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乐山市

取岷江对岸“至乐山”为名。南朝梁置青州,治齐通县(即今眉山市东坡区)及江州,治犍为县(即今彭山县)。西魏改青州名眉州。北周废江州,眉州复名青州。大成元年(579年)改青州名嘉州,治今市中区。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眉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嘉州,二年复眉州仍治通义县(今眉山市东坡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升嘉州为嘉定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嘉定府路,领眉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为嘉定府;九年府降为州,降眉州为眉县;十三年复眉州。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嘉定州为府。1914年废府、州,置建昌道。1950年置乐山专区。1968年改乐山专区为地区。1985年撤乐山地区置乐山市。

邮编:614450
区号:0833

乐山大佛。唐代修造大佛之风最典型的代表,是该乐山弥勒大佛,通高71米,肩宽28米,经90年才凿雕成功,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佛像。

四川乐山县岷江旁边的崖壁上有一座大石佛,据说一千二百年前一位和尚为了减杀水势而修的。石佛身高经70公尺,头高约10公尺,右手旁的一条羊肠小道是当年通往佛阁的道路。(1959年)

乌尤寺小景(1962年)

凌云山上九曲栈道。(1979年)

大渡河上的水电站——龚嘴电站。(1978年)


乐山的风物与变迁

郭沫若 撰文 1962年

我是生在峨嵋山下,大渡河边的人。生我的小镇叫沙湾,在乐山县南部,离县城三十七公里。

乐山县即唐代的嘉州,有名的诗人岑参做过嘉州刺史。县城附近是风光明媚的地方。湍急的大渡河(俗称铜河)自南而北,在城东流过。平静的泯江(俗称府河)自北而南,在城北流过。二水在县北角上合流而成青衣江,再滔滔东下。

在青衣江的对岸,也就是北岸,有几座浅山駢列。由西而东数去,曰凌云山,乌尤山,马鞍山。

凌云山和乌尤山,林木葱茏,有不少的名胜古迹。

凌云山有九峰。其峰之一的临江处有有名的大佛坐像,是中国最大的石佛,这是唐代韦皋镇蜀时海通和尚所开凿,估计当年用意是在减杀大渡河的水势。大渡河曾改道几次,旧河口是和大佛正对的。佛下为大佛沱,是两江合流后的深渊,中产墨鱼和江团鱼,甚名贵。山上还有有名的苏东坡读书楼,相传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这里读过书的。

清朝的何子贞做过两次四川的学台。以前在山上的凌云寺(一称大佛寺)曾经有一付他写的木刻对联。联文是:

“江上此台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
  蜀中游迹遍,喜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何子贞看不起乐山人,以为除苏东坡、苏颖滨之外,没有一个读书人。但现在听说凌云山已经有一所乐山大学了。

乌尤山亦名离堆,古称“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凿离堆以御濛水之患”,濛水即沫水。亦即大渡河。看来秦前的大渡河是向乌尤山和凌云山流去的,故李冰也为了减杀水势,把凌云山和乌尤山凿断了。

乌尤山上有有名的汉武帝郭舍人的尔雅台,相传他曾经在哪儿注过尔雅。(这位郭舍人不是晋人注尔雅的郭敬纯。)还有后来建筑的乌尤寺,塑有五百罗汉。乌尤山离城较远,比凌云山更清静,林木也更繁茂,风景的确是不错的。

凌云山和乌尤山,在南面远远正对着峨嵋山,天气晴朗的时候,峨嵋山是可以清晰地望见的。有山有水,不仅风韵清幽,而且气魄雄大,与庭园式的杭州比较起来,别有风味。

我在沙湾长到十二、三岁,便上县城读书,读了四年光景便离开了故乡。其后在1939年我曾经回去过两次。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乐山县城遭受日寇轰炸,几乎全部烧光。从那时以来又快二十三年了,我一直没有回去过,听说县城和沙湾自解放以来,都有很大的改变。县城已经充满着高楼大厦,有了纺织工业,我在五十多年读过书的中学校址已经开拓成为公园,就连沙湾也改变了面貌,在开始工业化了。沙湾附近产煤、产盐、产木材,成昆铁路将要通过这儿,将来的飞跃发展是更可以想见的。

因此,让我这个离开了故乡二十三年的人来谈乐山或沙湾,看来是有点类似于考古工作者在谈北京人的周口店了。


乐山(1978年)

凌云山上的九曲栈道

乌尤山上的扇形亭

著名的乐山大佛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

郭沫若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颁发的1951年奖金。图为北京集会庆祝郭沫若获得这一荣誉。

以郭沫若为首的出席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于1951年12月21日胜利归来,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

由十八个国家的二百多名人民代表参加的亚洲国家会议,于1955年4月6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图为大会主席拉米希瓦里·尼赫鲁夫人致开幕词。中坐者为我国代表团团长郭沫若。

世界和平大会于1955年6月22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幕。图为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约里奥·居里在会上讲话。主席台前排左一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

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在郭沫若率领下,于1955年12月1日至22日访问了日本东京、京都、大阪等十六个城市和名胜地区,受到日本学术界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殷勤接待。

中国访日科学代表团在日本奈良参观法隆寺。

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1956年2月7日在北京成立。图为郭沫若在会上讲话。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二日,郭沫若同志在北京病逝,终年八十六岁。郭沫若同志是我国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也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同志的故乡四川乐山县风光。

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郭沫若同志参加了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图为一九二七年春天,郭沫若同志(前排左二)在南昌同李富春(前排右一)林伯渠(后排左三)、李一氓(后排左二)等同志合影。

抗日战争初期,在武汉各界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

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郭沫若同志等和参加全国科学规划工作的科学家在一起。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团长率领中国科学代表团到日本访问时,为母校九州大学题字。

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同志以七天时间创作了著名的五幕历史剧《蔡文姬》初稿。它描写我国一千七百多年前汉朝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悲欢离合的遭遇,热情地歌颂了曹操在历史上的文治武功。

手书《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郭沫若同志家里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