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山西人物
-
师旷(?-前555)
- 春秋时晋国人。生而目盲,性敏捷,善辨音律。曾为晋国典乐太师。根据百鸟的鸣声,创作五音十二律,事晋悼公、晋平公数十年,始终恪守谘询谏议职责。运用巧妙的譬喻直谏进言。
-
苗授(1029-1095)
- 潞州(今山西长治)人。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累迁供备库副使。从王韶取镇洮为先锋,克珂诺城,尽取河湟之地。又败鬼章有功,遂知河州。破羌人于露骨山,俘大酋长冷鸡朴,羌族十万多帐归附,威震洮西。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徙知熙州。元丰中,攻西夏,城兰州,转战千里。元祐三年(1088),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知潞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庄敏。
-
苗履
- 授子。历熙、延、渭、秦四路钤辖,知镇戎军,熙河兰会都钤辖、知兰州等。奉诏同王赡取青唐,羌人遂退,焚族帐而返。以功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州团练使。官至捧日天武都指挥使,卒。
-
王彦(1090-1139)
- 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以武艺中选,为清河尉,隶张所部,任都都统制。不久兵败,突围至共城,所部将士相率刺面:“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众十余万,屡败金军,声威大振,时称名将,后彦率部南下,为川陕宣抚制置使张浚部前军统制,多次挫败金。伪齐兵入侵,因志复中原,被夺兵柄。绍兴七年(1137),以洪州观察使知邵州,卒于任上。
-
宋太宗李皇后(950-1004)
- 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开宝中,太祖替太宗聘为妃。太平兴国三年(978)入宫。雍熙元年(984),诏立为皇后。真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卒,谥明德。
-
暴昭
- 潞州(今山西长治人)人。洪武中,由国子生历任刑部尚书。性格耿直,因清廉节偷闻名。建文初,充任北平采访使,得知燕王不法情事,密报建文帝,清预先作准备,防范燕王谋乱。燕王举兵反朝,他任刑部尚书掌管平燕布政司,驻守真定。与铁铉等一心一意经画征伐燕军智计。平安诸军败,被召回南京。金川门失陷,被俘不屈死。
-
李处耘(920-966)
- 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后汉时,隶折从阮麾下。后周显德中,隶赵匡胤帐下,为都押衙,参与陈桥兵变。入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从太祖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知扬州,战后境内凋弊,减城中居民屋税。建隆三年(962),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平定荆湖,与慕容延钊不协,谪为淄州刺史。卒,赠宣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
-
李继隆(950-1005)
- 处耘长子,以荫补供奉官。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后蜀、江南,有军功。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迁侍卫马军都虞候,为沧州都部署。淳化四年(993),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至道初,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解兵权。卒,赠中书令。
-
李崇矩(924-988)
- 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性纯厚寡言,信奉佛教,造像建寺尤多。初为后汉枢密使史弘肇关吏。后周时,从世宗征北汉,以功转供备库副使。入宋,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历枢密使,谥元靖。
-
李继昌(948-1019)
- 崇矩子。建隆中,以荫补西头供奉官。淳化中,任登、莱、沂、密七州都巡检使。咸平三年(1000)与雷有终等镇压王均起义,知青州,入掌军头引见司。“澶渊之盟”,与姚东之使辽议和,旋擢为西上閤门使,后官至左神武军大将军。
-
任环(1519-1558)
- 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军事紧急,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贼平,乞许守丧期满。逾二年卒。赠光禄卿。
-
王真
- 上党(治今山西长子)人。善养生,年近百岁而貌似五十。史称王真同乡郝孟节可口含枣核,五到十年不吃饭;又可以不呼吸、不动身,持续百日到半年。后被曹操命掌诸方士。
-
苗丕一(1916-2005)
- 长子人。曾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独立团政治部主任,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团长、副旅长,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师副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西藏工委波密分工委书记,西藏军区师长,中共西藏工委昌都分工委第二书记,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处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李顺达(1915-1983)
- 劳动模范。平顺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在山西平顺西沟村组织晋冀豫鲁边区第一个互助组。建国后,历任中共平顺县委书记,晋东南地委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八大代表,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
戴苏理(1919-2000)
- 襄垣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曾任中共长子县委书记、豫西六地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南阳地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纪委副书记、河南省委秘书长兼农村工作部部长、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省长、中共辽宁省委常务书记、中共辽宁省顾委主任。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是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
史怀壁(1913-2001)
- 武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牺盟会。曾任中共武乡县委副书记,牺盟会辽县、浑源县特派员,牺盟会辽县中心区秘书兼中共辽县县委书记,沁县县长,晋冀鲁豫边区七专署专员,晋中行署副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市民政局、地政局、劳动局局长,劳动部办公厅主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第五办公厅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云南思茅地区第一书记,云南省副省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副省长,民政部副部长。
-
纪登奎(1923-1988)
- 武乡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冀鲁豫区委党校组织科科长、鲁山县委书记。1949年后,历任许昌地委第一书记、洛阳矿山机械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9年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1977年连续当选为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北京军区政委。1982年后任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吴琠(?-1705)
- 沁州(今山西沁县)人。顺治进士。历官至湖北巡抚、左都御史、湖广总督、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上疏请恢复督抚巡方制,督抚掌兵制。两次主持会试。为官以清廉、和平著称,屡受康熙帝赞许。康熙四十四年卒。
-
王克文(1917-1993)
- 沁县人。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委、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顾委主任,湖南省顾委副主任。
-
折德扆(917-964)
- 世居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仕后周历马步军都校、永安军节度使。宋初,破河东沙谷砦。建隆二年(961)来朝,侍遇优厚,归镇。乾德元年(963),败北汉军于太原城下,擒其将领,次年卒,赠侍中。
-
折德卿
- 德扆子。幼补节院使。兄御勋知府州事,任兵马都校。兄徙镇,召为闲厩副使、知府州。宋太宗征河东,与尹宪率屯兵同攻岚州,破苛岚军,擒折令图等,迁崇仪使。淳化五年(994),拜永安军节度使。契丹兵万余人来犯,败敌于子河义,获马千匹,契丹太尉、司徒、舍利等二十余人战死,大将韩德威仅以身免。病卒,赠侍中。
-
折惟忠
- 御卿第四子。咸平二年(999),其兄惟信战死,补西头供奉官。擢閤门祗侯。惟昌病亡,为六宅使、知府州兼麟府路都巡检使,领普州刺史。天圣中,契丹与西夏会师边境,惟忠率部前往,加强守备,戒士庇毋累举妄动。官至云麾将军,卒,特赠耀州观察使。
-
折继世
- 御卿孙,惟忠子。少从军,为延州东路巡检。治平时,得知西夏监军嵬名山欲内附。遗其子面告种谔,种谔谋取绥州,掳获嵬名山,继世以步骑兵进至怀宁砦,往银州,分嵬名山所部万五千户居于大理河。西夏兵来攻,再战再胜。谔因罪入狱,遂同嵬名山守绥州,以功领忠州刺史,向韩绛献取河南之策。后为左骐骥使、果州团练使,卒。
-
折克行
- 德扆玄孙。西夏来犯,种谔迎敌,召克行领兵三千护粮道,败夏兵于葭芦川,擢知府州,守边三十年,善抚士卒,战功最多,羌人称为“折家父”。官至秦州观察使。卒,赠武安军节度使。
-
毕士安(938-1005)
- 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乾德进士。累授殿中丞、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知制诰、翰林学士。景德初,疏呈选将、饷兵、理财之策,为真宗所嘉纳,拜参知政事,荐寇准可为相,遂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契丹南犯,与准请真宗亲征。和议成,选将镇边。许通互市。病死,赠太傅、中书令,谥文简。
-
毕仲衍
- 士安曾孙。以荫补为阳翟主簿。举进士。历司农寺丞、秘阁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等。任官制局检讨官,以户部文书区分门类,增损删补。
-
毕仲游
- 士安曾孙。举进士。元祐元年(1086),为军器卫尉丞。召试学士院,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路刑狱。历知耀州、京东、淮南转运副使、吏部郎中等。仲游早受知于司马光及吕公著,故被列入元祐旧党,坎坷散秩而死。
-
毕仲愈
- 士安曾孙,仲游弟。历任国子监丞、诸王府侍讲、知凤翔府等。坐兄仲游列入元祐旧党,例废黜。其兄仲衍曾为神宗所宠,徽宗说:“可除罪籍”,授为都官郎中,迁秘书少监。卒。
-
李怀信
- 大同人。由世荫历都指挥佥事,掌山西都司。万历中,任定边副总兵、甘肃总兵官。勇敢有谋,寇入被他打败,边患虽剧,而士气不衰,寇入多以失败而去,威名著河西,边人恃以无恐。辽东急,令充任援剿总兵官,偕柴国柱、贺世贤守沈阳。因不堪经略,熊廷弼又盛气凌人,托病归。天启中起镇大同,复罢归。追功,升左都督。卒于家。
-
陆万友(914-986)
- 蔚州灵丘人。仕后汉,为护圣指挥使。隐帝即位,出为天雄军马军都指挥使。后周时,历龙捷左第三军都指挥使,安州防御使。入宋,累授沂、蕲二州防御使、石州都巡检使、河阴兵马都监。万友少为瓦工,富贵不忘本;性猛暴,为官无善政。
-
武新宇(1906-1989)
- 阳高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任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会分配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交通、大青山特委书记、中共绥远省委宣传部部长、延安主席办公室秘书、晋绥行署副主任、晋南行署主任、中共晋南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内务部副部长、政务院法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至第五届副秘书长。
-
武汉球(?-949)
- 泽州(治今山西晋城)人。初为昭义节度李嗣昭亲信,后唐庄宗、明宗时继任禁军裨校。后晋天福年间历任赵州刺史、耀州团练使等职。后汉建立,任为洺州刺史。出身行伍而持身清廉,死后家无余财。
-
孔祥祯(1905-1986)
- 山西凤台(今晋城)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唐山市委军委书记。1936年任东北军学兵队教官,发动学兵队参加西安事变。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淮海战役中,做敌军策反工作有功,受到中央军委嘉奖。建国后,历任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是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
徐春阳(1925-2014)
- 晋城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大队指导员、华东野战军营教导员、第三野战军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副团长、团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军副参谋长。1963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师长、副军长、军政委、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济南军区纪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方晓天(1925-)
- 女高音歌唱家。晋城人。建国后,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演员、中央歌剧舞剧院导演。演出的歌剧有《赤叶河》、《王贵和李香香》、《刘胡兰》。演唱的歌曲有《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二月里来》、《姑娘生来爱唱歌》、《桂花开放幸福来》等。
-
陈龟
- 东汉上党泫氏(今山西高平)人。世代为边将,便习弓马。顺帝时举孝廉,累迁五原太守,匈奴中郎将、京兆尹。桓帝时为度辽将军,鲜卑不敢近边,每年节省开支以亿计。后征拜尚书,与大将军梁冀不合,惧为所害,绝食而死。
-
贾鲁(1297-1353)
- 河东高平(今山西高平)人。字友恒。元顺帝时历任监察御史、工部郎中等职。至正十一年(1351年),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他曾沿黄河考察数千里,得治河要旨。
-
申又枨(1901-1978)
- 教授。山西高平市人。192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3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南开大学任教。1935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数学系代主任、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专于复变函数插值问题和拉普斯变换理论的研究,尤长于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对特征值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
王云(?-1126)
- 泽州人。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献。擢秘书省校书郎。历陕西转运副使、起居中书舍人等职。靖康元年(1126),以给事中使斡离不军,议割三镇以和。还,罢知唐州。金兵攻陷太原,以刑部尚书使金,陈金必欲得三镇,又以资政殿学士随康王出使金,至磁州,被州人杀死。建炎初,赠观文殿学士。
-
侯琎(1398-1450)
- 泽州人。慷慨有志节。宣德二年(1427)进士,官行人。乌撒、乌蒙土官因争地盘相互仇杀,他受派遣前往劝解,划定其疆界而还。出使交址,不辱使命,升兵部主事。正统中,历官礼兵部左侍郎。随从御阿台有功,两次从征麓川,参赞云南军务,留镇云南。景泰初,总督贵州军务,讨韦同烈叛,升兵部尚书。景泰元年,病死于普定。
-
张养蒙
- 泽州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吏科给事中、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少有才名,明习天下事。居言官,慷慨好建白。二十四年极谏时政阙失。次年,复上疏劝戒好逸、好疑、好胜、好货等。时朝鲜有战事,命他督饷。被弹劾,罢归,卒于家。天启初,赐谥毅敏。
-
茹太素
- 泽州人。洪武三年(1370)乡举,上书合帝意,授监察御史。后历任刑部侍郎、浙江参政、都察院佥都御史、户部尚书。以平允著称。曾建议御史台应当守院御史一体察核。并建议增置磨勘司官吏。八年,陈述时务累计万言。多违帝意,被杖于朝。搞直不屈,屡濒于罪,官职亦时升时降。因排挤陷害詹徽,与同官十二人都被逮捕,后犯法死。
-
张昺
- 泽州(今山西晋城)人。洪武中,以人材累官工部右侍郎。建文初。为北平布政使,与都指挥使谢贵,并受密命。部署在北京城七卫及屯田军士,列九门防守,将捕捉燕王。昺库吏李友直密告燕王,王遂得防备。建文元年(1399),朝廷派人逮燕府官校。燕王假装缚官校放在廷中,将交付使者。昺与贵入燕王府,被伏兵逮捕,俱不屈死。
-
王允成
- 泽州人。明万历中乡举,授获鹿知县。因治行卓异等原因,征授南京御史。熹宗即位,陈保治十事,论“梃击”、“移宫”事。天启时,中贵刘朝、魏忠贤与客氏相倚为奸。他抗疏历数其罪。忠贤辈对他恨之切齿。复弹劾忠贤,忠贤益恨赵南星为吏部。调之北,不久,南星被逐,御史张讷弹劾调他非法,除名。复被弹劾贪险坐赃私罪。庄烈帝嗣位,复故官。不久卒。
-
原杰
- 阳城人。明正统进士,历官南京、北京御史、山东左布政使。巡按江西,捕杀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成化中,历任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十二年命抚荆、襄流民,遍历山溪,听附籍为编氓,得户十一万三千多,口四十三万八千余;新置郧阳府,且置湖广行都司,以竹溪、郧西、白河、竹山、上津、房县附之。流人得其所,四境安定。提升吴道宏为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有抚治,自此始。死于南阳,年六十一。赠太子少保。
-
杨继宗
- 阳城人。明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善于办理疑狱。成化中,历任嘉兴知府、右佥都御史、云南副使。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兴办社学,文教大兴。被目为天下最不爱钱者。按行边关要塞,武备大饬。夺回被权贵所侵占百姓庄田,为权贵所嫉恨。孝宗时,任佥都御史。保持风节,自处必以礼。卒。天启初,谥贞肃。
-
王国光(1512-1594)
- 阳城人。明嘉靖进士。通经济,工书法。历户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神宗立,还理部事。时簿牒繁冗,自州县达部,有缮书、输解、交纳诸费,公私悉苦。他建议裁并,去繁文十之三四,时称简便。天下钱谷散隶诸司,遂为定制。被弹劾,请归。以所辑条例名《万历会计录》呈上,起任为吏部尚书。建议采行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罢加纳数事,皆允行。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树,及受执政,名声有损。居正死,万历十年(1582年)被弹劾罢免,落职闲住。帝念其劳,命复官致仕。《万历会计录》,成为明、清田赋之准则。回籍后,遍游家乡名胜,遗墨甚多。
-
陈廷敬(1638-1712)
- 泽州府阳城人。清顺治进士,累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兼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善诗文,曾推荐王士祯、汪婉之文才。先后充日讲起居注官及经筵讲官,曾任《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总裁官,并亲修《清世祖实录》。晚年同张玉书奉诏主持编撰《康熙字典》和《佩文韵府》。为官清勤。康熙中,多次上疏论钱法、风俗吏治。张玉书去世后,入阁视事,代理阁务。康熙五十一年卒。
-
田从典(1651-1728)
- 山西阳城人。康熙中期进士。历官左都御史、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中,上疏论督抚滥调州县及州县请调各三弊,请行禁止。雍正六年卒。
-
刘东星
- 沁水人。明隆庆进士。累升湖广左布政使。万历中,历官河漕总理、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时朝鲜以倭患告,王师调集,恰天津等地又受灾,他请漕米平粜,以济民困。开元贾鲁所浚故道,又浚漕渠邵伯、界首二湖之后开泇河。卒官。后李化龙循其遗迹,与李三才共把河开成,漕运遂便。天启初,谥庄靖。
-
孙居相(?-1634)
- 沁水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曾疏陈时政,告发诚意伯刘世延奸并及南京子弟暴横罪状,尽被查问,强暴为之掩盖劣迹。天启时,累升兵部右侍郎。被魏忠贤弹劾,削籍。崇祯时官户部尚书。因牵连杨时化通书事,被贬边,卒戍所。
-
孙鼎相
- 居相弟。历官吏部郎中、副都御史、湖广巡抚,亦有名于东林中。
-
张铨(?-1621)
- 沁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御史、江西巡按。言辽东兵事,有先见之明。熹宗立,出按辽东。天启初,清兵陷城,被俘,不屈,自杀。赠大理卿,再赠兵部尚书,谥忠烈。
-
张五典
- 铨父。历官南京大理卿。卒,赠太子太保。
-
霍氏
- 张铨妻。居窦庄寨堡。崇祯中,率僮仆坚守寨堡拒流“贼”,贼攻不克。遂名其堡曰“夫人城”。
-
张道濬
- 铨子。荫锦衣指挥佥事。屡升都指挥佥事,佥书卫所。有讨贼功。因沁城失守,被弹劾,更戍海宁卫。
-
贾景德(1880-1960)
- 沁水县人。清朝进士。山西大学肄业。曾任山西都督府秘书监、山西省政务厅厅长、正太铁路局局长、山西绥靖公署秘书长。194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铨叙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行政院秘书长。到台湾后,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
赵树理(1906-1970)
- 作家。沁水人。曾任小学教员、杂工。后任山西阳城县新编第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副刊编辑,《中国人》报、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编辑。建国后,任《说说唱唱》主编,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李家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有《赵树理文集》(四卷)。
-
武行德(908-979)
- 并州榆次人。家贫,樵採自给。体伟力大,石敬塘召入帐内。后晋天福初,授奉国都头,改控鹤指挥使,宁国军都虞候。刘知远起兵太原,即称河阳都部署,奉表劝进。广顺初,加兼侍中,迁河南尹、西京留守。周世宗即位,兼中书令,进封宋国公。入宋,加中书令,进封韩国公,再授忠武军节度使,改封魏国公。以本官致仕。
-
侯章(?-967)
- 并州榆次人。后唐时,为小校。后晋开运末,任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乾祐初,加同平章事,置而不问,且加检校太师。后周初,加兼侍中,屡上贡奉,周祖不纳。广顺末,授邓州节度使,封申国公。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宋建隆元年(960),授太子太师,封楚国公。
-
高若讷(997-1055)
- 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举进士。历任起居舍人,知谏院,判吏部流内铨,枢密副使等。后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为枢密使。皇祐五年(1053),罢为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左丞、同群牧制置使、判尚书都省。好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伟记莫不通晓,颇懂历学,兼通医学,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及《外台秘要》久未传,悉考校讹谬行于世,世人始知有是书,有集二十卷。卒,赠右仆射,谥文庄。
-
寇天叙
- 榆次人。由乡举入太学。与崔铣、吕楠善。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应天府丞。武宗南巡驻南京,他拒权倖求索,选拳勇者与攫取民物的禁军搏斗。帝驾驻九月,南京不大困者,依赖他与乔宇之力。嘉靖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有击寇、平盗功。卒。
-
周鈇
- 榆次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御喝、陕西巡按、吏部文选主事。俺答将入寇,他以中枢无筹策,请早为之计。帝以为浮词乱政,受责降职。因坐王与龄告发严嵩等私事,又被贬官。吏部拟任他南京吏部主事,嵩激帝怒,被削职为民。穆宗初,赠光禄少卿。
-
张标(1860-1927)
- 山西榆次人。武生,投抚标军,得张之洞赏识,历随至广东、两江、湖北。监修江阴江防炮台,赴日本考查军政,督修汉口后湖堤工,创办汉阳兵工厂。赏“壮勇”、“奇穆钦”巴图鲁勇号。历官松潘总兵、陆军第八军镇统制官、湖北提督加陆军副都统。宣统三年,武昌新军起义时,率卫队抵抗,战败被革职。再充湘豫鄂援军总司令,驻保汉口。禁卫军及北洋军南下进攻武汉新军,督部为先锋,克汉阳,复原官。反对共和,辞官后东渡日本,归国后筑张园于天津隐居。六十八岁卒。溥仪曾在天津张园居住。
-
吕班(1913-1976)
- 电影导演。山西榆次人。1934年后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上海救亡演剧队演员。曾在影片《十字街头》中饰演角色。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文工团艺术指导、剧团导演,八路军一二九师宣传队队长。1948年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与人合导《吕梁英雄》、《新局长到来之前》等影片。
-
郭泰(128-169)
- 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山西介休)人。出身贫贱。博学有才,擅长论议,为士人所仰慕。与李膺等友善,是名士“八顾”之一。初游学,后归乡,不好危言高论,故免于党锢之祸。晚年于故里讲学,弟子多至数千。卒于家,四方士人会葬者千余人。
-
文彦博(1006-1097)
- 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第进士。历事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荐更二府,七换节铖,列位将相五十余年。两守秦州(甘肃天水)、大名(河北大名)、永兴(陕西西安),五判河南府(河南洛阳)。庆历末,平王则起事,由参知政事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河南府,封潞国公。英宗即位,拜枢密使。神宗初,反对王安石变法,出判河阳,徙大名府。告老,以太师致仕。元祐初,经司马兴荐,命为平章军国事,彦博虽身居富贵,但待人接物谦逊。居洛,接待程颢兄弟,如同布衣之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相聚,论年龄不论官位,称“洛阳耆英会”,为时人钦慕。五年(1090),复以太师致仕。卒,说忠烈。
-
文及甫
- 彦博第六子。初,以大理评事直史馆。与邢恕相友善。元祐初,为吏部员外郎,以直龙图阁知同州。因其父为相,避嫌,改卫尉、光禄少卿。其父致仕,召为太仆卿,权载部侍郎,罢为集贤殿修撰、提举明道宫。邢恕等持及甫私书以诽谤梁焘、刘挚,入狱,夺职。不久复官。卒。
-
郝质(?-1078)
- 汾州介休人。少从军,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败西夏兵有功,迁并代路钤辖。庆历中,参与镇压据贝州起义的王则义军。迁六宅使,历高阳关钤辖、马军殿前都虞候、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立,为都指挥使。质俭约自持,笃于信义,御军有纪律,凡犯者不贷,公钱不足,出家赀以资助。卒,赠侍中,谥武庄。
-
张虔钊(882-948)
- 辽州(今山西昔阳县)人。后蜀名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入蜀,佐孟知祥。孟昶时任宰相。后蜀广政十一年卒。
-
乔宇
- 山西乐平人。幼从师杨一清。明成化中进士。复从师李东阳。授礼部主事。弘治初,调文选,三迁至郎中,升太常少卿。武宗时,历官光禄卿、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遣祀中镇、西海,还朝,条陈军民困苦六事。刘瑾败,多因党附瑾被弹劾,独他无所染。平宁王宸濠反,有守备功。帝巡南京,倡仪诸臣三请帝回京,又伏阙请,使帝驾回。世宗即位,任吏部尚书。争“大礼”尤切。请罢张璁、桂萼,帝怒,切责。乞休归。穆宗即位,复官,赠少傅。
-
王志钧(1910-2000)
- 生理学家。山西乐平(今昔阳)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50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教授、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生殖生理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消化生理的研究工作。
-
赵武成(1912-2010)
- 乐平(今昔阳)人。曾任中共昔阳县委、和顺中心县委书记,晋东游击队政治部主任。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太行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桐柏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桐柏区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统战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州市委第二书记、代理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天津市委第二书记,国家建委副主任。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
陈永贵(1914-1986)
- 昔阳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农业社社长,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67年后,任昔阳县革委会副主任兼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1975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1983年后任北京市国营东郊农场顾问。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是第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姚广(1921-2003)
- 昔阳人。1937年参加昔阳抗日游击队。曾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1952年后,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农林水利局副局长,湖北省外事处处长,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波兰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第二亚洲司、欧美司司长,驻波兰、加拿大、墨西哥、埃及大使,驻法国大使兼驻吉布提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顾问。
-
张友渔(1899-1992)
- 法学家。灵石人。曾任北京《世界日报》总主笔、天津汉文《太晤士晚报》总编辑。193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社会学部。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燕京大学、中国大学教授,中共华北联络局北平小组负责人,华北救国会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设计委员,中共山东联络局、豫鲁联络局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秘书长。1945年后,任重庆中共代表团顾问,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重庆新华日报社社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
裴孟飞(1908-1972)
- 灵石人。北平大学肄业。曾任中共晋中特委书记,延安《解放日报》编委、采访通讯部部长,中共太行区委、豫西区委副书记,许昌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第三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财贸部副部长,中共山东省委、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
-
力群(1912-2012)
- 版画家、美术理论家。灵石人。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联盟。1940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美协第一至三届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
何泽慧(1914-2011)
- 实验物理学家。灵石人。女。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至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研究弹道学,首次提出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新方法,获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在法国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时,与钱三强等人合作发现了铀的三分裂并首先发现了铀的四分裂现象。
-
张树德(1922-1988)
- 灵石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速记室主任。中央建西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办公室组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任。
-
王凌(?-251)
- 太原祁人。初举孝廉,为发干县长,后为曹操丞相掾属。魏文帝、明帝时期,历任兖、青、扬、豫等州刺史,外击吴军,内施政教,均有成效。齐王曹芳时期,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与外甥令狐愚专淮南方面之任。曹爽被诛后,与令狐愚密谋迎立楚王曹彪为帝,建都许昌。谋泄,迫于司马懿军事压力,自缚请罪,不久自杀。夷三族。
-
温羡
- 西晋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人。济南太守温恭子。初为司马攸掾。惠帝时,齐王冏辅政,以司马攸故吏,特受关照。从讨成都王颖,以功封公,出为冀州刺史。怀帝时,官至左光禄大夫,领司徒。死于任上,谥元。
-
温峤(288-329)
- 字太真。太原祁县人。初仕为司隶都官从事,转附平北大将军刘琨,随琨与刘聪、石勒等在北方混战。洛阳陷落,渡江至建康,为散骑侍郎。明帝即位,授侍中、中书令,参掌机密,为王敦所忌。及王敦叛乱,领兵平讨,以功进前将军、封公。明帝死,与王导等受遗诏辅政。成帝初,苏峻叛乱,联合陶侃等共同讨平苏峻,升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以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出镇武昌。咸和四年卒,谥忠武。
-
王茂(457-516)
- 太原祁县人。少好读兵书。通其大旨,南朝宋顺帝时为奉朝请。至齐迁至辅国长史、襄阳太守。萧衍自雍州起兵,每以其为前锋,屡立战功。梁国建立,授领军将军,封望蔡县公。江州刺史陈伯之反,他率军讨平。北魏累寇汉中,又受诏西讨。累以功进位司空。后病卒,谥号忠烈。
-
王僧辩(?-555)
- 太原祁县人。初为北魏将领。梁初随父南渡,历为湘东王绎左常侍、司马,新蔡、竟陵等郡太守。侯景之乱,率军增援建康,未至而城陷。回军攻灭湘州刺史萧誉。太清六年(552)与陈霸先收复建康,平定侯景。萧绎即位,迁太尉,出镇石头城。元帝在江陵被杀,迎立北齐扶持的萧渊明为帝。后为陈霸先所杀。
-
王顗
- 僧辩子。梁元帝时官至侍中。王僧辩镇建业,遣陈霸先守京口。顗屡劝防备霸先,僧辩不纳,后果被杀。江陵陷,顗随王琳投奔北齐,仕至竟陵太守。卒。
-
王珪(571-639)
- 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隋任奉礼郎,归唐后为太子李建成僚属。贞观初拜谏议大夫,抑恶扬善,敢进直言。后至礼部尚书。
-
王焘(?-?)
- 唐医学家。王珪孙。数从高医游,遂受其术,以所学著书,号《外台秘要》。为给事中、邺郡太守,均有政绩。
-
温彦博(573-637)
- 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大雅弟。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后从罗艺同归唐。授幽州总管府长史。唐武德八年(625年),以行军长史从右卫大将军并州道行军总管张瑾,抗御突厥,兵败被俘。吉利可汗迫问国家虚实及兵马,彦博不答。可汗大怒,囚于阳山苦寒之地。太宗即位,出征,彦博还。贞观二年(628年),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温彦博主张将突厥降众,安置在河套以内,一则充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忌之心。使突厥部落,不离其土俗,又得为中国捍蔽。太宗纳之。贞观四年,迁中书令,进爵虞国公。十年,迁尚书右仆射。十一年卒,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
王维(701-760,一作698-759)
-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唐开元进士。博学多艺。唐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曾受职,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开元、天宝间,宦游长安、洛阳,诸王、驸马待之如师友。工草隶、善诗画,早期诗篇,富于现实意义。晚年居蓝田辋川,追慕隐逸恬静。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其绘画,多画山水和松石,北宋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并言“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
温庭筠(812-约870)
-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诗人。大中进士。蒱博酣饮,不拘小节,极受当权者压抑,终官隋县尉。长于诗赋,韵格清拔,甚为文士所重。
-
高魏
- 辽州(今山西左权)人。崇尚气节,能写文章。洪武中,旌表他对母亲孝行,由太学生试用为肖军都督府左断事。不久因断决事情不合帝意,免死罪,令戍边至贵州关索岭,因他是表彰的孝子,特许弟侄代他服役。惠帝即位,上书议论时政,请增加对诸王恩惠。燕王起兵反朝,命他跟随李景隆参赞军务,他自己请求赴燕军,劝燕王休兵,回封地。他多次上书给燕王,皆无消息。景隆兵败,自退兵南归。遇参政铁铉,逃奔济南,拒守济南城,屡败燕兵。及京城攻被。自尽死驿舍。
-
祁寯藻(1793-1866)
- 山西寿阳人。户部郎中祁韵士之子。道光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咸丰帝即位,更得重用。后自请辞官。咸丰、同治之际,密陈厘捐病民,力请罢止。论时政六事。同治元年(1862),供职弘德殿,教同治帝读书。五年后卒。
-
祁世长(?-1892)
- 祁寯藻之子。咸丰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习儒学,信宋儒义理之说。光绪中,先后督安徽、顺天、浙江学政,两次主持会试。光绪十年(1884)勘察山东河工,主张疏浚海口以泄盛涨,修防民埝以保大堤。八年后卒。
-
温承惠
- 山西太谷人。乾隆后期拔贡生,授七品小京官,分用吏部,拔贡内用自此始。历官陕西延榆绥道,福建、江西巡抚,闽浙、直隶总督。嘉庆初年,督办兴安、汉中团防,以抗拒白莲教义军。修河南伊、洛旧渠。浚直隶黑龙、温榆、北运诸河,筹措闽浙海防,加太子少保衔。后屡被贬降,道光初年卒。
-
孔祥熙(1880-1967)
- 山西太谷人。字庸之。通州潞河书院肄业。190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早年经营钱庄,创办铭贤学校。1912年任山西督军阎锡山督署参议。1926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次年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1947年旅居美国。1962年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是国民党第五、六届中央常委。
-
杜润生(1913-2015)
- 太谷人。北平师范大学肄业。1932年参加抗日反帝同盟会和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总部宣传部部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豫边区政府委员兼教育处处长,太行区六专署、二专署专员,太行行署副主任,中共淮西区工委书记,豫皖苏四地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局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侯益(886-965)
- 汾州平遥人。后唐时以拳勇隶李克用麾下,数立战功。晋初,召为奉国都校,领光州防御使,后为河中尹,护国节度使。后汉高祖即位,加兼侍中,进封鲁国公。郭威即位,封楚国公,改太子太师。告老致仕。卒于乾德三年(965),宋廷赠中书令。
-
侯仁矩(914-969)
- 侯益次子。从其父讨张从宾,首击贼锋,以功领蓬州刺史,开运初,为天平行军司马。后汉初,授隰州刺史,决滞狱,释狱囚,民皆悦服。仕周,历左羽林将军、泗州刺史等。入宋,历官祁、雄二州刺史。治军有方,颇有善政。卒。
-
侯延广
- 侯益孙。父仁矩死,补西头供奉官。西北有边患,迁崇仪副使,充同、鄜、坊、延、丹缘边都巡检使。骁勇善骑射,上任,戎人闻之不敢为寇。淳化二年(991),李继迁扰夏州,从李继隆率师问罪,击败继迁,知延州事兼缘边都巡检使。病卒。
-
梁瑛(1191-1256)
- 山西平遥梁官村人。少有壮志,善骑射,勇力过人。金末蒙古兵大举南下,率众归附,授元帅左监军。继攻城夺寨,屡出奇计,招降百余处。随蒙古兵南定秦陇,升行都元帅。1229年蒙古太宗窝阔台汗登极召见,授金符御前千户。窝阔台汗四年(1232年)蒙古兵入唐、邓二州,为前锋,大败金兵于三峰山。以功进封西京、平阳、太原、京兆、延安五路万户侯。
-
侯外庐(1903-1987)
- 历史学家。平遥人。早年就读于北京法政大学法律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曾任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重庆《中苏文化》主编,香港达德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封建社会史论》,主编《中国思想通史》、《宋明理学史》等。
-
雷任民(1909-2005)
- 平遥人。1934年赴日本留学时曾发起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回国后任牺盟会总会常委,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副参谋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副部长、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内务部办公厅主任,贸易部副部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
-
巩志伟(1924-)
- 作曲家。平遥人。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40年入太行区鲁艺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决死队前锋剧社演员,抗大总校文工团团员,东北军政大学宣传队分队长、音乐队队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艺术指导,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文工团副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音乐组组长,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中国音协第四届理事。作有歌曲《春暖花开》、《送别》等。曾为《怒潮》、《道是无情胜有情》等影片作曲。
-
郭兰英(1930-)
- 歌唱家。平遥人。女。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艺术系。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员。曾在《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新歌剧中饰演主角。演唱曲目有《翻身道情》、《妇女自由歌》、《我的祖国》、《南泥湾》、《绣金匾》等。
-
在旧社会,郭兰英是一位饱受压迫剥削的传统戏曲艺人,她擅长“山西梆子”,是一位能歌善舞的戏曲艺术家,解放前夕,她参加革命文艺工作,在新歌剧的舞台上创造了“白毛女”这样一个坚贞、勇敢的少女形象。在“刘胡兰”这个歌剧中她塑造了一个“生的伟大,死得光荣”的女英雄的不朽形象,她的歌唱艺术在我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是受广大群众爱戴的一位民族声乐歌唱家。
-
石勒(274-333)
- 字世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人。雄壮健武,善骑射。初被司马腾掠卖山东为奴,后随马牧帅汲桑起兵反晋,兵败投奔刘渊。转战于河北,得到张宾等人的辅佐,注意吸收和联合汉人士族和地方豪强,力量不断壮大,兼并王弥、王浚、刘琨等,并于苦县消灭王衍所率领的西晋主力十数万。晋元帝大兴二年(319),称赵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采取胡汉分治,设立学校,劝课农桑,中原渐趋宁静。不识字,每于戎马之闲,请人读史。成帝咸和四年(329),出兵灭前赵,统一北中国。咸和五年(330)称帝。咸和八年死,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
石弘(?-335)
- 石勒子。石勒称赵王,立为世子,镇邺城。晋成帝咸和五年(329),石勒称帝,立为太子。咸和八年,嗣立后赵主,受季龙挟持,大权旁落。咸和九年,被石季龙所废,翌年被杀。
-
石虎(295-349)
- 字季龙,石勒从子。骠悍勇猛,善骑射,深得石勒的宠爱,授以专征之任。石勒称帝,授太尉、尚书令,封中山王,镇邺城。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废杀石弘自立为赵天王,迁都邺城。荒于游猎酒色,不理朝政,委政于佞幸之臣,刑杀无度,工役兵役繁重,民不堪命。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废太子石宜,谪罚东宫卫士十余万人戍凉州,引起梁犊为首的戍卒起义,后赵政权岌岌可危。永和五年死,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
石世(?-349)
- 石虎子。晋穆帝永和四年(348),立为太子。永和五年,石虎死,嗣立为赵主,年仅十岁。石虎诸子为争帝位互相攻伐,世被兄彭城王石遵所杀,在位仅三十三天。
-
石遵(?-349)
- 石虎子。石虎末期,为大将军,封彭城王,镇关右。晋穆帝永和五年(349),石虎死,石世立,镇卫大将军张豺辅政。遵起兵杀入邺都,诛石世、张豺等,自立为帝。石虎诸子并争帝位,相互攻杀,遵被部将石闵所杀,在位一百八十三天。
-
石鉴(?-350)
- 石虎子。封义阳王。晋穆帝永和五年(349),石遵杀石世自立为帝,鉴联合遵部将石闵杀遵,自立为帝,不久被石闵废禁。永和六年,被石闵所杀。后赵灭亡。
-
冉闵(?-352)
- 魏郡内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初为石虎养孙,改姓石。有谋略,勇力绝人。历征虏将军,镇压梁犊起义。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废杀石遵,拥立石鉴。永和六年,废杀石鉴,诛灭石氏,自立为帝,国号魏,复姓冉氏。下今屠杀邺城及各地的胡、羯,引起全国大乱。永和八年,被前燕主慕容俊俘杀,冉魏灭。
-
任抟九(1911-2002)
- 兽医勤务专家。榆社人。1937年毕业于南京陆军兽医学校。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保健科科长兼兽医科科长。建国后,历任解放军兽医大学副校长、总后勤部兽医局副局长兼兽医大学校长。是解放军兽医工作的开创人之一。
-
卫青(?-前106)
-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卫皇后弟,自幼牧羊,后侍从平阳公主。汉初,匈奴屡犯边境。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出击匈奴。元朔元年(前128年)至五年,大败匈奴,斩虏首五万余级。以功封长平侯,拜大将军。元狩四年(前119年),又与甥霍去病分兵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时,先后七次出击匈奴入侵,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协。为人谦恭礼让,居功不傲。卒谥烈侯,陪葬茂陵。
-
汉武帝卫皇后(?-前91)
- 字子夫。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武帝至公主家见而悦之,被送入宫。元朔元年(前128)生戾太子(刘据),被立为皇后。其弟卫青为将军,击匈奴有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其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皆封侯。后因巫蛊事,戾太子举兵诛江充,兵败自杀,她为武帝废黜,自杀。
-
霍去病(前140-前117)
-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卫皇后姊子。汉武帝时为骠骑校尉。时值匈奴侵扰北方诸郡,曾六次出击。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之季,两次兵至河西,大败匈奴。元狩四年,又与卫青共同击败匈奴主力,控制河西四郡,开辟通往西域的通道。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汉武帝曾为其建造宅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元狩六年病卒,年仅二十四岁。谥景桓侯,陪葬茂陵。
-
霍光(?-前68)
- 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汉武帝时,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受遗诏辅政,立昭帝为嗣。时年帝八岁,政事一决于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卒,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后废之,又迎立宣帝。秉政期间,轻徭薄赋。卒谥宣成侯。
-
霍中孺
- 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霍去病与霍光之父。曾以县吏供事于平阳侯家,与侯家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后供事完毕归家,另娶妇生光,遂隔绝不相闻。少儿妹卫子夫被武帝立为皇后,去病因是皇后姊子贵幸,征匈奴有功,得知中孺为其生父,遂至河东拜谒,为其多买田宅奴婢,并将异母弟霍光带长安为郎。
-
霍禹(?-前66)
- 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霍光子。昭帝时任中郎将,与其诸昆弟诸侄为朝官、给事中,亲党连体,根植于朝廷。父将死,被任为右将军。后迁大司马,无印绶,削去兵权。其兄弟亲党逐渐调任外官,日见削黜,遂阴谋反叛,被发觉,腰斩。
-
霍云(?-前66)
- 霍去病孙。昭帝时,与其从叔禹为中郎将。其弟山为奉车都尉侍中。霍光死,宣帝以光功德,封他为冠阳侯。骄奢放纵,常围猎黄山苑国。后日见侵削,怨恐,与禹、云等谋叛,被追究治罪,自杀。
-
霍山(?-前66)
- 霍去病孙,霍云弟。昭帝时任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霍光将死,请求宣帝封他为列侯。光死,封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缮治第宅,骄侈逾制。后宣帝稍夺其权,并黜抑其亲党,遂相与霍氏昆弟谋叛,发觉,自杀死。
-
汉宣帝霍皇后(?-前54)
- 名成君。霍光小女。霍光专政,其妻显欲使小女为皇后,遂使乳医淳于衍以毒药阴杀宣帝许皇后,将她送入宫中,立为皇后。霍光死,原许皇后子立为太子,她奉母命数欲毒害太子,未果。后毒杀许后事发觉,霍氏以谋反罪诛灭,她被废黜,居上林昭台宫。十二年后,徙云林馆,乃自杀。
-
尹翁归(?-前62)
- 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少孤,初为狱小吏,文武兼备,河东太守田延年擢为督邮,年在有治绩、迁东海太守。抑制豪强,诛杀大豪许氏,一郡怖栗,莫敢犯禁。后任右扶风守,扶风大治。为政严察,在群臣中又能温良谦让,清廉自守,故得誉于朝廷。后病卒。
-
尹岑
- 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尹翁归少子。其父清廉自守,死家无余财。宣帝嘉之,赐他及兄弟黄金百斤。岑仕于汉,亦有父风,历位九卿,官到后将军,有治名,其兄弟二人亦皆为郡守。
-
贾逵
- 河东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初为郡吏,后举茂才。曹魏时期历任弘农太守、谏议大夫、豫州刺史等职。在任执法严厉,重视武备;兴修水利,凿运渠二百余里,称贾侯渠。为人刚直,与曹休不和,夹石之役却极力援助,终使其免于覆败。
-
贾充(217-282)
- 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魏豫刺史贾逵子。仕魏尚书郎,从征毋丘俭、诸葛诞,以功升司空、迁尉。高贵乡公领兵攻打司马昭,率军攻杀高贵乡公,加散骑常侍,深得司马氏信任。司马昭病笃,力请以司马炎袭晋王。司马炎代魏,进封公,加尚书仆射,以其女为太子妃。平吴,为中军主帅。累至骠骑大将军、侍中、尚书令。太康三年死,谥武。
-
晋惠贾皇后(?-300)
- 即贾南风。晋车骑将军贾充女。武帝时,册封为太子衷妃。惠帝时,立为皇后。贾后利用惠帝昏庸专擅国政,先废杀杨太后及其父杨骏,后又挑起晋宗室王相互混战的“八王之乱”。惠帝永康元年,被司马伦所杀。
-
贾谧(?-300)
- 韩寿与贾充少女贾午之子,过继于贾充之子贾黎民为嗣,故称贾谧。为贾充司空掾。历散骑常侍、侍中。惠帝初,贾后专权,委事于谧,权重于内外。大臣石崇、陆机、左思等二十四人皆相依附,号为“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废贾后时,被杀。
-
贾模
- 贾充族子。初仕为邵陵令。惠帝时,参与谋诛杨骏,以功封侯。贾后专权,授侍中,辅政。推荐张华、裴頠共辅朝政,数年之中,朝野平静。后被贾后猜忌,忧愤成疾死。谥成。
-
李矩
- 西晋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人。初为征西将军梁王司马彤牙门将,镇压齐万年起义有功,封侯。东海王越授予汝阴太守。与刘聪、石勒等在中原长期混战。累至安西将军,都督河南三郡军事。后率众撤往江南,途中于鲁阳县坠马而死。
-
韦忠
-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人。好学博通,不交当世,慷慨有不可夺之志,深得裴秀父子敬重。初为郡功曹。太守陈楚为羌人所逼,忠冒死救出陈楚,称为忠义之士。后仕刘聪,为镇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在镇压羌人起义中被杀。
-
邓攸(?-326)
- 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东南)人。清和平简,贞正寡欲,以孝著称。投附镇军将军贾混,深得贾混器重,举荐于公府,为河东太守。怀帝永嘉末,被石勒所俘,授参军,后寻机逃跑。渡江至建康,授太子中庶子,出为吴郡太守。在任刑政清明,百姓拥戴,为中兴良守。累迁尚书仆射。咸和元年卒。
-
法显(约334-420)
- 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后秦时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六十五岁开始不畏艰险,西行到印度取经,足迹遍及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历时十三载。归国后带回大量佛经,加以翻译,传扬佛教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著《佛国记》对西域和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有详细记更。
-
徐福登(1540-1612)
- 平阳府临汾(今山西临汾)人。法号妙峰。十二岁在蒲州永济县万固寺出家,曾谒普陀,后上五台。明万历年间,皇太后李娘娘出资维修五台山大白塔并建塔院寺,妙峰刺舌血书华严经,藏之塔内。功成参与大型无遮道场,受到李皇后赞赏。敕赐在芦芽山建永慈大华严寺,并于宁化(山西宁武县境内)造万佛铁塔。后奉李皇后懿旨赴云南鸡足山传经。并住持五台山永明寺(显通寺)。一生多主持修建庙宇,晚年在五台山龙泉关印钞石建御茶庵,施茶舍药。万历四十年(1612年),敕封“真正佛子”。
-
王师(?-1750)
- 山西临汾人。雍正进士。历官知县、知州、直隶按察使、江苏巡抚。曾任清河道,从大学士高斌规划直隶水利,所建议多被采纳。乾隆时,免除沛县昭阳湖荒地赋课,有清名。乾隆十五年卒。
-
王亶望(?-1781)
- 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初为举人,捐资得知县。历官甘肃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以实仓储为名开捐例,虚报旱灾,贩粟分银,数额达数百万以上。乾隆四十六年被参劾,诛死。
-
赵子岳(1909-1997)
- 电影演员。古县人。1931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曾任中共太行区委宣传部干事,太行山剧团副团长,太行军区先锋剧团协理员、京剧团团长。建国后,历任山西省剧协副主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副团长、团长。在《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暴风骤雨》、《停战以后》、《迷人的乐队》等影片中饰演角色,主演《锦上添花》。
-
邢让
- 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由乡举人国子监。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检讨。景泰元年(1450),李实自瓦刺还朝,请再遣使迎英宗。景帝不许。让乃上疏请迎。天顺末,修《英宗实录》,升修撰。成化中,历任国子祭酒、礼部右侍郎。在太学,努力以师道自任,撰写《辟雍通志》,督促诸生读小学及诸经学。痛惩谒告之弊,时以此被称赞,诽谤者亦众。量狭,自负有才。意所轻重,则表露于词色,以名位相轧者多忌恨。后因事得罪死。
-
王千(?-?)
- 平阳府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贡生出身。清雍正二年(1724年),任台湾淡水县同知,关心民众疾苦,协调民族矛盾,修筑炮台,加强防务,对淡水政务有极大贡献。六年,告休。
-
贾植芳(1915-2008)
- 小说翻译家。山西襄汾人。中学时代开始投身社会活动,并发表短篇小说《一个兵的日记》等。1936年到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科学习。抗战爆发后回国,在新闻机关工作。建国后任上海震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1955年因“胡风案”被捕,1980年平反。1983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他曾是七月派重要小说家之一。
-
武兆堤(1920-1992)
- 电影导演。祖籍襄汾,生于美国匹兹堡。童年随父母回国。1926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导演。建国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编导影片《冰上姐妹》。导演的影片有《英雄儿女》、《山重水复》,与苏里合导《平原游击队》等。
-
任建新(1925-)
- 山西汾城(今襄汾)人。北京大学肄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人民政府秘书厅秘书。建国后,任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
-
李伟(1510-?)
- 祖籍平阳府翼城(今山西翼城县)人。明永乐时迁顺天府通州(北京通县)。以其女选入裕王府。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穆宗即位,授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神宗即位,晋爵武清伯。万历十年(1582年)封武清侯,赐官两子,皆封都督。万历初,国家一切大典,皆参与其事。在京大筑亭园,其中海淀的清华园,为京师第一名园。
-
张国声(1912-1997)
- 翼城人。曾任中央晋绥分局三地委书记、中共绥蒙区委联络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一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青化砭、沙家店、抚郿等战役。建国后,历任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西宁市委书记、青海省省长、中共青海省顾委主任。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
贾俊(1917-1989)
- 翼城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同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曾任中共壶关、上党区委书记,太行三地委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长治、榆次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委书记,中共山西省顾委副主任、主任。
-
郑崇俭(?-1641)
- 乡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时,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复反谷城,崇俭军五日三捷,威名甚振。后楚师改于土地岭,蜀中大乱。杨嗣昌因方其撤兵太早,致贼猖獗,被削籍。及张献忠克襄阳,嗣昌死,帝益恨崇俭不犄角平叛,逮下狱,弃市。
-
李建泰
- 曲沃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历官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李自成进攻山西,他率军往讨,至保定,驻守城中。城陷,被李自成部将刘方亮所俘。自成败,清召为内院大学士。后罢官归。响应姜瓖反大同,兵败被清军捕捉,伏诛。
-
卫周祚(?-1675)
- 山西曲沃人。明崇祯进士,在明官至户部郎中。清朝初年任刑部侍郎。上疏请严反坐、严考核官吏。历官工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后病休。康熙十四年卒。
-
彭真(1902-1997)
- 山西曲沃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城市工人运动及学生爱国运动。1929年6月被捕入狱,刑满出狱后,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北方局组织部部长等职。1936至1937年间,曾协助刘少奇巩固和发展一二九学生运动的胜利成果,扩大国民党统治地区人民抗日爱国运动。是中共北方地下党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分局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代理部长。参与领导全党整风运动。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十万主力部队挺进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1947年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北京市市长、北京市第一书记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一至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平反。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
徐晃(?-227)
- 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人。初为郡吏,后归曹操。从征吕布、袁绍父子、乌丸、刘表、马超等,历官裨将军、平寇将军、右将军等。号称曹魏名将,曾率军救曹仁,大破蜀军。曹操以为用兵过于孙武。卒后谥壮侯。
-
韩文(1441-1526)
- 洪洞人。宋宰相琦后裔。成化二年(1466)进士。官工科右给事中,弘治中,官吏部左侍郎、南京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持重,平常郁郁不乐,至临大事,刚断无所屈。能持大体,为国惜财。力遏权幸,宦官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文偕诸大臣极力弹劾他们。帝怒,宽恕八人不问,文等反倒被罢官。瑾伏诛,复官,致仕。加太子太保。嘉靖五年卒。赠太傅。
-
杨义
- 山西洪洞人。明崇祯进士。官明山东聊城知县。顺治元年(1644)出任河南汝阳知县。历官江西道御史、刑部侍郎、工部尚书。屡上疏弹劾失职大臣,皆得查实处理。顺治十二年陈论时政,请禁加派、禁督抚巡行扰民等。康熙初年卒。
-
刘秉恬(?-1800)
- 山西洪洞人。乾隆前期举人。历官至左副都御史,刑、工、兵诸部侍郎。出任四川、云贵总督。乾隆三十七年(1772)征讨金川土司叛乱,出任钦差大臣,督理粮运。以交通不便,行以六只羊抵米一石措施,招当地民人贩羊至军。屡得皇帝嘉许。嘉庆五年卒。
-
南汉宸(1895-1967)
- 洪洞人。早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需官、参议、政治部主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秘书主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利用合法身份,多次营救和掩护过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高级干部。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在西北做团结杨虎城和张学良的反蒋抗日工作。后在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兼参议会秘书长、华北银行总行经理。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
-
王世英(1905-1968)
- 山西洪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历任上海临时中央局军委代理书记、华北联络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山西省委书记兼省长。是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
西戎(1922-2001)
- 作家。蒲县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延安鲁艺、部队艺术学校学习。后历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山西分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马烽合作)、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
-
赵破奴
- 西汉太原人,曾逃入匈奴,后归汉,任骠骑将军霍去病司马,从出北地击匈奴贵族,有功封从票侯。旋为匈河将军,进击匈奴。后击匈奴,虏楼兰王,封浞野侯。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以浚稽将军率军二万击匈奴左王,兵败被虏,居匈奴十岁,复与其子逃归汉。不久以巫蛊事被族诛。
-
常惠(?-前46)
- 西汉太原人。少时家贫,自请应募随苏武出使匈奴,被一同拘留十余年。昭帝时返国,任光禄大夫。宣帝立,匈奴与车师共侵乌孙,解忧公主上书求救。本始二年(前72年),汉调发大军十五万,次年由赵充国等五将军率领分道出击。他以校尉,持节护乌孙兵五万骑配合汉兵击匈奴,大胜。以功封长罗侯。后奉命返赐乌孙,相机调发西域各国兵攻龟兹,斩姑翼而返。旋任典属国、右将军。
-
王昶(?-259)
- 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初为太子文学。魏文帝时任洛阳典农,垦田特多。后历职兖州刺史、徐州刺史、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司空等。在任广植农桑,仓库充盈。镇守荆州期间,连拒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叛兵。有智略,著有《治论》二十余篇,《兵书》十余篇。卒后谥穆侯。
-
王沈(?-266)
- 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初仕魏为曹爽掾。爽被杀,以故吏免官。后复官,迁侍中。高贵乡公领兵攻打司马昭,暗中给昭报信。高贵乡公被杀,以功封侯,加尚书。出为奋武将军、豫州刺史。魏末,积极参与司马氏代魏的活动。司马炎代魏,进爵为公,加骠骑将军,统洛阳城外诸军事。博学,与阮籍等人共撰《魏书》。泰始二年卒,谥元。
-
王浚
- 王沈子。武帝时,为驸马都尉。惠帝初,出为东中郎将,镇许昌。与贾后合谋,杀害愍怀太子。转宁朔将军,督幽州军。“八王之乱”,联合当地乌丸、鲜卑等少数族,修葺兵器,观望中原的混战,一度出兵讨成都王颖,攻陷邺城。永嘉中,加大司马、大都督。与石勒、刘琨等在冀、幽等地长期混战。后为石勒以诈降计俘杀。
-
郭彰
- 贾南风从舅。太原(今山西太原南)人。与贾充关系亲密。历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封侯。惠帝时,贾后专权,彰亦参与朝政。死于任上,谥烈。
-
王浑(223-297)
- 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魏司空王昶子。初仕魏为曹爽掾,后依附司马昭,官至散骑常侍。晋武帝时,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军事,领兵平吴,以功升征东大将军,封公。累迁司徒,加侍中,录尚书事。元康七年死,谥元。
-
王济
- 王浑子。初仕为中书郎,官至侍中、太仆。文词俊茂,技艺过人,盛名当世。娶武帝女常山公主为妻。性豪侈,以钱千万与王恺赌一牛,得而杀之;又以人乳蒸猪。先王浑死。
-
王湛(249-295)
- 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晋司徒王浑弟。性恬静雅闲,器量宏大,有公辅之望。少历秦王文学掾、太子洗马、尚书郎,累迁汝南内史。元康五年死。
-
王承
- 王湛子。少有重名,清虚寡欲。初仕为骠骑参军,历司空从事中郎。惠帝末,谋迎惠帝从长安还都洛阳,封侯。出为东海太守,政尚清净,不为细察。西晋末,避乱渡江,为镇东府从事中郎。时,渡江名臣有王导、卫玠、周顗、庾亮等,都出于承下,为中兴第一。
-
王述(303-368)
- 王承子。性沉静,不求闻达,年三十未知名。初仕为司徒王导中兵属,历宛陵令、临海太守、扬州刺史。为政清简整肃,终日无事。累至散骑常侍、尚书令、卫将军。太和三年卒,谥简。
-
王坦之
- 王述子。少有重名,为司马昱抚军掾。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左卫将军。简文帝临死,谏帝不应以桓温辅政。孝武帝即位,与谢安共辅幼主。出为徐兖二州刺史、北中郎将,镇广陵。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痛惜。谥献。
-
王恺
- 王坦之子。少历清官,袭父爵。孝武帝末,为侍中、右卫将军。安帝初,弟王国宝专权,王恭等起兵征讨,上书请解职,以与王国宝异母生,又素不和,故得免祸。转丹阳尹。桓玄起兵讨司马元显,领兵守石头城,不久病死。
-
王国宝(?-397)
- 王坦之子,谢安婿。从妹为会稽王道子妃,由是与司马道子游处,得到宠信。司马道子辅政,授中书令、中领军。二人相表里、共擅朝政。安帝初,王恭起兵讨伐,司马道子不能拒而杀国宝以谢罪。
-
王忱
- 王坦之子。少知名,与王恭、王珣等名躁一时,孝武帝太元中,出为荆州刺史、建武将军,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自恃才气,任达不拘,末年尤嗜酒,一饮连月不醒,或裸体而游,每叹三日不饮,便觉形神不相亲。死于任上,谥穆。
-
晋简文顺王皇后(?-348)
- 即王简姬,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东晋光禄勋王遐女。初为会稽王司马昱妃。穆帝永和四年死。孝武帝即位,追尊顺皇后。
-
晋哀靖王皇后(?-364)
- 即王穆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东晋司徒左长史王濛女。哀帝即位,立为皇后。哀帝兴宁二年死。
-
王蕴(330-384)
- 孝武帝皇后父。王濛子。初为佐著作郎,能以贤荐人。出为吴兴太守,甚有德政。累迁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加散骑常侍。太元九年死。
-
晋孝武定王皇后(360-380)
- 即王法慧,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人。东晋佐著作郎王蕴女。孝武帝时,立为皇后。孝武帝太元五年死。
-
王恭
- 王蕴子,孝武帝皇后兄。少有美誉,自负情操高尚,才华出众,常有宰辅之望。初为佐著作郎,历吏部郎。孝武帝以恭为后兄,深得钦重,擢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州军事、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孝武帝死,司马道子、王国宝专权,恭起兵征讨,道子杀王国宝以谢。隆安二年(398),道子设计使恭讨司马尚之,部将刘牢之叛,恭兵败被俘杀。
-
王爽
- 王蕴子。强正有大志。历给事黄门侍郎、侍中。与王国宝有隙。国宝执政,被免官。兄王恭起兵讨王国宝,为宁朔将军,参预军事。王恭失败,爽被杀。
-
唐邕(?-?)
- 晋阳(山西太原市)人。在北齐执典兵机。历任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封晋昌王。北齐武平七年(576年),北齐幼王高恒为北周军大败于平阳(山西临汾县西南),狼狈归邺(河北临漳县)。安德王高延宗即位,即为宰辅。晋阳城陷,皆降北周。北周依例授之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卒于凤州(陕西凤县)。唐邕善书能文。北齐时,邺都近邑勒经造像多出其手。
-
唐俭(580-656)
-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高祖李渊初起兵,即随李世民为行军司马。唐武德九年(626年),为内史舍人,迁中书侍郎,特加授散骑常侍。同年,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封莒国公。贞观初年,授民部尚书。显庆元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曰襄。陪葬昭陵。
-
狄仁杰(607-700)
- 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举明经。高宗时,任并州法曹参军、大理丞、侍御史等职。武周初,转文昌右丞。出任豫州、宁州刺史等,所至皆有政绩。武周天授二年(691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被来俊臣诬害,免死贬为彭泽县令。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契丹陷冀州,攻瀛州,河北震动,魏州告急。起任魏州刺史,安抚州民,智退敌军,州民德之。同年,复相位。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入侵,又以副帅安抚大使职率军驱走突厥,河北遂安。其禀性耿介,敢于谏争,以不畏权势著称。荐人以贤才为重。久视元年病逝,谥文惠。追赠司空,封梁国公。
-
石敬瑭(892-942)
- 沙陀族。后晋高祖。太原人。出身边将世家。后唐明宗时受到信任,历保义军、宣武军、天雄军、河东节度使等职。公元936年拒命由太原移镇天平,以向契丹称臣认父为条件,引契丹兵击败末帝所派唐军,并被册立为大晋皇帝。后晋政权正式建立,不久灭掉后唐,定都开封。在位期间,内部变乱频生,向契丹割让燕云等地,输岁币三十万,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
后晋出帝(914-?)
- 又称少帝,即石重贵。石敬瑭侄。以谨厚、善骑射被过继为子。敬瑭称帝后伐洛阳,他留守太原。天福三年(938)任开封尹,封郑王,后又改封齐王。七年(942)继位,在位共四年,骄奢淫逸,任用非人,其间契丹屡侵,最后晋军兵败,开封被占,后晋灭亡。他被俘后迁至建州。
-
石延煦(?-?)
- 后晋出帝长子。历为郑州刺史、齐州防御使、镇宁军节度使等职。出帝以赵在礼最富,令他娶在礼女为妻,一婚而费钱十万。后晋被灭,随出帝北迁。
-
刘知远(895-948)
- 后汉高祖。太原人。先祖为沙陀部人,后世居于太原(今属山西)。初为后唐明宗偏将,石敬瑭镇守太原,被任为牙门都校。后晋建立,曾典禁兵及领数镇节度使,后拜河东节度使,封太原王、北平王。公元947年后晋为契丹所灭,他称帝于太原,派兵平定河东及河南等地,定都开封,国号大汉,建立后汉政权。在位不足一年即卒。庙号高祖。
-
后汉隐帝(931-950)
- 即刘承祐。后汉高祖次子。刘知远镇守太原,他被署为节院使,后汉建立,授左卫大将军,封周王。高祖死,遂即位称帝。在位两年,其间曾平定李守贞反叛;郭威势力逐渐增强,自邺都起兵,击败京师守军,隐帝被杀。
-
后汉高祖皇后(?-947)
- 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晋时封魏国夫人。后汉高祖即位,她出内府资财赏军,遂不扰民间,被册封皇后。隐帝即位,尊为皇太后。郭威执政,以她的名义发布政令,后周建立,又上尊号德圣皇太后,居于太平宫。
-
薛怀让(892-960)
- 祖先为戎族,徙居太原。历仁后唐、晋、汉、周为武官。显德五年(958),告老,以太了太师致仕,后封杞国公。性好畜养驼马,朝夕阅视以为娱乐。宋建隆初卒,童仆皆剺面以哭。赠侍中。
-
张从恩(898-966)
- 并州太原人。后晋初,外戚擢为右金吾卫将军,不久,迁北京副留守。历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行营兵马都监。投后汉,拜右卫上将军。后周初,迁左金吾卫上将军,加检校太师,封褒国公。入宋,改封许国公。乾德四年(966)卒。
-
李洪信(902-975)
-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少善骑射。后唐时,为朱弘实爪牙。后晋初,任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后汉时,隶高祖麾下,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乾祐中,趁内乱,杀马步军都校聂召诸人,并诬奏谋反。后周文顺初,加同平章事。从世宗北征,任合流口部署。乾德五年(967),改左骁卫上将军,以本官致仕,卒。
-
李洪义
- 原名洪威,洪信弟。后汉初,授护圣左厢都校、领岳州防御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武信军节度使。郭威起兵,以河桥降。避周太祖讳,改名洪义。广顺初,权知宋州节度使,不久拜归德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权许州,世宗即位,加兼侍中,显德末,迁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宋初,加兼中书令。
-
李万超(904-975)
- 并州太原人。幼孤贫。后晋时,应募隶军籍,迁军校。开运中,从杜重威拒契丹于阳城,以战功迁肃锐指挥使。后周太祖即位,以都壕砦使,从征慕容彦超,授洺州团练使。宋初,入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左骁卫大将军,卒。
-
王全斌(908-976)
- 并州太原人。历仕后唐、晋、周。宋初,与慕容延钊讨李筠叛乱,以战功拜安国军节度使。乾德二年(964),以西川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师伐后蜀,败蜀军,克剑门。孟昶奉表乞降,入成都城,强夺妇女、货财,激起蜀军兵变,贬授武宁军节度使,至镇数月死,赠中书令。
-
慕容延钊(913-963)
- 太原人。少以勇闻名。后周,恭帝即位,以战功,升任殿前副都点检。宋建隆初,握重兵,屯真定,授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参与平定李筠叛乱,加兼侍中。建隆四年(963),以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兵南征。后加检校太尉。卒赠中书令,追封河南郡王。
-
罗彦瓌(923-969)
- 并州太原人。后晋时,以骁勇补兴顺指挥使。历仕后汉、后周。陈桥兵变,因翊功授控鹤左厢都指挥使。从平泽潞,升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建隆二年(961),出为彰德军节度使。乾德二年(964),以安国军节度使,与李继勋大破契丹。四年(966),与田钦祚大败北汉兵于静阳。
-
药元福
- 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幼善骑射。后唐时,为天平内外军都指挥使。后晋开运时,契丹来犯,与李守贞等战于阳城,大败契丹,任威州刺史。后汉乾祐中,击败蜀兵,以功迁淄州刺史,后周时,授陈州防御史。加检校太尉,移镇陕州。入宋,加检校太师,老当益壮,时称骁将,卒。
-
石曦(920-993)
- 并州太原人。后晋高祖弟韩王晖子。天福中,为右神武将军。历仕后汉至后周,为右武卫,左神武二将军,恭帝即位,为左卫将军。宋开宝八年(975),率师败南唐军二千余于袁州。历右神武、右羽林大将军,连知孟、襄二州,迁领诚州刺史,官至右龙武军大将军。
-
吴廷祚(918-971)
- 并州太原人。好学,聚书万卷,信奉佛教。初事后周太祖,为亲校,累迁皇城使。世宗时,官至枢密使。宋初,加同中书门下二品。建隆初,参与平定枢密筠、李重进之乱,为东京留守。三年(962),出任雄武军节度使。乾德二年(964),改镇京兆。卒,赠侍中。
-
吴元扆(962-1011)
- 廷祚第四子。娶宋太宗女蔡国公主为妻,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历知河阳、鄯州观察使、武胜军节度使。性谨慎谦让,在藩有忧民心,所得禄赐,多给亲族孤贫。卒,赠中书令。
-
郭守文(935-989)
- 并州太原人。初隶后周太祖帐下,补左班殿直。宋初,迁西头供奉官。从潘美征岭南,擒刘鋹,迁翰林副使。从曹彬平金陵,送李煜至汴京。征太原,与梁迥率兵击败刘继元。大破辽兵于满城,以战功迁东上閤门使、领澶州刺史。大败西夏人扰边,银、麟、夏三州归附者达百二十五族、万六千余户。累官至北面行营都部署兼镇定、高阳关两路排阵使。
-
石普
- 太原人。少随父事太宗于藩邸,以谨信见亲。累迁内殿崇班。参与镇压李顺、王均等起义有功,迁冀州团练使。历保州兵马钤辖、永兴军副都总管等。抵御契丹、西夏,固守边防,颇有建树。凡攻战,闻敌所在即弛赴。拜河西军节度使知河阳。坐事安置房州。普性刚强,有胆略,颇通兵书,阴阳、星历、六甲等,骁勇善战。后以左卫大将军卒。
-
宋真宗刘皇后(969-1033)
- 祖籍太原,后徙益州华阳。真宗即位,入为美人。大中祥符中,进德妃。李宸妃生仁宗,竟取为己有。晓书史,闻政事。天禧四年(1020)真宗久病居宫中,事多取决于后。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政事,权取处分。仁宗年幼,太后称制十一年,虽政出宫闱,号令严明。卒,谥章献明肃。
-
宋真宗郭皇后(976-1007)
- 太原从。太宗时,封鲁国夫人,进封秦国春人。真宗嗣位,立为皇后。景德四年(1007),从幸西京还,病死,谥庄穆。仁宗即位,改谥章穆。
-
呼延赞(?-1000)
- 并州太原人。小为骁骑卒,补东班长,迁骁雄军使。太平兴国中,以铁骑军指挥使从太宗攻北汉,率先登城。雍熙末,加马步军副都军头。咸平二年(999),为行宫内外都巡检。次年,命掌元德皇太后园陵护仪卫,还而卒。赞有胆勇,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四字,又于诸子耳后刺字:“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
王凯(?-?)
- 全斌曾孙。初为三班奉职。赵元昊扰边,徙麟州都监,边战皆捷。立有战功,遂领贺州刺史。后历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环庆、并代、定州长路副都总管、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等。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士卒,临阵督战,士卒畏服。
-
王诜(1036-?)
- 字晋卿,凯孙。能诗善画,娶蜀国第公主为妻,官至留后。
-
王琼(?-1532)
- 太原人。成化进士。官工部郎中。出治漕河,以敏练著称。正德中,历任户、兵部尚书。有心计,明习国计,人以为有才。嘉靖七年(1528),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陕西三边军务。功最多。与彭泽并有才略,相互功击中伤不已。十一年卒官。赠太师。
-
刘裕民(1915-1970)
- 太原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夏县县长、太岳军区公分区政治部主任、太岳四专署专员、太岳行署副主任。建国后,历任福建省实业厅、工业厅厅长,建筑工程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
-
王熙春(1919-2006)
- 京剧女演员。太原人。六岁随父母学戏。九岁从师习青衣、花旦、刀马旦。1936年后在南京、汉口、上海、香港等地搭班演出。1946年后,参加上海、香港新华、永华影片公司拍摄《香妃》、《红粉金戈》、《第三代》、《生与死》等影片。建国后,历任上海市人民京剧团、上海京剧院、陕西省京剧院、安徽省京剧团演员。代表剧目有《凤还巢》、《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
郭淮(?-255)
- 太原阳曲人。建安时举孝廉。后历官雍州刺史、车骑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等。统军有才,善出奇谋,数破蜀军进攻。卒后谥贞侯。
-
张永德(928-1000)
- 并州阳曲人。后周世宗时,从征南唐、契丹,以战功擢为殿前都点检。后解兵柄,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初,加兼侍中,授武胜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977)来朝,拜左卫上将军,进封邓国公。真宗即位,封卫国公。咸平中,授检校太师、彰德军节度使、知天雄军。永德懂天文,笃信方术,宋太祖待礼,卒,赠中书令。
-
周瑄
- 阳曲人。由乡举入国学。明正统中,授刑部主事,善治狱。十三年(1448)升员外郎。十四年,请求随同英宗北征,六师覆没,受伤归。景泰元年(1450),因推荐超升为刑部右侍郎。出赈顺天、河间民饥,有劳绩,转任左侍郎。时数兴大狱。他委曲开导劝说,多所匡正,主张宽恕,不为深究,与孔文英并称长者。天顺七年(1463)代掌工部事。成化中任右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督南京粮储,宿弊为清。管刑部,狱无滞囚,卒,赠太子少保。
-
周经(1439-1509)
- 刑部尚书瑄子。明天顺进士。授检讨。成化中,官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中,历官礼、吏部左、右侍郎、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宽拖欠、缓征赋税、裁节冗滥。刚正耿直,好强谏,虽获重责也在所不惜。宦官、贵椒惧而恨。十三年,乞休。武宗即位,召为南京户部尚书,未任。正德三年(1508),召为礼部尚书。受事数月谢病去。卒,赠太保。
-
傅山(1607-1684)
- 祖籍大同。隶籍阳曲。别署名多达四十三个。自幼颖异。善诗文,工书画、金石,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尤精医术。清康熙中征博学鸿词科,被迫至京,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带病辞归。他用佛学解释《庄子》,用训诂诠注《墨子》等,不拘泥于传统之见,开清代子学研究新风。与顾炎武、阎尔梅等交往甚密。诗文书画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
郭澄(1907-1980)
- 阳曲人。字镜秋。193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系。曾任三青团山西支团部干事长、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副主任委员。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秘书长,台湾“国民大会”秘书长。是国民党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常委。
-
乔松年(?-1875)
- 山西徐沟(今清徐)人。道光进士。官历江苏知府、西淮盐运使至安徽、陕西巡抚。咸丰、同治中,先后在江苏、安徽、陕西诸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小刀会、捻军,办理江南、江北军饷粮台。英、法联军入侵津、京,曾自请赴畿辅督兵抗战。同治十年(1871)任河东河道总督,主张放弃清江浦黄河故道,就新河道筑堤束水,在利津入海。光绪元年卒。
-
郭承基(1917-1997)
- 矿物化学家、地球化学家。清徐人。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47年至1952年为日本京都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地学部委员。开拓了我国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
-
白重赞(909-970)
- 宪州楼烦人。原为沙陀部族。后汉乾祐中,以功领端州刺史。后周时,世宗征刘崇,他率部力战,授保大军节度使,官至彰义军节度使。入宋,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后任左千牛卫上将军。
-
赫连勃勃(?-425)
- 肆卢川(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铁弗部,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十六国时夏国建立者,历史上著名暴君之一。公元407-425年在位。初姓刘,初仕后秦姚兴,深得器重,常参预军国大议,为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晋安帝义熙三年(407),脱离后秦,自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建元龙升,署置百官,改姓赫连氏。义熙九年,发民十万户,蒸土筑城,名曰“统万”(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白城子)。义熙十三年,伐长安。赫连勃勃既得关中,正式称帝,改元昌武,仍都“统万城”。常领兵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征发徭役,刑杀无度,上下紊乱,民不堪命。宋文帝元嘉二年死。
-
赫连昌
- 赫连勃勃子。父时,封太原公,授前将军,常率军征战。宋文帝元嘉二年(425),继父立为大夏王。元嘉五年,被北魏所俘,后以谋反罪被杀。
-
赫连定
- 赫连勃勃子。勃勃称大夏天王,封平原公。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兄赫连昌被魏所俘,逃奔平凉,即天王位。元嘉八年,避魏西迁,被吐谷浑所俘,夏亡。后被吐谷浑送交北魏,于平城被杀。
-
元好问(1190-1257)
- 太原秀容(山西忻州市)人。鲜卑族。曾在遗山(山西定襄县城东北)读书,自号遗山山人。金兴定进士。正大三年至八年(1226-1231)先后为镇平令、内乡令、南阳令。天兴初擢尚书省掾,不久,除左司都事,转左司员外郎。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春,被蒙古军羁山东聊城,后移居冠氏(山东冠县)四年。蒙古太宗十年(1238年)返故里,过遗民生活。其诗揭露现实黑暗,同情人民疾苦,扭转风花月露诗风,成就甚大。
-
霍士廉(1910-1996)
- 忻州人。曾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中共鲁中区委书记、沂山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处长。建国后,历任浙江省副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农业部部长、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山西省顾委主任。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
黄志刚(1916-2009)
- 忻县(今忻州)人。曾任中共神池县委书记、晋西北中心地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临汾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候补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部长,华北局候补书记,中共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天津市委第二书记,天津市第六届政协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
张挺(1922-2018)
- 忻县(今忻州)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指导员、山东军区师后勤处政委。新开岭兵工总厂厂长兼政委。建国后,历任东北军工部兵工厂、第二机械工业部兵工厂厂长、党委书记,第一、第三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第四机械工业部计划司司长、副部长,电子工业部部长。
-
刘云山(1947-)
- 山西忻州人。1971入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师范学校。1968年至1975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把什学校教师、土默特右旗旗委宣传部干事。1975年至1982年任新华通讯社内蒙古分社农牧组记者、副组长、分社党组成员。1982年至1984年任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党组副书记。1984年起,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兼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书记、赤峰市委书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赤峰市委书记。1993年后,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
梁璟
- 字廷美。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天顺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成化时,官都给事中、陕西左、右布政使。项忠征荆、襄、驱使流民复业,他弹劾其纵兵逼迫。建议顺天永平二府分设一巡抚。先后在陕十五年,有政绩,孝宗时,官右副都御史,湖广、四川巡抚,南京户部尚书。致仕归。卒。
-
李福达
- 崞(治今山西原平北)人。初坐王良、李鉞党,戍山丹卫。逃还,更名午,为清军御史所查出,再戍山海卫。复逃居洛川,以弥勒教诱民邵进禄等谋乱。事觉,进禄伏诛,福达先还家,得免。更姓名张寅,来往于徐沟间,输米得太原指挥使,被武定侯郭勋信任。其仇人薛良讼诉于山西巡抚马录,按向得实。与子大仁、大义、大礼皆被杀。史称“李福达狱”。
-
徐永昌(1887-1959)
- 山西省崞县(今山西原平)沿家沟村人。民国党二级陆军上将。曾任山西省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军令部长、国防部长及“总统府”资政等职。
-
赵尔陆(1905-1967)
- 山西崞县(今山西原平)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二十八团辎重队队长、红一军团后方部部长、红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晋冀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全国解放后,先后任政务院第二、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
黎玉(1906-1986)
- 山西崞县(今山西原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市政工作委员会书记,北平市委职工部部长,天津市委、直中特委、唐山市委书记,冀鲁豫边区特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副书记,华东军区副政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上海市人民政府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副部长。
-
贾福海(1914-2004)
- 地质学家。崞县(今原平)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曾任资源委员会副工程师。建国后,历任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在指导上海地面沉降的研究、长江三峡坝址最终报告的编写、天津城市供水勘察等重大科学研究工作中作出了贡献。后对中国玄武岩地区的地下水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
傅全有(1930-)
- 崞县(今原平)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西北野战军副连长。参加了宜川、兰州等战役。1947年在延清战役中立一等功。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营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历任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6月7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
陈明山(1931-2021)
- 崞县(今原平)人。1946年参加八路军。参加了晋北、西南等战役。1954年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卫士长、警卫副官。1956年毕业于第三海军学校。后任海军舰艇中队指导员、大队参谋长、大队长、支队长。1978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海军舰队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
张工(1935-)
- 崞县(今原平)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科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处科长、副秘书长、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委。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为中将。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
郭宗韬(?-926)
- 字安时。代州雁门(山西代县)人。五代唐大臣。初为教练使,迁中门副使,专典机务。入后唐,加检校太保、守兵部尚书,充枢密使。灭后梁,功拜侍中兼领镇、冀州节度使,进封赵郡公。
-
扈彦珂(886-960)
- 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后晋天福中,补河东节度左都押衙。后汉时,擢为宣徽南院使,以功授护国军节度使。周世宗嗣位,改左卫上将军。显德三年(956),以老病上章求退,以太子太师致仕。建隆初卒。
-
杨存中(1102-1166)
- 本名沂中。代州崞县(今山西代县西南)人。绍兴元年(1131),随张俊讨李成,以功升宣州观察使。后官至殿前都指挥使,权宠日盛,以太师致仕。卒,追封和王,谥武恭。
-
萨都剌(1272-?)
- 先世随蒙古军东来,父居雁门(山西代县),遂为雁门人。蒙古族。元泰定进士,官淮西江北道,晚年寓居武林,后入方国珍幕府。其诗多写自然景物,文辞雄健,流利清婉,词亦有名。
-
张凤翼(?-1636)
- 代州(今山西代县)人。万历进士。授户部主事。天启时,历任辽东巡抚,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专主守山海关。崇祯三年(1630)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升兵部尚书。七年,清兵入寇山西、大同、宣府境。帝怒,命戴罪视事。九年,清兵自天寿山后入昌平,胆怯不敢战,于是宝坻,顺义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被弹劾,服毒死。
-
孙传庭(1593-1643)
- 代州振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沈毅多筹略。万历进士。崇祯九年(1636)任陕西巡抚。设方略,击擒高迎祥于盩厔黑水峪。因得罪杨嗣昌,屡为所阻。京师戒严,召入卫,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诸镇援军。与嗣昌及中官高起潜不合。甚忧郁。耳聋,托病乞休。嗣昌弹劾其托疾,帝怒,斥为民,下狱三年。嗣昌败,起兵兵部右侍郎,大集诸将于关中,斩贺人龙,威振三边,升兵部尚书,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北军务。李自成破南阳、潼关,力战死。
-
冯光裕
- 山西代州人。康熙后期举人。历官云南永北知府、贵州布政使、湖南巡抚。雍正中,抚绥永北、东川、乌蒙等处少数民族。用兵贵州苗疆,督理军饷。乾隆四年(1739)用兵湖南,平定叛乱。
-
贾久民(1912-1996)
- 代县人。1931年参加抗日救国会。193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冶金系。1937年参加牺盟会。曾任山西新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共太行区党校副校长、长治地委副书记、焦作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南平地委书记,福建省交通厅厅长,福州大学校长,福建省副省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李启明(1915-2007)
- 神池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曾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处长,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陕西省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云南省委第二书记、云南省第四届政协主席、中共云南省顾委主任。
-
徐继畲(1795-1873)
- 山西五台人。道光进士。官历御史、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太仆寺少卿。道光、咸丰中,屡上疏言时政得失,请简教令、则例、处分;行节俭,开言路。后在山西督办防堵太平军事宜,再总办各府州团防,镇压捻军、回民起义。同治二年(1863)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三年后辞官。同治十一年卒。
-
赵承绶(1891-1966)
- 山西五台县槐阴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他是阎锡山系下晋绥军骨干将领之一,曾任晋绥军骑兵司令、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山西省政协委员。
-
杨爱源(1886-1959)
- 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山西省五台县门限石村人。别号革非。系晋军主要将领。跟随阎锡山三十多年,历经晋绥军的发展、壮大与衰亡,先后担任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等职。曾获二等云麾勋章、晋授一等云麾勋章、二等宝鼎勋章、晋授一等宝鼎勋章、胜利勋章、忠勤勋章。1948年,从上海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
王靖国(1893-1952)
- 国民党陆军中将。山西五台新河村人。别号梦飞。山西统治者阎锡山手下的实权人物,是铁军组织“三三铁血团”的组织者。曾任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第十兵团总司令、太原守备司令。1949年4月,在太原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
-
徐向前(1901-1990)
- 山西五台永安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少时因家庭贫困失学,到杂货店当学徒。后考入山西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参加进步活动。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参加东征作战。1927年春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工兵大队大队长。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后被派赴广州,任工人赤卫总队第六联队队长,参加广州起义。
-
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派往鄂东北。1930年春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1年7月任红四军军长,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等四城,威震武汉。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红四军军长。1932年10月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胜利地进入四川北部。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领导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连续指挥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作战,取得重大胜利。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春指挥强度嘉陵江等战役。5月率部长征。同中央红军会师后,拥护中共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7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率右路军北上。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8月再次率军北上。会宁会师后,奉命率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奉命率部继续西进。虽经全军浴血奋战,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严重受挫。1937年夏绕道转到陕北。
-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临汾战役、晋中战役。1949年3月任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组织指挥解放太原。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等职。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届政治局委员,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赖若愚(1910-1958)
- 中国工会领导人。五台人。北平工学院肄业。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军委书记、山西省特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晋中地委书记,太行区委组织部部长、区委书记。1949年出席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年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和第七、八届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
郑季翘(1912-1984)
- 五台人。清华大学肄业。1932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5年加入左联。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曾任晋察冀边区救国报社社长、《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部长,察哈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红旗杂志社常务编委,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秘书长。
-
班壹
- 秦末汉初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楚令尹子文后裔,楚人谓虎为“班”,故其后人以班为氏。秦始皇晚年,他避乱于楼烦,畜牧马牛羊多至数千群,以财称雄于边郡,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余岁。
-
慧远(334-416)
- 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俗姓贾。东晋名僧。初学儒,尤善老庄之学,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年)出家。太元六年(381年)入庐山,驻东林寺传法。元兴元年(402年),与刘遗民等在阿弥陀像前立誓,向往西方净土,创“白莲社”,倡“弥勒净土法门”,宣称人死后可往西方“净土”,故被后世净土宗尊为始祖。
高君宇(1896-1925)山西静乐人,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原名高尚德,字锡三。1913年,高君宇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李大钊的学生和助手。1920年冬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组织负责人之一。1920年与邓中夏等共同发起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5月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二届中央委员。1924年回山西筹建共产党组织。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 白扑(1226-约1306)
- 字太素,号兰谷。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全本流传下来的仅有《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3种。白朴还是著名的散曲作家和词人。
-
陈奇瑜
- 保德州(今山西保德)人。万历进士。崇祯五年(1632)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尽平群盗,威振关陕。又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湖南、湖广、四川军务,专办“流贼”。农民起义军被围兴安车厢峡,用重宝贿奇瑜左右及诸将帅,伪请降。出栈道,复反。被弹劾,除名,戍边。后卒于家。
-
马玉涛(1936-)
- 女高音歌唱家。保德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演唱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歌剧《刘胡兰》选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歌曲《马儿呀你慢些走》、《献给敬爱的周总理》。
-
阎锡山(1883-1960)
- 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永和堡(现属定襄县)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省长。1927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平津卫戍总司令、内政部部长。1930年与冯玉祥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1932年后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兼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1949年6月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自辛亥革命后,总揽山西军政大权,统治达三十八年之久,成为山西的“土皇帝”。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是国民党中央常委。
-
薄一波(1908-2007)
- 山西定襄蒋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太原地委组织部部长,参加领导太原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曾三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36年8月出狱后,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抗日战争时期,通过阎锡山建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简称决死队)。1937年11月率决死队第一纵队开赴晋东南地区,任政治委员。配合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1939年十二月兵变时,使所部摆脱阎锡山的控制,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此后,历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治委员、晋冀鲁豫边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太岳区委书记。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参与组织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华北军区政治委员,后兼任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平津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财政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
牛佩琮(1909-1990)
- 山西定襄人。清华大学研究院肄业。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副纵队长,太岳行署主任。建国后,历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财贸小组副组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
马洪(1920-2007)
- 经济学家。定襄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建国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体改委顾问,国务院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主任。
-
刘仰峤(1911-1980)
- 岢岚人。1930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后参加左联。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四纵队总队主任、纵队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延安中央党校秘书处处长,中原军区分区政委,中共鄂豫区五地委书记,第二野战军前委秘书处处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副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地区工作部副部长、西南地区工业交通部秘书长,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副部长,武汉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副校长,中共湖北省委、河南省委书记,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文物管理局临时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教育部副部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杨思忠
- 平定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礼科给事中。二十九年,孝烈皇后大祥。欲预祧仁宗,附后太庙。尚书徐阶以为非礼,思忠力赞,帝怀恨,每当升迁,则报罢。逾三年,帝摘他疏中语,诘为不成文,受杖一百,斥为民。隆庆元年(1567)起掌吏科。后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致仕卒。
-
石评梅(1902-1928)
- 女小说家、散文家。山西平定人。1919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音乐系。1923年毕业后任师大附中教员兼女子部主任。其后转入春明女校任教。1925年因其挚友高君宇病逝,写下许多悼念散文和小说,文笔清丽,凄惋动人。
-
张沛霖(1917-2005)
- 物理冶金专家。平定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45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谢菲尔德大学冶金系博士学位,并获该校冶金研究布仑吞奖章。1951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核燃料局总工程师,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在我国核燃料冶金、反应堆材料、核燃料元件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
王谦(1917-2007)
- 平定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秘书长、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山西省省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重庆市委第一书记。
-
池必卿(1918-2007)
- 平定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曾任太行二地委书记、晋中区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榆次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太原市委第一书记、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天津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第二书记、贵州省委第一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
-
高长虹(1898-1949)
- 诗人、小说家。原名高均,笔名成钧等。山西盂县人。1924年到北京编辑《国风日报》副刊《狂飚周刊》等。次年参加鲁迅发起组织的莽原社,编辑《莽原》周刊。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任哈尔滨外语学院德文教授。有《高长虹文集》。
-
聂翁壹
- 姓聂,名壹,因年老称翁壹。西汉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常私运货物出境与匈奴贸易。汉武帝欲反击匈奴,令他伪装私商暗通情报与匈奴单于,诈称马邑空虚可袭,以诱匈奴率兵入塞中伏,企图一举将其击败。匈奴单于率十万骑入塞,发现其诈,中途退回。此后,匈奴绝和亲,常入边掠杀吏民,然双方尚通关市。
-
张辽(169-222)
- 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字文远。三国时曹操名将。初属吕布,后归曹操。从曹操攻袁谭、袁尚及乌桓,数有战功。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合肥。张辽遂募集敢死士卒八百人,突入吴营,大败吴军。不久孙权撤军,张辽又率精锐将孙权等围困于逍遥津(合肥市区),几乎生擒孙权。曹操赏其功,拜征东将军。曹丕称帝,封晋阳侯。后率军攻吴,病死江都,谥刚侯。
-
尉迟恭(585-658)
- 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字敬德。隋末从军。以后为刘武周偏将。李世民击刘武周,尉迟恭降唐。参加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功卓著,曾数次救李世民脱险。唐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射杀齐王李元吉。贞观元年(627年),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旋授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突厥,后出任襄州都督等职,改封鄂国公。晚年笃信方术,以声乐自娱。卒,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
郑相公
- 朔州卫(今山西朔州)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御史。世宗嗣位,力言不可加兴献帝皇号,嘉靖时,任辽东按察使、通政参议、大理寺丞、南京太仆少卿。三年(1524)帝欲尊亲生父亲称考兴献帝,立庙宫中。他偕同官力争不可,偕廷臣伏阙哭谏。时争“大礼”诸御史中,他言最切中。受廷杖复职。因病弃官归。后诏用不赴,卒。
-
戎子和(1906-1999)
- 平鲁(今山西朔州)人。山西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牺盟会。曾任牺盟会执行委员会常委,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兼财政厅厅长,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建国后,历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王家屏(1538-1603)
- 大同山阴人。隆庆进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万历时,历官侍讲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参预机要。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十九年王锡爵省亲归乡里,遂为首辅。惟诚秉公,百司执事,一无所挠。性忠诚,好直谏。册立储君日期数改,中外议论纷纷。家屏力请实践许诺,以塞众口,帝不悦,屡乞归。卒年六十八,赠少保。
-
麻贵
- 大同右卫(今山西右玉)人。由舍人从军,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升大同新严保参将,寇入,拒战有功。万历时,历任大同副总兵、右都督、辽东镇守。曾讨平哱拜反,赴援朝鲜抗倭。托病辞官归。为将屡有战功。时称良将。
-
麻锦
- 贵兄。少从父行军作战,有战功。历官宣府击将军、大同参将。有勤王功。隆庆初,进大同副总兵。与弟贵并有保境功。卒于宣府游击总兵官。麻氏多将才。人因此比为铁岭李氏,曰“东李西麻”。
-
麻承勋
- 锦子。历官辽东副总兵、都督佥事、南京后府佥书。
-
麻承恩
- 锦从子。历任都督同知、宣府、延绥、大同总兵官。以勇力闻名。后起用赴援辽东。屡退避,下狱论死。诏缴纳马匹可免罪,遂家破。
-
郭崇(908-965)
- 初名崇威。应州(今山西应县)人。沉默寡言,有方略,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时,为应骑军都校。刘知远起兵,为前锋。从郭威平河中,以战功升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加同平章事,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宋初,加兼中书令。卒,太师。
-
郭守璘
- 崇子。其妻即明德皇后之姊。为洛苑副使。其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其女为仁宗皇后。天圣三年(1025),诏赠守璘太尉、宁国军节度使,允恭为太傅、安德军节度使。后加赠守璘永清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允恭为忠武军节度使兼侍中。
-
宋仁宗郭皇后
- 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天圣二年(1024)立为皇后。与尚美人等争宠,仁宗怒而废后。诏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宁宫,死后,追复皇后。
-
于成龙(1617-1684)
- 永宁(今山西离石)人。明崇祯间举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后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武昌知府、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江南、江西总督等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调任江苏、安徽巡抚。为官崇实,捕盗、蠲荒、赈灾、兴学、革除弊政,所至多有声誉。清廉刚直,好微服私访,善治狱,执法严正,不徇私情。有“天下廉吏第一”之称。康熙二十三年四月十八日病卒。康熙帝亲自写碑文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赠为太子太保。
-
于准
- 两江总督于成龙孙。荫生。历官四川布政使、贵州巡抚、江苏巡抚。康熙中,督兴贵州义学,请豁江苏滨江沿海坍没田赋,颇有政绩。雍正初年卒。
-
贺昌(1906-1935)
- 山西离石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工农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常务委员兼劳动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分会委员。1935年在会昌河畔与敌作战时不幸牺牲。
-
辛仲甫(927-1000)
- 汾州孝义人。后周时,为郭崇幕僚。入宋,又随郭崇为平卢军节度判官,改任郓、齐观察判官,累雪民冤。乾德五年(967),知光州,旋改知彭州。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欲留塞北,乃言:“义不可留”,还知成都府,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府所实行的酒类专卖制度),为政尚宽简,蜀人得以安。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太子太保。
-
赵昌言(945-1009)
- 汾州孝义人。太平兴国进士。通判鄂州。入为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雍熙末,河朔用兵,昌言多条上边事,为枢密副使。旋坐贬宗信军节度行军司马。出知天雄军,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王小波、李顺起义,多议抚慰,昌言独请发兵镇压,出任川峡马步军都部署。改兵部侍郎,知永兴军。徙知天雄军。官至户部侍郎。少有大志,刚愎自用,对僚吏傲慢,喜推荐后进,敢谏无所畏避,所至以威断立名。卒,赠吏部尚书。
-
马烽(1922-2004)
- 作家。孝义人。建国后,历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刘胡兰传》,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青人》等。
-
彦克(1924-2003)
- 作曲家。孝义人。1938年在吕梁抗战剧团任团员。曾任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分队长、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自卫报》随军记者、第四野战军保卫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临江、辽沈等战役。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广州军区文工团歌舞团团长。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歌曲《进军号》、《骑马挎枪走天下》,表演唱《库尔班大叔你上哪》(与人合作)分别获1952年、1959年、1964年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优秀创作奖。曾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创作。有《彦克歌曲一百首》。
-
梁艳(1961-)
- 女子排球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孝义人。1979年被选入国家队。其所在的中国女子排球队,曾获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三、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九、十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九、十届亚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和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
-
田绍斌(933-1009)
- 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仕后周,补骁武副指挥使。入宋,攻李筠,以功迁龙捷指挥使。从征扬州,下荆湖,平岭南,攻后蜀,皆从行。淳化中,为河中、同、丹、坊、鄜、延、横岭蕃界巡检使。咸平二年(999),为镇、定、高阳关路押先锋。契丹来犯,傅潜畏惧,不敢出击,绍斌三驰书于潜:“边众大至,慎无穷追”。为御史台鞫问,黜为左卫率府副率。后官至巩县都监。
-
王嗣宗(944-1021)
- 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开宝进士,授京西转运使,除盐铁使,改左谏议大夫,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历来西边市马,供给北边将士,瘦马即送京师,道远多死,嗣宗以汾州连楼烦诸监,水草丰美,可就地放牧,诏从其奏,召拜御使史中丞。大中祥符间,历权判要以吏部铨,耀州观察使、知永兴军府等。以知邠州兼邠宁环庆路都部署,召还,授枢密副使、检校太保,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致仕。卒,赠侍中,谥景庄。
-
狄青(1008-1057)
- 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善骑射。治军有道,明赏罚,与士卒同饥寒劳苦。北宋时行伍出身,宝元初,为延州指挥使,常为先锋。在对西夏战争中屡立战功,为范仲淹赏识,授以《春秋左氏传》,遂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以功累蒙迁擢,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陕西延安市)。皇祐中,擢枢密副使。皇佑四年(1052年),侬智高起兵反宋。上表请行。以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于翌年正月抵邕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境。在元宵之夜,偷渡昆仑关。十八日与侬智高大战于归仁铺(均在南宁市东北角),破敌而还,拜枢密使。嘉佑元年(1056年)被中伤出判陈州(河南淮阳县)。病死。赠中书令,谥武襄。
-
李浩
- 北宋时人。祖籍绥州(今陕西绥德),徙居西河。以父荫,从军破侬智高。韩绛守啰兀城,浩领兵与西夏战于赏堡岭川,取胜。积官供备库副使、广西都监。著《安边策》,谒王安石。从章惇于南江,败蛮酋长田元猛等,遂城懿州。又攻黔江蛮,复城黔江。以军功擢引进副使、熙河钤辖,迁东上閤门使。除知河州,安抚洮西。宋军分五路大举进攻,遂率前军挺进,复兰州。哲宗即位,拜忠州防御使、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都虞候。官至知兰州。卒,赠安化军留后。
-
冀朝鼎(1903-1963)
- 汾阳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期间,主办《今日之中国》和《美亚杂志》,参加了留美学生响应国内五卅运动的反帝斗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和第一、第二次世界反帝同盟大会。并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国驻赤色工会国际代表团工作。1929年在美共中央中国局、美共《工人日报》工作。1941年回国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任国民党政府平均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政务院外资管理局局长、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逝世后,家属遵嘱将近两千册书籍和数百件珍贵文物献给国家。
-
冀朝铸(1929-)
- 汾阳人,冀朝鼎弟。美国哈佛大学肄业。1950年回国。后入清华大学学习。历任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翻译,外交部翻译室科员、副主任,驻美国联络处参赞,外交部国际条法司、美大司副司长,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驻斐济大使兼驻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大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
-
卫绾
- 西汉初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东北)人。初以戏车为郎事文帝,迁中郎将。醇谨恭顺,守职尽力,景帝时任河间王太傅,吴楚反,率兵击吴楚有功,迁任中尉,封建陵侯,后景帝以胶东王为太子,任为太子太傅,后代刘舍为丞相,虽敦厚而无所建树。武帝即位后不久被免职。
-
武则天(624-705)
-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十四岁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太宗崩,出家为尼。高宗继位,复召入宫,为昭仪。唐永徽六年(655年)立为皇后,参与朝政。后进号天圣,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死,中宗继位,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立睿宗。载初元年(690年)废睿宗,自立为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书称其“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在位期间,开创殿试制度,亲试贡士,首创武举。令九品以上官都可升入士流。倡佛教,寺院经济迅速发展。神龙元年(705年)病重,中宗复位,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卒,谥号则天大圣皇后。
-
武三思(?-707)
- 并州文水人。武则天侄。武则天临朝,封梁王。中宗复位,进同中书门下三品。纠集私党,把拥立中宗复辟大臣张柬之等人全部排挤出朝。私通韦后与上官昭容。次子武崇训,娶中宗女安乐公主,使中宗朝政事日益腐败。唐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重俊;重俊发羽林军围其宅第,与子崇训均被杀。
-
胡全才
- 山西文水人。明崇祯进士,官明兵部主事。顺治元年(1644)被推荐出任原官,历任宁夏巡抚、郧阳提督、湖广总督。任内安集流亡,招抚游军。击退叛军贺珍,保全汉中。顺治十年(1653)始,屡派兵进攻荆襄李自成余部。卒后赠兵部尚书。
-
张稼夫(1903-1991)
- 文水人。1923年毕业于山西省农业专门学校。曾任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中共南京市委筹备委员会书记,山西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敌后城市工作组成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敌工部部长、分局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副主任、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七大代表。
-
孙谦(1920-1996)
- 小说家、剧作家。山西文水人。1937年参加山西省青年抗敌决死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去延安鲁艺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校学习,开始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1948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曾写过不少电影剧本。建国后任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任中国影协理事、山西作协副主席。他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体现了“山药蛋派”的艺术特色。电影剧本有《葡萄熟了的时侯》、《夏天的故事》、《万水千山》(与成荫改编)。
-
孙嘉淦(1682-1752)
- 山西兴县人。康熙晚期进士。历官工部侍郎兼顺天府府尹,直隶、湖广总督,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敢直谏闻名。乾隆初年,疏请乾隆帝“常守不敢自是之心”。后屡上疏,请弛烧酒之禁,筹措湖广苗族事宜,治理直隶永定诸河。为官以“八约”自戒,得乾隆帝重用。乾隆十八年卒。
-
康绍镛(1770-1834)
- 山西兴县人。江西广信知府康基渊之子。嘉庆进士。历官鸿胪寺少卿,安徽、广东、湖南巡抚,礼部侍郎。嘉庆十八年(1813)河南滑县天理教起事,进呈畿辅、山东、河南地形险易、将帅贤否、各镇兵籍册。后修筑宿州、无为州堤堰,密陈各省陋规杂税。道光十四年卒。
-
牛荫冠(1912-1992)
- 山西兴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清华大学经济系结业。在山西长期从事统战工作。是牺盟会总会负责人之一。曾任晋西北行署副主任、晋绥边区贸易总局局长、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晋中行署主任。建国后,历任商业部副部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主任。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
-
刘纪原(1933-)
- 研究员。兴县人。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自动控制专业。同年回国。历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第十二研究所所长,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副部长,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对中国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设计作出了贡献。
-
郭锡兰(1919-1985)
- 临县人。曾任离石县县长,中共晋绥三地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西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西昌地委书记、西藏工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中共西藏自治区顾委主任。
-
侯维煜(1913-1979)
- 交城人。朝阳大学肄业。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曾任朝阳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太谷县委书记、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央党校六部主任,教务处副主任,中共晋绥六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第一书记。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
华国锋(1921-2008)
- 交城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了毕生精力。1938年参加牺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湘阴、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书记,中共湖南省省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1976年4月由毛泽东提议,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同年10月,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980年9月,华国锋同志不再兼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
关羽(?-219)
- 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三国时大将。年轻时与张飞结交,刘备拜为中郎将,归曹操任偏将军,封汉寿(湖南常德县东北)亭侯。复归刘备,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219年刘备称汉王,关羽拜前将军。卒追谥为壮缪侯。
-
柳元景(406-465)
- 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少习弓马,以勇著称。初为江夏王国中军将军,随后为军中兵参军。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率军北伐,攻占卢氏、潼关、弘农等地,进入关中。因东路北伐军失利,奉命退回。刘骏讨刘劭时,他率万余人为前锋。刘骏即帝位,受任为侍中,官至尚书令。孝武帝卒,受遗诏辅政。后与尚书仆射颜师伯谋前废帝,立江夏王刘义恭,事泄被杀。
-
柳光世
- 柳元景从祖弟。初为北魏折冲将军、河北太守,后南奔宋,文帝授为振武将军。前废帝时为左将军,助明帝夺取帝位,以功封开国县侯,迁右卫将军。明帝滥杀大臣,惧诛逃奔薛安都。安都投降北魏,又率众归宋,授为顺阳太守。以子欣慰谋反,赐死。
-
柳世隆(442-491)
- 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南朝宋时历上庸、巴西、梓潼太守。宋末为江夏内史、行郢州事。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反,他据夏口阻其东下,使荆州兵溃,以功迁尚书右仆射,封贞阳县侯,南明齐世历为南豫州、南兖州刺史,尚书令。善清谈与弹琴。永明九年卒,谥号忠武。所著《龟经秘要》二卷行于世。
-
柳庆远(458-514)
- 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初为郢州主簿,历魏兴太守、襄阳令。萧衍为雍州刺史,辟为别驾从事史。萧衍自襄阳起兵,常居帷幄为谋主。建康平,迁侍中,封支杜侯。后出为雍州刺史,在州以清节自励,吏民思慕。天监十三年卒,谥忠惠。
-
柳忱(471-511)
- 齐末为西中郎主簿。萧衍自雍州起兵,力劝西中郎长史萧颖胄自荆州响应。和帝即位,授侍中、冠军将军,复劝阻迁都夏口。萧衍称帝,召为五兵尚书,封州陵伯。天监二年(503)迁南郡太守,六年(507)迁湘州刺史。官至祠部尚书卒,谥号穆。
-
陈宣帝柳皇后(533-616)
- 即柳敬言,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母为梁武帝女长城公主。侯景之乱,逃难至江陵。梁元帝以其嫁陈顼。陈天嘉二年(561)立为安成王妃。宣帝即位,立为皇后。后主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后主病疮,朝中大事皆决于后。后主伤愈,乃归政。陈亡,被俘入长安,大业十一年卒。
-
柳盼
- 宣帝柳皇后弟。娶陈文帝女富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后主即位,经帝舅加散骑常侍。常醉酒乘马入殿门,坐免官,卒于家。追赠侍中、中护军。
-
柳庄
- 陈宣帝柳皇后从祖弟。宣帝时,为太子洗马,掌东宫管记。后主即位,以外戚,素有名望,深受恩遇。历卫尉卿、右卫将军、度支尚书。陈亡入隋,为岐州司马。
-
柳宗元(773-819)
-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贞元进士,中博学宏词科。与刘禹锡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擢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因身居闲职,深研经史,著书立说。元和十年(815年)徙柳州刺史,四年间,多施惠政,政绩颇著,故又称“柳柳州”。在贬谪期间,写下大量诗文。其散文峭拔矫健,以谨严取胜。寓言精短,揭露深刻。游记刻画入微,托意深远。诗歌风格清峭,语意深切。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万松老人(1166-1246)
- 河中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俗姓蔡。金、元之间高僧。十五岁出家,法名行秀。兼备儒释。后在邢州(河北邢台市)建万松轩,自称万松老人。金承安二年(1197年),去燕京(北京市)。蒙古太宗二年(1230年)住持万寿寺。大臣耶律楚材多与往来,并向他参拜,万松教以“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
史诚祖
- 解州(治今山西运城西南)人。洪武末,陈盐法利弊。太祖采纳,授汶上知县,为政廉平宽简。永乐七年(1409),御史考察郡县长吏,称诚祖治绩第一。成祖赐玺书嘉奖。益勤于政。屡当迁职,则被民奏留。历二十九年,卒于任。士民哀号,留葬城南,岁时奉祀。
-
孙楚(1890-1962)
- 山西解县(今运城解州镇)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第三十三军军长、第八集团军司令,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是阎锡山的重要将领之一。1949年4月25日,解放军解放太原后,孙楚被俘。
-
薛笃弼(1892-1973)
- 运城人。山西法政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后任临汾地方审判厅厅长。1914年后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1923年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国务院代秘书长。1924年任内务部次长、京兆尹。1925年任甘肃省省长。1926年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民政部、内政部、卫生部部长,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水利部部长。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第三、四届候补执行委员和第六届执行委员。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
程子华(1905-1991)
- 山西解县(今山西运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读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27年在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底参加广州起义。历任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第四十一师师长、红五军团十四师师长、独立第二十二师师长。1934年9月奉命到达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同吴焕先、徐海东率部长征,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指挥部队战胜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开辟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继又率部向陕北进军,接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9月初改任军政治委员;9月中旬与陕北红军会师,成立红十五军团,任政治委员。同年11月同中央红军会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此后,率部参加直罗镇战斗和东征、西征战役及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治委员。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辽沈战役,并参与指挥塔山阻击战。后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民政部部长。是第八、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李健吾(1906-1982)
- 戏剧家、法国文学专家、翻译家。安邑(今运城)人。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1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曾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震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福楼拜评传》,译有《莫里哀喜剧二十七种》。有《李健吾剧作选》。
-
薛驹(1922-2024)
- 运城人。大同大学肄业。曾在上海学生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任中共苏中四分区如中分县县委书记、苏中四地委城工部组织科科长、浙东四明工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宁波地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省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顾委主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
薛仁贵(614-683)
- 河津人。出身农民,善骑射,唐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歌。唐乾封年间东征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咸亨元年(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后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等职。弘道元年卒。
-
李勃(约650-716)
- 河津人。字建。唐宗室。高宗时官江都令。武则天执政,诛杀宗室,遂弃官隐匿。中宗复位,历宗正卿、益州长史。开元时,进武卫大将军,封彭国公。善画山水树石。明董其昌推为“北宗”之祖。其子昭道亦长山水画。父子被称大小李将军。
-
薛瑄(1393-1464)
- 河津人。从魏希文、范汝舟学,研究洛、闽渊源。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选授御史。正统时,历山东省提学佥事、大理左少卿。首讲学“白鹿洞”书院,称为“薛夫子”。得罪王振,被诬几死。景帝时历大理寺丞、南北大理寺卿。英宗复辟,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以老归。
-
董其武(1899-1989)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河津人。1919年在太原入学兵团。1924年后,任国民军第二军连、营长。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军第四军北伐先遣总队支队长。后在傅作义部任参谋。九一八事变后任团、旅长。率部参加了绥远、长城抗战。1937年后,任师、军长,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率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后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兵团司令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回国后,历任军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杨国忠(?-756)
- 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大臣。初为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升监察御史,检校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度支郎中。转给事中、御史中丞,京兆尹,吏部尚书等职,赐名“国忠”。因祸国罪,为乱兵所杀。
-
杨玉环(718-756)
- 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女。号太真,即杨贵妃。初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晓音律,善歌舞,后得玄宗宠幸。进册为贵妃。其兄杨国忠任为宰相,三姊妹分别封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杨氏家族操纵朝政,政治日趋腐败。天宝十四年(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逃奔益州,途中至马嵬驿(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以杨家乱国不肯进发,遂杀杨国忠,杨贵妃被逼自缢。
-
杨守礼
- 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户部主事。嘉靖时,历官四川巡抚、宁夏参政、兵部尚书。在四川与参议张文奎有隙,曾被弹劾解职。在宁夏,有败寇功。以忧归。久之卒。
-
杨博
- 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明嘉靖进士。历任盩厔、长安知县、兵部武库主事、职方郎中,随翟鸾巡九边,记录所过山川形势,土俗好恶,士卒多寡强弱。吉囊、俺答岁盗边。尚书张瓒倚博办理。帝或中夜降手诏,博随事条答,皆称旨。二十五年,升右佥都御史,兴水利,开荒地,筑高台与堡御敌,甘肃境内安定,升兵部尚书,总督蓟、辽、保定等军务,屡击边寇,后召还。帝忧边,博为帝若左右手。改任吏部尚书理兵部事。博临事安闲有见识,出入中外四十余年,始终以兵事著称。万历元年(1573)发病,乞致仕归。逾年卒。赠太傅。
-
杨俊民
- 博子。明嘉靖进士。历任礼部郎中、兵部左侍郎、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万历十九年(1591)理部事,河南大饥,请发银米各数十万。或议其稽缓,因自劾求罢,不允。累升太子太保。卒官,赠少傅兼太子太傅。
-
张四维
- 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人。明嘉靖进士。授编修。有才智,明习时事,知边务。受高洪器重。隆庆时,累升吏部左侍郎。张居正当国,称疾归。家素富有,岁馈问居正不绝,又结慈太后父李伟为援。万历二年(1574)召掌詹事府。次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要。居正卒,当国。累封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执政后,欲收揽人心。朝政稍变,言路稍开。逐冯保、王篆、曾省吾辈,朝事一大变。力反居正前事,时望颇高。卒,赠太师。
-
王崇古(1515-1588)
- 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明嘉靖进士。授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升常镇兵备副使。有御倭功,累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喜谈兵,知边塞,身历行,修战守,纳降附,数捣敌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全。隆庆初以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在陕七年,功甚多。后移督宣、大、山西军务。力主接纳俺答降,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身历七镇,勋著边陲。卒,赠太保。
-
王之桢
- 崇古孙。以荫累官太子太保,左都督,掌锦衣卫事十七年。
-
王之采
- 崇古孙。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
-
韩爌(1565-1644)
- 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官编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要。光宗病重,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时宫府危疑,他竭力护卫幼帝,中外倚以为重。因帝登极恩、大婚礼成、贵州平苗功,累加封为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不久代叶向高为首辅。每事持正,为善类所倚。魏忠贤势力越来越大,他抗疏乞休。忠贤党复诬劾他,被革职、坐赃赔偿,以至于破家。崇祯初,复官为首辅。时大治忠贤党,与李标、钱龙锡主“钦定逆案”。后托病辞官归。为相,老成持重,天下称贤。李自成俘虏其孙,以逼出见,不从,愤郁死。
-
崔纪(?-1750)
- 山西永济人。康熙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祭酒、陕西巡抚、湖北巡抚。先后督顺天学政、江苏学政,治理学。乾隆二年(1737),在陕西提倡凿井灌田,兴修水利。乾隆十五年卒。
-
李雪峰(1907-2003)
- 永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曾任中共山西省工委宣传部部长、北平市委书记、太行区委书记。1947年后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南局副书记。1954年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后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第一政委。1965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兼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1969年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3年6月李雪峰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补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毌丘俭(?-255)
- 河东闻喜人。少袭父爵高阳乡侯。魏明帝时以东宫旧属受到重用,历任兖州刺史、幽州刺史。曾率军出征高句丽,刻石纪功于丸都山。后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正元二年(255)与文钦联合起兵,据守淮南,反对司马师专政,不久兵败被杀,夷三族。
-
裴秀(224-271)
- 河东闻喜人。魏尚书令裴潜子。初仕魏为黄门侍郎,累官尚书仆射,封侯。司马炎代魏,加左光禄大夫,封郡公。博通儒学。精于山川地理之势,著有《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泰始七年卒,谥元。
-
裴頠(267-300)
- 裴秀子。初仕晋为太子中庶子,惠帝时为国子祭酒,累官侍中。博学稽古,崇尚儒学,反对清淡浮夸。著有《崇有论》、《辩才论》。“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杀,谥成。
-
裴楷
- 裴秀从弟。魏冀州刺史裴徽子。初仕魏为司马昭相国掾,后为吏部郎。司马炎代魏称帝,累官侍中。博习群书,尤精理义,时人称为“玉人”。与杨骏、汝南王亮、楚王玮等联姻,在“八王之乱”中免遭杀身之祸。元康中卒,时年五十五岁,谥元。
-
裴宪
- 裴楷子。初仕为东宫侍讲,累官侍中。怀帝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出任长乐太守。石勒建后赵,授司徒,为石勒订立礼仪制度。石虎时,升太傅,封郡公。死于石赵。
-
郭璞(276-324)
- 河东闻喜人。尚书都令史郭瑗子。好经术,博学有高才。精于五行、天文、卜筮之术,喜古文奇字,善词赋。初仕为郡守参军,累迁至尚书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时常为朝廷大臣、皇帝等人卜卦。与王导、桓彝、庾亮等关系密切。太宁二年,王敦谋反,命他占卜,他欲藉以阻止,谓敦必败,因而为王敦所杀。后王敦被诛,追赠他为弘农太守。著有《江赋》、《南郊赋》、《客傲》、《洞林》、《新林》、《卜韵》、《音义》、《图谱》等,注《尔雅》、《山海经》、《子虚赋》等。
-
齐武穆裴皇后(?-481)
- 即裴惠昭。齐武帝皇后。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升明三年(479)立为齐世子妃。齐国建立,为皇太子妃。建元三年卒,谥穆妃,齐武帝即位,追尊皇后。
-
裴叔业(?-499)
- 河南东闻喜人。少熟习弓马,有武才,宋末历为羽林监、骠骑行参军。齐武帝时,为雍州宁蛮长史。雍州刺史王奂反,叔业于城风举响应朝廷。海陵王时,萧鸾辅政,用为心腹,遣其领军掩袭抗命蕃镇。萧鸾即位,封武昌县伯,迁徐州刺史。永泰元年(498)徙为豫州刺史,率军围涡阳城,大败北魏援军。东昏侯即位,徙为南兖州刺史,拒不从命。朝廷遣军讨伐,遂投降北魏,寻卒。
-
裴度(765-839)
-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中立。唐贞元进士。元和年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幕府节度使署掌书记。后拜中书舍人改御史中丞。因力主削藩,遇刺,幸免。十年,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二年(817年),督师攻破蔡州(河南汝阳县),擒吴元济,河北藩镇大惧,纷纷归顺,唐藩镇割据局面暂告平息。晚年宦官专权,徙东都留守,隐退,常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吟诗唱和。
-
赵鼎(1085-1147)
- 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进士。靖康二年(1127年),随高宗南渡。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迁殿中侍御史、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绍兴四年(1134),以参知政事荐岳飞率师克襄阳。旋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1135),迁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不协,出知绍兴府。七年(1137),复入相,以固国本为先,国力强盛,继而败敌复仇。尝拒和议,为秦桧所排斥,遂罢为奉国军节度使,后迭连遭贬。谪官居兴化军,移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居三年,杜门谢事,终被秦桧协迫,绝食身亡。孝宗即位,赠太傅,封丰国公,谥忠简。
-
贾启允(1914-2004)
- 闻喜人。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团政委、中共太岳区三地委组织部部长、晋绥十一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温江地委书记、国家统计局局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贵州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河北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八大代表。
-
柴泽民(1916-2010)
- 闻喜人。1933年发起组织闻喜县反帝大同盟。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西北军中做统战工作。次年参与组建闻喜县抗日武装。后任中共闻喜县委组织部部长,晋豫区条西地委书记,太岳五地委、三地委书记兼太岳军区分区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郊区工委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市体委主任,驻匈牙利、几内亚、埃及、泰国大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驻美国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
薛奎(967-1034)
- 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人。淳化进士。历官隰州军事推官、陕西转运使等。为淮南转运副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疏漕河、废三堰以便饷运。入为三司户部副使,与使李士衡不合。出知延州。仁宗朝,天圣中,权知开封府,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疏论择人、求治、崇节俭等十数事,性刚毅,遇事敢言,执政谋议无所畏避。七年(1029),拜参知政事,以疾数辞官,罢为户部侍郎、资历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事。旋病死,赠兵部尚书,谥简肃。
-
孟宗政(?-1223)
- 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从父抗金,随军徙居随州枣阳(属湖北),自幼豪伟,有胆略。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将完颜董犯襄郢,宗政率众据险游击,夺其辎重。嘉定十年(1217年),与扈再兴等分军抵御金兵,又解枣阳之围,差权枣阳军。后两年间,屡败来犯之敌,威震境外。金人呼为孟爷爷,不敢窥襄汉枣阳者数年。为官赏罚分明,好贤乐善。病卒之日,边城为之罢市恸哭。
-
孟珙(1195-1246)
- 先世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后移居随州枣阳(属湖北)。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兵进犯,随父宗政迎战,败金军于枣阳,以功补进勇副尉。理宗即位,授忠翊郎。宗政死后,帅其父所建立“忠顺军”迎战金军,屡战皆捷。绍定五年(1232年),蒙古军攻三峰山(河南禹州境)金兵,率宋军配合击金将武仙,大胜。端平元年(1234年),与蒙古军围攻金蔡州(今河南汝阳),首先突破南门,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擒金丞相,参知政事等,遂灭金。升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复镇襄阳以御蒙古。嘉熙二年(1238年),迁京湖安抚制置使,收复钟祥、荆门、光化、信阳等地,经营襄樊。后迁镇江陵,以恢复中原为已任。病重,以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好学。精于《易》通晓佛学,自号“无庵居士”。卒,累赠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
陶琰
- 绛州人。明成化进士。授刑部产事。弘治时,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正德时,历官巡抚、右都御史。曾与刘瑾相牴牾,被革职。在巡视浙江时,大筑萧山至会稽堤,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遂使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安定。世宗时,累官工部尚书。曾三督漕运,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卒年八十四。赠少保。
-
郅都
- 西汉河东大阳(治今山西平陆东南)人。文帝时为郎。景帝时任中郎将,为人有勇气,敢直谏,面折大臣。济南豪强瞷氏横暴,他被任为济南太守,至则诛瞷氏首恶。后迁中尉,执法严峻,不避贵戚,列侯宗室都侧目而视,称之为“苍鹰”。后任雁门太守,匈奴不敢近雁门,因得罪窦太后,被杀。
-
裴丽生(1906-2000)
- 垣曲人。1929年至1933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系学习。曾任北平《世界日报》、天津《中国新报》编辑,牺盟会总会宣传部部长,晋冀鲁豫边区太岳行署副主任,中共太岳区委委员、行署党组书记,太行行署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二书记,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山西省省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党组书记。
-
车敏瞧(1912-2005)
- 垣曲人。曾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军政治部主任。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第一军医大学政委,北京中医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吉林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席泽宗(1927-2008)
- 自然科学史家。垣曲人。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五六十年代收集了中、朝、日等国古代超新星记录,并应用于射电天文学研究。七十年代对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天文资料的研究获国内外好评。1981年发现,在伽利略以前二千年我国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甘德已观测到木星和卫星。
-
晋献公(?-前651)
- 名诡诸。武公子。前677年即位。立八年,尽杀诸公子。始都绛。后欲废太子,立所宠骊姬子奚齐,乃令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夷吾居屈。前661年,建立二军。灭霍、魏、耿,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又灭虢、虞。骊姬谮杀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出奔狄。晋伐狄。晋势日强。
-
晋惠公(?-前637)
- 名夷吾。献公子。初出奔至狄,后至梁。前651年,由秦、齐帮助回国即位。旋背秦。四年,晋粮歉收,乞籴于秦。次年,秦粮歉收,向晋请籴,不许。前645年,秦伐晋,战于韩原,被俘。由于其姊秦穆公夫人求情,旋释归。
-
晋文公(?-前628)
- 名重耳。献公子。前636年即位。初出奔在外十九年,历经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地,后由秦穆公送回即位。选任贤能,整顿内政,国势日益强盛。前635年,率兵护送周襄王复位,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树威于诸侯。前633年,宋背楚从晋,楚发兵围宋,他出兵攻楚之与国曹、卫。次年,联合齐、秦与楚战于城濮,大胜楚军,会诸侯于践土,成为霸主。
-
晋襄公(?-前621)
- 名欢。文公子。前628年即位。同年秦穆公发兵袭郑灭滑。次年,击败秦师于殽山,俘秦孟明视等三将。前625年,秦伐晋。次年,秦再伐晋取王官。前623年,晋伐秦,取新城。此后,秦、晋攻战不休。
-
晋灵公(?-前607)
- 名夷皋。襄公子。襄公死后,大臣赵盾与贾季争立新君,盾欲立襄公弟雍,季则欲立弟乐,后季败奔狄。前620年,他由赵盾立以为君。四年,伐秦取少梁。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又击秦于河曲。因奢侈淫暴,后为赵盾弟赵穿所杀。
-
晋成公(?-前600)
- 名黑臀。襄公弟。前607年赵盾使赵穿自周迎入即位。元年,赐赵氏为公族大夫。伐郑,郑附晋而背楚。三年,楚又伐郑,派兵救郑。前601年,伐秦,俘秦将赤。次年,和楚庄王争霸,会诸侯于扈,陈畏楚不与会,伐陈。楚伐郑,晋救郑,败楚军于柳棼。
-
晋景公(?-前581)
- 名据。成公子。前600年即位。前597年,楚庄王围郑,郑向晋告急,晋楚两军大战于邲,楚败晋,俘智罃。楚国称霸。晋在中原受阻转而向北发展,前593年灭狄。郤构执政。前589年,齐伐鲁,晋与鲁、卫和齐军战于鞌,大败齐军。次年,晋设立六军。楚巫臣奔晋后,晋派他出使吴国,联吴伐楚。
-
晋厉公(?-前573)
- 名寿曼。景公子。前581年即位。同年,和秦桓公隔黄河订盟休战,秦归而背盟。前578年,使吕相责秦,伐秦大败秦军于麻隧。前575年,郑背晋从楚,率兵伐郑,与救郑楚军战于鄢陵,大败楚军。为尽除专权诸大夫,前573年杀郤至、郤錡等,旋为栾书、中行偃二卿所杀。
-
晋悼公(?-前558)
- 襄公曾孙。初客居于周,前573年被迎入即位。改良吏治,黜抑贵族,使魏绛和戎,国势益强。前570年,大会诸侯于鸡泽,以后又多次会盟诸侯。前559年,令六卿率诸侯兵伐秦,渡泾水,大败秦军。
-
晋平公(?-前532)
- 名彪。悼公子。前558年即位。元年,伐齐,与齐灵公战于靡下,大败齐军,尽烧临淄城郭而返。前550年,齐人护卫栾盈入晋袭绛,晋灭栾盈,齐取晋朝歌。晚年,奢侈厚敛,政在私门。
-
晋昭公(?-前526)
- 名夷。平公子。前532年即位。在位六年死。其时六卿强,公室卑。
-
晋顷公(?-前512)
- 名去疾。昭公子。前526年即位。前520年,周景王死,诸子争位内乱。六卿以兵平周王室之乱,立敬王。六卿专权,前514年诛灭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公室日弱。
-
晋定公(?-前475)
- 名午。顷公子。前512年即位。前500年,鲁季氏家臣阳虎奔晋,赵鞅留以为家臣。前497年,六卿中赵鞅与中行寅、范吉射相攻,鞅走保晋阳。后范氏、中行氏反败,走保朝歌。前490年,范氏、中行氏大败奔齐。前482年,与吴王夫差会盟黄池,赵鞅相从,让吴王主盟。
-
晋出公(?-前452)
- 名凿。定公子。前475年即位。智伯与赵、魏、韩共分范氏、中行氏土地以为邑。他告请齐、鲁伐智、赵、韩、魏四卿,被四卿反攻,败而奔齐,死于道中。
-
晋哀公
- 名骄。昭公曾孙。出公被逐,为智伯所立。当时,晋国政事取决于智伯。智伯在四卿中最强,遂占有范氏、中行氏之地。后赵、魏、韩三家共灭智伯,尽并其地。
-
晋幽公
- 名柳。哀公子。即位后,仅有绛、曲沃之地,其馀国土全为赵、魏、韩三家所有。晋君须朝奉韩、赵、魏之君。十五年,魏文侯即位。十八年,柳为盗所杀。
-
晋烈公(?-前389)
- 名止,幽公子。幽公被杀后,魏文侯发兵平乱,得以继位。十九年,周烈王赐赵、魏、韩三家为诸侯。
-
晋静公
- 名俱酒或称俱。烈公孙。前356年即位,第二年,魏武侯、赵敬侯、韩哀侯并灭晋土而三分其地。他被迁为庶人。晋亡。
-
张观
- 绛州绛县人。举制科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解州。宋仁宗即位,历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知制诰,同知枢密院事等。康定中,西北边用兵失利,议点乡兵,历久不决,遂罢枢府要职,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相州,徙澶州。河决,州人恐惧,亲率卒徒增筑堤防。后以父老病,请便郡,改观文殿学士、知许州,旋拜左丞。服丧,悲哀过度,卒。赠吏部尚书,谥文孝。
-
王纪
- 芮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池州推官。后为户部尚书。天启二年(1622)任刑部尚书。得罪客氏、魏忠贤,被其党诬劾,斥为民。卒。崇祯初复官,赠少保。
-
魏绛
- 即魏庄子。悼子子。事晋悼公,初为晋中军司马。前570年悼公大会诸侯,悼公弟杨干犯军纪,他依法惩治。后任新军副帅,建议悼公和抚诸戎,被采纳,使戎狄亲附,因功被赐以金石之乐。在位时,徙都邑于安邑。
-
魏献子
- 名舒,魏嬴子,魏绛孙(一说魏绛子)。初事晋昭公,后事顷公,其时六卿强大,公室日卑。前514年,继韩宣子执国政,诛灭晋宗室祁氏、羊舌氏,尽取其邑分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大夫。他与赵鞅、荀寅、范吉射并为晋卿。
-
魏桓子
- 名驹。魏侈孙。在位时智氏势力强大,初随智氏攻赵,后与韩康子、赵襄子共灭智伯,三分其地。
-
魏文侯(?-前387)
- 名都,一作斯。桓子孙。前424年即位,举贤选能,先后任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吴起为将,使西门豹治邺,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种,制定“法经”,兴修水利,使魏成为战国初年著名强国。西攻秦,取西河之地,北攻中山,灭其国。前403年,魏国与赵、韩被列为诸侯。
-
魏武侯(?-前370)
- 名击,文侯子。前386年即位。元年,赵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返。七年,伐齐至桑丘。九年,狄人败魏于浍。使吴伐齐,至灵丘。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十六年,伐楚,取鲁阳。
-
魏惠王(?-前335)
- 即梁惠王。魏武侯子。元年,公中缓与他争位,赵、韩乘机合军伐魏,战于浊泽,魏败。二年,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十七年派兵围赵邯郸,次年拔邯郸,赵求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于桂陵。三十年魏伐赵(一作韩),赵告急于齐,齐军驰援,大败魏军于马陵,虏太子申,杀大将庞涓。此后,秦、赵、齐数伐魏,魏国势渐衰。在位期间,秦日强,东地至河,乃将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
-
魏襄王(?-前319)
- 名嗣,惠王子。前335年即位。元年与诸侯会于徐州互尊为王(一说此事在惠王时)。五年,秦败魏军于雕阴,围焦、曲沃,魏被迫割河西之地予秦。六年,秦又取魏地汾阴、皮氏、焦。魏伐楚。败楚于陉山。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魏势衰弱,十二年,楚又败魏于襄陵。秦又取魏曲沃、平周。
-
魏哀王(?-前296)
- 襄王子。元年,韩、魏、赵、楚、燕五国共攻秦,不胜而归。五年,秦伐魏取曲沃。七年,与秦会临晋,攻齐、复与秦伐燕。八年,伐卫,拔列城二。楚相昭鱼请苏代说魏王毋相张仪而相魏太子。十六年,秦军攻取魏地蒲阪、阳晋、封陵。后,秦归还蒲阪。二十一年,与齐、韩共败秦军于函谷,二十三年秦归还河外及封陵地以言和。
-
魏昭王(?-前277)
- 哀王子。前296年即位。元年,秦拔魏襄城。次年与秦战,魏失利。前293年,魏助韩攻秦,双方大战于伊阙,秦将白起大败韩、魏军,斩首二十四万。三年后,魏被迫割河东四百里地与秦,秦复夺魏大小城池六十一。前286年,齐灭宋,诸侯惊惧。前284年,遂与秦、赵、韩、燕共伐齐,大败齐军于济西。次年,秦军取魏安城,兵至首都大梁而去。
-
魏安釐王(?-前243)
- 昭王子。前277年即位。秦军连年来伐,前后攻拔六城,斩首数万。前273年,秦破魏、赵、韩军,杀十五万人,魏将芒卯逃走,魏给秦南阳之地谈和。此后,秦军又屡败魏,攻取怀、郪丘。齐、楚相约攻魏,唐睢使秦说秦昭王救魏,齐、楚退兵。前257年,秦围赵都邯郸,信陵君无忌矫夺将军晋鄙兵救赵退秦兵,并留居赵。前248年,信陵君由赵归魏,率五国之兵攻秦,败秦军于河外。
-
魏景湣王(?-前228)
- 名增。前243年即位。元年,秦攻魏取二十城,以其地为秦之东郡。二年,秦又拔魏朝歌。三年,秦攻取汲地。此后,在秦军攻击下,又陆续丧失垣、蒲阳、衍等地,国势危殆。
-
魏王假
- 名假。景湣王子。前228年即位。即位三年,秦发大兵攻魏,决黄河水灌魏都大梁,三月城坏,魏请降,秦军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一说王假被虏后被杀。
-
义纵(?-前117)
- 西汉河东(治今山西夏县北)人。青年时曾攻剽为群盗。姊义姁为医,幸于王太后,武帝时因得为郎。旋任长陵、长安令。执法不避贵戚,迁河内都尉,至郡即族灭豪强穰氏之属,河内大治。升南阳太守,转定襄太守,又诛杀郡内豪民,并酷杀其昆弟宾客旁属,至一日杀四百余人。后升右内史,以阻挠“告缗令”被杀。
-
卫瓘(220-291)
- 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人。初仕魏为尚书郎,平蜀有功,进升镇西将军。司马炎代魏,授征东将军,封公,累官侍中、录尚书事。学识渊博,明习文艺。永平元年,被贾后所杀,谥成。
-
司马光(1019-1086)
-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字郡实。北宋宝元进士。仁宗末任天章阁侍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时擢翰林学士,除权御史中丞等职。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祖宗之法不可变”。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居洛阳十五年,并以书局自随。潜心编撰,于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八年,拜门下侍郎,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间废除新法。为相八个月病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
仝寅
- 明时人。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幼双目失明。从师学京房术,占卜祸福多奇中。为石亨所重。年近九十卒。
-
曹于汴(1558-1634)
- 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淮安推官。因治行高第,授吏科给事中。熹宗立,官右佥都御史,佐赵南星在京考查官吏。力扶善类,被魏忠贤斥逐。崇祯初任左都御史。扶正祛邪,正色立朝,有大臣风度。
-
乔明甫(1912-1999)
- 夏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军区民运部部长、武装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轻工业部副部长、顾问。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
张仪(?-前309)
- 战国时魏纵横家。秦惠文君十年任秦相。执政时,以连横之策说服六国服从秦国,迫使魏献上郡,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瓦解齐、楚联盟,封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后,他入魏为相。
-
薛渊(?-494)
- 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本名道渊,避齐高帝萧道成讳改,初随叔父薛安都降魏,后逃归宋,自结于萧道成,累迁至骁骑将军,封竟陵侯。后废帝时,以平袁粲功,增封为二千五百户,迁淮陵太守。齐时历徐州、司州史。延兴元年卒。
-
薛道衡(540-609)
-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隋政治家、诗人、文学家。仕北齐,官至中书侍郎。入隋,历内史舍人,兼散骑常侍、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吏部侍郎、内史侍郎、番州刺史,司隶大夫。
-
薛举(?-618)
- 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人。性骁勇,好结豪杰。初随父徙居金城(甘肃兰州),为金城府校尉。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与其子仁杲及同谋十三人,劫金城令郝瑗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后据陇众至十三万,自称秦帝。以金城为都,成为陇右强大割据势力。唐武德元年病死于军中。
-
王通(584-617)
- 字仲淹,号文中子。绛州龙门(故里现属万荣县)人。哲学家。王勃祖。初为蜀郡司户书佐,大业末弃官归家,以著述讲学为业。著有《元经》、《中说》等。
-
薛收(592-624)
- 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幼聪慧,事父孝母。年十二,即能属文。隋末归唐。房玄龄特荐于秦王李世民,授秦府主簿。世民征伐的檄书露布,多出薛收之手。随世民平王世充、窦建德等多献奇策致胜。因功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唐武德六年(623年),封汾阴县男,翌年卒,年仅三十三岁。及李世民登帝位,谓房玄龄曰:“薛收若在,腾当以中书令处之”。永徽六年(655年),追赠太常卿,迁葬昭陵。
-
王勃(649-676)
-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故里现属万荣县)。六岁善文词,后拜沛王(李贤)府修撰,为贤戏作《檄英王鸡文》,得罪高宗,免职。上元二年(675年)赴交趾省父,过南昌。九月九日,重修滕王阁成,洪州都督净伯玙在此大宴宾客,原拟由其婿撰写阁序以之夸客。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赴交趾途中渡南海时溺死。平生喜好著述,撰有《周易发挥》及《次论》、文集三十卷。
-
薛颜
- 北宋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举进士。历太子左赞善大夫、知云安军,河东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知河南府等职。仁宗即位,迁给事中,徙知耀州。豪门李甲结伙数十人,号“没命社”,为境内之患。颜到任,捕其党羽。后以光禄卿分司西京,卒于家。
-
冯钦哉(1890-1963)
- 山西万泉县(今山西万荣)人。原名敬桂,又名精一,后慕徐敬业之为人,改名敬业,字钦哉,以字行之。系杨虎城陕军主要将领,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1949年,参与和平解放北平。
-
卫即齐
- 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康熙初年进士。历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尹、贵州巡抚。屡上疏言时政,以清廉直言称著。革弊政,兴学校,平庶狱,所官各地多有声誉。晚年先后承修永定河、督培高家堰工程。康熙四十年卒于工地。
-
荆道乾(?-1802)
- 山西临晋(今临猗)人。乾隆中期举人。历官知县、知府至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乾隆中,长期任州县官,以“清官”著名。嘉庆初年,先后疏陈州县存留俸薪役食及驿站经费解蕃库请支之弊,请禁征漕浮收,整顿运丁屯田,颇著绩效。嘉庆七年卒。
-
傅作义(1895-1974)
- 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山西荣河县(临猗县)人。曾任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察哈尔省主席及华北“剿总”总司令等高级职务。在军阀混战时期,以坚守涿州,而闻名全国。1949年1月,他毅然决然举行了北平和平起义,并推动了尔后的绥远起义。北平的和平解决,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二百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毛泽东主席高度称赞傅作义的这一义举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
-
王克俊(1908-1985)
- 临猗人。又名明德。1930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七集团军总部、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机要室主任,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张垣绥靖公署、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建国后,任绥远省军区副政委、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任华北行政委员会贸易局储运处处长。是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
姬鹏飞(1910-2000)
- 山西临猗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团十五军军医处处长、军团卫生部部长、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军委后方卫生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苏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七兵团副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驻民主德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中顾委常委。是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
谷景生(1913-2004)
- 猗氏(今临猗)人。曾任北平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兼左联书记、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书记、北平学联党团成员。是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1937年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民运部部长、团政委,太行军区分区政委,中原野战军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兼郑州警备司令部政委,第二野战军军政委。参加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建国后,任军政委兼中共昆明市委书记。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防空军副政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委、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部长、广州军区副政委、乌鲁木齐军区政委、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第二书记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杨蔚屏(1915-1989)
- 临晋(今临猗)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晋豫区中条地委书记,洛阳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副书记、书记,安徽省委书记、副省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