他即以日本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为底本,编著四册《最新地质学教科书》,在地质地貌方面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

此后他的足迹,南到岭南,北至塞外,不仅到齐鲁、冀北、内蒙、山西、热河等地作过许多地理考察,而且在河套地区进行过垦殖试验,努力使地理研究与改造社会相结合。他就考察所得,写了二三十篇专题论著。20世纪初期,张相文感到研究地学,“足迹所经,检查测量,均苦其有限,”因而想联络国内诸地学人士,共同相互切磋,以期集思广益,并拟创办地学刊物,以利于广大国人地学水平的提高。1909年9月28日,他邀请白毓昆、张伯苓、陶懋立、韩怀礼等地质和地理学家、教育界官员及各校师生100多人,在天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该会于1912年迁往北京),他自己担任中国地学会会长长达20年之久,为创建中国的近代科学地理学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地学会刚成立,经几个月筹备,《地学杂志》创刊号便于1910年问世了。《地学杂志》以刊登“地学上最新之发明”为主,“选择材料力求新颖”。自创刊起至1937年因抗战兴起暂时停刊止,历28年,共刊181期,共载文1600余篇。载文的范围,相当广泛,是我国地学文献的重要宝库。

张星烺教授(1889-1951)
宇亮尘。为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子。幼承家学,早读经史。1899年,张相文携子张星烺来到人文荟萃的上海。年仅11岁的张星烺则考入南洋公学留学甲班(小学低班)。后考取北洋大学,学习理科。1906年被选派赴美国留学,进入哈佛大学化学专业学习。三年后,自哈佛大学化学系毕业,又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生理化学,暇时好读史书。在柏林大学取得学位之后,谢绝了国外的重金聘请,于1912年8月回国。但不幸患上肺结核病,只得在浙江黄岩的岳父家养病。家中藏书很多。他便利用养病之机饱读史书,多方搜集中西交通史资料。1919年,张星烺曾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同时与父亲张相文一起兼任该校国史编篡处特别篡辑员,并被派往日本调查民国史料。1926年,他应聘为厦门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还先后在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学府担任教授,海内外许多有成就的历史学者皆曾蒙其教诲。除任教编史以外,张星烺还继续不断地搜集中外关系史方面的有关史料,先后翻译了两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历经十几年努力,从中国正史、野史、游记、文集、笔记等274种书籍和英、德、法、日文等42种书籍中摘录有关资料。上自天文、下自地理,民族、文化、科技、历史、政治、经济、生物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加以阐述,并作考证。终于在1926年38岁时,完成了《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的初稿。1930年,《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正式出版,全书共分六大册,3000多页,100余万字。

张星烺先生得高望重,为一代学术宗师。他的教学,旁征博引,以论证史实,语言简练,内容详尽,嘉惠学子颇深。他任辅仁大学史学系主任,与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同为当时史学系的著名教授,甚为学生所景仰。他教书育人,奖掖后进,热心帮助学生。一位品学优良的学生,毕业后欲至燕京大学研究所深造。他为了助成此举,以高龄之躯,步行数里,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往返为之联系,使这位优秀生终于实现其志愿,后得赴美留学。她为了怀念老师,于1989年设张星烺教授奖学金于北师大历史系。1946年至1950年,张星烺还曾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其前身即其父张相文倡办的中国地学会。由于长期带病工作,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于1951年7月与世长辞,终年63岁。临终时他给子女留下遗言,把父亲张相文和自己的所有藏书及自己的手稿,全部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大学。

韩德勤(1892-1988)
江苏泗阳县洋河镇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于1909年被县里选送考取南京江苏陆军小学第四期,后进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从陆军小学开始,就与江苏同乡—邻县涟水的顾祝同在一起,他们关系非常密切,结为“把兄弟”。1935年11月,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韩任重庆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1937年春顾调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韩也调来西安,为该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1939年秋末,韩正式接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1946年初,任徐“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顾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韩改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奉命急运粮食、弹药等物,空投徐州。失败后去台湾。到台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3年退役,只挂了一个国大代表头衔。他曾组织出版《泗阳县志》(影印泗阳民国志),并写了序言。他晚年非常思念家乡,很想喝洋河大曲酒。1988年8月15日,韩病故于台北家下,时年96岁。他在洋河镇还留有一座房子。

姜玉田(1927-)
泗阳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1952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后任空军飞行大队大队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8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泗洪县

苏州市

吴王寿梦(?-前561)
姬姓。吴君仲雍后裔,周章十四世孙。继父去齐即位,用楚逃亡大夫申公巫臣训练军队,学习中原的车战方法,兵力日强,开始伐楚,并和中原各国通使往来。从此,吴国开始强大。吴君始称王。

吴王诸樊(?-前548)
名遏,号诸樊。寿梦长子。三弟季札贤,父欲立之,曾遵父意让让位于其弟季札,季札不受。伐楚,为楚所败。立十三年卒。

吴王馀祭(?-前530)
诸樊弟。继兄即位,齐相庆封奔吴,他以女妻之,封之于朱方,富于在齐。后楚灵王伐吴朱方,诛庆封。吴攻楚,取棘、栎、麻三邑。楚复来攻,不久在乾谿败退。

吴王僚(?-前515)
馀眜子,寿梦孙。继父即位。在位时,伯父诸樊之子光率兵伐楚,取居巢、钟离。楚亡臣伍子胥奔吴,相结于公子光。前515年,吴乘楚平王丧,举大兵攻楚,因国内空虚,被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死。

季札
又称公子札。寿梦少子,诸樊弟。吴王诸樊与馀眜曾多次让位于他,他推让不受。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馀祭时,曾多次出使于鲁、齐、郑、晋、徐等国,为各国贤士大夫所称誉。

阖闾(?-前496)
吴(今江苏苏州)人。名姬光。吴王诸樊子。周敬王六年(前54年),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后任用伍子胥为谋臣,孙武为将,扩建都城(江苏苏州市),整军经武,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吴国日益强盛。十四年,大举伐楚,五战五胜,一度攻陷楚都郢(湖北江陵县纪南城)。

夫差(?-前473)
吴(今江苏苏州)人。姬姓。吴国国君。周敬王二十五年至周元王三年(前495-前473年)在位。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在夫椒(江苏吴县洞庭东、西山)大败越兵,攻破越都,迫使越国屈从。又在艾陵(山东莱芜市东北)大败齐兵。三十八年(前482年),在黄池(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王勾践乘越击吴,攻入吴都,夫差自刎而死,吴亡。

严忌
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为严。西汉会稽吴人。初仕于吴,与枚乘俱以文辩著名。后见吴王刘濞阴怀邪谋,谏而不听,乃与枚乘、邹阳去吴至梁,为梁孝王门客。善辞赋,著有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命》一篇。

严助(?-前122)
西汉会稽吴人。严忌子,一说严忌族子。武帝即位初年,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擢为第一,任为中大夫,参予谋议军国政事。前138年,闽越围东瓯,武帝命他以节发会稽兵赴救,未至,闽越退兵。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与淮南王刘安交好,后安谋反事发觉,他被牵连,在张汤严劾下,被杀。善辞赋,著作辞赋数十篇,今佚。

朱买臣(?-前115)
字翁之。会稽郡吴(今苏州)人,西汉大臣。早年人称“书痴”,其妻不忍羞辱而离去。五十岁方为对策第一,武帝擢他为大夫,会稽郡太守。入朝任都尉,丞相长史之职。

孙破虏吴夫人(?-202)
孙坚妻,孙权母。因孙坚曾被袁术任为破虏将军,故名孙破虏。本吴人,后徙钱塘。孙坚慕其才貌,娶为妻。后孙权继位,年幼,她曾助权理政。

吴景(?-203)
孙破虏吴夫人弟。常随孙坚征讨,以功拜骑都尉,孙策时复任丹杨太守。与孙策等讨祖郎,从袁术击笮融、薛礼。与刘备争徐州,术以景为广陵太守、扬武将军等。

孙韶(?-241)
本姓俞,吴人,孙权爱而赐姓。历任承烈校尉、广陵太守、镇北将军等。镇守边地数十年,御军严整,善抚士卒,极少失利,魏国边民归者颇多。

顾雍(168-243)
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东汉末被州郡举荐为合肥长,有政绩。孙权时历任会稽丞、左司马、大理奉常、尚书令。后任丞相。执政十九年,处事公允,为权所重。卒后谥肃侯。

顾谭
顾邵子,顾雍孙。少与诸葛恪等为太子四友。历任中庶子、辅政都尉等。祖父雍卒,拜太常,代为平尚书事。与鲁王孙霸不和,被其党诬告,流放交阯。年四十二卒。

吾彦
吴郡吴人。初仕吴为小吏,迁建平太守。王濬从蜀乘船伐吴,用铁链锁江。吴亡,入晋,为金城太守。交州刺史陶璜死,代陶璜为交州刺史、南中都督。在镇,政绩宣著,南州宁静。死于任上。

陆绩(187-219)
字公纪。吴郡吴人。学者。孙权时历为郡吏、郁林太守、偏将军。博学多识,能晓算术。曾作《浑天图》,注释《易》、《玄》,流传颇广。

张翰(?-?)
字秀鹰。西晋名士。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大鸿胪张俨子。有俊才,善属文,纵任不拘。时人称为“江东步兵”。为大司马齐王司马冏东曹掾。后见秋风起,思念吴中故物,辞官归里。

顾荣(?-312)
字彦先。东晋大臣。世为南士显族。宜都太守顾穆子。初仕吴为黄门侍郎,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阳,时人称为“三俊”。授郎中。“八王之乱”,周旋于诸王之间,终日饮酒酣醉,以避杀身之祸。陈敏据扬州叛乱,想割据江南,荣以为陈敏人微言轻,不足以谋大事,会同江南士族周玘等联兵讨平。永嘉之乱,回到江南,为司马睿军司,积极辅佐侨寓政权的建立。累官散骑常侍。永嘉六年死,谥元。

陆晔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高平相陆英子。初仕为司马睿镇东军谘祭酒。预讨华轶功,封侯,迁散骑常侍。明帝病重,与王导等受顾命,辅佐皇太子,录尚书事。成帝初,与王导、庾亮等侍卫皇帝,共抗苏峻之乱。苏峻平,加卫将军、封公。咸和中,卒官,谥穆。

陆玩
陆晔弟。初仕为司马睿丞相参军,历侍中、吏部尚书。苏峻叛乱,与兄陆晔等共守宫城。累至光禄大夫、司空、尚书令。成帝时,卒官,谥康。

顾和(288-351)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侍中顾众族子。初为扬州刺史王导从事,历车骑参军、护军长史等,所历皆有显名。成康两朝,莅阶显位,强劾官员,匡弼朝纲。累迁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尚书令。永和七年死,谥穆。

张瓌(?-505)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宋末为骁骑将军,居丧归家。升明元年吴郡太守刘遐欲谋反,他率部曲杀遐,即授为吴郡太守,封义成县侯。南朝齐世历吴兴太守、雍州刺史、右将军。常称疾不问政事,优游自乐。齐末以前将军戍石头城。萧衍起兵围建康,他弃城还宫。梁朝建立,授以光禄大夫。天监四年卒。

张岱
南朝宋、齐时人,祖籍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宋孝武帝时,巴陵五、临海王、豫章王、晋安王年幼,岱历为诸王谘议参军,代诸王行事。处事得宜,为时人所称。后废帝时,迁为益州刺史,为官清直。齐朝时,历任吴郡、]吴兴太守,又以宽恕著名,官至南兖州刺史卒。谥号贞子。

张绪
祖籍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以清简寡欲知名,州举为秀才,南朝宋世历巴陵王文学,吏部郎,太常。齐时,迁为中书令、吏部尚书。善《周易》,为时人所宗,口不言利,有财辄散与故旧。年六十八卒,谥简子。

张僧繇(? -?)
南朝梁吴中(今苏州)人,画家。历官直秘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魏晋三大画家。擅长人物、肖像、故事、花鸟,尤精画龙。

皇侃(488-545)
吴郡(今苏州一带)人,经学家。少好学,师事贺瑒,尽通其学,尤长于《三礼》、《孝经》、《论语》。初为国子助教,撰《礼记讲授》五十卷,因被召入寿光殿讲《礼义记》,迁员外散骑侍郎。性至孝,日诵《孝经》二十遍。大同十一年卒。所撰《论语义》,《礼记义》,并为当世学者所重。

顾野王(519-581)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又善绘画。南朝时初仕梁,梁大同四年(538年),任太学博士监贺王府记室参军等职。侯景之乱,召募乡党数万人抗击。入陈后,曾任黄门侍郎、光禄卿。著作很多,有《玉篇》三十卷,为我国文字训诂学重要著作。

陆德明(556-627)
名元朗。吴(今江苏苏州)人。经学家。

张旭(?-?)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开元间为常熟尉,后至京师长安,官至右率府长史,故又称张长史。工书,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时号“张颠”。怀素继承和发展之,故世称“颠张狂素”。

顾况(约725-约814)
吴郡人。唐诗人、书画家。性诙谐,能歌诗,与李泌极友善。初为校书郎。迁著作郎后,郁郁不得志,不久以事贬饶州司户。

丁谓(966-1037)
苏州长洲人。北宋淳化进士。与孙何齐名。时称“孙、丁”。历峡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等。天禧三年(1019),为参知政事。次年,排斥寇准去位,升为宰相,封晋国公。暗中交结内侍雷允恭,左右朝政,又勾结女道士刘德妙,散布流言,贬崖州司户参军,徙雷州,又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喜为诗,于图画、音律、博奕,无不通晓,为官机敏有智谋,狡猾过人,与林特、陈彭年、王钦若等,时称“五鬼”。死于光州。

程师孟(1009-1086)
吴(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景佑进士。历知南康军(江西星子县)、楚州(江苏淮安市),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又知洪州(江西南昌市)等地。注重兴修水利,治绩显著。熙宁元年(1068年),以光禄卿直昭文馆知福州。在闽其间,搜罗史迹,开辟很多游览区,百姓称颂,为他建立生祠。后移知广州、越州(浙江绍兴市)等地。致仕,以光禄大夫卒。

林摅
祖籍福州,徙居苏州。以荫至敕令检讨官,迁屯田、右司员外郎。建请大府宜择帅,边州宜择官,骄兵宜更戍,钱货、书籍杜绝出疆外,为宋徽宗称赞。赐进士第,擢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使辽,还,出知颍州。后擢兵部尚书,进同知枢密院、尚书左丞、中书侍郎。为御史所劾,黜知滁州。起为端明殿学士。拜庆远军节度使,被劾,还姑苏。病死,赠开府仪同三司。

朱勔(1075-1126)
苏州人。与其父朱冲以善治园圃得名。结交蔡京、童贯,冒军籍得官。北宋时徽宗垂意花石,建御苑“艮岳”派至苏州设应奉局,于东南各地征调奇花异石,每岁增加,至政和年间为极盛。远送花石船队,往返于运河之上,称“花石纲”。朱勉从中渔利,苛虐百姓,流毒州郡二十年。其家势焰熏灼,时谓“东南小朝廷”,触发方腊起义。钦宗时削官归里,后编管循州(广东龙川县),遣使杀之。

明成祖王贵妃(?-1420)
苏州人。永乐七年(1409)封贵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被帝所看重。帝晚年好急怒。妃曲以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她。十八年死。

姚广孝(1335-1418)
长洲(江苏苏州市)人。十四岁出家为僧,曾从道士席应真学阴阳术数,工诗善画。明洪武时选通晓儒书的僧人辅导诸王,广孝受燕王朱棣器重,随燕王至北平(北京),住持庆寿寺,为燕王心腹谋士。他劝燕王起兵,并为筹画军事。成祖即位,他“论功以为第一”,授僧录司左善世,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善诗。洪武初,与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升户部右侍郎。固辞归。曾赋诗,有所讽刺,帝怨恨,又见所作上梁文,怒斩于市。与杨基、张羽、徐贲称明初吴下诗人四杰,以配唐朝王、杨、卢、骆。

蒯祥(? -?)
苏州府吴县(江苏苏州市)香山人。本为木工,初授职营缮,后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明永乐和正统年间,参与北京宫殿设计和建造,负责重建故宫三大殿。天顺八年(1464年),规画建造裕陵,其技艺之精,据传可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持尺准度,不失毫厘。年八十余,仍执技供奉,皇帝每以“蒯鲁班”称之。

练纲(1402-1477)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由乡举进入国子监。累官御史。郕王监国,上中兴八策。也先将入犯,言不可和议,不可南迁,惟有于谦、石亨可以主管中军。有才辨,急于功名。景泰改元。上言时政五事。巡视两淮盐政。应诏上言八事。次年出赞延绥军务。五年(1454)巡按福建,与按察使杨珏互相攻击,被贬为邠州判官。久之死。

沈周(1427-1509)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小学业勤奋,聪颖过人,书习黄庭坚,文摹左丘明,诗词学白居易、苏轼、陆游。一生攻书,擅画山水。善诗,尤善长于画。评者谓明世第一。少承家法,后得宋元名手董源、巨然、黄公望、吴镇、王蒙精髓,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四十岁后始拓为大幅,景物葱郁深邃,笔墨坚实豪放。后人将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奉亲至孝。以母老辞仕。卒于正德间。

吴宽(1435-1504)
长洲人。以文才吕行有名于诸生间,成化八年(1472)进士。官修撰、右谕德。弘治时,历官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参与修《宪宗实录》,专门主管诰敕,他是当时词臣中最有名望者。卒于官。赠太子太保。

陆完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末进士。官御史,有名声。正德中,累官兵、吏部尚书。他甚被宁王宸濠器重,召参预曲宴。刘瑾命他以都御史试职视事。他惧怕,贿赂瑾。又曾统帅京营、宣府、延绥军镇压刘六、刘七、杨虎等起义。有才智,急于求取功名;善于巴结权势。因宸濠反爱牵连,贬戍福建靖海卫,卒。

吴一鹏(1460-1542)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南京刑部员外郎、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数次下尚书毛澄、汪俊与世宗帝力争“大礼”。集廷臣之议,上疏谏帝建兴献帝庙事。嘉靖三年(1524)偕中官赖义,京山侯崔元迎献帝神位于安陆。曾与修《武宗实录》,后被弹劾,乞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朱纨
长洲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历任右副都御史、浙、闽海防军务提督。在东南,治倭患,革渡船厂,严保甲,搜捕奸民,执法坚,势家怀惧。被弹劾擅杀,落职,命按问。闻知此信,他慷慨流涕,写绝命词,饮药死。朝野叹息。自他死,中外不敢言海禁事。不久,海寇大作,毒害东南十余年。

祝允明(1460-1526)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后屡举进士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因有政声,迁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告归。他为文多奇气,尤工书法,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1470-1559)
字征中,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从吴宽学文,从李应祯学书法,从沈周学画。名声显著。为人和而耿直。正德末,授翰林院待诏。世宗立,与修《武宗实录》,致仕归。乞诗文书画者,接踵而至。不肯与富贵、王府及宦官。

文彭(1498-1573)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征明长子,国子博士。能诗,善书画篆刻。

文嘉(1501-1583)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征明次子,和州学正。能诗,善书画篆刻。

陆粲
长洲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七试皆得第一。张璁、桂萼尽出庶吉士为部曹、县令,有才,得工科给事中。偕御史郗元洪清核马房钱谷。抗疏折服马太监阎洪,宿弊为之一清。与同官刘希简争张福狱,帝怒,杖三十,释还职。张璁、桂萼专断朝政。他上疏言璁、萼之罪,被贬贵州都镇驿丞。稍升永新知县,奸猾屏迹。母死,哀伤过甚,未终丧而卒。

申时行(1535-1614)
长洲人。嘉靖进士。授编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字受知于张居正。万历五年(1577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翌年,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机务,旋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卒后,张四维与他相继执政。政务宽大,世称长者。欲收人心,罢张居正考成法,一切简易,亦数有献纳。务承帝意,不能大建树。因政治松弛,朝臣上疏弹劾。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有夺嫡之意。他屡疏请立太子,不听。被迫求罢归。万历四十二年卒,赠太师,谥文定。

申用懋
时行子。进士。历太仆少卿、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崇祯初,任兵部尚书,致仕归。卒,赠太子少保。

葛成(1568-1630)
苏州人。明代丝织工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内监孙隆在苏督税,滥设关卡,强征暴敛,致使机户杜门罢织,商人相约罢市。全市万余丝织工人无以生计。葛成愤起,带领群众与税监孙隆斗,用乱石击毙黄建节、徐怡春等税官十八人,孙隆潜逃杭州。抗争持续三尽夜,苛税由此而止。官府旋即派兵镇压,葛成监危不惧。被囚十三年获释。天启六年(1626年),又参与颜佩韦等人为首的抗争。失败后,五人被杀。他于五人墓旁结庐躬守,直至病终。

文震孟(1574-1636)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天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名,授修撰。时魏忠贤渐用事,数斥逐大臣。震孟愤,上《勤政讲学疏》。忠贤摘书中“傀儡登场”语,激帝怒,廷杖八十,不赴调而归,复斥为民。崇祯初,充日讲官,最严正。时称“真讲官”。得罪权臣,欲逃去,出封益王府,便道归,复出仕。以钱士升言,进讲《春秋》,称帝意。特升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与温体仁有矛盾。遂落职闲住。半年而卒,崇祯十五年(1642年)追赠礼部尚书。福王时,追谥文肃。

冯梦龙(1574-1646)
通俗文学家。明末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市)人。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著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明庄烈帝愍周皇后(?-1644)
苏州人。迁居大兴(今北京)。天启中,选为信王妃。庄烈帝即位,立为皇后。性格严密谨慎。曾因寇患紧急而语帝,意在迁都南方。田贵妃受宠而骄,后以礼制裁她。帝与后曾因言语不合,把后推倒在地,后绝食。帝后悔,派遣中使问其起居。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帝令后自杀,后遂先帝死。清世祖谥后庄烈愍皇后。

周奎
苏州人。庄烈帝周皇后父。李自成逼京师,帝遣徐高秘密规劝奎输饷助军资。奎坚言无有。京师陷,抄其家得金数万计,人笑其愚。

葛乾孙
长洲人。父应雷。名医。乾孙传父业。然不肯为治病。或治之则奇效,名与金华朱丹溪相等。

宋德宜(1626-1687)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顺治进士。历官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康熙中,屡上疏论时政,请停捐纳,弛海禁,禁军兵殃民,释军中所获妇女。居官廉谨。康熙二十六年卒。

嵇曾筠(?-1738)
江南长洲人。嵇永仁子。康熙后期进士。雍正初年始理河道,先后任河南副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署江南河道总督并兼兵部尚书,浙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协齐苏勒治理河道,尤于黄河著绩甚多。实施引河杀险法,顺河势开引河,筑部闸坝。乾隆初年,总理浙江海塘工程,疏请修建海宁尖山坝,建鱼鳞石塘七千余丈,修筑乐清海堤,皆得准行。在治河诸臣中,与齐苏勒齐名。乾隆三年卒。

沈德潜(1673-1769)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1739)六十七岁中进士。历官礼部侍郎,供职南书房,加衔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以诗文得乾隆帝优遇。被誉为与高启、王士祯齐名。乾隆十四年(1749)离休,二十年后卒。

彭启丰(1701-1784)
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翰林院侍讲彭定求之子。雍正五年(1727)状元。历官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中,先后上疏言赈灾弊病,请疏浙江湖河、禁江南征米浮收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告退。十六后卒。

嵇璜(1711-1794)
河道总督嵇曾筠子。雍正进士,历官左佥都御史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十八年(1753)始参与河工,先后任南河副总河、河东河道总督。屡上疏论治理河、运,主张裁弯取直,移远为近,浚浅变深。建议黄河北流复山东故道。每巡视河工,皆身先属吏,不避艰险,多次亲督工程,颇得乾隆帝重用。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卒。

姜晟
江苏元和(今苏州)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至刑部、户部侍郎,刑部尚书。先后出任湖北、湖南巡抚,湖广、直隶总督。以治狱明慎著称。乾隆末、嘉庆初,用兵湘黔苗疆时,督理军饷,办理善后事宜。屡赴各省办理重要事务,赴南河查勘清口运道。后坐罪贬降。卒于家。

韩崶(?-1834)
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初由拔贡生授刑部七品小京官,历官至刑部侍郎、尚书。嘉庆中,多次赴各地审理要案。出任湖南布政使、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疏陈澳门防务及奥海战守形势。道光四年(1824)平反山西榆次县阎思虎一案。十年后卒。

彭蕴章(1792-1862)
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尚书彭启丰之曾孙。道光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及户部三库事务。充上书房总师傅。道光末期,上疏论漕务弊端。请禁陋规。咸丰八年(1858)疏陈旗兵生计,请减兵饷发放折色加放兵米。后辞职官。同治元年卒。

陆润庠(1841-1915)
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一甲第一名进士。授修撰。累官至左都御史、厘订官制大臣、吏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东阁大学士,充弼德院院长。光绪中,先后主持湖南、陕西、江西、顺天各地乡试,充会试副总裁,出督山东学政。屡上疏论时政,主张以前古圣贤经传为根本,变通实行新法,请停新政之练镇兵、巡警、谘议局、中小学堂等项。清廷逊位后,仍照料毓庆宫,授太保。三年后卒。

顾颉刚(1893-1980)
历史学家。苏州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学门。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国上古史的考辨。主编《古史辨》,为中国史学界“古史辨派”的创始人。倡导了中国历史地理和边疆地理的研究。曾主持“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的标点工作。著有《三皇考》、《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国边疆沿革史》、《吴歌甲集》等。

颜文梁(1893-1988)
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苏州人。1922年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赴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作品《厨房》1929年获法国国家沙龙画全荣誉奖。1931年回国。曾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兼中央大学艺术系代主任,之江大学、上海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油画《枫桥夜泊》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荣誉奖。著有《美术用透视学》、《色彩顼谈》,有《颜文梁画册》、《油画小辑》等。

周瘦鹃(1894-1968)
作家。苏州人。曾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编辑。先后主编期刊《礼拜六》、《紫罗兰》、《半月》等。建国后,任江苏省博物馆、苏州市博物馆名誉副馆长,苏州市园林管理处顾问。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和盆景制作。著有《亡国奴日记》、《行公集》、《园艺杂谈》、《盆栽趣味》等。

叶圣陶(1894-1988)
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1911年毕业于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曾任小学、中学教师。1921年与沈雁冰等创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30年入开明书店。先后主编《中学生》、《小说月报》、《开明少年》、《国文月刊》等杂志及中、小学语文课本。1931年参加组织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戏剧学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1949年初进入解放区,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管平湖(1895-1967)
古琴演奏家。苏州人。自幼随父习琴。北平汇文大学肄业。曾任北平国乐传习所古琴教师,北平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副教授、教授。建国后,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发掘整理出《广陵散》、《幽兰》等琴曲。所奏琴曲《广陵散》、《流水》等已录成唱片。《流水》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中。

戴戟(1895-1973)
苏州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第十九军参谋长、第二十六师师长、第六十一师师长及淞沪警备司令等职。同蒋光鼐、蔡廷锴一起组织和指挥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等职。

顾廷龙(1904-1998)
版本、目录学家。苏州人。1931年毕业于持志大学国文系。1933年获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文采访主任。1939年与人共同创办上海合众图书馆,任总干事。后兼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古典文献学、版本学和目录学的研究。

费穆(1906-1951)
电影导演。苏州人。1918年入北京法文高等学堂。后与人合办《好莱坞》电影杂志。1930年后任华北电影公司编译主任、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导演。1933年后导演《城市之夜》、《人生》、《香雪海》、《狼山喋血记》等影片。1937年率摄影队赴抗日前线拍摄纪录片《北战场精忠录》。后在民华影业公司导演《孔夫子》。1941年年创办上海艺术剧团、新艺剧团及国风剧团,编导《杨贵妃》、《秋海棠》、《浮生六记》等话剧。1947年创办上海实验电影工场,导演我国第一部彩色京剧戏曲片《生死恨》。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1949年赴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任总经理兼编导,拍摄《花姑娘》等影片。

王传淞(1907-1988)
昆剧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名森如。十五岁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学。工丑。曾在江浙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浙江昆苏剧团副团长、浙江昆剧团顾问。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代表剧目有《十五贯》、《照镜》、《写状》等。著有《丑中美》。

费彝民(1908-1988)
苏州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高等法文学堂。曾在北京陇海铁路总公所工作。1930年后任天津《大公报》驻辽宁通讯记者。1945年后任上海《大公报》副经理兼社评委员。1948年赴香港参加香港《大公报》复刊工作,任经理、社长。1950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副主席。1985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周传瑛(1912-1988)
昆剧演员。苏州人。1921年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学艺。工小生。曾在江浙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国风苏剧团副团长,浙江昆苏剧团团长,浙江昆剧团团长、名誉团长,全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擅演剧目有《十五贯》、《长生殿》、《牡丹亭》等。

谢毓晋(1913-1983)
微生物免疫学家。苏州人。193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39年获德国弗赖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兰州西北防疫处技正,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建国后,历任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总技师、副所长、名誉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54年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冻干乙醚灭活人用狂犬病疫苗。研制成用絮状反应法测定破伤风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的效价。1965年在国内首先研制成II型治疗用变性动物血清(人血浆代用品)。1982年在国内首研制成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李竞雄(1913-1997)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苏州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植物系。1948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林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彭子冈(1914-1988)
苏州人。女。北平中国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妇女生活》编辑,《大公报》记者、特派记者。建国后,历任《进步日报》、《人民日报》记者,《旅行家》杂志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过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物访问记。1945年采写的报道《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影响较大。著有《苏匈短笺》、《时代的回声》、《伟大的伴送》,有《子冈作品选》。

杨周翰(1915-1989)
翻译家、比较文学家。江苏苏州人。1933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留校在外文系任教。1946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5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2年转到北大西语系任副教授、教授、英语文学教研室主任等。“文革”后任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外文学》副主编等。

陶金(1916-1986)
影剧演员、导演。苏州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系。曾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上海救亡演剧四队、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出话剧《雷雨》、《蜕变》等。后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1949年后,历任香港大光明电影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

汝龙(1916-1991)
文学翻译家。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学教师。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东吴大学副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译有[苏]高尔基《人间》、《阿尔达莫诺夫一家的事业》,[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俄]《契诃夫小说选集》(一至二十七册)等。

钱寿易(1917-1991)
土力学家。苏州人。193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1946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土木系理学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教研室副主任兼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所长。1983年起主持并参加了五个所联合对近海采油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和评价的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李敏华(1917-2013)
力学家。苏州人。女。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1948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吴仲华(1917-1992)
工程热物理学家。苏州人。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47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科学博士学位。1954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是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五十年代初创立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吴氏通用理论,所建立的方程被称为吴氏方程。这一理论,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于各种叶轮机械的设计中。

胡绳(1918-2000)
历史学家、哲学家。苏州人。北京大学肄业后在武汉、重庆、香港生活书店任总编辑。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红旗》杂志副总编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在历史、哲学、文化思想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王守武(1919-2014)
半导体物理学家。苏州人。194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1949获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工程力学系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56年负责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拉制锗的单晶炉,制成了我国第一批锗合金管和合金扩散管,并筹建了我国的晶体管工厂。1960年又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朱德熙(1920-1992)
教授。苏州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副院长,中国语言学会第一届副会长。1986年被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是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专于汉语语法学及古文字学。著有《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吕叔湘合著有《语法修辞讲话》。

李德生(1922-2011)
石油地质学家。苏州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曾任中国石油公司上海戡探室助理地质师。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局、四川石油局、大庆油田和石油工业部石油戡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是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地质科学工作者之一。

冯端(1923-)
物理学家。苏州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于凝聚态物理学,特别是晶体缺陷物研究。

王守觉(1925-2016)
半导体微电子学家。苏州人。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为研制集成电路奠定了基础。

李政道(Tsung-Dao Lee)(192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人。1945年因抗战转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一年,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人。1946年因在西南联大物理系表现出众,获奖学金赴美芝加哥大学留学,师从费米。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柏克莱加州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三年后,以29岁的年龄升任教授,为该最年轻的教授。1956年,他和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一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吴健雄实验验证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因此理论在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对他治影响最大的三个老师是:束星北、吴大猷和费米。李政道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至今。

顾嘉辉(1931-)
作曲家。苏州人。1962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专科学校。回香港后,在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任作曲及配乐。1968年起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音乐主任。1981年赴美国洛杉矶狄克·格罗夫音乐工作室深造。创作有电视广播剧集主题曲《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海滩》、《奋斗》等数百首。

潘承桐(1934-)
教授。苏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61年该系研究生毕业。历任山东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青岛大学、山东大学校长。从事解析数论的研究,在均值定理及哥德巴赫问题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1982年与陈景润、王元合作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合作《哥德巴赫猜想》、《阶的估计》等。

徐寅生(1938-)
苏州人。1960年入国家乒乓球队。后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国际乒联、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为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与庄则栋合作获第二十八届男子双打冠军。

袁伟民(1939-)
苏州人。1962年入国家男子排球队。历任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副总教练,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后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在任国家女排教练员期间,指导中国女子排球队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中获得最佳教练员奖。

孙晋芳(1955-)
女子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苏州人。1971年入苏州业余体校学习。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1983年后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是冠军中国队的队长、场上进攻的组织者。

吴中区、相城区
陆龟蒙(?-约881)
字鲁望。吴县人。文学家。举进士不第,往从张抟,历湖、苏二郡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时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

杨惠之(?-?)
吴人(江苏吴县)人。唐开元中,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学画,道子画名日著,惠居其次,遂焚笔弃砚,发愤专攻塑业,技艺猛进,与吴画同为当时第一,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被誉为“塑圣”。

郑戬
北宋苏州吴县人。举进士,授太常寺奉礼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事。历任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知审刑院,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枢密副使等。与参知政事宋庠,为宰相吕夷简所忌,俱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有政绩,徙知永兴军。庆历时,为防御西夏,谋筑水洛等城,宣抚使韩琦以为筑城不便,刘沪等被械送德顺军狱。戬力争于朝,城终于建成。官至奉国军节度使。卒,赠太子尉,谥文肃。

范仲淹(989-1052)
苏州吴县人。北宋大中祥符进士。初任广德军(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后迁大理寺丞。天圣三年(1025年)上书指责时弊,提出富国强兵建议。次年任秘阁校理。十余年间,历任右司谏,判国子监,权知开封府等职。忠直敢谏,三次遭贬。康定元年(1040年),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抚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市),负责防御西夏重任。治军安边有功,与韩琦齐名,时称范韩。庆历三年(1043年),召为枢密副使,旋拜参知政事,参与推行“庆历新政”,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被指为朋党,次年罢政,出任河东、陕西四路宣抚使。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传世名篇。皇佑四年卒。谥文正。

范纯祐(1024-1063)
仲淹长子。宝元中,西夏攻宋,随其父于陕西军中,防守边境,抵御西夏。筑马铺砦,西夏兵来犯,率兵驰据其地,且战且筑,数日建成,仲淹罢副相,以荫守将作监主簿,又为司作监。再随其父赴邓州,患疾十九年,卒。

范纯仁(1027-1101),
字尧夫。仲淹第二子。皇祐进士。知襄城县,殿中侍御史,京西、陕西转运副使。神宗询问西北边事,上奏称“愿陛下且无留意边功”。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陈王安石变法扰民,出知和中府。哲宗立,进吏部尚书,旋任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力谏蔡确“车盖亭诗”为诽谤宣仁后。次年,以观文殿学士知颖昌府。又加大学士、知太原、河南等府。哲宗亲政,忤章惇意,贬武安军节度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起为观文殿大学士。以疾乞归,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

范纯礼(1031-1106)
仲淹第三子。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陵台令兼永安县、知遂州、吏部郎中、给事中等。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废除苛政,处之要宽。拜礼部尚书,擢尚书右丞。为人正直沉毅,为王诜所诬,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徙单州。五年(1106),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

范纯粹
仲淹第四子。以荫迁至赞善大夫,检正中书刑房,出知腾县,迁提举成都诸路茶场。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宋师五路伐西夏,无功而返。神宗谋欲再举,纯粹上奏称公私因乏,不可兴师,为神宗所采纳。知庆州,时,与西夏议划江界,奏请弃所取西夏地,边境方得安宁。元祐中,除宝文阁待制。哲宗亲政,以弃地事降直龙图阁。又以“元祐党人”夺职,知均州。后以徽猷阁待制致仕,卒。

范正平
纯仁长子。绍圣中,为开封尉。户部尚书蔡京支持后戚向氏造慈云寺,占四邻田庐。正平实地考察,以为不可夺民业,京坐罚金二十斤,遂恨正平。蔡京掌政,诬正平矫撰父遗表,下御史府,入狱。后羁管象州。遇赦,得归颍昌。正平工诗,尤长五言。

朱长文(1039-1098)
字伯原。苏州吴人。未冠,举进士,因病筑室,名曰“乐圃坊”,专事著书。长吏至,莫不登门请教;士大夫以不到乐圃为憾,名闻京师。元祐中,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卒。有文集三百卷。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进士。徽宗朝,累迁翰林学士,极论士大夫朋党之弊,以重内轻外。移帅颖昌府,散发常平粟赈贫民,抵制宦官杨戬搜刮,惩罚贪吏,戬怒,旋提举宫观。高宗朝,为翰林学士兼侍读,迁尚书左丞。绍兴间,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极力加强江防御金。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后拜崇信军节度使致仕,卒于湖州,赠检校少保。

范成大(1126-1193)
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人。南宋绍兴进士。孝宗初,入京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吏部员外郎。改知处州(浙江丽水县),修复通济堰,民得灌溉之利。旋召为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乾道六年(1170年)使金,不畏强暴,全节而归,为朝野称道,迁官中书舍人。使金途中所作七十二首绝句,充满爱国热情。九年,出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知静江府,兴利除弊,改善民族关系,为边民敬重。两年后调任四川制置使,治兵选将,施利惠农,边防得以巩固。淳熙五年(1178年)回朝任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次年知明州(浙江宁波市),后在建康任上得疾,辞官退居故里石湖。与陆游、杨万里齐名。

陈镒
吴县人。永乐十年(1412)进士。由御史历任湖广、山东、浙江副使,皆有名声。正统时,任右都御史。镇守陕西。建议免赋役、修荒政,由是塞上都有储蓄。英宗被俘,也先将入犯,因于谦推荐,出抚畿内。升左都御史。景泰时,复镇陕西。至是三镇陕西,先后十余年,陕人拥戴他若父母。每还朝,必遮道护车哭泣。再至,则欢迎数百里不绝。加封太子太保,与王文并掌都察院。致仕,死。赠太保。

徐有贞(1407-1471)
吴人。宣德进士。授编修。多智数,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正统时官侍讲。曾上言兵政五事,土木之变后,主张国都南迁。景帝即位,官行监察御史。以首倡南迁议,久不得升官。景泰三年(1452)升左佥都御史。修广济渠、通源闸有劳,升左副都御史。因谋画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复被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为民。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十余年乃卒。

范希正
吴县人。明宣德中,举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惩奸吏反被其诬,坐逮。县民八百余上京白冤,父老二百余遮道泣于侍郎许廓,事并报闻,帝乃释还任。正统中,山东饥。曹县历希正先积粟得无患。遂升曹县为州,希正为知州,政声益著。治曹二十三年,致仕。

王鏊(1450-1524)
吴县人。明成化年间乡试、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时宦官刘瑾专政,怀才不遇,辞官归里。议论明畅,文章典雅。

唐寅(1470-1523)
吴县人。字伯虎。性不羁,有才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名,世称唐解元。入京会试,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被革黜,谪为吏,不就,远游闽、浙、赣、湘等名山大川。正德九年(1514年)应宁王宸濠之聘,赴江西南昌。后察宁王必反,心怀恐惧,以佯狂脱。翌年返回故里,筑桃花坞以居。饮酒怡乐,致力书画。兼收诸家之长,自创风格。最擅山水,兼精仕女、人物、水墨花鸟。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称为“吴中四才子”。

徐祯卿(1479-1511)
吴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其诗精警,时为吴中诗人之冠,卒年二十三。

袁洪愈(1516-1589)
吴县人。嘉靖进士,授中书舍人。历河南参议、山东提学副使、湖广参政,所在以清节著称。万历中累官礼部尚书。极谏屯田废坏之害,十五年(1587)致仕。做官四十余年,居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卒,赠太子太保。

周顺昌(1584-1626)
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吏部稽勋主事。天启中,历文选员外郎,代理选事。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常呼魏忠贤名、骂不绝口,遂被忠贤党诬劾,削籍并逮。顺昌有德于乡民,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宣布逮捕时,不期而集者数万人,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旂尉东窜西奔,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墙逃走。顺昌自诣吏部,下诏狱。每拷打,必骂忠贤。椎落其齿,骂益厉。被潜毙狱中。庄烈帝即位,赠太常卿,谥忠介。

周茂兰
顺昌长子。刺血书疏,诣阙诉父冤,诏以所赠官推及其祖父。更上疏,请给三世诰命,建祠赐额。好学砥励品行。不就荫叙。明亡后,隐居不出,以寿终。

颜佩韦
吴县人。当周顺昌被禁卫吏役逮捕时,他与马杰、沈扬、扬念如及顺昌舆隶周文元等,为顺昌乞命,率众殴击旂尉,被定大辟罪。吴人感其义,合葬虎丘傍,题碑曰“五人之墓”。

金圣叹(1608-1661)
吴县人。原姓张,名采。明亡后改姓金,圣叹是其字。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抗粮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入清绝意仕进,专心著述,喜批书。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和《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所批改的《水浒》,把七十一回以后章节删去。批语有独到之见。

王武(1632-1690)
字勤中。江苏吴县人。以花草画著名,作品流丽多风,时称妙品,为学者所宗。

潘世恩(1769—1854)
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一甲第一名进士。历官侍郎、尚书、军机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历事四朝,先后督云南、浙江、江西学政。议停黑龙江都尔特开垦,罢山东盐课归摊地丁。咸丰初年,上疏保荐林则徐可用。咸丰四年卒。

冯桂芬(1809-1874)
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太平天国运动中,办团练,助官军攻占苏松一带,设广方言馆,求博通西学之人。官至右中允,加衔至三品。辞官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遇浚河、建学、积谷诸事务,多有条议规划。初擅长骈体文,后致力于古文辞。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兵刑、盐铁、河漕诸政尤其留心。著有《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校邠庐抗议》等。

潘祖荫(1830—1890)
江苏吴县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咸丰进士。官历光禄寺卿,左副都御史至工部、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历事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屡上疏论时政得失,参劾不称职官员,如钦差大臣胜保、直隶总督文煜等,以敢直言著名。光绪六年,偕惇亲王奕誴办理中俄交涉,筹理善后。上练兵、简器、开矿、备饷四事。通经、史学,收藏金石文物甚富。先后二次主持会试,三次主持乡试,与翁同和并称“翁潘”。光绪十六年卒。

吴大澂(1835-1902)
苏州府吴县人。家世翰林。同治进士,授编修。翁同和称其贤。官历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至河东河道总督,广东、湖南巡抚。敢直言。先后上疏请裁减繁费,停止颐和园工程。光绪中,参加办理西北边防,中俄珲春边界交涉等事务。曾以钦差大臣身份到吉林、珲春、宁古塔一带督办边务。反对澳门归葡萄牙管辖。中法战争时,会办北洋军务。出使朝鲜,定朝内乱以抗日本。光绪十年(1884年),驻天津会办洋务。光绪十四年参与河务,堵筑黄河郑州决口。中日甲午战起,吴大澄请缨杀敌,自请率湘军抗战,后兵败革职归里。精于金石学和古文字学。光绪二十八年卒。

洪钧(1839-1893)
字文卿。江苏吴县人。同治七年一甲第一名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至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先后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出督湖北、江西学政。充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四国大臣。参与帕米尔地区边界交涉,译《中俄界图》。通经史,著有《元史释文证补》。光绪十九卒。

包天笑(1876-1973)
江苏吴县人。清末秀才,后为南社成员。1909年起,主编《小说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刊物。早年翻译外国小说多种。1907年作歌颂秋瑾革命事迹的章回小说《碧血幕》。1936年10月,与鲁迅等共同签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晚年移居香港。他创作的各类小说计一百余种。他创作多以描写上海市民生活为主,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吴梅(1884-1939)
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江苏吴县人。自幼喜爱词曲。1907年与诗人陈去病等在上海成立神交社。辛亥革命前,他是南社开展戏曲革命的重要成员之一,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金陵大学教授。一生专事研究南北曲。时人称为“曲家泰斗”,并作有传奇三种、杂剧十种。作品富有思想性和现实性。

钱大钧(1893-1982)
江苏吴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09年到南京考入江苏陆军小学堂第四期。后递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前,钱大均与邓演达、何应钦、顾祝同、王柏龄等老同学一道来黄埔,奉命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他因精于兵器学,被任为中校兵器学教官。不久,升为代理上校总教官。同年,升任校本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1933年初,钱大钧被蒋介石任命为保定行营上将主任兼军政部保定编练处主任。日本投降后,他任胜利后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钱先后担任了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50年去了台湾,挂了一名“资政”,无实权。钱大钧喜爱体育活动,年青时就是足球队员。1973年,任台湾“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他培养了不少体育运动骨干,其中有担任“台湾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席”时间较长的徐亨和多次保持世界田径赛纪录的运动员纪政。钱大钧爱与文人雅士来往。也擅长书法,善写篆字。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工作多忙,每天早上必做两件事:一是做体操,从不间断,二是写练字,坚持不懈。

贝祖贻(1893-1982)
吴县人。字淞荪。1913年毕业于唐山工业学院。曾任中国银行广州分行、香港分行、上海分行经理,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代总经理。1946的任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总裁。1947年后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1950年定居美国。

郭绍虞(1893-1984)
文学批评史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参加新潮社。次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42年后在复旦大学、之江大学、同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1952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语文学会副主席、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兼文学研究室主任、《辞海》副主编等。

郑逸(1895-*)
散文家、剧作家。江苏吴县人。早年曾参加南社。二、三十年代曾主编过《消闲月刊》、《联益之友》、《金钢钻报》、《永安月刊》,并任上海影片公司编辑,写下《三生石》、《国色天香》、《桃花梦》、《万丈魔》、《新婚的前夜》等剧本。抗战初期任上海音乐专修馆教授。建国后,任中国法商学院教授,他的著述甚丰,多为文物掌故和名家轶事,兼及人情风物,山水胜迹。文笔简炼古朴。

柳支英(1905-1988)
昆虫学家。吴县人。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生物系。1933年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学习,193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浙江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是我国媒介生物学及其防治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严家淦(1905-1993)
吴县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曾任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材料处处长。1938年后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财政厅厅长。1945年后任重庆战时生产局采办处处长,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财政处处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台湾省政府财政厅厅长。1950年后,历任台湾“经济部”、“财政部”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1963年后任“行政院院长”。1966年任台湾第四任“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1972年任第五任“副总统”。1975年任第五任“总统”。是国民党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常委。

王季午(1908-2005)
内科学家。吴县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学美国。1941年回国。曾任贵阳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建国后,历任浙江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名誉校长,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传染病、寄生虫病学的研究。

吴茵(1909-1991)
电影女演员。吴县人。曾就读与上海城东女校国画科。1934年后在《新女性》、《压岁钱》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46年任昆仑影业公司演员。参加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影片。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宋景诗》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王为一(1912-2013)
电影导演。吴县人。1946年后任上海“昆仑”、香港“南国”和“五十年代”影片公司导演。1951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导演的影片有《珠江泪》、《铁窗烈火》、《南海潮》(合导)、《七十二家房客》、《三家巷》等。

沈昌焕(1913-1998)
吴县人。1933年毕业于光华大学政治系。193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交通部公路总局专员、蒋介石英文秘书、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外交部”部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是国民党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

孔厥(1914-1966)
作家。吴县人。曾任《抗战日报》编辑。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习。后任鲁艺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编辑、文化部电影局编剧、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1953年后,专门从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与袁静合作)、《新儿女英雄续传》。

王大珩(1915-2011)
应用光学家。吴县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从事光学玻璃研究。1940年获伦敦帝国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历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吉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

贝聿铭(I. M. Pei)(1917-)
出生于广州。华裔著名建筑师。贝祖贻子。他在1990年宣布退休之时,亲自负责完成的作品达66件之多,是当今世上极少数能够纵横通俗与专业的建筑师。贝氏1940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1946年获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后留校任教。1954年加入美国籍。他以勤劳和智慧谱写出第一代移民在美奋斗并取得辉煌成就的篇章,而他的中国背景亦是影响其一生的主要因素。如今誉满全球的贝聿铭,事实上起步并不早,38岁那年才开设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真正打开知名度,则要等到1964年获肯尼迪遗孀贾桂琳的遴选,出任波士顿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的建筑师,才由没没无闻一跃而成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人物。1978年贝聿铭设计的华府国家艺术东厢书廊完成,将他提升为全球知名人物。贝氏在作品中完整呈现出其建筑思潮的演绎,同时也验证了专业建筑技法的成熟化历程。他的经典之作,包括北京的香山饭店、香港的中国银行,还有巴黎罗浮宫金字塔入口、日本办Miho美术馆,及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摇滚乐名人堂等。

程民德(1917-1998)
数学家。吴县人。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42年获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于调和分析、逼进论、模式识别。1949年证明多重三角级数球形和唯一性定理。

朱伯禄(1917-1992)
高级工程师。吴县人。193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重庆、南京电信管理局工务处处长。建国后,历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提出了我国通信网络组织原则,为建立我国通信网奠定了基础。

汪闻韶(1919-2007)
水利学家。吴县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伊利诺伊技术学院博士学位。曾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副研究员。1954年回国。历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土工所工程师,抗震防护研究所工程师、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袁水拍(1919-1982)
诗人。江苏吴县人。1935年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后在银行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以后,在上海《新民报》、《大公报》任编辑。曾以马凡陀为笔名,以山歌形式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著有诗集《人民》、《冬天,冬天》、《向日葵》、《马凡陀的山歌》、《沸腾的岁月》等。建国后任《人民文学》、《诗刊》编委,《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创作诗集《解放山歌》、《政治讽刺诗》,诗和通讯集《华沙·北京·维也纳》、《歌颂与诅咒》,论文集《诗论集》,译有[智利]《聂鲁达诗文集》和其他译作。有《袁水拍诗歌选》。

唐人(1919-1981)
小说家。原名严庆澍。江苏吴县人。抗战初参加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在邵阳战地文化服务处工作。后来辗转西安、宝鸡、成都等地,当过中学教员、银行职员等。1946年后在上海、香港《大公所》任职。1950年任《新晚报》编辑,从此专事写作。1978年被选为作协广东分会理事。他的著作甚丰,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多卷长篇现代历史小说《金陵春梦》,及其续篇《草山残梦》,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还著有长篇小说《蒋后主秘录》、《劝君更尽一杯酒》、《贝贝的初恋》、《浮生八记》,小说集《爱情的俯冲》、《黑裙》、《香港风情》、《十年一觉香港梦》、《混血女郎》,电影剧本《华灯初上》、《阖第光临》等。

朱传千(1927-1979)
导弹制造专家。吴县人。194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历任株洲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技术秘书、总检验师、试验室主任、分厂副厂长、厂总工程师、副厂长。负责建设我国第一条空对空导弹生产线。主持试制成功两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

常熟市
黄公望(1269-1354)
字子久,号太痴。常熟人。元画家。为中台察院掾,元延佑时因故入狱。事解出狱后遂隐不仕。信奉全真道。往来三吴间,以传教卖卜为生。善书法,工篆隶,通音律,精书山水。与吴镇、王蒙、倪瓒为元四大画家。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徐恪(1431-1503)
常熟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工科给事中。弘治时,官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抑制豪右,革除奸弊。他所巡抚地方多王府,持法严格,宗人多不悦。因进王府误走端礼门,命湖广巡抚韩文与他互其任。吏民为之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至岐王封地,居一年,被中旨改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病,致仕。

陈察
常熟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南昌推官。正德时,任南北御史。武宗与群小逸游误国。他偕同官请帝务讲学,节嗜欲,勤视朝,语甚切直,又请帝勿亲征宸濠反,且请下罪己诏。违帝意,夺俸禄一年。助何孟春讨定弥勒州乱。嘉靖初,按四川。请罢镇守中官,不听。帝亲自审讯杨言,断其一指。察大呼曰:“臣愿以不肖驱易言命,不忍言独死。”帝以目威胁他,不为之动。直声震朝野。升南京太仆少卿。疏请召用前给事中刘世贤等二十余人,帝怒,贬海阳教谕。后累升佥都御史、南、赣巡抚。因推荐前都御史万镗等十四人可用,责妄举,斥为民。

严讷(1511-1584)
常熟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官编修、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严嵩当权。吏道污杂。嵩败,他与朝士相约,有事在朝房议事,毋谒私门。谨慎选择官吏,效先朝三途并用法,州县政绩卓异者破格升迁,吏政为之一新。勤于朝事,积劳成疾,久不愈,遂乞归。世宗死,不复仕。家居二十年卒,赠少保。

矍景淳(?-1568)
常熟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授编修。主管制诰。奉敕封郑王厚烷子载堉为世子,辞其贿赂。还京,言总督胡宗宪不足御倭。隆庆初召为礼部左侍郎。以总校《永乐大典》功,兼翰林院学士,修《嘉靖实录》。病,累疏乞归。逾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

顾大章(1576-1625)
常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授泉州推官,升刑部员外郎。魏忠贤欲借故株连刘一燝,大章力辩。忠贤大恨。被忠贤党徐大化弹劾,遂引归。起官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借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狱拷掠。词气不屈,上吊死。崇祯初,赠太仆卿。福王时,追谥裕愍。

钱谦益(1582-1664)
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历官詹事府詹事兼礼部侍郎。后为温体仁所讦,罢官家居,以置田园自娱。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立,因附马士英得起官礼部尚书。次年变节降清,受职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修纂明史副总裁。未几,即称疾告归家居,以诗词著作自娱。

矍式耜(1590-1650)
常熟人。矍景淳孙,汝说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吉安永丰知县,有惠政。崇祯初任户科给事中。所建言多合帝意。搏击权豪,大臣多畏其口。福王时,任右佥都御史,巡广西。唐王用为兵部右侍郎。清兵破汀州、与丁魁楚等拥立永明王朱由榔于肇庆,清顺治三年(1646年)拥立为桂王,晋东阁大学士,兼掌吏部事。四年,清兵破肇庆,从桂王趋桂林,进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与士卒同甘苦。城获全,封临桂伯。闻时政缺失,必疏谏,两广皆倚以为重。七年,清兵破城,被俘。与张同敝同囚民舍,赋诗倡和,得百余首。不降,被杀。

吴历(1632-1718)
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初从王时敏学画,晚年弃家从天主教,两游欧州。作画心思独运,参用西洋手法,别具一格,为六大家之一。康熙五十七年卒。

王翚(1632-1717)
常熟人。少时好画山水,被王鉴收为弟子;后转师王时敏,并吸取诸家技法,以南宗笔墨写北宗丘壑,合南北为一手,融古今于一炉。清康熙帝曾命主绘《南巡图》,遂有书圣之名。山水之外,偶写花卉。弟子众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为“清六家”。

翁叔元(1633-1701)
江南常熟人。康熙前期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掌工部至半年,清理积案数十件。后病退。

蒋陈锡(?-1721)
字雨亭。江南常熟人。康熙中期进士。历官河南按察使、山东巡府、云贵总督。为政革弊除盗,出家资赈灾。康熙四十七年(1708),请缓征山东省逋赋,条陈海防三事,皆得准行。康熙五十九年运滇粮济藏,次年卒于途。

蒋廷锡(1668-1732)
清大臣、画家。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大学士。出身常熟豪门巨族。其祖父蒋芬是明末的礼部主事。其父蒋伊为康熙十二年进士,曾任御史、提学副使。其兄蒋陈锡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其子蒋溥为雍正八年进士,亦官至户部尚书、大学士。其孙分别官至兵部侍郎、台湾知府。实为一门显贵。其妹蒋季锡,子蒋溥、蒋洲,其女,一直到孙、曾孙,均能画。

蒋溥(1708-1761)
字质甫。大学士蒋廷锡之子。雍正进士。历官至湖南巡抚,协办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领户部。乾隆中,上疏请改进条奏会议制度;停止劝垦洞庭湖滨,皆被采纳。乾隆二十六年卒。谥文恪。

蒋洲(?-1757)
江南常熟人。大学士蒋廷锡子。初为主事,历官山西布政使、山东巡抚。乾隆二十二年,被参劾贪纵,亏库帑。被诛死。

蒋涟(?-?)
字檀人。云贵总督蒋陈锡之子。进士。历官编修至太仆寺卿。

蒋泂(?-?)
字恺思。云贵总督蒋陈锡子。进士。历官甘肃凉庄道、山西布政使,从军讨平多卜藏、玛嘉诸总逃人为乱,击破罗卜藏丹津部叛军。雍正十年(1732)加侍郎衔,经理肃州军营屯田,兴水利,建仓储,辟田十余万亩,公私皆饶。后病卒。

吴熊光(1750-1833)
江苏昭文(今常熟)人。历官军机章京、通政司参议,出任河南巡抚,湖广、直隶、两广总督。初受大学士阿桂倚任,屡从出治河、阅海塘、用兵、谳狱。嘉庆初年,率部与川楚白莲教军战于河南、湖广,奏定稽查寨勇章程。以功加太子少保。嘉庆十三年(1808),英舰十三艘开往澳门等地要求通商,清廷以其对敌怯懦被革职,遣戍伊犁。后召还。道光十三年卒。

翁心存(1791—1862)
江苏常熟人。海州学正翁咸封之子。道光进士。历官至工、刑、兵、吏、户诸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光中,先后督广东、江西学政,供职上书房,教惠郡王、六阿哥、八阿哥读书。咸丰中,屡上疏论军事,筹军饷,多有采纳。英法联军入侵天津,主张抗战,不签和约。后与肃顺不和而辞职。同治初年再起,教同治帝读书,受信任。不久卒。

庞钟璐(?—1876)
江苏常熟人。道光进士。官历内阁学士,礼、工、吏、户、兵诸部侍郎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咸丰中,任江南督办团练大臣,设局劝捐,集勇办团。请准失守地方官以罚款免治罪,蠲免被兵地方钱粮,皆得准行。同治六年(1867)疏陈荒政十事,督办京师五城团防。光绪二年卒。

翁同书
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子。道光进士。咸丰中,赴江南协助钦差大臣琦善军事,继协托明阿,再帮办德兴阿军务。屡上疏论战守,累官至候补侍郎。咸丰八年(1858)任安徽巡抚,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务,镇压淮南、北太平军,捻军。同治元年(1862)被参劾,论罪大辟,次年改戍新疆。卒后复原官。

翁同龢(1830-1904)
(即翁同和)。大学士翁心存之子。江苏常熟人。清咸丰状元。曾为同治帝师傅,后为光绪帝师傅,深为光绪帝倚重。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中法战争时,提出重兵抗法,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中日甲午战争时,力主抗战。慈禧太后屈膝求和,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务约》后,他辅助光绪帝筹画新政,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光绪帝接受维新派的改革方案,下诏“明定国是”后的第四天,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从人事上翦除拥护光绪帝的大臣,翁同和被开缺回籍。戊戌变法失败后,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居常熟虞山,与寺僧为友。宣统元年(1909年)诏复原官。后追谥文恭。工诗文,其书法自成一家。

黄人(1855-1913)
原名振元,字摩西。江苏常熟人。出身贫寒家庭。光绪二十年中秀才,1900年与庞树柏等于苏州组织剑气文社,同年任东吴大学教授。1905年与曾朴创办小说林书社,并于1907年主编《小说林》杂志,他是南社的早期成员和主要作家之一。1912年袁世凯窃国后,他由苦闷而精神失常,次年死于苏州。黄人博学多能。除经学文史诗词外,还博通各种自然科学,编写《百科知识》。

张鸿(1867-1941)
苏州府常熟人。清光绪进士。出任日本长崎、朝鲜仁川领事。后无意仕进,遂回籍购燕园自娱终老,取号燕谷居士。并办学校,创设孤儿院、红十字会等公益事业。辛亥革命后担任常熟县图书馆馆长。抗战时期辟居外埠,拒绝参加日伪活动。

曾朴(1872-1935)
苏州府常熟人。自号东亚病夫。所撰代表作《孽海花》,被鲁迅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生平著译达四五十种,其中大部分为翻译法国文学,对传播西方文学有较大影响。曾参加预备立宪公会,旋为两江总督端方幕僚,后以候补知府分发浙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上海办小说林社,并编《小说林》月刊,及翻译外国小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职。未几即辞职至沪。民国16年(1927年)在上海创设真善美书店,并主编杂志《真善美半月刊》,翻译西方文艺。

宗白华(1897-1987)
苏州府常熟人。曾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编辑《少年中国》月刊。主编过《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了不少新文学作者的作品,在促时新文学深入发展方面有过贡献。他和郭沫若、田汉的通信,后编为《三叶集》出版。1925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学习美学和哲学。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哲学系任教,建国后,长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任美学史教授。

钱昌照(1899-1988)
爱国民主人士。常熟人。192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经济,曾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防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7年辞去国民党政府内一切职务,组织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会。次年赴英国、法国、比利时考察。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兼计划局副局长,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世英(1899-1994)
地图学家。常熟人。1919年毕业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曾任顺直水利委员会副技师,华北水利委员会和地质调查所技正、简任技正。建国后,历任新华地图社社长、地图出版社副总编辑、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三十年代与丁文江、翁文灏合编的《中华民国新地图集》及缩编本《中国分省新图》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被誉为我国划时代的作品。建国后,主要从事地名译写规范的研究。

夏坚白(1903-1977)
大地测量学家。常熟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34年至1939年留学英国和德国。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陆地测量学校教育处处长,陆地测量局处长,同济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建国后,历任同济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主任、副校长,武汉测绘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发展我国的测绘科学教育。

李强(1905-1996)
常熟人。上海东华大学肄业。曾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1931年赴苏联,任莫斯科邮电人民委员会研究所研究员,并在共产国际交通部工作。1937年回国。后任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副局长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军事工业局局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局长兼广播事业局局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对外贸易部部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戴松恩(1907-1987)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常熟人。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麦作系主任、铭贤农工学院教授、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建国后,历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三十年代在中、俄、美小麦品种杂交的遗传研究中,发现春冬性、小穗及叶片等十多个性状的遗传规律,提出中国小麦含有高抗赤霉病材料,为选取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淦昌(1907-1998)
核物理学家。常熟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留学德国,1934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张青莲(1908-2006)
化学家。常熟人。1930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化学系。193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36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光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化学部副主任。

张光斗(1912-2013)
水利水电工程学家。常熟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3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资源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总工程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水利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水利电力部水电科学院院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郑国錩(1914-2012)
植物细胞学家。常熟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博物系,1947年获中央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兰州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细胞后物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陆宝麟(1916-2004)
医学昆虫学家。常熟人。1938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员,北京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1952年后,历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钱人元(1917-2003)
高分子物理学家。常熟人。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44年至1947年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1948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是我国从事高分子物理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为我国高分子物理学科的创建和实验室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宗福先(1947-)
剧作家。江苏常熟人。1964年中学毕业后,进上海热处理厂当工人。1973年开始文艺创作。1978年话剧《于无声处》问世,社会反响强烈,曾受到文化部和全国总工会嘉奖。1985年被选为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剧协常务理事。1980年又推出话剧《血,总是热的》(与贺国甫合作),荣获1980年至1981年全国话剧优秀剧本奖。

潘虹(1954-)
电影女演员。常熟人。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杜十娘》、《寒夜》、《末代皇后》等影片。在《人到中年》中饰演陆文婷,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张家港市
许亚(1915-1982)
江苏沙洲(今张家港)人。原名徐耀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副省长,中共福建省委候补书记、书记。

太仓市
顾存仁
太仓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余姚知县,征为礼科给事中。十七年疏陈五事。首言宜广旷荡成,赦杨慎等,末云败俗妨农,莫过于释民,时帝崇道家言,以为刺己,且恶其欲释放杨慎等,遂责他妄指道士叶凝秀为释民,廷杖六十,编氓口外。往来塞上,几三十年。穆宗即位,官南京通政参议、太仆卿。不久,致仕。万历初,卒。

仇英(约1498-约1552)
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明画家,为明四家之一。

王忬(1507-1560)
太仓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湖广、顺天按察使、右都御史。二十九年,俺答大举入犯北古口,他建议说潮河川有近道,一天一夜可达通州。因此需要尽快派兵到通州防守,还要把船只全部弄到河这边。半夜,寇果大至,不得渡,遂扎河东。由是帝大喜。提拔重用他。担任总督后多次打败仗,由是渐失帝宠。三十八年,寇大掠遵化、迁安、蓟州、玉田,京师大震。他被弹劾为失策者第三,可罪者第四。帝批论斩。次年受刑于西市。

王锡爵(1534-1610)
太仓人。嘉靖进士,授编修。累升至祭酒。万历五年(1577)以詹事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至居正处切谏。居正刚归治丧,九卿即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后累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首请禁诌谀,因抑三王并封旨,为言官所击,乃自劾乞罢去,不许,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归。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保。

王衡
锡爵子。少有文名。万历二十九年(1601),父罢相久,始举会试第二名,廷试第二名。授编修,先父卒。

王世贞(1526-1590)
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刑部尚书。曾得罪严嵩,被调外任。父因滦河失事,被杀。他与弟世懋伏阙讼父冤,使父得复官。张居正执政,又曾被罢官归。王锡爵执政,又起官。后以疾归。始与李攀龙主持文坛,后独主文坛二十年,才最高,地位名望最显。其论,文必称西汉,诗必称盛唐。与其游者有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

王时敏(1592-1680)
号烟客。江南太仓人。明大学士王锡爵孙。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太常寺少卿,世称王奉常。明亡后,家居不仕。少时得前辈董其昌、陈继儒指授,后师法黄公望。其作摹仿古人,妙于用笔,为时所重。开创娄东画派。奖掖四方后进,为一代画苑领袖。与王翚、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与王鑑、王翚、王原祁、吴历、恽格合称六大家。晚年隐居西田别墅。精鉴赏,工诗文,善楷隶。康熙十九年卒。

王鑑(1598-1677)
明尚书王世贞曾孙。王时敏族侄。明崇祯中,官廉州知府。辞官归乡,与王时敏研讨画学。其画以董源、巨然为宗,沉雄古逸。得后世尊重,与王时敏齐名。为六大画家之一。康熙十六年卒。

王原祁(1642-1715)
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进士。历官任县知县、给事中、中允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擅长画,供职南书房,常为康熙帝作画,鉴定内府名画,充《书画谱》总裁,《万寿盛典》总裁。其画得王时敏亲授,深得元黄公望浅绛法,兼及吴镇墨法。为六大画家之一。中年后供奉内廷,弟子甚众。由于工诗、善文、精于画,遂有三绝之称。康熙五十四年卒。

王宸(1720-1797)
号蓬心。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曾孙。乾隆中期举官至湖南永州知府。擅长画,自号潇湘子。罢官后,贫不能归乡,赴武昌依两湖总督毕沅,以诗画换酒。著有《绘林伐材》十卷。称为“画史总龟”。

李继贞
太仓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大名推官,迁兵部职方事。天启中,典试山东,因试录刺魏忠贤,被革职。崇祯时历任武选职方郎中、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天津巡抚。为人干练精敏、强项。曾得罪周延儒及贵妃父田弘遇。因请求起用故巡抚梅之焕。惹帝怒,被革职。又曾督蓟、辽军饷。他大兴屯田,建经地、招佃、用水、任人、薄赋五议。使白塘、葛沽数十里间的田地大丰收。十五年(1642)召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得病,死于途。赠右都御史。

王在晋
太仓人。万历进士。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天启二年(1621)以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筹划辽东、蓟镇、天津、登、莱诸事。崇祯初官刑、兵部尚书。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卒。

吴伟业(1609-1672)
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东宫侍读,南京国子监司业。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辞官归里。为复社领袖张溥弟子,抨击魏忠贤阉党。明亡后,乡居十载,清顺治十年(1653年),入京出仕,任秘书院侍讲,迁国子监祭酒。一年后辞归。工诗文,蔚为一代之冠。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清初江左三大家。

王掞(1644-1728)
江南太仓人。明大学士王锡爵之孙。康熙早期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工、刑、兵各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中,督修高家堰工程;上疏请改刑部奏谳无汉文供状之弊,令满、汉文稿并具,先后充日讲起居注官,典会试。康熙末年,因屡上疏请立太子,被遣赴西部边疆军前效力。后复职。雍正六年卒。

毕沅(1730-1797)
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初充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历官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湖广总督。先后参与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湘鄂黔地区苗民起义和川陕楚白莲教起义。为官重农事,所至兴水利、蠲逋赋。曾议兴西北畜牧业。进封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嘉庆二年卒。

钱鼎铭(?—1875)
江苏太仓人。湖北巡抚钱宝琛之子。道光举人。咸丰初年,在籍募勇从官军镇压小刀会,授任榆赣训导。后赴安庆乞曾国藩援江苏。同治中,参赞李鸿章军务,在苏、松镇压太平军;再从镇压捻军,驻清江浦主持军饷转运。历官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简练河南马步兵,凿贾鲁河故道,浚勺金河、丈八河、永丰渠等。光绪元年卒。谥敏肃。

朱屺瞻(1892-1996)
中国画画家。太仓人。早年入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学习西洋画。后在该校任教。1917年赴日本,入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回国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员、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

朱石麟(1899-1967)
电影导演。江苏太仓人。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预科学习。1923年后,任华北电影公司编译部主任,联华影片公司编译部主任兼代经理、第三制片厂厂长兼编导。1946年赴香港,先后任大中华影业公司、永华影业公司、龙马电影公司编导。1952年参与创建凤凰影业公司。后任凤凰影业公司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影协理事。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编导影片百余部。

钱文极(1916-2006)
太仓人。同济大学肄业。1938年到延安。曾任中央军委通信局材料厂技术员、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通信局装配科科长。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器材处处长,通信部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通信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副局长。曾任地空导弹总设计师,完成了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的仿制任务。1980年负责创建了北京信息工业学院。

钱抵千(1919-1989)
太仓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陕北公学分校支队指导员,抗大总校政治部宣传科干事,中原野战军旅宣传科科长、纵队宣传部部长。参加了渡江、广西等战设。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宣传部部长兼新华通讯社志愿军总分社社长。回国后,历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处长、副部长,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解放军报社代社长,国防大学副校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朱棣文(Steven Chu)(1948—)
江苏省太仓县人。1970年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研究。1978年后,历任贝尔实验室电磁现象研究研究人员,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至今,任美国史丹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1997年10月15日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朱棣文、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菲利普斯和法国科昂·塔诺季,以表他们发明了用激光冷却进行低温下俘获原子的方法。这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肈中和李远哲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从事的是目前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3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能激光束(molassos)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摄氏237度)。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该技术可以用来精确测量,特别是做“重力测量”;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读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科学家还可以借此研究“原子激光”,制造精密物电子元件;也可以测量万有引力,进一步发展太空宇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朱棣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个学者之家。朱棣文的祖父朱祝年是江苏太仓城厢镇的一位读书人,十分重视培养后代。大姑妈朱汝昭早年曾留学日本;二姑妈朱汝华早年留学美国,是中国第一代化学家;三姑妈朱汝蓉,1943年留学美国攻读化学,也是一名化学教授。朱棣文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获该院化工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圣路易、纽约及新泽西的3所大学教授,历任美国和欧洲60多家石油、化学、导弹、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顾问,亦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其母李静贞出生于天津一名门之家,1945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是2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生,1923年公费留美,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棣文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

昆山市
张胤(?-658)
昆山人。又名张后胤。唐高祖李渊镇守太原时,引居宾馆,教李世民《春秋左氏传》。唐武德年间,曾几次为燕王谘议参军,后转升为燕王府司马。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赐并同职事。显庆三年卒。赠礼部侍郎。陪葬昭陵。

顾德辉(1310-1369)
字仲英,昆山人。家富,轻财善结纳宾客。筑别业于茜泾西,曰玉山佳处,与客赋诗其中。四方文学士皆至其家。为逃避张士诚授官,隐居嘉兴合溪,子为元官,故封钱塘县男,母丧归绰溪。再逃避士诚授官,断发庐墓,号“金粟道人”。后徙濠梁,卒。

卢熙
明昆山人。由推荐授任睢州同知,有惠爱,命掌管知府事。适逢御史奉命搜查旧军士,睢州百姓被滥收军队者千人。上司发公文令熙追查送至军队。熙百姓自己实报,只有旧军士数人送去。御史发怒,捆绑睢州曹史,务必尽得原滥入军队者千人,否则以抗旨论处。同官皆惧怕。熙自到御史处说:“州军籍尽此矣。迫之,民且散,独有同知在耳,请以充役。”御史怒斥熙回去,熙站立不动。御史无法,只得罢休。后熙卒于官,贫不能葬。只得官葬。丧葬归,安吏百姓拦官哭泣者塞道。

叶盛(1420-1474)
昆山人。正统进士。授兵部科给事中,也先逼近京师,三日间,章七八上,多中机宜。寇退,升都给事中。不久命安集陈州流民。时帝虚怀纳谏,凡六科联署建议,多是与林聪为首。廷臣议事,常先发言,反复争论,因呼为“叶少保”。升右参政,督饷宣府,协赞军务。天顺二年(1458)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成化中,历任礼部左右侍郎。生平崇敬范仲淹,设其像。志在君民,不为身计。十年卒。谥文庄。

周广
昆山人。从师章懋。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任莆田、吉水知县。正德中,因治绩最佳被征授御史。疏陈四事,多斥宦官。钱宁见疏大怒,传旨贬为广东怀远驿丞。宁怒不消,指使人在道上刺杀。广知此情,乃改姓名,变换服装,潜行乃免。宁使郭勋用白金收买他,拒不受。窥伺他拜谒御史、摄致军门。过二年,升建昌知县,有惠政。宁又矫旨把他贬为竹寨驿丞。嘉靖时,历官福建按察使、江西巡抚、南京刑部右侍郎。曾被推举为治行卓异者。拒中官馈赠。平生严肃,面无笑容。当官公强,不受请托,贪官污吏望而生畏。暴病卒。嘉靖末,赠右都御史。

毛澄(1460-1523)
昆山人。弘治进士。历官修撰、右谕德、太子讲官、礼部尚书。正德四年(1509),刘瑾摘《会典》小疵,贬官。帝常微服私行、巡边,他屡谏不听,帝死,他偕大学士梁储等迎世宗于安陆。“大礼”议起,力持与帝不同之议,帝不听,帝欲推尊自己亲生父母,曾派中官告诉他此意,他仍不同帝意,力谏,帝怒,他遂托病辞官归。船至兴济而卒。赠少傅,谥文简。

朱希周
昆山人。徙居吴县。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官修撰、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与修《会典》及《孝宗实录》。刘瑾曾摘他修《会典》中小疵,降他官。嘉靖六年(1493),考核两京官员,南京六科无罢黜者。桂萼说他畏势曲解庇护。故称病乞休归。林居三十年,推荐他者达三十余疏,竟不复仕。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少保。

顾鼎臣(1473-1540)
昆山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第一名。授修撰。正德初,升左谕德。嘉靖时,历任经筵讲官、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武英殿大学士。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李时为首辅,夏言位次,鼎臣又次之。时卒,言当国专权,鼎臣素柔媚,不能有所为充位而已。嘉靖皇帝好神仙术,内殿设齐醮,他进《步虚词》七章,得到褒答。因此,世有“青词宰相”之称。讲授范浚《心箴》,很得帝喜欢。十九年(1540年)卒官。赠太保,谥文康。

归有光(1507-1571)
昆山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他反对“文必秦汉”;重视唐宋文。其散文朴素简洁,情感深切。

顾锡畴
昆山人。魏国公女婿。万历进士。授检讨。天启四年(1624)典试福建,以呈策讽刺魏忠贤,被指为东林,革职。崇祯初复官。历国子祭酒、詹事、礼部左侍郎,代理部事。陈用人五失,论杨嗣昌疏请抚流寇,得罪嗣昌,被革职。后起为南京礼部左侍郎。福王立,升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时马士英当国,不与合作,勒令致仕。南京失守,赴闽。将论劾总兵贺君尧,被君尧杀害。

杜桐
昆山人。徙居延安卫。万历时,历任代理都督佥事、总兵官、右都督佥书后府、保定、延绥、宁夏总兵官。他以谋勇著称。有斩明安之役功,自偏裨至大帅,积首功一千八百,时服其勇。卒于家。

杜松
桐弟,有胆智,勇健绝伦。由舍人从军,累功为宁夏守备。后历任代理都督佥事、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镇守。为将廉洁,尚气不能容物。在东北作战中,恃勇轻进。被清兵打败,阵亡。天启初,赠少保左都督。

杜文焕
桐子。以荫功,历延绥游击将军代理都督佥事、宁夏总兵官。有战守抚谕功。天启时,奢崇明围成都,总都令文焕前往赴救。偕诸军收复重庆。不久升为总理,尽统川、贵、湖广军。揣度不能制贼。遂谢病去。崇祯时,陕西农民起义军起。令他代理延绥镇事,兼督固原军。数次打败义军,义军亦日益增多。后起废者屡。谢病归。

杜弘域
文焕子。天启时,历任延绥、总兵、宁夏镇守、右都督。崇祯中,阻止农民起义军南渡,颇有功。移镇浙江。谢病去。明亡后,与父回原籍昆山,卒。

顾秉谦
昆山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天启初,为礼部尚书。魏忠贤用事,他与魏广微率先谄附,遂累官至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后为首辅。为人庸劣无耻,作恶多端,凡倾害忠直善类,皆他票拟。总裁《三朝要典》,使天下钳口。吹捧忠贤,事事徇其指意,崇祯初,被弹劾削籍,复名列魏党逆案,赎为民。寄居他县卒。

朱天麟(?-1651)
昆山人。崇祯初进士。授饶州推官,有惠政,改翰林编修。唐王时,任少詹事,代理国子监事。同郑芝龙跋扈,乞假至广东,汀州失守,走广西,入安平土州。永明王在南宁,任命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从王至浔州。时朝臣各树党羽,初有“自夸反正功”派与“自恃旧臣”派之分,复有吴、楚两党之分。天麟属吴党。被楚党疏劾,遂移居庆远。清兵逼南宁,从王抵广南,病卒。

朱隆禧
昆山人。由进士历顺天府丞。坐大计黜免。因陶仲文推荐,传长生秘术,帝喜,加封磁常卿致仕。后卒官礼部右侍郎。

顾炎武(1613-1682)
昆山人。明亡改名炎武。明末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从昆山令杨永言等举兵抵抗。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诸省,考察山川形势,图谋匡复明室。曾拒辞清廷征召。晚年居华阳,致力著述。学问广博。

徐元文(1634-1691)
江南昆山人。与兄弟乾学、秉义号称“三徐”。顺治十六年中进士第一。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初任国子监祭酒,端正士习、文体,颇有成效。康熙间,充讲筵官,监修《明史》。屡上疏论时政,请罢大臣巡方,解散三藩军弁,革除三藩虐政:列广东有五,福建有四,云南有四;停止捐纳。多得准行。康熙三十年卒。

徐乾学(1631-1694)
江南昆山人。康熙初年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康熙前期,结党与权臣明珠相倾轧。屡被参劾。康熙二十九年(1690)罢官归乡。学问渊博,曾充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修撰《明史》总裁官,《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官。主持会试。

王文显(1886-1968)
剧作家。江苏昆山县人。早年在英国读书。1915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回国,曾任中国驻欧洲财政委员。1921年任清华学校英语教授,并担任副校长、代校长等职。1925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任外国文学系主任。1927年去美国哈佛大学从戏剧理论家贝克教授学习编剧。次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外语系主讲外国戏剧、近代戏剧等课程。又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任教,培养了洪深、李健吾、曹禺等一批现代戏剧人才。1938年抗战爆发后去上海任圣约翰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去香港,后留居并逝世于美国。他的剧本均为讽刺戏剧,有用英文写作暴露中国高等学府腐败现象的《委屈求全》和揭露袁世凯称帝的《梦里京华》。

蒋英(1898-1982)
植物学家。昆山人。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曾任中山大学研究院教授兼农林植物学部主任、台湾林业实验所技正兼台北植物园园长。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广东农林学院、中南林学院教授,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毕生从事植物分析研究,尤长于热带、亚热带植物中夹竹桃科、萝藦科、和番荔枝科的分类。先后发现我国植物新十个、新种二百三十个,发现国外植物新种十个。

陈华癸(1914-2002)
土壤微生物学家。昆山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土壤学系主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华中农学院教授、院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水稻土耕层营养元素的后物循环和水稻土的肥力研究。

顾明(1919-2008)
昆山人。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肄业。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曾任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榆树县县长。建国后,历任锦西化工厂厂长、鞍山钢铁公司秘书长、国务院总理办公室财经组组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兼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阿达(1934-1987)
美术电影导演。昆山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班。历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导演,上海漫画学会会长,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导演的美术片有《蝴蝶泉》、《三十六个字》、《三个和尚》、《超级肥皂》等。

吴江市
盛寅(?-1441)
吴江人。从王宾学医,得金华戴原礼医术,遂成名医。永乐初,为医学正科。坐累,服劳役天寿山。为太监治病愈,推荐于帝,授御医,治难症多愈。仁宗立,求出为南京太医院。宣宗立,召还。正统中卒。

周用(1476-1547)
吴江人。弘治十五年(1536)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官南京兵科给事中、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曾谏迎佛及中旨迁黜尚书、都给事中等官,治中官黎安罪。有预平番禺盗功。嘉靖中累官工、刑、吏部尚书。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周道登
吴江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庶吉士历迁少詹事。天启时,任礼部左侍郎。崇祯初,入阁。无学术,奏对鄙浅,传以为笑语。被交章论劾,乃罢归。卒。

周宗建(1582-1626)
吴江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官武康、仁和知县、御史。有异政,多论劾。天启初,首先抗疏极谏客氏复入宫,虽违帝意,清议却由此敬重。历陈四事,其一专攻魏忠贤。忠贤怀恨,指使其党弹劾。宗建抗疏力驳,且抗疏直攻忠贤。忠贤益怒,嘱其门生曹钦程诬劾他,遂矫旨削籍、逮治。不久被李实疏劾,下诏狱毒打审讯,毙狱中。忠贤败,赠太仆寺卿。福王时,追谥忠毅。

金之俊(1594—1670)
江南吴江人。明万历进士,官至明兵部侍郎。入清仍旧职。历官至国史院、秘书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加太傅、太子太保衔。顺治初年,屡上疏请蠲京畿田租,安抚游民,速行漕政,按律审盗,皆被采行。参与校定清律例,撰明崇祯帝碑文。受顺治帝倚重,屡乞休未允。康熙元年(1662)致仕家居。九年卒。

柳如是(1618-1664)
吴江人。初为吴越间艺妓,能诗,善画,色艺冠一时。常服儒衣,故称为柳儒士。后归钱谦益,改名为柳如是。明亡,屡次规劝钱谦益殉节不仕清廷,钱不从,迎降清兵,柳如是即投池殉节,未遂。后留金陵为尼,数月以病告归,以诗书为娱。

吴易(?-1645)
吴江人。崇祯末进士。福王时,史可法用为职方主事,令监军。奉命征饷江南,未还,扬州、吴江相继失守。走太湖,与同邑举人孙兆奎,诸生自炳等,武进吴福之等谋举兵,得千余人,屯长白荡,出没附近诸县。唐王闻,任命为兵部尚书。鲁王时,授兵部侍郎,封长兴伯。清兵至,败走。自炳、福之等死难,兆奎被俘,全军覆灭。后周瑞复聚众长白荡,迎易入营,事泄,被俘杀。

王锡阐(1628-1682)
别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精通天文历算,兼贯中、西学说。发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并提出精确计算日、月食的方法,不差分秒。有极高的成就,顾炎武称其为“学究天人”。常登屋顶观察天象,彻夜不眠。对郭守敬之历算法及西方利玛窦之历算理论皆有研究,评论甚详。与同时之青州薛凤祚齐名,有“南王北薛”之称。著有《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晓庵先生文集》等。

陆耀(1723-1785)
江南吴江人。乾隆前期举人,考选内阁中书。历官军机处章京、运河道、湖南巡抚。先后上疏请兴山东兖州、泰安水利,开修运道月河,办理运河堤防工程,平湖南盐价,停各州县捐谷。

金士松(?-1800)
原籍江苏吴江,寄籍宛平(今属北京)。乾隆中期进士。历官侍读、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先后供职懋勤殿、南书房,督广东、顺天学政,典福建乡试。校勘《石经》。嘉庆初期卒。

徐大椿(1693-1772)
苏州府吴江人。号回溪道人。清代医生。他继承明代医家理论,强调保护元气乃“医家治人大义”。又善于对症下药,治愈疑难杂症。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和三十六年两次奉诏进京治病。著有《难经经释》、《伤寒类方》、《神农本草百种录》等。在戏曲音乐方面,也有深入研究,所著《乐府传声》一书,颇受戏曲界重视。又善作道情,有《泗溪道情》三十八首。乾隆三十九年,赠儒林郎。

陈去病(1874-1933)
原名陈庆林,字佩忍,号病倩。江苏吴江人。早年在家乡组织雪耻学会,鼓吹维新运动。1903年赴日留学,加入拒俄义勇队。次年在上海任《警钟报》主笔,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提倡戏剧改良。1908年参加同盟会,1922年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后历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等职。

金天翮(1874-*)
诗人。原名懋基,字松岑,号鹤望,笔名爱自由者、天放楼主人等。江苏吴江人。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在家乡兴办学校。1903年去上海,参加爱国学社,与邹容等鼓吹反清革命,翻译宣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三十三年落花梦》和俄国虚无党史《自由血》等。1905年创作《孽海花》前四回,后由曾朴完成。1932年,与章太炎、陈衍等在苏州创办国学会。他的诗继承“诗界革命”精神,或反映重大政治事件,或描述农家苦乐,或表现国际题材,才调纵横,雄健豪宕,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蓝公武(1887-1957)
吴江人。191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1913年赴德国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前回国。1917年后任《国民公报》社长、《晨报》董事、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1923年在中国大学任教。1931年后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因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曾被日本宪兵司令部拘禁。1945年到解放区,任察哈尔省人民政府教育厅厅长、北岳行署民政厅厅长、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民政部部长。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兼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1957年逝世后,根据其生前意愿被追任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译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柳亚子(1887-1958)
爱国民主人士、诗人。吴江人。清末秀才。1903年入上海爱国学社读书。1906年参加同盟会,主编《复报》。1909年与陈去病等创建南社,后任该社主任。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后托病至上海,任《天铎》、《民声》、《太平洋》等报主笔。五四运动后,组织新南社,任社长。1925年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从事抗日民主活动。皖南事变后,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致电斥蒋,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4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返沪。1947年抵香港,参加发起筹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兼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善诗,所作慷慨激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王绍鏊(1888-1970)
江苏吴江人。字却尘。191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同年回国。曾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先后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大革命时期,与沈钧儒等组织苏浙皖三省联合会,支持北伐战争,反对孙传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后赴张家口参加抗日同盟军。1945年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常务理事。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财政部副部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唐进(1897-1984)
植物分类学家。吴江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艺系。1935年至1938年任英国皇家植物园访问研究员。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分类研究。是中国单子叶植物,特别是兰科、百合科、莎草科等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与汪发缵合作,发表三个新属和大量新种、新记录,并编写兰科、百合科资料,为编写中国植物志兰科和百合科奠定了基础。

倪征燠(1906-2003)
法学家。吴江人。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1912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员。1930年回国。后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推事、重庆地方法院院长、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参事。1947年在东京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处首席顾问。1948后,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同济大学图书馆主任。1956年后,历任外交部专门委员、法律顾问(大使衔)、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国际法院法官。著有《美国和美国司法制度》、《国际法中的司法管辖问题》等。

柳无忌(1907-2002)
文学评论家。江苏吴江人。柳亚子儿子。1925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曾参加清华文学社。1927年赴美留学,攻读西洋文学,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德国文学史。1932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爆发后,赴长沙、昆明、重庆等地大学任教。1946年赴美讲学,后定居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哈脱威克、匹兹堡、印第安纳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

黄文熙(1909-2001)
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学家。吴江人。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193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教授、水利系主任,中央水利实验处研究员、土工室主任。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教授,南京水利实验处处长,清华大学教授,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专用于水工结构及土力学。

费孝通(1910-2005)
社会学、人类学家。吴江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1952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国务院民委副主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凌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

冯新德(1915-2005)
化学家。吴江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美国诺脱丹大学化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感光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专于高分子化学。

沈善炯(1917-)
微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家。吴江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

刘建康(1917-)
水生生物学家。吴江人。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47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鱼类学会理事长。

项怀诚(1939-)
吴江人。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财政部预算司副科长,综合计划司副处长、副司长、财政部副部长、部长。

泰州市

胡瑗(993-1059)
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字翼之。世居陕西路安定堡。曾随范仲淹经略陕西。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代理学先声。严立学规,以身作则。北宋庆历中,太学兴,取其教授法为太学法。后任国子监直讲,迁天章阁侍讲,居太学,弟子甚众。以太常博士致仕归。卒于杭州。

翟善
泰州人。以贡举人历官吏文选司主事。洪武二十六年(1393)命掌管部事,他仿照《唐说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设官分职,编集成书,名为《诸司职掌》,自此,洪武时官吏制度已基本完备。再升至吏部尚书。二十八年因事降为宣化知县,终其身。

陈珪(1335-1419)
泰州人。洪武初,从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改任燕山中护卫。从成祖出塞,远征为先锋,升副千户。从燕王起兵反朝,积功至指挥同知。佐世子居守北平。累升为都督佥事,封泰宁侯。永乐四年(1406)主持营建北京宫殿,经画有条理。八年,帝北征,偕辅赵王留守北平。十五年,兼掌行在后府。十七年死。赠靖国公。

凌儒
泰州人。嘉靖进士。官御史。嘉靖四十二年(1563),请加重对贪污之刑罚,革虚冒之兵,搜遗佚之士,推荐罗洪先、陆树声、吴岳、吴悌等。帝恶其卖恩,杖六十,除名,穆宗嗣位,复御史,益发畅所欲言。先后弹劾高拱、郭朴、刘秉仁、刘寿、耿随卿、李世忠等人。隆庆二年(1568),再升为右佥都御史,理山西屯盐。吏部追他任永丰知县时贪污,遂落职闲住。

梅兰芳(1894-1961)
京剧演员。泰州人。生于梨园世家。八岁学艺,十岁登台。工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1919年后两次赴日本演出。1929年赴美国演出。同年获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玻摩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移居上海。1935年应全苏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赴苏联演出。抗日战争时期留居上海,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建国后,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5年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对京剧旦角艺术进行了重大革新,在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造,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梅派”。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等。著有《舞台生活四十年》,有《梅兰芳文集》。

孟尔盛(1921-2007)
地球物理专家。泰县人。194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1948年留学美国,1949年回国。历任南京地质矿产专科学校教师、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酒泉地质大队部工程师、大庆油田勘探指挥部总工程师、石油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总工程师。为我国石油系统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开拓者之一。对大庆地球物理会战,华北、汇汉等油田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夏道行(1930-)
数学家。泰州人。195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专于函数论、泛函分析与数学物理。

王赓武(1930-)
祖籍泰州,生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泗水。南京中央大学肄业。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历史系毕业。1957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任马来亚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68年后,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远东历史系主任、太平洋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校长。

梅葆玖(1934-2016)
京剧演员。泰州人。工旦。建国后,任梅兰芳京剧团、北京京剧团演员。擅演“梅派”。代表剧目有《凤还巢》、《霸王别姬》、《洛神》、《奇双会》等。

高行键(1940-)
剧作家。泰州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历任中学教员、《中国建设》杂志编辑、中国作协翻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业编剧。著有话剧《彼岸》、《绝对信号》、《野人》、《独白》,小说《有只鸽子叫红唇儿》、《给我老爷买鱼竿》,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等。

泰兴市
丁西林(1893-1974)
作家。江苏泰兴人。1914年赴英国留学。1919年获伯明翰大学理科硕士学位。次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台湾大学理学院院长,山东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第一届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对外友协副会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戏剧创作,以写独幕喜剧见长。

严爽(1895-1962)
石油工程专家。泰兴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矿冶系。曾任延长油矿勘探室主任、矿长。1936年至1938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进修。回国后,先后任玉门油矿矿长、中国石油公司协理。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副局长、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副司长,是我国玉门油矿主要创建者之一。

刘延陵(1896-1988)
诗人。江苏泰兴人。1916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到江苏南通师范等校任教,五四运动期间开始写诗。1921年在上海参加文学研究会,并与朱自清等组织中国新诗社。次年1月,与叶圣陶创办和主编《诗》月刊。后与郑振铎、周作人等编辑出版诗歌全集《雪朝》。1923年又与朱自清、俞平伯等组织OM社,编印了两种不定期文学刊物《我们的六月》和《我们的七月》。抗战前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抗战开始后到香港,后定居新加坡。

曾涛(1914-1997)
泰兴人。1937年入安吴青训班学习。曾任中共富阳、建德中心区委书记,苏中一地委组织部部长,胶东区委办公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镇江地委副书记,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新华通讯社哈瓦那分社社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秘书长,驻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法国大使,新华社副社长、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执行主席,第五民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德宝(1918-2002)
生物化学家。泰兴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51年获美国西部居留地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1968年至1981年间,参加并领导国际上首次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工作并获成功,使我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工作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杨根思(1922-1950)
战斗英雄。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曾任班、排、连长。参加了鲁南、淮海等战役。作战英勇顽强。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连长。在第二次战役中,率一个排坚守长津郡下碣隅里小高岭阵地,打退敌军的在炮火和飞机配合下的八次冲锋,当敌军发起第九次冲锋时,阵地上只剩他一人,子弹已打完,便毅然抱起拉燃的炸药包,冲入敌群,炸死大量敌人而牺牲。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栾劲(1958-)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健将。泰兴人。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是第二届世界杯羽毛球赛、第十二届国际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汤姆斯杯赛)及第九届亚洲羽毛球赛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曾获第三届国际羽毛球精英大奖赛、第七十三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和国际羽联大奖总结赛男子单打冠军。

姜堰市 靖江市
王瑶卿(1881-1954)
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江苏靖江人。幼年在北京从师学艺。十四岁登台。工青衣、刀马旦。1896年入福寿班演出。1909年后自组班社演出于丹桂园。1926年后致力于戏曲教育事业。建国后,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文联第二届委员。对京剧旦角艺术和戏曲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演出剧目有《汾河湾》、《南天门》、《十三妹》、《木兰从军》等。

陈继承(1893-1971)
江苏靖江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早年在北洋陆军和驻粤赣军服役。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之后,曾担任第一军第二十一师师长、湘鄂赣边区“剿匪”总指挥、重庆卫戍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北平警备区总司令、华北“剿匪”副总司令、南京卫戍总司令。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台,李宗仁到南京就任代总统后,将陈继承免职,调他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50年5月辗转到台北。1952年10月,陈奉命退役,转任台湾招商局顾问及交通银行监察。

刘述周(1911-1985)
靖江人。曾任中共苏浙区委秘书长,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和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建国后,历任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南京市委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市科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是中共八大代表。

蒋天佐(1913-1987)
文学翻译家。靖江人。1932年参加左联。后任文化界救亡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总会副书记、新四军政治部编审委员、《大公报·文艺》主编、《民主周刊》执行编辑。建国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星火》编辑部主任。译有[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尔》,[美]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雪虎》等。

常裕(1928-)
靖江人。1942年参加新四军。曾任苏中军区连指导员、营副指导员,苏南军区无锡总队组织股股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空军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陶驷驹(1935-)
靖江人。1951年入中央公安干部学校学习。1959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专业。历任公安部副科长,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公安部副处长、副部长、部长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

兴化市
施耐庵(约1296-约1370)
名子安,以字行。兴化人。明小说家。少精敏,擅文章。元至顺进士,曾官钱塘二载,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所著长篇小说《水浒传》,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元末张士诚慕其才,屡聘不至,只身隐居淮安。明初徵书数下,亦坚辞不赴。后在淮安去世。其生平记载绝少。著作除《水浒传》外,还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等。

高谷(1391-1460)
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官中书舍人。仁宗即位,官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因推荐被授为侍讲读。正统十年(1445)由侍讲学士升工部右侍郎,入内阁主管机务。景泰时,历任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掌管内阁,英宗将释放回,他讲迎接礼仪宜从厚。英宗复位,谢病去,闭门拒绝接待宾客。有问景泰、天顺间事,则不答。天顺四年卒。成化初,赠太保。

李春芳
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第一名。历官修撰、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因善撰青词,被帝大为关注。曾命他参与机务。性格恭慎,不以势凌人。居官持论平,遇事不操之过急。隆庆初为首辅,称帝意,累加封。揣度高拱辈终不能容自己,乃乞归。卒。赠太师,谥文定。

宗臣(1525-1560)
兴化人。十六岁中秀才,每县试皆列榜首。明嘉靖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在福建布政参议任内,曾率众击退倭寇。诗文主张复古,风格雄厉横放,为“后七子”之一。

吴甡
杨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知潍县,征授御史。因论谏,积怨于魏忠贤,被革职。崇祯初,累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襄阳、荆州、承天连失陷,帝令他督师湖广。甡畏惧农民起义军势盛,迟迟不肯行。帝怒,遣戍金齿。福王立,赫还。明亡,久之,卒于家。

解学龙
扬州兴化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天启二年(1622)升刑科给事中。上疏言政务,稍升右给事中。被弹劾为东林党,削籍。崇祯初起为户科给事中。以民贫盗起,请澄清吏治。官南京兵部右侍郎时,因推荐谪官黄道周,违帝意,廷杖,削籍,入狱,坐遣戍。福王立南京,任刑部尚书,仿唐制六等定治从“贼”之罪。得罪马士英、阮大铖,削籍,归。卒于家。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有政绩。后辞官,在扬州卖画。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杨州八怪”之一。作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为兰叶;书法掺杂分隶,自号“六分半书”;诗词坦率自然,慷慨啸傲,有《板桥全集》。

余井塘(1896-1985)
兴化人。复旦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获衣阿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内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钮经义(1920-1995)
生物化学家。兴化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3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成员。

钱毋荒(1929-)
高级工程师。兴化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北京广播器材厂设计科副科长。1959年赴苏联实习。回国后,历任电子工业部微波统一系统和应答机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所长兼电子工业部雷达局副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空间电子设备及无线电测控系统的研究。为导弹、卫星的发射,特别是为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作出贡献。

无锡市

顾恺之(341-402)
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人。画家。博学有才气,尤善绘画,并善于画眼睛表达人物的感情。世人称恺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初为桓温大司马参军,深得桓温器重。与殷仲堪、桓玄等相友善。终于散骑常侍。

尤袤(1127-1194)
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绍兴进士。历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著作郎兼太子侍读,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侍讲等。任泰兴令、知台州(浙江临海县)、淮东提举常平等职,多有善政。绍熙元年(1190),除焕章阁待制,升给事中。后为礼部尚书。立朝敢谏,尽言无隐,国事多舛,积忧成疾,请老,乞致仕。诗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齐名,人称南宋四大家,著作颇丰,多毁于火。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追谥文简。

倪瓒(1301-1374)
江苏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家富,善诗、书画。居清閟阁,藏书数千卷。环境清幽,自号“云林居士”。常扁舟箬笠,往来去泽、三泖间。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擅书山水,初宗董源。绘画以水墨居多,简淡幽雅。晚年兼善书竹,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兼工书法。张士诚累欲网致授官,乃逃免。其弟士信以钱乞画,瓒怒斥不许。士信怒,后捕获瓒。鞭打几死。终无一语。吴平,混入编氓。洪武中卒。

邵宝(1460-1527)
无锡人。从师庄昶。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许州知州,有政绩。弘治中,历江西提学副使、湖广布政使。正德中,历户部左、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南京礼部尚书。有政绩,辞归,受知李东阳,其诗文典重和雅。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秦金(1467-1544)
无锡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河南提学副使、湖广巡抚、户部尚书。擒龚福全、刘福兴等,打败赵鐩,帝欲尊亲父为考兴献帝,偕廷臣跪拜力争,又与何孟春等条陈张璁建议。极谏言,失帝意。嘉靖六年(1527)自陈致仕。归居五年。后复任南京户、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致仕归,二十三年卒。赠少保。

秦柱
以诸生授中书舍人。大学士高拱得罪出京城,门生皆避匿,独他追送百里外,吴中行疏论张居正夺情,被杖伤。他挟医视汤药,遂违居正意,调任鲁王府审理。不久假考察罢官。

顾可久(?-?)
江苏无锡人。明正德进士。因直言抗疏触上怒,遭廷杖几死,降为国子学正。世宗接位,升为户部员外郎,又因直谏而受廷杖。后出守泉州、赣州,又擢为广东副使。在广东,备兵琼海,扼守要塞。在督学粤东时,曾推荐清官海瑞,未几又遭罢归。他一生好读书,耿直敢谏,为明代有名的骨鲠之臣。

顾可学
无锡人。由进士历官浙江参议。被弹劾盗官库,斥归,家居二十余年。知世宗好长生术,乃厚贿严嵩,自言能炼童男女溲为秋石,服能延所。帝信,遂命为右通政。后累擢至工、礼部尚书。自此,献仙芝、长生药者接踵而至。论者咸归咎于可学,以年老乞休,卒,谥荣僖。

黄正色
无锡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任仁和、香山、南海知县、南京御史。在县南海霍韬宗人横甚,绳之以法,豪强屏迹,县中大治,弹劾兵部尚书张瓒奸贪,帝认为诬劾,夺俸两月。护视章圣太后梓宫南葬,被谗言为大不敬,遣戍辽东。穆宗时,官至南京太仆卿。以年老致仕。卒。

王问
无锡人。邵宝门生,有学问品行。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户部主事、广东佥事。赴佥事途中,乞养归。父卒,遂不复仕。工诗文书画。卒年八十。

王鑑
无锡人。问子。嘉靖末进士。历官南京鸿胪卿、太仆卿,致仕。善画,有言其画胜父者,遂终身不再作画。

万象春
无锡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工科、礼科都给事中、山东巡抚、南京工部右侍郎,前后上七十余疏,多关军国大计。其中,请复建文年号,加景帝庙谥,尢为当时所称赞。曾用计擒捕郭大通。倭躏朝鲜,滨海郡邑全戒严。他率军民,供馈运,应机立办。还极论矿税之害。中使陈增侵辱韦国贤,他竭力保护免遭其害。被弹劾党庇。遂托病辞官归。后起官,未上任卒。赠右都御史。

陈幼学(1541-1624)
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确山知县,调繁剧中牟。为政惠民,积粟备荒,垦田,给贫民牛,授贫妇纺车,建房分处贫民,建公廨,居六曹吏,植树,开河渠,兴水利。治绩卓著。迁刑部主事、郎中。任湖州知府,惩治豪右,一郡大治。因母老终养归。后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皆未赴。

顾宪成(1550-1612)
无锡泾里人。亦称东林先生。明末东林党主要首领。万历进士。历官主户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因上疏语侵执政,贬官;廷推阁臣违帝意革职;召起任官辞不就,其名声日高。生性聪明,从小即有志于圣学。里居后益深入研究学问。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说。与弟允成、高攀龙等人倡修“东林书院”,偕同志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时士大夫得罪权臣或不得志者,率退居林野,闻风响附。在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评论人物。由是东林名声大著,而忌恨者亦多。魏忠贤专政,大凡正人君子都被视为东林,抨击无虚日,遂成朋党之祸。卒于家。天启初,赠太常少卿。崇祯初,赠吏部右侍郎,谥端文。

顾允成(1554-1607)
宪成弟。性耿介,厉名节。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因劾房寰诋海瑞事,被斥为民。又疏谏三王并封,极力诋毁张位及王锡爵,贬光州判官。乞假归,不复仕。天启中,赠光禄少卿。

高樊龙(1562-1626)
无锡人。明末东林党首领之一。万历进士。万历二十年(1592年),授行人司行人。曾多次疏陈爱惜人才,谋端政本,语侵执政,被降为广东揭阳县典史。次年以差归,遂不出,家居与顾宪成辈讲学东林书院达三十余年。天启元年(1621年),复召起为光禄寺丞。次年正月升本寺少卿。四年,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弹劾魏忠贤党羽崔呈秀被罢官。是年十一月回无锡。五年,魏忠贤得势乱政,崔呈秀派人往捕,他投水死。

安希范
无锡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官礼部主事、南京吏部主事。疏论王锡爵,请复高攀龙、吴弘济官。帝怒,斥为民。性格恬静简易,参与东林讲学会。卒。熹宗时,赠光禄少卿。

叶茂才(1560-1631)
无锡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南京工部主事、太仆少卿。天启时,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因时政日非,谢病归。不久卒。持身正。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等,称“东林八君子”。

刘元珍
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官南京礼部郎中、职方郎中。三十三年京察,抗疏弹劾沈一贯,革职。光宗即位,起光禄少卿,又上疏言刘国缙不宜任东路巡抚,采纳。卒官。

华允诚
无锡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从同里高攀龙讲学“首善书院”,受业为弟子,传其主静之学。崇祯初,官方员外郎。以温体仁、闵洪学乱政,疏陈三大可异,四大可忧。夺俸半年,不久罢归。后任福王验封员外郎。十余日即称病归。明亡后,屏居墓田,不肯薙发,与从孙尚濂被斩于南京。

堵胤锡(1601-1649)
无锡人。崇祯进士。官长沙知府。以乡兵破贼,杀贼魁,遂以知兵出名。福王时,历湖广参政,摄湖北巡抚事。唐王立,任右副都御史。李自成死,众立其侄锦为主,拥兵三十万,骤至澧州。胤锡议抚,躬入其营,慰谕归附。王大喜,加封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制其军。遂与锦等深相结,倚以自强。永明王立,任兵部尚书,封光化侯伯。在湖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等地进行反清活动。后至浔州,发病卒。赠浔国公,谥文忠。

张泰开(1689-1774)
江南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早期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为官勤慎。后加太子少傅衔。乾隆三十九年卒。

秦蕙田(1702-1764)
江南金匮(今江苏无锡)人。礼科给事中秦道然之子。乾隆初年进士。历官礼部侍郎、刑部尚书兼领工部,加太子太保。乾隆中,上疏请各省编甲收管流匄。精通经学、音韵、律吕,算学,著有《五礼通考》等。乾隆二十九年卒。

孙永清(?-1790)
江南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中期举人。历官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先后从阿桂办理缅甸入贡事务,措置贵州铅政。乾隆五十三年(1788)参与平定安南动乱,办理安南入贡事务。两年后卒。

邹炳泰(?-1820)
江苏无锡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兵部、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中,援古制疏请立国学辟雍。先后督山东、江西学政。屡被贬降。嘉庆中,因林清事变罢官。嘉庆二十五年卒。

孙尔准(1770—1832)
江苏金匮(今无锡)人。广西巡抚孙永清之子。嘉庆进士。历官至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长期在福建任职,治理地方治安,调置民族关系,皆有绩效。开创台湾五条港以利商船。请在噶玛兰设官治理,用兵彰化,增设营汛。亲勘修复莆田木兰陂。道光十二年卒。

邹鸣鹤(1793—1853)
江苏无锡人。道光进士。长期任职河南。历官知县,兰仪亭河工同知、知府、道员。治理黄河,参加祥符、中牟等河务工程。咸丰元年(1851)升广西巡抚,办团练,督师与太平军战于桂林,战败被革职。回本籍筹办沿江防务,守江宁城。城破被杀。同治中,追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徐寿(1818-1884)
江苏无锡人。致力于近代科学技术研究,精于制造器械。通化学、数学、物理、医学、测绘等。先后参与安庆、江宁机器局、上海制造局、大冶煤铁矿、开平煤矿、漠河金矿、上海格致书院之创立,发明强水棉花药、贡爆药,倡行机器缫丝法于无锡。与华蘅芳等试制木质轮船“黄鹄”号。不求仕进,布衣终生。

徐建寅(1845-1901)
江苏无锡人。徐寿子。随父从事制造,译书于江宁、上海各地。后充山东机器局总办,福建船政局提调,出使德国二等参赞,累官至直隶候补道。光绪末年,被张之洞调至湖北监造无烟火药,被炸死。

华衡芳(1833-1902)
江苏金匮(今无锡)人。能文,长于数学。咸丰末年,与徐寿合作,设计制成“黄鹄”号木质轮船。同治中,又合创上海格玫书院。先后与英人傅兰雅合作翻译《代数术》二十五卷,《微积溯源》八卷,《三角数理》十二卷,《代数难题解法》十六卷。自著有《行素轩算学》,其《笔谈》一书十二卷为平生精力所聚。

薛福成(1830-1894)
江苏无锡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充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光绪五年(1879年)撰《筹洋急议》,提出变法方案。七年,署宣化府知府。次年,朝鲜京城变故,积极建议出兵援朝。十年春,调浙江宁绍道台。中、法战争中积极抗战,与提督欧阳利见在镇海击退法舰。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主张效法西方国家发展中国的工商业,但不赞成洋务派对新式工业的垄断政策。主张用自身力量加强边防。十五年,出使英、法、意、比四国,著作有《出使四国日记》。二十年五月,在回国途中染疾,病故于上海。

裘廷梁(1857-1943)
别字可桴。江苏无锡人。清末光绪举人。他是倡导白话文运动的先驱。戊戌变法前后,编辑《白话丛书》。1898年创办《无锡白话报》,极力提倡白话文,进行文体改革,同年他在《苏报》上发表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荣宗敬(1873-1938)
名宗铨,号乐家。无锡西乡荣巷人。近代民族资本家。1900年荣氏兄弟在无锡开办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后改茂新面粉厂。1905年在无锡开办第一家纱厂—振新纱厂,荣宗敬任董事长,荣德生(1875-1952)任经理。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投资的面粉厂共有12个,纺纱厂9个,被誉为近代“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贺天健(1891-1977)
中国画画家。无锡人。1921年参与创办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后任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无锡美术专科学校、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画院副院长。

陶晶孙(1894-1952)
小说家、戏剧家。江苏无锡人。1919年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发表短篇小说《木犀》等,并开始从事戏剧、音乐创作活动。1928年与郁达夫合编月刊《大众文艺》。1930年参加“左联”,曾主编《少年大众》。三十年代后主要从事医学研究。历任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卫生学研究员、《现代医学》总编辑、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等。抗战胜利后迁居日本。

钱穆(1895-1990)
史学家。无锡人。曾任燕京大学讲师、北京大学副教授、成都华西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1947年后在无锡江南大学任教。1949年后去香港。1951年后任香港新亚书院院长。1955年获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著有《国学概论》、《近三百年中国学术思想史》、《国史大纲》等。

胡正详(1896-1968)
病理学家。无锡人。1921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入美国波士顿麦乐礼病理实验室学习。1924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病理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西滢(1896-1970)
散文家、翻译家。原名陈源。江苏无锡人。1912年到英国读中学、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北大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底与王士杰、胡适等人创办综合性杂志《现代评论》周刊,任文艺部主编,后在该刊开辟“闲话”专栏。1929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3年再去伦敦,在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常驻代表,退休后侨居伦敦。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西滢闲话》、《西滢后话》,译有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梅立克小说集》等。

陈翰笙(1897-2004)
经济史学家。无锡人。1921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东欧史地研究所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研究所研究员。1924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莫斯科东方大学研究员、香港《远东通讯》英文版编辑、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特约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回国。历任外交部顾问,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专长世界政治经济史和中国农村经济。

诸福棠(1899-1994)
儿科学家。无锡人。1927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至1933年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进修,并任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回国后,曾任协和医学院教授、儿科主任,北京医学院教授。1952年后,历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33年在国际上首先研究成功从胎盘浸出液中提取球蛋白,应用于麻疹被动免疫,闻名中外。

吕炯(1902-1985)
气象学、气候学、海洋气候学家。江苏无锡人。192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地学系,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中央气象局局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发表的《关于西域及西蜀之古气候及古地理》一文,是我国第一篇阐明古代洪水原因的文章。

王昆仑(1902-1985)
政治活动家。江苏无锡人。笔名太愚。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官。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秘书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任中山文化馆总干事、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赴美国考察。1949年回国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著有《红楼梦人物论》。

顾毓琇(1902-2002)
无锡人。1922年毕业清华学校。1928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中央政治大学校长。1949年定居美国。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有《顾毓琇全集》。

薛暮桥(1904-2005)
经济学家。无锡人。曾任沪杭甬铁路总工会组织部部长、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农村》月刊主编。1938年参加新四军。后任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训练处副处长,山东省工商局局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兼实业厅厅长,中共中央财经部秘书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计划学会会长,中国价格学会第一、二届名誉会长,中国统计学会第一届会长、第二届名誉会长。

陆定一(1906-1996)
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电机系。曾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1934年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野战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1954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部部长。1979年后任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

钱临照(1906-1999)
物理学家。无锡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理科。193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37年回国。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兼北京钢铁学院教授,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金属物理、晶体范性学、晶体缺陷、应用光学和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虞哲光(1906-1991)
美术电影编导。无锡人。1925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早年从事木偶艺术创作。1942年创办并领导上海业余木偶剧团,任团长。建国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导演的木偶片有《东郭先生》、《胖嫂回娘家》、《三只蝴蝶》等。

陶葆楷(1906-1992)
教授。无锡人。1929年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3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卫生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建国后,历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是我国现代给水排水工程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秦邦宪(1907-1946)
又名博古。江苏无锡人。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31年4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9月任中共“临时中央”常务委员,是总负责人。领导白色恐怖下党的工作,推行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1933年1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同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人会合,任中共中央局总负责人。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任中共中央书记;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继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4月兼红军前方野战司令部政治委员;10月率中共中央机关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同年6月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反对张国焘分裂活动。10月到达陕北。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参与领导统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6年冬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西安事变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团团长,同周恩来赴西安做统一战线工作,争取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放。1937年任中共中央代表,参加同国民党谈判,实行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部长、新华通讯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社长。参加延安整风、对自已所犯错误有深刻检查并认真改正。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顽固派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6年4月8日从重庆飞往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

钱宝钧(1907-1996)
教授。无锡人。192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科。193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学院理工硕士学位。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教授,华东纺纱工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院长。是我国纤维教育和科研先行者之一。

孙冶芳(1908-1983)
经济学家。无锡人。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运动。三十年代起从事经济理论研究。1937年后,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委书记、中共淮南津浦路西地委宣传部部长、华东财贸办公室秘书长。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钱俊瑞(1908-1985)
经济学家、教育家。无锡人。曾参加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后任上海塔斯社记者,《世界知识》、《永生》杂志主编,新四军政治宣传部部长,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社长兼总编辑。曾创办《解放》三日刊。1946年赴延安。后任中共中央秘书,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社论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秘书长,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温启祥(1909-1993)
无锡人。曾任中国航空公司无线电厂总工程师,电子工业部微波统一和应答机研究所、火控雷达和导航设备研究所总工程师。自学成才,为我国无线电导航事业创始人之一。组织研制成功最早的中长波导航台、海上中波中程导航系统、微波飞机着陆雷达、军用塔康导航系统等。

钱钟书(1910-1998)
作家、文学史家。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后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获副博士学位。同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1938年回国。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南京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篡。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集《谈艺录》及多卷本专著《管锥编》等。

钱钟韩(1911-2002)
热工过程自动化专家。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后留学英国。1937年回国。曾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南京工学院院长,江苏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热工过程自动化、动态仿真理论,以及电厂动力机械的研究和教学。

杨绛(1911-1997)
英国文学专家、翻译家。无锡人。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1935年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回国。曾任苏州振华女中分校校长、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获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著有剧本《风絮》、论文集《春泥集》、散文《干校六记》等,译著[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钱伟长(1912-2010)
力学家、教育家。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工业大学教授、校长,上海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民盟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41年提出“板壳内禀理论”,其中非线性微分议方程组被称为“钱伟长方程”。1954年提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著有《变分法及有限元》、《广义变分原理》、《穿甲力学》、合著有《弹性力学》。

张维蕃(1912-)
植物病理学家。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讲师。194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研究中国白菜孤丁病、软腐病,霜霉病,为制定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六十年代初从事植物病毒学的研究。鉴定证明灰飞虱为小麦丛矮病毒的介体。196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首开植物病毒学课程。七十年代发现小麦丛黄病和黄矮病。提出防治重点放在苗期。主编有《农业植物病理学》,著有《北方果树病理学》《中国食用菌及其栽培》、《植物病毒学》。

张煦(1913-2015)
通信工程学家。无锡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3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和通信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获该校物理和通信工程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电子工程系主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科学部委员。在通信方面有广泛研究。

过晋源(1914-1991)
内科学家。江苏无锡人。同济大学医学院肄业。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奥地利维也纳市立医院主治医师、代理内科主任。1946年回国。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中美医院内科主任。建国后,历任武汉医学院教授、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主任。擅长治疗内科消化系疾病,尤对肝胆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研究。

华君武(1915-2010)
漫画家。无锡人。上海大同大学肄业。1933年后开始发表漫画。1938年赴延安入鲁艺学习。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副主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副主席兼书记处常务书记、第四届副主席。

钱敏(1915-2016)
无锡人。曾任中共赣东北特委、苏南特委青年部部长、苏皖区委秘书长、京沪路东特委书记、苏中六地委书记、苏浙皖边区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嘉兴地委书记、杭州市委第一副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局长、中共上海市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经委副主任、四川省三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电子工业部部长。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吉联抗(1916-1988)
音乐理论家。江苏无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学音乐教员。1946年后任《新音乐月刊》(华南版)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央广播乐团副团长、《人民音乐》副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顾问、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古代音乐论著和音乐史的研究。

钱令希(1916-2009)
力学家、教育家。无锡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工学院土木系。1938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曾任云南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大连工学院教授、数理力学系主任、力学研究所所长、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长。长期从事工程力学的数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和大连新港海上栈桥等工程的设计。八十年代致力于潜艇规范、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荣毅仁(1916-2005)
实业家。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曾任无锡茂新面粉厂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建国后,历任申新纺织印染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第五届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起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曾任国家副主席。

徐玉均(1917-1968)
药理学家。无锡人。1940年毕业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1945年留学英国。1950年获伦敦大学药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北京医学院副教授,卫生部药品检验所生物测定科科长、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理室主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是新中国药品生物检定工作的开创者之一。

王莘(1918-2007)
作曲家。无锡人。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习。建国后任天津歌舞剧院院长,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天津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第一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四届理事。作品有《歌唱祖国》等。有《王莘歌曲选集》。

邹承鲁(1923-200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家。无锡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提出的关于蛋白质基因修饰与其活动力关系的理论公式与实验方法,多次载入国外出版的科教书与专著中,被称为邹氏公式和邹氏作图法。

唐翔千(1923-)
无锡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48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硕士学位。曾任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香港工业发展委员会委员。1974年后,任香港棉纺同业公会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香港部商会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冯其庸(1924-)
红学家。江苏无锡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54年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62年任北京市文联理事。1979年后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建国后一直从事文学、戏剧理论和《红楼梦》研究。

华光(1926-1968)
江苏无锡人。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讲师。1951年入苏联列宁格勒生理研究所学习。1955年获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理学系、实验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在国内首先将放射同位素方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研究。

许倬云(Cho-Yun Hsu)(1930-)
江苏无锡人。1962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许倬云先生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等职,1970年赴美,任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6年当选为美国人文学院荣誉院士。九十年代以来,他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历史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198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心路历程》、《历史学研究》、《求古篇》、《开心篇》、《西周史》、《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挑战与更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现代伦理寓言-东游记》、《历史分光镜》、《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Han Agriculture》、《Western Zhou Civilization》等专著,另有专文及百科全书专篇一百余篇。许倬云是著名的史学家,在中国社会史、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造诣精深、注重治史方法创新、著述等身,誉满海内外。2000年10月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许倬云有严重的先天残障,手脚萎缩,16岁前未曾入学。凭着意力和智慧,读了两年高中即考上台大,并来美取得博士学位,终于成为闻名中外的史学家。

唐孝威(1931-)
实验物理学家。无锡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六十年代参加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及核试验现场的测试工作,在原子弹、氢弹点火和近区测试等方面作出贡献。1978年至1979年在联邦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领导一个中国小组,在丁肇中实验组参加马克·杰装置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所进行的研究,对夸克间作用力、胶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王忍之(1933-)
无锡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班。后在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马列主义研究院和国家计委从事研究。1978年后,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红旗》杂志副总编辑兼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葛新石(1933-)
工程热物理学家。无锡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系主任、教授。长期从事传热学、热物性测试及太阳能利用的研究与数学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太阳能热利用和选择性涂层研究的学者。是我国第一、二颗人造卫星热控涂层研究的主要负责人。

王选(1937-2006)
教授。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副主编。专于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和汉字信息处理。主持研制成华光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

顾圣婴(1937-1967)
钢琴演奏家。无锡人。女。五岁学琴。1954年后任上海交响乐团独奏演员。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金质奖章,1958年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女子钢琴最高奖。

华建敏(1940-)
江苏无锡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清华大学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毕业。1963年至1979年任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自控室技术员、党支部副书记,上海汽轮机厂研究所技术员、副所长。1979年至1984年任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科研办公室主任、副所长。1986年入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1987年至1992年任上海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总经理、上海市计委副主任、申能公司总经理。1992年至1996年任上海市计委常务副主任、主任、市综合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6年至1998年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03年3月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2003年5月兼任国家行政学院院长。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刘长瑜(1942-)
京剧女演员。无锡人。195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工花旦。后任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京剧院演员。演出剧目有《青草闯堂》、《卖水》、《红灯记》等。

周永康(1942-)
江苏无锡人。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毕业。1967年至1970年任大庆油田六七三厂地质队实习员、技术员。1970年至1985年任辽河石油会战指挥部地质团区域室技术员、党支部书记、大队长,辽河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辽河石油勘探局政治部副主任、副局长兼钻井指挥部党委书记、物探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辽宁省盘锦市委副书记、市长。1985年至1988年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8年至1998年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1998年至1999年任国土资源部部长。1999年至2002年任四川省委书记。200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公安部部长、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2003年3月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2007年为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蔡振华(1961-)
乒乓球运动员。国际运动健将。无锡人。1978年被选入国家队。获第三十六届男子双打(与李振恃合作)冠军、三十七届男子单打亚军。与曹燕华合作获第三十八届混合双打冠军。

锡山区、惠山区
江阴市
丘崈(1135-1209)
宋江阴军人。隆兴进士,除国子博士。以丞相虞允文荐,有旨赐对,进谏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出知华亭县,修复捍海堰,召为户部郎中,光宗即位,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抚使制置使兼成都府。宁宗时,升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因事落职,后以疾乞归,拜同知枢密院事。卒,谥忠定。

汤沐
江阴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崇德知县,征授御史。正德初,出为湖广佥事。以不佞附刘瑾,贬武义知县。瑾诛,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嘉靖六年,因李福达狱罢归,家居六年,卒。居官三十载,拒绝馈遗,以廉洁著称。

缪昌期(1562-1626)
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官左赞善、谕德。曾因与朝士言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很厌恶。适逢有人言杨涟弹劾魏忠贤疏是他代草,忠贤遂深恨不可解。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等去,他乞假,落职。因汪文言狱词连及他,被削职提问。复被弹劾,逮问。再被李实疏劾,下诏狱。慷慨对簿,词气不屈。五毒备施,毙狱中。庄烈帝即位,赠詹事兼侍读学士。福王时,谥文贞。

徐霞客(1587-1641)
常州府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少好学。二十二岁起放弃科举,从事自然科学考察。足迹遍及南北十六省。旅途见闻,一一以日记形式记录,内容涉及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各学科,以及当时社会少数民族经济状况、风俗人情各方面。在地理学上开辟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等作了周密详尽记述,成为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岩溶地貌的科学著作,早于欧洲同类研究近三百年。又通过实地考察,肯定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历代以岷江为长江导源之谬。其许多记述,至今仍有重要科学价值。日记文字优美,记述简练、生动,为山水游记杰作。原稿大部散佚,所存约三分之一经友人、后代整理成书,近人题名为《徐霞客游记》。

李应升(1593-1626)
江阴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宁国推官、士民佩服其公廉,为之谣曰:“前林后李,清和无比”。林谓晋江林学曾,以清慎著称。天启二年(1622)征授御史。多建言。四年,疏陈外番、内盗及小人三患,讥刺权幸,惹魏忠贤厌恶,又极言宜罢重三百斤的刑枷,忠贤大恨。杨涟弹劾忠贤,得重责。应升愤,即抗疏继续弹劾。忠贤党曹钦程反而弹劾他庇护东林,遂削籍。忠贤恨未消。借李实弹劾周起元疏,列入其名。逮下诏狱,酷刑拷打死。崇祯初,赠太仆卿。福王时,追谥忠毅。

杨名时(1661-1737)
江南江阴人。康熙中期进士。历官直隶巡道、云南巡抚、兵部尚书。从学于李光地,受器重。在云南革弊除私,推行摊丁入地,调剂盐井,改行社仓。乾隆初年,上疏论苗疆事宜,主张以羁縻相安为主。乾隆二年卒。

季芝昌
江苏江阴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吏、礼、户诸部侍郎,左都御史,军机大臣。道光中,先后筹办长芦盐务,巡视浙江军政、盐务,勘查南河、东河工务,多有变通。主持江西乡试,督浙江、山东、安徽学政。曾出任山西巡抚,闽浙总督、福州将军。咸丰初年辞官归乡,卒于家。光绪初,追谥文敏。

曹毓瑛(?—1866)
江苏江阴人。道光拔贡,授兵部七品小京官。历官军机章京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咸丰十年(1860)上疏论江、浙军事,主张数路齐出,镇压太平军。端华、肃顺专权之时,不阿附,故同治初得重用。同治五年卒。

赵承嘏(1885-1966)
植物化学家、有机化学家、药物学家。江阴人。1910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14年获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曾任东南大学教授,协和医学院药学系代主任、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用科学方法进行中草药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在我国青霉素试生产过程中,解决了青霉素钾盐的结晶方法问题,对我国青霉素的工业化大量生产作出了贡献。

刘半农(1891-1934)
诗人。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曾在革命军中任文书,后赴上海任《中华新报》和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后积极倡导五四新文化运动,1925年参加语丝社。他对新诗的形式和音节多有探索,注重向民歌、民谣学习。所写杂文、评论尖锐锋利,在当时颇有影响。

吴蕴瑞(1892-1976)
体育教育家。江阴人。1918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体育系。次年赴美国芝加哥医科大学攻读人体解剖学、卫生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体育,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曾任东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体育学院院长、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体操协会主席。是我国最早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学者。

叶培忠(1899-1978)
树木育种学家。江苏江阴人。192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森林系。1930年任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研究员。1932年回国。曾任南京中山植物园技师,四川省农业改造所林业试验场场长,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技正、主任。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教授。是我国树木遗传育种学科的先驱之一。

承澹盦(1899-1957)
针灸专家。江阴人。幼承家学,后拜师学医。1930年在无锡创办中国针灸研究社。1932年赴日本考察。1933年回国。同年在无锡创办中国针灸讲习所,1935年改名为针灸专科学校。建国后,任江苏省中医学校校长、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副会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从事针灸的教育工作。曾提出并应用针灸治疗伤寒,丰富了针灸治疗时症的经验。著有《中国针灸学》、《经穴图解》等。

吴文藻(1901-1985)
教授。江阴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2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燕京大学、云南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专于边疆民族、宗教和教育的研究,倡导“边政学”。

吕斯百(1905-1973)
油画家。江苏江阴人。1927年入中央大学艺术科学习。同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入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儒里昂油画研究院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大学教授、艺术系主任。建国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巨赞(1908-1984))
江苏江阴人。俗名潘楚桐,字琴朴。法名传戒。后改法名巨赞,字定慧。上海大夏大学肄业。1931年到杭州灵隐寺出家为僧。1938年在湖南组织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任副会长。次年组织佛教青年服务团,亲自任团长。带领佛教界青年,动员民众,抗入抗战。后到桂林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1948年任杭州武林佛教院院长。次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参加筹组中国佛教协会。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副会长。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佛学研究。对气功和中医阴阳学说深有研究。

钱保功(1916-1992)
高分子化学家。江阴人。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纽约市多科工学院化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高分子研究,填补了我国合成橡胶、高分子辐射化学、高聚物流变学等学科的空白。

朱穆之(1916-2015)
江阴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织领导一二九运动。后任南京《金陵日报》编辑,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科科长。1946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新华社总社部主任、副编辑、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是中共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

滕藤(1930-)
教授。江阴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57年赴苏联,先后入列宁格勒化工学院工程物理化学系、莫斯科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进修。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副主任、教授、副校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家教委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主任。

蒋新松(1931-1997)
自动化专家。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首次在大型工业对象中采用伪随机信号测试动态特性。七十年代起转向机器人的研究,领导了我国第一个水下机器人的研制。

王纪宽(1931-)
江阴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香港永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宜兴市
周处(240-299)
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西晋将军。吴鄱阳太守周鲂子。少不修礼仪,纵情肆意,为州里所患,称为三害之一。处除三害,为百姓称赞。吴亡,入洛阳为新平太守,累迁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氐人齐万年在关中起义,随梁王肜将兵镇压,兵败被杀,谥孝。

周玘(?-?)
周处子。初仕为州别驾从事。西晋末,张昌军封云、石冰等部进入扬州,及以后的陈敏、钱会于扬州叛乱,都联合当地的士族和西晋军队进行了镇压,时称周三定江南。元帝新立义兴郡,以表彰其功,授建武将军,封公。周氏势力的发展,引起了司马睿的疑心,处处为难,忧愤而死,谥忠烈。

周札(?-?)
周处子。初举孝廉,为齐王司马冏参军。东晋建立,平定徐馥叛乱,授右将军,都督石头水陆军事。王敦举兵叛乱,攻建康(今江苏南京),札开城接应,王敦占领建康。周氏势力的发展,引起王敦的疑心,王敦联合另一江南士族沈充共同灭掉周札势力。

周鲂
三国时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初举孝廉,为宁国长。黄武年间任鄱阳太守,平定郡内大帅彭绮叛乱。后上表请允许自己诈降魏将曹休,诱致前来。孙权采其计,大破休军,迁偏将军。

蒋之奇(1031-1104)
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第进士,又举制科。神宗朝,授殿中侍御史,劾欧阳修,贬监道州酒税。迁淮东转运副使。募流民修水利,流民得食,灌田九千顷,累迁江淮荆浙发运副使。为谏官所论,降知广州。绍圣中,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符末,责守庆州。徽宗立,拜同知枢密院事,以弃河、湟,被夺职。因疾告归,提举灵仙观,卒。

周葵(1098-1174)
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宣和进士。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在职仅两月,奏疏至三十章,指责宰相赵鼎等。秦桧为相,不附桧,被劾落职。桧死,为权礼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孝宗即位,拜参知政事,旋兼权知枢密院事。与丞相虞允文、陈康伯不合,遂罢。告老,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生平治学,不拘传注,晚号“惟心居士”。卒,赠正奉大夫,追赠太傅,谥惠简。

蒋芾
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绍兴进士。孝宗即位,累迁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签书枢密院事,首次奏请加强边防。擢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再奏请精兵省费,献《筹边志》。拜右相兼枢密使,孝宗欲举兵北伐,芾持异议。罢知绍兴府,提举洞霄宫,卒。

徐溥(1428-1499)
宜兴人。景帝五年(1454)进士。授编修。宪宗时,官至吏部左侍郎。弘治时,官礼部尚书。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参与机务,为首辅。与同僚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迁协心辅治。建议停止诏撰三清乐章、烧炼斋醮,请帝视朝,帝到文华门召见他们四人,举朝诩为盛事。十二年卒。赠太师。

吴俨(?-1519)
宜兴人。成化末进士。官编修、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初,修《孝宗实录》,升经延讲官。刘瑾听说他家多赀,派人唆使他拿钱买美官。峻拒,瑾怒,被中旨罢官,瑾伏诛,复职后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十二年,武宗北巡,他上疏竭力规劝,十四年卒官,赠太子少保。

万士和
宜兴人。嘉靖进士。官礼部主事、右副都御史。督南京粮储,奏请便民六事。隆庆时,升礼部左侍郎。神宗立,为南京礼部侍郎,代理国子监事。万历元年(1573)继陆树声为礼部尚书。条上崇俭数事。又奏请杜倖门、容戆直,汰冗员、抑干请,多犯时忌。违张居正意,被弹劾,谢病去。居正死,起为南京礼部尚书,不许赴任。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陈于廷
宜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吏部左侍郎。曾疏诋大学士朱赓,双曾上疏申救尚书王纪,得罪魏忠贤,被斥为民。崇祯时,任南京左、右都御史。曾建议纠大吏、荐人才、修蔚然政、核屯盐、禁耗羡、清狱囚、访奸豪、弭寇盗八事。后因有合帝意,被削籍归。卒,福王时,赠少保。

毛士龙(1576-1629)
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升刑科给事中。天启初疏论“三案”,得罪魏忠贤,忠贤令张讷弹劾他,被削籍。又牵连到汪文言狱词中,遣戍平阳卫。复被御史刘徽弹劾,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遁,浮太湖以免。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始赴京,累升左都御史。谢病归,明亡后卒。

周延儒(1593-1643)
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修撰。天启中,为少詹事。庄烈帝即位,历任礼、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为首辅。专务柔佞,庸懦贪鄙。其子弟横暴乡里,民愤,掘其祖坟。曾被温体仁排挤罢相。后复为首辅。建议减税,宥戍罪,起废籍故官,中外称贤。然无材略。李自成、张献忠横行天下,延儒一无谋划,且虚报抗清战功。后被人揭发,勒令自尽,抄其家。

蒋允仪
宜兴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桐乡、嘉兴知县。天启二年(1622)升御史,适逢议红丸事,力诋方从哲,请尽夺其官阶、禄荫。复又论劾,得罪魏忠贤,革职归。崇祯元年(1628)起用为御史,弹劾奸党王绍徽,陈计吏八策,佐都有御史曹于汴,查核京官,仕路为清。后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因事戍边卒。

卢象升(1600-1639)
宜兴人。天启进士。崇祯时,历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举治行卓异,升按察使,善射,懂将略,能治军。连败山西义军于畿辅。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有战功,升兵部侍郎,大破李自成军。京师报警,召入宿卫。以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大兴屯政。时宰臣杨嗣昌、中官高起潜主和议,象升主战,议不合,遇事掣肘。名虽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师至蒿水桥,与清兵苦战,炮尽矢穷,奋战死。赠兵部尚书。福王时,追谥忠烈。清乾隆时又谥忠肃。

吴炳
宜兴人。万历末进士。授埔圻知县。崇祯中,历官江西提学副使。永明王时,任兵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从王至桂林,又从至武冈。清兵至,护送王太子走城步,被俘,送衡州。绝食,自尽于湘山寺。

吴贞毓(?-1654)
宜兴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事唐王为吏部文选主事。事败,拥立永明王,由郎中累任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兵南下,王奔广南,孙可望迎王入安龙府,因守护将无人臣礼,王不堪其忧,遂与贞毓谋,遣人间道驰李定国所,定国接敕感泣,许以迎王。可望知,大怒,捕杀贞毓等十八人。后定国护王入云南追赠贞毓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谥文忠。建庙于马场,立碑大书“十八先生成仁处”。

任道镕(1823-1905)
江苏宜兴人。拔贡生。咸丰中,在乡办团练,筹军饷,晋知县。历直隶顺德知府、河南开归许陈道、直隶布政使、河东河道总督、浙江巡抚。同治中,在直隶镇压捻军。疏浚广平洺河,顺德响水河,剔除黄河工务积弊,抢护中河险工。光绪中,疏请河督常驻开封,治河务节费用。义和团运动起,练河标兵三营助省防务。光绪三十一年卒。

潘梓年(1893-1972)
哲学家。宜兴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共上海文委中国革命互济总会负责人。1938年后任新华日报社社长、中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潘序论(1893-1985)
宜兴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次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暨南大学教授、商学院院长,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1941年至1956年,任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主编。1980年起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二十年代起致力于改革我国的会计制度,先后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级各类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并在全国九城市设置了分所、学校。五十年代又率先研究苏联会计学。著有《基本会计学》,译有《劳氏成本会计》。

徐悲鸿(1895-1953)
画家、美术教育家。宜兴人。1912年任宜兴初级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后赴日本留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21年后赴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考察。1927年回国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教授、北平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后在比利时、德国、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0年赴印度讲学。1942年在重庆创办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后任北平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美协主席。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凤美(1895-1970)
植物病理学家。江苏宜兴人。1917年毕业于南京第一农业学校。1921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校。曾任北平农学院、武昌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建国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研究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毕生从事小麦腥黑穗病和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稻纹枯病等病理的研究。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潘菽(1897-1988)
心理学家、教育家。宜兴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次年留学美国,主修心理学。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兼心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九三学社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是我国理论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学术带头人。

钱松喦(1899-1985)
中国画画家。宜兴人。1923年毕业于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后在苏州、无锡任教。建国后,历任江苏省画院画师、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

周培源(1902-1993)
物理学家、教育家。宜兴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28年获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从物理学家海森堡,和瑞士苏黎世国立工业大学从物理学家泡利做研究工作。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所曾参加爱因斯坦主持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1947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理事长,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主席。

潘汉年(1906-1977)
江苏宜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委员会书记。1930年3月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兼任中共党团书记。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3年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部长。参加长征,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部长。1935年1月被派往莫斯科同共产国际恢复联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上海办事处副主任、中央华中局联络部部长兼新四军联络部部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上海市委第三书记等职。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4月被错误逮捕判刑。1977年4月14日于湖南长沙因病逝世。1982年8月中共中央予以平反昭雪。

于伶(1907-1997)
剧作家。宜兴人。北京大学肄业。1931年加入左联。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工作。创作了《腊月二十四》、《夜光杯》等剧本。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一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副主席。

范雪朋(1908-1974)
电影女演员。宜兴人。原为女工。1926年后在“复旦”、“天一”、“艺华”等影片公司任演员。主演《十三妹》、《七剑十三侠》、《铁血男儿》等影片。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山间铃响马帮来》、《早春二月》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蒋南翔(1913-1988)
宜兴人。曾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学委书记。参与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江局青委委员,全国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委书记、中共中央青委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青委书记。领导建立东北民主青年联盟,创办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1949年后,任团中央副书记,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副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教育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匡可任(1914-1977)
植物分类学家。江苏宜兴人。193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同年回国。曾任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和陈焕镛共同发表活化石银杉属,是中国残遗植物的一大发现。为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

唐敖庆(1915-2008)
化学家、教育家。宜兴人。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吉林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专于理论化学,对分子内旋转势能函数等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潘清华(1916-2002)
动物学家。宜兴人。早期随同秉志、崔之兰教授等边工作边学习,从练习生、技术员逐步升为副教授、研究员。后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是昆明动物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储江(1917-2011)
宜兴人。曾任中共苏中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沙沟县委书记、苏中二地委民运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镇江市委书记,苏州地委书记、南京市委第一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兼纪委第一书记、组织部部长,江苏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朱既明(1917-1998)
病毒学家。宜兴人。193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5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至1950年在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回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三届理事长。1945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青霉素。

尹瘦石(1919-1998)
画家。宜兴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肄业。历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秘书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五届全国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擅长中国画。

吴冠中(1919-2010)
画家。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绘画系。曾任重庆大学教员。1947年赴法国巴黎高级美术学校学习。1950年回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朱启祯(1927-2014)
宜兴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美大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国大使。

胡蓉蓉(1929-2012)
舞蹈家。宜兴人。女。1934年入上海沙考尔斯基芭蕾学校。曾主演《压岁钱》、《小侠女》等影片。建国后,历任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行知艺术学校舞蹈教员,上海舞蹈学校副校长、顾问、名誉校长,上海芭蕾舞团团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第三至五届理事、上海分会主席。编导舞剧《白毛女》、《雷雨》等。

章综(1929-)
物理学家。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59年入苏联科学院半导体所进修。1962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学部主任。在凝聚态物理的几个研究领域都有贡献。

蒋祝平(1937-)
宜兴人。1960年加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历任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所副所长、厂党委副书记,航空工业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江西省副省长,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

徐州市

张昭(156-236)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博览群书,知名当地。东汉末避乱江东,孙策任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深受信任。策卒,辅立孙权,协助稳定内部,建立政权。赤壁战前,因主张投降曹操,为孙权不满。后官至辅吴将军。著有《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卒后谥文侯。

刘隗(273-333)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宗室后。东光令刘砥子。少有文翰,雅习文史,初仕为秘书郎。西晋末,中原大乱,避乱渡江,深得司马睿器重,用为丞相司直。任上多有弹劾,奏免戴若思、王含、周顗等人。出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加散骑常侍,镇泗口,以抗衡据长江上游的王敦。元帝末,王敦起兵建康,领兵拒战,兵败携家属投奔石勒,官至从事中郎、太子太傅。

刘波
刘隗孙。初仕为石季龙将王洽参军。石季龙死,同王洽一起归附东晋,为襄城太守。桓温西征,为建威将军、淮南内史,留镇石头城。苻坚弟苻融围攻襄阳,率众营救,因畏敌而不敢前进,致使襄阳失陷,免官。后复官,累迁散骑常侍。太元中,卒。

刘牢之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征虏将军刘建子。世人以勇壮称颂。初为谢玄所募北府兵中勇士,屡战建功,迁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时,临阵斩秦将梁成,破苻坚立有大功,进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爵。王恭讨王国宝、司马尚之等,暗通司马尚之,王恭兵败被杀,代恭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军事。镇压孙恩起义,进号镇北将军。元兴中,助桓玄篡晋,后遭桓玄猜忌,解除兵权,自缢身死。

刘敬宣
刘牢之子。武艺高强,随父征战,所向有功。桓玄平,授辅国将军、晋陵太守。平讨桓歆、桓亮、苻宏,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领兵伐蜀,遇疾疫退兵,被免官。复官为冠军将军,镇压卢循起义,进号左卫将军、散骑常侍。累迁征虏将军、冀州刺史。后为其参军司马道赐所杀。

刘裕(363-422)
字德舆,小字寄奴。南朝宋武帝。彭城(今徐州市)人,后徒丹徒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壮年从军,在镇压孙恩起义、恒玄之乱中,以功封为下邳太守、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讨灭南燕、后秦。晋元熙二年(420年)代晋自立,都于建康。

宋少帝(406-424)
即刘义符。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居丧期间,歌舞取乐;又刑罚苛虐,鞭人为戏;修筑池观,朝成暮毁。在位二年,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将其废为营阳王,不久,又遣人杀死。

宋文帝(407-453)
即刘义隆,小字车儿。刘裕第三子,庙号太祖。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宋初封宜都王,出任荆州刺史。少帝被废后,被大臣拥立为帝。即位后,清除专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在位重视农桑,奖掖儒学,使当时的经济、文化得以发展,被称为“元嘉之治”。晚年遣兵北伐失败,北魏军反攻至瓜步,江北地区破坏严重,国势渐衰。后被弑死。

宋孝武帝(430-464)
即刘骏。小字道民。宋文帝第三子,庙号世祖。初立为武陵王,元嘉末,为江州刺史,刘劭弑宋文帝,与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举兵进讨,自即帝位。大明八年死。

宋前废帝(449-465)
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大明八年(464年)即位,在位昏虐不法,强娶新蔡公主为夫人,为山阴公主置面首,滥诛大臣、诸王。景和元年(465年)为湘东王刘彧遣人刺死。

宋明帝(439-472)
即刘彧。小字荣期。庙号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杀前废帝,自立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

宋后废帝(463-477)
即刘昱。小字长子。宋明帝长子。泰豫元年(472)即位,残忍好杀,一日不杀人,则郁郁不乐。元徽五年为领军将军萧道成、直阁将军王敬则遣人谋杀,追封苍梧郡王。

宋顺帝(469-479)
即刘准。小字智观。宋明帝第三子。初封安成王。元徽五年(477年)后废帝被杀,遂被迎立为帝,国政实归萧道成。升明三年(479年)禅位于齐,受封为汝阴王,旋又为萧道成遣人杀死。

刘义恭(413-465)
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封江夏王,谥号文献。年十二出任南豫州刺史,历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又继彭城王刘义康后入朝辅政。元嘉二十七年,总统诸军北伐。出镇彭城,唯闭城自守,不敢出击,降号骠骑将军。刘劭弑文帝即位,他逃归孝武帝,授以太傅。孝武帝死,受遗诏辅政。谋废前废帝,为前废帝所杀。

刘义季(415-447)
宋武帝刘裕第七子。封衡阳王,谥号文。初为征虏将军,元嘉十六年(439)出任荆州刺史,在州蓄财省用、府库充实,离任时一毫不取。彭城王刘义康因擅权被废后,嗜酒不理政事。元嘉二十四年病卒。

刘义康(409-451)
宋武帝刘裕子。封彭城王。历任豫州、南徐州、荆州刺史。文帝时入朝辅政,位至大将军、司徒。在朝十年,专权独断,势倾天下。为文帝所忌,出为江州刺史。后被告谋反,贬为庶人,流放至广州。元嘉二十八年被杀。

刘义宣(415-454)
宋武帝刘裕子。文帝时封竟陵王,改封南谯王,孝武帝时又改封南郡王。历任徐州、兖州、江州、荆州刺史。刘劭弑文帝,首先起兵讨伐。孝武帝即位,进位丞相。潜有异志。孝建元年(454),与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兖州刺史徐遗宝举兵反。至梁山兵败,逃归江陵,为雍州刺史朱脩之所杀。

刘劭(?-453)
宋文帝刘义隆长子。年六岁,拜为皇太子。与弟始兴王刘濬、女巫严道育等行巫蛊,事泄,文帝欲废其位,乃与濬弑文帝自立,改年号为太初。诸方镇纷纷起兵讨伐,兵败自杀。

刘濬(?-453)
宋文帝刘义隆第二子。元嘉十三年(436)封始兴王。历湘州、扬州、南豫州、扬州、荆州刺史。以多有过失,恐为文帝所知,乃与太子刘劭共行巫蛊,后事泄,刘劭弑文帝自立,授其为中书监、司徒。诸方镇起兵讨劭,兵败被杀。

刘诞(430-456)
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初封为随郡王,复改封竟陵王。历南兖州、南徐州刺史。元嘉二十六年,出为雍州刺史,遣兵北伐,克弘农、关、陕三城。刘劭弑文帝,他起兵入讨。孝武帝即位,授以扬州刺史,又平南郡王刘义宣等反,因位高功大,为孝武帝所猜忌,出为南兖州刺史。孝建三年(456)孝武帝遣大军攻讨,坚守三月,城破被杀。

刘宏(434-458)
宋文帝刘义隆第七子。封建平王,谥宣简。文帝时历任中护军、江州刺史、中书令。刘劭弑文帝,他遣亲信归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后,深受重用,官至中书监、尚书令。大明二年病卒。

刘祎(436-470)
宋文帝刘义隆第八子。初封东海王,改封庐江王。文帝、孝武帝诸朝,均历显职,官至太尉、中书监。泰始五年(469)结聚徒众欲谋反,事泄贬为南豫州刺史,次年又逼令自杀。

刘浑(438-454)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子。初封汝阴王,改封武昌王。孝建元年(454),为雍州刺史。在镇自号楚王,改年号为永兴元年,备置百官,以为玩笑,为长史所奏,免为庶人,旋又逼令自杀。

刘休仁(424-462)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初封建安王,改封始安王。前废帝时为护军将军。废帝欲诛诸王,休仁以调笑佞谀获免。明帝即位,为尚书令、扬州刺史,并总统诸军平定四方叛乱。以功大位高,为明帝猜忌,被杀。

刘休范(448-474)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后废帝时为江州刺史,以不得宰辅不满,潜有异志,招集勇士,缮治器械。元徽二年(474)举兵反,攻至新亭,兵败被杀。

刘休若(448-471)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九子。封巴陵王,谥号哀。明帝时,为雍州刺史。以与部属贪赃受贿及私杀典签,贬官削封。寻又迁为荆州刺史。时明帝屡诛诸王,有将佐劝其据荆楚起兵反,他执之送朝廷。明帝以其有名望,担心将来于幼主不利,诱至京城赐死。

刘景素(452-476)
南朝宋建平王刘宏子。后废帝时为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爱好文章,知礼有才义之士,深得朝野称誉。以此为后废帝猜忌,遂暗中招集党羽,潜有异志。元徽四年(476),羽林监垣祗祖率数百人来归,因与合兵反,失败被杀。

刘子尚(451-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子。初封西阳王,改封豫章王。历南兖州、扬州刺史、领尚书令。明帝杀前废帝,以其凶慝似废帝,赐死。

刘子勋(456-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封晋安王。历南兖州、江州刺史。前废帝时,抚军谘议参军何迈欲奉其谋反,事泄,前废帝遣人送药赐死。江州长史邓琬拒命,泰始二年(466),奉他于寻阳称帝,改年号为义嘉,署置百官。兵败被杀。

刘子房(456-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六子。初封寻阳王,历豫州刺史、东扬州刺史、会稽太守。明帝即位,征为抚军将军,领太常。长史孔觊不受命,奉其举兵反。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称帝,授他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兵败被囚,贬松滋侯,寻又被杀。

刘子顼(456-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初封历阳王,改封临海王。历广州、荆州刺史。明帝杀前废帝即位,长史孔道存奉其举兵反。晋安王在寻阳称称帝,授他以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兵败被杀。

刘子鸾(456-465)
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初封襄阳王,改封新安王。以母殷淑妃宠倾后宫,故孝武帝爱冠诸子。历南徐州刺史、中书令、领司徒。前废帝即位,素疾其有宠,遣使赐死。明帝即位追封始平王。

刘楚玉
南朝宋时人。孝武帝刘骏女。初封山阴公主,改封会稽郡长公主。荒淫奢纵,以尚书吏部郎褚渊貌美,请自侍十日。明帝时赐死。

刘勔(418-474)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广州增城令。累迁至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宋明帝时,豫州刺史殷琰反,率兵征讨,围城近一年,及城克,令三军秋毫无犯,百姓生为立碑。后历豫州刺史、尚书右仆射、领军。后废帝元徽二年(474),率军讨桂阳王刘休范反,临阵战死。追赠司空,谥忠昭公。

齐明敬刘皇后(?-489)
即刘惠端。齐明帝皇后。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建元三年(481)封西昌侯夫人。永明七年卒,延兴元年(494),赠宣城王妃。齐明帝即位,追尊为皇后。

刘悛(483-498)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南徐州从事。随父征讨宋竟陵王诞于文陵、豫州刺史殷琰于寿春,并有功,累迁员外郎、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武陵内史,亲率民修南江古堤。齐世历太子中庶子、司州刺史、益州刺史,善于悦附人主,承迎权贵。妹为鄱阳王锵妃,女为晋安王宝义妃,故历朝皆受恩遇,官至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卒,谥号敬。

刘孝绰(481-539)
小字阿士,本名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七岁能撰写文章,少号神童。初为著作佐郎,历秘书丞、太府卿。文章为当世所宗,每作一文,朝成,暮即传诵,流布四方。昭明太子图其像于乐贤堂,召其为己编辑文集,负才仗气,与人多忤,迁廷尉卿。因事免,复用为湘东王谘议参军,官至秘书监。卒。有文集数十万言传于世。

徐文盛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魏将,后归梁,累以战功迁至宁州刺史,在州有政绩,大清二年(548)侯景叛乱,乃召募数万人增援建康,梁元帝授以秦州刺史,都督众军讨侯景。以密与景通使及贪赃受贿,免官下狱死。

刘庠
北宋彭城人。举进士,为广平院教授,除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奏称御戎之策,守信为上。历河东、河北都转运使,知真定、开封、太原、江宁诸府及永兴军等。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庠有吏才,博学多闻,通晓历代史事。

山云(?-1438)
徐(今江苏徐州)人。父青,以百户随成祖起兵反朝,积功至都督佥事。云多智略。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数次随从出塞远征,有功。仁宗时,历任行在中军都督佥事、都督同知。偕都御史王彰巡视山海关至居庸关隘。帝征乐安,召辅佐郑王、襄王居守。讨平蛮叛,谋勇深沉,公尝罚,严号令。与士卒同甘共苦。临机应变,战无不捷,性格平恕,不妄杀人,人亦不敢犯。土官畏服,英宗即位,升右都督。正统三年卒于镇,赠怀远伯。

杨守谦
徐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山西、延绥巡抚、副都御史、保定巡抚兼督紫荆诸关。当官廉洁,胸无城府,对下多恩惠。俺答入犯京师,他率师倍道入援。孤军逼近俺答营,因后无援军不敢战。帝怒,戮于市。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恪愍。

张亮基(?—1871)
江苏铜山(今徐州)人。道光举人。捐赀为内阁中书。历云南、湖南巡抚至云贵总督。道光中,随大学士王鼎赴河南治黄河,督筑西坝。咸丰初年,先后在湖南、湖北率部与太平军作战,曾被劾革职戍军台。咸丰七年(1857)赴云南帮办军务,继吴振棫措置云南汉、回关系,久未成功,局面恶化,再被革职。同治十年卒。光绪三十四年(1908)追谥惠肃。

马可(1918-1976)
作曲家。江苏徐州人。河南大学肄业。1937年后任抗敌演剧十队歌唱队指挥、第二战区政治部宣传队音乐组组长、延安鲁艺教员、东北鲁艺文工团副团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作品有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有《马可歌曲选》,著有《冼星海传》、《中国民间音乐讲话》。

王学文(1895-1985)
经济学家。江苏徐州人。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创造社。1930年与鲁迅等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后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延安中央党校教务主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华北财经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李可染(1907-1989)
中国画画家、美术教育家。徐州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毕业于西湖艺术院研究部。1932年后在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后在重庆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郑万钧(1904-1983)
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徐州人。1923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林科。1939年获法国图卢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云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与植物学家胡先驌共同命名的水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家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南京林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林学会第一届理事和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及第四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毕业从事林学、树木学的教学与研究,尤长于裸子植物分类。命名了约一百个树木新种和三个新属。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武衡(1914-1999)
徐州人。1934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委员。曾任延安中共中央青委处长、延安中山图书馆主任、黑龙江省工业厅厅长、东北科学研究所所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地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

史超(1921-)
剧作家。江苏徐州人。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读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解放战争期间,在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建国初转入专业创作,任剧协和影协理事,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揭开面纱》、《胜利路上》、《东进!东进!》,电影剧本《秘密图纸》等。

张振先(1927-)
徐州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第三野战军机枪连排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1951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后任空军飞行中队中队长、飞行大队大队长。196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后历任空军团、师长,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军政委,广州军区空军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邳州市
邹忌
又称驺忌子。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谈国家治乱之道,被任为齐相。后封于下邳,号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臣民进谏,革新政治,选用贤才,谨修法律,严督奸吏,使各级官吏尽忠职守。齐国从此国势日强,称雄于诸侯。

严彭祖
西汉东海下邳(治今江苏邳州南)人。与颜安乐从眭孟学《春秋公羊传》,孟死,两人各专门教授弟子,是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的开创者。宣帝时,立为博士,曾任河南、东郡太守,后迁左冯翊、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权贵,卒于官。弟子王中,元帝时为少府。

严延年(?-前58)
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彭祖兄。父为丞相掾,少学法律。昭帝时,为侍御史。宣帝神爵中,随许延寿征西羌,迁涿郡太守,至郡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豪强屏息。继为河南太守,务在摧折豪强,诛杀甚众,被称为“屠伯”。后为人所告,以诽谤朝廷罪,被杀。

徐璜
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人。宦官。桓帝初为中常侍。与单超等五人佐助桓帝定谋诛杀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武原侯,食邑一万五千户。是东汉专权朝政的主要宦官之一。

汤克宽(?-1576)
邳州卫(治今江苏邳州南)人。嘉靖时,袭世荫,历官都指挥佥事,充浙江参将。以抗倭功,累官至广东总兵官。倭难起,诸将尽望风溃败,独他与卢镗敢战。名亚余大猷、戚继光。万历四年(1580),炒蛮入犯古北口,他偕参将苑宗儒追出塞,中埋伏,战死。

徐韬(1910-1966)
电影导演。邳州人。1930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抗敌演剧宣传队导演。1939年参加新疆旅行剧团赴新疆。1945年后任中国艺术剧社导演、上海昆仑影业公司编导。1949年参与创建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秘书长兼导演。合编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导演的影片有《草原上的人们》、《海魂》等。

新沂市
铜山县
李卫(1686-1738)
江南铜山人。初捐纳为员外郎,得胤禛信任。胤禛即位为雍正帝后,历官浙江总督兼理苏松七府五州盗案、署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兼管直隶总河。整理浙江盐政,修筑江浙海塘,筹划浙东水利,改革苏州营制。尤长于治盗,政绩颇著。乾隆三年卒。

王懋功(1891-1961)
江苏铜山人。字东成。保定军校毕业。曾在粤军中任旅长。1925年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总队长、潮汕校本部行营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26年入苏联伏龙芝陆军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历任正太铁路局局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副总监、江苏省政府主席兼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苏北挺进军总指挥、江苏省保安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萧一山(1902-1978)
铜山人。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1923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中央大学讲授史学。193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35年回国,后任北平文史政治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河南历史研究所所长,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1949年去台湾。专长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著有《清代通史》(四册)、《太平天国丛书》、《曾国藩传》、《民族文化概论》等。

郭影秋(1909-1985)
教育家。铜山人。1931年毕业于江苏省教育学院。曾任铜山工委书记,中共山东湖西区特委委员、地委副书记、军分区副司令员、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湖西分区司令员、政委,历任川南行署副主任,云南省省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名誉校长,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对明、清史和文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李定国纪年》、《郭影秋诗选》、《往事漫忆》。

睢宁县
垣荣祖(435-491)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州主簿。宋明帝即位,授冗从仆射,受命出使徐州,为刺史薛安都所留。后归依萧道成,授东海太守。劝萧道成代宋称帝,以佐命功封将乐县子。齐世历青、冀二州刺史,兖州刺史。永明九年,卒。

垣崇祖(440-483)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豫州刺史刘道隆主簿,及刘道隆为宋明帝所杀,崇祖与徐州刺史薛安都同反,降于北魏。后又南归宋,授辅国将军,北琅邪、兰陵二郡太守,屡抗击北魏军南侵。齐国建立,授豫州刺史。建元二年(480),北魏二十万军南侵寿春,崇祖决淝水堰破敌,以功进号平西将军。以不附太子萧赜,齐武帝即位,召为五兵尚书,旋以谋反罪被杀。

王玄载(413-488)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江夏王国侍郎。宋明帝时随张永北伐,诸军大败,独其军据下邳城拒敌,以功迁徐州刺史,复为梁州、益州刺史,在州清正。沈攸之反,他起兵赴援建康封鄂县子。齐国建,历左民尚书、兖州刺史。永明六年卒,谥烈子。

王玄邈(426-497)
王玄载弟。宋明帝时为幽州刺史。青州刺史沈文秀欲逼与俱反,他率军南归建康,明帝即授以青州刺史。后出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封河阳县侯。在州平定李乌奴之乱。入齐,历为都官尚书、中护军。受诏杀晋安王子懋,迁南兖州刺史。建武四年卒,谥壮侯。

王宽(?-485)
王玄载从子。宋明帝时为随郡太守。荆州刺史谋反,他逃归建康。复率军收复随郡,救出其母。齐世历散骑常侍、太常。以在宅杀牛免官。后复授光禄大夫,永明三年卒。

曹虎
祖籍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本名虎头,后为齐武帝所改。宋明帝时,随萧道成平桂阳王反,以勇猛著名。后累迁至宁朔将军、东莞太守。齐武帝时,率军讨桓天生,攻取平氏城。又奉诏杀雍州刺史王奂,迁梁、南秦二州刺史。郁林王时,转为雍州刺史,据襄阳,屡次阻击北魏军南侵。晚年好受贿赂,在雍州得现钱五千万,为东昏侯所杀。齐和帝时,追赠安北将军、徐州刺史。

沛县
樊哙(?-前189)
沛县人。西汉大将。少时屠狗为业,后从刘邦起义于沛,以军功封贤成君。刘邦攻占咸阳后,项羽率军四十万进驻鸿门。项羽用范增计,欲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他居营外,闻事急,持盾直撞入营,面斥项羽,刘邦始得走脱。刘邦为汉王后,封其为临武侯。汉初,随刘邦平定臧荼,及韩信、陈豨之乱,任左丞相,封阳侯。又破卢绾叛乱,定食舞阳5400户。卒谥武侯。

周勃(?-前169)
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大将。公元前209年随刘邦在沛县起义,以功被授五大夫、绛侯。公元前206年刘邦任汉中王时,拜其为威武侯。刘邦称帝后,拜太尉,位列三公,官至右丞相。卒谥武侯。

曹参(?-前190)
西汉名臣。沛县人。秦时为沛县狱吏。前209年从刘邦起兵,从中涓累迁为将军,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任齐相九年,协助刘邦平定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萧何死,继何为汉惠帝丞相。实行黄老政治,崇尚“无为而治”,举事无所变更,一切遵守原来萧何的规定。时人歌颂说:“载其清靖,民以宁一”。任相国三年死。谥懿侯。

周亚夫(?-前143)
祖籍先卷(河南原阳县),后迁沛。太尉周勃子。汉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边,他以河内守卫将军,屯军细柳。以治军严谨,倍受文帝称赞,举为“真将军”。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反叛,拜为太尉,率军平叛,又迁丞相。后因与景帝不睦,称病谢免相职。又因其子私买御物尚方甲乃获罪,受株连入狱,绝食而死。

蜀先主甘皇后
沛人。初为刘备妾,于荆州生刘禅,不久即卒,葬南郡。刘备称帝,追谥为皇思夫人,刘禅追谥为昭烈皇后。

丁谥(?-249)
沛国(治今江苏沛县)人。出身官宦之家。曹爽秉政,被任为心腹,言听计从。曾佐助爽排斥司马懿势力,尤为司马懿所恨。爽失败,他亦被杀,灭族。

桓范(?-249)
沛国(治今江苏沛县)人。世为冠族。建安末入事曹操。魏明帝时历官征虏将军、东中郎将。都督青、徐诸军事、兖州刺史等职。正始年间拜大司农。号为“晓事”,受到曹爽敬重。司马懿发动政变,他建议爽偕皇帝至许,召兵讨伐司马氏,不被纳,不久被司马氏所杀。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江苏沛县)人。魏晋名士。曾出仕为建威将军参军。崇奉老庄之学,倡导摒弃名教,复返自然。晋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性嗜酒,性情放荡不羁,终日沉醉。与王戎、嵇康等人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著有《酒德颂》。卒于晋初。

朱敦法(1927-)
沛县人。1939年加入八路军。1947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侦察连连长。在豫北战设中立大功,并获三级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再次立大功。后任第二野战军师侦察股股长、营长。参加邯郸、陇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1年后,任师侦察科科长、团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后历任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胡德风(1926-2007)
指挥家。沛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演员,华东军区文工团创作员、演出队队长。参加了莒县、泗州战斗和鲁南战役。1949年后任福建省文工团副团长。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历任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音乐队队长、指挥、副团长,总政治部歌舞团艺术指导。指挥的作品有大合唱《祖国万岁》、《祖国颂》、《英雄们战胜大渡河》和外国合唱曲《伏尔加船夫曲》等。

丰县
刘邦(前256-195)
沛县(今江苏丰县)人,故乡在城关镇西北6公里的金刘寨。西汉开国皇帝,即汉高祖。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由沛吏萧何、曹参等推为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联兵反秦。高祖元年(前206年)进军武关,占领咸阳,推翻秦朝。废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同年,项羽入关,设鸿门宴,欲诛刘邦,未遂。封为汉王。据巴蜀、汉中。后率军东出,与项羽争战,长达四年,对抗于荥阳,以鸿沟为界,筑汉、霸二王城。高祖五年于垓下战胜项羽。同年于汜水称帝,在位八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翦灭异姓王。制定《汉律》。

萧何(?-前193)
西汉初著名政治家。江苏沛县(今丰县)人。秦末佐刘邦起义,军入咸阳,收取秦文献档案,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楚汉战争中,屡荐韩信,初刘邦不纳。韩信愤而离走,萧何连夜追赶。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引兵东定三秦。时萧何以丞相留守关中,输送粮饷。汉朝建立后,高祖以其功最盛,封赞侯,食邑八千户。汉初,萧何广治宫室,又助刘邦、吕后翦灭韩信、陈豨、英布等姓诸侯王叛乱。

卢绾(前247-前193)
秦末汉初丰县人。少时与刘邦同里相友善,刘邦起义于沛,他以亲幸相从。刘邦入汉中,被任为将军。楚汉战争中,任太尉,从击项羽,封长安侯。项羽死,与刘贾击灭临江王共尉,又从刘邦击破燕王臧荼,封燕王。赵相陈豨叛乱,他派人与豨联络,又与匈奴贵族勾结,事败露,刘邦派人进击,遂逃入匈奴,被任为东胡卢王,后死于匈奴。

夏侯婴(?-前172)
秦末汉初沛县人。少与刘邦相善。曾任沛县司御(驾马运送使者)。从刘邦起义,转战各地,任太仆。汉朝建立,封汝阴侯。惠帝、吕后时,仍任太仆。吕后死,迎立文帝,复为太仆。因曾任滕令奉车,时人称为滕公。

审食其(?-前177)
秦末汉初沛县人。始为汉王刘邦舍人。楚汉战争中,与吕后同时为项羽所俘,因而得宠于吕后。汉朝建立,封辟阳侯。吕后执政,任左丞相,不治相事,常监宫中,公卿百官均因而决事,权势很大。文帝立,被免去相位,后为淮南王刘长所杀。

周昌(?-前192)
秦末汉初沛县人。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投归刘邦,从入关破秦。刘邦称汉王,他任中尉。汉朝建立,迁御史大夫,封汾阴侯。为人强力,敢直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刘邦病,忧身死之后吕后将杀戚夫人子赵王如意,随任他为赵相。后赵王如意被吕后杀死,他谢病不朝,三年病卒。

王陵(?-前181)
秦末汉初沛县人。始为县中豪强。秦末陈胜起义,他聚众数千人据居南阳。楚汉战争中,以兵归刘邦,转战各地。汉朝建立,封安国侯。曹参死后,继任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被罢相,迁为太傅,谢病不朝,后病死。

刘贾(?-前195)
秦末汉初沛县人。刘邦堂兄。前206年,刘邦出兵关中,被任为将,平定司马欣所治塞地,并从刘邦东击项羽。曾以兵烧毁项羽积聚,破其军食。又奉命使人招楚大司马周殷叛楚归汉,迎英布兵同会垓下,击灭项羽。以功封荆王,统辖淮东。英布反汉,举兵与布战,为布军所杀。

刘泽(?-前178)
秦末汉初沛县人。刘邦族弟。刘邦为汉王后,任郎中,陈豨反,他被任为将军击陈豨,封营陵侯。吕后时与策士田生交结,游说吕后宠臣张卿,劝封吕氏为王,因迎合吕后,得封为琅邪王。吕后死,曾参与诛灭诸吕事件,文帝元年(前179)徙封为燕。二年死,谥敬王。子康王嘉嗣位。

刘交(?-前178)
即楚元王。刘邦异母弟。随刘邦起兵入关,初封文信君。前201年韩信被废为淮阴侯,分楚国为二,他被封为楚王。好书,多材艺。

刘濞(?-前154)
汉初沛县人。刘邦侄,刘仲子。初封沛侯,年二十以骑将从刘邦击破英布。后封吴王,在封国内招纳天下亡命者,大量采铜铸钱,煮海水为盐,扩大自已的政治、经济实力。前154年,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他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胶东、胶西、菑川、济南等国举兵叛乱。不久失败,逃至东越被杀。

汉惠帝(前207-前188)
即刘盈。汉高祖子。前195年即位。在位七年,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产,繁殖人口。前191年,废除秦朝的挟书律,对孝弟力田的人免除个人徭役。后因其母吕后控制朝政残杀宗室忧疾死。

汉文帝(前202-前157)
即刘恒。汉高祖子。初封代王。前180年,吕后死,周勃、陈平等诛杀诸吕后党被迎立为帝。在位时,继续实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田租(土地税),省约刑罚、赋役,鼓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又采取贾谊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封建国家开始呈现富庶景象。旧史家将他与景帝统治时新并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前188-前141)
即刘启。文帝子。前157年继位。继续实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将田赋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打击诸侯王割据势力,进行“削藩”,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不准诸侯王掌握军队,巩固了中央集权。因在位期间国家较安定富庶,史家将他与其父文帝时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前157-前87)
即刘彻。景帝子。前141年即位。继续实行打击诸侯王强化中央集权政策,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其势力。设十三部刺史,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其作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对商人征收资产税,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又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并灭南越、东瓯等割据政权。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进击匈奴贵族,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由于不断用兵,赋役繁重。

汉昭帝(前94-前74)
即刘弗陵。汉武帝少子。前87年即位。初即位,年仅八岁,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废除律外苛税,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吏治,平理刑狱。召开盐铁会议,讨论盐铁酒官营利弊,罢酒由官营。又移民屯田,多次派兵击败匈奴、乌桓贵族的进扰,保障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年二十一岁病死。

汉宣帝(前91-前49)
即刘询,又名病已,字次卿。汉武帝曾孙。少年时曾生活于民间。前74年,昭帝死,无子,被迎立为帝。即位后,强调实行“霸道”(法治)、“王道”(礼治)杂治政策。重视吏治。平理刑狱,减轻徭役租税,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其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甘露二年(前52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派赵充国等击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对保障东西商路畅通有一定作用。

汉元帝(前76-前33)
汉宣帝子。前49年即位。爱好儒术。善书法琴瑟。在位期间,重用儒生,先后任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等为丞相。宦官弘恭、石显任中书令,专权跋扈。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骑都尉甘延寿等率兵攻杀北匈奴郅支单于。由于赋役繁重,土地兼并剧烈,农民流亡,西汉由此从盛转衰。

汉成帝(前51-前7)
汉元帝子。前33年即位。耽于酒色,荒淫侈靡,宠爱歌者赵飞燕,召入立为皇后。委政于母舅王凤,王氏兄弟五人同时封侯,外戚专权用事。皇室贵族官僚地主竞相奢侈,兼并土地,以致农民大量流亡,民至相食。

汉哀帝(前27-前1)
即刘欣。汉元帝孙。前7年,成帝死,无子,被立为帝,在位期间,外戚王氏专权,流民日甚。宠幸近臣董贤,赏赐累巨万。赋敛繁重,民不聊生。为挽救统治危机。大司马师丹提出“限田限奴婢”建议,遭官僚贵族反对而作罢。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汉平帝(前9-5)
元帝孙。哀帝死,被迎立为帝,年仅九岁。元帝后王氏以太皇太后临朝。外戚王莽任大司马掌握朝政,打击异已,笼络民心,自升为安汉公,宰衡。元始五年(公元5年)为王莽毒死。

刘富
楚元王刘交子。景帝时封休侯。其侄楚王戊淫暴,并与吴王刘濞通谋叛乱。他使人谏王,王不听,遂惧而与其母奔京师。景帝三年,楚王戊与吴王刘濞等起兵叛乱,他连坐被免侯,削属籍。后朝廷闻其曾数谏戊,乃更封为红侯。因其母与窦太后有亲,许留京师。

刘德
楚元王刘交曾孙。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受到汉武帝器重,召见于甘泉宫,称之为“千里驹”。昭帝昌,任宗正丞,迁太中大夫,后为宗正。修黄老术,妻死,霍光欲以女嫁他,不受,惧势盛招祸。一度被免为庶人,后复为宗正,参预策立宣帝,赐爵关内侯。地节年间封为阳城侯。

刘延寿(?-前56)
楚元王五世孙。继其父刘纯即位。宣帝即位后,他认为广陵王刘胥为汉武帝子,一旦天下有变,可得立为帝,遂暗与其交结,娶其女为后母弟作妻,并致书广陵王留心帝位。其事为人告发,被治罪,自杀国除。其地入汉为彭城郡。

刘肥(?-前188)
即齐悼惠王。秦末沛县人。刘邦庶子,汉朝建立后,立为齐王,占有七十余城。惠帝二年入朝,吕后想以毒酒杀死他,齐内史教他献一郡之土于吕后女鲁元公主,并尊之为齐王太后,得脱归国,立十三年死,子襄嗣位。

刘襄(?-前179)
即齐哀王。刘悼惠王刘肥子。元年,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二年吕台封王,割齐济南郡为吕王奉邑。三年,其弟刘章入宿卫长安,封朱虚侯,前180年,吕后死,吕产、吕禄准备举行政变,刘章知其谋,阴告他发兵入关诛诸吕,以乘机夺取帝位,遂举兵西进。吕产闻迅派灌婴率迎击,婴至荥阳屯兵,使人与齐连和。后刘章与周勃诛灭诸吕,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他罢兵归,同年病死。

刘则(?-前165)
即齐文王。齐哀王子。嗣位元年(前178年),汉以齐之城阳郡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以齐之济北郡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次年,济北五叛乱被诛,其地入于汉。此后文帝尽封齐悼惠王诸子罢军等七人为列侯,齐地日小。立十四年死,无子国除。

刘章(?-前177)
刘邦孙,齐悼惠王次子。前186年,吕后召之宿卫京城,封朱虚侯,以吕禄之女妻。当时吕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他有气力,怨忿不平。吕后死,他获悉吕产、吕禄阴谋政变,暗中派人告其兄齐发兵西进平乱,并乘机夺位,旋于大臣周勃、陈平等诛灭诸吕。文帝二年(前178年)以齐地城阳郡封为城阳王。次年死。

刘兴居(?-前177)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82年,封东牟侯,吕后召之宿卫长安。吕后死,他与其兄朱虚侯齐章合谋,请其兄齐王举兵入京诛诸吕夺帝位。文帝即位后益封二千户,文帝二年割齐济北郡封为济北王。次年,匈奴入边,文帝率丞相灌婴等亲征,他乘机举兵叛乱,文帝派柴武率兵平叛,他被俘自杀。国除。

刘将闾(?-前154)
即齐孝王。刘邦孙,齐悼惠王子。文帝四年(前176年)尽封悼惠王子七人为侯,他被封为杨虚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立原所封齐悼惠王子为侯而尚在者六人为王,他被立为齐王。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他狐疑观望。三国叛军围齐,他一面派人求救,一面暗与叛军联络。栾布击破叛军后,了解其情移兵伐齐,惧而自杀。

刘志(?-前129)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封安都侯。前164年,文帝将齐分为六国,立他为济北王。吴楚七国之乱,开始亦与通谋,后却坚守不发兵,因而得保全其侯爵,徙为淄川王。立三十五年死,子刘建嗣位。

刘如意(?-前195)
即赵隐王。刘邦子。其母为刘邦宠姬戚夫人。高祖九年(前198年)立为赵王。高祖刘邦死,吕后妒恨戚夫人,即召他到长安,用毒酒将其药死,并惨杀其母戚夫人。

刘友(?-前181)
即赵幽王。刘邦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立为淮阳王,赵王如意被鸩杀后,惠帝元年(前194年)徙为赵王。以请吕女为后,不爱,而爱他姬,吕后怒,召至长安困饿死。死前曾作歌,抒其悲愤。

刘遂(?-前154)
赵幽王刘友子。文帝即位,怜其父被吕后幽死,立为赵王。立二十六年,晁错建议景帝削藩,赵被削常山郡,他遂怨而与吴、楚等国合谋叛乱。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止,烧杀德、悍,北与匈奴连和,举兵往西界,被汉将郦寄率兵围击。吴、楚败,汉将栾布破齐后攻赵,他被迫自杀。

刘恢(?-前181)
即赵共王。刘邦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诛灭梁王彭越,立他为梁王。前181年赵幽王死,吕后徙之为赵王,并嫁吕产女为王后,从内擅权,监督他的行动。他行动不自由,作歌诗四章,书其怨恚,令乐人歌之。后悲愤自杀。

刘建(?-前181)
即燕灵王。刘邦子。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他被立为燕王。立十五年死,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后国除。

刘终古(?-前46)
即济北思王。祖籍沛县。济北王刘志曾孙。继其父刘遗为王,荒淫无度,并令其八子及所爱侍奴与诸御婢相奸,淫秽乱制,宣帝五凤年间,为青州刺史劾举,被削去封地四县。立二十八年死。子刘尚嗣位。

刘贤(?-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济北王刘兴居被击灭后封为武成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他被立为淄川王。前154年,晁错建议景帝削夺诸侯王封地,他参加吴王刘濞发动后七国叛乱,派兵围齐临淄,后兵败被杀。汉徙济北王刘志为淄川王。

刘雄渠(?-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文帝封他白石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他立为胶东王。吴楚七国之乱,他与吴王刘濞同谋,率兵与胶川、济南两王共攻临淄,周勃平定吴楚叛乱,他兵败被杀。地入于汉,为胶东郡。

刘卬(?-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文帝封之为平昌侯。前164年又与其兄弟六人同日俱立为王,他被立为胶西王。景帝三年(前154年)汉削吴王刘濞封地,举兵叛乱。他因前已被削六县,遂与吴王同谋起兵,与胶东,淄川二王共围临淄,后兵败自杀。

刘辟光(?-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文帝尽封齐悼王子,他被封为扐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以削弱齐王势力,他被立为济南王。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他参与叛乱,兵败被杀。地入于汉,为济南郡。

刘长(前198-前174)
即淮南厉王。刘邦子。其母原赵王张敖美人,因赵王谋反案自杀,他由吕后抚养。高祖十一年(前196)诛灭英布,被立为淮南王。文帝即位,他骄横不法,“不听天子诏”,藏匿亡命,文帝六年(前174年)阴谋反叛,被拘,谪徙蜀严道邛邮,途中绝食死。

刘安(前179-前122)
刘邦孙,淮南厉王子。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故地为三,他被立为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武帝使为《离骚传》,朝命午就。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出《鸿烈》(后称《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后因谋反事被告发,自杀。国除为九江郡。被诛连而死者达数千人。有文集,已佚。

刘赐(?-前123)
刘邦孙,淮南厉王子。文帝八年封阳周侯,十六年(前164)封为卢江王。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吴王刘濞来联络,他坚守不应,景帝四年徙为衡山王,治江北。淮南王反,他亦集结宾客作兵车,阴谋反叛。武帝元朔六年事发被治罪,自杀。国除为郡。

刘勃(?-前150)
刘邦孙,淮南厉王子。初封安阳侯,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为衡山王,因吴楚七国之乱坚守无二心,景帝嘉奖,徙为济北王,死后谥为贞王。

刘迁(?-前122)
淮南王刘安太子。武帝建元末年,其父安修治攻战之具,欲图帝位,他与其母荼、妹陵积极参予谋画。好舞剑,与郎中雷被相格,为被误刺,被恐,逃往长安上书告其谋反。后太子庶兄子建因失宠亦使人上书告谋反,武帝合廷尉穷治,遂被诛。其母荼,妹陵及公卿宾客等被杀者数千人。

刘戊(?-前154)
楚夷王子。父死嗣位为王,立二十年因罪被削地东海、薛郡,遂与吴王刘濞通谋反叛,其相张尚、太傅越夷吾劝谏不听,杀尚与夷吾。次年,起兵与吴赵等国西攻梁、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战败,吴王逃走,他被迫自杀,军遂降汉。

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楚元王四世孙,刘德子。好儒学,能诗赋。宣帝时,初为郎,旋升谏大夫,治《春秋谷梁传》,讲论五经于石渠阁。元帝时,任宗正。曾以阴阳灾异情况附会时政得失,上书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被贬为庶人。成帝即位,石显等被杀,他任光禄大夫及中垒校尉。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歆(?-23)
汉末新莽时沛县人。刘向子。少通《诗》、《书》。成帝河平中,奉命与父领校宫中藏书。父死,继任中垒校尉,并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奠基性的作用。在总校群书中,发现古文经《尚书》、《左传》、《周礼》、《毛诗》等,并了解其在民间传授情况,建议政府为之立学官,为今文经博士反对。王莽执政,古文经得立博士,他被任为“国师”。又精于历法,著有《三统历谱》。后参预谋杀王莽,事泄自杀。

刘武(?-前144)
梁孝王。文帝子,景帝胞弟,母窦太后。文帝二年(前178)立为代王,四年徙淮阳王,十二年徙为梁王。吴楚七国之乱,他坚守睢阳,吴、楚破,所虏战利品甚多。因与帝至亲,赏赐不可胜计,出入仪制,拟于天子。景帝废栗太子,窦太后欲以他为嗣,袁盎等谏止景帝。他归封国,派人谋刺袁盎,景帝令吏追究,赖窦太后得释。后郁悒而死。

刘彭离
文帝孙,梁孝王次子。前144年,梁孝王死,景帝以窦太后极哀故,分梁为五国,他被立为济东王。骄悍不法,日暮时常与其奴及亡命少年数十人外出行劫,杀人越货,无所不为,被杀者百余人,以致人民不敢夜行,事发,武帝将他废为庶人,徙上庸,国除。其地设为大河郡。

刘荥(?-前146)
即临江刘闵王,景帝长子。母栗姬。景帝前四年(前153)被立为太子,四年后废为临江王。为王三岁,被召至长安中尉府受审,恐惧自杀。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南郡。

刘余(?-前128)
即鲁恭王,景帝子。母程姬。景帝前二年(前155)立为淮阳王。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前154年徙为鲁王。好治宫事苑囿狗马,晚年爱好音乐,不喜辞辩。为人口吃。初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於旧宅壁中得古文经传。立二十八年病死。

刘非(?-前127)
即江都易王。景帝子。母程姬。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他年十五岁,有勇力。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武帝元光中,匈奴入边,又上书愿击匈奴,不许。为人好气力,治官馆,招四方豪杰。在位二十七年死。

刘建(?-前121)
景帝孙。江都易王子。前128年嗣位。为太子时,荒淫无度,邯郸人梁蚡献美女于其父,他闻而夺之并杀蚡。父死未葬,即召其父之爱姬十人为妻,并与其妹奸,残杀无辜三十五人,专为淫虐。又作兵器,阴谋反叛。后事发被问罪,自杀,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

刘胜(?-前112)
即中山靖王。景帝子。母贾夫人。前154年立为中山王。为人乐酒好色,有子一百二十余人。武帝初立,大臣鉴于吴楚七国之乱,认为诸侯连城数十,太强,威胁中央集权,欲加削弱。建元三年(前138),他与诸侯王朝武帝,泣诉其被汉朝中央官吏所侵。武帝遂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别属汉郡。而诸侯地日益自行分割弱小。

刘去(?-前71)
景帝曾孙,广川缪王子。前91年,缪王病死,因有罪国除。同年武帝复立其后,他被立为广川王。曾受《易》、《论语》,好文辞方技博奕倡优。在位时酷虐淫暴,听信王后昭信谗言,残杀、生割与烹杀后宫姬、婢十六人。及王师父子,被劾举治罪,废黜徙上庸,在途中自杀。国除。

刘据(前128-前91)
武帝长子。母卫皇后。元狩元年(前122)立为太子。元鼎四年(前113)娶史良娣,生男名进,号史皇孙。武帝末年,江充用事,充因事与太子有怨,惧太子即位后被诛,即借当时有人为巫蛊诅咒武帝之事,诬陷太子为巫蛊。他怒而矫命辅斩江充,与丞相刘屈氂战于长安。后战败,逃至湖,自杀。谥戾太子。

刘进(?-前91)
即史皇孙。汉武帝孙,戾太子子。武帝征和二年(前91),江充上言太子为巫蛊,帝命充掘蛊太子宫,太子不服,矫命斩充,发兵与丞相大战于长安。后战败逃命至湖,自杀。他与其弟同时遇害。有遗子一人,后即位为汉宣帝。

刘旦(?-前80)
即燕刺王。武帝子。其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立为燕王。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招致游士。戾太子死,上书求入京师,欲立为太子,被削三县。武帝死,昭帝即位,他与宗室刘长、刘泽及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谋夺取帝位,失败,自杀。

刘泽(?-前86)
齐孝王子。武帝死,昭帝年幼即位。始元元年(前86),燕王刘旦因年长未被立为帝,心怀不满。他乘机与旦通谋,传书郡国,宣称少帝非武帝子,天下宜共伐之,并约定在临淄与燕地同时起兵反叛中央。其事为宗室刘成告发,遂被青州刺史隽不疑拘捕诛死。

刘胥(?-前54)
即广陵厉王。武帝子。母李姬。元狩六年立为广陵王。力能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好倡乐逸游。昭帝时,觊觎帝位,使女巫祝诅。宣帝即位,复与楚王延寿私通书信,后谋叛事发觉,又药杀当事人二十余人以灭口,为汉中央追穷治罪,自杀,国除。

刘贺
即昌邑王。武帝孙,昌邑哀王子。始元元年(前86)嗣位为王。在位十三年时,昭帝死,大将军霍光迎立为帝,即位二十七日,以行淫乱故,被翟光及群臣废黜,驱归故国,赐汤邑二千户,国除,地置山阳郡。霍光另立武帝曾孙为帝,即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复封为海昏侯,就国豫章。因与故太守卒史交通,被削户三千。病死,国除。

刘屈氂(?-前90)
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子。武帝征和年间任涿郡太守,公孙贺因罪下狱,他代贺为丞相,封澎侯,前91年,巫蛊事起,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他奉武帝命发兵与太子大战长安城中,死者数万人。次年,因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立昌邑王为太子及巫蛊事,被杀。

馆陶长公主
名嫖。景帝姊。封为馆陶公主,嫁堂邑侯陈午为妻。生女,欲嫁景帝太子为妃,其母栗姬不愿,乃谮姬,而盛誉王夫人子胶东王之美,景帝遂废栗太子而立胶东王,并娶其女为太子妃。武帝即位,其女立为皇后。后公主年老寡居,私爱少年董偃。

平阳公主
武帝姊,景帝王皇后长女。食邑于平阳,称平阳公主,或称平阳主。初嫁平阳侯曹寿。曾进其歌女卫子夫于武帝,得宠后立为皇后。后寡居,与左右议列侯中可为夫者,左右皆言卫青任大将军,富贵冠于当世,乃令武帝诏青娶之。

鄂邑长公主(?-前80)
武帝女。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昭帝即位,年幼,因她为帝姊,常供养帝于宫中,多次被益封爵邑。,内行不修,有私夫名丁外人,与上官桀相友善,骄纵不法,桀及其子安,曾数以为丁外人求封益禄,大将军霍光不许。她遂于桀、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发觉,被迫自杀。

刘钦(?-前27)
即淮阳宪王,宣帝子。母张婕妤。元康三年(前63)立为王,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艺,宣帝甚爱之。太子喜儒术,帝不悦,数欲立他为太子,因大臣谏止,事未果,后乃就国。宣帝死,其舅张博兄弟为之谋入京师,欲乘机夺位,为石显伺知,博兄弟三人与其婿京房被处死,他亦被遣使警告,成帝河平二年死,子玄嗣位。

刘宇(?-前20)
即东平思王。宣帝子,母公孙婕妤。甘露二年(前52)立为王,好与奸猾交通,数犯法。元帝死,欲自立为帝,其妃失宠,告发其谋,乃阴绞杀其妃。事发觉,被削樊、亢父两县。三年后又复与之。后求战国诸子及《太史公书》,王凤以其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不与。立三十三年病死。

刘康(?-前22)
即定陶共王。元帝子,母傅昭仪,永光三年(前41)立为济阳王,八年,徙为山阳王,又八年,徙定陶。年少受宠,长大多才艺,谙知音律,几代太子。成帝即位,厚遇之。立十九年卒,其子欣嗣位。十五年,成帝无子,征欣入为皇太子,后即位为哀帝,另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

刘兴(?-前7)
即中山孝王。元帝子,母冯昭仪。建昭二年(前37)立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成帝无子,议从诸侯王子中立太子,御史大夫孔光曾建议立兴,成帝以他不才,又是兄弟,皇后赵飞燕亦恶其人,遂立刘欣为太子。益封他万户。立三十年卒,子衎嗣位。七年,哀帝死,衎被征入立为帝,是为平帝。

敬武公主
一作敬武长公主。宣帝女,元帝妹。嫁富平侯张放(张安世曾孙)为妻。放死,寡居,成帝令高阳侯薜宣娶之。宣以罪免侯归故郡,公主留京师。后宣病卒,宣子况回长安与之同居。因阿附丁、傅外戚,为外戚王氏所恨。平帝时,王莽专权,遂使人以药逼其自杀。

刘信
宣帝曾孙,东平王刘云子,封严乡。公元6年,王莽自称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不满,遂联合他及其弟武平侯刘璜、东郡都尉刘宇于次年起兵反莽,义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他被立为天子,移檄郡军,众至十余万。莽派王邑、孙建等率大兵进击,被击败,义与璜被杀,他逃亡不知所终。

刘璜(?-7)
宣帝曾孙,东平王刘云子,刘信弟。封武平侯。公元6年,王莽毒死平帝后,立孺子婴为太子,自称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联合其兄与刘信与他共谋反莽,次年举兵西进,立其兄信为天子,传檄郡国,揭入莽罪,及至山阳,众至十余万。后莽派王邑、孙建等率大兵进讨,兵败被杀。

孺子刘婴
又称孺子婴。广戚侯刘显子,宣帝玄孙。平帝即位,王莽专政。平帝死,无子,莽立婴为太子,史称孺子婴。莽称帝,贬为定安公。绿林军起义,平陵人方望起兵拥他至临泾,立为汉帝,被刘玄派李松率兵击杀。

刘般(19-78)
汉宣帝玄孙。王莽末避乱河西,笃志修行,手不释卷。光武帝时封菑丘侯。明帝时反对置常平仓,主张允许百姓多种经营。章帝时官至宗正。

刘恺
刘般子。初不袭父爵,让与弟刘宪,遁亡七年。和帝时为宗正。安帝时历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居延都尉犯赃,廷议其罪,他主张罪止其身,反对禁锢子孙,被安帝采纳。

刘匡(?-7)
宣帝五世孙,东平炀王刘云孙,严乡侯刘信子。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为收揽人心,立炀帝王子开明为东平王,三年病死,又立开明之侄匡为东平王。公元7年,王莽为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与其父信举兵反莽,立信为天子,移檄郡国,众至十余万,同年为王邑率兵击破,他与翟义均被杀。

细君公主
姓刘,名细君。江都王刘建女。汉武帝时,欲联合乌孙共击匈奴,使张骞出使乌孙,其王献马报谢。后匈奴闻讯,欲击乌孙,乌孙恐,愿得汉公主和亲。元封中,武帝以她为公主,出嫁乌孙王,乌孙王以为右夫人。乌孙王年老,后又令她从胡俗嫁与其孙岑陬为妻。对促进汉朝与乌孙间的友好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

解忧公主(?-前49)
姓刘,名解忧。汉楚王刘戊孙女。,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死后,汉武帝复以她为公主,嫁给乌孙岑陬为妻。岑陬死,陬叔父之子翁归靡继位,号肥王,汉帝又命她从胡俗为肥王妻。昭帝时,匈奴与车师联合共侵乌孙,她上书昭帝求救,会帝病死。宣帝即位,前71年汉发十五骑兵由田广明等五将军率领,联合乌孙昆弥(王)所率五万骑共同击败匈奴。后肥王死,依胡俗复为狂王夫人。前51年,年老回长安,两年病死。

张道陵(34-156)
字辅汉。沛国丰(江苏丰县)人。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令。和帝时携徒王长等人顺江而下到云锦山炼丹,丹成而龙虎现,遂改云锦山为龙虎山。顺帝时到蜀郡鹤鸣山修道,作道书二十四篇。东汉汉安元年(142年)创立五斗米道,因入道者要交五斗米,故名。张道陵自称“正一天师”。晋以后,其后裔承其道统,世居龙虎山,统称张天师。

张鲁(?-?)
沛国丰(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孙,张衡子。为汉中五斗米道教主。张鲁初为益州牧,刘焉督义司马。刘焉死后,其子刘璋代为益州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因不服刘璋,其母及家属为璋所杀,遂据汉中,又攻占刘璋的巴郡,推行五斗米教,实行政教合一,自称“师君”。盘据巴、汉三十年,境内安定,生产发展,户口增加。建安二十年(215)遣弟张卫迎战曹操于阳平关,兵败,封府库而奔巴中。不久降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卒后谥原侯。

李若谷
北宋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累迁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知陕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徙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以杖责打。授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者,乃以私钱助其嫁娶。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李淑
若谷子。宋真宗时,试秘书省校书郎,授馆阁校勘。乾兴初,迁大理评事,修《真宗实录》,为检校官。召试,赐进士及第。历任史馆修撰、尚书礼部侍郎,判流内铨、翰林学士。谏官包拯等劾其性奸邪,罢为端明、龙图阁学士。出知河中府,聪明过人,博览群书,详知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咨访。制作诰命,时人称赞。病亡,赠尚书右丞。

李寿明
谷长孙,淑长子。北宋庆历初,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迁群牧判官断事敏速,出知汝州。以岁饥劳民修州衙,降为荆门军。后知沧州,遇地震,救灾抚民有法。司马光荐其能,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进盐铁副使。病卒。

李复圭
若谷孙。历任知滑州,度支判官,知泾州,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转运使等职。北宋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贪功,遣将派兵,乘夜袭击西夏,败还。再派兵入西夏境抢掠。西夏重兵来犯。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边衅,谪保靖军节度副使,旋知兴化军。终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刘季洪(1903-1989)
丰县人。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留学美国,获华盛顿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河南大学校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司长、西北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台湾“考试院”副院长、院长。

盐城市

胡乔木(1912-1992)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盐城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曾任共青团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参与领导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爱国运动。193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1937年后,任中国青年联合会办事处宣传部部长。1941年后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1945年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8年后任新华通信社社长。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4年参与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77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顾问、名誉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

乔冠华(1913-1983)
江苏盐城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赴日本、德国留学。1937年获德国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参加反帝大同盟的活动。1938年回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广州、香港从事抗日文化工作。1942年后,任重庆《群众周刊》主编、《新华日报》编辑、上海《新华周刊》(英文版)记者。1946年后,任香港新华分社社长。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

唐克(1918-2013)
盐城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第三师统战科科长、阜东县县长、抗大五分校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建国后,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195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后历任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司长、副部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第一副董事长。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郝柏村(1919-)
盐城人。中央军校第十二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军营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军队师长、军长、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参谋总部副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部参谋总长。是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常委。

王赣骏(Taylor Wang)(1940-)
祖籍江苏盐城,生于江西南昌,童年在上海度过。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华人。1952年王赣骏随父母到台湾。在高雄读小学,高中就读于台北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57班。后曾移居香港。1963年入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系。1971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2年至1988年间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工作。他于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7天的太空飞行,并完成自己设计的零重力下液滴动态行为的物理实验。现为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

胡荣华(1945-)
中国象棋名手,特级大师。盐城人。八岁开始学棋。1959年入上海棋队。1980年被选入国家队。以善“盲棋车轮战”著称,能同时与十四人对弈。1960年至1983年曾获全国中国象棋赛冠军十一次。

东台市
张士诚(1321-1367)
小名九四。元末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以贩盐为业。仗义疏财,颇得群辈心。曾卖盐富家,受凌悔,大怒,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诛灭诸富家。元至正十三年(1353)率盐丁起义,占泰州。继克兴化,扎寨胜湖,有众万余人。攻占高邮,称诚王,号大周,年号天祐。十六年取平江为都城。兵败,投降元朝,授官太尉,每年自海道运粮十一万石于大都。二十三年复自立为吴王,据地二千余里,拥兵数十万。逐渐奢侈放纵,怠于政事。后被朱元璋击败,二十七年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自缢死。

王艮(1483-1541)
泰州安丰场(江苏东台)人。泰州学派的创立者。盐工出身,幼年家贫,不能竟学,及至壮年始读《大学》、《论语》等书。明正德六年(1511年)赴赣,拜王守仁为师,追随讲学多年。后返里讲学终身。

冯道立(1782-1860)
江苏东台人。因家乡地处低洼,常遭洪水淹没,目睹淮扬百姓所受灾难,年轻时即发奋为民治水。一生研究水利,实地考察苏北里下河地区水系,亲身参与各种水利工程,掌握根治淮扬水患的大量数据和资料,撰写下大量水利专著,还研究经学、文史、医学等。

戈绍龙(1989-1973)
东台人。191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专科学校。1927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30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北平大学医学院教授,河北医学院、广西医学院教授、院长。1956年后历任南通医学院、苏州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对萎缩性鼻炎的诊疗和病理有较深的研究。是我国第一位巴甫洛夫学说的翻译者的介绍人。译有《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徐镳(1907-1994)
东台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体育系,曾任中央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南京工业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建国后,历任南京体育学院院长、江苏省体委副主任、中国田径学会副主席。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33年以23”1的成绩创200米跑全国纪录。

戈宝权(1913-2000)
苏联文学专家、翻译家。东台人。1932年毕业于大厦大学。1935年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大公报》驻苏联记者。建国后,历任驻苏联大使馆文化参赞、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中国苏联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译有《普希金诗选》、《谢甫琴科诗选》、《高尔基论文学》等。

周巍峙(1916-2014)
音乐家。东台人。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歌曲作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秘书。1938年赴延安。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晋察冀边区音协主席、延安鲁艺文工团副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建国后,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谱写的歌曲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大丰市
盐都县
建湖县
陆秀夫(1238-1279)
字君实。楚州盐城(今盐城市建湖县)人。南宋大臣。宝佑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德佑二年(1276年),以礼部侍郎使元军中请和,未成。从益王、广王走温州,与陈宜中、张世杰等于福州拥立益王为帝,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抠密院事。景炎三年(1278年)益王死,继与张世杰共立广王,任左丞相,与世杰同秉政,移驻今广东新会县南。次年二月,元兵追至,遂驱妻子入海,自负广王投海死。 

马玉仁(1875-1940)
原籍盐城县建阳六区陆沟乡马家墩(今建湖县高作乡陆沟村马家墩)人。原名日能,字伯良。国民党陆军中将。他是一位传奇人式人物。即做过“盐匪”,闹过“马党”,也剿过土匪;解甲归田后,热心围垦开荒,兴修水利,发展工商;晚年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请缨抗日,直至壮烈牺牲。

裔式娟(1929-)
劳动模范。建湖县人。女。1947年进上海纺织建设公司第二棉纺织厂作工。后任上海第二棉纺织厂裔式娟小组组长。带领小组钻研技术,学习郝建秀工作法。1956年授予裔式娟小组全国先进集体称号。1978年起,任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

响水县
韩培信(1921-)
响水县人。曾任中共阜东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滨海县县长。建国后,历任常熟县县长,中共常熟县委书记,苏州专署专员,中共苏州地委第一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委书记,轻工业部副部长,江苏省省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阜宁县
朱恒璧(1890-1987)
药理学家。江苏阜宁人。1916年毕业于上海哈佛医学院。1918年、1923年两度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湘雅医学院、协和医学院教师,上海医学院院长、教授。建国后,历任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教授、药学系主任。1931年参与创建中华医学会,任总干事。五十年代大力提倡并深入研究定量药理学,为药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计雨亭(1894-1974)
江苏阜宁人。原名龙章。1914年毕业于江苏陆军补助教育团。曾任北洋陆军团长、第九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六路军第四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阜宁自卫总队总队长,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部参谋长、司令。1940年后,任苏皖边区政府建设厅厅长,苏北工业学校校长等职。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徐少甫(1920-2003)
阜宁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中共宝清县委书记、合江省委组织部科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处长、秘书长,中共沈阳市委书记,辽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辽宁省委书记兼省纪委书记,辽宁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周克玉(1929-2014)
阜宁人。1944年入射阳县抗日干部学校学习。曾任射阳县区青年联合会主任。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苏北军区连指导员、第三野战军军政治部干事。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八十一速成中学干部处副处长,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师副政委,济南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部长,军政委,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副主任,总后勤部政委。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射阳县
滨海县

扬州市

张紘(153-212)
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东汉末避乱江东,孙策任为正议校尉。曾奉命至许都,被留任侍御使。策卒,曹操欲机南征,他反对,并建议拜孙权讨虏将军,被采纳。孙权时任长史,主张定都秣陵(即金陵),被接受。有文才,著有诗赋铭诔十余篇。

范慎(?-274)
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太子孙登宾客,后为侍中。出补武昌左部督,治军严整。孙皓时任太尉。

刘颂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汉宗室后。初仕魏为司马昭相府掾。入晋,为地方郡守,抑制豪强势力,疏通河道,修复水利设施,督促农桑,甚得百姓敬慕。惠帝时,反对赵王司马伦专权,几乎被杀。累至吏部尚书、光禄大夫。死于任上,谥贞。

戴若思(?-322)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会稽太守戴昌子。少好游侠,不拘操行,劫陆机船,终被陆机所感悟,荐于司马伦。司马睿镇建康,引为镇东司马,深得器重。累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元帝末,王敦起兵叛乱,攻陷建康,若思兵败被杀,谥简。

齐高昭刘皇后(423-472)
即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治家严正有礼法。宋泰豫元年(472)卒。齐国建立,追尊昭皇后。

荀伯玉(434-483)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初为宋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子勋谋反兵败,伯玉逃至建康,以卖卜为业,后归事萧道成,为其掌家事,累迁至前军将军。齐国建立,封南丰县子。时,太子萧赜专断用事,左右颇不如法,他密启高帝杀太子左右,以是深为太子所怨,萧赜即位,被杀。

李邕(678-747)
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性刚毅、豪放。宦途坎坷,频遭贬谪。官终北海(属山东潍坊、青州)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书学王羲之父子,深得其妙,尤擅长行楷。时称“书中仙手”,对后世影响甚大。羁旅之间,多手书碑碣以为生计。

鉴真(688-763)
扬州江阳(今江苏杨州)人。俗姓淳于。律宗创始人。十四岁出家于扬州大云寺。青年时到长安、洛阳游学求师。钻研律宗,造诣高深。五十五岁至扬州大明寺传授戒律,誉为一方宗首。唐天宝元年(742年),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邀请,赴日弘法,五次东渡,历尽艰辛,均告失败,直至天宝十二年(753年)第六次东渡始达日本。带去佛经,传入天台宗;传授戒法,主持修建奈良唐招提寺,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文学、医药、绘画、书法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年七十六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入寂,建骨塔于寺后松林内。

李定(?-1086)
扬州人。举进士,为定远尉、秀州判官。熙宁初,向神宗上奏称新法为民所喜。拜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元丰初,召为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奏劾苏轼《湖州谢上表》等诗文讥讽时事、怨谤君父,捕轼交御史台穷治。坐论事不实,罢知河阳。哲宗立,改知青州,又谪居滁州。

张康国
北宋扬州人。举进士,知雍丘县。绍圣中,提举两浙常平,豪猾敛服。发仓救荒,江南就食者数万人。徙福建转运判官。崇宁元年((1102),入为吏部、左司员外郎。三年(1104),拜尚书左丞,旋知枢密院事。病亡,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简。

徐司马(?-1393)
扬州人。朱元璋义子。吴元年(1364)授予金华卫指挥同知。洪武元年(1368)从北征,擒元宗王庆生,累升为河南镇守、中军都督府佥事。好文学,谦虚宽厚,所至抚循士卒,甚得军心。在镇久,尤有惠政。时称贤将。二十五年,从征建昌,次年还至成都死。

杨景素(?-1779)
江南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提督杨捷之孙,古北口总兵杨铸子。初捐赀县丞,效力于直隶河工,历官福建、台湾道,山东巡抚,两广、闽浙、直隶总督。乾隆中,措置台湾各族垦殖界址,从舒赫德用兵山东,修治汶上水利,赈治浙西水灾。乾隆四十四年卒。赠太子太保。

史致俨(1760—1838)
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嘉庆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左都御史,礼、工、刑诸部尚书。先后督四川、河南学政,多次主持湖北、顺天乡试。敦民俗,正士习,勤于职守。道光十八年卒。赠太子太保。

史念祖(?-1910)
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刑部尚书史致俨之孙。捐赀为通判。历官云南按察使、广西巡抚、记名副都统。同治中,率部与捻军战于安徽,赐号“捷勇巴图鲁”。出任甘肃安肃道,主持西征军粮运。光绪末年赴奉天治赈,督东三省盐务及财政局。屡被参劾罢黜,宣统二年卒。

黄鸣驹(1895-1990)
毒物分析学家。扬州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医药专门学校。1921年赴德国,先后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哈勒大学医学院进修。1924年回国。1935年赴德国、奥地利从事毒物微量分析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曾任浙江医学院教授、国民党政府陆军制药研究所所长。1955年后,历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主任、教授,是我国毒物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

黄鸣龙(1898-1979)
有机化学家。扬州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教授兼主任。1934年至1940年先后在德国符兹堡大学、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任访问教授。1945年至1952年,先后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默克药厂研究员。1945年在美国从事凯西纳华尔夫还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国际上称之为黄鸣龙还原法。1952年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委员。1938年开始从事甾体化学的研究。首次发现甾体中的双烯酮反应,用于生产女性激素。领导研制了甲地孕酮等计划生育药物,为建立甾体药物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朱物华(1902-1998)
工程物理学教育家。扬州人。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24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电机硕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电工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研制,在国内首次提出滤波器瞬流理论。

许幸之(1904-1991)
画家。扬州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赴日本留学。1930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曾任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科主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1940年后任鲁艺华中分院、中山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建国后,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编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

王葆仁(1906-1986)
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教授、系主任兼教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中国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是中国化学学会发起人之一。五十年代初开始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为我国高分子科学创始人之一。

吴征铠(1913-2007)
物理化学、放射化工专家。扬州人。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9年英国剑桥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同年回国。曾任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教授。1952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中科院化学部委员。

江泽民(1926-)
扬州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建国后,历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次年回国。后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部长,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1987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90年4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

邗江区
陈桢(1894-1957)
动物学家。遗传学家。邗江人。191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林科。192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曾任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与动物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近代遗传学奠基者之一。为我国动物学与遗传学的发展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邮市
孙升
北宋高邮人。第进士,签书泰州判官。哲宗立,为监察御史。朝廷更法度,逐奸邪,升多所建明。迁侍御史,擢中书舍人。绍圣初,因事被劾,削职,出房州、归州。贬水部员外郎,再贬果州团练副使,汀州安置。卒。

秦观(1049-1100)
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宋文学家。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元佑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学兼国史院编修官。其间,曾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相互论文品诗,砌磋学问,以“苏门四学士”著称于世。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佑党籍,贬为杭州通判,改贬监处州酒税。三年,因诗作被劾,谪徙郴州。次年改编管横州。元符元年(1098年)又徙雷州,两年后在此与自海南内迁的苏轼相会。随被召为宣德郎,北归途经藤州(广西藤县)时卒于光华亭。其词风清新婉丽,为婉约派重要词人。

汪广洋
高邮人。避难到安徽太平居住。朱元章征用为元帅府令史,累升至中书右司郎中。参与常遇春军务,攻下赣州,遂留守赣州,任命为江西参政。洪武元年(1368)命管理山东行省,招降纳附,百姓安定,后历任中书参政,左丞。时右丞杨宪嗾使御史弹劾他对母亲不孝,被流放到海南。宪被杀,召他还朝,封为忠勤伯。帝制诰词比他为张子房、诸葛孔明。李善长被罢相,升他为右丞相,不掌实权,充位而已。十二年,受胡惟庸牵连,被杀。

王永吉(?—1659)
江南高邮人。明天启进士。在明官至蓟辽总督。顺治二年(1645)被推荐为大理寺卿。历官户部侍郎,兵部、吏部尚书,秘书院、国史院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屡上疏论事,请改折色银官收官解,芦课并入州县考成,疏浚黄河入海口,清厘兵饷,禁王公大臣收纳投旗人户等,多被采纳。顺治十六年卒。

王安国(1694-1757)
江南高邮(今属江苏)人。雍正进士。历官左都御史领广东巡抚、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乾隆初年,疏请禁官吏居丧期间往拜本省官员及科试积弊。乾隆二十二年卒。

王念孙(1744-1833)
字怀祖。江苏高邮人。清乾隆进士。历官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嘉庆四年(1799年)上疏参劾和坤擅权贪赃,祸国殃民,为帝信任,授直隶永定河道,后又受命治黄河、运河,因永定河水再次汜滥,引咎罢官。熟悉水利,曾著《导河议》、《河源纪略》等。与其子王引之精于声音文字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孙云铸(1895-1979)
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高邮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哈勒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地质部教育司司长。地质矿产研究所副所长,地质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我国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奠基人之一。

江都市
汉成帝赵皇后(?-前1)
即赵飞燕,本长安宫人。及壮,赐阳阿主家。善歌舞,体态轻盈,故称“飞燕”。成帝便服微行,过阳阿主家,见而悦之,甾入宫,为婕妤,许皇后废,淳于长为之奔走于太后宫,得立为皇后。其妹亦入宫有宠,两人贵倾后宫。平帝即位,被废为庶人,自杀。

汉成帝赵昭仪(?-前7)
即赵合德,赵飞燕妹。其姊入宫受成帝宠爱,她亦被召入,两人俱立为婕妤,专宠后宫,飞燕立为皇后,她被立为昭仪。居昭阳宫,受宠甚于其姊。前7年,成帝暴死,人多归罪于她,乃自杀。

徐铉(917-992)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人。文字学家。

徐锴(920-974)
字楚金,徐铉弟。广陵(今江苏江都东北)人。文字学家。

顾成(1330-1414)
江都人。膂力过人,善使马槊。归附朱元璋,用为帐前亲兵。大小数十战,皆有功,历任坚城卫指挥佥事、成都后卫指挥佥事、贵州镇守、指挥使、贵州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佥事。曾从平蜀、征贵州。在贵州凡十余年,恩信并著,百姓帖服。建文元年(1399),随耿炳文抵抗燕王军,真定之战,被俘,送至北京,辅佐燕王世子居守北京。燕王即帝位,论功封镇元侯。仍镇守贵州。多次平定诸叛蛮,威镇南中。永乐十二年死。赠夏国公。

顾兴祖
顾成孙,仁宗即位,任总兵官,讨平广西蛮叛,降附甚众。宣德中,交址黎利反叛,因为他拥兵不援助平叛,逮下狱,逾年释放。正统末,随同北征,逃回,定为死罪。也先兵逼近京城,充任副总兵,抵抗也先兵。授都督同知,把守紫荆关。景泰三年(1452)因受贿,复下狱,不久释放。因有立皇太子功,授予伯爵。天顺初,封侯,守备南京,死。

顾溥(?-1503)
兴祖从弟,掌五军右翼。弘治二年(1489)任平蛮将军镇守湖广。平乱有功,加封太子太保,召入提督团营,掌前军都督府事。清慎守法。十六年死,谥襄恪。

顾仕隆
溥子。掌管神机营左哨,得兵士心。正德初,出外任为漕运总兵。镇守淮安十余年,以清白闻名。嘉靖初。镇守湖广。不久召回,论功,加封太子太傅,掌管中军都督府事。为救杨廷和,被帝责备,解除营务,死。赠太傅,谥荣靖。

顾寰(?-1581)
顾成曾孙,仕隆子,守备南京,奉诏审定监狱案犯,平反甚多,嘉靖十七年(1538)任漕运总兵官。次年,请求减免受灾地方漕运,军民称便。又建议漕政七事,皆施行。结果被漕蠹者怀恨,遂散布流言蜚语,被王交所弹劾,经审查不实,再令镇守淮安。适逢安南事起,令镇守两广。与提督侍郎周延决策,请求朝廷,令莫宏瀷袭任安南都统使,安南遂安定。复命镇守淮安,有抵御倭寇功。入内任为总管京营,加封太子太保。隆庆五年(1571)特起授任京营总督。神宗嗣位,令掌管左府。致仕。加封少保。万历九年死,赠太傅。

许贵
江都人。永新伯顾成子。袭职为羽林左卫指挥使。举将才,试骑射及策皆最优,升代理都指挥同知。不久,升山西行都司,督操大同诸卫兵马。正统末,守备大同西路。英宗被俘,边疆城镇全部残破不堪,大同当敌要冲,人心惶惶。他用忠义激励战士,打败来犯之敌,升都指挥使。景泰中,官都督同知。英宗复位,命理左府事,不久调南京。天顺五年(1469),以副总兵镇守松潘。未抵镇而山都掌蛮叛,分兵讨平叛乱。染病,未至松潘卒。

许泰
江都人。宁子。袭父职为羽林前卫指挥使。中武举,历任左都督、安边伯。曾镇压刘六起义,与江彬同为武帝宠幸。世宗立,被徙边。

高铨
江都人。累官南京户部尚书。正德二年(1507)大臣廷举他为左都御史,刘瑾却令他致仕。不久因事下狱、革职。后瑾欲置他死罪,每遣使勘核,务必按照瑾的意志办事。铨被弹劾。瑾太诛,铨复官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曾铣(?-1548)
江都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山东、山西巡抚,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曾平定辽阳兵变,修筑临清外城。极力主张收复河套。辅臣夏言欲依此成大功,亦甚主力,时严嵩与言不合,欲借此倾言,于是极言河套必不可收复。暗中诋毁言,以此激帝怒。仇鸾又诬告铣战败不报,克扣军饷巨万。帝听信不疑,遂杀铣。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襄愍。

桑乔
江都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十四年任御史,出使山西。十六年偕同官陈三事,大略言营造两宫山陵,多侵冒;边备积驰;末言尚书严嵩及张瓒、张云等人奸。时嵩任尚书刚半年,广交游,扬声誉,举朝犹未知其奸。乔独首先发难。巡按畿辅,托病辞,嵩因诬陷其罪,廷杖,戍九江。居戍所二十六年卒。

倪文焕
江都人。由进士官至太常卿。曾为御史,巡北京南城,误挞皇城守卒,为宦官所纠劾,大惧,求救崔呈秀,遂入魏忠贤党,迫害善类。庄烈帝定魏党逆案,被逮论死。

禹之鼎(1647-?)
江苏江都人。以擅长人物画著名。幼时从学于蓝瑛,后近于宋、元诸家。写真多白描,不袭李公麟旧法而用吴道子兰叶法。康熙中,授鸿胪寺序班。朝贵名流多请其画像。有《王会图》传世。

罗聘(1733-1799)
江苏江都人。擅长诗,又从金农学画,为高足弟子。山水、人物、花鸟皆工,多摹临佛像,画《鬼趣图》,自号花之寺僧。清贫,好游历。

冶开清镕(1852-1923)
扬州府江都(江苏江都)人。俗姓许,佛教江南宗门五老之一。生于两世信佛之家,十一岁落发,十七岁受具足戒。遍参普陀、五台诸名刹。二十岁入常州天宁寺,发愤参禅,被住持定念收为嗣法弟子。后行脚至终南山结苑庵,修炼六年,功行即深,遂应邀至天宁寺,任住持。生平以参禅为主,融会律宗、华严、净士与大乘济世利物的精神,使佛教界摆脱厌世状态,巍然成为中心人物。其禅风远播日本、欧美。平生不事著述,身后由门人辑成《冶开清镕禅师语录》三卷行世。

李涵秋(1874-1923)
江苏江都人。早年为乡间廪生,喜古文词章之学。1906年撰《雌蝶影》,刊于《时报》。1908年在《小说林》发表小说和诗作。次年赴汉口任《公论报》编辑,发表长篇社会小说《广陵潮》(初名《过渡镜》),于1919年完稿,是其代表作。1916年起专事创作,1921年在沪任《时报》副刊编辑,次年主编《快活》和《小说时报》,并参加青社,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名家之一,著述章回小说三十余种。

熊成基(1887-1911)
江苏甘泉(江都)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参加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次年,入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后任陆军第九镇炮兵排长。三十三年,调安庆,历任马营、炮营队官,加入光复会。同年,徐锡麟在安庆举义失败,熊成基被举为岳王会安庆分会负责人,在军队中发展革命力量。次年,组织安庆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不久,又化名张建勋,秘密回东北活动。宣统元年十二月(1910年1月),在哈尔滨与石德宽谋刺从欧洲考察归国的清海军大臣载洵,因叛徒告密,被捕后就义。

徐芝纶(1911-1999)
工程力学家。江都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1937年先后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工程科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水利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东水利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河海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弹性力学》、《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合著《工程力学教程》、《理论力学》。

邱德根(1925-2015)
江都人。1950年到香港荃湾经营戏院。1962年买入荔园游乐场。1958年开设远东银行,任董事长。1982年收购亚州电视有限公司,任主席,并先后兼任远东酒店实业有限公司、远东投资实业有限公司、远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仪征市
吴敏(?-1094)
真州人。大观二年(1108),擢浙东学事司干官。历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给事中等。金举兵入犯,敏遂荐李纲。纲尝与敏奏请宜传位于皇太子,奉命起草传位诏。钦宗立。拜少宰。敏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议论颇为不合,为御史中丞李回弹劾,俱罢。官至广西、湖南宣抚使。卒于官。

曹义
明仪征人。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廉洁耿直,有镇守之策,辽人安定。多次与兀良哈作战。正统九年(1444),升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虽无赫赫战功,然能谨慎把守边疆。英宗复位,封丰润伯,居四年,卒,赠侯。

阮元(1764—1849)
扬州府仪征人。湖南参将阮玉堂之孙。乾隆晚期进士。历官浙江、广东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刑、工部,太保、太傅。嘉庆中,两次任职浙江,先后配合提督李长庚、王得禄等击破安南四总兵、蔡牵等海上武装。修筑湖北江堤、石闸。上疏请加强沿海防务,以备英军侵犯。道光初年,兼任粤海关监督,严查鸦片入口,据理与英方交涉。整顿云南盐课,措置边务与少数民族事务。历官所至,重视文教,博学多著。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著作。曾督山东、浙江学政,屡次主持会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卒于扬州,谥文达。

吴文镕(1792—1854)
江苏仪征人。嘉庆进士。历官刑部兼户部侍郎,出任福建、江西、浙江巡抚,云贵总督。鸦片战争时,协助邓廷桢筹防闽浙。清查整顿浙江盐务,修复海塘。咸丰三年(1854)调任湖广总督。太平军攻克黄州、汉阳,与巡抚,崇纶互劾。次年,进攻黄州太平军,战败自杀。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卞宝第(?—1892)
江苏仪征人。咸丰举人。捐纳为刑部主事,历官礼科给事中,福建、湖南巡抚,湖广、闽浙总督。兼管福建船政。咸丰、同治中,屡上疏言时政,参劾不职官员,以敢言著名。中法战争时,筹治长江防务。光绪十一年,上疏论兵政、营制,请裁减兵勇,七年后因病解职,卒于家。

刘师培(1884-1917)
字申叔。江苏仪征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介绍、宣传者之一。1907年在日本发起中国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社会主义讲习会。1915年又极力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被任为上大夫。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出版。

吴南轩(1893-1980)
仪征人。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功读教育心理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192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31年后简派为清华大学校长。后任中央大学教授。1936年后兼任复旦大学校长。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9年去台湾。1950年赴美国,任马萨诸塞国际学院教授。1966年回台湾,任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

盛成(1899-1996)
教授。仪征人。1919年留学法国。1927年获法国蒙伯里大学高等理学硕士学位。曾任巴黎大学主讲。1930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1947年任台湾大学教授。1965年赴美国、欧洲,后留居法国。1978年回国,任北京语言学院教授。通法文、英文、意大利文。被法国现代语中心列为改革现法文的三千名作者之一。1985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他“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著有《我的母亲》(法文)、《我的母亲与我》(法文)、《黄帝的子孙》(英文)、《意国留踪记》等。

卞彭(1901-1990)
电子学家。江苏仪征人。1924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1935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东北大学、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教授。1958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中南物理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电子学研究。1935年首先采用圆柱形放大二极管以研究钨丝的热电子发射方法。1948年确定了氧化物阴极脉冲发射与直流发射的一致性。

施履吉(1917-2010)
细胞生物学家。仪征人。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园艺系。196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研究所、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

厉以宁(1930-)
教授。仪征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经济管理系主任。专于教育经济学、比较经济、外国经济史,从事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理论研究。

宝应县
朱士彦(?—1838)
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吏、兵诸部尚书。多次主持会试及督湖北、浙江、安徽学政。参与编纂《国史·河渠志》,熟悉河工事务。道光中,先后勘察江苏河、淮、湖工程,南河于家湾官堤、浙江海塘、南河料垛工程。疏陈南河高堰、盱堰大堤,运河埽工及安徽江堤修筑事宜。

王凯泰
江苏宝应人。道光末进士。授编修。咸丰、同治中,先后帮办江北团练,充李鸿章军幕僚。修浚绍兴三江闸,浚广州六脉渠。监福建乡试。历官浙江按察使至福建巡抚。同治十二年(1873)上疏言应改革六事:请停止捐例,裁汰冗员,限制保举,恢复廉俸,重视学额,建立练营。光绪初年卒。

镇江市

刘穆之(359-417)
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从小喜读《尚书》、《左传》。博览多通。桓玄纂晋,随同刘裕起兵,为府主簿。平定建康,劝刘裕执掌东晋朝政。刘裕北伐前燕、镇压卢循,俱随军出征。建谋画策,甚为刘裕倚重,累迁至尚书左仆射。刘裕西讨司马休之,北伐后秦,穆之留守建康,内总朝政,外供军旅。东晋义熙十三年卒。刘裕称帝,追封南康郡公,谥文宣公。

刘邕
刘穆之孙。嗣封南康国。嗜吃疮痂,封国吏二百余人,不问有罪无罪,依次鞭打,取其疮痂作饭食。

刘瑀
刘穆之孙。少有才气,元嘉末为益州刺史,刘劭弑杀宋文帝,起兵讨伐。宋孝武帝即位,召为御史中丞,至江陵,适遇荆州刺史刘义宣反,遂劫与俱攻建康,至梁山,带其故部曲投奔官军,官至吏部尚书。

陈显达(428-499)
南彭城(今江苏镇江)人。以军功累迁至濮阳太守,又以平桂阳王休范功,迁广州市刺史。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他遣军援建康。齐国建立,历任护军将军,南兖州、益州刺史。永明五年(487)迁雍州刺史。平定群蛮。以参与废郁林王,进位司空。永元元年,督军四万北伐北魏,大败,转任江州刺史。惧为东昏侯所诛,乃举兵反,至新亭兵败,被杀。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画家、书法家。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亦称南宫舍人)。后出知淮阳军。能诗文,工书画,精鉴别。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未到中年已名声远扬,请书碑文者其“户外之覆常满”。遇古器书画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尤嗜奇石,世有“元章拜石”之语。好洁成癖,又因举止颠狂,而有“米颠”、“米狂”之称。故从仕数困。

戴三锡(?—1829)
原籍江苏丹徒(今镇江)。后改籍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乾隆末年进士。任职四川二十余年,自知县至总督兼署成都将军。兴复全省书院,增设义学三千余所,广兴渠堰水利以备旱涝。后署工部侍郎,道光九年卒。

刘鹗(1857-1909)
镇江府丹徒(江苏镇江市)人。曾悉心研究数学、医术、水利,生平喜收藏金、石、甲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于河南治理黄河有功。十六年至十八年调山东任黄河下游提调。后多次建议借外资兴建铁路,或筹设机器织布局,织绸厂,自来水、电灯厂,均不成。最后弃官经商。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向俄军购得被掠夺的太仓储粟,设局赈饥。三十四年竟被人诬以私售仓粟罪,遣戍新疆,病死乌鲁木齐。晚年撰小说《老残游记》。

茅以升(1896-1989)
桥梁学家。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桥梁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潘玉良(1902-1977)
画家、雕塑家。镇江人。原姓张。女。1918年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学西画。1921年留学法国,入里昂国立美术学校。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5年入罗马国立美术学校,专攻雕塑。回国后,在西画研究所任教。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移居巴黎,直至逝世,遗作和遗物,已运回祖国合肥市。

卜少夫(1909-2000)
镇江人。上海中国公学肄业。1937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曾任重庆《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南京《中央日报》总编辑。后任上海《申报》副总编辑。1949年到香港,任新闻天地杂志社社长。

张骏祥(1910-1996)
剧作家、导演。镇江人。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美术硕士学位。后在重庆从事戏剧工作。导演《蜕变》、《北京人》等剧,创作《万世师表》等剧本。后从事电影编导工作。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局长,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校长,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导演的影片有《翠岗红旗》等。

戴镏龄(1913-1998)
教授。镇江人。1939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外语系主任,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副会长。专于英国语言文学,尤长于古典文艺批评。译有[英]托马斯·摩尔《乌托邦》、马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朱光潜、方重合编大学教材《近代英美散文选》。

李天济(1921-1995)
电影剧作家。江苏镇江人。早年曾参加流亡化妆宣传队,1938年至1941年在四川省立剧校学习,后在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编务和演员。1947年到上海,开始发表报告文学《徐州突围》和创作电影剧本《小城之春》。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专业编剧。他写的电影剧以喜剧为主,歌颂社会主义新人新事。1956年出版电影文学剧本《今天我休息》是其代表作。

丁石孙(1927-)
教授。镇江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长期从事数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专于代数、数论。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元(1930-)
数学家。镇江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在最著名的数学问题之一的哥德巴赫问题研究中,好几次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陈景润发表大偶数可以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定理的证明作了较好的简化。

李岚清(1932-)
镇江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一汽车制造厂计划科科长,国家经委企业管理局科长,第二汽车制造厂计划处副处长、发动机厂党委第一书记,对外经济贸易部外资管理局局长,天津市副市长,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部长。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张燮林(1940-)
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镇江人。1960年进入国家队。1972年后任国家乒乓球队女队教练、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是第二十七、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成员,并与王志良合作,获第二十七届男子双打冠军。曾获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与林慧卿合作)冠军。是第三十三至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教练。

丹阳市
包咸(前6-65)
会稽曲河(今江苏丹阳)人。初习经学。精通《鲁诗》、《论语》。举孝廉,拜郎中,明帝时官至大鸿胪。曾为明帝师,礼遇优于诸儒。年七十二卒官。

桓彦范(653-706)
字士则,丹阳人。唐大臣。少以门荫补右翊卫。长安三年拜司刑少卿,与张柬之等趁则天病重,建策诛杀张易之兄弟,以功授侍中。中宗复位,韦后干政,封其为扶阳郡王,并被罢知政事,旋出任洺州刺史。次年又受武三思陷害,贬泷州司马。不久被禁锢终身。赴流所,行至贵州时被人杀死。

许浑(?-859)
润州丹阳(江苏丹阳市)人。唐太和进士,官监察御史,任睦州、郢州刺史。晚年抱病退居润州。其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杜牧、韦庄、陆游等极为推崇。韦庄有“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之赞语。“山雨欲来风满楼”即其名句。

邵亢(1011-1071)
丹阳人。举进士,除建康军节度推官。元昊攻宋,建请用兵在于择将,间有恩倖子弟,何以识攻守计?献《兵说》十篇。历国子监直讲、集贤校理、度支判官、知谏院等。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拜枢密副使。西夏诱杀保安军杨定,朝廷谋西讨,亢遂陈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后西夏以诱杀杨定者来请和,有人建议乘机夺取塞门地,亦言不可,乃止。卒,赠吏部尚书,谥安简。

张纲
宋润州丹阳人。举进士,授太学正,除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被排斥。复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进徽猷阁待制,引年致仕。秦桧用事,他卧家二十年,绝不与通问。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拜参知政事。告老,出知婺州。致仕,年八十四而卒,谥章简。

陈东(1086-1127)
字少阳。镇江丹阳人。徽宗时,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太学生伏阙上书,请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靖康初,金兵围京师。李邦彦罢李纲、种师道,力主割三镇,与金议和。东再率太学生伏宣德门上书,军民从者数万,请复用纲、师道,罢邦彦,坚持抗金。钦宗诏复李纲职,高宗即位,纲复罢。东又上书,称黄潜善、汪伯彦不可用,纲不能去,请高宗亲征以迎归徽、钦二帝。为高宗所迫害。绍兴中,赠加朝奉郎、秘阁修撰。

洪拟
本姓弘。宋镇江丹阳人。举进士,历国子博士、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为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吏部尚书。绍兴三年(1133),以言事罢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温州,提举亳州明道宫,卒。谥文宪。

宋孝宗谢皇后(?-1203)
丹阳人。幼孤,寄养于翟氏。选入宫。宪圣太后赐普安郡王,封咸安郡夫人。孝宗即位,进婉容,旋进贵妃。淳熙时,奉上皇谕立为后。孝宗死。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慈。嘉泰二年(1202),加慈佑太皇太后。死,谥成肃。

吕凤子(1885-1959)
中国画画家。江苏丹阳人。1909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校图工科。1919年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中央大学教授。同年任重庆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夏翔(1903-1991)
教授。丹阳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体育系。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1年赴美国进修。1943年获美国春田大学体育教育硕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体育教研室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全国游泳协会副主席,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吕叔湘(1904-1998)
语言学家。丹阳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1938年回国。曾任云南大学副教授,华西大学、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会长。1979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名誉会员。

匡亚明(1906-1996)
教育家。丹阳人。上海大学肄业。曾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江苏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吕应中(1926-)
教授。丹阳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工程物理系副主任、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和零功率实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与运行。

扬中市
句容市
葛玄(164-244)
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曾学道于左慈,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东汉建安七年(202年)卜地阁山修道炼丹,坐卧云庵得仙。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洪(284-363)
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市)人。号葛仙公、抱朴子。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晋太安年间,参加平定石冰起兵,冰平,不求功,迳至洛阳(河南洛阳市东北),求异书广其学。东晋初,以平乱累功,赐爵关内侯。闻交趾(广东、广西大部地区,越南北中部地区)出丹砂乃求为勾漏(广西北流县)令。携子侄俱往。入广州,后止于匀浮山(广东博罗县)修道炼丹。年高,若睡而卒。著有《抱朴子》七十卷,其中内篇为我国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炼丹著作,以他长期炼丹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观察,记录大量矿物性质、用途。扩大了矿物药应用范围,推动了我国制药化学的发展。所研内丹术,为气功疗法道源。

许迈
晋丹阳句容人。出生士族。性恬静,不慕仕进。从郭璞学道,又访隐士鲍靓,探其至要。筑屋余杭山中,以求仙道。后移居临安西山,与王羲之相善为世外之交,共同采药石,游历江南山川。

巫凯
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1408)因随从平交址功,升辽东都指挥使。宣宗立,以都督佥事佩征虏前将军印,代朱荣镇辽东。英宗即位,升都督同知,上言边情八事。性恪刚正坚毅,驭众恩威并举。在辽东三十余年,边务修饬。前后守东部边疆者,除曹义之外,其他人皆莫能比。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有病,命医生驰往看视,末至卒。

孔贞运(?-1644)
句容人。孔子六十三代孙。万历四十七年(1619)以殿试第二名授编修。天启中,充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庄烈帝嗣位,进讲《皇明宝训》。崇祯时,累官吏部左侍郎。十七年(1644)崇祯死,恸绝不能起,得病卒。

丹徒区
谭广(1364-1445)
丹徒人。洪武初,起自卒伍,任燕山护卫百户。从成祖起兵反朝,历任指挥使、大宁都指挥佥事、都督佥事。掠涿州,战白沟、真定、夹河皆有功。永乐九年(1411)主持营建北京城。既而率领神机营从北征。练军山西,从征九龙口,亦有功。仁宗时,任左都督,镇守宣府。不同意屯田之议。正统初,建议边塞防守之策。六年(1441)因抗击敌人有功,封永宁伯,仍镇宣府。在镇二十年,有业绩,时称名将。十年卒。谥襄毅。

钱邦芑(?-1673)
丹徒人。号大错和尚。南明永历中,以御史巡按四川。永历六年(1652年),受任抚黔。拒附孙可望,于永历八年在贵州修文潮水寺祝发为僧。是年春移居贵州湄潭西来庵,旋迁贵州余庆蒲村。从此,隐居僻处,纵情山水之间,潜心以诗文自娱。

马建忠(1948-1900)
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好学,通经史。后专研西学,派赴西洋各国学习洋务,先后上疏论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诸事,得李鸿章赏识,多被采纳。累官至道员。光绪中,先后参加中英鸦片专卖问题交涉,主张寓禁于征;参与朝鲜与美、英、法诸国订约事务及平定朝鲜内乱、与日交涉事。精通中文及英、法、希腊、拉丁文诸外文,采中外文字语文之学,成《文通》一书,世称特创。

张玉书(1642-1711)
江南丹徒人。顺治末进士。历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学问渊博,充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康熙中,多次参与筹划黄、淮水利堤防,每被采纳。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次年,充《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甚得康熙帝信任。康熙五十年卒。

赵声(1881-1911)
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江苏丹徒大港镇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陆师学堂。二十九年东渡日本,归国后在镇江南乡创办阅书报社,宣传革命。到南京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参加拒俄运动,秘密撰写唱本《歌保国》,宣传革命,广泛散发。在北极阁演说,遭到南京当局通缉。不久投身新军。先后在北洋新军、广西新军任职。后入南京九镇任三十三标标统。三十二年,与孙中山取得联系,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与黄兴酝酿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倪映典发动新军广州起义,赵声往南洋群岛筹备军费,并任香港同盟会会长。宣统三年(1911年)4月,与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任总指挥,失败后痛愤致疾,病逝香港。

戴安邦(1901-1999)
化学家。丹徒人。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无机化学》杂志主编。专于无机化学。从事胶体化学、配位化学研究。

张君秋(1920-1997)
著名京剧演员。丹徒人。自幼从师学艺。工青衣。早年曾在北平、天津、上海演出。1947年后在香港演出。1951年返北京,入中国京剧团。1952年后,历任北京市京剧三团团长,北京京剧团团长,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表演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望江亭》、《秦香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